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4:八上课内古诗词阅读精练
一、选择题
1.(2023・湖北鄂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用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格律严整的五言律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
B.首联交待了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心情。
C.颔联和颈联写所见景物,颔联写动态近景,颈联写静态远景。
D.尾联抒发感情,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
【答案】C
【详解】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意思是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夕阳的余晖。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意思是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遂愿而归。据
此可知,颔联写静态远景,颈联写动态近景;
故选Co
2.(2024•山东淄博•一模)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写李白出蜀壮游,由水路乘船远行,坐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
云霄峻岭,船过荆门,景色变化为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
表现出来;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
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
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说自己思念故乡,对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深情目送,尽显自己
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D.选项有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还是怜爱这故乡的水啊,它不远万里送我的行舟。诗人在这
里不说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自己远行,通过拟人的手法和对写法生动地表
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选项中"诗人说自己思念故乡,对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深情目
送”说法不正确;
故选D。
3.(2024•天津・一模)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待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而深切。
B.颔联以移动视角描写景物变化,并不是行舟观景时真实的体验。
C.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了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
D.尾联中,诗人以家乡之水情深意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B.有误,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为: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
原野中奔流。诗人以移动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故选Bo
4.(2023•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彤彤准备了古代诗歌《钱塘湖春行》和大家一起学习,请你选出理解有误
的一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孤山寺位于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的孤山上;贾亭即贾公亭,是唐贞元年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
西湖边建造的亭子。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西交代了作者游踪。
B.颔联和颈联描写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个意象,动静结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西湖
早春图。
C.全诗描写景物按照从低到高、由近及远的顺序,脉络清晰。
D.尾联"爱"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赏西湖美景的喜悦心情。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根据"云脚""树""草""没马蹄"等可知,全诗描写景物按照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顺序,而非"从低到高、由
近及远”。
故选Co
5.(2024・天津和平•三模)下列对杜甫《春望》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望中所见:虽然山河依旧,但国都现在残破荒芜,没有了往日的繁华。
B.颔联通过描写花鸟,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C.颈联用"万金"比喻家书,表现了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家书的弥足珍贵。
D.尾联用白发"更短"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因忧国、伤时而苍老的诗人形象。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C.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为: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道出家书难得,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以及渴望得到家人音讯的情感;
故选C。
6.(2024•天津河西•一模)下面对杜甫《春望》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春望所见:虽然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草木繁
密茂盛。诗人感慨万千,禁不住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通过对"花""鸟"的描写,运用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
地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C.颈联中的"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们心中共有的想法,
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通的名句。
D.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
容丰富而不芜杂。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表述有误,诗人记忆中的长安是繁华的,可此时那种繁华之景却荡然无存,国都
在沦陷后变得残破不堪,春天的长安城乱草丛生,传达的是诗人忧国伤时之情。故选A。
7.(2024・四川雅安・二模)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
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
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出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
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时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写了诗人痛苦的心情,对
亲人的思念和音讯的盼望,以及对国家的担忧,整体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集中表达了
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表述错误;
故选D。
8.(2023・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黄鹤楼
崔颜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首联和颔联全是虚写,从神话传说落笔,想象仙人乘鹤而去的情景,写出黄鹤楼的悠久历史和神异
色彩。
B.颈联诗人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转写登楼所见美景:原野、树木、芳草、沙洲I,境界阔大,
意韵丰富。
C.尾联诗人凭栏远望,日近黄昏,烟波凄迷。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此景,不禁惹动满怀愁绪。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被誉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A.首联和颔联中的"黄鹤楼""白云"为实写;"首联和颔联全是虚写“有误;
故选A。
9.(2024•新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E琥的一项是()
A.一二句用比喻和夸张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车严阵以待的危急形势和紧张气氛。
B.三四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战争规模大、战斗持续久,正面写出战争的悲壮。
