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系统理论_第1页
家庭系统理论_第2页
家庭系统理论_第3页
家庭系统理论_第4页
家庭系统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系统理论xx家庭系统理论第一节家庭系统的涵义

家庭系统的概念家庭系统的层次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

多元架构模式社会生态模式压力理论模式家庭适应模式社会支持模式对家庭系统理论之评价第一节家庭系统的涵义一、家庭系统的概念家庭通常是一种至少两人以上经由血缘、婚姻或其他关系,而共同生活的团体。家庭不管其成员多少,它本身是一个有机的系统(system)。牵一人而动全体的现象发生即为系统理论。家庭系统的重要特征,即是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交互影响的关系。第一节家庭系统的涵义(一)米努钦(Minuchin,1974)对家庭互动的性质指出:

1.个人影响它的周遭,也受周遭不断发生的互动事件所影响。

2.生活在家庭中的个人,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成员,他必须应对这个社会系统,

3.其行为是由这个系统的特质所支配,这些特质包括他自己过去行动的影响个人对这个系统其他部分的压力作反应,而这些压力他是要调适的。

4.个体可以当作一个子系统或系统的一部分加以看待。

5.强调家庭成员彼此之间不可逃避的互动关系,对某一成员有影响者,也必定会对其他成员带影响。第一节家庭系统的涵义(二)马国最和杰森(Mcgoldrick&Gerson,1985)认为:家庭成员的生理、社会与情绪功能系深深地相互依存的,只要这一系统的某一部分有变化,即会在此一系统的其他部分有所回响。家庭的互动与关系是倾向于高度相互、仿效与重复性。(三)史多恩曼与布罗地(Stoneman&Brody,1984)认为家庭社会化与发挥其功能时事有其系统性存在的,而这种家庭系统是基于下列三个假设:

1.家庭本身包含几个不同的子系统(subsystems),这些子系统会相互影响。

2.家庭系统之互动是一种双重过程、相互影响的模式(reciprocalinfluencemodel)3.家庭成员所承担的角色,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彼此等在家庭互动的过程中之行为。第一节家庭系统的涵义二、家庭系统的层次家庭本身是一个系统,它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家庭系统在功能的表现上,也具有不同的层次。卡波维兹(Karpowitz,1980)将家庭功能之层次分成四个系统(一)内在心理或个人子系统

(二)人际子系统(三)家庭单元子系统(四)外在系统第一节家庭系统的涵义(一)内在心理或个人子系统

这是以单一家庭成员为单位的系统层次,这一系统层次会与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密切互动关系,也深受个别成员内在心理因素所左右。(二)人际子系统

在此一系统层次中,家庭成员的互动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下列四种肯特与雷尔(Kantor&Lehr,1975)1.推动者2.反对者3.顺从者4.旁观者沙特(Satir,1972)的沟通型态颇为类似

1.责难者2.安抚者3.联系者4.离异者第一节家庭系统的涵义(三)家庭单元子系统肯特与雷尔(Kantor&Lehr,1975)分成封闭系统(theclosedsystem)、开放系统(theopensystem)与随意系统(therandomsystem)三种家庭型态,这些系统皆有能力有效地运作,但各自也可能出现困难,因而阻碍家庭功能的发挥。家庭系统会在情意(affect)、权力(power)、与意义(meaning)这三方面定出它的发展目标,家庭成员会考量时(time)、空(space)及能量(energy)的因素,想办法达成这些目标。家庭型态不同,其目标理想与达成目标的方式也会有差异。第一节家庭系统的涵义将封闭系统、开放系统、随意系统家庭型态分别说明:封闭系统开放系统随意系统情意重视坚贞性、忠实与诚挚重视回应性、真实性、宽容同属随意型的家庭系统有各自所追求的目标,采取的策略也不见得一样。

权力重视权威、纪律与欲做准备重视决断、斟酌与合作意义强调确定、统一与清楚强调关联、近似与容忍策略会运用固定的空间、规律的时间与付出稳定的精力活动的空间、可变的时间与精力的弹性运用有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的特质,其所显现的变异性可能是很大的。

