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物象(原卷版+解析)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物象(原卷版+解析)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物象(原卷版+解析)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物象(原卷版+解析)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物象(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考向39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物象

一、(2022•河北张家口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水弄堂

彭程

①一个人很早就喜欢上一个事物,到了迷恋的地步。但因为机缘所限,其后多少年中,

与欣赏对象只有短暂零散的接触,很不过瘾。终于有一天,目标集中出现,充塞了他的视野,

从四面八方簇拥裹挟了他。他也得以凝神静虑,全身心地欣赏品味,目接神交。这种情形下,

他会有什么反应?

②我此刻便是如此。眼前便是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我长久以来念兹在兹的对象。

③无锡老城区的南门外,脚下是一座名为清名桥的、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拱形石桥。古运

河就从桥下流淌而过,大理石的银白色桥栏杆,被岁月风雨侵蚀,有一些残破斑驳,手抚上

去,粗糙而凉爽的感觉瞬间传递到掌心。

④斜倚栏杆,缓缓地转动脖颈,目光收放之间,古运河的魅力展露无遗。从此处到南门

这段一点三公里的河道,被命名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古运河最精华的部分。2014年,

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段河道就是申报项目之一。这里集寺、塔、河、

街、窑、宅、坊、弄、馆等众多古代人文景观于一体,有“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的美

誉。

⑤这副精致工整的对句,并没有丝毫夸张。古运河的魅力,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两

岸青石垒砌的河岸,夹出一道宽约十几米的水流,缓缓地流淌,分明是一条水上的巷弄。临

水的房子多是两层,个别三层,一色白墙黛瓦。房子连同蓝天白云的倒影被水波荡漾,便有

了明与暗、真与幻的对比,有了层次和韵律。水边的条石栏杆上,疏朗错落地摆放着盆花绿

植,增添了不少生机。栏杆内侧,隔着窄窄的小道,便是古旧的房子,屋脊上层层叠叠的瓦

片,黯淡的颜色分明是被岁月烟云熏染而成的。屋檐下往往有一株藤萝,或是几竿竹子,藤

蔓枝叶将窗子半遮半掩,清幽而雅致。目光沿着河道向前递送,远处又是一座拱形石桥,半

圆形的桥洞,和水面上的倒影,恰好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圆形。隔段时间就会有一艘游船驶过,

古色古香的式样,正和此处悠悠的古意相谐适。

⑥一派平和静谧的氛围,笼罩着古运河和两旁的老屋。想起了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诗句: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过往的数百年中,眼前大略都是

这样的风景。只是时光仿佛逝水,物事犹在,而人事全非。每一所房子旁侧,都有一个水埠

头,约七八级石阶,一直通到水里。往昔这里十分热闹,妇女们淘米、洗菜时的说笑声,洗

衣服时棒槌击打衣物的声音,以及旁边小船划过时的桨声,都曾经在水面上和深巷间激起回

更J而现在,看到的却只有空旷和落寞。

⑦端详桥下的流水,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在我的想象中,早已经多少次走近它的身旁。

但像今天这样长时间地行走于它的襟怀之间,这样零距离地观赏它的每一个局部每一处细节,

却是第一次。仿佛一个不惯饮酒的人,平常只是小酌几口,忽然猛饮下数杯,于是一种醺醺

然便油然升起,充溢于胸间脑际。

⑧江南古运河的魅力,总也离不开河边巷弄的映衬。与这一段河道平行,两边各有一奈

街巷,分别是南下塘和南长街。南下塘是无锡历史最悠久的巷子,房屋多建于十九世纪末二

十世纪初,处处都显示着岁月的沧桑。小巷逼仄,靠着运河的一侧,各种小店铺鳞次栉比地

排到着,间隔不远就会有一家餐馆,弥漫着咖啡的香味,食物煎炒煮蒸的味道,间或有轻柔

的音乐,透露出生活的祥和安逸。继续前行,一阵评弹的声音飘来耳畔,是从右边一所房子

里传出的,门楣上方木质标牌上刻着蒙体字“书码头”,不由得停下脚步聆听。吴侬软语,

舒缓柔婉,似泉水流淌,但骤然间又变得高亢急促,仿佛裂帛之声。尽管听不懂唱词,却依

然是十分惬意的听觉享受。

⑨不妨说,古运河成就了江南名城无锡。如果说无锡仿佛一位秀丽的江南女子,古运河

就是挂在脖颈上的闪光的项链,映衬得女主人风姿绰约,魅力无穷。

⑩岁月像运河水一样不竭地流淌。进入上个世纪时,运载砖瓦的木船桨声,变成了小火

轮的机器声。无锡作为这一带的经济中心城市,民族工商业得到飞速发展,涌现出许多经济

实力雄厚、目光远大的实业家。这样看来,这一道穿城而过、流淌了千百年的古运河,分明

也是一条纽带,连接着从农耕到工商的社会流变,见证了生活的变迁、历史的发展。

⑪永不停歇的是时光的足音。到了今天,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对文

化的需求就会变得强烈和迫切。它的前景如何,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与其所拥有的文化蕴

