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PAGEPAGE1专题16世界史(非选择题部分)年份考点分布2024辽宁·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浙江·世界格局变化北京·英印关系广东·二战后的远东格局全国甲·英德关系湖南·印度的城市化进程甘肃·格林纳达的历史问题湖北·二战后法国对外政策的转变江苏·历史阐述世界古代文明甘肃·历史阐述历史发展由多种因素促成全国甲·历史阐述1900年~2000年世界变化趋势湖北·历史评述物质与文明山东·历史解释非洲的解放14.上海·商业贸易与西欧社会转型2023河北·北极探险及开发海南·近代以来海上格局的变化全国甲·俄国农奴制改革广东·墨西哥的工业化进程山东·历史解释英国博览会全国乙·飞机在一战中的运用辽宁·历史阐释世界史知识北京·历史评述15-18世纪的欧洲历史天津·概念解读科学精神、启蒙思想、冷战思维海南·提炼信息进行阐述浙江·撰写二战有关的历史短文2022辽宁·美国林肯全国甲·日本明治维新山东·地图上的世界文明史北京·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史浙江·资本主义扩张史河北·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福建·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南·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史湖北·西方音乐与时代广东·论述地中海的历史福建·论述世界历史阶段特征江苏·论述世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13.重庆·历史论证人、国家与战争2021重庆·英国美国的消费发展问题天津·欧洲博物馆的发展广东·英国工业革命湖南·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江苏·列宁的租让制山东·英国经济发展状况研究河北·20世纪60年代美欧日经济关系湖北·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的科技广东·二战后法国与北约关系10.浙江·科技革命与人类生活2020浙江·古代希腊文明浙江·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江苏·日本京滨铁路全国Ⅲ卷·俄国农奴制改革备考建议:世界史主观题的备考主要关注的知识点有:中世纪的西欧,殖民时代新航路开辟推动的人口和物种交流,欧美国家如何完善民主政治,西方现代化道路得失问题,殖民解放运动,二战前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表现,苏联不同时期改革的得失问题,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得失问题,殖民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变化等。1.(2024·辽宁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摘编自(法)马克•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答案】(1)原因:交通技术革命;思想解放,宗教的衰弱,需要寻求新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体验;“欧陆游学”传统;出版业的发展,相关书籍对作家故居等的介绍起到推动作用。(2)促进了英国文学经典的形成和传播;有助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推动了性别空间观念的重构,有利于女性地位的提升;促进了英国人情感结构和文化感受力的变化;激发了旅行者的自我认知和对世界的认知。【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末到19中叶世纪英国。根据材料“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可知,“欧陆游学”传统;根据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交通技术的革命,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兴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欧洲已经经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宗教改革运动更是推动基督教的变革,宗教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地位下降,人们需要寻求新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体验;据材料“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并结合所学可知,出版业的发展,相关书籍对作家故居等的介绍起到推动作用。(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末到19中叶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可知,文化旅游促进了英国文学经典的形成和传播;根据材料“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可知,文化旅游有助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当时英国的旅行者的个人的性别观念、情感结构、自我认知等角度去思考,具体分析可得:推动了性别空间观念的重构,有利于女性地位的提升;促进了英国人情感结构和文化感受力的变化;激发了旅行者的自我认知和对世界的认知。2.(2024·浙江卷)用历史的慧眼,观世界格局之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第一帝国开拓了广阔的市场,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和利润,但在美国革命中解体了,这是对英国殖民体系的重大打击。恰在此时,工业革命在英国已开始起步。工业革命的几十年间,既是英国确立全球经济霸权的时期,同时也是英国在自由主义指导下重建帝国的时期。这一时期帝国重建的主旨之一,是将自由贸易强加于世界,从而保证英国对世界贸易的控制。为实现这一目标,“炮舰外交”必不可少。1815年,英国第二帝国出现了,殖民地数量也随之增加。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稳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与此同时,由于“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英国人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变革了自己的政治制度。但英国在它最强盛的时候就隐藏着严重的问题,1870年后就开始从绝对领先的地位上跌落下来。——摘编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1919年1月,一战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建立起世界新秩序——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法国陆军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内容后就作出了神奇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结果不到20年,凡尔赛体系就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最终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摘自范主《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大部分时间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度过。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在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基础上建立的。而后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并最终瓦解,但三大制度支柱依旧留存下来,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与其他两大国际经济制度一起为当今世界经济正常运行提供基本的制度规范与保障。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而传统发达国家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这一结构性转变,改革在所难免。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政府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摘编自左凤荣等《世界百年大变局》(1)根据材料已,概括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世纪50年代英国维护其“绝对领先的地位”的重要事件。(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划时代的改变,简析导致凡尔赛体系仅20年就“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制度支柱”。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共同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合理性。【答案】(1)原因:拥有广阔市场;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自由贸易;炮舰外交;改革政治制度。相关事件:克里米亚战争;开始文官制度改革;第二次鸦片战争。(2)改变: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因素:凡尔赛体系以强权政治原则构建的新秩序不合理,对战败国尤其德国惩罚过于严厉;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法西斯的扩军备战;国际联盟的软弱;英法绥靖政策;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3)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合理性:历史教训:用不合理的世界秩序、武力(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维护少数国家利益,无法保证世界和平,反而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现实状况:现有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改革。