第一节家庭系统的涵义封闭系统、开放系统、随意系统家庭型态这三种型态只不过显现某一家庭单元子系统的特色。这三种型态各自就如同一个生命体(livingorganism),其全部总是大于其各部分的总和。一个家庭的成员并不仅仅是在同一屋檐下而已,他们彼此的结合已变成一个具有共同生命的有机体。因而某一个或某些成员的行为,皆会对整个家庭产生影响。第一节家庭系统的涵义(四)外在系统

外在系统(exteriorsystems)是指家庭之外的那些社会系统。包括学校、教堂、寺庙、社会团体、工作单位等。家庭之外的这些外在系统对家庭及其子系统会有所影响。第一节家庭系统的涵义前面所提的每一种系统及子系统皆有其规范、目标与策略存在。各系统或子系统之间的界面(interface)即是「行动之所在」(wheretheactionis)整个系统运作的流畅或扞格则系受各子系统间彼此应对策略所决定。家庭内部可能存在多层次的互动关系,家庭与外在的社会系统也可能在交互影响。掌握家庭系统的这些互动关系,需建立适当的理论,方能对家庭系统的互动情形作有效地解释与预测。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家庭系统理论一、多元架构模式二、社会生态模式三、压力理论模式四、家庭适应模式五、社会支持模式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一、多元架构模式多元架构(multidimensionalframewok)的三要素是家庭结构(familystructure)、家庭功能(familyfunctions)、及家庭生命周期(familylifecycle)家庭系统的多元架构中,可包括配偶、亲子、子女三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不只内在各自有互动关系存在,同时各子系统间也互相影响。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

将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及家庭生命周期的性质与内涵分别提出说明与讨论。整个家庭的互动家庭功能经济的功能身体照顾的功能休息与养护社会化自我界定情意辅导教育职业功能家庭结构在成员身分、多少与型态的变异在文化型态的变异在意识型态的变异在关系方面的变异家庭生命周期:发展阶段无关的成人结婚孩子的诞生孩子入学孩子进入青少年期孩子进入成年期退休与老年死亡图2-1家庭系统的多元架构(采自Skrtic,Summers,Brotherson,&Turnbull,1984,p.218)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一)家庭结构

1.成员特征

2.文化型态

3.意识型态

4.家庭关系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

1.成员特征家庭成员虽有其同质性,但异质性却也所在多见。家庭成员特征的变异最常出现在其身分、多少及型态方面,分别举例如下(1)亲长之人数:如单亲家庭或双亲家庭。(2)亲属关系:如小家庭或大家庭。(3)成员多少:如子女的人数及大家庭同住成员的人数。(4)原本或重组的关系:如原来核心家庭的成员,或因死亡、离婚、收养或再婚而重组的家庭。(5)家庭成员就业情形:如失业或就业人数。(6)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如家中有人残障或重大疾病接可能对整个家庭产生显著的影响。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2.文化型态文化信仰一般被认为是家庭系统中最为静态的部分,他对家庭意识型态、互动组型与家庭功能的优先性皆有显著的影响。家庭文化涵盖了家庭的信仰、传统与习惯。影响家庭文化型态包刮种族、宗教、社经地位与居住位置等因素。对残障者的接纳程度一般咸信和家庭的文化型态息息相关,其中以宗教信仰最为凸显。例如天主教的家庭似比新教徒或犹太教的家庭更能接纳智障的孩子(Farber,1959),天主教教导为人父母应把智障孩子视为来自上帝的恩典,而非一种罪惩有关。以文化为基础的信仰会影响家庭对残障儿的调适方式,同时对这些家庭的求助能力及对照护者和照护机构的信赖程度也有影响。

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

3.意识型态系植基于家庭的信仰、价值与肆应行为(copingbehavior),并受文化信仰所影响。家庭的育儿哲学、对残障的态度、教育态度、对独立的看法、工作伦理、沟通型态等,皆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每一个家庭将其意识型态反应于成员的日常行为时,皆是相当特殊的。因此同一文化的家庭,仍会出现相异的意识型态。家庭的信仰与价值观会代代相传,而影响其成员彼此与外界的互动关系。家庭的意识型态会影响父母的态度及其价值观,而父母的态度会左右子女的态度,反之,子女的态度会影响父母。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

