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行业互联网舆情监控方案TOC\o"1-2"\h\u24113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3266611.1信息行业概述 3139011.2舆情监控重要性 347311.3项目目标 318925第二章:舆情监控体系构建 481512.1舆情监控框架设计 4186312.2数据采集与处理 4121932.3舆情分析模型构建 428933第三章:舆情信息源识别与分析 5148983.1信息源分类 5105113.1.1传统媒体 5261133.1.2社交媒体 562733.1.3网络新闻 5294873.1.4企业自媒体 5169043.2信息源识别技术 6226553.2.1数据采集 6279043.2.2文本预处理 6176603.2.3信息源识别算法 6258513.3信息源分析与评估 650803.3.1信息源可靠性分析 616993.3.2信息源活跃度分析 6277273.3.3信息源影响力分析 632213.3.4信息源情感分析 621905第四章:舆情话题识别与追踪 6256384.1话题识别方法 617874.2话题追踪策略 7207834.3舆情发展趋势分析 716173第五章:舆情情感分析 785285.1情感分析技术 81935.2情感分析模型 8292675.3情感分析应用 818851第六章:舆情预警与应对策略 9277906.1舆情预警指标体系 9170006.1.1信息来源指标 965236.1.2信息内容指标 933436.1.4信息影响力指标 9327316.2预警阈值设定与调整 9222876.2.1基础阈值设定 9148756.2.2动态阈值调整 9124566.2.3预警阈值验证与优化 1084186.3应对策略制定与实施 10316836.3.1短期应对策略 10130266.3.2中长期应对策略 1058746.3.3舆情应对效果评估 10277516.3.4舆情应对能力建设 1019789第七章:舆情监控平台建设 1051817.1平台架构设计 1067097.1.1总体架构 10288997.1.2技术架构 1121257.2平台功能模块 11123187.2.1数据采集模块 11279497.2.2数据处理模块 11236627.2.3数据存储模块 1139817.2.4业务逻辑模块 12222677.2.5前端展示模块 12296997.3平台运维与维护 12168667.3.1系统监控 12114077.3.2数据维护 12261377.3.3系统升级与优化 1210620第八章:舆情监控应用案例 13146548.1信息行业舆情案例 13159768.1.1背景介绍 1328268.1.2舆情发展过程 13257138.1.3舆情应对策略 13243928.2舆情监控效果评估 13191538.2.1评估方法 13246938.2.2评估结果 1444798.3案例分析与总结 14308398.3.1舆情应对策略分析 1495968.3.2舆情监控启示 1418453第九章:舆情监控法律法规与政策 14135679.1法律法规概述 14151199.1.1法律法规的界定 1486129.1.2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1597329.2政策环境分析 15187449.2.1政策背景 1511669.2.2政策内容 154889.3合规性要求与建议 15248909.3.1合规性要求 15196689.3.2合规性建议 1632327第十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6674510.1项目成果总结 161979210.2项目不足与改进 16552110.3项目展望与建议 17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信息行业概述信息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信息行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但是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保证信息安全和舆论稳定,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2舆情监控重要性(1)保障信息安全舆情监控有助于及时发觉和预警信息安全风险,防止信息泄露、篡改等恶意行为,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2)维护舆论稳定信息行业涉及众多民生领域,舆情监控有助于掌握行业动态,及时发觉负面舆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引导,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提升行业竞争力通过对行业舆情进行监控,企业可以了解市场趋势、竞争对手动态,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提升行业竞争力。(4)促进政策制定与执行舆情监控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政策制定和执行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提高政策效果。1.3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行业互联网舆情监控体系,具体目标如下:(1)构建舆情数据采集与处理平台通过采集互联网上的各类舆情信息,构建一个全面、实时的舆情数据库,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2)实现舆情分析与预警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舆情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实现舆情预警和趋势预测。(3)制定舆情应对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舆情事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为企业、等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4)提升行业舆情管理水平通过项目实施,提高行业舆情管理水平,为信息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二章:舆情监控体系构建2.1舆情监控框架设计舆情监控框架的设计是构建舆情监控体系的首要环节,其目的是保证舆情监控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舆情监控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信息源选取:根据行业特点和需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源,如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平台、论坛等。