涵密切相关。这一点,在无锡这一座江南名城,得到了鲜明生动的印证。这座城市的叠理者

和建设者们,围绕古运河的修复和保护,实施了一系列堪称大手笔的行动,努力展现了它悠

久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美,并使这种美能够嶷续不断,仿佛古老的运

河水一样永远流淌。这种根植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这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城生机勃勃,

就像一株枝干盘绕虬曲的老藤,仍然绽放出无数鲜艳的花朵。

⑫一艘画舫从远处悠然驶来,船舷无声地划过,水面泛着黑沉沉的光亮。船上坐满了

游客,专注地欣赏着水上岸边的景致,间或有一阵惬意的笑语。船舱前面位置,背向船头面

朝游客,坐着一位身着葱绿色旗袍的年较女子,怀抱琵琶,轻拢琴弦,先后弹唱了《太湖美》

和《蝶恋花》嗓音宛转圆润,缠绵摇曳,随着船上明暗变幻的光影,渐渐渗入蔼蔼的夜色

中……

⑬华灯初上。江南水弄堂,一场华丽的演出刚刚开始。

弄堂,即小巷,是江浙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风情独具。请结合第⑤段,分析“江南水弄堂”

的独特布局及与之对应的情韵。

二、(2021•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石门阵

卞之琳

“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

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

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

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

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

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

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

“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

摆退鬼子兵。”

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

“来了。”大家一起想。

果然——

“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

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

给吓了一跳。

“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

“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

“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

“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

“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

“'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

“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

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

“骑了马,得意洋洋!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第

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

“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阁房里。

“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

“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

“真不是好东西!'‘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怕

给日本兵抓去呢。

“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

“麻子忽然在一家门口勒住了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边四十七个人都勒住了马。满

街上鸦雀无声。

“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

“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可是没有出声,

他们不作一声在那边发愣,那五十个‘皇军'。

“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

“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

“他们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

“一路上----

“向左看:石头门。

“向右看:石头门。

“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

“干脆说吧,别那么别扭的!“宋长发老婆着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

“他们的脸都白了。听,四面山头上一片喊杀的声音!打枪的声音!八路吧?看,山头

上那么多人呢,糟了!糟了!”

“好了!好了!”谁的声音?仿佛大家的声音。

“他们勒转了马头,死命踢着马肚皮,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他们就横冲直撞,连

奔带蹿地逃命了。

“逃出了镇口,心里跳得像马蹄一样急呢。

“麻子还在想:我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们的麦田吧。

“八字胡子还在想:我抢来的钞票不至于被他们捡回去吧。

“小耳朵还在想:我怀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们拿去上报吧。”

“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示

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

“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

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边。”

“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国

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

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

“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

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

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

“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

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

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

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

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

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

延安,1938年秋

(有删改)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三、(2020•新高考H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

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

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

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

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

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

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

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

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

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

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

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

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

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

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杉,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

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

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

革履,背着蜂螂药上面写着“嶂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

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

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

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

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挂,就

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

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

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

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

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

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

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

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

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

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

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

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

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

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

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

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

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

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

镜也笑了,说:行嘲,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

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

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

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

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

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

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

(有删改)

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

一、分析物象特征的切入点:

(1)明了形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

(2)把握形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和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二、分析物象的含义的切入点

(1)从外部形象特征,分析表层含义。

(2)从内部特征分析其比喻义、象征意、双关意等。

(3)结合整个文本分析其主旨意。

三、分析物象的作用主要从以下角度入手:

物象的特征;物象的象征意义;物象对情节的推动;结构上的照应;物象对人物形象、心理的暗

示;物象对环境的暗示;物象对主旨的暗示。

分析文中多次出现的物象的作用的题目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1)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

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如梅、玉、竹等。

(2)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

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从环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

环境的作用。

(4)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答题模板: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情感表达效果(衬托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渲染环境)。

易错点[01]不能准确概括物象的特征

小说中物象的特征往往要联系全文进行归纳和总结,散文物象的特征往往要抓住文中的

重点词语进行概括。

易错点[02]不能多角度分析物象的含义

物象的含义注意从表层和深层分析,深层注意引申义、象征意和主旨义的角度分析。

易错点【03】不能多角度分析物象的作用。

注意从情感的表达、文章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文章的线索、特殊手法的运用

等角度分析。

UM)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还我缘缘堂

丰子恺

二月九日天阴,居萍乡暇鸭塘萧祠已经二十多天了,这里四面是田,田外是山,人迹少

到,静寂如太古。加之二十多天以来,天天阴雨,房间里四壁空虚,行物萧条,与儿相对枯

坐,不啻囚徒。次女林先性最爱美,关心衣饰,闲坐时举起破碎的棉衣袖来给我看,说道:

“爸爸,我的棉袍破得这么样了!我想换一件骆驼绒袍子。可是它在东战场的家里——缘缘

堂楼上的朝外橱里——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去拿得来,我们真苦,每人只有身上的一套衣裳!

