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环境监测项目一认识海洋知识点1-1-1什么是海洋环境(上)01环境科学中,一般以人类为主体,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生物科学中,一般以生物为主体,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或者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一、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1.环境的涵义一、环境(1)按环境的主体①以人为主体②以生物为主体(2)按环境的性质①自然环境②半自然环境(被人类破坏后的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③社会环境2.环境的类型一、环境(3)按环境的范围大小依环境范围大小可将生物的环境区分为小环境和大环境:①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着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②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2.环境的类型项目一认识海洋知识点1-1-3什么是海洋环境(下)01三、海洋环境质量标准海洋环境(质量)标准指确定和衡量海洋环境好坏的一种尺度。它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一般分为三类,即海水水质标准、海洋沉积物标准和海洋生物体残毒标准。制定标准时通常要经过两个过程。首先,要确定海洋环境质量的"基准",经过调查研究,掌握环境要素的基本情况,一定阶段内海水、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生物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残留量;考察不同环境条件下,各种浓度的污染物的影响,并选取适当的环境指标,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基准。其次,"标准"的确定要考虑适用海区的自净能力或环境容量,以及该地区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海洋环境污染使海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并且不断发生危及人类健康的事件,海洋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海洋污染的调查和监测,了解海洋环境质量状况;研究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污染物在海洋生物体内的蓄积、传递和浓缩过程,污染对海洋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海洋生物生产能力的影响;研究海洋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研究海洋自净规律等。此外,还开展了防治海洋污染技术措施的研究。四、海洋环境保护项目一认识海洋知识点1-2-1海水(上)014.海水温度海水的温度决定于辐射过程、大气与海水之间的热量交换和蒸发等因素。大洋中水温为-2℃至30℃;深层水温低,大体为-1℃至4℃。大洋表层年平均水温:太平洋最高,为19.1℃;印度洋次之,为17.0℃;大西洋最低,为16.9℃。三大洋平均表层水温为17.4℃,比近地面年平均气温14.4℃高3℃,可见海洋是温暖的。北冰洋和南极海域最冷,表层水温为-1.7℃至-3℃。大洋表层水温的分布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和洋流性质。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平行,低纬水温高,高纬水温低,纬度平均每增高1度,水温下降0.3℃。北半球大洋的年平均水温均高于同纬的南半球,北半球的水温平均高于南半球3.2℃。海洋水温在垂直方向上,上层和下层截然不同。上部在1000~2000米的水层内,水温从表层向下层降低很快,而2000米以下则水温几乎没有变化。大致在南、北纬45°之间,海水水温的垂直分布可分三层:①混合层,一般在大洋表层100米以内,由于对流和风浪引起海水的强烈混合,水温均匀,垂直梯度小。②温跃层,在混合层以下和恒温层以上,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急剧降低,水温垂直梯度大。③恒温层,在温跃层以下直到海底,水温一般变化很小,常在2~6℃间,尤其在2000~6000米深度区,水温为2℃左右,故称恒温层。4.海水温度4.海水温度大洋中表层水温日变化很小,日较差通常在0.4℃以下。沿岸海区,日较差达3~4℃以上。大洋表层水温的年变化,以北半球论,最高在8~9月,最低在2~3月。最高、最低水温的出现时间均比陆地上最高、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滞后。大洋水温的年变化幅度因纬度而异,在赤道和热带海域年较差小,一般只2~3℃;在温带海域年较差大,可达10℃左右;在寒带海域年较差又缩小,一般只2~3℃。整个海洋表层水温以波斯湾最高,达35.6℃;北冰洋最低,为-3℃;相差38.6℃,远小于近地面空气的极值温差133℃。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海水的质点和水团不停运动着,波浪、潮汐和海流等都是海水的运动形式。