3.意识型态

(1)系植基于家庭的信仰、价值与肆应行为(copingbehavior),并受文化信仰所影响。家庭的育儿哲学、对残障的态度、教育态度、对独立的看法、工作伦理、沟通型态等,皆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每一个家庭将其意识型态反应于成员的日常行为时,皆是相当特殊的。因此同一文化的家庭,仍会出现相异的意识型态。家庭的信仰与价值观会代代相传,而影响其成员彼此与外界的互动关系。家庭的意识型态会影响父母的态度及其价值观,而父母的态度会左右子女的态度,反之,子女的态度会影响父母。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

3.意识型态

(2)意识型态会影响家庭的肆应机转(copingmechanisms)肆应机转世至减轻压力所做的任何反应码卡宾与派特(McCubbin&Patterson)将肆应型态分成

(A)内在策略(a)消极的估量:认为事过境迁问题将可自行了断。

(b)重新建构:以建设性地改变态度而适应环境。内在策略是一种反求诸己色彩的肆应机转。

(B)外在策略(a)社会支持:运用家庭内外资源的能力。

(b)精神支持:运用宗教人士等在精神上劝解与忠告

(c)正式的支持:使用社区与专业资源的能力。外在策略是一种借用外在奥援的肆应机转。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

4.家庭关系

每一个子系统对家庭功能的发挥皆有贡献,彼此的互动关系也会出现变异的情形,其情况如下:

(1)牵连与解脱的连续性(enmeshment-disengagementcontinuum)(2)冲突与和谐的连续性(conflict-harmonycontinuum)(3)阶级性(hierachy)(4)角色分派(roleassignment)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

(1)牵连与脱解的连续性(enmeshment-disengagementcontinuum)一个家庭各子系统在实现各种家庭功能时,有一写规则去界定谁该做什么与怎么去做,各子系统间在应对行事上似有界线(boundaries)存在。米弩钦称界线的僵化为脱解,界线的模糊为牵连。牵连与脱解是一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过渡介入与保护不利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对孩子漠视导致缺乏照护与支持,以致于无法获得适当的发展。功能良好的家庭在牵连与脱解间取得平衡,子系统间的界线须明确界定、有弹性,使家庭成员兼有亲密感并有自主性。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

(2)冲突与和谐的连续性(conflict-harmonycontinuum)一个家庭的成员对某些事情的态度常会出现一致或不一致的情形,此即和谐与冲突的现象。

(3)阶级性(hierachy)是一种被授予的相对权利(relativepower)因此阶段性代表是权利的关系。权利的结构以父母的层次为最高,其余多以年龄定期等级。人格发展与出生序也有相关:例如头一个孩子有较强的成就动机,其它的孩子较喜欢人际关系的营造(Sinha,1967)。年长的子女较独立性;年幼的子女较依赖。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

(4)角色分派(roleassignment)是指为实现家庭功能,而对家庭成员所作的责任分配,一个人在家所承担的角色可能是多方面的,个子系统所扮演的角色也具有差异存在,例如哥哥姊姊可能会扮演保护与教导弟妹的角色,可能成为父母保护与教育的对象。角色分配与阶段地位息息相关,例如残障儿童将成为社会阶级中「最小」的孩子。家庭功能与责任分派与子女的性别角色关系密切,兄弟姊妹彼此间在性别角色的发展上多有互为影响的现象。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二)家庭功能家庭能满足其成员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家庭功能的类型:

1.经济的功能6.情意的功能

2.健康保育的功能7.辅导的功能

3.休闲的功能8.教育的功能

4.社会化的功能9.职业的功能

5.自我认定的功能责任的承担因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可能出现家庭内子系统彼此移转的情形。例如:父母执行的功能,因年纪大了,由子女去担负。

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三)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的结构与功能会与时俱变,这些改变会影响家庭的互动情形。家庭生命周期代表着发展的变迁,每一发展皆有其发展任务。而发展的变迁可能是压力,甚至是家庭功能失常的主要因素。家庭发展的生命周期经历五个阶段:

1.结婚

2.头一个孩子诞生

3.角色的变异

4.最小的子女离家

5.失落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

1.结婚发展任务有二(1)必须舍弃生身家庭作为主要的情绪支持来源。(2)发展与配偶的关系,使成为单一最重要的支持配偶情绪之力量。。未能完成发展任务出现的问题:(1)夫妻未有良好的沟通与调适。(2)丈夫只听从父母的意见,不与妻子商量。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

2.头一个孩子诞生发展任务有二(1)有效维持与配偶的关系。(2)有效发展与孩子的关系。未能完成发展任务出现的问题:(1)对孩子关照,疏于配偶的关系。(2)还在适应家庭生活,孩子的诞生无形中徒增困难。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

3.角色的变异子女成长至成年的阶段发展任务有二(1)改变父母的角色,以满足成长中子女不断变异的需求。(2)父母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子女之教养态度与方式,应该是不一样的。孩子逐渐长大追求独立与自行做决定,父母应逐步放松对子女的控制。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

4.最小的子女离家发展任务有二(1)能对孩子割舍,给他们独立的发展空间。(2)再投注更多的时间与精神在与配偶的关系上。父母放手让孩子自行开创与发展。夫妻因孩子离家后,想去做过去办不到的事情,会忽略与配偶维持良好的关系。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5.失落失落的类型如体能减退、亲朋好友的离逝、未来机会的丧失、年轻人主导不受尊重等。发展任务在:有效的面对失落感,自我调适发展出一种完整感(asenseofintegrity)。未能完成发展任务出现的问题:生理的残缺、长期的病痛、亲友接二连三的离逝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亲职教育需求具有不同的意义,提供适时的协助,对未来的发展需要预作准备。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

子女对家庭的压力有:1.遭遇残障:情绪的调适为首要任务。2.儿童早期:危机意识的产生、子女的未来、财力与时间的负担,意识到孩子所需的服务、持续多年的照顾。3.就学期:学习及适应、同侪的互动。4.青少年期:能独立发展、未来就业问题。5.成人期:职业、住宿、结婚。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二、社会生态模式

整个社会本身即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而家庭只是个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整个生态系统中任何一部份系统的改变,会影响系统之下其他的部分,因以及有维持系统调适或平衡的需要。家庭所处的生态环境提供其生活所必要的资源,并形成社会支持的系统。一个人想要改变行为,他就必须改变环境。例如:孩子的行为父母就业环境整个经济景气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二、社会生态模式社会生态模式理论的建构受完形心理学的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受到外在势力系统所形成的心理物理场地所决定。勒温认为一个人周遭环境的势力有正有负,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情形,全靠个体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渗透性而定。人是处于心理环境之中,而心理环境又受外在环境所包围。外在环境图2-2勒温的场地理论(采自Seligman,1991,p,41)E(心理环境)P(人)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二、社会生态模式

个人的心理环境包括同侪、家庭、社区、社会与医疗资源等。外在环境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及其他重大事件。个人受到许多远近因素所影响,吸斥的情形要看这些因素所具势力的正负情形及其渗透性而定。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二、社会生态模式朴隆范布列纳(Bronfenbrenner,1979)把影响个人或家庭发展因素,由近及远分成微系统、中间系统、外在系统、大系统图2-3家庭系统攒在于其他社会系统之中(采自Swligman,1991,p.37)微系统中间系统外在系统大系统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一)微系统

微系统是一个家庭的成员之角色、活动,及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微系统之下所存的互动观之类型与可能的问题:1.父与母:孩子出生前父母相处的情形,出生后父母的接纳态度。2.母亲与残障儿:沮丧、罪恶感、自责。3.母亲与非残障儿:避免交付照顾残障儿手足的责任。4.父亲与残障儿:是否畏缩不前?能勇于面对。5.父亲与非残障儿:避免交付照顾残障儿手足的责任。6.残障与非残障子女:残障子女拖累非残障手足的倾向。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二)中间系统

一个家庭可能积极参与的许多不同的场合。包括下列的人士或服务:1.医疗保健人员:知识水平的程度、态度是否诚实、坦白。2.大家庭的成员:接纳或拒绝之间挣扎,协助减轻父母的压力。3.朋友或邻里:支持有助于家长的不安、羞耻、受伤害感。4.工作或休闲同伙:正常的对待。5.早期处遇方案:费用的高低。6.其他家长:提供实际的帮助。7.当地社区:协助的价值受肯定,城乡有所差异。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三)外在系统

