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历史小说专项训练(新高考卷考区)(二)_第1页
202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历史小说专项训练(新高考卷考区)(二)_第2页
202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历史小说专项训练(新高考卷考区)(二)_第3页
202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历史小说专项训练(新高考卷考区)(二)_第4页
202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历史小说专项训练(新高考卷考区)(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小说1-2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n专项训练(二)

导读提示:

本文档包含郭沫若、李浩、廖沫沙、刘以陛、鲁迅、罗贯中、马伯庸等

的历史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漆园吏游梁

郭沫若

庄周自从他夫人死后,率性把漆园吏的徽职丢掉,他的门徒们也就逐渐地风流云散了。

他回到宋国来,寄居在一所陋巷里面,把剩下的余钱去买了些个麻来打草鞋过活。他一面

打草鞋,一面却在冥想着宇宙间消长盈虚的道理。

“芭麻的种子播在田地间,受着温暖的阳光护摄,受着清和的春风吹煦,无端地抽出了青

春的苗条。苗条枯萎了,筋骨成了麻,我如今在把它打成草鞋。我这打成的草鞋,被人践踏穿

了的时候,又要委弃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污潴里了。……

“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的吗?青葱自乐的时代没有多时,成了可供人利用的器皿,也没有

什么荣幸。”

他一面冥想,一面打他的草鞋,因此他的工程也进行得很慢。一双草鞋三天也打不成,五

天也打不就。

卖得好的时候,可以卖个一两双,卖得不好的时候,只有原样而去、原样而回。

有一次,接连几天一双草鞋也卖不出,他是饿得不能忍耐了。他记起有一位旧友在管河堤

的事情,他便挨着饿,提了几双草鞋想去向他赏两升小米。

他好容易才走到了河边,他觉得不象他自己在走,好象有股风吹送一团野火在路上蔓延。

那时候他实在是一团火,一团饥火好象把他身上穿的一件破布衣裳,把他手上提的草鞋都要燃

毁了的一样。火看看快要熄了,被风一吹又渐渐燃炽起来,他好容易才燃到了河边。在河水里

面照了照自己的面孔。

——“啊,你就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周夫子吗?我几乎不认识你了。你的颈子怎瘦得

那么细长,就好象白鹤的颈子一样?你的面孔怎变得那么黄熟,就好象臃肿的南瓜?啊,假如

你真是南瓜的时候呵!”

正当他在照影自嘲的时候,他听见有得得的马蹄声走来。他抬头一看,才看出就是那位做

河堤监督的朋友。

他看见他的朋友,就好象炉火遇着油煤一样,热烈烈地便去接着:

——“啊啊,朋友,你来得真是恰好!我有好几天没吃馒头了。我这里有几双草鞋作抵押,

请你赏几升小米给我煮粥吃罢!”

——“啊啊,朋友,你来得却是不凑巧。我这个月还没有领薪水呢!”河堤监督毫不踌踽

地回答。

庄周只听了他这一句话掉头便跑,一直跑到听不见马蹄声的时候,他才稍微息了一息脚。

但是等他息了一忽之后,他饿得来连动也不能动弹了。他便无意识地把手里提的草鞋来乱嚼,

足足嚼尽了一只。但也奇怪,他觉得好象享用了太牢一样。

——“啊啊,我真感谢你这真宰!真是道在屎溺,道在瓦蹙,而且道在麻屑了。”

麻屑嚼多了,虽然可以勉强充饥,但是有时总想要点有血有肉的鲜味。有血有肉的鲜味!

他一面想,一面早把一个铁针来敲成钩,把麻条来续成线,想去钓几只鱼儿。

——“蚯蚓呀,罪过,可怜你不该有能够引诱鱼儿上钩的质。因为你有用,所以你才被人

利用了。”

小河边上的田野中偃着一个蠲髅,他把那蠲髅翻开,又才发现了几条蚯蚓。

他把蚯蚓穿在针上,把麻线投在水里的时候,他看见鱼儿一对对地衔尾接首在在水里面优

游。直到这时候才回想起了他死去了的夫人。才为她挥洒了几行清泪。

夫人在生的时候,他待她真是太淡漠了,他总以为是受了她的拖累。因为有了她,所以不

得不过些不洁的生活;因为有了她,才去做了一场小官;因为有了她,才教了几个无聊的弟子。

但是,如今呢?他只对着孤影嚼麻屑了。

——“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

他一连叫了几声,把钓缗投在河中,跑去抱起那个蠲髅。

——“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

一回想起他夫人死时,他想起那时唯一的一个吊孝者来了,唯一的知己惠施。

一想起他的惠施,他恨不得立刻就飞去和他见面。于是,庄周提起那个蠲髅,便一个人飘

飘然往大梁走去。

——“一位提着一个蠲髅的疯子!”

——“一位不吃面包,只嚼麻屑的骗子!”

庄周走一路,便引起一路惊怪的风声。风声愈张愈大,人还没有走到大梁,风声早走到惠

施的耳朵里了。

“哼,奇怪,老庄这一来,是想夺我的宰相了!管他是真是假,总要先事提防。”

可怜饥渴着友情,饥渴着人的滋味的庄周,一面嚼麻屑,一面走长路,人还没有走到大梁,

惠施早搜拿了他三天三夜了。他才抵大梁城,便被人逮捕着,把他送到惠施的面前。

庄周一见惠施,便说不出来的欢喜。但是惠施向着他,骂道:

——“老庄呀!你真是太丑!你要来夺我的宰相,你正大光明地来就是了,何必栗做出那

种妖异惑俗的行径!”

——“啊,惠施!你这说的话,才是‘孤驹未尝有母'啦!”

——“你别要尽那样假装疯蒙!国法是国法,友情是友情。我已经捉拿了你三天三夜了!”