(1)波浪波浪(或称海浪)是最常见的海水运动形式。海水受到外力作用,水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作周期性振动。当水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后,恢复力(表面张力、重力等)就力图使其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但因惯性作用振动仍保持着,并通过其四周的水质点向外传播,这种过程就形成波浪。波浪的成因很多,但主要是风力作用,由风力作用产生的波浪称为风浪。风浪传播到无风的海区或风息后的余波称为涌浪。风浪到浅水区,受海水深度变化影响,出现折射,波面破碎和卷倒则称为近岸波。5.海水运动5.海水运动(2)潮汐潮汐是海水在太阳、月球起潮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周期性涨落运动。起潮力的大小与太阳、月球的质量成正比,而与太阳、月球至地心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这样,海水的涨落便以一太阴日(24时50分)为周期。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开始利用涨落潮差发电,潮汐已成为一种重要能源。沿海地区在高潮时被海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的地带叫潮间带。这里兼有水、陆两种环境特点,在这里生活的生物常具有适应水、陆两地生活的能力。潮汐波还可沿入海河口上溯,而在河流下游或河口区形成感潮河段。在这样的河段有特殊的水文现象和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规律。(3)海流海流(或称洋流)是海洋中的水团在天文、水文、气象等因素或重力作用下沿某一定方向稳定地流动的现象。它是海水一种重要的运动形式。它同海底泥沙运动、鱼类回游、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等都有密切关系。形成海流的动力条件很多,其中主要的是密度流和风海流。从水温来看,如果海流水温比其流经海区的水温高,称为暖流,比其流经海区的水温低,称为寒流。海流是一种能量输送方式。世界上大洋表层的海流环流形式,基本上取决于地球上的大气环流形式,并受海陆分布制约。5.海水运动6.海水污染海洋具有巨大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地质的综合作用下,不断地被扩散、稀释、氧化、还原和降解。但是,人类消费和生产活动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或经河流的迁移,或通过大气的沉降,进入海洋;或由于人类在海洋上活动(如船舶倾倒废物、油船事故、海底矿产开采)直接进入海洋,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某些海域的污染。海洋污染使海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并且不断发生危及人类健康的事件,海洋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项目一认识海洋知识点1-2-2海水(下)01(1)海水制食盐我国海盐生产发展很快,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盐田。除原盐外,已投入批量生产的有洗涤盐、粉碎洗涤盐、精制盐、加碘盐、餐桌盐、肠衣盐、蛋黄盐和滩晒细盐,并在试制调味盐、饲畜用盐砖等。(2)海水变肥料钾元素在海水中占第六位,共有600万亿吨。氯化钾,是我们从海水中提取的肥料。钾肥肥效快,易被植物吸收,不易流失。钾肥能使农作物茎秆长得强壮,防止倒伏,促进开花结实,增强抗寒、抗病虫害能力。此外,钾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含钾玻璃,还可以制造肥皂,可用作洗涤剂。钾铝矾(明矾)可用作净水剂。7.海水作用地球上99%以上的溴都在海水中,海水中溴含量约为65毫克/升,总量达100万亿吨。我国1967年开始用“空气吹出法”进行海水直接提溴,1968年获得成功。青岛、连云港、广西的北海等地相继建立了提溴工厂,进行试验生产。“树脂吸附法”海水提溴也于1972年试验成功。7.