可恶的日本鬼子!”我被她引起很深的同情,心中一番惆怅,继之以一番愤懑。她昨夜睡在

我对面的床上,梦中笑了醒来。我问她有什么欢喜。她说她梦中回缘缘堂,看见堂中一切如

旧,小皮箱里的明星照片一张也不少,欢喜之余,不觉笑了醒来,今天晨间我代她作了一首

感伤的小诗:

儿家住近古钱塘,也有朱栏映粉墙。

三五良宵团聚乐,春秋佳日嬉游忙。

清平未识流离苦,生小偏遭破国殃。

昨夜客窗春梦好,不知身在水萍乡。

平生不曾作过诗,而且近来心中只有愤懑而没有感伤。这首诗是偶被环境逼出来的。我

嫌恶此调,但来了也听其自然。

邻家的洪恩要我写对。借了一枝破大笔来。拿着笔,我便想起我家里的一抽斗湖笔,和

写对专用的桌子。写好对,我本能伸手向后面的茶几上去取大印子,岂知后面并无茶几,更

无印子,但见萧家祠堂前的许多木主,蒙着灰尘站立在神祠里,我心中又起一阵愤懑。

晚上章桂从萍乡城里拿邮信回来,递给我一张明片,严肃地说:“新房子烧掉了!"我

看那明片是二月四日上海裘梦痕寄发的。信片上有一段说“一月初上海新闻报载石门湾缘缘

堂已全都焚毁,不知尊处已得悉否”;下面又说:“近来报纸上常有误载,故此消息是否确

凿不得而知。”此信传到,全家十人和三个同逃难来的亲戚,齐集在一个房间里聚讼起来,

有的可惜橱里的许多衣服,有的可惜堂上新置的桌凳。一个女孩子说:大风琴和打字机最舍

不得。一个男孩子说:秋千架和新买的金鸡牌脚踏车最肉痛。我妻独挂念她房中的一箱垫锡

器和一箱垫磁器。她说:早知如此,悔不预先在秋千架旁的空地上掘一个地洞埋藏了,将来

还可去发掘。正在惋惜,丙潮从旁劝慰道;“信片上写着'是否确凿不得而知’,那么不见

得一定烧掉的。”大约他看见我默默不语,猜度我正在伤心,所以这两句照着我说。我听了

却在心中苦笑。他的好意我是感谢的。但他的猜度却完全错误了。我离家后一日在途中闻知

石门湾失守,早把缘缘堂置之度外,随后陆续听到这地方四得四失,便想像它已变成一片焦

土,正怀念着许多亲戚朋友的安危存亡,更无余暇去怜惜自己的房屋了。况且,沿途看报某

处阵亡数千人,某处被敌虐杀数百人,像我们全家逃出战区,比较起他们来已是万幸,身外

之物又何足惜!我虽老弱,但只要不转乎沟壑,还可凭五寸不烂之笔来对抗暴敌,我的前途

尚有希望,我决不为房屋被焚而伤心,不但如此,房屋被焚了,在我反觉轻快,此犹破釜沉

舟,断绝后路,才能一心向前,勇猛精进。丙潮以空言相慰,我感谢之余,略觉嫌恶。

然而黄昏酒醒,灯孤人静,我躺在床上时,也不免想起石门湾的缘缘堂来。此堂成于中

华民国二十二年,距今尚未满六岁。形式朴素,不事雕斫而高大轩敞。正南向三开间,中央

铺方大砖,供养弘一法师所书《大智度论•十喻赞》,西室铺地板为书房,陈列书籍数千卷。

东室为饮食间,内通平屋三间为厨房,贮藏室,及工友的居室。前楼正寝为我与两儿女的卧

室,亦有书数千卷,西间为佛堂,四壁皆经书,东间及后楼皆家人卧室。五年以来,我已同

这房屋十分稔熟。现在只要一闭眼睛,便又历历地看见各个房间中的陈设,连某书架中第几

层第几本是什么书都看得见,连某抽斗(儿女们曾统计过,我家共有一百二十五只抽斗)中

藏着什么东西都记得清楚。现在这所房屋已经付之一炬,从此与我永诀了!

我曾和我的父亲永诀,曾和我的母亲永诀,也曾和我的姐弟及亲戚朋友们永诀,如今和

房子永诀,实在值不得感伤悲哀。故当晚我躺在床里所想的不是和房子永诀的悲哀,却是毁

屋的火的来源。吾乡于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六日,吃敌人炸弹十二枚,当场死三十二人,

毁房屋数间。我家幸未死人,我屋幸未被毁。后于11月23日失守,失而复得,得而复失,

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以至四进四出,那么焚毁我屋的火的来源不定:是暴敌侵略的炮火

呢,还是我军抗战的炮火呢?现在我不得而知。但也不外乎这两个来源。

于是我的思想达到了一个结论:缘缘堂已被毁了。倘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我很甘心!

堂倘有知,一定也很甘心,料想它被毁时必然毫无恐怖之色和凄惨之声,应是蓦地参天,蓦

地成空,让我神圣的抗战军安然通过,向前反攻的。倘是暴敌侵略的炮火所毁,那我很不甘

心,堂倘有知,一定更不甘心。料想它被焚时,一定发出喑呜叱咤之声:“我这里是圣迹所

在,麟凤所居。尔等狗彘豺狼胆敢肆行焚毁!亵渎之罪,不容于诛!应着尔等赶速重建,还

我旧观,再来伏法!”

无论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或是暴敌侵略的炮火所毁,在最后胜利之日,我定要日本

还我缘缘堂来!东战场,西战场,北战场,无数同胞因暴敌侵略所受的损失,大家先估计一

下,将来我们一起同他算帐!