——“唉!”庄周到此才长叹了一声,他接着说道,“惠施!你听我向你说一段趣话罢。南

方有一种奇鸟名叫‘鹤雏',它吃的是竹实,饮的是清泉,宿的是梧桐古树。它有一次从南海

飞到北海,它是想着北海的冰天雪地何等清洁的。它在路上遇着一只含着死老鼠的鸥鹃,它因

为都是同类便招呼了鹤鸥一下。鸭鸥鼓着两个鹅蛋大的眼睛,抬起头向上怒吼:'哼,你是要

来夺我的死老鼠啦!'——啊,朋友,你知道这死老鼠是什么?”

惠施被庄周抢白了一场,面上虽是发烧,却立刻倒堆一脸的笑容来向庄周赔罪:

——“朋友,我们打是心疼骂是爱呢,请你别误会罢。”

庄周默默不作一声,只是飘然走出大门。他举起手中的蠲髅向白云流荡着的青天掷去:

——“唉,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

1923年6月22日

(有删改)

链接:据郁达夫的回忆:“当时,我和他(指郭沫若)穷极无聊,寄住在上海滩上,度比

乞儿还不如的生活。忽然有一个人,因为疑沫若去夺他的编辑的饭碗,就促使了许多的人出来,

在他的机关月报和一个官僚新闻上,大放攻击之辞。沫若把这时的感情,不好全部发泄出来,

所以只好到历史上去找了一个庄子和惠施来代他说话。”“因为创作的动机是由现实人生得到的

实感,所以写来容易动人,也容易成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打草鞋时的哲思认真而巧妙,从中可以看到庄周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渗透着作者

在当时环境下的乐观主义思绪。

B.庄周求助管河堤的旧友,但吃了闭门羹:他历尽磨难寻找到当宰相的旧友,却遭到速

捕,凸显了人情淡薄,现实残酷。

C.惠施知道自己宰相之位无恙时说“朋友,我们打是心疼骂是爱呢,请你别误会罢”,细

致传神地描绘出惠施惭愧后悔之情。

D.小说中的庄周是个不谙世事、书生气十足的反动知识分子,迂腐古板,老实懦弱,思

想单纯,头脑简单,结果一再碰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一问一答的形式,推动了情节的进展,“庄子”的独白则是借人物语言给抒情达

意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

B.“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重复两次,有诗的节奏感和

意蕴,有效加强了感情色彩和行文力度。

C.小说的语言流畅、华美、抒情味重、哲理性强,生动的比喻,铺陈的排比,如泉喷涌,

流贯全篇,是一出能触动人的灵魂的悲剧。

D.这篇历史小说直抒胸臆、直白易懂,“笔调太直”,作者在文中直接表述了自己的写作

意图,也因此而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8.小说将庄周在颠沛流离中起伏不定、跌宕多姿的心路历程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请结合

文本简要分析。

9.历史小说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处在纪实与虚构之间,由历史、现实、自我三种成分组

合而成,请结合文本进行探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楚霸王自杀(节选)[注]

郭沫若

亭长把船摇拢了岸,他到船尾去和钟离味开坐着,表白了自己的来历。

“钟离昧将军,我现在对你说出真话罢。”亭长镇静地说着。“我自己并不是什么亭长。我

只是这儿的一位读书人。我今天来本是没有怀好意的……”

钟离昧愈见惊愕了,把剑按着。

“但你也不要误会,"亭长忙慰解着,“我也不是汉王的奸细。你要晓得,现今的老百姓对

于项王,哪一位还怀着有好意呢?是他自己把民心失掉了……项王就是因为成功的暴速,他自

己生了一个幻觉,他自己以为是他一个人的拔山盖世的力气,把秦人歼灭了的。秦人的暴政颠

覆了之后,他的行动就完全不同了……所以这两年来我们老百姓对他,就和从前对于秦始皇是

一样!我们虽不是汉王的奸细,也可以说都是汉王的奸细。我对你说出真话罢,我今天来,本

是想把他诱到江心去,我到江心再把船弄翻,然后和他两人同归于尽。我也是死了心来的呢,

我现在这样说出真话,你就要杀我,我也是不怕的。”

自充亭长的说到这儿停了好一会,等待着钟离味的处决。但钟离昧把头垂首了。

“不过呢,”他又接着说起来,''据我今天的经验,我看项王依然是一个好人。我后来也把

对于他的态度改变了,真的想把他送到江东去。不料他却起了那样的短见。他的短处是在太年

轻,而且------恕我不客气罢-----是有点'不学无术’……我看他的才器最好是做一员大将,

他不该生出了野心栗来做天下的统治者。以后他所闹出的乱子,说来有点伤心,实在伤了我们

中国的不少的元气……人民的死亡在百年之内或者还可以复原,但学术上的损失,就再隔一千

年怕也不能复原罢。秦始皇烧的书是烧的天下的私书,楚霸王却把秦人存下的公书也一把火而

焚了。秦宫三月火不灭,你是晓得的,你想,那里面是烧了多少的史书呢?”……

说话者又沉默了好一会,钟离昧也沉默着,深深地把头垂着。

“钟离昧将军,但今天的项王对于你和这马的态度,我真是受了感动啦。一个人临到生死

关头,能够顾朋友而不顾自己实在是很少的。我们听说汉王刘邦在逃难的时候,连他自己的儿

女都要推下车去。项王在这些地方却比刘邦更有仁者之心了。他这种心肠假使能够推广,他是

决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下场的。但他始终不悟,他偏以为是天老爷要亡他,哪晓得是他自己做错

了,怎么怪得天呢?只顾自己的权势,不管老百姓死活的人,是走着自杀的路。项王是一个很

好的教训啦。”

钟离昧这时候撑着了自己的腰杆,好容易跪下去了。

“项王!项王!”钟离味向着天,流着眼泪叫着,“是我们误了你,是我们这些不学无术的

武人误了你。我们误了天下的人,我们误了中国。中国的元气在千百年后都不能复原,这不是

天大的罪恶吗?我们是比秦始皇还要该死。项王,你请等着我。”

