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分析应用方案_第1页
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分析应用方案_第2页
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分析应用方案_第3页
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分析应用方案_第4页
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分析应用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分析应用方案TOC\o"1-2"\h\u23703第一章行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2212461.1信息化的意义与目标 2242121.2我国行业信息化现状 3200641.3信息化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327263第二章信息化建设规划与设计 4107612.1信息化建设规划原则 4277492.2信息化建设方案设计 4113492.3信息化建设实施步骤 431147第三章数据中心建设 5173153.1数据中心架构设计 58973.1.1设计原则 539763.1.2架构设计 5229723.2数据中心硬件设备选型 5319273.2.1服务器选型 6270563.2.2存储设备选型 6207253.2.3网络设备选型 6165863.3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6122373.3.1运维管理策略 6227693.3.2运维管理内容 69707第四章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 794664.1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7307884.2安全策略制定 7178444.3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 77534第五章电子政务平台建设 8215875.1电子政务平台架构 8150675.2电子政务平台功能模块 8218335.3电子政务平台运维与优化 93289第六章数据资源管理 9160776.1数据资源规划与整合 960076.1.1数据资源规划 962976.1.2数据资源整合 10122326.2数据质量管理 1098996.2.1数据质量评估 10102726.2.2数据质量提升 10243406.3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11325646.3.1数据资源开放 11110196.3.2数据资源应用 11126206.3.3数据资源安全 1113802第七章数据分析应用概述 119927.1数据分析的意义与目标 11247647.2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 12100807.3数据分析应用领域 1326494第八章行业数据分析应用案例 13102288.1财政数据分析应用 13279838.2公共安全数据分析应用 13116368.3城市管理数据分析应用 143864第九章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4194329.1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机制 14226419.1.1概述 14290149.1.2数据采集 1453379.1.3数据预处理 1588689.1.4数据分析 1519129.1.5数据可视化 1522589.1.6决策建议 1597179.2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1563749.2.1系统架构设计 1559479.2.2功能模块设计 15133619.2.3系统实现 16320289.3决策支持效果评估 16194279.3.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620879.3.2评估方法 16107529.3.3评估结果分析 163897第十章行业信息化与数据分析发展趋势 162129710.1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 162881510.2数据分析应用发展趋势 172049910.3行业信息化与数据分析融合发展趋势 17第一章行业信息化建设概述1.1信息化的意义与目标信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的过程。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2)优化资源配置: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提升服务质量:信息化可以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4)增强决策能力: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1)构建统一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为各部门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信息技术支持。(2)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整体协同办公能力。(3)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以信息化手段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1.2我国行业信息化现状我国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下从几个方面概述我国行业信息化的现状:(1)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行业信息化提供了有力保障。(2)基础设施: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平台等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3)应用系统:各部门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了众多业务系统,提高了政务工作效率。(4)数据资源:数据资源逐渐丰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1.3信息化建设的挑战与机遇行业信息化建设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机遇。挑战方面:(1)信息安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不断增加。(2)数据共享与开放: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程度仍有待提高,数据孤岛现象仍然存在。(3)人才短缺:行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目前人才供给仍然不足。机遇方面:(1)政策支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为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技术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行业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机遇。(3)市场需求:经济社会的发展,行业信息化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第二章信息化建设规划与设计2.1信息化建设规划原则在进行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时,以下原则应作为指导:(1)全面发展原则:信息化建设应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到业务的各个领域,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和业务流程的协同。(2)顶层设计原则:在规划过程中,应采取顶层设计的方法,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架构和关键技术,以保证系统的整体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3)安全可靠原则: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4)务实创新原则:规划应结合行业的特点和需求,注重实际应用,同时鼓励创新,推动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深度融合。2.2信息化建设方案设计以下为行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的设计要点:(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行业的业务需求,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为后续系统设计提供依据。(2)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合理的系统架构,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扩展性。(3)关键技术选型:结合行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和产品,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系统的功能和可用性。