C.最后两句用燕昭王招揽贤士的典故,含蓄表达将士们舍身忘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D.这首诗把一场战争高度集中在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构思奇特,想象丰富。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赏析。
B."正面写出战争的悲壮"有误,三四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意为: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
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诗人没有直接描写短兵相接的战争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
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衬托出战地悲壮、凝重的场面,侧面写出战争的悲壮;
故选Bo
二、诗歌鉴赏
(一)(2024•山东青岛•二模)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凉州词三首(其一)
【唐】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雄①,应驮白练②到安西③。
【注释】①磺(qi)戈壁、沙漠。②白练:白色的绢。这里泛指丝绸。③安西:地名,贞元六年为吐蕃所
陷。
10.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首联交代地点及事由,描写自己轻车简从,要经过属国前往边疆慰问将士。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C.《凉州词三首(其一)》的前两句写了边城阴沉昏暗的雨景,同时有力地暗示了边城的骚乱不安、荒
凉萧瑟。
D.张籍想起往日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而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被吐蕃所控制,骆驼商队再也不能到达安
西了,不由生出了无尽的沉痛之情。
1L请根据下列诗句,结合两组诗句探究“雁"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寄托的情感。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一王维《使至塞上》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一一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一)》
【答案】10.A1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像“归
雁”一般进入胡天,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边城暮雨雁飞低"仰望边城上空,阴雨笼罩,一群大雁低
低飞过,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解析】10.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A.有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意思是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唐人
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并不是“要经过属国";
故选A。
1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征蓬:随风
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
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诗人以"蓬"、"雁"自比,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
像振翩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抒发了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寂落寞。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意思是边地小城正下着濠濠细雨,北飞的大雁不得不降低飞行的高度,
而刚刚生长出来的芦笋却在雨中争先恐后地茁长。此句写眼前景物,同时点出了所写的地点、时间、天气、
季节,描写边城的荒凉萧瑟,暗示边城人民在胡兵侵扰下不得安宁的生活。这里的“雁飞低"与王维诗中的“归
雁”虽都涉及雁,但情感内涵有所不同。在这首诗中,“雁飞低”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自然景象的描绘,它营造
了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同时,通过"边城暮雨"与"雁飞低"的结合,诗人传达了边塞的荒凉与寂寥,以及
在这种环境下人的孤独与无助。
(二)(2024•河南周口・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寒,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在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诗歌内容补全下面的空格。
孤独、失意■阔、达观|一A|一
13.王维作完此诗后,希望友人称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请简要分析王维希望友人称赞这一联
的原因。
【答案】12.抑郁、苦闷赞叹、释然13.示例:诗人用几笔雄健粗放的线条,不仅勾勒出塞外沙漠上
无边的壮丽景色,也有力地表达了对此景色的强烈赞叹,还将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色描绘之
中,所以他希望友人称赞这一联。
【解析】12.本题考查情感分析。
结合"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可知本诗首联诗人写自己轻车简从出使遥远的边关,表达自己被排挤出朝廷
的孤独与失意。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随风而去的"征蓬"
和振翅北上的“归雁",流露出自己被排挤的抑郁和远离家乡漂泊异地的苦闷。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由此,诗人看到大漠风光时的心情由孤独抑郁转为开阔
豁达。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从侧面反映了戍边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情绪由此高涨,赞叹将
士们以身为国的热情,也将个人失意的情绪消散在雄浑的景象中。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3.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
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
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
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河流,就非用一个"长"
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
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
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据此描述原因即可。
示例:诗句中的“直"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
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地融入从孤寂到开阔的情绪转变,所以诗人希望友人称赞这一联。
(三)(2023•广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借景抒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
B.首联写诗人乘舟至V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
C.颔联描写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体现山水的静态美。
D.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这两幅美丽的画面。
15.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C15.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14.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C.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思是: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
中奔流。此句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
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随〃字写出了山逐渐消失,平野逐渐出现,展现了山到平野的转换,
使景物有动态的美感。“入"展现了江水的奔腾而去画面,用流动(转换)的视角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
长江图,展现的是动态美;"体现山水的静态美”有误;
故选C。
15.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怜"的意思是怜爱,是人所有
的情感,所以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江水拟人化,"怜"和"送"赋予江水以人的浓厚感情,诗人不说
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
显出自己思乡深情。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
思念故乡的感情。