(2)舆情监控模块:对选取的信息源进行实时监控,发觉与行业相关的舆情信息。(3)舆情分析模块: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深度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和情感倾向。(4)舆情预警模块:根据舆情分析结果,对可能引发负面影响的舆情进行预警。(5)舆情应对策略:针对预警舆情,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降低负面影响。2.2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是舆情监控体系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舆情监控的准确性。(1)数据采集:采用自动化爬虫技术,对选定信息源进行实时数据抓取,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实时性。(2)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重等预处理操作,提高数据质量。(3)数据存储: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便于后续分析和查询。(4)数据更新:定期更新数据,保证舆情监控的时效性。2.3舆情分析模型构建舆情分析模型是舆情监控体系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分析舆情信息,提取关键信息和情感倾向。(1)文本预处理:对舆情文本进行分词、去停用词等预处理操作,提高文本分析的准确性。(2)特征提取:从预处理后的文本中提取关键词、主题词等特征,用于后续分析。(3)情感分析: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判断其正面、负面或中性情感倾向。(4)关键词权重计算:根据关键词在文本中的出现频率和重要性,计算其权重。(5)舆情分析结果输出: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形式展示,便于用户理解和决策。(6)模型优化: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不断优化模型,提高舆情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第三章:舆情信息源识别与分析3.1信息源分类舆情信息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1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它们是舆情信息的重要来源。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和广泛性,能够影响公众的观点和态度。3.1.2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包括微博、论坛、博客等,它们是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社交媒体具有互动性、实时性和广泛性,能够在短时间内传播大量信息,对公众舆论产生重要影响。3.1.3网络新闻网络新闻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新闻信息,包括门户网站、新闻网站、自媒体等。网络新闻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是舆情信息的重要来源。3.1.4企业自媒体企业自媒体是指企业通过自建的官方微博、公众号、企业网站等渠道发布的信息。企业自媒体在传播企业信息、回应舆论质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2信息源识别技术3.2.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舆情信息源识别的基础,主要包括网络爬虫、数据接口、API等技术。通过对目标网站的数据进行采集,获取舆情信息源。3.2.2文本预处理文本预处理是对采集到的文本数据进行清洗、分词、去停用词等操作,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3.2.3信息源识别算法信息源识别算法主要包括基于规则的方法、基于统计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通过对文本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不同的信息源。3.3信息源分析与评估3.3.1信息源可靠性分析信息源可靠性分析是指对信息源的权威性、专业性、真实性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对信息源的可靠性分析,可以筛选出可信度较高的信息源。3.3.2信息源活跃度分析信息源活跃度分析是指对信息源发布信息的频率、数量、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对信息源活跃度分析,可以找出在舆情传播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信息源。3.3.3信息源影响力分析信息源影响力分析是指对信息源在社交媒体、网络新闻等平台上的传播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对信息源影响力分析,可以判断信息源在舆情传播中的作用。3.3.4信息源情感分析信息源情感分析是指对信息源所发布信息的情感倾向进行评估。通过对信息源情感分析,可以了解信息源对特定事件或话题的态度和立场。第四章:舆情话题识别与追踪4.1话题识别方法话题识别是舆情监控中的关键环节,旨在从大量的互联网信息中准确识别出与特定行业相关的舆情话题。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话题识别方法:(1)关键词提取法:通过提取文本中的关键词,将与之相关的信息进行聚合,从而识别出话题。该方法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关键词和权重分配。(2)主题模型法:利用概率模型对文本进行建模,将文本表示为多个主题的线性组合,从而实现话题的识别。LDA(LatentDirichletAllocation)模型是其中一种常用的主题模型。(3)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通过神经网络对文本进行表示学习,从而识别出话题。