优点: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利于世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原因:据材料“开拓了广阔的市场,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和利润”得出拥有广阔市场;据材料“工业革命在英国已开始起步”得出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据材料“在自由主义指导下重建帝国”得出自由贸易;据材料“‘炮舰外交’必不可少”得出炮舰外交;据材料“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变革了自己的政治制度”得出改革政治制度。相关事件:根据题干要求,列举19世纪50年代英国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的事件。结合所学,1856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胜俄国,进一步巩固了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将奥斯曼变成附庸。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逐步建立起近代文官制度,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1856年,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联合法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上半叶世界。改变:结合所学,一战期间的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因素:据材料“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得出凡尔赛体系以强权政治原则构建的新秩序不合理,对战败国尤其德国惩罚过于严厉;据材料“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得出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法西斯的扩军备战;据材料“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得出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结合所学,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英法面对法西斯的扩张实行绥靖政策,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也是冲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速其崩溃的重要原因。(3)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三大支柱:据材料“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在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基础上建立的。而后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并最终瓦解,但三大制度支柱依旧留存下来”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制度支柱”。合理性:从历史教训、现实需要、本身优点三方面分析。如:历史教训:用不合理的世界秩序、武力(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维护少数国家利益,无法保证世界和平,反而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现实状况:现有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改革。优点:“共同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利于世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2024·北京卷)英国与印度英国关于印度的法案法案名称部分内容东印度公司特许状(1600)东印度公司为法人和政治实体,选举产生理事会和总督,可制定法律;依法在东印度地区获得土地、租金,享有自由、司法、特许经营和继承权等东印度公司法案(1773)提高孟加拉总督地位,统管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业务,成立由4位英国委员组成的参事会进行辅佐;设独立于总督的最高法院,由英王任命英国人担任法官,批准总督颁布的法令东印度公司法案(1784)东印度公司的政治事务由英王任命的6人委员会监管,东印度公司负责商业经营;总督由公司董事会推荐,经英王许可后任命印度政府法案(1858)东印度公司的权力、领地和财产等转归英王,英王为印度国王(后称皇帝);设印度事务部,由内阁中的印度事务大臣直接领导;英王任命印度总督,作为其直接代表统治印度印度参事会法案(1861)总督任命6~12人为总督参事会额外委员,其中非官方委员不低于6人;额外委员只能参加参事会立法会议,参与制定法律和法规印度参事会法案(1892修订)居住在印度的人均可任额外委员;经总督授权批准,立法会议讨论总督的年度财经报告、提出质询;不懂英语的委员可以请人代为发言,议案翻译成印度语言印度政府法案(1919)总督参事会6名成员中3名为印度人;立法会议从参事会中分出,设上下两院,下院145名议员中104名从居住在印度的人中选出,上院60名议员中33名由选举产生;议员可以对部分预算进行表决印度独立法案(1947)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废除英王印度皇帝称号,取消印度事务大臣办公室;英国法令在印、巴不再有效(注:1950年总督及总督办公室撤销,英王不再任印度国王)(1)上述材料体现了英印关系的变化。选择两个不同标准,完成两种阶段划分方案,并分别说明理由。(2)结合所学,简述印度是如何迫使英国改变对它的殖民政策的。【答案】(1)标准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手段阶段划分及理由:1600-1858年;1861-1947年。前一阶段以英国在印度进行直接统治为主,后一阶段英国统治与印度当局相互妥协,共同治理。标准二:印度主权归属阶段划分及理由:1600-1919年;1947年以后。前一阶段印度属于英国殖民地,后一阶段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民主意识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民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动员印度人民进行政治总罢工等,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开展。在此背景下,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印当局斗争,迫使当局做出妥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进行士兵和工农斗争,英国迫于压力最终同意印度独立。【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现代英国与印度。根据表格中反映英国与印度关系演变,可任选两个不同标准,完成两个阶段的划分方案,并根据所学阐明理由,例如标准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手段,阶段划分及理由:1600-1858年;1861-1947年。前一阶段以英国在印度进行直接统治为主,后一阶段英国统治与印度当局相互妥协,共同治理。标准二:印度主权归属,阶段划分及理由:1600-1919年;1947年以后。前一阶段印度属于英国殖民地,后一阶段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印度。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不同历史阶段中英国反英斗争历史来阐述。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个阶段,符合史实,表述清楚即可。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民主意识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民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动员印度人民进行政治总罢工等,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开展。在此背景下,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印当局斗争,迫使当局做出妥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进行士兵和工农斗争,英国迫于压力最终同意印度独立。4.(2024·广东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远东格局,美国在亚太地区扩张的头号对手日本已府首称臣,英、法于战后重建有求于美国,它们在华势力大大削弱;而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战争中空前发展,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与之匹敌,美国追求世界的“领导”地位,它要建立由自己主宰的世界秩序。——摘编自陶文钊《中美关系史》材料二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以持续学习和反思中创新外交思维与外交实践,从周边和国际体系的融入者、参与者,转变为体系中的贡献者、塑造者与引领者。——摘编自魏玲《中国周边外交70年:继承与创新》(1)根据材料,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远东格局。(2)就材料二所示的中国某一角色进行论述。(要求:说明所选角色,论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答案】(1)美国在远东地区居于主导地位;英法日等国在远东地区相对削弱。(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周边和国际体系的引领者。