他用力把腰间的宝剑拔出了鞘来,但是亭长却把他的手挽着了。

“钟离味将军,你不栗也寻短见。”亭长劝着他,''一个人最怕是不觉悟,觉悟了是有办法

补救的。你是武人,我是文人,但我们做人的标准却只有一个。我们栗抛弃了自己去利益他人,

利益了他人也就成全了自己。你现在栗自杀,已经做到了抛弃自己的工夫,但于人是没有益处

的。我们随时抱着必死的心去做着利人救世的事,不是很好的做人的路吗?……我的家离这儿

不远,我所以把船摇回了来,是想把你引到我家里去养伤,养好之后好让你再去尽你做人的责

任。现今天下的人还在水火里面,北方的匈奴尤其在跳梁,我们现在正是需要着有不怕死的精

神而以济人救世为怀的武人的O你的责任还很重大,不应该做这样无责任的事……你听我说罢,

项王最后的不觉悟,我看,也就在这一点。他晓得不怕死,而且晓得利用死,但他把死利用来

只是把自己装饰成一个英雄。他始终都是为的他那个‘自己’……我看你不要再蹈他的覆辙

罢……”

钟离昧被“亭长”挽着的手早已消失了抗拒的力气,但头依然深深地垂着。

“亭长”到这时候把他的手中的剑取了来,替他插进了鞘里,接着又说:“我们回去罢,

汉兵已经走得很远了。”

他说着便离开了钟离味,先把马拉上了岸去。回头钟离味也被背上了岸,费了莫大的力气,

被扶上了马背。

(有

删改)

【注】短篇历史小说《楚霸王自杀》取材于《史记》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写于1936年

郭沫若游历日本期间,此时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到“亭长”告知其真实身份后,钟离昧“按剑”的细节描写既符合他的身份,又表

明他对“亭长”产生了警惕之心。

B.“亭长”是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对项羽心怀怨恨想和他同归于尽,主要是因为项羽焚

毁史书造成了巨大的学术损失。

C.面对“亭长”对项羽失败的评价,钟离昧两次“把头垂着”,这一动作描写表明他内心

也认识到民心向背的重要作用。

D.“亭长”把项羽对待钟离昧和乌雅马的态度与刘邦对待自己的儿女的态度进行对比,意

在表达对项羽最终失败的惋惜。

7.关于文中“亭长”劝诫钟离味不要自寻短见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离昧想要自寻短见,这说明他对自己“武人”的身份和作用产生了怀疑。

B.“亭长”认为项羽的死只是把自己装饰成“英雄”,对利人救世毫无作用。

C.“亭长”劝诫钟离昧不要做无谓的牺牲,要承担起救民于水火之中的责任。

D.钟离昧最终被“亭长”的话打动,他已看清形势,定会履行好做人的责任。

8.小说中划横线句子有什么深刻意蕴?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乌江亭长只是凸显项羽恪守信义的一个模糊的陪衬人物,

到了郭沫若笔下却变得鲜活、生动,郭沫若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有意刻画、增补有什么文学效

果?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飞翔的故事(三)

李浩[注]

她没有父亲,她的父亲早早地在战争中死去。在她四岁那年她的母亲也殒命于狼群。这个

年幼的孩子,竟然提着一根折断的树枝追打一只受伤的老狼,“打死它!打死它!”当她满身血

污、气息奄奄地被炎帝从地上抱起的时候,手还在努力地伸着,眼睛里满是愤怒。

她成为了部族之王炎的女儿,住进王庭,同时获得了一个新名字,精卫。

多年以后的一天早晨,用过餐后,精卫决定去海边。喝鱼羹汤的时候她记起梦里的情景:

巨浪和波涛翻滚着向她压下来,雪白的浪花骤然地变成了狼牙。“我倒要看看,海浪里面是不

是真的藏着可恨的狼!”女仆试图阻拦,毕竟,到海边要走三天,而且炎帝曾反复嘱咐过他们

一定要看护好精卫,别让她磕着碰着……精卫拉下脸:“我又不是笼子里的鸟!你们谁也不用

告诉!我们现在上路,马上!”

精卫的脾气不好,想想吧,从那么小就经历那么多的变故.....没有谁敢忤逆她,她要是

发起火来

...—阵叮叮当当的忙乱之后,他们出发了。

他们来到了海上。海风吹拂,海浪汹涌,白色的海鸥在海面上翻涌,如同被打成了碎片的

布。“走,我们靠近些!”女仆阻拦:小公主啊,可不能啊,你看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浪.....

“让开!”精卫脱下靴子,径直朝海边走去,海风忽然变小,海浪也安静了许多。精卫踩

在沙子上。翻滚的乌云在她头上聚集。精卫朝着远处的一大团海浪跑过去。“小公主,另L不

要!”女仆在岸边呼喊。“你们不用管!”

奇怪的是,不安的海浪再次变小变得平静,只有海鸥和海燕的叫声尖锐,它们跳着奇怪的

舞蹈。“小公主,不要再往里面走啦!太危险啦!”侍卫长冲着精卫的背影大喊。“不用你们管!”

海浪又一次退后,远处,它们汹涌翻滚,几乎要和压低的乌云粘在一起了。海鸥们、海燕

们像离弦的箭,它们插入到云层然后急速地坠落,即使离得那么远,女仆和侍卫们也能听得见

这些水鸟骨头碎裂的声音。“求求你啦,小公主,千万不要向里面再走啦!海龙王已经退了三

次,他绝不可能再退啦!”

“我偏要他退,我偏要他再退!看他能把我怎样!他一定知道,我是炎帝最娇惯最纵容的

女儿!哼,在梦里,我看到在海浪的里面竟然藏着狼牙!你们说,他是不是觉得我软弱可欺?

难道,他不知道我最最痛恨的就是狼吗?”