(四)(2024•陕西西安•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17.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
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16.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
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
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
襟。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
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17.示例一:沈德潜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诗中确实无送别朋友
的意思。从诗的内容来看,"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的意思,所以删去"送别"二字更为合适。示例二:我
不同意他的观点,"送别"是故乡送我离开,拟人手法的使用,使想象奇特,不落人送人的俗套,言有尽而意
蕴无穷。让这份山水亲情充盈天地,熠熠生辉。
【分析】16.本题考查诗歌语句赏析。可从意境、炼字或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意境方面,
从意境上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在这一联,短短十个字,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
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为我们展
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从字词表现力上看:"随"字巧妙地将静态转化为动态,亦指物态随舟行而变。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
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入J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
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
从技巧表现上看:此句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
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从中可看出李白初出荆门
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和意气风发的状态。楚汉平原的宽阔、平坦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写照。
据上分析,从某一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17.本题考查诗歌主题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要求
和理解表达自己的观点。
示例一:同意。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
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
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沈德潜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诗中确实无
送别朋友的意思。从诗的内容来看,"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的意思,所以删去"送别"二字更为合适。
示例二:不同意这种说法。"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
常见的送别诗多以人送人为题材,而这首诗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送别诗人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
曲折含蓄,形象奇伟,想象瑰丽,"送别"二字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故题中“送别"二字不可删。
(五)(2024•湖南郴州•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题目交代了送别的地点。
B.颈联写景,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
远。
C.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D.从结构上看,本诗起承转合层次清晰,首联点题"起",颔联写景"承",颈联变换角度写景"转",尾联
抒情"合"。
19.颔联中的"随"字用得好,请简要说说好在何处。
【答案】18.A19."随"运用了拟人/精准的动词/化静为动,写出了江景逐渐开阔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外出游历的喜悦豪壮之情。
【分析】18.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A.“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题目交代了送别的地点”表述错误。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
乡而作,并不是为了送别朋友。
故选Ao
19.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鉴赏。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一联的意思是随着平原的延伸,山峦逐渐隐没,而长江则在这片广袤的原野
中奔流不息。"随"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丽景色,通过流动的视角展现了景物的变化,
表达了作者外出游历的喜悦豪壮之情。同时,"随"字是"跟随"之意,化静为动,运用拟人的修辞,不仅描绘
了随着平原的延伸,山峦逐渐隐没的情势,也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
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六)(2024•黑龙江大庆•三模)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螂的一项是()
A.首联首句交代游踪,次句写远眺湖面,见到的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画面。
B.颈联描绘"乱花""浅草"等植物,生动地展示早春时节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
C.尾联"最爱"一词直抒胸臆,写诗人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语言极富表现力,准确抓住了早春的景物特征,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21.诗中的"几处""谁家"改为"处处""家家"好不好?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20.B21.不好。本诗内容上描绘了早春的特点。"几处"是说只有几个地方,"谁家"也说明并
不是"家家"如此,这样表达既表现早春莺鸟还少、燕子始回的特点,又能够照应"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水
面初平""浅草"等早春景象。如果改成"处处""家家"则没有这个效果。
【解析】20.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B.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思是:野花渐开渐盛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
蹄。展现的是早春花朵渐开渐盛,小草刚刚萌发遮没马蹄的画面;"生动地展示早春时节百花盛放、草木繁
茂的景象"分析有误;
故选Bo
2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作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不好。其次结合具体内容阐明理由。"处处”是到处的
意思,"几处”是说只有几个地方。题目是"钱塘湖春行”,内容上描绘了早春的特点。"几处"二字,勾画出莺
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既符合早春特点,有表现了诗人踏春的欣喜之情。同样,"家家"各家
都有,是暮春以后的景象,"谁家"而不是"家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
产生丰富的联想,结合"争暖树""啄春泥"的语境,"几处"和"谁家"恰到好处地描绘了早春黄莺用它婉转流利
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七)(2024•湖南益阳•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2.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歌最后一联说"最爱湖东行不足","不足"的意思是,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时间)景色的喜爱
和留恋。
23.诗歌的中间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在钱塘湖春行时所见的景物,寓情于景,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
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22.不充足,不够初春(早春)23.颔联仰视写初春(早春)的动物(莺、燕),
以"早〃"新〃"争,,”啄,,描绘出一幅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的动态场景图。颈联俯视写初春(早春)的植物(花、
草),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欣欣向荣的状态。两联准确、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初春(早春)