(4)安全保障设计:充分考虑信息安全因素,采用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手段,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5)用户界面设计:注重用户体验,设计简洁、易用的用户界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使用效率。2.3信息化建设实施步骤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步骤如下:(1)项目立项:明确项目目标、范围和预算,完成项目立项手续。(2)需求调研:与行业相关部门沟通,深入了解业务需求,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3)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完成系统架构设计、关键技术选型和安全保障设计。(4)开发与测试:按照设计方案,开展系统开发工作,并进行严格的测试,保证系统质量。(5)系统部署:将开发完成的系统部署到行业相关部门,进行实际运行。(6)培训与推广: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培训,推广信息化建设成果。(7)运维与优化:建立运维团队,对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和升级,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第三章数据中心建设3.1数据中心架构设计3.1.1设计原则数据中心架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保证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损坏。(2)可靠性:采用高可靠性设计,保证数据中心在面临各种故障时,仍能保持正常运行。(3)扩展性:数据中心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4)高效性:优化资源利用率,提高数据处理和存储效率。(5)经济性: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3.1.2架构设计数据中心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基础设施层:包括数据中心机房、供电、制冷、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2)数据存储层: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和管理。(3)数据处理层: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挖掘等数据处理模块。(4)数据服务层:提供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展示等服务。(5)应用层:基于数据中心提供的各种服务,开发面向业务的应用系统。3.2数据中心硬件设备选型3.2.1服务器选型服务器是数据中心的核心设备,其选型应考虑以下因素:(1)处理能力:选择具有较高处理能力的服务器,以满足数据处理需求。(2)可靠性:选择具备高可靠性设计的服务器,保证数据中心稳定运行。(3)扩展性:选择可扩展性强的服务器,方便未来业务扩展。(4)能耗:选择低能耗的服务器,降低数据中心运行成本。3.2.2存储设备选型存储设备是数据中心数据存储的重要部分,其选型应考虑以下因素:(1)存储容量:根据数据规模选择合适的存储容量。(2)存储功能:选择具有较高存储功能的设备,提高数据访问速度。(3)存储可靠性:选择具备数据冗余和备份功能的存储设备,保证数据安全。(4)扩展性:选择可扩展性强的存储设备,满足未来业务发展需求。3.2.3网络设备选型网络设备是数据中心内部通信的关键设备,其选型应考虑以下因素:(1)网络带宽:选择具备较高网络带宽的设备,满足数据传输需求。(2)网络可靠性:选择具有高可靠性设计的网络设备,保证数据中心稳定运行。(3)安全性:选择具备安全防护功能的网络设备,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3.3数据中心运维管理3.3.1运维管理策略(1)制定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运维职责和流程。(2)建立运维团队,提高运维人员技能水平。(3)采用自动化运维工具,提高运维效率。(4)加强数据中心安全管理,防止安全发生。3.3.2运维管理内容(1)硬件设备管理:定期检查硬件设备运行状况,保证设备正常工作。(2)网络管理:监测网络功能,优化网络结构,保证网络稳定可靠。(3)数据管理: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保证数据安全。(4)安全管理:建立安全防护体系,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5)功能管理:监测数据中心功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第四章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4.1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在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分析应用的过程中,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需对信息化安全风险进行深入分析与评估。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梳理信息化系统的资产,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业务流程等,明确资产的重要性和敏感性。(2)分析潜在的安全威胁,包括外部攻击、内部泄露、误操作等,以及可能导致的损失和影响。(3)评估现有安全措施的效能,发觉安全漏洞和薄弱环节。(4)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信息安全建设的优先级和投入。4.2安全策略制定在完成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后,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以保证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安全策略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安全策略目标,包括保护资产、防范威胁、提高安全意识等。(2)制定安全策略框架,包括组织策略、人员策略、技术策略和管理策略等。(3)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4)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策略的贯彻执行。4.3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为实现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需采取一系列安全技术与措施。以下列举了几个关键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1)物理安全:加强物理防护,如设置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防止非法闯入和设备损坏。(2)网络安全: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3)数据安全: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定期进行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4)终端安全:加强终端设备的管理,安装防病毒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5)人员安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权限管理。(6)应急响应: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以上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保障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分析应用的安全性。第五章电子政务平台建设5.1电子政务平台架构电子政务平台架构是指构建电子政务平台所需的各项技术、应用和数据资源的整体布局。电子政务平台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层: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设施,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2)数据资源层:包括政务数据、公共服务数据、企业数据等,为电子政务平台提供数据支持。(3)应用支撑层:包括服务组件、中间件、开发工具等,为电子政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撑。(4)业务应用层:包括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互动交流等业务应用,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5)安全保障层: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保证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5.2电子政务平台功能模块电子政务平台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务服务模块:提供在线办事、审批、查询等服务,方便企业和群众办理政务事项。