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青龙县部分学校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3.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好像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就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而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一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有个大家都接受都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材料二:客观地讲,“礼治秩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过一定的作用,正如果激溪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说,“旧日中国文明最使人惊异者,即是其社会秩序恒自尔维持,若无假乎强制之力”。而且,礼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给人们一些行为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更在于通过这些外部的规范来起到教化的作用,启发和涵养人们内在的理性自觉,不断培育人们的道德心,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在提高道德境界时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自觉,这就是礼的教化之功,也是礼治所赖以运作的内在机制。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传统教化,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得以历经数千年而依然完好地保存流传下来,这是与中国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古国无法做到的。而且,“礼”中的很多优秀合理的成分,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谦虚礼让等好的传统直到今天依然对我们富有教育意义。这些都是“礼治秩序”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社会进化的角度来看,它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阻碍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尤其使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中国古代科学曾有过辉煌的成就,然而近四百年我们却远远落后于欧洲,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其次,“礼治”往往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反对变革、维护封建制度的屏障。再次,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扭曲了人格,压抑了人性,容易使人形成一种畸形心理。礼治社会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民主、法治意识的淡薄甚至可以说是缺失。(摘编自张璐《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浅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有“文明”“慈善”的意思,以现代标准去看,礼的内容是很残酷的。B.礼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礼是由社会舆论所维持的,不需要外在的机构来维持。C.一直以来,在乡土社会中,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所以乡土社会的秩序主要依靠“礼”来维持。D.如果我们不过于崇拜、依赖传统,不躺在已有的成果上睡大觉,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就不会严重滞后。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只要符合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就算是残酷的行为或做法,也是符合礼治秩序的。B.礼治秩序在特定的时期与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教化百姓有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方面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C.