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8分)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嗡嗡(wēng)静谧(mì)攲斜(jī) B.粗犷(kuàng)贮蓄(zhù)人声鼎沸(dǐng) C.倜傥(tì)徘徊(huái)棱镜(léng) D.诀别(jué)着落(zháo)淋漓尽致(lín)2.(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朗润宽敞寻觅浑为一谈 B.草跺镶嵌激荡恍然大悟 C.云霄健壮拼凑急燥 D.莅临捶打淅沥花团锦簇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小王在“新生教育”活动中表现非常优秀,他获得年级的表彰真是令人喜出望外。 B.班里每个人各得其所,擅长管理的小李成了班长,成绩优异的小张成了学习委员。 C.开学新生教育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与老师打成一片,老师的办公室经常人迹罕至。 D.杨老师是一个非常认真负责的数学老师,如果有人不交作业,她一定会盛气凌人。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青少年不再沉迷手机游戏,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B.据初步测算,2022年元旦假期,广东省共接待游客大约1111.5万人次左右。 C.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D.首届院士科学大课堂在某少年宫启动,科学种子得到广泛播撒和有效普及。5.(8分)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然而古人还说:“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我们进入初中要学习的重要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七年级(10)班将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个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活动。活动示例:分享“交友之道”的故事。活动一:活动二:(2)你所在的七年级(10)班准备在本周五下午三点在本班教室举行“交友之道”主题活动,你作为班级代表将用电话邀请学校德育处陈老师来参加此次活动,请你用得体的语言邀请他。6.(8分)(1)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②水何澹澹,。(《观沧海》曹操)③,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④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⑤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⑥兄女曰:“。”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咏雪》)(2)理解性默写。①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出了在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的诗句是,。②《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42分)7.(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但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②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释】①候:看望,问候。②法:效法,取法。(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太丘舍去()③孤往者尝为邺令()④周公不师孔子()(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②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4)结合【甲】【乙】两文,简析陈元方答语的巧妙之处。8.(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请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你任选角度赏析。9.(10分)阅读《棉花的味道》,完成下列各题。①棉花的籽儿发芽后,母亲就忙碌起来,锄草、松土、施肥,像照顾自己心爱的孩子一样细致。两个多月后,棉花长得有几尺高了,翠绿的叶子如张开的小手掌,在风中轻轻摇摆。母亲说,该给棉花“打顶”了。她熟练地掐住棉花秆顶部的一部分,稍一用力,“咔嚓”一声将它折断,对着一棵棵棉花“狠下杀手”。在这块棉地里,母亲不知倾注了多少汗水!可她为何又要毁掉它呢?我着急地大叫:“妈,棉花会死掉的!”母亲轻轻一笑道:“傻孩子,这时舍不得打顶,以后我们就收不到多少棉花。”②看到那么多被母亲折断的棉枝七零八落掉在地上,我心痛极了,执拗地要求母亲分两棵棉花给我种植,并坚持不给它们“打顶”。③母亲的抉择是对的,“打顶”后的棉花长得枝繁叶茂,开满了白色、粉色的花,而那两棵没“打顶”的棉花主秆长得太高,阻碍了侧枝的生长,侧枝少而且短,虽然看上去绿叶葱茏,却只有稀疏几朵花开。母亲指着那两棵棉花对我说:“看到了吧,有时候该舍弃的东西就要舍弃,否则会失去更多。”④不久,母亲棉四里的花谢了,一个个温穴的棉桃长出来。八月。棉批和石抱一般张开了小嘴,煞是好看,几天后,雪一般的棉花灿然盛开在枝头。⑤午饭后,酷热难忍,母亲却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去摘棉花。她挽着一个大竹篮,走进棉田里,双手快速地采摘着棉花,汗水湿透了衣衫。天空湛蓝湛蓝,一望无际的棉田如一片无垠的雪地,身穿浅蓝布衫的母亲被白色的棉花簇拥着,如一位神奇的织女在灵巧地编织一张巨大的白毛毯。