海水作用(3)海水提溴据统计,在海上遇难的人员中,饮海水的人比不饮海水的死亡率高12倍。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体为了要排出100克海水中含有的盐类,就要排出150克左右的水分。所以,饮用了海水的人不仅补充不到人体需要的水分,反而脱水加快,最后造成死亡。海水经过淡化处理后是可以饮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几十种,最主要的有蒸馏法、电渗法、冷冻法、膜分离法等。蒸馏法是日前应用最多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先把水加热、煮沸,使海水产生蒸气,再把蒸气冷凝下来变成蒸馏水。7.海水作用(4)海水淡化为什么不从海水中过滤掉盐分获得饮用水?问题在于,淡化海水需要大量的能源。盐分在水里溶化非常容易,形成的化学键很难将之断开。能源和海水淡化技术都是非常昂贵的,这意味着淡化海水将是费用昂贵的技术途径。需要注意的是,淡化海水也会产生环境成本。海洋生物随着海水进入淡化厂后将被消灭殆尽,一些海洋生物比如小鱼和浮游生物被消灭后会扰乱海洋里的食物链。另外,海水淡化产生的高纯度盐分如何处理也是个头疼的问题。如果把这些高含盐的废水排入大海,那么本地的水生作物会受到严重伤害。处理这些环保问题难度不大,但是会增加淡化成本。7.海水作用(4)海水淡化项目一认识海洋知识点1-3-1海洋生物中的浮游生物01一.海洋生物简介海洋中生物种类很多。在动物界里,从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到最高等的哺乳类,几乎所有门类都有代表,现有的62个纲动物中,有31个纲生活在海洋。在植物界里,海洋中的种类远少于陆地,占主要地位的是各种藻类,也有少数种子植物。海洋中生物分布的范围很广,从赤道到两极水域,从海水表面到超过万米的深层,水潮间带的海岸到超深渊带的海沟底,到处都有生物存在。但种类最多、数量最大是沿岸带和大陆架浅海区。海洋生物根据它们的栖息场所和活动方式,可归纳为三个基本生态类型,即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海洋浮游生物(marineplankton)是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的海洋生物,是在海洋一定水层中营漂浮生活的动、植物的统称。这一类群生物个体都很小(除水母等外),游泳能力微弱,随波逐流。这类生物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动能力;绝大多数个体很小,只有个别种的个体甚大:种类繁多,隶属于植物界和动物界大多数门类;数量很大,分布较广,几乎世界各海域都有。1887年,德国浮游生物学家V.亨森首先采用"Plankton”一词专指浮游生物。该词来自希腊文,意为漂泊流浪。二.海洋生物种类(1)浮游生物二.海洋生物种类浮游生物的种类很多,数量很大,分布也相当广泛。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和浮游动物(Zooplankton)两大类。浮游植物:种类较为简单,大多是单细胞植物,其中硅藻最多,还有甲藻、绿藻、蓝藻、金藻等。浮游动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包括无脊椎动物的大部分门类,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各类水母)、轮虫动物、甲壳动物、腹足类软体动物(翼足类和异足类)、毛颚动物、低等脊索动物(浮游有尾类和海樽类),以及各类动物的浮性卵和浮游幼体等。(1)浮游生物按照浮游时间的长短,浮游生物可分3类:永久性浮游生物(Holoplankton),终生在水中浮游,大多数浮游生物属于此类;阶段性浮游生物(Meroplankton),其幼体营浮游生活,成体则营底栖生活或游泳生活;暂时性浮游生物(Tychoplankton),指一类非浮游生物仅因环境变化、生殖等原因,有时营短期的浮游生活,如一些底栖的介形类、糠虾类。二.海洋生物种类(1)浮游生物二.海洋生物种类①水平分布按照纬度的不同,浮游生物可分为寒带种(分布于北冰洋和南大洋)、温带种(分布于北、南温带海域)和热带种(分布于热带海域)。盐度也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的平面分布。浮游生物的平面分布还与海流密切相关,根据其分布能为探索不同水团、海流的流向和分布提供材料。浮游生物数量的平面分布并非均匀,常有密集成斑块状的分布现象。其成因或是风力、湍流以及水的富营养化,或是生殖、索饵活动。(1)浮游生物②垂直分布浮游植物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仅分布在海洋有光照的上层(约0~200米,称为真光层)。各类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中引起变化最大的是昼夜垂直移动(一般白天下降,夜晚上升)。内外条件的变化也会引起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变动。