1938年

“缘缘堂”在作者心中是什么样的形象?请加以简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洲何处

夏磊

在我喜欢的古代诗词里,《西洲曲》算是背得比较早的。年少时我家住在长江中间的南

京八卦洲,头上是天,四面是水。“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每次念到这两句,就会想

到江边上的那个渡口,并同时在脑海里遐想着渡口外边的世界和不知在何处的西洲。

后来,又读到温庭筠的“西州城外花千树,尽是羊昙①醉后春”,这才知道,原来古代真的

有一座城池叫西州。西州城建于东晋,因为宰相谢安病重时途经西州门,他死后,羊昙不再

出入西州门。有一天醉酒后不觉来到西州门,禁不住伏鞍痛哭。虽然诗里的西州城早已无从

找寻,但这个名字却是再也忘不了了,并且它也像《西洲曲》里的西洲一样,虽然相隔不远,

却只能在心里梦想着彼岸。

我其实也清楚,《西洲曲》里的西洲和温庭筠诗里的西州不是指的一个地方,但是我却

情愿把它们拉近,我甚至相信渡口那边就是那个诗意的世界。

那年的三月,我们举家迁往江西,江水几个起伏就把我们的小船带到了江心,回望已是

故乡的江北,渡口码头变得越来越小,最后模糊在了江雾之中,眼泪在这时已经淌进了脖领。

我知道,我要去寻找我生命中的另一个西洲,“日暮伯劳飞,风吹乌相树”,那里有乌柏,

也有花千树吗?

人的一生就是从一个渡口到另一个渡口,从一个彼岸到另一个彼岸。渐渐地,我也过了

总是在脑子里幻想西洲的年龄,生命中路过了几个渡口,也到达了几个彼岸,可我还是没能

忘记从前的那点儿梦想。我不想放弃每一个彼岸,有谁来渡我过去呢?

我此刻没有徘徊在自己的渡口,我想去其他的渡口看看。

那一次,我从武汉到长沙,走的路线大体上和屈原《涉江》里写的差不多。自从屈原“行

吟泽畔”来到湘江岸边,后世文人在水边的喟叹抒怀就显得很小家子气了,没有谁可以直视

“屈原问渡”的背影,也没有谁可以对他视而不见。那天屈原来到湘江边时,已是再次被流

放了,“面色憔悴”“形容枯槁”,他在水边脚躅,实际是到了思想和生命的一个渡口。飘

然而至的渔父是一位高人隐士,也是一个“摆渡人”。只是屈原终于没有听渔父的话,没有

到对岸去看看。他往故国方向走了一段,传来了亡国消息,遂万念俱灰,选择了投江,激起

了千年波澜,中国的所有河流也跟着激荡起来。

屈原投江以后的一百多年,贾谊也遭贬来到了长沙的这个渡口,他在水边写了篇赋,投

到江水之中。在这篇赋里,贾谊用许多比喻来称颂屈原。然而又取了一条折中的路子,他一

时感叹“呜呼哀哉,逢时不祥”,一时又说“何必怀此都也”,总之是说,对岸还是要去的,

办法总归是有的。

任何对屈原的评论都是多余的。他不是儒家,也不是道家,他只是诗人,诗人眼前的路没有

阡陌没有迂回,除了往前还是往前,渔父的道家处世方略是说服不了他的。屈原追随先贤彭

咸②而去,他没有渡到什么地方,却走到了天下人的心里。

我没有遇见生命中的“渔父”。我在早些年曾多次投宿在富春江边上的桐庐,在“鱼梁

渡头”停留过。读过郁达夫的《钓台的春昼》,就想着寻访这个故地。一是因为它每每勾起

我对老家渡口的怀念,还有就是我那时的工作压力很大,带着一百多人的团队惨淡经营,正

是需要释放压力、探索出路的时候。

郁达夫是在上海“接到了警告,仓皇离去”,回到老家富阳而来到了这个渡口的。在一位洗

米少妇的指点下寻到这夜渡,高喊两三声,船就来了。到了对岸,黑暧骏的桐君观却呈现了

极好的景致,尤其是这里的秀和静,使得他想就在这里结庐读书,颐养天年。像严子陵③一

样,管他什么高官厚禄、浮名虚誉。但他终于还是回到上海,加入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后来又参加了文化界爱国救亡活动。于是我们少了一个隐者,却多了一个战士。就是这样的

能吟出“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江南名士,在去新加坡做抗战宣传时,写下

了“抗战到底,一定胜利”这样的壮语。

江对面的严子陵不知道那天晚上这里发生了什么,他还在安享范仲淹送给他的“先生之

风,山高水长”。而我们知道了郁达夫的选择,也无须太多的评价。郁飞先生说过,他父亲

不是什么圣人,只是一个文人。但是我想,我们也可以把“山高水长”送给郁达夫。他就是

一个作家,他永远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忠于自己的选择。他本可以效仿严子陵,在江边寻