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推动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掀起了和中国建交的热潮;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新时代以来,主席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秉持“和而不同”的外交观,在不同时期推动了外交理念和实践的创新,成为周边和国际体系的引领者。【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远东。根据材料“美国在亚太地区扩张的头号对手日本已府首称臣,英、法于战后重建有求于美国,它们在华势力大大削弱……美国追求世界的‘领导’地位”得出美国在远东地区居于主导地位;英法日等国在远东地区相对削弱。(2)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解读材料,从材料中“从周边和国际体系的融入者、参与者,转变为体系中的贡献者、塑造者与引领者。”可知,新中国外交的角色,题目要求就材料二所示的中国某一角色进行论述。可以任意选择一个角色,如选择“引领者”,可拟题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周边和国际体系的引领者。其次根据所选角色,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实充分论证,中国如何引领外交发展,如列举史实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推动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掀起了和中国建交的热潮;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新时代以来,主席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最后总结升华主题,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秉持“和而不同”的外交观,在不同时期推动了外交理念和实践的创新,成为周边和国际体系的引领者。5.(2024·全国甲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11年3月,摩洛哥非斯地区爆发了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起义,法国派兵镇压。德国出面干涉,7月1日派军舰到摩洛哥阿加迪尔港,引发阿加迪尔危机。由于担心德国获得摩洛哥沿岸港口并建立海军基地,英国于21日发出警告,强调英国是处理国际事务不可或缺的角色。英国海军进入战备状态,总参谋长访问法国并视察德法边界。在英国强硬态度面前,德国同意与法国妥协,摩洛哥由法国“保护”,法国向德国转让法属刚果部分地区。11月底,德国军舰驶离阿加迪尔港,危机结束。德国对此十分失望,决心在下一次“考验”时不再退缩。同时,英法同盟的实质合作进一步加强。——摘编自徐弃郁《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阿加迪尔危机中的立场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加迪尔危机对德国的影响。【答案】(1)立场:坚决反对德国干涉摩洛哥,支持法国,强调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摆出强硬姿态。原因:担心德国在摩洛哥获得港口和海军基地会威胁到英国的海上霸权和殖民利益;维护英法同盟关系;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是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不允许德国势力过度扩张。(2)影响:危机的解决使英法同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刺激德国寻求新的战略和外交突破;德国对英法更加不满和失望,促使德国更加积极地准备军事力量;危机的解决方式让德国感到屈辱,加剧了德国与英法之间的矛盾。【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世界)。立场:据材料“英国于21日发出警告,强调英国是处理国际事务不可或缺的角色。英国海军进入战备状态,总参谋长访问法国并视察德法边界”可知,决反对德国干涉摩洛哥,支持法国,强调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摆出强硬姿态。原因:据材料“由于担心德国获得摩洛哥沿岸港口并建立海军基地”并结合所学可知,担心德国在摩洛哥获得港口和海军基地会威胁到英国的海上霸权和殖民利益;据材料“英国海军进入战备状态,总参谋长访问法国并视察德法边界”并结合所学可知,维护英法同盟关系;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是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不允许德国势力过度扩张。(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世界)。影响:据材料“同时,英法同盟的实质合作进一步加强。”并结合所学可知,危机的解决使英法同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刺激德国寻求新的战略和外交突破;据材料“危机结束。德国对此十分失望,决心在下一次‘考验’时不再退缩”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对英法更加不满和失望,促使德国更加积极地准备军事力量;据材料“在英国强硬态度面前,德国同意与法国妥协,摩洛哥由法国‘保护’,法国向德国转让法属刚果部分地区。”并结合所学可知,危机的解决方式让德国感到屈辱,加剧了德国与英法之间的矛盾。6.(2024·湖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1、图2分别是中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中期印度重要城镇分布示意图。——根据张芝联、刘学荣《世界历史地图集》绘制材料二1900年,印度只有略高于总人口10%的人生活在城镇中,城市化水平不仅落后于西方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进入20世纪以后,印度城市化呈现出较快发展势头。尤其是独立以后,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到1997年,印度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27.3%。不过,制造业的就业增长率普遍不及城市人口增长率,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很多居民生活在低矮脏乱的棚户区。此外,印度各邦之间城市化水平相差很大,西部和南部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印度政府采取了多方面措施。例如,从1951年开始,印度对大城市新建工业或扩大工业规模实行许可证制度,鼓励发展小型工业,支持在小城市或农村地区建设国有工业企业,并大力建设新城。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印度城市化进程中的许多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改编自俞金尧等《城市发展和经济变革》(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度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以后印度城市化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展中国家对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答案】(1)特点:南部和沿海地区城市发展较快;城市化发展水平低;起步晚,发展缓慢;受西方殖民统治影响。(2)问题:城市人口膨胀,居住条件恶化;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制造业就业增长缓慢;各地域城市化发展不平衡。原因:印度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水平低,产业以农业为主;社会不平等,城乡及地域发展差距大;殖民统治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3)影响:发展中国家作为人口大国,其人口的快速增长为城市化提供了巨大动力,提高了全球的城市化率;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模式,为世界城市化进程提供借鉴;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正确应对和解决。【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印度。特点:根据材料中图片城市分布情况可知,南部和沿海地区城市发展较快;根据材料“1900年,印度只有略高于总人口10%的人生活在城镇中,城市化水平不仅落后于西方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得出城市化发展水平低;起步晚,发展缓慢;根据所学可知,印度近代历史受英国等西方国家殖民得出受西方殖民统治影响。(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独立以后印度。问题:根据材料“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很多居民生活在低矮脏乱的棚户区。”得出城市人口膨胀,居住条件恶化;根据材料“制造业的就业增长率普遍不及城市人口增长率”得出工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制造业就业增长缓慢;根据材料“印度各邦之间城市化水平相差很大,西部和南部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得出各地域城市化发展不平衡。原因:根据材料“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得出印度人口增长过快;根据材料“很多居民生活在低矮脏乱的棚户区”得出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根据材料“制造业的就业增长率普遍不及城市人口增长率”结合所学得出工业化水平低,产业以农业为主;根据所学受印度种姓制度残余影响社会不平等,城乡及地域发展差距大;根据所学可知,受近代史上英国殖民残余影响得出殖民统治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发展中国家。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首先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回答。