①生殖引起的变化。②发育引起的变化。③摄食引起的变化。④天气引起的变化。⑤海流引起的变化。二.海洋生物种类(1)浮游生物二.海洋生物种类③季节分布北温带海域浮游生物的季节分布,由于一年中出现春、秋两个数量高峰,称为双周期型。在寒带海域,不论是浮游植物或浮游动物,一年中只在夏季出现一个短暂的高峰,称为单周期型;其他季节由于光照太弱或光照完全消失,温度太低,生物无法繁殖。在热带海域,由于环境因子整年比较稳定,所以浮游生物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1)浮游生物④浮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的结构和功能中,占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浮游生物的产量(包括初级和次级生产)是海洋生物生产力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鱼类和其他经济水产动物的产量。在能量流动中,浮游植物把吸收的日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植食性浮游动物摄取浮游植物后获得能量,并通过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将能量传递下去,逐级减少,构成能量金字塔。因此,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二.海洋生物种类(1)浮游生物二.海洋生物种类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是鱼类、哺乳类(如须鲸)及其他海洋动物的天然饵料。有些浮游动物,如毛虾、海蜇可供食用,有经济意义;有些种类如夜光藻、蓝藻、双鞭藻等大量繁殖,能形成赤潮,使水质变坏,破坏生物资源。有些浮游生物具有富集放射性物质、重金属和农药的能力,可以作为监测海洋污染的指示生物。浮游生物是一群流浪者,它们终日随波逐流,四海为家;没有固定的生活场所。这些生物的大小虽然微不足道,但它们在整个海洋生物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同渔业的关系非常密切,主要表方面:首先,有些饵料生游甲壳动物(如桡足类、磷虾类、莹虾类等)索鱼群、寻找渔场的标志。这在捕捞业上的重喻。其次,饵料浮游生物(如硅藻类、甲足类等)的人工培养,是经济贝、虾类养此外,有些浮游动物(如毛虾、海蜇等)晶。因此,捕捞这些食用浮游动物,是发主要作业项目,而这种新兴渔业是为开发资源,向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动物蛋白。二.海洋生物种类(1)浮游生物项目一认识海洋知识点1-3-2海洋生物中的底栖生物01二.海洋生物种类“底栖生物”一词源于希腊语vos,意指生活在水底(底内和底上)的生物,由德国生物学家E.H.哈克尔于1891年首先提出。海洋底栖生物(marinebenthos)指栖于海洋基底表面或沉积物中的生物。这类生物自潮间带到水深万米以上的大洋超深渊带(深海沟底部)都有生存,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生态类型,包括了大多数海洋动物门类、大型海藻和海洋种子植物。海洋底栖生物种类繁多,其中底栖植物种数很少,底栖动物种类繁多、构造多样。(3)底栖生物1860年,J.弗莱明在地中海2160米深处海底电缆上发现双壳类、腹足类、水螅虫、八放珊瑚和蠕虫等动物,促进了深海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C.W.汤姆孙领导的“挑战者”号考察(1872~1876)和该世纪末进行的其他考察,发现了大量海底动物。现代底栖生物生态研究奠基人是丹麦的C.G.J.彼得松。他于1908~1913年,对北欧海域的底栖生物进行了定量研究,划分了生物群落,估算了水域生物量。20世纪70年代末,海底热泉生物群落的发现,为海洋底栖生物研究提出了新课题。二.海洋生物种类(3)底栖生物二.海洋生物种类底栖生物是指在完成变态之后终生或一段时期内栖息于海底或近底层水域中的生态类群,是一群重要的海洋生物,包括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底栖动物是生活在海底(泥)内或海底上的动物生态类群,如在海底匍匐爬行的棘皮类、固着生活的腔肠类、穿入底泥中的软体类、蠕虫类等。在海洋生物各种生态类群中,底栖动物的种数最多,分布也很广泛,从潮间带到深海沟都有,但仍以大陆架区种类最多、数量最大。此外,底栖动物的分布和数量变化与海洋环境因素──温度、盐度、海流、底质和污染等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这些因素的生物学标志。(3)底栖生物依据底栖动物的不同生固着生物、周丛生物、底埋生物、穴居生物、爬行动物和钻蚀动物。固着生物分布广泛,从潮上带到深海都有营固着生活的种类,常见种类有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甲壳类的藤壶、软体动物的瓣鳃类(如贻贝)、尾索动物(如海鞘)。