精卫昂着头,一步一步,朝着迎面的巨浪走过去。

……得到消息的炎急忙赶往海边。他见到的是女儿精卫的靴子、漂浮在水面上的尸体,以

及冲至沙滩上的狼牙项链。傍晚时分。炎帝命人向龙王献祭。深夜,炎帝的营帐里多了一个赤

发赤须的人,那个人自称是龙王,此处的海神。

他告诉炎帝,他可以归还炎帝这个女儿。他说,当海水淹没了精卫,他赶在死神到来之前

取了她的魂魄留在了水中,保护了她。“但我怕把她还给你之后她依然不依不饶,那样我的龙

宫就会永无宁日。”炎帝向龙王致歉,说自己平日里实在繁忙而很少关心和关注这个孩子,让

她有些娇惯任性,不合群。无论她做了什么做错了多少,他这个名义上的父亲都应当有更多的

承担。“您放心,我来劝她不许与您为敌。”“好吧,”龙王点头,“如果你能劝得住她,我会在

明天把她完整地还给你。如果你劝不住,我只能……”龙王没有再说下去,而是朝着炎挥了挥

手。

“父亲!”红着眼珠的精卫出现在炎帝面前,“马上去调您的兵马!龙王实在欺人,我们必

须给他点颜色看看!”

“孩子,你不能这样.....”

“父亲,难道连你也不肯帮我吗?就任凭他这样欺侮你的女儿?孩子,不是,你先听

我说……”

“父亲!如果你不肯帮我,我为什么要听?难道,你宁可相信他也不肯体谅我?我知道,

我不是你的亲生女儿……”

炎帝和精卫不断地争执,越争执,炎帝就越感到愧疚。“孩子啊,这些年,我收养了你却

没把你带在身边,没能好好地教你,我……”“父亲,我感激你,一直都是。如果你真的想多

为我做点什么的话,那就发兵,我一定要报仇,要掀掉他的龙鳞!你知道,这些天他把我关在

了什么地方!”

“孩子,他这样做其实是为了保护你……”

“我不需栗这样的保护!”精卫的眼睛变得赤红,“我不会放过水里面的任何一种活着的生

物!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复仇,哪怕,哪怕……”精卫忽然扭过头去,“哪怕我重新

成为孤儿!”

一你都看见了吧。赤发赤须的那个人重新出现在营帐里。我想,我们都没有办法让她改变

秉性,她的固执远比石头更为坚硬。

第二日早晨,炎从悠长悲伤的梦中醒来,他发现,营帐的烛台上多了一颗亮晶晶的、樱桃

大小的珠子。它有些软,拿在手上不得不小心翼翼。炎叫来侍卫,把他带到存放精卫尸体的营

帐中。精卫的脸上依然是那副怒容,只是比平日里苍白得多。炎帝按照昨夜梦见的那样,掰开

精卫紧紧闭着的嘴、生硬咬着的牙,将那枚珠子放进她口中。

只见,刚才还在的精卫不见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它一从里

面钻出来,就尖叫着从营帐的门帘处急速地飞了出去……

(选自李浩《飞翔的故事集》,有删改)

【注】李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在传统故事和技法之外常以想象力赋予生命的更大空

间,在奇诡的转折中,诠释了超越固有印象的写作可能性。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卫从小无父无母,特别是四岁时母亲葬身狼群,这一悲剧使她对狼充满仇恨,从而

引发了这个复仇的故事。

B.炎帝十分爱护精卫这个养女,平时极尽呵护,即便精卫不听劝阻,他也自责内疚,认

为自己对女儿照顾不周。

C.文中多用对比,如精卫的弱小与对老狼的愤怒、精卫的进逼和海浪的退让、精卫的坚

持己见和炎帝的耐心劝说。

D.“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复仇,哪怕,哪怕……”“哪怕我重新成为孤儿!”从这

里可见精卫的义无反顾。

7.关于文中精卫逼退海浪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海浪一再后退,乌云、海鸥与海燕的反复出现暗示潜在危险在不断地积聚增大。B.面

对女仆、侍卫们的呼喊,精卫说“我不是笼中的鸟”,张扬了本文追求自由的主题。C.精卫三

次逼退海浪,实际是海龙王在一再退让,这为后文海龙王保护精卫埋下了伏笔。D.“海浪里的

狼牙”这个意象在文中一再出现,既串联了文章,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8.小说以精卫化鸟作为结尾,删除了《山海经》中精卫鸟衔石填海部分。这样处理有什

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9.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强大的虚构产生真实”。本文是如何处理虚构和真实的关系的?

试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加以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信陵君之归廖沫沙

信陵君回国了!一别十年,魏王——虽然和信陵君生了十年的嫌隙,现在看见异母同父的

兄弟赴难而来,也不禁欢喜。

这时秦兵已出函谷,溯黄河,逼大梁,国势危急,人心惶惶;但大家有一个希望,就是亡

命邯郸十年的信陵君归国,与魏王重新合作,同救国难。大家都记得,十年之前,信陵君与魏

王同心合力,精诚无间的时候,不但却秦、安魏,使魏国臻于富强,为诸侯所敬服,而且存韩、

救赵,系天下之安危,成为列国的和平重心。

现在信陵君接受魏王的邀请,回国了。随同信陵君回国的,除开始跟着他逃亡了十年的三

千食客,后车还载着两位白发老人:隐于''博"的毛公和隐于“酒”的薛公。这两人,是促成

信陵君归国的重要人物。

魏王的使者到了邯郸,天天去求见信陵君,请他回魏救难。信陵君很犹疑:谁能断定魏王

不记旧恨了呢?信陵君的门下也都这样想:盗窃兵符,矫杀大将,这不是使魏王冲冠大怒吗?

就因为这,信陵君才留赵十年不能回国的啊。

谁也不敢怂恿信陵君回国,因为谁也不能够担保魏王——这有名的固执与褊狭的□□□口

□匚I,能真正忘怀过去,与信陵君释嫌修好。

这时候,毛公和薛公去见信陵君。他们是信陵君在赵国日夕与游的好朋友。信陵君为了和

这两个平民处士结交,还给姊夫平原君取笑一场。

“公子准备回国了吗?”毛公说。

“我们特来给公子道贺,并且送行的。”薛公提着两瓶好酒递给信陵君。

“不,不。”信陵君接住酒,却皱起眉头。

“我觉得我还是不回去好。”

“不回去?”两人十分惊讶,“公子不知道魏国有难吗?”