可归纳如下:积极方面:发展中国家作为人口大国,其人口的快速增长为城市化提供了巨大动力,提高了全球的城市化率;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模式,为世界城市化进程提供借鉴;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正确应对和解决。7.(2024·甘肃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格林纳达位于加勒比海东南端,扼守着加勒比海出入大西洋的门户,17世纪后,格林纳达先后沦为法、英殖民地,1974年独立,建立亲美政权,但仍属英联邦。1979年,信奉社会主义的毕晓普上台,与苏联建交。苏联、古巴与格林纳达签订了一系列经济技术协定,派遣军事顾问和技术人员,并帮助其修建机场。随后,尼加拉瓜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也推翻了亲美政府。古巴、格林纳达、尼加拉瓜形成反美三角。——摘编自《拉丁美洲丛刊》等材料二美国报纸就格林纳达的重要战略地位评论道:“格林纳达是西半球临近美国腹地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可以成为苏联对西半球进行扩张的跳板。”1981年美国开始对苏联采取进攻性战略,里根总统认为在核均势和东西冷战处于僵持的战略态势下,在本世纪内亚非拉第三世界地区将是美苏争夺的主要战场。1983年10月24日晚,美国对格林纳达实施了代号为“暴怒”的入侵行动。次年,美国扶持的政党上台,格林纳达沦为美国的“附属国”。——摘编自《拉丁美洲丛刊》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总结20世纪格林纳达与美、苏关系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从地理位置和国际关系角度,分析格林纳达未能走上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原因。【答案】(1)变化:独立后建立亲美政权,亲美反苏;而后又建立亲苏政权,亲苏反美;20世纪80年代后被美国入侵,沦为“附属国”,成为美国反苏的一份子。(2)原因:地理位置:格林纳达位于加勒比海东南端,扼守着加勒比海出入大西洋的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美国而言,这是苏联对美洲进行扩张的跳板,所以美苏两大霸主必将争夺格林纳达,一个第三世界的小国必将沦为大国的牺牲品,无法真正的独立发展。国际关系:当时美苏处于冷战时期,在美苏核均势和东西冷战处于僵持的战略态势下,亚非拉第三世界地区将是美苏争夺的主要战场,而格林纳达作为加勒比海出入大西洋的门户,必将成为美苏在美洲地区的必争之地,所以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都极大的受到美苏两国战略需求的影响,无法真正独立自主的发展。【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本题的时空是20世纪的世界。变化:根据材料“1974年独立,建立亲美政权,但仍属英联邦”可知独立后建立亲美政权,亲美反苏;根据材料“1979年,信奉社会主义的毕晓普上台,与苏联建交;古巴、格林纳达、尼加拉瓜形成反美三角”可知而后又建立亲苏政权,亲苏反美;根据材料“1983年10月24日晚,美国对格林纳达实施了代号为‘暴怒’的入侵行动。次年,美国扶持的政党上台,格林纳达沦为美国的‘附属国’”可知20世纪80年代后被美国入侵,沦为“附属国”,成为美国反苏的一份子。(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本题的时空是20世纪的世界。原因:根据材料“格林纳达位于加勒比海东南端,扼守着加勒比海出入大西洋的门户”、“国报纸就格林纳达的重要战略地位评论道:“格林纳达是西半球临近美国腹地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可以成为苏联对西半球进行扩张的跳板”可知,从地理位置角度看,格林纳达位于加勒比海东南端,扼守着加勒比海出入大西洋的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美国而言,这是苏联对美洲进行扩张的跳板,所以美苏两大霸主必将争夺格林纳达,一个第三世界的小国必将沦为大国的牺牲品,无法真正的独立发展。根据材料“1981年美国开始对苏联采取进攻性战略,里根总统认为在核均势和东西冷战处于僵持的战略态势下,在本世纪内亚非拉第三世界地区将是美苏争夺的主要战场”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国际关系角度看,当时美苏处于冷战时期,在美苏核均势和东西冷战处于僵持的战略态势下,亚非拉第三世界地区将是美苏争夺的主要战场,而格林纳达作为加勒比海出入大西洋的门户,必将成为美苏在美洲地区的必争之地,所以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都极大的受到美苏两国战略需求的影响,无法真正独立自主的发展。8.(2024·湖北卷)[大国对外政策的转变]材料一19世纪末,法国共和党领袖茹尔·费里曾直言不讳地宣称:“对于富强的国家来说,殖民地是最有利可图的投资对象之一。”戴高乐同样是一位竭力维护法兰西殖民利益的帝国派军人,一向视遍及全球的殖民地为法兰西辉煌业绩的一部分。他在首次执政期间(1944年9月至1946年1月),奉行老殖民主义政策。1946年8月17日,戴高乐在向报界讲话时强调:“同海外领地联结在一起,法国是一个大国;失去这些领地,法国将不再成为大国。”——摘编自陈永祥《戴高乐对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材料二1958年,戴高乐重新上台后,着手调整对外政策。政策之一是建立一个新的法兰西共同体,以代替之前的法兰西联邦,给各成员国以内政方面的自治权,允许它们随时退出共同体。1964年9月至10月,戴高乐出访拉美十国。此次行程二万多公里,发表演说五十多篇,主旨是抨击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调维护民族独立,并号召拉美国家“向法国看,向欧洲看”。他还呼吁美国“在适当的和确定的限期内从印度支那撤走,让其人民以自己的方式决定自己的命运”。——摘编自罗会钧《戴高乐与法国殖民主义的终结》(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结束后法国政府坚持殖民主义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戴高乐1958年重新执政后法国政府对外政策的转变,并予以评述。【答案】(1)殖民主义传统的影响;法国政治人物戴高乐固守殖民帝国的政策;殖民地与法国大国的地位相结合。(2)转变:建立法兰西共同体,许可殖民地对内的自治权;抨击美国霸权主义;支持民族独立。评述:美苏两极对峙逐步形成,欧洲成为美国与苏联对峙的前沿阵地。二战后法国经历社会经济的逐渐恢复,戴高乐政府谋求法国重新建立大国地位,法国和联邦德国和解并组建欧洲共同体,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冲击两极格局。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地高涨,冲击战后西方殖民主义的统治。因此,综合以上因素,戴高乐政府调整了法国的对外政策。【解析】(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原因:根据材料一“19世纪末,法国共和党领袖茹尔·费里曾直言不讳地宣称‘对于富强的国家来说,殖民地是最有利可图的投资对象之一’”可知,殖民主义传统的影响;根据材料一“戴高乐同样是一位竭力维护法兰西殖民利益的帝国派军人,一向视遍及全球的殖民地为法兰西辉煌业绩的一部分”可知,法国政治人物戴高乐固守殖民帝国的政策;根据材料一“同海外领地联结在一起,法国是一个大国;失去这些领地,法国将不再成为大国”可知,殖民地与法国大国的地位相结合。(2)本题是特点类、评述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转变:根据材料二“政策之一是建立一个新的法兰西共同体,以代替之前的法兰西联邦,给各成员国以内政方面的自治权,允许它们随时退出共同体”可知,建立法兰西共同体,许可殖民地对内的自治权;根据材料二“主旨是抨击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可知,抨击美国霸权主义;根据材料二“强调维护民族独立”可知,支持民族独立。评述:结合所学从美苏两极对峙逐步形成、欧洲成为美国与苏联对峙的前沿阵地、二战后法国经历社会经济的逐渐恢复、戴高乐政府谋求法国重新建立大国地位、法国和联邦德国和解并组建欧洲共同体、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冲击两极格局、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地高涨等角度分析戴高乐政府对法国的对外政策的调整。9.(2024·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概念。“文化”这个词至少有三种理解,最基础的理解是“读书写字”;第二种理解是指文学、艺术、小说、戏剧,还有唱歌、跳舞等,粗略等同于“文学艺术活动”;第三种理解是指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它包括社会的制度设计、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物质创造、精神导向等。显然,前两种理解包含在第三种理解中,第三种理解是一个更宽、更高层次上的理解,大致可以与文明相等同。——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某一世界古代文明为例,就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选择中国以外的古代文明,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答案】论题: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阐述: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它包括社会的制度设计、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物质创造、精神导向等。比如我们常说古希腊文化,就是指包括古希腊制度设计,古希腊的社会生活和古希腊思想文化等在内。古希腊制度设计是非常典型的奴隶制民主制,国家不设国王,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公民大会,大会由公民抽签产生,共同对国家事务进行商议。