⑥一天夜里,我看见母亲站在院里安静地望着天上。明月皎洁,一片一片的白云层层叠叠,整齐排列在深蓝色的夜空,月光如水一般倾泻而下,母亲的脸显得格外柔美,她喃喃道:“天上的云真好看啊,像棉花一样。”母亲读书不多,却能用最熟悉的东西、最贴切的比喻描绘眼前的美景,繁重的农活、生活的磨砺使母亲像大多数农妇一样唠叨、凡俗,但她心里却同样有对美的无限憧憬。⑦初冬,母亲就开始用新棉花给我们做棉衣、棉鞋、棉被,给长大的姐姐做嫁妆。机器轧过的棉花变得更加柔软洁白,母亲轻轻将棉花一层层叠好,铺在崭新的布上,然后一针一线细细地缝合。新棉被蓬松厚实,我撒着欢儿在上面翻跟斗。雪后的田野如同一床松软的大棉被,我穿上新棉衣跑进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扭头却看见母亲提着一篮翠绿的青菜从菜园走来,脸和手都冻得通红,她身上是一件穿了很多年的棉袄。我问:“妈,你冷吗?”母亲帮我扣好松开的纽扣,眼里漾着笑意:“妞儿不冷,妈就不冷。”⑧晴朗的冬日,母亲把棉被抱到太阳下曝晒。晚上把头埋进被里,会闻到一股香味,我问母亲:“你放了什么在被子里?香香的,真好闻。”⑨母亲说:“哪来的香味?那是棉花的味道。”⑩母亲老了,再也干不动农活,不能种棉花了,儿女们给她买了羽绒被、羽绒服,可母亲还是说冷,姐姐买来新棉花给母亲做了棉衣、棉被。穿上用蓝色金丝绒布料做的新棉袄,母亲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⑪母亲去世多年后的一天,我走在街上,看见前面一个穿着蓝色金丝绒棉袄的老人,背影极像母亲,顿时心跳加速,明知不可能,但还是身不由己紧跑几步追上她……⑫一个思念母亲的女子,伫立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哽咽无语,一任泪雨滂沱。⑬多年以后,我还经常闻到母亲说的“棉花的味道”,它柔软、浓密、温暖,将伴随我一生。(1)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棉花”为线索,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件往事。B.第②③段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母亲丰富的植棉经验和人生智慧。C.“母亲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中的“舒展”,写出了母亲内心的幸福满足。D.文章三次实写“我”母亲的“蓝色身影”,前后照应,文章有层次感与连贯性。(2)文章写了“母亲”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三件。(3)标题“棉花的味道”有什么含义?10.(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外婆的美学①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都说:她的手艺好。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好看,就是有美感,有艺术性,不过乡里人不这样说,只说好看。好看,好像是很简单的说法,其实要得到这个评价,是很不容易的。②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服还是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③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再到缝,她好像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也是激动的,充满者期待,或许还有几分担忧和恐惧:要是变得不伦不类,甚至很丑陋,名誉和尊严就毁了。④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穿戴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外婆总是坐在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场院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朴素、虔诚、庄重。⑤在我的童年,穿新衣必是在盛大的日子,比如春节、生日。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我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块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⑥除了缝大件衣服,外婆还会绣花,鞋垫、枕套、被面、床单、围裙上都有外婆绣的各种图案。⑦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燕子和其他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模样和姿态留在外婆的心里,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保存下来。外婆常常凝视着天空中的云朵出神,她手中的针线一动不动,布安静地在一旁等待着。忽然出现一声鸟叫或别的什么声音,外婆才如梦初醒般地把目光从云端收回,细针密线地绣啊绣啊,要不了一会儿,天上的图案就出现在她手中。读过中学的舅舅说,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⑧那年秋天,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鞋垫和一个枕套。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我说:“外婆,我的脚泡在水里,会冻坏的。”外婆说:“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⑨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让它们贴紧我的身体。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也是她密密的心情。