“是啊,听说秦兵已经出了函谷关了。”薛公这样补充。

“可是魏王一定还记着旧恨。我在赵国很安全:赵王把鄢城的赋税给我,也够我生活了。

我何必回国去自找苦吃呢?”“公子的意见不对。”毛公薛公同声说。

“不,我的意见是对的:我在赵国受一切人敬重,我回到魏国,却难免呕魏王的气。虽然

他是我的长兄,但是他是一个专制主义者。”信陵君一面说,一面拔开瓶塞,似乎想喝个痛快。

“可是您知道我们赵国为什么敬重您,而公子为什么名闻诸侯吗?”

“因为我十年前夺了晋鄙的兵,杀退秦兵,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

“不!是因您是魏国的公子,有魏国在,看重魏国的所以也看重公子。现在魏国遭逢急难,

而公子坐视不救,一旦秦兵灭亡魏国,夷先王的宗庙为平地,不但公子再无面

目立于天下,天下恐怕再也不会看重公子了。”

“没有国家的自由,也就不会有个人的自由。”毛公薛公的话还没有说完,信陵君脸色大

变,立刻放下酒杯,叫佣人们打铺盖卷,套车,准备回大梁。

信陵君的车马回大梁的一天,城门口挤满了人,争着看这两位说出''世界最伟大言语”的

老人。

信陵君去见魏王。信陵君满面风尘,似乎老了许多,而魏王却更老了,灌页骨高耸,双眼棱

棱,三十年前兄弟对弈时的活泼英俊的气概,已从他脸上消逝了,现在有的是严峻与阴郁。

魏王握住信陵君的手,露出稀有的笑容,彼此都感觉一种愧悔。无名的伤感,同时掠过两

人的心头,而眼中掉出了热泪。十年间的仇恨,现在在两人中消失了,他们回复到十年以前的

和好。

信陵君从朝堂出来,带着一颗上将军的印绶;这印绶,就是他十年之前,在邺城从晋鄙那

夺过一次的,也就是他和魏王分裂的一个起点。因此想起十年前的旧事来:为了抗秦救赵,他

和魏王发生冲突,魏王主张对秦国采取绥靖政策,坐观秦赵相争,而信陵君却同情弱小,反对

侵略。信陵君的主张,得到多数国人的拥护;而他的门下,经常聚着数千个信仰他的食客与平

民,这一点,更触犯了魏王的大忌。魏王知道,□□□□□□□□□□□□□□□□□□□□;

□□□□□□□□□□□□□□□,所以他决定在救赵拒秦这个问题上,必须坚持自己的主张,

以削弱信陵君在群众中的威信。

赵公子赵胜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姊姊,赵王以亲戚名分栗求魏王出兵相救。魏王派遣了十

万大军,以他的嫡系将领晋鄙统率出师;但是私自吩咐晋鄙:屯军邺城,不许轻进。

邯郸一天天危急,赵国的使节和赵王亲笔所写要求魏王进兵的信,络绎不断,而魏兵却毫

无动静。

最后,平原君写了一封信给信陵君,以责备的语气作最后的请求:“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

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为急人之困也?”

因此信陵君发动所有的宾客、辩士,以各种理论和比喻来说明救赵抗秦的必要,然而魏王

丝毫也不退让。所以他决定亲赴秦军,同赵国共存亡。

挽救他这个消极自杀思想的,是他久已尊如师父的夷门监(看守大梁东门的一个门吏)侯生。

侯生指导他如何窃符、杀将,然后麾兵救赵,并且推荐隐于屠门的勇士朱亥襄助他。

信陵君胜利了,而侯嬴却作了牺牲,他在魏国被逼自杀了。

信陵君想起侯生,不胜感慨。他从朝门出来,便叫车夫:向左转,先到夷门。

他在夷门徘徊许久,在贫民窟中找到了侯生的遗族,吊慰了一番……

(有删改)

【注】小说写于1941年皖南事变后,发表于香港《大众生活》(邹韬奋主编)。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营造出魏国国势危急的紧张氛围,一下子将读者拉入遥远的历史记忆,“赴难”

一词能够激发起读者的强烈的阅读欲望

B.小说采用故事的套式结构,穿插十年前的窃符救赵行动,在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中,一个

急人之难、报效国家的信陵君形象呼之欲出。

C.小说注重神态刻画,魏王”额骨高耸,双眼棱棱”“严峻与阴郁”的描写,与其多疑的

性格相辉映,也暗示战国时期斗争风云的残酷。

D.小说秉承“以文见史”传统,借信陵君的遭遇影射现实,渗透着作者对国家、民族及个

人命运的思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及个人心灵密码。

7.对文中毛公和薛公劝说信陵君归国的对话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话使得小说流畅紧凑,易于阅读,推动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B.毛公和薛公是有备而来,对话不蔓不枝,紧紧围绕“回魏纾难”展开。

C.信陵君”拔开瓶塞,似乎想喝个痛快”凸显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纠结。

D.若非毛公薛公“家国一体”这一番宏论的点醒,信陵君断然不会回国。

8.文中的两处“天窗”(“口”中空缺部分),是当年香港“审查官”留下的刀痕,请根据

语境补写恰当的内容,不得超出“口”的字数限制。

9.有人说:“文学中的历史书写总是带着对公平、正义乃至乌托邦的向往。”请结合文本

谈谈你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以粤

许仙右腿有个疤,酒盅般大。有人问他:“生过什么疮?”他摇摇头,不肯将事情讲出。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讲出来,绝不会失面子。不讲,因为事情有点古怪。那时候,