周丛生物由覆盖在动植物、船舶、石块等物体上的一类营丛生生活的生物组成,大部分是固着生物,但也有许多能自由活动的种类。二.海洋生物种类(3)底栖生物二.海洋生物种类按体型大小划分底栖动物按大小划分可分为三个类型:微型底栖动物、小型底栖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微型底栖动物(microfauna)是指分选时能通过42μm孔径网筛的生物。小型底栖动物(meiofauna)是指分选时能通过0.5mm孔径网筛而被42μm孔径网筛留住的动物。大型底栖动物(mac—rofauna)是指分选时能被孔径为0.5mm网筛留住的底栖动物。(3)底栖生物按摄食方式划分海洋底栖动物按食性和摄食方式可划分为4种类型:滤食性动物,也称悬浮食性动物,它们依靠各种过滤器官滤取水体中的悬浮有机碎屑或微小生物,如许多双壳类、甲壳类等;沉积食性动物,也称碎食性动物,它们能摄食底表的有机碎屑,吞食沉积物,在消化道内摄取其中的有机物质,如某些双壳类、芋参、心形海胆等;肉食性动物,它们捕食小型动物和动物幼体,如对虾、海葵等;寄生性动物,它们吸取寄主体内的营养,多缺乏捕食器官。在海洋底栖动物中,以前3类食性和方式为主。二.海洋生物种类(3)底栖生物二.海洋生物种类底栖植物是固着生长在潮间带或浅海海底的岩礁及其他基质上的植物,主要是藻类,少数是种子植物。它们和浮游植物一样是海洋中有机物的原始生产者,为海洋中有机界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一般情况下,有大量底栖植物的海区,就会有大量的动物。植物生长离不了阳光,所以只能生存在阳光能够达到的浅海海底。(3)底栖生物在海洋底栖植物中,有许多种具有经济价值,如紫菜、海人草、海带、马尾藻、石花菜和红树等。海洋底栖植物包括几乎全部大型藻类,例如海带(Laminaria)、石莼(Ulva)、紫菜(Porphyra)等,以及海草和红树等种子植物。它们大多营定生生活,固着于底表,主要分布在透光的潮间带和潮下带;有些种类,如红藻类的海萝(Gloiopeltis)和红树,可以生活在潮上带,退潮后能长时间经受太阳的酷晒。另外,还包括浒苔(Enteromorpha)、水云(Ectocarpus)等附着于物体或船底的种类。二.海洋生物种类(3)底栖生物二.海洋生物种类底栖生物的组成、分布和数量动态,不仅受到海水温度、盐度变化的影响,而且与沉积环境及其他生物(食物、敌害、竞争等)有密切关系。各种底栖生物又以不同的方式,适应短期内出现的不太适宜的环境条件,以维持其种群的生存和发展。底栖生物,特别是底内动物的大量栖居和生命活动,又在不断地改造海底环境,这一生态特点使底栖生物本身又成为海底环境的组成要素,被称之为海底生物环境。(3)底栖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底栖生物分别处于不同的营养层次。底栖植物为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第一级。植食性底栖动物,有的(如藻虾、鲍)以大型藻类为食;有的(如双壳类、毛虾、桡足类等)以浮游植物或有机碎屑为食,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二级。许多肉食性底栖种类(如螺类和许多虾、蟹)以植食性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为食,属于食物链的第三级。有些底栖动物是人类食用的对象(如经济虾、蟹、贝类和一些底栖鱼);有些种类(如小型虾、蟹、贝类、多毛类)是鱼类及其他动物捕食的对象。因此,阐明底栖生物的数量变动规律及其与海洋生物生产力和资源的关系,对水产生产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二.海洋生物种类(3)底栖生物二.海洋生物种类底栖生物生物量的资料表明:大陆架浅海区,尤其是深底约在50米内的近岸带,底栖生物现存量和生产力最高,密度也最大。在大陆架以外的海域,其生物量和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在大陆架范围内,则随纬度的降低而减少。高纬度海区生物量较高,密度较大,但生物的种数较少,生命周期一般较长,生长速度也慢,往往几年才能长成。在低纬底的热带海域,生物量和密度都较低,但种数较多,生命周期较短,一年或几个月即可长成。(3)底栖生物海洋底栖生物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底栖生物可供食用,是渔业采捕或养殖的对象,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虾蟹类、双壳类、鲆鲽类和各种经济海藻等。种类繁多的底栖生物是经济鱼类、虾类的天然饵料,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能流和物流中占有重要位置。不少底栖生物是提取活性物质和制取药物的原料。多种底栖生物是经济鱼、虾、贝、藻的病虫害生物,一些污着和钻孔生物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害。