这种制度设计是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海外商贸以及城邦政治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极大的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而对外战争的胜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种繁荣的局面,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的经济和政治日益欣欣向荣,也迎来了古希腊文学的黄金时代;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主要是指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物质创造,古希腊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城邦,城邦居民无法通过农耕实现基本生存,所以古希腊人主要从事海外商业贸易活动,海外商贸非常繁荣,所以古希腊人形成了追逐商利的价值取向。商品贸易发展要求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所以古希腊社会呈现出自由宽松的社会氛围。从事海外商品贸易要求商人要诚实守信,要敢于冒险和探索,所以古希腊人民普遍形成了诚实守信、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古希腊思想文化是在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希腊的商品贸易发展下不断发展繁荣的,希腊神话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后世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曾从古老的神话中汲取养分。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正式的书面文学作品,古希腊抒情诗、古希腊寓言、古希腊的悲喜剧、古希腊的建筑、音乐等都充分展现了古希腊文学艺术的繁荣。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是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也是西方哲学的起源。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文化呈现出理想主义、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悲剧性、雄伟性的特点,是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世界。首先,阅读题干,拟定论题,题目要求以某一世界古代文明为例,就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的观点进行阐述,那么论题即为古希腊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就古希腊制度设计,古希腊的社会生活和古希腊思想文化三方面进行阐述,如比如我们常说古希腊文化,就是指包括古希腊制度设计,古希腊的社会生活和古希腊思想文化等在内。古希腊制度设计是非常典型的奴隶制民主制,国家不设国王,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公民大会,大会由公民抽签产生,共同对国家事务进行商议。这种制度设计是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海外商贸以及城邦政治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极大的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而对外战争的胜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种繁荣的局面,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的经济和政治日益欣欣向荣,也迎来了古希腊文学的黄金时代;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主要是指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物质创造,古希腊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城邦,城邦居民无法通过农耕实现基本生存,所以古希腊人主要从事海外商业贸易活动,海外商贸非常繁荣,所以古希腊人形成了追逐商利的价值取向。商品贸易发展要求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所以古希腊社会呈现出自由宽松的社会氛围。从事海外商品贸易要求商人要诚实守信,要敢于冒险和探索,所以古希腊人民普遍形成了诚实守信、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古希腊思想文化是在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希腊的商品贸易发展下不断发展繁荣的,希腊神话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后世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曾从古老的神话中汲取养分。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正式的书面文学作品,古希腊抒情诗、古希腊寓言、古希腊的悲喜剧、古希腊的建筑、音乐等都充分展现了古希腊文学艺术的繁荣。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是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也是西方哲学的起源。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10.(2024·甘肃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的发展交化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因此,对于历史的理解,不仅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还要关注个人和群体的道德、情感、意志等因素。如:丝绸之路的开辟,既有西汉中期汉匈关系变化、经济发展及各民族交往的影响,又有汉武帝雄才大略、张骞个人抱负的推动。又如: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巴尔干半岛各民族的独立意识,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等,共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请根据上述视角,运用所学知识,选取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展开评述(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表述清晰,不得抄袭示例)。【答案】论题:新航路的开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论述:欧洲从15世纪开始,历经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探索,最终找到了通往亚洲的通道,我们把这一历史事件称为新航路开辟。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商品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原料,这一经济动因是新航路开辟最根本的原因;在新航路开辟以前,欧洲与亚洲的贸易一直是转口贸易,在商品从亚洲传到欧洲的过程中,经过意大利、阿拉伯等商人的转手,价格要上涨8至10倍左右,巨大的利润是成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原因;十五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西欧同东方的贸易更加困难是直接原因;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国为了强化皇权,不惜用武力进行扩张,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把目光投向了欧洲以外的地区,王权的强化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实力强大,狂热的天主教徒为了天主教的传播,助推了新航路开辟;此时正值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也推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开辟新航路的冒险探索事业中。综上,我们可知,历史的发展交化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对于历史的理解,不仅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还要关注个人和群体的情感、意志等因素,全面把握历史事件发展的原因。【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从古至今的世界。首先,阅读材料和设问,拟定论题,如由材料“历史的发展交化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因此,对于历史的理解,不仅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还要关注个人和群体的道德、情感、意志等因素”和设问“选取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展开评述”可以拟定论题:新航路的开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其次,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如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商品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原料,这一经济动因是新航路开辟最根本的原因;在新航路开辟以前,欧洲与亚洲的贸易一直是转口贸易,在商品从亚洲传到欧洲的过程中,经过意大利、阿拉伯等商人的转手,价格要上涨8至10倍左右,巨大的利润是成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原因;十五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西欧同东方的贸易更加困难是直接原因;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国为了强化皇权,不惜用武力进行扩张,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把目光投向了欧洲以外的地区,王权的强化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实力强大,狂热的天主教徒为了天主教的传播,助推了新航路开辟;此时正值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也推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开辟新航路的冒险探索事业中。