一处钓台“结庐读书,颐养天年”,而他最终成为了一名烈士。富春江边的那个渡口没有留

住他,一江春水在送走他的同时,永远记住了他。

站在富春江边看江水东去,我忽然想,渡口其实就在人的心里。追随自己的内心就无所

谓此岸彼岸。于是,还是禁不住想起我的西洲了。

我喜欢《西洲曲》,在我看来,不论是“登楼扶瑶琴",还是“采莲南塘秋”,西洲是

一个可以托付梦想,托付思念,可以托付爱的地方。我梦想着人生的每一个渡口都是用爱来

摆渡的,而到达的也是爱的彼岸。

[注]①羊昙:东晋名士,谢安的外甥,擅长唱乐,谢安十分欣赏他。②彭咸:商朝末年贤大

夫,因为向纣王进谏不被采纳而投江。③严子陵:东汉高士,拒征召而归隐富春江衅,耕钓

以终。

文中多次写至(J“渡口”,请结合全文,说明文中“渡口”的含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

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

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O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

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

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

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

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

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

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

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

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

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

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

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

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

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

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

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

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

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

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

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

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

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

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

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

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小说中“电话”这一物象在全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请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一、(2022•河北襄阳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锄草

付春生

一把锄头,一地草。锄头一生下来,就注定了和草是冤家——东边走,西边踵,明晃晃

的眼里容不下草。

人有毫毛,地有草箕,草和地是相伴相生的。草见到地就亲,地见到草就热,草和地就这么

纠缠了一年又一年,草打腰子①从来就没有断过。只不过,有的地草多,有的地草少。有的

地长这种草,有的地长那种草。就像人,不是这种潦草,就是那种毛草,一个人身上或多或

少都有些草。

狗不嫌家穷,草不嫌地贫,再贫瘠的地里也有草。甚至离天最近的那块地里,草也能爬上去。

和星星聊会儿天,和月亮说会儿话。我那时一到星期天就和父亲去地里锄草。锄了一茬,又

一茬,那毛毛根②根好像在地里产了卵,一眨眼就在地里铺散开来。尤其到了雨季,那草几

天就齐刷刷地长出来,集中力量爆发,那架势似乎要把整个庄稼吞了似的。我和父亲一看这

阵势,不及半刻消停,就立刻把锄头放出去,灵灵铁嘴就开始在地里攻击草。父亲总是在天

最热的时候下锄。干裂的地皮波浪一样翻滚着,坚硬锄头在庄稼下穿梭,密密麻麻的草一个

个倒下。当太阳把最后一棵草的血管烧熔的时候,地下的水彻底断了来路,从此再也没有通

过这个渠道救活过草。

我有时宁愿和母亲一起锄草。她不像父亲那样执念,让自己在太阳底下晒成草。母亲是

在最凉爽的时候,甚至刚下过小雨,天润酥酥的时候下锄。草们很敏感,当然也知道这个时

候好——湿润的地,温暖的阳,适宜的气候,乘着风快跑。母亲不紧不慢地蹲下身子,和这

些草们展开了对决。她先把草锄下来,然后再把它们收拢到一起,扔得老远。母亲的想法是

根本不给草繁衍的机会,彻底从地上剥离,至少眼下再也看不见这些闹心的草。母亲说,你

看看这谷子长得多旺啊!这么好的地,这么好的种,怎能看着它长成一通乱蓬蓬的草?云朵

挂在风筝上。母亲看出了我的懈怠。在那块地里,刮拉着草,一次次地给我讲那些大人物的

故事。我听着那些话,抓一把草,一会儿锄,一会儿停。地里的草在一点点减少。

我们村,最干净的地要属那几个老光棍家的。他们的事最少,没有老婆孩子,没有锅碗

碰撞,也听不到和外人争吵,心里没那么多狂草。满脑子清气,想得最多的就是地里的草。

他们不但锄自家的草,还锄别人家的草。日头偏西,谁家营生多,隔窗喊一声,保准第二天

一大早到。攒满汗珠子,使不出脸色,笑盈盈的,像一棵阳光下的草。他们有多大劲使多大

劲,从不藏着掖着。那些年,我们弟兄小,不顶事,没少邀他们给我家锄过愁心草。

草也欺软怕硬,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挺拔茂密的玉米地,草就没脾气。利剑似的

叶子手拉着手,肩并着肩,把地捂得严严实实。草们在下面萎靡着,迟钝着,有的想拉玉米

秆往上蹿,但爬到半截就爬不动了。花生地、谷子地就是一个很脆弱的所在。草们很容易浸

入它的肌理。我们村的人大多锄的就是这些草。土地里长草,就像人会受伤,伤了会痛,让

村民始终挂念着它,时刻对土地保持着警惕。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村民在没草的地里锄草。他的样子活像是想象着满地里是草。嚓啦