例如,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文本进行特征提取,再利用聚类算法进行话题识别。4.2话题追踪策略话题追踪是对已识别出的话题进行持续关注和分析,以掌握其发展动态。以下是几种话题追踪策略:(1)基于关键词的追踪:通过对关键词的持续关注,收集与之相关的信息,以了解话题的最新动态。(2)基于主题模型的追踪:利用主题模型对文本进行建模,将新出现的文本与已知话题进行匹配,从而追踪话题的发展。(3)基于深度学习的追踪:通过神经网络对文本进行表示学习,实时捕捉话题的发展趋势。4.3舆情发展趋势分析舆情发展趋势分析是对舆情话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进行深入挖掘,以预测未来的发展态势。以下是从几个方面进行舆情发展趋势分析:(1)时间序列分析:分析话题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关注度变化,了解其发展周期和趋势。(2)情感分析:对文本中的情感倾向进行量化分析,掌握话题的情感走势。(3)传播路径分析:研究话题在不同社交网络中的传播路径和速度,了解其传播特点。(4)相关性分析:挖掘话题之间的关联性,预测可能出现的连锁反应。通过对舆情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为行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和引导舆情。第五章:舆情情感分析5.1情感分析技术情感分析技术,旨在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对网络上的文本信息进行情感倾向的识别与分类。该技术主要依赖于文本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分类算法三个关键环节。文本预处理环节主要包括分词、去停用词、词性标注等,旨在清洗和整理原始文本数据,为后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提供基础。特征提取环节通过对预处理后的文本进行词向量表示,将文本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形式。分类算法环节运用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算法,对文本进行情感分类。5.2情感分析模型情感分析模型主要包括基于规则的方法、基于统计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基于规则的方法主要依赖人工制定的规则对文本进行情感分类,其优点是简单易懂,但缺点是扩展性差,难以应对复杂的网络语言环境。基于统计的方法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标注数据进行学习,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情感分类,其优点是准确性较高,但缺点是计算复杂度较大。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等,可以自动学习文本的特征表示,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是目前情感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5.3情感分析应用情感分析技术在行业互联网舆情监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热点事件情感分析:通过对热点事件相关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可以实时掌握公众对事件的情感态度,为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2)产品口碑分析:通过分析消费者对产品的评论,可以了解产品的市场口碑,为企业优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参考。(3)竞品分析:通过对竞品的新闻报道、用户评论等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可以了解竞品的优劣势,为企业制定竞争策略提供支持。(4)危机预警:通过对企业相关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可以及时发觉潜在的危机舆情,为企业提前做好应对准备。(5)用户画像:通过对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进行情感分析,可以构建用户画像,为企业精准营销提供依据。情感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行业互联网舆情监控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为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六章:舆情预警与应对策略6.1舆情预警指标体系舆情预警指标体系是监测互联网舆情波动的重要工具,其构建需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下为舆情预警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6.1.1信息来源指标媒体报道数量社交媒体讨论热度论坛、博客等平台帖子数量6.1.2信息内容指标负面信息比例涉及敏感话题的比例舆情事件关联度(6).1.3信息传播指标舆情传播速度舆情传播范围舆情传播渠道6.1.4信息影响力指标舆情事件影响力评分网民情绪波动关键意见领袖(KOL)态度6.2预警阈值设定与调整预警阈值的设定与调整是舆情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证在舆情波动初期即可发觉潜在风险。