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_第1页
7.2.2 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_第2页
7.2.2 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_第3页
7.2.2 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_第4页
7.2.2 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常见的碱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4常见的碱1.(2023福建福州期中)下列各组内表示的是同种物质的是()A.冰、干冰、水 B.氢氧化钙、消石灰、生石灰C.盐酸、氯化氢、食盐 D.氢氧化钠、烧碱、火碱2.(2023江苏苏州一模)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与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C.氢氧化钠常用于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3.(2022湖南怀化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A.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用作冰箱除味剂C.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D.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知识点5碱的化学性质4.2023年5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航天服是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必需装备。航天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C.与氧化铜反应 D.与硫酸铜溶液反应5.(2023江苏高邮二模)下列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忽略水分的蒸发),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增加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浓盐酸 D.浓硫酸6.(2023浙江温州中考)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7.(2023山西中考)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氢氧化钠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1)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水后的热量变化为。

(3)氢氧化钠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原因是。

(4)检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2023河北中考)小明按如图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溶液进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1)烧杯内的溶液呈色。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管内气体压强(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

知识点6复分解反应9.(2023江苏常州月考)古代造纸时,为保证成浆效果,通常会在蒸煮原料时往浆水中加入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和石灰水,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Ca(OH)2+K2CO3CaCO3↓+2KOH,该反应的类型为()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能力提升全练10.(2023广东深圳中考)有关NaOH说法错误的是()A.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NaOH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C.NaOH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NaOH应密封保存11.(2023四川乐山中考)已知20℃时,氢氧化钠易溶于酒精,碳酸钠在酒精中几乎不溶解。20℃时,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微型实验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软塑料瓶,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玻璃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B.小玻璃瓶中有NaOH固体析出C.应及时关闭止水夹防止小玻璃瓶中的液体倒吸D.实验结束后,将小玻璃瓶中的物质倒入足量水中,无固体剩余12.(2023浙江宁波模拟)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下列是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是()A.打开活塞K,装置①中会有气泡冒出,黑色固体消失B.打开活塞K,装置②中会看到液面上升,产生蓝色沉淀C.打开活塞K,装置②中会有气泡冒出D.打开活塞K,装置③中会有液体流入,产生蓝色沉淀13.(2022四川兴文模拟改编)进行下列对比实验,探究NaOH的性质。实验一观察固体表面实验二向固体表面滴加稀盐酸实验三振荡3个塑料瓶(1)实验一的结论是。(2)实验二的目的是。(3)实验三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素养探究全练14.(2023江苏常州模拟)某小组以“CO2与NaOH反应”为主题进行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的可视化研究。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1:向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既可以滴加足量,观察到产生较多气泡;也可以滴加Ca(OH)2溶液,观察到,均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实验2:已知变色硅胶颗粒遇水会变红。同学们进行图1所示对比实验,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的现象是。 实验3:如图2中甲所示,分别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容器内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振荡,容器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情况如乙所示。CO2与NaOH反应对应的是曲线(填“a”或“b”)。加入水做对比实验的原因是。

实验4:如图3中A所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匀速通入CO2,同时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变化,数据采集器记录数据并用电脑绘制图像如B所示。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研究可以从证明有新物质生成和证明原物质减少(或消失)两个角度展开,上述与实验1属于同种研究角度的是实验(填“2”“3”或“4”);也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展开,实验1和实验4分别从CO32−和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常见的碱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D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2.B固体氢氧化钠不具有挥发性,B错误。3.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4.CLiOH属于碱,具有碱的通性,可与二氧化碳等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碱指示剂、某些盐反应。碱一般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选C。5.A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溶液质量增加。6.A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的量较少,所以氯化铁有剩余,溶液最终呈黄色,故选A。7.(1)去除油污(合理即可)(2)放热(3)有强腐蚀性(4)用pH试纸检测(5)2NaOH+CuSO4Cu(OH)2↓+Na2SO4解析(1)NaOH在生活中常用于去除油污等。(2)NaOH在空气中吸水后放热。(3)NaOH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须十分小心。(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8.(1)红(2)2NaOH+CO2Na2CO3+H2O(3)减小解析(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可使酚酞溶液变红。(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管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气体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9.D由题干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能力提升全练10.C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等气体反应,所以氢氧化钠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不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C错误。11.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0℃时,氢氧化钠易溶于酒精,碳酸钠在酒精中几乎不溶解,则小玻璃瓶中有碳酸钠固体析出,故B错误。12.D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A错误;打开活塞K,装置①中生成的氧气会增大装置②中的压强,将氢氧化钠溶液压入装置③中,所以装置②中的液面下降,B错误;打开活塞K,装置②中不会出现气泡,C错误;打开活塞K,装置③中有氢氧化钠溶液流入,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D正确。13.(1)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2)探究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是否变质(3)塑料瓶A比塑料瓶B(或C)变瘪的程度大2NaOH+CO2Na2CO3+H2O解析(1)露置5分钟后的氢氧化钠固体表面潮湿,刚从瓶中取出的NaOH固体表面干燥,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3)塑料瓶A比塑料瓶B(或C)变瘪的程度大,可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素养探究全练14.2NaOH+CO2Na2CO3+H2O实验1:稀盐酸(或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实验2:①、②中变色硅胶颗粒不变红,③中变色硅胶颗粒变红实验3:b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实验4:减弱实验1:CO2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Ca(OH)2溶液后,碳酸钠与C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实验2:已知变色硅胶颗粒遇水会变红。①、②中变色硅胶颗粒均不变红,说明氢氧化钠固体、二氧化碳均不能使变色硅胶颗粒变红;③中变色硅胶颗粒变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