底栖生物中的大型种类具有浮游生活的幼体阶段,沉积食性的生物扰动和悬浮食性的生物沉降作用对海洋生态系统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在水层-底栖耦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海洋生物种类(3)底栖生物项目一认识海洋知识点1-3-3海生物洋中的游泳生物01游泳生物是指在水层中能克服水流阻力、自由游动的海洋生物。它们都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是海洋生物的一个生态类群。1891年德国学者E.H.哈克尔首先使用“游泳生物(Nekton)”一词。Nekton一词来自希腊文νηκτοs,意即游泳。对游泳生物各个门类形态、分类的研究早已进行,但把游泳生物作为一个生态类群进行研究,则是在哈克尔之后。1912年和1916年,奥地利O.阿贝尔分别在关于脊椎动物和头足类的著作中,第一次把隶属不同门类、具有不同体型、但在行动上有一定趋向性的水生生物归并为游泳生物;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的阿里夫《游泳生物》等专著的出版,许多新技术的应用,使海洋游泳生物的研究进入新的阶段。(2)游泳生物二.海洋生物种类种类组成游泳生物由和、头足类和甲壳类的一些种类,以及爬行类和鸟类的少数种类组成。其中,海洋鱼类中的硬骨鱼纲、海洋哺乳类、头足纲中的鞘亚纲等的大多数种类,都是游泳生物。鱼类、甲壳类、头足类等游泳生物,它们的整个演化过程都在海洋环境中进行,故属于原水生生物。海洋哺乳类由于其祖先在陆地上生活了相当长的时期,后来重返海洋的,因而属于次水生生物。二.海洋生物种类(2)游泳生物种群分类游泳生物生活于不同的生境中,对水流阻力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据此,可分为4个类群:①底栖性游泳生物:主要生活于海洋底层,游泳能力较低。如灰鲸属(Eschrichtius)、深海对虾类。②浮游性游泳生物:运动能力较差,雷诺数小。如灯笼鱼科(Myctophidae)。③真游泳生物:生活于广大的海洋水层中,游泳能力强,速度快。如大王乌贼科(Architeuthidae)。④陆缘游泳生物:常出现于海岸沙滩、岩石、冰层或浅海等处。如海龟总科(Chelonioidea)、企鹅目(Sphenisciformes)。(2)游泳生物二.海洋生物种类对游泳的适应海洋游泳生物除了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平衡器官、肌肉系统、神经系统、视觉以及适应不同生境的各种形态结构外,还具备一些特殊的适应性功能和习性。例如,生活于外海的多数种类,鲐、金枪鱼、海豚等,均具有典型的流线型体型,以减少水流阻力,敏捷地快速游动。飞鱼具有极发达的胸鳍,可离开水面腾空滑翔,一般滑翔时间不超过2秒,滑翔距离约50米,有时滑翔时间可达15秒,距离可达400米以上。二.海洋生物种类(2)游泳生物一些游泳生物对深海的生活具有特殊的适应功能。在深海生活的鱼类、游泳头足类和甲壳类都有发光器,可在无光的深海处进行照明,以捕获食物,或迷惑捕食者以逃脱敌害。有的种类,具有特大的嘴、富有弹性的颌、令人生畏的牙齿及其可扩大的胃,以有效地捕捉出现在眼前的食物,吞食比自身更为粗大的食物。(2)游泳生物二.海洋生物种类分布与洄游游泳生物分布极广,从两极到赤道各海域都有。只是在一些水化学成分极为特殊的海域,如含有硫化氢的深层,没有游泳动物。一般说来,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平均水温12C以上)鱼类的种数很多,而每个种的个体数量则较少;在温带水域种数较少,但某些种的个体数量却非常之多。如邻近中国的南海北部已知鱼的种类为1000余种,而黄海和渤海仅有300种左右;南海的经济鱼类中,年产量在万吨以上的很少,而黄海、渤海、东海的小黄鱼和大黄鱼及太平洋鲱等,年产量可高达10万吨以上。二.海洋生物种类(2)游泳生物分布与洄游海洋游泳生物的许多种类,均有定向的周期性运动现象,称为洄游。通过洄游,完成其生活史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如繁殖发育、索饵生长、越冬等。据此分为产卵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在多数情况下,这3种洄游构成游泳生物生命过程中3个相互联系的主要环节,也是游泳生物在性成熟后年生活周期中的3个主要阶段。①产卵洄游。在性腺成熟后、产卵季节之前,一些游泳生物往往集合成群,沿着一定路线,向一定方向作急速洄游,到达产卵场后进行产卵。(2)游泳生物二.海洋生物种类分布与洄游②索饵洄游。为寻找或追逐饵料所进行的洄游。③越冬洄游。亦称季节洄游,主要是暖水性游泳生物的习性。游泳生物在洄游途中及到达产卵场和越冬场时,往往密集成群。因而,此时是渔业生产的良好季节。游泳生物的洄游习性,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但产生洄游的原因和机制迄今不明。