材料二认为礼可以激发人的道德与良知,提高人的自知与自制能力,材料一认为人们只是主动服从“礼治”,不可能自动服从。D.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就体现了礼治秩序在无形中对人格的扭曲与对人性的压抑,他固守“士”的规矩而不肯劳动。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A.在古代大户之家为了攀比贞节牌坊数量,逼迫妇女守寡以表对丈夫的忠贞,剥夺了女性的青春和自由。B.在古代,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普通百姓,在祭祀、娱乐中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如天子奏乐舞蹈时用“八佾”。C.孔子不答应颜路的请求卖车子为颜回买“椁”,因为他担任过鲁国司空司寇,必须有自己的车子,不能步行。D.依照交通规则,过人行横道时,行人红灯停,绿灯行;行驶的机动车辆遇行人过斑马线时必须停车礼让。4.下列从《乡土中国》视角理解巴金的《家》余华的《活着》的相关情节,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费孝通认为“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家》中的“瑞珏”就是被“孝”等礼教杀死的。B.母亲不赞同琴“男女同学”、剪头发等请求,甚至亲戚也会嘲笑责难,因为这些人习惯了阿波罗式的乡土社会,怕固有的“完善的秩序”被打破。C.觉慧是高家最有反抗精神的青年,但是他可以一边热心学生运动,一边接受身体被囚禁;既责骂大哥,又很尊重他,这是“横暴权力”在起作用。D.福贵和母亲都没干过农活,却在福贵败光家产后最终选择留在农村租地谋生;两人还觉得“地里的泥是最养人的”,体现了安土重迁的生活理念。5.材料一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7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兄弟胡炎①秋风凉了。两个老人牵着手,在街头漫步。他们走得很慢,不时有一两片落叶划过苍老的面颊。②瞎子喘着气,说:“哥,走不动了。”③大奎说:“哥也累了,那就歇会儿。”④路边的长椅上,覆盖着枯叶和灰尘。大奎拿袖子抹了几个来回,又俯下身吹了吹,扶瞎子坐下。⑤瞎子说:“哥,咱说说话吧。”⑥“好啊,说说话。”大奎说。他把坎肩脱下,披在瞎子身上。瞎子身子骨弱,有点发抖。⑦“说啥呢?”瞎子翻翻白眼球,似乎在努力朝远处看,或者,是眺望遥远的过去,末了感慨一句,“一晃,六十多年了。”⑧“可不嘛,”大奎点着头,“这一辈子,好像就那么一眨眼工夫,呵呵。”⑨大奎笑得有点凄凉,瞎子下意识地抓住他的手,说:“你牵了我六十多年,哥。”⑩“应该的。”大奎说,心里轻叹了一声。⑪瞎子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还不到两岁,是个不记事的年龄。后来,他长大些,才知有人是天生看不见东西的,就像弟弟。打小,他就是瞎子的拐杖,除了到外地上大学的几年。那年爹死了,垂危时叮嘱他:“牵好你弟弟的手,一辈子别撒开。”他点着头,流了一脸泪。⑫“哥,那年你打了李狗娃,还记不记得?”瞎子转过脸,“看”他。⑬“这事儿你还没忘呢?”大奎笑笑。瞎子眼瞎,可心里透亮。⑭“哥替我出气,我可忘不了。”瞎子也笑了。⑮那年瞎子六岁,李狗娃这个坏小子装好人,给瞎子指路,结果让瞎子掉进一个坎里,鼻子都磕出了血。大奎踢了李狗娃两脚,让他指着天赌咒不再欺负瞎子。瞎子一边抹着鼻血,一边听着李狗娃低声下气的样子,差点笑岔了气。⑯风似乎停了,就像一个打鼾的人,突然出现了短暂的停顿。就在这个时候,一只豁口破碗伸了过来。⑰“行行好吧!”碗上下摇着,他们的面前,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⑱大奎把手插进衣兜,瞎子也把手插进衣兜。然后,他们各自掏出一张纸币。瞎子投币的时候,用心摸了摸那只碗,眼角有了泪光。⑲“咋的了?”大奎问,用粗糙的手掌替瞎子揩了揩。⑳“哥,我心里难受。”瞎子哽咽着。㉑“好好的,难受个啥?”㉒“这么多年,我就是个累赘。”瞎子捶着大腿,“哥,我把你拖累了!”㉓大奎拍拍瞎子的背,喉结滚动着:“说啥傻话,你是我弟,我是你哥。”㉔瞎子摇着头,泪水从干瘪的眼窝溢出来,“哥,你为了我,离过婚,是我害了你,我对不起哥!”㉕大奎眼眶也潮了,那还是三十年前的事。成家后,他一直带着瞎子,同吃同住。妻子终于受不了了,说:“天天伺候个瞎子,这日子没法过了。”他劝,可劝不回。妻子下了最后通牒:“不把瞎子弄出去,咱就离婚!”他咬碎了牙,硬是和妻子离了。后来再婚,他唯一的条件,便是在家里给瞎子留间屋。于是,一个乡下女人,成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几十年,日子过得紧巴。㉖那期间,瞎子手里也曾经有个破碗。冬天,寒风如刀。瞎子跪在街边,举着破碗乞讨。大奎找到他,不由分说把那只碗摔得粉碎。那天他抱着瞎子,两个人的哭声,压过了北风的尖啸。㉗“陈年旧事,别再提了。”大奎说,“我和你后嫂,不挺好吗?”㉘瞎子平静下来,低着头,不说话。㉙有汽车驶过,喇叭震耳。瞎子忽然想起什么,情绪一下子高了,“哥,前几年你带我逛北京,我这辈子,不亏了!”㉚大奎知道,那是瞎子的梦。瞎子那阵儿老是自言自语:“北京一定很大吧?听说那故宫里慈禧太后住过呢,那长城都修到云彩眼儿里了……”于是,大奎带上他,坐火车,坐汽车,逛故宫,爬长城,把个大北京逛了个遍。