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天津市河西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选择题(共26分)1.(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颁发(bān)污渍(zì)锐不可当(dǎng) B.黝黑(yǒu)禁锢(gù)颔首低眉(hàn) C.解剖(pāo)犀利(xī)振聋发聩(kuì) D.诘责(jié)畸形(qí)发人深省(xǐng)2.(2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ㅤㅤ让需求简单一点,心灵就会更_______一点;让外表简单一点,本色就会更接近一点;让沟通简单一点,情感就会更_______一点;让过程简单一点,内涵就会更丰富一点;让效率更高一点,成果就会更_______一点。A.轻松融通丰满 B.宽松融通丰硕 C.轻松融洽丰硕 D.宽松融洽丰满3.(2分)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ㅤㅤ①第19届杭州亚运会是一次心心相融的文明之约。②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全部报名,参赛运动员超过12000名。③开幕式上,各代表团依次入场,一张张笑脸汇聚成欢乐的海洋。④杭州亚运会不仅为亚运历史、亚洲发展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一场亚洲各国体育健儿展示矫健英姿的体育盛会。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ㅤㅤ这里,鸣响着史前的风铃,流淌着远古的诗情,滋润着世事的沉浮;这里,有双城醉月□三盘暮雨,有古刹晨钟、沽水流霞□这里,有枕河人家、龙潭浮翠,有运河蜿蜒、中环彩练□这些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华北东南之隅,宛若一幅诗意浓郁的江南水墨,诉说着她那深邃而悠远的掌故逸事。她□就是天津卫。A.,;。! B.、;……, C.,;;, D.、,……!5.(2分)下面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ㅤㅤ“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华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________。青年人一定要勇于走在时代的前沿,有一股子闯劲,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气,敢想、敢为,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就自我,贡献社会。A.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 B.青年是最富有创造力、最富有活力、最富有朝气的群体 C.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力、最富有朝气的群体是青年 D.最富有创造力、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活力的群体是青年6.(3分)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从蜀中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7.(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植物中的数列ㅤㅤ①有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花朵,但实则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ㅤㅤ②中世纪数学家比萨的莱奥纳多发现了斐波那契数列,它是这样一组数列:1,1,2,3,5……即后一数字为前面两个数字之和。那么,数列和花朵有什么关联呢?请耐心点,答案马上为你揭晓!ㅤㅤ③自然界中,一些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排列的方式,都是非常符合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的。在一定条件下,细致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向日葵的花盘中有2组螺旋线,一组顺时针方向盘绕,另一组则逆时针方向盘绕,并且彼此相嵌。虽然不同的向日葵品种中,这些顺逆螺旋的数目并不固定,但往往不会超出34和55、55和89或者89和144这三组数字,这每组数字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2个数,很有趣吧!这样排列的目的,是为了让植物最充分地利用阳光和空气,繁育更多的后代。ㅤㅤ④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里还有许多体现。例如,树木的生长。由于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时间,供自身生长,而后才能萌发新枝。所以,一株树苗在一段间隔,例如一年,以后长出一条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旧萌发;此后,老枝与“休息”过一年的枝同时萌发,当年生的新枝则次年“休息”。这样,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便构成斐波那契数列。这个规律,就是生物学上著名的“鲁德维格定律”。ㅤㅤ⑤为什么自然界中有如此之多的斐波那契数列巧合呢?这是植物在大自然中长期适应和进化的结果,就像盐的晶体必然是立方体的形状一样。当然,受气候或病虫害的影响,真实的植物往往没有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1)选文的说明对象恰当的一项是A.数学中的斐波那契数列。B.大自然里的斐波那契数列。C.生物学上的“鲁德维格定律”。D.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规律。(2)下面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自然界中,所有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排列的方式,都是非常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的。B.向日葵的顺逆螺旋数目固定,每组数字往往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C.自然界中盐的晶体形状是立方体,也是斐波那契数列在大自然界中的体现。D.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构成斐波那契数列,体现了“鲁德维格定律”。8.(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三峡郦道元ㅤㅤ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ㅤㅤ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ㅤㅤ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ㅤㅤ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B.清荣峻茂荣:茂盛C.良多趣味良:甚,很D.林寒涧肃肃:严肃,严厉(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B.沿溯阻绝C.乘奔御风D.属引凄异(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写概貌,再做分述,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B.第①段描写了三峡的广度和高度,突出了三峡峡长山高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写提供了大背景。C.第②至④段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四季各具情调的不同景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D.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二、默写题(共5分)9.(5分)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语句补充完整。