啦,嚓啦啦。急促声一锄挨着一锄,不落过每一个细节。在绿油油的麦垄里,老人锄着,像

是对不存在的神说话。我开始并不知道为什么,只认为老人的行为是一种滑稽,一种表演。

心中念叨,用锄头狠狠地砸地,让草们再也不敢侵入,祈求昌永福保平安。阔大的麦田里,

风轻轻地吹着,一轮又一轮的麦子,把大地变成了一片海洋。那是一种生命的律动,激情的

奔放,田野里飘出的交响乐。老人一会儿把身躯埋住,一会儿又浮出来,在实与虚的幻境里。

我看着麦田里的瀑布,晃动着,丝丝缕缕地缠绕着。忽然,感到麦子把老人完全包围了,一

层又一层,金黄裹挟着风尘,把老人变成了另一种形象和存在——滚滚波涛,盎然绿意,坚

硬麦秆,尖尖麦芒,成了老人银丝上开出的花儿。他忘记了疲惫,忘记了疼痛,忘记了炀恼,

和麦子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麦子,哪里是老人。

父亲告诉我,当天旱的时候,锄头可以切断水分向外蒸发的一根根毛细血管,让土地保

持墉情。天涝的时候,锄地可以让阳光增加照射面积,让土地快干。锄头调和着土地,调和

着阴阳,让庄稼快长,是土地的救命稻草,我们在锄头底下生存。我也终于明白老人的做法

——在那空无一草的地里,虚有时也可化为实,形式有时可以变为内容,谎言有时也可给人

力量。

《齐民要术》中有言,“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辍”。说的就是不停地锄草。村民们

大多懂这个理儿,但有的人不懂。

[节选自《散文》(海外版)2021年第七期,有删改]

【注】①草打腰子,用手把一股草往一个方向扭,编成绳可用于捆稻谷和柴草。②毛毛根,

指茅根,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岸旁湿润草地中。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比父亲和母亲的不同锄草方式,暗含了母亲比父亲具有更大的人生智慧。

B.文章中母亲边锄草边给“我”讲大人物的故事,是希望“我”坚持不懈怠,力求上进。

C.文章描写草既有顽强生存的一面,也有欺软怕硬的一面,以草喻人,说明人也是如此。

D.文章最后一段说“有的人不懂”“锄不厌数”的道理,是因为这些人并不是真正的农民。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二段用简洁的笔墨交代了草与锄头、草与土地的关系,并在第二段末尾提出

人身上多少有些草,为下面的行文张本。

B.文章善用拟人手法刻画草的形象,如第三段中写草能爬到天上“和星星聊天”“和月亮说话”,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草顽强的生命力。

C.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多处运用方言词语、俗语,如“草打腰子”“狗不嫌家穷,草不嫌地贫”“毛

毛根”等,为文章增添了乡土气息。

D.文章对老人锄草的描写虚实结合,把抽象的人物和场景化作了具体的影像,使文章气韵

流动,生动优美,读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3.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的锄草表现,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4.文中的“草”有多重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二、(2022•湖南郴州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漠走笔

郭保林

黄,无边无际残秋的黄,落日的黄,锈铜的黄,杏黄橙黄柠檬黄,狮黄蟹黄象牙黄,铺

天盖地惊心动魄的黄,雄雄烈烈赫赫荒荒的黄,张牙舞爪扑来,劈头盖脸压来,吓得我直打

翘翘。这漫漫黄沙把天空、把风、把过路的时间都染黄了,我真想大喊一声:“沙漠,沙漠,

这就是你吗?”

话到嘴边,我惶然变得无力,我难以挣脱黄沙的樊篱。我遥居东海之滨,一提起沙漠,

便觉得那是遥远的传说,神秘而古老的童话,而现在我就困在茫茫沙海之中了。

横在我眼前的就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那翻滚的沙涛,那高耸的沙山,仿佛在无声地宣布:“这是生命的禁区!”

我向大漠深处走去。

啊,雄性的大漠,野性的大漠。你这天地间雄浑的史卷,到底记录着什么?汹涌澎湃的

内容里包含着什么伟大深邃的哲理和诗情?

雄沉。苍茫。博大。旷达。每一页沙涛,每一叠沙浪,每一尊沙峰,都展示了大漠狂傲

不羁的风采,展示了大漠恢宏不凡的气度,这里有李太白的千古遗风,有苏东波的大江东韵,

也有贝多芬狂飙般的激情,还有三闾大夫的悲壮苍凉!

只是沙。沙丘沙岭,连嶂竞起,叠叠重重,蜿蜿蟠蟠,地平线时而被拉得很近很近,时

而又被推得很远很远,眩人眼眸的赫赫煌煌,仿佛是哪个巨盗大侠把世界的黄金偷来,又研

成香粉,他要干什么?

仰天不见飞鸟,低首不见绿茵。七月流火,沙砾灼人。我被黄沙煮熟了,浑身瘫软下来。

这时,我感到故乡烟雨霏霏、柳丝袅袅、粉荷亭亭、游鱼唉喋的大明湖,倒是一个虚幻,一

个遥远的梦。

那沙丘、沙梁、沙凹,都是一堆堆排列整齐的象形文字,它记录着一部瀚海雄奇的变迁

史——也许这是古代海底的升降,也许是风雨和山岩搏斗的结局。以前的高山被时间磨碎了,

残留的沙粒把命运交给大风——这个极不负责任的恶魔。不管命运如何,大漠你仍是宇宙大

厦的支柱。你的存在乃是不可磨灭的象征。

掬一捧沙粒,就像捧起一个斯芬可斯之谜。

我在沙漠中蹒跚地行走。大漠板着一幅黄褐欲赤的面容,冷漠而严肃。那一峰峰沙丘,

僵坐在那里,沉默着,木然着,接受着同样沉默的阳光。

沙漠是生命的禁区吗?不,在这苍凉的画卷上,也偶尔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灰绿,那是沙