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11.(2024·全国甲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概括出1900年~2000年世界变化趋势,并加以阐释。(要求:趋势正确,观点明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示例观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得到明显地提高。阐释: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工业化进程加速了城市化的步伐。大城市分布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数量也较少。而亚非拉国家或地区被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工业化发展的缓慢使得城市化进程落后。世界各国发展明显地不平衡。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的恢复和产业升级带动了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获得政治独立后,着力于现代化的建设,亚非拉的部分国家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冷战后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各国联系日益紧密。这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因此二战后在亚非拉国家大城市的数量明显地增加。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总之,21世纪以来世界多级化继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各国只有合作共赢才能促进全球的共同发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阐释题。时空:近现代(世界)。首先,仔细阅读材料中的两幅图片来拟定正确世界变化趋势,例如,根据两幅图片的比较可以拟定观点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得到明显地提高。然后,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此观点,例如:对第一幅图的分析,结合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下城市化的发展、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缓慢的角度来分析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对第二幅图的分析,结合所学从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下的城市化的发展、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后现代化建设下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的角度分析。最后,总结归纳,例如:21世纪以来世界多级化继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各国只有合作共赢才能促进全球的共同发展。12.(2024·湖北卷)[物质与文明]文明通过不断吸收、创造新物品而获得成长,即使最普通的一件物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关键。有学者指出,物品与文明的关系有以下几种类型:类型含义事例一一件物品的普遍传播,影响众多人的生活美洲大陆的土豆、辣椒等作物传入欧亚大陆,引发生活方式改变二一批新物品应社会变革而生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适应了工业化时代城市扩张的需要三关键物品的出现催生出全新的物品体系内燃机、电子计算机等关键物品诞生,辐射出以其为中心的一个个新物品体系在上述三种类型中任选其一,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选择类型三:关键物品的出现催生出全新的物品体系。论题:科技革命推动世界文明进步。论述: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先后出现蒸汽机、内燃机、计算机等关键物品,推动了交通、通信、电力等多个行业的技术革新,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辐射出诸如汽车、飞机、地铁、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物品体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总之,关键物品的出现,推动了世界物品体系的完整,推动世界科技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首先解读材料,材料主要讲述了文明通过不断吸收、创造新物品而获得成长,即使最普通的一件物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关键。要求选择表格中三种类型中任一,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述。例如可以选择类型三:关键物品的出现催生出全新的物品体系。其次围绕选择类型进行拟定论题,如论题:科技革命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然后进行论述。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先后出现蒸汽机、内燃机、计算机等关键物品,推动了交通、通信、电力等多个行业的技术革新,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辐射出诸如汽车、飞机、地铁、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物品体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最后总结升华主题,关键物品的出现,推动了世界物品体系的完整,推动世界科技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13.(2024·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1960—1980年部分非洲国家主要商品出口情况统计。区域国别主要商品在出口总值中的占比(%)1960年1970年1980年北部埃及石油—4.657.8非洲阿尔及利亚石油—67.591.6东部埃塞俄比亚咖啡49.059.364.1非洲乌干达咖啡36.950.498.7西部尼日利亚石油2.757.695.3非洲利比里亚铁矿砂41.970.152.7中部加蓬石油21.434.362.3非洲刚果石油—10.577.9南部博茨瓦纳钻石—14.760.8非洲赞比亚铜—95.291.3——摘编自[肯尼亚]A.A.马兹鲁伊主编《非洲通史》(第八卷)材料二1962—1995年,法国在非洲总共进行了19次军事行动。与非洲法语区国家共签订了23个军事合作协定。法国军队在其中六个国家执行“提高影响力的任务”:喀麦隆(10人)、吉布提(3500人)、加蓬(610人)、科特迪瓦(580人)、中非共和国(1500人)、塞内加尔(1300人)。——摘编自[法]多米尼克·马亚尔《从历史角度看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材料三甲1963年10月,牛津大学教授休·特雷弗-罗珀在一次讲座中称:非洲新的统治者们所立足的都是欧洲创建的文明基础,是欧洲的技术、欧洲的榜样和欧洲的思想让非洲世界走出野蛮时代,与过去的传统分隔开来。非洲过去的历史,如果有意义的话,就在于它是欧洲的历史。乙1999年8月,尼日利亚的牧师瑞弗伦德·苏尖锐批评说:“大多数受过教育的尼日利亚人民,他们都是外国行为方式的模仿者,喜欢在我们面前炫耀他们的欧美超道德(实际是非道德的)倾向……”——摘编自[加纳]乔治·B.N.阿耶提《解放后的非洲:非洲未来发展的蓝图》等分析说明什么是“真正的解放”。【答案】论题:真正的解放是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全方位的解放,而不仅仅是政治的独立。分析说明:二战后,亚非拉美殖民地半殖民地迎来了民族解放的高潮,大部分国家都在19世纪60-70年代获得了政治的独立,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国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真正实现了民族解放,这些国家的经济、军事、思想等依然受原先宗主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巨大影响,制约着它们的发展,无法实现真正的解放。经济上,由“1960—1980年部分非洲国家主要商品出口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大部分非洲国家独立之后主要的能源出口比例在出口总值中占比反而不断提高,这说明,这些国家实现民族独立后,经济依然受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响,沦为了它们的资源供应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劣势,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独立和全面的发展;军事上,根据材料“1962—1995年,法国在非洲总共进行了19次军事行动。与非洲法语区国家共签订了23个军事合作协定。法国军队在其中六个国家执行提高影响力的任务’”可以看出,即使这些非洲国家名义上获得了政治的独立,但依然受到法国军事影响,由于军事实力的差距,非洲国家无法实现军事的独立,国家国防安全无法保障;思想文化上,根据材料“非洲新的统治者们所立足的都是欧洲创建的文明基础,是欧洲的技术、欧洲的榜样和欧洲的思想”、“大多数受过教育的尼日利亚人民,他们都是外国行为方式的模仿者”,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非洲国家实现了政治的独立,但思想文化依然受欧洲文化影响深重,并没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改造国民的观念,实现本民族的文化自信。综上,我们可知,真正的解放应该是政治军事的独立与自主,经济的自主与发展,思想文化上的解放与创新,而不仅仅是政治上的独立,国家只有全方位的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二战后的非洲。