(1)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黄鹤楼》)(2)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3),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烈士暮年,。(曹操《龟虽寿》)(5)南朝四百八十寺,。(杜牧《江南春》)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共7分)10.(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苏轼治水ㅤㅤ(苏轼)徙知①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时不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②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③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④,吾侪⑤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⑥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⑦以守,卒全其城。(《宋史•苏轼传》)【注释】①知:主持,执掌。②卒长:古代军队百人为卒,其长官称卒长。③禁军:由中央直接掌握的正规军。④涂潦:道路泥泞积水。⑤侪:同辈,同类的人。⑥畚锸: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⑦堵:古墙体单位。(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民皆动摇②卒全其城(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在洪水泛滥的时候,苏轼采取了哪些措施保全了徐州城?四、课外现代文阅读(共15分)11.(15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问题。总与一缕炊烟有关ㅤㅤ①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ㅤㅤ②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在风中舞蹈,在田野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ㅤㅤ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ㅤㅤ④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ㅤㅤ⑤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繁重的家务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最靠角的位置上。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ㅤㅤ⑥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桌角的位置。举箸援筷间,也满是小心翼翼。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用不着那样的。不一会儿,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桌角的地方。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ㅤㅤ⑦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罗,开饭罗!”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ㅤㅤ⑧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ㅤㅤ⑨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ㅤㅤ⑩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火熏燎着。ㅤㅤ⑪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有删改)(1)“讪然”指“不好意思,难为情”。文中三次提到母亲“讪然”的原因是什么?(2)请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语句。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在风中舞蹈,在田野歌唱。(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4)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两项是A.文章第⑩段卒章显志,点明了写作目的,揭示了文章中心,升华了作者的情感。B.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题,有揭示内容和主题的作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C.文中提到母亲吃饭总是坐在“挂角”的位置,是因为母亲内心的胆怯和自卑。D.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炊烟和母亲,这两个实景画面深深印在作者的心里。E.本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刻画了一位善良而又勤劳的母亲形象。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共7分)12.(3分)2023年3月,天津市举办第十三届“和谐天津•诚信调查”活动。其中食品的安全与质量再次成为热点话题,请根据下面以往的调查结果,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天津市民“食品安全与质量”关注度调查关注情况非常关注比较关注一般不太关注不关注关注度79.85%11.23%6.34%1.58%1.00%材料二:消费者选购食品时最关心的方面关心方面有效日期成分品牌价格检验证明其他关注度80.95%76.10%52.38%38.10%33.34%3.74%请探究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13.(4分)请根据阅读积累,将下面横线空白处内容补充完整。ㅤㅤ《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①》,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真实记录了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如领导了秋收起义,担任“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②;曾就读于天津,组织了八一南昌起义的③;“人生五十始”的教书先生,老红军④。六、作文(共40分)14.(40分)“一切景语皆情语。”郦道元笔下雄奇清幽的三峡,陶弘景信中瑰丽多彩的山林,苏轼庭中空明澄澈的月色,无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热爱、自豪与感慨。同学们,生活中你们欣赏过哪些优美的风景,在那里有过哪些有趣的经历,带给过你怎样的独特感受呢?ㅤㅤ请以“游______小记”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描绘美景或讲述游历故事。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等信息。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河西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6分)1.(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颁发(bān)污渍(zì)锐不可当(dǎng) B.黝黑(yǒu)禁锢(gù)颔首低眉(hàn) C.解剖(pāo)犀利(xī)振聋发聩(kuì) D.诘责(jié)畸形(qí)发人深省(xǐng)【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解答】A.有误,“锐不可当”的“当”应读作“dāng”。B.正确。C.有误,“解剖”的“剖”应读作“pōu”。D.有误,“畸形”的“畸”应读作“jī”。故选:B。2.