蒿、沙蓬、沙棘和骆驼草,它们是来粉饰干旱和荒凉的吗?有一朵小花很潇洒,很风流,亭

亭在荒沙上,这彩色的生命时而面对蓝天和太阳摇曳、微笑,袒露着它的情怀,它的思想,

它的喜欢,它的诗;时而凝眉沉思,仿佛一个少女等待着黄昏,等待着一片美好的憧憬。它

并不感到和这背景极不和谐。我弯下腰抚摸着它们,无意中发现它的根系如此发达,我想,

正是这发达的根系支撑了这尊傲然、潇洒的生命。

谁说大漠是僵化和凝固的象征?不,大漠是有灵性的,每一粒沙都是一个细胞,它有自

身的律动。它平静时,明朗旷达;它发怒时,咆哮吼啸;它性情旷达而浮躁,雄沉而激昂。

当风暴到来时,大漠复活了,生命开始骚动了,那是一幅多么雄悍壮伟的景观啊!当风暴停

息之后,这时,一种大宁静便汹涌澎湃地弥漫开来,意识会逐渐消融。此刻,你会听到太阳

金锤敲击天庭的雄韵,甚至会听到伏羲和女娴在天庭劳作的吭嗜之声。

在夜晚,看白苍苍的一丸明月,缓缓升上碧澄澄的天空,惟有这月光给大漠带来温柔和

温馨。月光是那样纯净、童贞,夜气也是那样清新、沁人。时而会听到高空洒落的雁鸣,四

处寂寂无声,看到这景观,你会感到一阵阵苍凉。痛饮几杯苍凉,也许使你的思想变得雄沉,

变得深邃,能感悟到许多繁嚣的灯红酒绿的场面所不能体味的人生哲理。一切欲念立刻冷却,

沾在心灵上的尘埃,在这清冷和孤寂中得到清除和洗涤,恢复清醒和澄明,使人真正进入了

一种“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境界。

我依然漫步在大漠里,我成了大漠孤旅。在这瀚海中漫游,穹庐之下,苍漠之上,只有

我和我的影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首先感到的是寂寞,苍凉上摞着寂寞,寂寞

上又压着空旷,如何不使人感到沉重呢?

至于那些沙丘们,它们自己并不感到寂寞。你看,它们搂抱得多么紧密,你箍着我的腰,

我拽着你的腿,滚在一起,似乎可闻到那种追逐嬉戏的取闹声。而那些突兀的沙山却显示着

庄严和沉默,面容古朴,表情淡漠,仿佛思索着宇宙和生命的玄学。阳光为它沐浴,风为它

纹身,一切都是哑剧,只有过路的飞鸟,还有我这沙漠的匆匆过客是它们的观众。

当你疲累了,只要躺在沙滩上,肌肤触及沙粒,你会感到犹如躺在母亲的怀抱,温暖而

幸福,那是天空和大漠传导而来。风带着大漠干燥的芬芳和粗蛮的爱,轻轻地抚摸着你一颗

错位的灵魂,颇有那种“俯仰即宇宙”的快感。这时,你会感到你微小的身躯也溶化在这无

垠和浩瀚之中,化为一粒沙,在大自然面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人呐,原来是一粒沙,一粒

微不足道的沙子。

(有删节)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通过对沙漠的根本颜色“黄”的独特诠释,使色彩获得一种生命的活力,显示了

沙漠的雄浑壮阔之美。

B.作者两副笔墨并用,情感收放自如,描摹出了沙漠粗犷而细腻,野蛮而文静,暴戾而温

柔,贪婪而保守的双重特征。

C.身处在荒漠中的作者,感到故乡的大明湖“倒是一个虚幻,一个遥远的梦”,表明作者对

家乡留恋和思念。

D.本文以史诗的形式,构成了汪洋恣肆、激越奔腾的艺术气势和意象迭起、气象变幻的诗

情画意。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夸张、拟人、比喻、排比、反问、通感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思维强健,联想丰富,

打破了时间与空间、自然与人文的界限。

B.“雄沉。苍茫。博大。旷大。”四词用句号隔开,消除了逗号所产生的单向、平面的感觉,

更加展现了沙漠立体式的蔚然壮观。

C.作者写景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深沉的情思与自然的图景结合,景随意设,情易景迁,