⑩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我童年时的一双鞋垫。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之久,它们已经变得破旧,如文物那样脆弱易碎。但那泉水依旧荡漾着,贴近它,似乎能听见隐隐水声。两条小鱼仍然没有长大,一直游在岁月的深处。几丛欲开未开的水仙,仍然那样停在外婆的呼吸里。⑪我端详着外婆留给我的这件“文物”。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感受我手上的温度。(1)读第②~⑦段,依据下列提示概括“外婆的针线活”里所体现出来的“美学”。①,追求好看的美学。②外婆给旧衣服打补丁,。③,追求大自然的美学。(2)请分别解释第⑨段画线语句中的两个“密密”的含义。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也是她密密的心情。(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形象。(4)文章结尾画线处“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感受我手上的温度”,蕴含着作者的哪些情感。第三部分写作(共50分)11.(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个尽情玩耍的小鲁迅是如此可爱;读《再塑生命的人》,那个充满爱心、拥有高超教育艺术的莎莉文老师是那么亲切可敬。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也许他让你快乐,让你感动,让你崇敬……请以《那个让我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第四部分附加题(共8分)12.(5分)请仔细阅读下表,有几个遗漏的信息需要你补充。相关情节人物性格特点拒绝回答“我”“怪哉”的事。①古板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无常②诊金一元四角,开奇怪的药引和药丸,四处招摇撞骗。③故弄玄虚利用告假的时间给“我”买了我念念不忘的《山海经》。长妈妈④挑唆“我”偷母亲的珠子卖钱并散布流言。⑤喜欢使坏、心术不正13.(3分)鲁迅在《朝花夕拾》一书中提及了自己对儿童教育的看法。请从以下篇目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①《二十四孝图》②《五猖会》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8分)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嗡嗡(wēng)静谧(mì)攲斜(jī) B.粗犷(kuàng)贮蓄(zhù)人声鼎沸(dǐng) C.倜傥(tì)徘徊(huái)棱镜(léng) D.诀别(jué)着落(zháo)淋漓尽致(lín)【解答】A.有误,“攲斜”的“攲”应读作“qī”;B.有误,“粗犷”的“犷”应读作“guǎng”;C.正确;D.有误,“着落”的“着”应读作“zhuó”。故选:C。2.(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朗润宽敞寻觅浑为一谈 B.草跺镶嵌激荡恍然大悟 C.云霄健壮拼凑急燥 D.莅临捶打淅沥花团锦簇【解答】A.有误,“浑为一谈”应写作“混为一谈”。B.有误,“草跺”应写作“草垛”。C.有误,“急燥”应写作“急躁”。D.正确。故选:D。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小王在“新生教育”活动中表现非常优秀,他获得年级的表彰真是令人喜出望外。 B.班里每个人各得其所,擅长管理的小李成了班长,成绩优异的小张成了学习委员。 C.开学新生教育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与老师打成一片,老师的办公室经常人迹罕至。 D.杨老师是一个非常认真负责的数学老师,如果有人不交作业,她一定会盛气凌人。【解答】A.有误。喜出望外: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本身就表现优秀的小王获得表彰不属于意外的事,使用有误。B.正确。C.有误。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老师的办公室不属于荒凉偏僻的地方,使用有误。D.有误。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不能形容非常认真负责的数学老师,使用对象有误。故选:B。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青少年不再沉迷手机游戏,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B.据初步测算,2022年元旦假期,广东省共接待游客大约1111.5万人次左右。 C.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D.首届院士科学大课堂在某少年宫启动,科学种子得到广泛播撒和有效普及。【解答】A.有误,否定不当,可将“不再”删去;B.有误,表意重复,可将“大约”或“左右”;C.正确;D.有误,搭配不当,可删去“和有效普及”。故选:C。5.(8分)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然而古人还说:“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我们进入初中要学习的重要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七年级(10)班将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个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活动。活动示例:分享“交友之道”的故事。活动一:办一期“交友之道”主题的手抄报。活动二:举行“交友之道”演讲比赛。(2)你所在的七年级(10)班准备在本周五下午三点在本班教室举行“交友之道”主题活动,你作为班级代表将用电话邀请学校德育处陈老师来参加此次活动,请你用得体的语言邀请他。【解答】答案:(1)示例:办一期“交友之道”主题的手抄报举行“交友之道”演讲比赛(2)示例:尊敬的陈老师,您好!