(2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ㅤㅤ让需求简单一点,心灵就会更_______一点;让外表简单一点,本色就会更接近一点;让沟通简单一点,情感就会更_______一点;让过程简单一点,内涵就会更丰富一点;让效率更高一点,成果就会更_______一点。A.轻松融通丰满 B.宽松融通丰硕 C.轻松融洽丰硕 D.宽松融洽丰满【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要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解答】轻松:不感到有负担、不紧张。宽松:宽绰;不拥挤。融通:使资金流通。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丰满:(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胖得匀称好看。丰硕:(果实)又多又大(多用于抽象事物)。结合语境,应分别选择:轻松、融洽、丰硕。故选:C。3.(2分)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ㅤㅤ①第19届杭州亚运会是一次心心相融的文明之约。②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全部报名,参赛运动员超过12000名。③开幕式上,各代表团依次入场,一张张笑脸汇聚成欢乐的海洋。④杭州亚运会不仅为亚运历史、亚洲发展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一场亚洲各国体育健儿展示矫健英姿的体育盛会。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通读所给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通过压缩句子,分析主要成分之间的搭配情况,来找出病因。【解答】ABC.正确;D.有误,语序不当,应将“不仅”“更”后面的内容互换。故选:D。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ㅤㅤ这里,鸣响着史前的风铃,流淌着远古的诗情,滋润着世事的沉浮;这里,有双城醉月□三盘暮雨,有古刹晨钟、沽水流霞□这里,有枕河人家、龙潭浮翠,有运河蜿蜒、中环彩练□这些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华北东南之隅,宛若一幅诗意浓郁的江南水墨,诉说着她那深邃而悠远的掌故逸事。她□就是天津卫。A.,;。! B.、;……, C.,;;, D.、,……!【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解答】“双城醉月”与“三盘暮雨”属于短语之间的并列,它们之间的停顿应用顿号。“这里……”构成并列式复句,它们之间的停顿,应用分号;“中环彩练”后面表示内容的省略,应用省略号;“她□就是天津卫”是一般停顿,应该用逗号。故选:B。5.(2分)下面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ㅤㅤ“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华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________。青年人一定要勇于走在时代的前沿,有一股子闯劲,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气,敢想、敢为,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就自我,贡献社会。A.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 B.青年是最富有创造力、最富有活力、最富有朝气的群体 C.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力、最富有朝气的群体是青年 D.最富有创造力、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活力的群体是青年【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解答】“朝气”“活力”“创造力”是按照逐层深入的次序来列举青年人具有的精神和品质。故选:A。6.(3分)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从蜀中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分析】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诗人间接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故选:D。7.(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植物中的数列ㅤㅤ①有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花朵,但实则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ㅤㅤ②中世纪数学家比萨的莱奥纳多发现了斐波那契数列,它是这样一组数列:1,1,2,3,5……即后一数字为前面两个数字之和。那么,数列和花朵有什么关联呢?请耐心点,答案马上为你揭晓!ㅤㅤ③自然界中,一些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排列的方式,都是非常符合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的。在一定条件下,细致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向日葵的花盘中有2组螺旋线,一组顺时针方向盘绕,另一组则逆时针方向盘绕,并且彼此相嵌。虽然不同的向日葵品种中,这些顺逆螺旋的数目并不固定,但往往不会超出34和55、55和89或者89和144这三组数字,这每组数字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2个数,很有趣吧!这样排列的目的,是为了让植物最充分地利用阳光和空气,繁育更多的后代。ㅤㅤ④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里还有许多体现。例如,树木的生长。由于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时间,供自身生长,而后才能萌发新枝。所以,一株树苗在一段间隔,例如一年,以后长出一条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旧萌发;此后,老枝与“休息”过一年的枝同时萌发,当年生的新枝则次年“休息”。这样,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便构成斐波那契数列。这个规律,就是生物学上著名的“鲁德维格定律”。ㅤㅤ⑤为什么自然界中有如此之多的斐波那契数列巧合呢?这是植物在大自然中长期适应和进化的结果,就像盐的晶体必然是立方体的形状一样。当然,受气候或病虫害的影响,真实的植物往往没有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1)选文的说明对象恰当的一项是BA.数学中的斐波那契数列。B.大自然里的斐波那契数列。C.生物学上的“鲁德维格定律”。D.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规律。(2)下面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A.自然界中,所有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排列的方式,都是非常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的。B.向日葵的顺逆螺旋数目固定,每组数字往往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C.自然界中盐的晶体形状是立方体,也是斐波那契数列在大自然界中的体现。D.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构成斐波那契数列,体现了“鲁德维格定律”。【分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选文围绕着“斐波那契数列”和自然界的“花朵”等内容关联展开,主要说明的是大自然里的斐波那契数列,也说明了自然界中有如此之多的斐波那契数列巧合的原因。【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选文围绕着“斐波那契数列”和自然界的“花朵”等内容关联展开,主要说明的是大自然里的斐波那契数列。故选:B。(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有误,“都是非常符合”错,由第③段“一些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月……”可知只是部分符合;B.