以下为预警阈值设定与调整的具体方法:6.2.1基础阈值设定根据行业特点和历史数据,设定各指标的基础阈值保证基础阈值能够覆盖大部分正常舆情波动6.2.2动态阈值调整根据实时舆情波动,对预警阈值进行动态调整结合节假日、特殊事件等因素,对阈值进行临时调整6.2.3预警阈值验证与优化定期对预警阈值进行验证,保证其有效性结合实际舆情应对效果,对预警阈值进行优化6.3应对策略制定与实施针对不同等级的舆情预警,需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保证在舆情波动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以下为应对策略制定与实施的具体措施:6.3.1短期应对策略针对轻度舆情波动,采取积极回应、澄清事实、引导舆论等策略针对中度舆情波动,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舆情监测,组织专业团队应对6.3.2中长期应对策略针对重度舆情波动,制定长期应对方案,包括危机公关、形象重塑等加强与媒体、公众的沟通,提高企业透明度,降低负面舆情风险6.3.3舆情应对效果评估对应对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保证策略的有效性结合实际应对效果,对应对策略进行优化和调整6.3.4舆情应对能力建设加强企业内部舆情应对培训,提高员工舆情意识和应对能力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和预警体系,保证舆情波动时能够迅速响应第七章:舆情监控平台建设7.1平台架构设计7.1.1总体架构舆情监控平台采用分层架构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存储层、业务逻辑层和前端展示层。各层之间相互独立,便于维护和扩展。(1)数据采集层:负责从互联网上获取各类舆情信息,包括新闻网站、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2)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去重等操作,提取关键信息,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3)数据存储层: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中,便于后续查询和分析。(4)业务逻辑层:实现舆情分析、监控、预警等核心功能。(5)前端展示层: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展示舆情监控结果。7.1.2技术架构舆情监控平台采用以下技术架构:(1)数据采集:采用分布式爬虫技术,实现多线程、高并发数据采集。(2)数据处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文本挖掘等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3)数据存储: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数据存储和查询功能。(4)业务逻辑:采用微服务架构,实现业务模块的解耦和动态扩展。(5)前端展示:使用前端框架(如Vue、React等)构建用户界面,实现数据可视化。7.2平台功能模块7.2.1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互联网上获取各类舆情信息,包括新闻网站、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该模块具备以下功能:(1)自动化采集:根据预设的采集规则,自动抓取目标网站的内容。(2)定时采集:设置定时任务,定期更新数据。(3)分布式采集:采用分布式爬虫技术,提高数据采集速度。(4)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无用信息。7.2.2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去重等操作,提取关键信息。该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文本预处理:对文本数据进行分词、词性标注等操作,便于后续分析。(2)信息提取: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主题、关键词、情感等。(3)数据去重:对重复的数据进行去重处理,提高数据质量。7.2.3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中,便于后续查询和分析。该模块具备以下功能:(1)数据存储: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至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2)数据备份:对重要数据进行定期备份,防止数据丢失。(3)数据查询:提供高效的数据查询接口,支持复杂查询需求。7.2.4业务逻辑模块业务逻辑模块实现舆情分析、监控、预警等核心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舆情分析:对采集到的舆情数据进行情感分析、主题分析等。(2)舆情监控:实时监控舆情动态,发觉热点事件。(3)舆情预警: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提供决策支持。7.2.5前端展示模块前端展示模块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展示舆情监控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数据可视化:以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舆情数据。(2)搜索查询:提供搜索功能,方便用户快速查找舆情信息。(3)个性化定制:允许用户自定义舆情监控范围和展示方式。7.3平台运维与维护7.3.1系统监控为保证舆情监控平台的稳定运行,需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服务器监控:监控服务器硬件资源使用情况,如CPU、内存、磁盘等。(2)网络监控:监控网络带宽、延迟等指标,保证数据传输畅通。(3)系统日志:收集系统运行日志,便于故障排查和功能优化。7.3.2数据维护为保障数据质量,需定期对数据进行维护,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无用信息。(2)数据去重:对重复的数据进行去重处理,提高数据质量。(3)数据更新:定期更新数据,保持数据时效性。7.3.3系统升级与优化业务发展和技术更新,需对平台进行升级和优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功能扩展:根据用户需求,增加新的功能和模块。(2)功能优化:对系统功能进行优化,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速度。(3)安全防护:加强系统安全防护,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第八章:舆情监控应用案例8.1信息行业舆情案例8.1.1背景介绍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行业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此背景下,信息行业舆情监控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为一起典型的信息行业舆情案例。