我是七年级10班的学生,我们七年级10班将于本周五下午三点在教室开展“交友之道”的主题活动,我们班想邀请您参加,不知您是否有空?6.(8分)(1)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曹操)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⑤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⑥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咏雪》)(2)理解性默写。①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出了在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的诗句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②《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答】答案:(1)①岐王宅里寻常见②山岛竦峙(重点字:竦峙)③枯藤老树昏鸦④随君直到夜郎西⑤应傍战场开⑥未若柳絮因风起(重点字:絮)(2)①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重点字:芦)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罔)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42分)7.(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但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②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释】①候:看望,问候。②法:效法,取法。(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②太丘舍去(舍弃。)③孤往者尝为邺令(曾经。)④周公不师孔子(学习。)(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②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4)结合【甲】【乙】两文,简析陈元方答语的巧妙之处。【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①句意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期:约定。②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舍:舍弃。③句意为: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尝:曾经。④句意为:周公没有学孔子。师:学习。(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点词有:期,约定;委,舍弃;去,离开。句意:和别人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②重点词有:卿家君,你父亲;孤,我;法,效法,仿效。句意:不知是你的父亲效法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为: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强者绥之以德”和“弱者抚之以仁”是对称的句式,表达了对待不同人的不同方式;“恣其所安”是对前面做法的进一步说明;“久而益敬”则是最后的结果。故断为: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在面对友人的无理指责时,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指出友人的无信和无礼,言辞犀利,逻辑清晰,而且有理有据,使对方无法反驳,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根据乙文“袁公曰:‘孤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可知,袁公询问元方是他的父亲效法自己,还是自己效法元方的父亲,元方以周公和孔子为例,说明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却没有相互效法,暗示袁公和自己的父亲也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元方的回答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巧妙地化解了尴尬的局面。答案:(1)①约定。②舍弃。③曾经。④学习。(2)①和别人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②不知是你的父亲效法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3)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4)甲文中元方答语义正词严,直接指出父亲友人的失信失礼,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乙文中元方答语含蓄委婉,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8.(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请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你任选角度赏析。【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需结合诗句意思来作答。此句意思为: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加入恰当的修饰词即可。