年纪刚过十一,在草丛间捉蟋蟀,捉到了,放入竹筒。喜悦似浪潮,飞步奔跑,田路横着一条

五尺来长的白蛇,纵身跃过,回到家,右腿发红。起先还不觉得什么,后来痛得难忍,郎中为

他搭药,浮肿逐渐消失。痊愈时,伤口结了一个疤,酒盅般大。从此,见到粗麻绳或长布带之

类的东西,他就会吓得魂不附体。

清明。扫墓归来的许仙踏着山径走去湖边。西湖是美丽的,清明时节的西湖更美。狂风大

作,所有的花花草草都在摇摆中显示慌张。雨来了。雨点击打湖面,仿佛投菜入油锅,发出刺

耳的沙沙声。他渴望见到船,小船居然一摇一摆地划了过来。登船,船在水中摆荡。当他用衣

袖拂去身上的雨珠时,“船家!船家!”呼唤突破雨声的包围。如此清脆,如此动听。岸上有两

个女人。许仙斜目偷看,不能不惊诧于对方的妩媚。船老大将船划近岸去。两个女人登船后进

入船舱。垂柳的指尖轻拂舱盖,船在雨的漫漫中划去。于是,简短的谈话开始了。他说:“雨

很大。”她说:“雨很大。”舱外是一幅春雨图,图中色彩正在追逐一个意象。风景的色彩原是

浓的,一下子给骤雨冲淡了。树木用蓊郁歌颂生机,保俶塔忽然不见。于是笑声格格,清脆悦

耳。风送雨条,雨条在风中跳舞。有人想到一个问题:“碎月会在三潭下重圆?”白素贞低着

头,默然不语。高围墙里的对酌,是第二天的事。第二天,落日的余晖涂金黄于门墙。许仙的

靴子仍染昨日之泥。“你来啦?”花香自门内冲出。

烛火跳跃。花烛是不能吹熄的。夜风,正在摇动帘子。

许仙开药铺,生病的人就多了起来。邻人们都说白素贞有旺夫运,许仙笑得抿不拢嘴。药

铺生意兴隆,值得高兴。

药铺后边有个院子。这一天穿过院子时,实见一条蛇由院径游入幽深处,许仙一阵昏黑,

跌倒在地而不自知。定惊散不一定有效,受了惊吓的许仙还是醒转了。丫鬟扶他入房时,他见

到忧容满面的白素贞。“那……那条蛇……”他想讲的是“那条蛇钻入草堆”,但是,说了四个

字,就没有气力将余下的半句讲出。他在发抖,一个可怕的印象占领思虑机构。那条蛇虽然没

有伤害他,却使他感到极大的不安。院中无蛇,蛇在许仙脑中。白素贞亲自放了一大碗药茶给

他喝下。他做了一场梦,梦中,白素负拿了长剑到昆仑山去盗灵芝草。草是长在仙境的,仙境

中有天兵天将。白素贞走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盗草,只为替他医病。他病得半死,没有灵芝草,

就会见阎王。白素贞与白鹤比剑,白素贞与黄鹿比剑,不能在比剑时取胜,唯有用眼泪博得南

极仙翁的同情与怜悯。她用仙草救活了许仙。许仙从梦中醒转,睁开惺恰的眼,见白素贞依旧

坐在床边,疑窦顿起,用痰塞的声调问:“你是谁?”

病愈后的许仙仍不能克服盘踞内心的恐惧,每一次踏院径而过,总觉得随时的袭击会来自

任何一方。白素负的体贴引起他的怀疑,他不相信世间会有全美的女人。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阴霾的日子,白素贞在家裹粽,许仙在街上被手持神杖的和尚拦住去路。

和尚自称法海,有一对发光的眼睛。法海和尚说:“白素贞是妖精。”法海和尚说:“白素贞是

一条蛇。”法海和尚说:“在深山苦炼一千年的蛇精,不愿做神仙。”法海和尚说:“妖怪抵受不

了红尘的引诱,渴望遍尝酸与甜的滋味。”法海和尚说:“她以千年道行换取人间欢乐。”法海

和尚说:“人间的欢乐使她忘记自己是妖精。她不喜欢深山中的清泉与夜风与丛莽。”法海和尚

说:“明天是端午节,给她喝一杯雄黄酒,她会现原形”……法海和尚向他化缘。

大清早,菖蒲与艾子遍插门框,配以符咒,任何毒物都要走避。这一天,他的情绪特别紧

张。除了驱毒,还想寻求一个问题的解答。他的妻子,究竟是不是贪图人间欢乐的妖精?他将

钟旭捉鬼图贴在门上,以之作为门禁,企图禁锢白素贞于房中。白素贞态度自若,不畏不避。

于是,雄黄酒成为唯一有效的镇邪物。相对而坐时许仙料了一满杯,强要白素贞喝下。白素贞

不肯喝。许仙板着脸孔生气,白素贞最怕许仙生气,只好举杯浅尝。许仙干了一杯之后,要她

也干。她说:“喝得太多,会醉。”许仙说:“醉了,上床休息。”白素贞昂起脖子,将杯中酒一

口喝尽。头很重。她说:“我要在宁静中睡一觉,你到前边去看伙计们打牌。”许仙嗤鼻哼了一

声,摇摇摆摆经院子到前边去,过了一个多时辰,摇摇摆摆经院子到后屋来,轻轻推开虚掩着

的房门,蹑足走到床边,床上有一条蛇,他吓得魂不附体,疾步朝房门走去,门外站着白素贞。

“怎么啦?”“床上有条蛇。”白素贞拔下插在门框上的艾虎蒲剑,大踏步走进去,以为床上当

真有蛇,床上只有一条刚才解下的腰带!

许仙走去金山寺,找法海和尚。知客僧说:“法海方丈已于上月圆寂。”许仙说:“前日还

在街上遇见他。”知客僧说:“你遇到的,一定是另外一个和尚。”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篇小说的环境和气氛具有十足的古典情调,细致描摹出清明时节西子湖畔的古典环

境和清幽气韵,丝毫没有错乱、穿越之感。

B.选文第五自然段写许仙见到蛇晕厥后做梦一节从虚处着笔,意识流动于文字之间,并

未让人感到晦涩艰深,反而使人产生清新流畅之感。

C.选文第七自然段许仙与法海的谈话,颇有机巧,作者一连密集使用七个“法海和尚说”,

许仙完全处于失语状态,为最后一句话“法海和尚向他化缘”埋下伏笔。

D.小说通过塑造许仙疑神疑鬼、焦虑紧张的形象让现代人看到了自己内心困顿的影子。

在那些被纷繁的思绪淹没而失去理智的时刻,将焦虑猜忌的魔爪伸向他人的时刻,我们心中就

住进了一条名为“猜忌”的蛇。

7.刘以普先生的《蛇》延续了鲁迅“故事新编”的写法,在《白蛇传》这个“旧瓶”中,

装进了有强烈现代感的“新酒”,请问“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8.香港小说家刘以也曾将《蛇》收录进一本名为《不是诗的诗》的文集予以出版,他以