案例名称:某知名互联网企业数据泄露事件事件背景:某知名互联网企业因数据安全漏洞导致大量用户信息泄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8.1.2舆情发展过程(1)事件曝光:某媒体首先报道了该互联网企业数据泄露事件,引发网友关注。(2)网民讨论:大量网民在社交媒体上转发、评论该事件,表达对数据安全的担忧。(3)企业回应:该互联网企业发布官方声明,承认数据泄露并向公众道歉,表示将加强数据安全防护措施。(4)介入:部门对该事件进行调查,要求企业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8.1.3舆情应对策略(1)企业层面: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加强数据安全防护措施,提高用户信任度。(2)层面: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用户信息安全。8.2舆情监控效果评估8.2.1评估方法(1)舆情传播范围:以事件曝光、网民讨论、媒体报道等数据为依据,评估舆情传播范围。(2)舆情应对效果:以企业回应、介入等行动为依据,评估舆情应对效果。(3)舆情影响程度:以事件对行业、企业及用户的影响为依据,评估舆情影响程度。8.2.2评估结果(1)舆情传播范围:该事件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传播范围较广。(2)舆情应对效果:企业回应及时,介入有力,舆情应对效果较好。(3)舆情影响程度:事件对行业、企业及用户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未造成重大损失。8.3案例分析与总结8.3.1舆情应对策略分析(1)企业应强化数据安全意识,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2)应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3)媒体和公众应关注互联网行业舆情,提高对数据安全的认识。8.3.2舆情监控启示(1)建立健全舆情监控体系,实时关注行业动态。(2)加强舆情应对能力,提高企业危机公关水平。(3)跨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应对舆情风险。第九章:舆情监控法律法规与政策9.1法律法规概述9.1.1法律法规的界定在互联网舆情监控领域,法律法规是规范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秩序的重要依据。我国现行的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多个层次。以下为几个关键法律法规的概述:宪法:我国宪法明确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同时规定国家有权对互联网进行管理和监督,以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权益。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安全的法律地位,规定了网络运营者的信息安全保护责任。行政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内容进行了规范,明确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和义务。地方性法规:如《北京市网络和信息安全条例》等地方法规,对互联网信息安全进行了具体规定。9.1.2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互联网舆情监控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网络安全:包括网络安全保护、网络安全监管、网络安全防护等方面。信息传播:涉及信息发布、信息审核、信息过滤、信息删除等环节。网络犯罪:包括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网络诽谤等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网络运营者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删除等行为的规范。9.2政策环境分析9.2.1政策背景我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传播秩序的规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为互联网舆情监控提供了政策支持。9.2.2政策内容政策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防范网络攻击、网络入侵等风险。规范信息传播秩序:加大对网络谣言、网络诽谤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保障公民权益:强化个人信息保护,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经济发展:优化网络环境,推动网络经济发展。9.3合规性要求与建议9.3.1合规性要求为保障互联网舆情监控的合规性,以下要求应当得到遵守:遵守法律法规: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舆情监控活动的合法性。尊重公民权利:在监控过程中,要尊重公民的言论自由、隐私权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劳动合同范本版
- 《何謂物流管理》课件
- 医疗康复器械
- 2024年度印刷设计与制作服务合同3篇
- 反腐课件教学课件
- 《外事工作概述》课件
- 生产加工合同
- 移动式脚手架安全培训
- 建筑工程砖材料采购合同版04
- 护士护理进修汇报护理
- 中华国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MOOC 国际交流英语-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测试四-国开(HB)-参考资料
- 沟通技巧与商务礼仪
- 18 奇妙的建筑 (教案)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 小学三通两平台汇报
- 防火巡查记录表防火检查记录表
- “校园周边环境安全隐患”自检自查(排查)记录表
- 高二上学期日语阅读四篇自测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长赛道 (第二稿)
- JB T 6464-2006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行业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