(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作者在本联中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即可。答案:(1)潮水上涨,仿佛与两岸齐平,江面更显得宽阔了,顺风行船将白帆高高悬挂,描绘了一幅开阔、壮美的江景画卷。(2)示例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来。“生”“入”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新旧变化的自然规律。示例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译文: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9.(10分)阅读《棉花的味道》,完成下列各题。①棉花的籽儿发芽后,母亲就忙碌起来,锄草、松土、施肥,像照顾自己心爱的孩子一样细致。两个多月后,棉花长得有几尺高了,翠绿的叶子如张开的小手掌,在风中轻轻摇摆。母亲说,该给棉花“打顶”了。她熟练地掐住棉花秆顶部的一部分,稍一用力,“咔嚓”一声将它折断,对着一棵棵棉花“狠下杀手”。在这块棉地里,母亲不知倾注了多少汗水!可她为何又要毁掉它呢?我着急地大叫:“妈,棉花会死掉的!”母亲轻轻一笑道:“傻孩子,这时舍不得打顶,以后我们就收不到多少棉花。”②看到那么多被母亲折断的棉枝七零八落掉在地上,我心痛极了,执拗地要求母亲分两棵棉花给我种植,并坚持不给它们“打顶”。③母亲的抉择是对的,“打顶”后的棉花长得枝繁叶茂,开满了白色、粉色的花,而那两棵没“打顶”的棉花主秆长得太高,阻碍了侧枝的生长,侧枝少而且短,虽然看上去绿叶葱茏,却只有稀疏几朵花开。母亲指着那两棵棉花对我说:“看到了吧,有时候该舍弃的东西就要舍弃,否则会失去更多。”④不久,母亲棉四里的花谢了,一个个温穴的棉桃长出来。八月。棉批和石抱一般张开了小嘴,煞是好看,几天后,雪一般的棉花灿然盛开在枝头。⑤午饭后,酷热难忍,母亲却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去摘棉花。她挽着一个大竹篮,走进棉田里,双手快速地采摘着棉花,汗水湿透了衣衫。天空湛蓝湛蓝,一望无际的棉田如一片无垠的雪地,身穿浅蓝布衫的母亲被白色的棉花簇拥着,如一位神奇的织女在灵巧地编织一张巨大的白毛毯。⑥一天夜里,我看见母亲站在院里安静地望着天上。明月皎洁,一片一片的白云层层叠叠,整齐排列在深蓝色的夜空,月光如水一般倾泻而下,母亲的脸显得格外柔美,她喃喃道:“天上的云真好看啊,像棉花一样。”母亲读书不多,却能用最熟悉的东西、最贴切的比喻描绘眼前的美景,繁重的农活、生活的磨砺使母亲像大多数农妇一样唠叨、凡俗,但她心里却同样有对美的无限憧憬。⑦初冬,母亲就开始用新棉花给我们做棉衣、棉鞋、棉被,给长大的姐姐做嫁妆。机器轧过的棉花变得更加柔软洁白,母亲轻轻将棉花一层层叠好,铺在崭新的布上,然后一针一线细细地缝合。新棉被蓬松厚实,我撒着欢儿在上面翻跟斗。雪后的田野如同一床松软的大棉被,我穿上新棉衣跑进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扭头却看见母亲提着一篮翠绿的青菜从菜园走来,脸和手都冻得通红,她身上是一件穿了很多年的棉袄。我问:“妈,你冷吗?”母亲帮我扣好松开的纽扣,眼里漾着笑意:“妞儿不冷,妈就不冷。”⑧晴朗的冬日,母亲把棉被抱到太阳下曝晒。晚上把头埋进被里,会闻到一股香味,我问母亲:“你放了什么在被子里?香香的,真好闻。”⑨母亲说:“哪来的香味?那是棉花的味道。”⑩母亲老了,再也干不动农活,不能种棉花了,儿女们给她买了羽绒被、羽绒服,可母亲还是说冷,姐姐买来新棉花给母亲做了棉衣、棉被。穿上用蓝色金丝绒布料做的新棉袄,母亲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⑪母亲去世多年后的一天,我走在街上,看见前面一个穿着蓝色金丝绒棉袄的老人,背影极像母亲,顿时心跳加速,明知不可能,但还是身不由己紧跑几步追上她……⑫一个思念母亲的女子,伫立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哽咽无语,一任泪雨滂沱。⑬多年以后,我还经常闻到母亲说的“棉花的味道”,它柔软、浓密、温暖,将伴随我一生。(1)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以“棉花”为线索,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件往事。B.第②③段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母亲丰富的植棉经验和人生智慧。C.“母亲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中的“舒展”,写出了母亲内心的幸福满足。D.文章三次实写“我”母亲的“蓝色身影”,前后照应,文章有层次感与连贯性。(2)文章写了“母亲”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三件。(3)标题“棉花的味道”有什么含义?【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ABC.正确。D.有误,选项错误在于,文章中并没有三次实写“我”母亲的“蓝色身影”。实际上,只在文章第⑩段和第⑪段提到了母亲穿着蓝色金丝绒棉袄的情景,这是两次提及,并且其中一次(第⑪段)是在“我”看到类似背影的老人时产生的联想,并非实写。因此,D选项的表述不准确,是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故选:D。(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第①段“棉花长得有几尺高了,翠绿的叶子如张开的小手掌,在风中轻轻摇摆。母亲说,该给棉花‘打顶’了。她熟练地掐住棉花秆顶部的一部分,稍一用力”,可知:棉花长高了,母亲给棉花“打顶”。结合第⑤段“午饭后,酷热难忍,母亲却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去摘棉花。她挽着一个大竹篮,走进棉田里,双手快速地采摘着棉花”,可知:母亲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去摘棉花。结合第⑥段“我看见母亲站在院里安静地望着天上。