诗的形式在序文中写道:“我常在诗的边缘缓步行走/我写过一些不是诗的诗/酒可助文字成诗

/诗可助小说重获活力”,作者多次强调“诗”元素在小说叙事话语中的关键作用。选文在语

言方面体现了浓厚的诗化特征,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采薇(节选)

鲁迅

伯夷叔齐讨着饭,晓行夜宿,终于到了首阳山。山确是好山,不高不深,没有大树林,不

愁虎狼,也不必防强盗:是理想的幽栖之所。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里开着些红红白

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他们满心高兴,用拄杖点着山径,一步一步挨上去,找到

上面突出一片石头,好像岩洞的处所,坐了下来,一面擦着汗,一面喘着气。

太阳已经西沉,在铺好羊皮袍,准备就睡之前,叔齐取出两个大饭团,和伯夷吃了一饱。

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所以

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栗坚守主义,绝不通融了。

①山上可吃的野果子之类,一颗也找不出。叔齐只能摘了些松针做成松针面糕,端到伯夷

的面前。

伯夷一面吹,一面拗,终于拗下一角来,连忙塞进嘴里去。

他愈嚼,就愈皱眉,直着脖子咽了几咽,倒哇的一声吐出来了,诉苦似的看着叔齐道:

“苦...粗....”

叔齐抖抖的也拗了一角,咀嚼起来,可真也毫没有可吃的样子:苦……粗……

叔齐一下子失了锐气,坐倒了,垂了头。然而还在想,②挣扎的想,仿佛是在爬出一个深

潭去。爬着爬着,只向前。终于似乎自己变了孩子,还是孤竹君的世子,坐在保姆的膝上了。

这保姆是乡下人,在和他讲故事:黄帝打蚩尤,大禹捉无支祁,还有乡下人荒年吃薇菜。

他又记得了自己问过薇菜的样子,而且山上正见过这东西。他忽然觉得有了气力,立刻站

起身,跨进草丛,一路寻过去。

果然,这东西倒不算少,走不到一里路,就摘了半衣兜。

他还是在溪水里洗了一洗,这才拿回来;还是用那烙过松针面的石片,来烤薇菜。叶子变

成暗绿,熟了。但这回再不敢先去敬他的大哥了,撮起一株来,放在自己的嘴里,闭着眼睛,

只是嚼。

“怎么样?”伯夷焦急的问。

“鲜的!”

两人就笑嘻嘻的来尝烤薇菜;③伯夷多吃了两撮,因为他是大哥。

他们从此天天采薇菜。先前是叔齐一个人去采,伯夷煮;后来伯夷觉得身体健壮了一些,

也出去采了。做法也多起来:薇汤、薇羹、薇酱、清炖薇、原汤炳薇芽、生晒嫩薇叶……

首阳山上是有人迹的,伯夷的脾气又有些改变,从沉默成了多话。也许是因为一时高兴,

或者有人叫他老乞丐的缘故罢,他竟说出了他们俩原是辽西的孤竹君的儿子,他老大,那一个

是老三。父亲在日原是说要传位给老三的,一到死后,老三却一定向他让。他遵父命,省得麻

烦,逃走了。不料老三也逃走了。两人在路上遇见,便一同来找西伯——文王,进了养老堂。

又不料现在的周王竟“以臣弑君”起来,所以只好不食周粟,逃上首阳山,吃野菜活命……等

到叔齐知道,怪他多嘴的时候,已经传播开去,没法挽救了。但也不敢怎么埋怨他;只在心里

想:父亲不肯把位传给他,可也不能不说很有些眼力。

叔齐的预料也并不错:这结果坏得很,不但村里时常讲到他们的事,也常有特地上山来看

他们的人。有的当他们名人,有的当他们怪物,有的当他们古董。甚至于跟着看怎样采,围着

看怎样吃,指手画脚,问长问短,令人头昏。而且对付还须谦虚,倘使略不小心,皱一皱眉,

就难免有人说是“发脾气”。

有一天,他们俩正在吃烤薇菜,忽然走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女人,看她模样,好像是阔人

家里的婢女。

“您口乞饭吗?”她问。

叔齐仰起脸来,连忙赔笑,点点头。

“这是什么玩意儿呀?”她又问。

“薇。”伯夷说。

“怎么吃着这样的玩意儿的呀?”

“因为我们是不食周粟……”