瞎子说,他啥都看见了,真的看见了。㉛秋风又起,一阵紧似一阵。瞎子袖着手,噤若寒蝉。大奎像搂着一个孩子,把体温熨过去。㉜“回吧。”大奎说。㉝瞎子没动,沙哑地唤了声:“哥!”㉞“有话家里说,暖和。”大奎想拉起他,可拉不动。瞎子得了绝症,没多少日子了。㉟“哥,有句话,我憋了几十年了!”瞎子一脸郑重。㊱“你说,弟。”大奎看着他。㊲“我不是你亲弟弟,”瞎子咬着嘴唇,“十岁那年我就知道了,我是咱爹从外面捡的,可我一直没敢说。”㊳“为啥?”㊴“我怕……我怕你知道了,会不管我……”㊵大奎揽着他,笑了:“傻弟弟,这事儿,打我记事起就知道了。”㊶他伸出手,牵着瞎子,一步一步走在秋风中。那两只紧握的手,就像一条脐带,任岁月的剪刀张开锐利的锋刃,终也剪它不断。6.第⑰-⑱两段,写瞎子往老乞丐的碗投入纸币,请分析这一情节的作用。(3分)7.结尾处的画线句连用了两个比喻,耐人寻味,请加以赏析。(3分)8.文中三次写到大奎的泪水,分析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4分)9.请从叙事方式的角度赏析本文,写一段12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墨者之葬也,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服丧三月,世主以为俭而礼之。儒者破家而葬,服丧三年,大毁扶杖,世主以为孝而礼之。夫冰炭不同器而久,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今兼听杂学缪行同异之辞,安得无乱乎?听行如此,其于治人又必然矣。今世之学士语治者,多曰:“与贫穷地以实无资。”今夫与人相若也,无丰年旁入之利而独以完给者,非力则俭也。与人相若也,无饥馑、疾病、祸罪之殃独以贫穷者,非侈则惰也。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今上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是夺力俭而与侈惰也,而欲索民之疾作而节用,不可得也。(节选自《韩非子·显学》)材料二: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又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材料三:近故张文节公为宰相,所居堂室,不蔽风雨;服用饮膳,与始为河阳书记时无异。其所亲或规之曰:“公月入俸禄几何而自奉俭薄如此外人不以公清俭为美反以为有公孙布被之诈。”叹曰:“以吾今日之禄,虽侯服王食,何忧不足?然人情由俭入奢则易,由奢入俭则难。此禄安能常恃,一旦失之,家人既习于奢,不能顿俭,必至失所,曷若无失其常!吾虽违世,家人犹如今日乎!”闻者服其远虑。此皆以德业遗子孙者也,所得顾不多乎?(节选自司马光《温公家范》)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公月入俸禄A几何B而自奉C俭薄如此D外人不以公清俭E为美F反以为有G公孙H布被之诈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实,指充实,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有善始者实繁”的“实”意思不同。B.孙,同“逊”,与《石壕吏》中“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的“孙”意思不同。C.恃,指依靠、倚仗,与成语“恃才傲物”“恃强凌弱”的“恃”意思相同。D.遗,指给予,与《师说》中“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的“遗”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关于丧葬问题,墨家和儒家提出了截然相反的主张,君主都觉得各有其理,予以尊崇,韩非则不认同君主的兼收做法。B.勤劳节俭而非奢侈懒惰才能富足,君主征富济贫,是夺取勤俭节约者的财物,去送给奢侈懒惰的人,韩非认为不合理。C.在孔子看来,宁可节俭固陋,也要保持恭顺之心,不能像周公有卓越的才干,却因骄傲和吝啬之举而为世人所诟病。D.若一个人已过惯奢侈的生活,再让他立马由奢入俭,就必定会出问题,因此张文节一直以来未因官阶变化而大肆铺张。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兼听杂学缪行同异之辞,安得无乱乎?(2)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14.以上三则材料对节俭的看法各有侧重,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少年行四首(其一)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行王昌龄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①。【注】①燕山铭:指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前诗写少年的日常生活,诗人精心选取了高楼纵饮这一典型场景来塑造人物。B.前诗“美酒斗十千”与“斗酒十千恣欢谑”表达效果相似,突出饮酒的铺张。C.后诗“如流星”运用比喻修辞,突出战事的紧急,与颈联中“羽书急”呼应。D.