……母亲读书不多,却能用最熟悉的东西、最贴切的比喻描绘眼前的美景”,可知:母亲在夜里看天空时,赞美夜空的白云像棉花;结合第⑦段“母亲就开始用新棉花给我们做棉衣、棉鞋、棉被,……然后一针一线细细地缝合”,可知:母亲用新棉花给我们做棉衣、棉鞋、棉被。结合第⑧段“母亲把棉被抱到太阳下曝晒。晚上把头埋进被里,会闻到一股香味”,第⑨段“哪来的香味?那是棉花的味道”可知:母亲告诉“我”被子的香气是“棉花的味道”。结合第⑩段“母亲老了,再也干不动农活,不能种棉花了”“姐姐买来新棉花给母亲做了棉衣、棉被。穿上用蓝色金丝绒布料做的新棉袄,母亲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可知:母亲年老后,不能种棉花了,仍然喜欢使用棉衣、棉被。(3)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结合第⑧段“母亲把棉被抱到太阳下曝晒。晚上把头埋进被里,会闻到一股香味”,第⑨段“母亲说:‘哪来的香味?那是棉花的味道’”可知:文章的题目“棉花的味道”,表面上指真正的棉花的在太阳下曝晒味道,发出一股香味;结合第⑦段“母亲就开始用新棉花给我们做棉衣、棉鞋、棉被,给长大的姐姐做嫁妆。机器轧过的棉花变得更加柔软洁白,母亲轻轻将棉花一层层叠好,铺在崭新的布上,然后一针一线细细地缝合”“她身上是一件穿了很多年的棉袄。我问:‘妈,你冷吗?’母亲帮我扣好松开的纽扣,眼里漾着笑意:‘妞儿不冷,妈就不冷’”,第⑧段“母亲把棉被抱到太阳下曝晒。晚上把头埋进被里,会闻到一股香味,我问母亲:‘你放了什么在被子里?香香的,真好闻’”,第⑨段“哪来的香味?那是棉花的味道”,第⑬段“我还经常闻到母亲说的‘棉花的味道’,它柔软、浓密、温暖,将伴随我一生”,可知:文章对回忆“我”与母亲之间温暖的往事,母亲用新棉花给“我们”制作衣裳棉被,为我们晒棉被,和“我”之间温馨的对话。这些温暖的回忆将会温暖“我”的一生。文章用“棉花的味道”隐含着母亲给我的温暖,体现子女母亲的感激和思念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答案:(1)D(2)母亲给棉花“打顶”;母亲采摘棉花;母亲夜里看天空(赞美夜空的白云像棉花);母亲用棉花为儿女缝衣制被;母亲告诉“我”被子的香气是“棉花的味道”;母亲年老后仍然喜欢使用棉织品(任意3件事即可)(3)是棉花自身的味道,它是母亲所喜欢的香味。蕴含的味道,那是深深的母爱。是子女对母亲的感激之情。10.(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外婆的美学①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都说:她的手艺好。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好看,就是有美感,有艺术性,不过乡里人不这样说,只说好看。好看,好像是很简单的说法,其实要得到这个评价,是很不容易的。②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服还是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③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再到缝,她好像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也是激动的,充满者期待,或许还有几分担忧和恐惧:要是变得不伦不类,甚至很丑陋,名誉和尊严就毁了。④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穿戴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外婆总是坐在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场院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朴素、虔诚、庄重。⑤在我的童年,穿新衣必是在盛大的日子,比如春节、生日。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我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块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⑥除了缝大件衣服,外婆还会绣花,鞋垫、枕套、被面、床单、围裙上都有外婆绣的各种图案。⑦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燕子和其他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模样和姿态留在外婆的心里,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保存下来。外婆常常凝视着天空中的云朵出神,她手中的针线一动不动,布安静地在一旁等待着。忽然出现一声鸟叫或别的什么声音,外婆才如梦初醒般地把目光从云端收回,细针密线地绣啊绣啊,要不了一会儿,天上的图案就出现在她手中。读过中学的舅舅说,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⑧那年秋天,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鞋垫和一个枕套。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我说:“外婆,我的脚泡在水里,会冻坏的。”外婆说:“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⑨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让它们贴紧我的身体。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也是她密密的心情。⑩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我童年时的一双鞋垫。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之久,它们已经变得破旧,如文物那样脆弱易碎。但那泉水依旧荡漾着,贴近它,似乎能听见隐隐水声。两条小鱼仍然没有长大,一直游在岁月的深处。