(2)公共服务模块:提供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3)互动交流模块:提供在线咨询、投诉、建议等功能,加强与民众的互动沟通。(4)数据分析模块:对政务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5)个性化定制模块: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政务服务。(6)后台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系统监控等功能,保证电子政务平台的正常运行。5.3电子政务平台运维与优化电子政务平台的运维与优化是保证平台稳定运行、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电子政务平台运维与优化策略:(1)建立健全运维管理体系:制定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运维职责,保证运维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2)强化安全保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3)提高系统功能:通过优化代码、提高硬件配置等方式,提升电子政务平台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4)完善用户体验:根据用户反馈,持续改进平台界面设计、功能应用,提高用户满意度。(5)数据资源整合:加强政务数据整合,提高数据利用率,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6)技术更新升级:关注新技术发展,适时对电子政务平台进行技术更新和升级,保持平台领先地位。,第六章数据资源管理6.1数据资源规划与整合6.1.1数据资源规划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资源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分析应用,首先需要对数据资源进行系统规划。数据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数据资源建设目标: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确定数据资源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2)梳理数据资源目录:对现有数据资源进行梳理,明确数据资源的种类、来源、用途和属性。(3)制定数据资源建设规划:根据数据资源目录,制定数据资源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政策措施。6.1.2数据资源整合数据资源整合是数据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需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数据资源整合:(1)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平台: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2)制定数据资源整合标准:制定数据资源整合的技术标准、数据格式、数据接口等,保证各类数据资源能够无缝对接。(3)建立数据资源整合机制:建立健全数据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数据资源整合责任和任务。6.2数据质量管理6.2.1数据质量评估数据质量是数据资源管理的重要指标。为了保证数据资源的可用性,需要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数据质量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准确性:评估数据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错误或遗漏。(2)数据完整性:评估数据是否完整,是否存在缺失值或异常值。(3)数据一致性:评估数据在不同时间、不同部门之间的一致性。(4)数据时效性:评估数据的更新频率和时效性。6.2.2数据质量提升针对数据质量评估中发觉的问题,需采取以下措施提升数据质量:(1)加强数据采集管理:规范数据采集流程,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优化数据存储结构:对现有数据存储结构进行优化,提高数据查询和处理的效率。(3)完善数据审核机制:建立健全数据审核机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4)开展数据清洗和治理:对现有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治理,提高数据质量。6.3数据资源开发利用6.3.1数据资源开放为了促进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需采取以下措施实现数据资源开放:(1)制定数据资源开放政策:明确数据资源开放的范畴、方式和要求。(2)构建数据资源开放平台:提供便捷的数据资源查询、和共享服务。(3)加强数据资源开放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数据资源开放的认识和利用。6.3.2数据资源应用数据资源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决策支持:利用数据资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公共服务优化:基于数据资源提升公共服务质量。(3)产业发展促进:发挥数据资源在产业创新和升级中的作用。(4)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利用数据资源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6.3.3数据资源安全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需高度重视数据资源安全,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数据资源安全:(1)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保证数据资源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2)制定数据安全政策:明确数据安全管理的责任、范围和措施。(3)开展数据安全培训:提高部门人员的数据安全意识和技能。(4)建立数据安全监测机制:对数据资源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觉和应对安全隐患。第七章数据分析应用概述7.1数据分析的意义与目标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数据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分析是指运用数学、统计及计算机科学等方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以发觉数据中潜在的价值信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提高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数据分析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数据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决策科学性: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了解实际情况,为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有力支持。(2)优化资源配置:数据分析有助于发觉资源分配中的问题,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3)提升公共服务质量:通过对公共服务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民众需求,优化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4)防范风险: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及时发觉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数据分析的目标包括:(1)挖掘数据价值: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2)提高数据质量:通过数据清洗、整合等手段,提高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3)优化数据应用:将数据分析成果应用于治理和服务,提升工作效率。7.2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原理,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推断性分析和预测性分析。(2)机器学习:通过构建算法模型,让计算机自动从数据中学习规律和模式。(3)数据挖掘: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潜在的有用信息,发觉数据之间的关联性。(4)可视化分析:将数据以图形、图表等形式展示,便于理解和分析。数据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数据库技术:用于存储、管理和查询数据,为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持。