气象展现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解析】2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最爱湖东行不足"意思是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不足"意思是不满足,不充足,欣赏不够;表
现了对西湖春景的喜爱与赞美。
第二空,从"水面初平"可以看出,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从"几处早莺""新燕"可以看出,黄莺和燕子
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
春的生机;从"乱花""浅草”可以看出,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嫦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
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
字来形容;由此可以,诗歌描绘的是早春时节钱塘湖的景色。
23.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颔联从静到动,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
者,莺声婉转,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颈
联写俯视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婢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
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
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
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感受到一片欣欣向荣的初春之景。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之景,
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从而把诗人边行边
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在湖青山绿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
鸟语花香,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诗人
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由此概括整理作答即可。
(A)(2024•北京房山•二模)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4.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致的游记。诗人从孤山寺开始,一路走来,先后从湖水、莺燕、—等方面描
写了西湖美景,最后,徜徉在"—
25.作者紧扣季节特征选取意象。请从画线句中选取一个意象,分析意象特点及其蕴含的情感。
【答案】24.花草白沙堤25.示例1:我选择的是"莺","几处""早"说明它们数量不多,而
且出现的早,"争"说明它的欢快、充满生机,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示例2:我选择的是"燕","谁家""新"说明燕子数量不多且新来,"啄"说明其忙于筑巢,表达了作者的欣喜
之情。
【解析】2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概括。
这首诗按作者的游程描写了多种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作者从孤山寺开始出发;"水面初平云脚低"写湖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
泥"写莺燕,"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花草,因此第一空填"花草"。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最后作者在湖东徜徉,地点是绿杨阴里的“白沙堤"。因此第二空填"白
沙堤”。
25.本题考查诗歌意象。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意思是: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
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句中的主要意象是"莺""燕",选择其一分析特点及蕴含的情感即可。
"几处早莺争暖树〃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几处〃是好几处的意思,便并不多。"早〃表明
莺来得早。"争”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初春到来,几只早来的黄莺争相飞向朝阳的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莺
在大好春光中欢快飞舞、充满生机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谁家"意思是不知道是谁家的,"新"是新来到的,这说明它们数量不多,并且是从南方
初来乍到的。"啄春泥”是为了筑巢。"啄”描写几只燕子在人家屋檐下忙着衔春泥筑巢的情景。"谁家""新""啄"
用词准确,凸显出早春的季节特点,也表现了作者对早春燕子的惊喜与喜爱之情。
(九)(2024•海南•一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的"_"字和"—"字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
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27.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26.争啄27.诗中的初平之水、早莺、新燕、浅草等景物体现早春的特点,表达
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解析】2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
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争"和"啄"两个字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
的活力与生机。所以应填"争"和"啄"。
2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阅读全诗,找到描写景物的句子,抓住"早春”信息点理解写景内容。诗歌中,诗人写“水面初平"指春水初涨,
写"早莺〃"新燕〃指鸟儿刚刚飞来;"渐欲〃一词指花开不多,零零星星,"浅草"指青草刚露出地面,长得不高,
这一切都表现了天气乍暖,春天刚刚开始的景象。通过诗人轻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以及诗人吐露的"最
爱”之情不难体会到诗人热爱春天的情感。
(十)(2023•山东枣庄•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8.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诗为五言古诗,题为“饮酒",实为诗人借酒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环境偏僻才能使人悠闲自得,表达诗人宁静安详的心态。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展现了独特的自然之美:静态的温馨和动态的灵性。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其中的妙谛,在诗人看来,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29.苏轼曾这样评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一个"见"字
写出了诗人的心境。
【答案】28.B29.无意所得、悠然忘我
【解析】28.本题考查诗歌理解。
B.有误,“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心存高远,哪怕是居所处于闹市也像是在偏僻之地一样。并不是"环境
偏僻才能使人悠闲自得”;
故选Bo
29.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和作者情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
字,表现了南山映入诗人眼底的情景,点明这是作者无意所见,而不是有意所为。作者闲居田园,采菊饮
酒,无意间抬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底。"见"字表现了作者无意而为、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恬淡自然、
悠然自适的氛围相契合。
(十一)(2024•河南周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0.下列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忘言"二字,理解有•用的一项是()
A.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和自然之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B.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刚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C.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人生真意,这种乐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会意者无须叙说。
D."忘言"指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表达,知音难觅,对不明白人生真意的人无须多说。
31.在“经典诵读”诗会活动中,小豫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以改成"望",你是否赞同?