前诗洋溢着青春浪漫的色彩,后诗则涌动着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风采各异。16.两首诗塑造的少年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着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3)《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两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刚进入这片荒野的时候,每天下午干完自己的活,趁天气好,总会一个人出去走很远很远。每当我穿过一片旷野,爬上旷野尽头最高的沙丘,看到的仍是另一片旷野,以及这旷野尽头的另一道沙梁,无穷无尽。——当我又一次爬上一个高处,多么希望能突然看到远处的人居和炊烟啊!可什么也没有,连一个骑马而来的影子都没有。黄昏斜阳横扫,草地异常放光。那时最美的草是一种纤细的白草,一根一根笔直地立在暮色中,通体明亮。它们的黑暗全给了它们的阴影。它们的阴影长长地拖往东方,像鱼汛时节的鱼群一样整齐有序地行进在大地上,力量深沉。走了很久很久,很静很静。一回头,我们的羊群陡然出现在身后几十米远处,默默埋首大地,啃食枯草。这么地安静。记得不久之前身后还是一片空茫的。它们是从哪里出现的?它们为何要如此耐心地、小心地靠近我?我这样一个软弱单薄的人,有什么可依赖的呢?18.下列句子中的“异常”,与文中加点的“异常”,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B.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C.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D.风场异常变化导致海水长时间向岸堆积,也是造成局地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之一。1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分别以“它们”“它们”“我”作为开头,试将第三句也改为以“它们”开头的句子,可以适当增删词语,要求三句整体连贯通顺。(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21.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2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在拼多多。——网络小段子材料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尼尔·波兹曼材料三: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培根作为一名中学生,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想?请面向全班同学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表达你的希望与建议。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时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2.C3.D4.C5.⑴举例论证。以“缅甸有些地方,要杀几个人来完成为成年”“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为例,论证“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也可以很野蛮。⑵对比论证。将礼与法律、道德进行对比,论证礼是从教化中养成的使人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6.①这一情节表现出瞎子对无人照顾的乞讨者的同情和尊重,老乞丐的状况反衬出瞎子在大奎照料下生活的安适;②同时这一情节也引出下文瞎子跪街乞讨,兄弟二人在寒风中相拥痛哭的往事回忆,使读者进一步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大奎对瞎子的不离不弃、体贴付出,以及瞎子对大奎的无比愧疚。7.脐带是母体和胎儿的牵绊,用剪刀将脐带剪断,代表胎儿离开母体的庇护。画线句选用脐带来比喻兄弟二人紧握的手,暗合二人虽无血缘但胜似一母同胞的兄弟情谊(或感情深厚);又将岁月喻为剪不断脐带的锐利锋刃,喻示无论在漫漫岁月中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大奎将对瞎子一如既往/长久地照顾与庇护/不离不弃。这两个比喻与人物的关系、经历以及内心情感紧密贴合。8.①在父亲临终时的泪水,是大奎对父亲去世难以抑制的悲痛/不或r承诺父亲肩负照顾弟弟的责任;②面对瞎子表示愧疚时的含泪or表现大奎在与瞎子相依为命/不易/艰难的生活中,饱尝人世辛酸的悲苦;③与瞎子相拥在风中的大哭,一方面是大奎自觉辜负父亲的嘱托/自责或面对生活艰难的坚强or经历婚变后内心压抑情绪的释放。④这三处写不同情境下大奎不同的悲伤情态,使得人物形象更为立体、丰满。9.故事的叙述浓缩在兄弟对话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