几丛欲开未开的水仙,仍然那样停在外婆的呼吸里。⑪我端详着外婆留给我的这件“文物”。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感受我手上的温度。(1)读第②~⑦段,依据下列提示概括“外婆的针线活”里所体现出来的“美学”。①外婆做衣服,追求好看的美学。②外婆给旧衣服打补丁,追求搭配的美学。③外婆在各种物件上绣图案,追求大自然的美学。(2)请分别解释第⑨段画线语句中的两个“密密”的含义。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也是她密密的心情。(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形象。(4)文章结尾画线处“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感受我手上的温度”,蕴含着作者的哪些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文章③到④段写的是外婆做衣服心里要有个“样式”“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再到缝,她好像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心里充满激情和期望,才能做出好衣服。由此可概括出:外婆做衣服,追求好看的美学;第⑤段“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块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可概括出:外婆打补丁,追求搭配的美学;第⑦段“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可概括出:“外婆绣各种图案,追求大自然的美学。据此作答即可。③结合“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燕子和其他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模样和姿态留在外婆的心里,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保存下来。外婆常常凝视着天空中的云朵出神,她手中的针线一动不动,布安静地在一旁等待着。忽然出现一声鸟叫或别的什么声音,外婆才如梦初醒般地把目光从云端收回,细针密线地绣啊绣啊,要不了一会儿,天上的图案就出现在她手中。读过中学的舅舅说,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句可知,外婆在各种物件上绣图案。(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是外婆密密的手纹”中的“密密”指外婆为“我”绣的鞋垫上的图案是一针一针密密绣出来的,表现出外婆绣工精湛;结合“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让它们贴紧我的身体”可知,“也是她密密的心情”中的“密密”指外婆用一针一线来表达对作者的疼爱,细密的针脚传达的是外婆对“我”的爱,针有多密,外婆的爱就有多深。(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由“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再到缝,她好像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可看出,外婆做事一丝不苟;由“外婆常常凝视着天空中的云朵出神,她手中的针线一动不动,布安静地在一旁等待着。忽然出现一声鸟叫或别的什么声音,外婆才如梦初醒般地把目光从云端收回,细针密线地绣啊绣啊,要不了一会儿,天上的图案就出现在她手中”可看出,外婆技艺精湛;由“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可看出,外婆关心疼爱后辈,用精致的手工礼物表达了对“我”的疼爱。据此作答即可。(4)本题考查对情感的理解。结合“我端详着外婆留给我的这件‘文物’。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感受我手上的温度”可知,虽然外婆做的鞋垫破旧不堪,“我”仍视作珍宝,可看出作者对鞋垫的珍惜、对外婆追求美学的赞美。结合“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感受我手上的温度”可知,“我”不会忘记外婆给予“我”的温度和爱,表达了对外婆的深切怀念之情。答案:(1)示例:①外婆做衣服②追求搭配的美学③外婆在各种物件上绣图案(2)示例:第一个“密密”指外婆为“我”绣的鞋垫上的图案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表现出外婆绣工精湛;第二个“密密”指外婆用一针一线来表达对作者的疼爱。(3)示例:①做事一丝不苟。外婆制作针线活的过程认真细致,从量到裁再到缝一丝不苟。②技艺精湛。外婆善于观察大自然中的美景,将自然的美学展现在针线活上,技艺高超。③关心疼爱后辈。外婆用精致的手工礼物表达了对作者的疼爱。(4)示例:表达了作者对鞋垫的珍惜,对外婆的怀念,对外婆追求美学的赞美。第三部分写作(共50分)11.(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个尽情玩耍的小鲁迅是如此可爱;读《再塑生命的人》,那个充满爱心、拥有高超教育艺术的莎莉文老师是那么亲切可敬。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也许他让你快乐,让你感动,让你崇敬……请以《那个让我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解答】例文:那个让我敬佩的人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事,很多人和事就像一粒粒微不足道的沙子,很快就被我们忘记了,而有的人和事却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在奥数班的院门前见到这个乞丐了。说实话,我讨厌他。他整天蓬头垢面,头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