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游泳生物资源,查明洄游的原因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二.海洋生物种类(2)游泳生物项目一认识海洋知识点1-4-1海底地貌简介01一.海底地貌简介海底地貌是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海底地貌与陆地地貌一样,是内营力和外营力作用的结果。海底地形通常是内力作用的直接产物,与海底扩张、板块构造活动息息相关。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大洋最深点11,033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一.海底地貌简介从海岸起,海底向海洋缓倾,到一定深度后海底坡度显著增大,这个坡度较大的地区叫大陆坡。从海岸到大陆坡之间的区域叫大陆架。大陆架紧接陆地,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坡度一般为1°~2°,宽度从几海里到几百海里。海洋根据水深、海底坡度和海底沉积物等分成四种地形区域: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和海沟。一.海底地貌简介大洋盆地(或称海盆)是海洋的主要部分,占海洋总面积的77.7%,地形平坦开阔,倾斜度约为0°20′~0°40′,深度为2500~6000米。大洋盆地的沉积物主要是大洋性软泥,如硅藻、放射虫、有孔虫软泥等。在大洋盆地中,深度超过6000米的地方称为海沟,多分布在大洋边缘。海沟中已测得的最深部分叫海渊,超过10000米深的海渊,全在太平洋。一.海底地貌简介项目一认识海洋知识点1-4-2海底地貌类型(上)01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是陆地的一部分。如果把大陆架海域的水全部抽光,使大陆架完全成为陆地,那么大陆架的面貌与大陆基本上是一样的。在大陆架上有流入大海的江河冲积形成的三角洲。大陆架已经成为最富饶的海域,这里盛产鱼虾,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储备。大陆架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它随着地球地质演变,不断产生缓慢而永不停息的变化。(1)大陆架二.海底地貌类型大陆坡介于大陆架和大洋底之间,大陆架是大陆的一部分,大洋底是真正的海底,因而大陆坡是联系海陆的桥梁,它一头连接着陆地的边缘,一头连接着海洋。大陆坡虽然分布在水深200米到4000米的海底,但是大陆坡地壳上层以花岗岩为主,通常归属与大陆型地壳,只有极少部分归属于过度性地壳。大陆坡坡脚以外的深海大洋地壳以玄武岩为主,那里才是典型的大洋型地壳,因而大陆坡坡脚是大陆型地壳与大洋型地壳的真正分界线。(2)大陆坡二.海底地貌类型大陆坡由于隐藏在深水区,基本保持了古大陆破裂时的原始形态。1965年,英国地球物理学家用计算机绘制了一张大西洋水深1000米的等深线图。图形显示大西洋两岸的等深线十分吻合。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大陆漂移说的正确性。海底峡谷有的横切在斜坡上,有的像树枝一样分岔,将大陆坡切割得支离破碎。大陆坡的表面也有较平坦的地方,这些地带被称为深海平台。有时,在一条大陆坡上会形成多级深度不同的海底平台。(2)大陆坡二.海底地貌类型位于大洋中脊与大陆边缘之间,一侧与中脊平缓的坡麓相接,另一侧与大陆隆或海沟相邻,占海洋总面积的45%。大洋盆地被海岭等正向地形分割,构成若干外形略呈等轴状,水深约在4000~5000米左右的海底洼地,称海盆。宽度较大、两坡较缓的长条状海底洼地,叫海槽。海盆底部发育深海平原、深海丘陵等地形。长条状的海底高地称海岭或海脊,宽缓的海底高地称海隆,顶图面平坦、四周边坡较陡的海底高地称海台。(3)大洋盆地二.海底地貌类型在地质学上,海沟被认为是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密度较大的海洋板块以30度上下的角度插到大陆板块的下面,两个板块相互摩擦,形成长长的"V"字型凹陷地带。另外,科学家还认识到所有的海沟都与地震有关。环太平洋的地震带都发生在海沟附近。(4)海沟二.海底地貌类型为大陆与洋底两大台阶面之间的过渡地带,约占海洋总面积的22%。通常分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又称被动大陆边缘)和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又称活动大陆边缘)。前者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3个单元构成,地形宽缓,见于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周缘地带。后者陆架狭窄,陆坡陡峭,大陆隆不发育,而被海沟取代,可分为两类:海沟-岛弧-边缘盆地系列和海沟直逼陆缘的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周缘地带,也见于印度洋东北缘等地。