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1960—1980年部分非洲国家主要商品出口情况统计表”、“1962—1995年,法国在非洲总共进行了19次军事行动”、“非洲新的统治者们所立足的都是欧洲创建的文明基础,是欧洲的技术、欧洲的榜样和欧洲的思想”可知,本题的主旨是真正的解放是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全方位的解放,故可以拟定论题为:真正的解放是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全方位的解放,而不仅仅是政治的独立。然后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如二战后,亚非拉美殖民地半殖民地迎来了民族解放的高潮,大部分国家都在19世纪60-70年代获得了政治的独立,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国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真正实现了民族解放,这些国家的经济、军事、思想等依然受原先宗主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巨大影响,制约着它们的发展,无法实现真正的解放。经济上,由“1960—1980年部分非洲国家主要商品出口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大部分非洲国家独立之后主要的能源出口比例在出口总值中占比反而不断提高,这说明,这些国家实现民族独立后,经济依然受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响,沦为了它们的资源供应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劣势,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独立和全面的发展;军事上,根据材料“1962—1995年,法国在非洲总共进行了19次军事行动。与非洲法语区国家共签订了23个军事合作协定。法国军队在其中六个国家执行提高影响力的任务’”可以看出,即使这些非洲国家名义上获得了政治的独立,但依然受到法国军事影响,由于军事实力的差距,非洲国家无法实现军事的独立,国家国防安全无法保障;思想文化上,根据材料“非洲新的统治者们所立足的都是欧洲创建的文明基础,是欧洲的技术、欧洲的榜样和欧洲的思想”、“大多数受过教育的尼日利亚人民,他们都是外国行为方式的模仿者”,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非洲国家实现了政治的独立,但思想文化依然受欧洲文化影响深重,并没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改造国民的观念,实现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14.(2024·上海卷)商业贸易与西欧社会转型11世纪以后,商业贸易复兴驱动一系列历史事件发生,推动了西欧社会向近代转型。(一)商业贸易复兴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动力,催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将下列“史事”与“结果”相匹配。(填涂字母)史事结果(1)城市自治A.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2)文艺复兴B.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3)宗教改革C.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王权强化(4)商业革命D.奠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5)启蒙运动E.出现独立民族教会并助力资本主义成长(6)资产阶级革命F.引发欧洲商业格局的重大变化(二)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为资产阶级革命积蓄了力量。(2)有学者指出,12、13世纪以来,西欧社会新兴阶层崛起,同时,许多人或为“有地产的穷人”。“有地产的穷人”意指________。(双选)()A.农民失去地产 B.土地贵族贫困C.穷人获得土地 D.教会财富贬值(3)财富向新兴阶层转移,促成了与传统不同的财富观念。概括下列三则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视角看待财富的。材料一:圣·伯尔拿曾说:“你只有蔑视现世的财富,才能在天堂成为一个富有者。”圣·托马斯阿奎那指出:“因此,甘愿贫穷是人们达到完美的爱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条件。”——[苏]古列维奇《中世纪的文化范畴》材料二:波焦·布拉乔列尼说:“金钱对公共福利和市民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贪婪没有违背天性,恰恰相反,它是自然赋予我们的天性,就像我们与生俱来的其他欲望一样。”——王挺之等《欧洲文艺复兴》材料三: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都须仰给于他人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4)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商业贸易同时也呈现出新的格局,主要表现为________。(双选)()A.贸易中心的转移 B.货币、信贷的出现C.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D.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西欧社会实现了转型,并深刻影响了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5)西欧社会实现转型的标志有________。(双选)()A.理念上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B.法律上保障私有财产不受侵犯C.政治上体现人民主权的原则 D.经济上加强对市场的干预和调节(6)资本主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在发展中也显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以下选项能反映此观点的是________。(单选)()A.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使世界连为一体B.工业革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C.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不确定性增加【答案】(1)(1)与C;(2)与A;(3)与E;(4)与F;(5)与D;(6)与B(2)BD(3)材料一是从中世纪教会的角度看待财富的;材料二是从人文主义者的角度看待财富的;材料三是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待财富的。(4)AC(5)BC(6)B【解析】(1)(1)结合所学可知,从中世纪中期西欧城市自治运动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王权的加强。因此,(1)与C匹配。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以来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借宣扬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的思想解放运动,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因此(2)与A匹配。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宗教改革倡导创立民族教会和因信称义的思想,推动了民族教会的出现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3)与E匹配。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欧洲出现商业革命,欧洲商业格局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因此(4)与F匹配。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启蒙思想家主张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主权在民等政治理论,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5)与D匹配。结合所学可知,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因此(6)与B匹配。(2)本题是多项选择题。时空是12、13世纪(西欧)。据材料“12、13世纪以来,西欧社会新兴阶级崛起,同时许多人成为‘有地产的穷人’”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农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富裕农民和工商业市民阶层兴起和发展,他们采用新的经营方式,冲击了传统的封建领主。因此“有产的穷人”是指土地贵族的穷困。中世纪教会拥有大量土地,也受到新的经营方式的冲击,教会财富贬值,BD项正确;材料是讽喻有产的穷人,他们是传统的封建领主,而不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排除A项。故选BD项。(3)根据材料一“《中世纪的文化范畴》”可知,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一“你只有蔑视现世的财富,才能在天堂成为一个富有者”“甘愿贫穷是人们达到完美的爱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条件”可知,主张蔑视现世的财富,赞美和坚守贫穷是获得上帝拯救的条件。教会主张禁欲主义,材料一是从中世纪教会的角度看待财富的。根据材料二“《欧洲文艺复兴》”可知时空是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根据材料二“金钱对公共福利和市民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贪婪没有违背天性,恰恰相反,它是自然赋予我们的天性,就像我们与生俱来的其他欲望一样”结合所学可知,肯定人们追求财富的渴望,金钱是重要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发展,人文主义思想就是肯定人追求现世的生活,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因此材料二是从人文主义者的角度看待财富的。