情景交融,幻化出一幅幅的绚丽迷人的意境。

D.本文行文思路貌似散乱无拘,其实以“我”的行进为线索,以感想为导引,前后照应,自

然流畅,浑然一体。

7.概括塔克拉玛干沙漠给了作者哪些人生启示。

8.校园广播站“声音中的经典”栏目征稿,若你推荐此文,请从诵读的角度谈谈推荐理由。

三、(2022•广东汕头高三模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的题目。

船歌

蒙福森

张德贵是抚河镇的把船老大,水性甚好,人称“浪里白条张顺”。他胆色一流,技术更

是一流。在整个抚河镇的船工中,无人能及。他从13岁开始,就跟着他的老爹在抚河上行

船,不到30岁就开始掌舵。几十年虽风雨坎坷,却一直都顺顺当当,从来没有失过手。

抚河镇因河而得名,站在抚河镇最高处的望江楼上远眺抚河,它就像一条银色的巨龙,

流过抚河镇。抚河从西向东,一泻千里,波涛滚滚,直至苍梧。抚河发源于猫儿山山脉,水

流一路平缓,江面宽阔。然而至抚河镇时,水道突然变得弯曲,怪石嶙峋,两岸悬崖峭壁,

杂树丛生,飞鸟鸣叫,猿猴嬉戏。

过了抚河镇不远,就是一个险滩,叫乱石滩。乱石滩水情复杂,滩险浪急,江水轰鸣,

漩流咆哮声似鬼哭狼号,斯时要攻上险滩谈何容易!非要请抚河镇的船工不可,否则,外地

人不知水情,十有八九翻船,葬身此地。

张德贵和他的伙伴们,接了工,在望江楼要了一坛白酒、几盘猪头肉,吃饱喝足,一抹

嘴,一甩上衣,奔江边去了。张德贵把舵,指挥他的兄弟们,下船的、拉缆的,把船缆挂上

肩头、把竹篙顶在肩上,扎紧脚步,开始过滩了。张德贵一声令下,大伙齐心协力把船向着

滩面攻上去,这时,船工们的号子如轰雷般吼出——

“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嘴!”

“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嘴!”

那声音,悠扬动听,铿锵有力,在山崖间回荡着;那声音,充满了男人的阳刚之气,富

有韵味……喊着一个号子,可过险滩几丈。

过了乱石滩,前面江面宽阔,一马平川,水流骤然变得平缓,老板递过钱给张德贵,道

一声“辛苦啦!”,张德贵回一声“一路平安”,回去兄弟们分了钱,这档攻滩就算完美结

束了。

张德贵的老婆在镇上开了个裁缝店,两口子还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和一个三岁的女儿。空

闲时,张德贵在望江楼和兄弟们喝喝茶,聊聊天,或者在家逗逗孩子,教孩子念几个字。过

几年,他们就可以入学念书了。

日子就像抚河里的水,昼夜不停地奔流着。转眼,就到了1943年。

这年春天,日本人的枪炮声打破了抚河镇几百年来的宁静。一队队日本兵杀气腾腾地开

进了抚河镇。

抚河镇的望江楼成了鬼子的司令部。鬼子以抚河镇为据点,四处烧杀淫掠,抢劫了大量

的粮食,然后装到船上,准备运往前线。

鬼子占用了老百姓的帆船来运粮,可他们不敢过乱石滩。

一天,在汉奸的带领下,鬼子来到张德贵家——他们要张德贵和他的兄弟们帮他们运粮

过乱石滩。

张德贵断然拒绝。

鬼子军官嗖的一声拔出军刀,架在张德贵的脖子上。张德贵冷冷地坐着,面不改色。鬼

子军官恼羞成怒,嘴里叽里咕噜地骂着,眼珠一转,放下刀,带人走了。他们抓走了张德贵

的老婆孩子,摞下话来:“哪天答应为皇军效力,哪天就放人!”

张德贵像困兽般焦躁不已,想了很久,终于,他到望江楼,跟鬼子说:“愿意替皇军效

力。”

鬼子放了人。当天晚上,张德贵把老婆孩子交给他的徒弟赵小雷,让他连夜送他们去乡

下避风头。

第二天,晨曦初露,江水苍茫,张德贵和他的十几个兄弟,像每次过乱石滩一样,有序

分工,把运粮船带过乱石滩。

张德贵的几个徒弟像往常一样,要一起上船,张德贵不让,他一个人跟着鬼子上了船。

这一次,张德贵没有能够把运粮船带过险滩,在最危险的地方,运粮船撞到了一块大石

头,船沉没了。满满一大船大米和押运的十几名鬼子,连同张德贵一起,瞬间,就沉没在波

涛汹涌的抚河中,再也不见踪影...

船沉下去的那一刻,张德贵的兄弟们的号子声猛然如雷声般吼出来——“哎哟咦咦哎哟,

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嘴!”

两岸围观的老百姓不禁流下眼泪,那抚河上的船歌,铿锵有力,在山崖间久久地回荡

着……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第6期,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处描写船歌写出在张德贵的带领下,船工齐心协力攻险滩、战胜自然的豪迈。

B.第二处描写船歌写张德贵和鬼子同归于尽时场面的悲壮,兄弟们不约而同地用船歌为英

雄送行,表达出兄弟们对英雄的赞美之情。

C.老婆孩子被日本人抓去,张德贵“想了很久”,可以看出他虽胆大心细,但面临生死关头

也难免害怕。

D.答应为鬼子运送粮食,张德贵一个人跟着鬼子上了船,他知道这将是一趟有去无回的“旅

程”,他已经决定与鬼子同归于尽。

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介绍主人公张德贵水性好,行船技术一流,没有在抚河上失过手,意在为后文

鬼子找他帮忙运粮埋下伏笔。

B.第二、三段对抚河及两岸险象环生的环境的描写,渲染出此处河道之险以至令人惊心动

魄,望而却步,故经此险滩非请当地船工不可。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和老板互致问候、和弟兄们分钱等就体现出张德贵为人和

善,做事公平,不徇私。

D.小说以流泪的百姓和铿锵有力的船歌,照应了题目,突出船歌给人以力量,激人奋进,

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11.小说塑造张德贵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2.小说故事紧紧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