(2)大数据技术:处理海量数据,实现高效的数据分析和挖掘。(3)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平台,实现数据分析的并行处理和分布式计算。(4)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数据智能分析和预测。7.3数据分析应用领域行业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分析应用领域广泛,以下列举几个主要应用领域:(1)宏观经济分析:通过对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2)社会治理:分析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数据,提高社会治理水平。(3)公共服务:分析公共服务数据,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服务质量。(4)财政税收:分析财政税收数据,实现税收征管的精细化、智能化。(5)交通运输:分析交通运输数据,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6)教育医疗:分析教育、医疗领域数据,推动教育公平和医疗资源优化配置。(7)智慧城市:分析城市运行数据,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数据分析在治理和服务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八章行业数据分析应用案例8.1财政数据分析应用财政数据是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财政数据的分析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财政管理的效率和精细化水平。在财政数据分析应用中,可以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以便于及时调整财政政策。例如,某市通过构建财政数据分析平台,对税收、非税收入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为调整税收政策提供依据。另,财政数据分析还可以应用于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例如,某省通过建立预算执行监控系统,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及时发觉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同时利用数据分析方法对项目绩效进行评价,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供参考。8.2公共安全数据分析应用公共安全是行业的另一重要领域,通过对公共安全数据的分析应用,可以提高公共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公共安全数据分析应用中,可以对犯罪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以便于制定针对性的治安管理策略。例如,某市公安局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近年来犯罪数据进行挖掘,发觉某些地区和时段犯罪高发,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警力部署和巡逻防控。另,公共安全数据分析还可以应用于突发事件应对和风险评估。例如,某市应急管理局通过构建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对气象、地质、火灾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决策支持。8.3城市管理数据分析应用城市管理是行业中的重要职能,通过对城市管理数据的分析应用,可以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在城市管理数据分析应用中,可以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于优化资源配置。例如,某市城管局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城市道路、桥梁、绿化等基础设施数据进行监测,发觉某桥梁存在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另,城市管理数据分析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环境治理和公共服务。例如,某市环保局通过建立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对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制定环保政策提供依据。同时某市卫生局利用数据分析方法,对公共卫生服务需求进行预测,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第九章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9.1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机制9.1.1概述在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机制是关键环节。该机制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整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机制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以及决策建议五个方面。9.1.2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机制的基础。行业涉及众多领域,如教育、医疗、交通等,因此,数据采集需要从多个渠道获取,包括部门内部数据、外部数据以及互联网数据。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调度。9.1.3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整合的过程。在行业,数据预处理尤为重要,因为原始数据可能存在缺失、异常和重复等问题。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合并等。9.1.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机制的核心环节。通过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找出行业运行中的规律和趋势。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时序分析等。9.1.5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形、表格等形式直观展示的过程。通过数据可视化,决策者可以快速了解分析结果,为决策提供有力依据。9.1.6决策建议决策建议是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为决策者提供的决策参考。这些建议应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9.2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9.2.1系统架构设计决策支持系统(DSS)是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机制的重要载体。系统架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模块化: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实现功能的独立性和可扩展性;(2)层次化:将系统分为数据层、应用层和展示层,实现数据、应用和展示的分离;(3)开放性:采用标准化接口,便于与其他系统集成;(4)安全性: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9.2.2功能模块设计决策支持系统应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实现数据从多个渠道的采集和导入;(2)数据预处理模块: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整合;(3)数据分析模块: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4)数据可视化模块: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形、表格等形式展示;(5)决策建议模块: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6)系统管理模块:实现对系统的配置、监控和维护。9.2.3系统实现系统实现应采用成熟的技术和框架,如Java、Python、Hadoop等。在实现过程中,要注重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展性。9.3决策支持效果评估9.3.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决策支持效果评估是对决策支持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估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方面:(1)数据质量:评估数据采集、预处理和分析的质量;(2)决策效果:评估决策建议对决策的影响;(3)系统功能:评估系统运行速度、稳定性等功能指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