请说明理由。
【答案】30.D31.示例:我不赞同。"见"字写出了此时诗人不是有目的地刻意远望,而是以纯粹的心
灵意外发现、不期而遇,这样才能达到和自然融为一体的闲适淡泊的效果。"望"字带有目的性和刻意成分,
不符合诗人当时的心境。
【解析】30.本题考查对诗歌词句的理解。
D."知音难觅,对不明白人生真意的人无须多说"理解错误;这里"忘言"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
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
的高尚品德;
故选D。
3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这两句以客
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见"字描写诗人采菊时无意间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
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相融合,营造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体现了诗人
内心的自由和惬意。而"望”是有目的性的,比较刻意,不符合诗中诗人无意间所看到的景象的场景,因此"见"
字更合适。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十二)(2024•云南昭通•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结庐"的意思是建造屋舍,作者选择了一个人间仙境来建造房屋,当
然不会有车马的喧闹声。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生活的真谛。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
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诗人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诗的总结。"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知怎
样表达。
33.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饮酒(其五)》与《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两诗都写到
了菊,但诗人借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答案】32.A33.《饮酒》中写菊,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
的景色,展示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菊,写诗人在远方思念长安
故园中的菊花,想象它们此时可能寂寞地盛开在战场的旁边。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战乱中人民疾
苦的关切,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解析】3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两句诗,实际上描述的是诗人在人世间建造了他的住所,却远离了尘嚣和车
马的喧嚣。这里的"人境"指的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而不是什么"人间仙境"。
故选Ao
33.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理解诗歌中的感情,要结合诗中的景物描写和创作的背景来分析。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的篱笆旁,与诗人悠然自得的
生活状态形成了和谐的画面。这里的菊花不仅是自然美景的一部分,更是陶渊明心中理想生活的象征。通
过描绘菊花,陶渊明表达了他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深深喜爱。这种生活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和争斗,充
满了宁静与和谐,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归宿。
相比之下,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写菊花则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
这里的菊花不再是恬静生活的象征,而是承载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战争的无奈与厌恶。菊花的盛
开,反衬出战乱的残酷和无情,使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更加深切。同时,通过菊花这一意象,诗人也表达
了他对和平的渴望,希望战争早日结束,人们能够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
因此,虽然两首诗都以菊花为意象,但其所蕴含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却大相径庭。陶渊明诗中的菊花代表了
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而岑参诗中的菊花则寓意着战乱中的思乡之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十三)(2023,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4."城春草木深”的"草木深”值得玩味,其意为,这里从侧面写出了的景象。
35.颈联中的“连三月""抵万金"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34.乱草丛生人烟稀少35.“连三月"写出了战火持续时间之久,"抵万金”突出了家
书的可贵以及诗人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连三月"和"抵万金”将国与家、战祸与民生连接在一起,生
动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思家的情感。
【解析】3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联系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思是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
长安城里草木茂密。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
遮,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草木深”表明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
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融情于景,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据此
分析进行提炼概括即可。
35.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烽火连三月"写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连
三月"写出了战争持续的时间很长。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
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中的"抵万金"写出了家信的珍贵,反映了诗
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迫
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念家
悲己的思想感情。
(十四)(2024•北京朝阳•二模)阅读《春望》,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6.依据你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写春望长安"①"的自然景象,诗人因之"感时""恨别”;诗的结尾,诗人由愤激转入沉
思,因忧思之深导致②o
37.列出第三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精妙之处。
【答案】36.草木深发白而稀疏37."烽火"对"家书","连三月"对"抵万金",写出了战火连
绵之久,以及战争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的焦急心情,表达了对家人的强烈思念。对偶的运用增强了语言
的节奏。
【解析】3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第一空:由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知,这里描述的是长安城在战火之后,虽然山河依旧,但城市
内部却是一片荒芜,草木丛生,显得尤为茂盛。这种荒芜而生机勃勃的景象,恰好反映了战乱后城市的凄
凉和生命力的顽强。因此,此空应填"草木深",用以形容战后长安城内部的荒芜和生机。
第二空:由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可知,诗人因为过度忧虑和烦闷,不断挠头以至于头发变白且稀
疏,甚至无法用簪子挽起。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沉痛和无奈,也暗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因此,
此空应填"发白而稀疏",用以描述诗人因忧思过度而导致的头发变白且稀疏的状态。
37.本题考查古诗词句的理解和赏析。本题要求分析《春望》一诗中第三联的对偶运用及其精妙之处。首
先,我们需要识别出第三联中的对偶词语,即"烽火"对"家书","连三月"对"抵万金"。其次,需要理解这些
对偶词语在诗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在杜甫的《春望》中,第三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巧妙地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这一联中,"烽火"
与"家书"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战乱的象征,后者则代表了家的温馨和思念。"连三月"与"抵万金”则在时间
和价值上形成了强烈对照,一方面突出战争时间的漫长和残酷,另一方面则表达了对家书的无比珍视和期
待。这种对偶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而且深化了诗意的表达。读者可以从这一联中深
切感受到诗人身处战乱之地的痛苦和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大连市生猪买卖合同协议
- 2024年度电商企业财务咨询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转让合同及技术资料保密协议
- 二零二四年技术支持与维护合同
- 导购员续签劳动合同(2篇)
- 公共厕所清洁保养协议
- 钢筋采购合同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艺人经纪与排他性表演合同
- 长期设备购销协议
- 卓越电气设计制作合同
-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 医学英语常用前后缀
-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 市政工程合同与造价管理PPT学习教案
- 基于收益法的商标权价值评估—以青岛啤酒为例资产评估专业
- 抽动症(精)PPT课件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计算材料学实验(燕友果)实验七利用 material studio研究晶体材料性能
- 商贸公司各岗位职责
- 二级简码口诀和二级简码表
- 重庆市园林工程师中高级考试复习题--园林理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