伯夷刚刚说出口,叔齐赶紧使一个眼色,但那女人好像聪明得很,已经懂得了。她冷笑了

一下,于是大义凛然的斩钉截铁地说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

伯夷和叔齐听得清清楚楚,到了末一句,④就好像一个大霹雳,震得他们发昏;待到清醒

过来,那鸦头已经不见了。薇,自然是不吃,也吃不下去了,而且连看看也害羞,连栗去搬开

它,也抬不起手来,觉得仿佛有好几百斤重。

樵夫偶然发见了伯夷和叔齐都缩做一团,死在山背后的石洞里,是大约这之后的二十

天……老羊皮袍却没有垫着,不知道弄到那里去了。这消息一传到村子里,又哄动了一大批来

看的人,来来往往,一直闹到夜。

夏夜纳凉的时候,有时还谈起他们的事情来。有人说是老死的,有人说是病死的,有人说

是给抢羊皮袍子的强盗杀死的,后来又有人说其实恐怕是故意饿死的,因为他从小丙君府上的

鸦头阿金姐那里听来:这之前的十多天,她曾经上山去奚落他们了几句,傻瓜总是脾气大,大

约就生气了,绝了食撒赖,可是撒赖只落得一个自己死。

于是许多人就非常佩服阿金姐,说她很聪明,但也有些人怪她太刻薄。

阿金姐却并不以为伯夷叔齐的死掉,是和她有关系的。自然,她.上山去开了几句玩笑,

是事实,不过这仅仅是玩笑。那两个傻瓜发脾气,因此不吃薇菜了,也是事实,不过并没有死,

倒招来了很大的运气。

“老天爷的心肠是顶好的,”她说。“他看见他们的撒赖,快要饿死了,就吩咐母鹿,用它

的奶去喂他们。您瞧,这不是顶好的福气吗?用不着种地,用不着砍柴,只栗坐着,就天天有

鹿奶自己送到你嘴里来。可是贱骨头不识抬举,那老三,他叫什么呀,得步进步,喝鹿奶还不

够了。他喝着鹿奶,心里想,'这鹿有这么胖,杀它来吃,味道一定是不坏的。'一面就慢慢的

伸开臂膊,要去拿石片。可不知道鹿是通灵的东西,它已经知道了人的心思,立刻一溜烟逃走

To老天爷也讨厌他们的贪嘴,叫母鹿从此不要去。您瞧,他们还不只好饿死吗?

那里是为了我的话,倒是为了自己的贪心,贪嘴呵!……”

听到这故事的人们,临末都深深的叹一口气,连自己的肩膀也觉得轻松不少了。即使有时

还会想起伯夷叔齐来,但恍恍惚惚,好像看见他们蹲在石壁下,正在张开白胡子的大口,拼命

的吃鹿肉。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注】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

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

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

爱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

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

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伯夷叔齐到达首阳山起笔,入题迅速,行文简捷;接着描绘首阳山之景,暗示了

二人心情愉悦,和悲剧结局反差强烈。

B.作者不厌其烦地介绍伯夷叔齐“薇菜”的丰富做法:汤、羹、酱、婀等,表面上展现生

活中的诗意,实则写出了生活的窘迫。

C.文章结尾处鸦头阿金姐对伯夷叔齐死因的点评,称二人“撒赖”“贱骨头”“贪嘴”“贪

心”,运用对比评论,态度不言而喻。

D.文中运用反复手法,多次提到“不食周粟”,且配以“坚守主义”“逃上首阳山”“缩做

一团”,言语郑重其事,反差效果明显。

7.关于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叙写既表明野果可能被山居之人采摘一空,也暗示了伯夷叔齐寻找食物的艰难。

B.②处的动词“挣扎”和比喻,形象描绘了缺乏食物的叔齐极力寻找解决办法的迫切。

C.③处“伯夷多吃了两撮”,笔触细腻,实有深意,暗含了鲁迅对儒家传统伦理的态度。

D.④处运用比喻,形象地揭示出伯夷叔齐的心理:震惊女子的言论,羞愧自己的行为。

8.有人说,文章结尾处鸦头阿金姐对伯夷叔齐死因的点评已恰到好处,尾段再写村人们

的想象属于画蛇添足,你认同这个看法吗?为什么?

9.司马迁把《伯夷列传》摆在七十列传之首,而《采薇》(节选)并不囿于传统的对伯夷

叔齐大义的赞美,符合“故事新编”讲史的意旨。请结合注释《史记•伯夷列传》选文,从

叙事风格的角度简要分析这篇小说如何出“新”的。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非攻

鲁迅

墨子从鲁国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

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

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

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

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楷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

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

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只望

着口舌的成功。”

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

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

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去见王就是。”墨子说。

墨子和公输般一起见楚王,楚王说公输般已经为他造了云梯,可以攻下宋。

“那可不一定能攻下宋,我可以和公输般拿木片来较量试试。”墨子说。

公输般和墨子拿木片斗了九个回合,公输般输了。楚王觉得有些扫兴,说:“我就不去攻

宋罢。”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原想即刻回往鲁国的,公输般留他吃饭。

墨子说:”今天要走,明年再来,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

取的。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栗。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

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①,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

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栗油滑的。不相亲又油滑,马上就离散。所以互相爱,互

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

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所以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

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

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的做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他削三寸的木头,就

可以载重五十石。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

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

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

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

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

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注释】①钩拒:一种武器,可以钩住敌人后退的船只,也可以挡住敌人前进的船只。

【文本链接】

鲁迅的小说《非攻》选自《故事新编》,创作于1934年8月。1930到1940年属于中国近

代史,当时正处在抗战时期。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

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民族矛盾激剧上升。但国民

党政府所采取的则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避免冲突扩大。这样,他们一方面要“开

门揖盗”,投降卖国,另一方面又不断压制人民,逞强凌弱。同时,又采取种种欺骗手段,搞

什么“防御工程”,组织“募捐救国队”,空叫“民气”等等。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

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6.(3分)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具体描绘了墨子脚上的草鞋:“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草

鞋已经碎成了一片一片“,是为了突出墨子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B.“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

房的箱子里。公输般在墨子的劝说后,收起云梯和木鹊,说明他决定不攻宋。

C.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

备战做好防御工作。

D.小说中鲁迅着意突出了墨子的“好义”行为和“非攻”主张,塑造了一个身体力行、

百折不挠、勇于实践自己主张的圣人形象。

7.(3分)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语平常而朴素,而意蕴深刻。如文中两处加点词语“饭碗”,前一句“饭碗”指

公输般的官场晋升,以战争获得不义财富;后一句“饭碗”指宋国人民的安定、平稳的生活。

B.作品写了墨子为却楚攻宋,仓皇而走,连胜而回,小说充分运用了心理描写、语言描

写、外貌描写,让读者进入人物的心灵世界,具体感受他内心的忧虑和欢快。

C.鲁迅尊重历史,《非攻》所描写的主要人物、事件和细节都有历史根据,塑造了一个反

抗侵略的“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D.鲁迅的作品语言一向轻松诙谐。如文末的''募捐救国队”,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增

强了作品调侃的意味,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8.(6分)文本最后一段写墨子回到宋国的遭遇,说说鲁迅写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9.(6分)这篇小说带有比较明显的“干预生活”的创作意图,作者在着重发掘历史精神

的用意中,执着于现实的战斗。请结合创作背景,分析小说中作者的这种创作意图体现在那

些方面。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理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

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

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

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

水如金,黄黛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

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

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

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焦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

界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