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案:例题与探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_第1页
数学学案:例题与探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_第2页
数学学案:例题与探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_第3页
数学学案:例题与探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_第4页
数学学案:例题与探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典题精讲例1在△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长,若b=acosC,c=asinB,试判断△ABC的形状.思路分析:本题已知条件中既涉及边又涉及角,所以容易想到借助于正、余弦定理将边角互化,从而将问题解决.解:由b=acosC,得b=a·,即2b2=a2+b2—c2。∴b2+c2=a2。∴A=90°.∴c=asinB=a·=b.故△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绿色通道: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常常有两种方式,一是从边的角度加以判断,从而可以考虑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边间的关系;二是从角的角度去判断,从而可以考虑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角间的关系。变式训练(经典回放)在△ABC中,若acosA=bcosB,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思路分析:判断三角形形状通常从三角形内角的关系确定,也可以从三角形三边关系确定,本题可考虑把边化为角,寻找三角形的角之间的关系,然后予以判定.在正弦定理的推广中,a=ksinA,b=ksinB,c=ksinC是边化角的主要工具.证明:由正弦定理,得。又acosA=bcosB,即,即sinAcosA=sinBcosB。∴sin2A=sin2B.∴2A=2B或2A=π—2B。∴A=B或A+B=.∴△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例2(2006天津高考,理17)如图1—1-1,在△ABC中,AC=2,BC=1,cosC=。图1-1—1(1)求AB的值;(2)求sin(2A+C)的值。思路分析: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第三边,要用余弦定理;求三角函数的值,需求sinA及sinC的值,就要用正弦定理.解:(1)由余弦定理,有AB2=AC2+BC2-2AC·BC·cosC=4+1—2×2×1×=2,所以AB=。(2)由cosC=且0<C<π,得sinC=.由正弦定理,得sinA=.所以cosA=.由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且cos2A=1—2sin2A=,故sin(2A+C)=sin2AcosC+cos2AsinC=。绿色通道:正弦、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两个重要工具,这类题目往往结合基本的三角变换,同时注意三角形中的一些重要性质(内角和,大边对大角,射影定理等).变式训练(2005天津高考,理17)在△ABC中,∠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设a、b、c满足条件b2+c2—bc=a2和。求∠A和tanB的值.思路分析:b2+c2—bc=a2的结构与余弦定理相类似,用正弦定理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问题.解:cosA=,所以∠A=60°.由∠C=180°-∠A—∠B=120°—∠B,得。所以tanB=。例3如图1—1—2,已知△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M、N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线段MN经过△ABC的中心G,设∠MGA=α(≤α≤)。图1—1-2(1)试将△AGM、△AGN的面积(分别记为S1与S2)表示为α的函数.(2)求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思路分析:(1)求表示三角形面积的函数,需解决边长问题,在△AGM及△AGN中,关键是用正弦定理求MG、GN的长度.(2)将(1)所给的函数化简变形,尽量化成最简形式,再根据表达式特点求最值.解:(1)因为G是边长为1的正△ABC的中心,所以GA=×,∠MAG=。由正弦定理,得GM=。则S1=GM·GA·sinα=.同理,可得S2=。(2)y=[sin2(α+)+sin2(α—)]=72(3+cot2α).因为≤α≤,所以当α=或α=时,y取得最大值ymax=240.当α=时,y取得最小值ymin=216.绿色通道:在知识的交汇点处出题是高考的一个特点。解三角形问题要注重正余弦定理、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变换、函数思想的综合应用。黑色陷阱:(1)错误之一是不能正确列出面积表达式.要养成结合图形及基础知识,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之间的联系的习惯。(2)另一错误是三角公式不能灵活应用,三角变换不熟练,化简与变形存在问题,要熟记基本公式及常见的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变式训练在△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2=ac,求y=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将所给的解析式化简,实现角函数名称、运算的统一,化简为y=sinB+cosB,同时要注意函数的要素-—定义域,由b2=ac,结合不等式、正余弦定理求出角B的范围.解:cosB=,∴0<B<。又y==sinB+cosB=sin(B+).由0<B<,得<B+≤。∴<sin(B+)≤1.∴1<y≤2.例4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边长分别为AB=2,BC=6,CD=DA=4,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思路分析:连结AC,将四边形转化为两个有公共边的三角形,在三角形中,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决.解:如图1—1-3,连结AC,∵B+D=180°,∴sinB=sinD。图1-1-3S四边形ABCD=S△ABC+S△ACD=AB·BCsinB+AD·DCsinD=14sinB。由余弦定理,得AB2+BC2—2AB·BCcosB=AD2+DC2—2AD·DCcosD,即40-24cosB=32-32cosD。又cosB=-cosD,∴56cosB=8,cosB=.∵0°<B<180°,∴sinB=1-cos2B=.∴S四边形ABCD=14sinB=.黑色陷阱:本题误区之一是不能有效地把四边形的面积进行分解,以至于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误区之二,在过程的书写上不能将条件写全,过程出现错误.变式训练(2005湖北高考,文18)在△ABC中,已知tanB=,cosC=,AC=,求△ABC的面积.思路分析:考虑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形式,如何求出两边和它们夹角的正弦值是关键.解法一:设AB、BC、CA的长分别为c、a、b,由tanB=,得B=60°,∴sinB=,cosB=.又sinC=,应用正弦定理得c=.∴sinA=sin(B+C)=sinBcosC+cosBsinC=.故所求面积S△ABC=bcsinA=.解法二:同解法一可得c=8,又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B,即54=a2+64—2a×8×,∴a2—8a+10=0。解得a1=,a2=.∵B=60°,0°<C<90°,∴30°<A<120°。由,得a=·sin30°=>3,而a2=<3,舍去,故a=.故所求面积S△ABC=acsinB=.问题探究问题1在涉及三角形的解的个数题目中,如何来对三角形的解的个数进行确定?导思:在三角形中解的个数取决于边角关系,确定解可以通过研究边角关系进行.边角关系的最直接体现就在正余弦定理中。下面通过正余弦定理研究解的个数.探究:一般地,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已知a、b和A),用正弦定理求B的各种情况:(1)若A为锐角时,如图1—1—4所示:已知边a、b和∠A,图1-1—4(2)若A为直角或钝角,则问题2对于正弦定理,在直角、锐角三角形中都已证明是成立的,那么在钝角三角形中是否仍然成立呢?导思:对于此问题的证明,除了课本上用三角函数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向量的方法证明。选择过点A且与的单位向量,找出它与三角形三边所在向量的夹角,由于++=0,∴i(++)=0.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可以推导公式成立.探究:如图1-1-5,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过A点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