有误,“但每组数字都是”错,由第③段“虽然不同的向日葵品种中,这些顺逆螺旋的数目并不固定,但往往不公超出……”可知是“往往”不会超出,不是绝对的;C.有误,“也是斐波那契数列在大自然界中的体现”错,由第⑤段“就像盐的晶体必然是立方体的形状一样”可知,这句话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自然界中如此之多的斐波那契数列与“盐的晶体必然是立方体的性状”具有相似性,即都是“在大自然中长期适应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D。答案:(1)B(2)D8.(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三峡郦道元ㅤㅤ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ㅤㅤ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ㅤㅤ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ㅤㅤ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B.清荣峻茂荣:茂盛C.良多趣味良:甚,很D.林寒涧肃肃:严肃,严厉(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A.略无阙处B.沿溯阻绝C.乘奔御风D.属引凄异(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先写概貌,再做分述,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B.第①段描写了三峡的广度和高度,突出了三峡峡长山高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写提供了大背景。C.第②至④段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四季各具情调的不同景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D.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分析】参考译文:①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②到夏天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③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怪形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④(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肃杀,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BC.正确。D.有误,句意为: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肃杀。肃,肃杀。故选:D。(2)本题考查通假字。A.阙,同“缺”,空隙,缺口。BCD.没有通假字。故选:A。(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BD.正确。C.有误,②至④段抓住季节特点,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来写的。故选:C。答案:(1)D(2)A(3)C二、默写题(共5分)9.(5分)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语句补充完整。(1)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答案:(1)白云千载空悠悠(注意“载”的书写)(2)长河落日圆(注意“圆”的书写)(3)乱花渐欲迷人眼(4)壮心不已(注意“已”的书写)(5)多少楼台烟雨中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共7分)10.(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苏轼治水ㅤㅤ(苏轼)徙知①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时不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②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③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④,吾侪⑤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⑥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⑦以守,卒全其城。(《宋史•苏轼传》)【注释】①知:主持,执掌。②卒长:古代军队百人为卒,其长官称卒长。③禁军:由中央直接掌握的正规军。④涂潦:道路泥泞积水。⑤侪:同辈,同类的人。⑥畚锸: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⑦堵:古墙体单位。(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民皆动摇全,都②卒全其城终于,最终(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在洪水泛滥的时候,苏轼采取了哪些措施保全了徐州城?【分析】参考译文:(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苏轼在大堤上建了一座房子(独自居住),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全了徐州城。【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皆:全,都。②句意为: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使:终于,最终。(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重点词语:虽,虽然;为,替。句意: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3)本题考查文意的理解与概括。阅读全文,理解文意后,根据其中的“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等句子,即可概括出苏轼抗洪保城的方法。答案:(1)①全,都;②终于,最终。(2)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3)苏轼采取了驱使富民回城、求助军队筑堤护城、亲自住在堤上督战、让官吏分段守护等措施,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四、课外现代文阅读(共15分)11.(15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问题。总与一缕炊烟有关ㅤㅤ①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ㅤㅤ②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在风中舞蹈,在田野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ㅤㅤ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ㅤㅤ④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ㅤㅤ⑤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繁重的家务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最靠角的位置上。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ㅤㅤ⑥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桌角的位置。举箸援筷间,也满是小心翼翼。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用不着那样的。不一会儿,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桌角的地方。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ㅤㅤ⑦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罗,开饭罗!”