(5)大陆边缘二.海底地貌类型大洋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中心。深洋底缺乏陆上那种挤压性的褶皱山系,海岭与海山的形成多与火山、断块作用有关。外营力在塑造海底地貌中也起一定作用。较强盛的沉积作用可改造原先崎岖的火山、构造地形,形成深海平原。海底峡谷则是浊流侵蚀作用最壮观的表现,但除大陆边缘地区外,在塑造洋底地形过程中,侵蚀作用远不如陆上重要。波浪、潮汐和海流对海岸和浅海区地形有深刻的影响。(6)大洋中脊二.海底地貌类型海底河流,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经常或间歇地沿着海底沟槽呈线性流动的水流。英国利兹大学研究团队于2010年7月底使用遥控潜艇对土耳其附近海床进行扫描,发现了黑海的海底河流。这条海底河流的流速为每小时6.4公里,河水流量每秒钟高达2.2万立方米。按照流量计算,这条海底河流是泰晤士河的350倍,比欧洲最大河流莱茵河大10倍。这是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条活跃的海底河流。其河水来自地中海,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最后进入黑海。海底河流也像陆地河流一样,能够冲出深海平原。只是深海平原就像海洋世界中的沙漠一样荒芜,这些地下河渠能够将生命所需的营养成分带到这些沙漠中来。因此,这些海下河流非常重要,就像是为深海生命提供营养的动脉要道。(7)海底河流二.海底地貌类型项目一认识海洋知识点1-4-3海底地貌类型(下)01大洋底部存在世界上最长的山系。1956年,美国学者尤因和希曾首先提出,全球大洋洋底纵贯着一条连续不断的全长达6.4万公里的中央山系,又叫做大洋中脊。中央山系比大洋盆地高约1到2千米。中央山系的宽度约为1000到2000千米,最宽处可达5000公里。大洋山系的总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30%。其中,大西洋山系北起北冰洋,向南呈S形延伸,在南面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与印度洋山系的西南支相连。印度洋山系的东南支向东延伸与东太平洋山系相连。东太平洋山系北端进入加利福尼亚湾。印度洋山系北支伸入亚丁湾、红海与东非内陆裂谷相连。大西洋山系向北延伸到北冰洋,最后潜入西伯利亚。洋底山系全长可以绕地球一圈半。(8)海底山脉二.海底地貌类型二次大战期间,美国著名的地质学家赫斯教授从回声探测仪上发现,太平洋海底有许多海底山脉。赫斯上校把这些海山一一标在海图上,并且称这些海山为海底平顶山。战争结束后,他用法国地理学家盖约特的名字命名了海底平顶山。后来,他对自己的发现做出了解释:“在距今6亿年前的前寒武纪时代,在太平洋的洋面上,有相当数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汽车销售业绩提升方案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艺人经纪合同(包含演出安排及分成)2篇
- 2024年度工程建设合同(标的:某城市地铁线路铺设)2篇
- 育苗采购合同
- 石材铺装劳务合同知乎
- 2024版物业租赁合同(商业)2篇
- 工程设计服务采购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教育培训与投资合同3篇
- 2024年二手住宅销售合同2篇
- 2024版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合同
- 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供应链协同管理优化方案
- 新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超全)
- 2024年东南亚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深度研究及预测报告
- 部编版(2024)一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两件宝》精美课件
-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护士课件
- DL∕T 5157-2012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
- 2024-2030年中国野营房市场行情监测与前景运行状况分析研究报告
- 波形梁钢护栏 第1部分:两波形梁钢护栏 编制说明
- 【课件】点线传情-造型元素之点线面+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1+绘画
-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50篇
- 去农场参观的英语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