根据材料三“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可知,时空是18世纪欧洲。据材料三“他是贫或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结合所学可知,他主张劳动是获得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亚当·斯密是经济学家。因此材料三是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待财富。(4)本题是多项选择题。时空是近代早期(西欧)。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及欧洲对外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商业格局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出现了股份公司、证券交易市场等。AC项正确;货币、信贷的出现是在古代欧洲出现,排除B项;D项是二战后建立的,排除D项。故选AC项。(5)本题是多项选择题。时空是近代(西欧)。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英、法人民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的统治,践行了人民主权思想,逐渐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同时,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和法国颁布《人权宣言》,在经济上保障了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因此,BC项正确;A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而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排除A项;D项是二战后欧洲国家事实宏观调整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C项。(6)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可得出准确时空是19世纪(西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但是贫富分化加剧,激化社会矛盾,工人阶级为争取自己权利而展开斗争。B项正确;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C项二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排除C项。故选B项。1.(2023·河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1858年后,斯岛发现了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引来众多开采者。1875年,奥地利探险家建议在北极建立考察站,这催生了第一个国际极地年(1882—1883)。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20世纪初,斯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引起国际争议。1920年,18个国家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2012年,中国与冰岛决定联合开采北极油气。
——摘编自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编《北极问题研究》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进行北极探险开发的动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北极探险开发变化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开发北极应遵循的原则。【答案】(1)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利益的驱动;人文主义的影响。(2)从国家竞争到国际合作;从掠夺到协议开发;从探索发现到科学考察和资源利用。(3)和平共享;规则导向。【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1858年后,斯岛发现了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引来众多开采者。1875年,奥地利探险家建议在北极建立考察站,这催生了第一个国际极地年(1882—1883)。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并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其他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的进程”等必备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利益的驱动;人文主义的影响。(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1920年,18个国家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可知,从国家竞争到国际合作;从掠夺到协议开发;根据材料“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2012年,中国与冰岛决定联合开采北极油气”可知,从探索发现到科学考察和资源利用。(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以来(世界)。根据材料“1920年,18个国家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可从和平共享;规则导向等方面说明开发北极应遵循的原则。2.(2023·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撑。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答案】(1)[——★参考答案★——]特征:由单一国家的霸权趋向多极化制衡趋势;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2)[——★参考答案★——]因素:国家实力的变化;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全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协调。【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西方到当代世界。据材料“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可知,由单一国家的霸权趋向多极制衡趋势;据材料“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可知,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西方到当代世界。据材料“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可知,国家实力的变化;据材料“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可知,世界战争的影响;据材料“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可知,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据材料“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可知,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全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协调。3.(2023·全国甲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农奴制改革前,俄国铁路建设较为缓慢。1855年,俄国铁路总长度仅为980俄里。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财政和行政管理措施。并为私有铁路公司作为建设资金的股票和债券提供5%的收入担保。1870-1880年,俄国政府将境外发行债券中的6亿卢布入股政府的专项铁路建设基金,以用于购买私有铁路公司的债券、股票等。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政府全面收购私有铁路公司,统一运价。随着帝国主义在远东地区矛盾的加剧,90年代俄国铁路修建的重心转向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至90年代末,铁路长达5万多俄里。——摘编自张广翔、逯红梅《19世纪下半期俄国私有铁路建设及政府的相关政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后半期俄国铁路建设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铁路建设的影响。【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硝普钠治疗心衰的护理
- 年产xxx集群移动通信设备项目建议书
- 腰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综合部部门规划
- 小班健康教案:小鸡长大了
- 大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接棒跑》
- 小班感恩教案:母亲节
-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5.3.2 5、4、3、2加几的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 脑血管病术后护理
- 小班主题教案《小动物》
- 急诊科的工作风险与安全防范措施
- 社区矫正法教育知识讲座
- 医疗健康管理项目推广运营方案
- 胃石症的护理查房
- 河道拉管施工方案
- 危大工程监理巡视检查用表
- 江苏省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备考卷一(南通专版)
- 常用材料物性一览表
- 【地理】河流地貌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第19章:磁场中的磁介质
- 人教-高一英语必修三-Unit4-听说课-名师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