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ㅤㅤ⑧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ㅤㅤ⑨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ㅤㅤ⑩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火熏燎着。ㅤㅤ⑪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有删改)(1)“讪然”指“不好意思,难为情”。文中三次提到母亲“讪然”的原因是什么?(2)请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语句。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在风中舞蹈,在田野歌唱。(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4)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两项是CDA.文章第⑩段卒章显志,点明了写作目的,揭示了文章中心,升华了作者的情感。B.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题,有揭示内容和主题的作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C.文中提到母亲吃饭总是坐在“挂角”的位置,是因为母亲内心的胆怯和自卑。D.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炊烟和母亲,这两个实景画面深深印在作者的心里。E.本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刻画了一位善良而又勤劳的母亲形象。【分析】本文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标题,表明文章写作的是“与炊烟有关”的人和事,刻画了母亲形象,抒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根据文本内容可知,文章作者三次写了母亲的“讪然”。联系“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可知,表现了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的谦卑和愧疚自责和无奈心理,体现了母爱的厚重无私;联系“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可知,写出了母亲对儿女的挂念。这样反复写,突出了母亲善良和蔼、淳朴无私、传统的农村妇女形象,表达“我”对母亲的理解、感激和热爱。(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联系“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在风中舞蹈,在田野歌唱”可知,这是“我和妹妹”放学回家的时候最想看到的情形;“就像”是比喻词,“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是本体,“抒情的花朵”是喻体,这是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歌唱”的主语是“炊烟”,这是拟人的修辞;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像开放的花朵,在歌唱,可以看出“我和妹妹”看到这炊烟时心情的欢快和激动。(3)本题考查句段分析。联系“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可知,“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呼应开头;联系“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可知,回忆母亲守望盼归的画面和“我”的内心感受。点明中心,表达作者对慈祥母亲的爱。(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赏析。ABE.正确;C.有误,联系“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可知,母亲吃饭总是坐在“挂角”的位置,并非因为胆怯和自卑;D.有误,细读文本可知,文章以母亲从炊烟中走出开头,又以母亲站在炊烟中喊“我”结尾,两个是虚景,并不是实景,是两个虚景首尾呼应。故选:CD。答案:(1)①母亲为自己不能给孩子做更好的饭菜而讪然。②母亲为不能让父亲和孩子吃饱饭而讪然。③母亲为生活好了,孩子们却吃不了自己做的好饭菜了而讪然。(2)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炊烟升起的样子,表现了“我和妹妹”回家时看到炊烟的欢快与激动。(3)内容上:回忆母亲守望盼归的画面和我的内心感受。点明中心,表达作者对慈祥母亲的爱。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呼应开头。(4)CD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共7分)12.(3分)2023年3月,天津市举办第十三届“和谐天津•诚信调查”活动。其中食品的安全与质量再次成为热点话题,请根据下面以往的调查结果,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天津市民“食品安全与质量”关注度调查关注情况非常关注比较关注一般不太关注不关注关注度79.85%11.23%6.34%1.58%1.00%材料二:消费者选购食品时最关心的方面关心方面有效日期成分品牌价格检验证明其他关注度80.95%76.10%52.38%38.10%33.34%3.74%请探究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仔细观察材料一图表可知,天津市民对“食品安全与质量”表示关注的人超过90%,只有不到3%的人不太关注或不关注,由此可知,天津市民对“食品安全与质量”关注度极高,极少数人不太关注或不关注;仔细观察材料二图表可知,超过八成的消费者关心食品的有效日期,超过七成的消费者关心食品的成分,由此可知,消费者主要关心食品的有效日期和成分两个方面。据此作答即可。【解答】答案:示例:天津市民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的关注度极高,极少数人不太关注或不关注,消费者主要关心食品的有效日期和成分。13.(4分)请根据阅读积累,将下面横线空白处内容补充完整。ㅤㅤ《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①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真实记录了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如领导了秋收起义,担任“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②毛泽东;曾就读于天津,组织了八一南昌起义的③周恩来;“人生五十始”的教书先生,老红军④徐特立。【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手房买方买房违约解除购房合同
- 二零二四年租赁期满后物业续租合同
- 年度分期付款云计算服务合同(2024)2篇
- 全新内墙抹灰承包合同协议书 范本下载
- 2024年度技术支持与人才借调合同3篇
- 心衰病人的护理及抢救
- 劳务分包合同协议书
- 消防工程包工包料合同
- 铝板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模板2篇
- 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 (医学课件)骨水泥知识
- 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 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支预算编制
-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相关知识问答范本
- Unit3-My-face-微孟杉市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
-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技巧课件
- 某县干部组织工作情况总结材料
- 烫金烫印材购销合同
- DXI800分析仪性能保障措施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