家庭对外在系统虽无法积极参与,此系统也在影响家庭,外在因素有下列几方面:1.传播媒体:传播媒体的描述内容,好与坏等。2.卫生:家有残障儿需要医疗复健系统的协助。3.社会福利:对低收入户的家庭提供财力与其他救助。4.教育:教育资源充分与否,会影响接受教育的质量。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四)大系统

潜存于无人社会体制中的意识或信仰系统而言,此系统常见的情况如下:1.种族、文化、宗教与社经状况:其价值观会影响家庭成员的看法,处理问题时可资运用资源的多寡。2.经济与政治实况:社会的政经状态健全对家庭服务的提供必然有重要的影响。以上的社会生态模式会影响家庭发展及家庭成员彼此互动关系,包括家庭本身内在因素及外在的其他远近社会系统。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

哈特曼(hartman,1978)将家庭与社区的互动情形,以图式加以评量,称之为生态图。以图解方式把家庭的实情表现出来,可避免将这些互动的因果关系过分加以简化。生态图可以彰显人类事件是多重变项间交流互动(transactions)的结果,并指出应加调节的冲突所在、可加营造的桥梁,即可追寻与动用的资源,呈献社会资源的存在与流动的情形。透过生态图的运用,有助于专业人士了解某一家庭所处的境况,并为之规划适当的处遇策略。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

哈特曼(hartman,1978)将家庭与社区的互动情形,以图式加图2-4小华的家庭生态图(修正自Seligman,1991,p.43)家庭小华大家庭内祖父母拒绝小华没时间或兴趣休闲医疗照顾医院、医生社会福利提供救助工作父亲为钢厂工人(长时间辛苦工作)幼儿园学校早期处遇(无)教堂不去了外祖父母之支持大家庭284625强烈薄弱有压力能量流向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三、压力理论模式(thoreticalmodelofstress)

席尔(Hill,1949)提出压力理论模式,称为ABCX家庭危机模式(familycrisesmodel)A(压力事件)与B(家庭资源)互动与C(家庭对此事的界定)互动产生X(危机)A因素是指可以产生家庭系统变化的生活事件。家庭的界线、目标、互动组型、角色获价值,皆可能因压力所产生的变化而受影响。B因素是家庭预防家中的事件或变化导致危机的能力,也是家庭在面对困难、变换行动方向的能力。C因素是家庭对于所经验到的压力所做的严重程度之界定,反映家庭的价值观与他们过去在处理与面对变化及危机的经验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三、压力理论模式(thoreticalmodelofstress)艾里斯(Ellis,1958)的合理情绪治疗(ration-emotivepsychotherapy)理论认为,事件的本身并非一个人困扰的来源,而是人们对此一事件所具意义的认定,导致其思想与行为的异常。ABC三因素皆对家庭在处理压力事件以避免产生危机能力有所影响。危机的发生系在反映家庭缺乏恢复平衡与稳定的能力。家庭能善用已有的资源,并认定状况犹有可为,则某一压力事件也不见得会变成家庭的危机。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四、家庭适应模式派特森(patterson,1988)所提出的家庭适应与调适反应模式(FamilyAdjustmentandAdaptationResponseModel)派特森认为家庭为维持平衡的功能(balancedfunctioning)会运用它的能力(capacities),以满足其要求(demands)家庭度某一情境的要求所赋予的意义,以及他们所拥有用来应对情境要求的能力。当要求高过现有的能力,危机即产生,且不平衡亦会发生。恢复平衡的途径:1.获得新的资源或学到新的应对行为。

2.减低冲击家庭的要求。

3.改变对此一情境的看法。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简介五、社会支持模式(socialsupportmodel)家庭所拥有的资源及对压力的知觉,往往是家庭危机是否产生的关键所在。其中对于压力事件的定义与知觉,往往是相当主观的。一个家庭有足够的自有资源或能获致外来的奥援,具有消除或减轻家庭压力的作用。社会支持常被视为在面对压力事件要求时的一种调解或纾缓的因素(amediatingorbufferingfactor)。社会支持的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