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移动通信》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6/11/wKhkGWdD_ZuACH-_AAGgza3jNNs661.jpg)
![《广播电视移动通信》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6/11/wKhkGWdD_ZuACH-_AAGgza3jNNs6612.jpg)
![《广播电视移动通信》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6/11/wKhkGWdD_ZuACH-_AAGgza3jNNs6613.jpg)
![《广播电视移动通信》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6/11/wKhkGWdD_ZuACH-_AAGgza3jNNs6614.jpg)
![《广播电视移动通信》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6/11/wKhkGWdD_ZuACH-_AAGgza3jNNs66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播电视移动通信》课程概览本课程将深入探讨广播电视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涵盖无线通信原理、网络架构、信号处理、传输技术等核心内容。通信技术的历史发展古代利用烟火、鼓声、烽火台等传递信息,信息传递速度慢,覆盖范围有限。19世纪电报、电话的发明,实现了信息的快速远距离传输。20世纪无线电、电视、计算机等技术的出现,促进了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21世纪互联网、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开启了信息社会的新时代。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模拟通信模拟信号连续变化,反映真实世界信号。例如:音频信号、视频信号。数字通信数字信号离散变化,用数字表示。例如:计算机数据、互联网信息。模拟信号转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必须先转换为数字信号才能进行传输。例如:音频信号需要经过采样、量化、编码处理。数字信号转模拟信号接收端需要将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例如:还原音频信号,以便播放。信号的采样与量化1采样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以一定的频率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系列的样本值。2量化将每个样本值映射到一个离散的量化级别,用有限的位数表示,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表示。3编码将量化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二进制编码,以便于存储和传输。信号的编码与调制编码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更稳定,不易受到干扰。常见编码方式包括脉冲编码调制(PCM)和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调制将数字信号加载到载波信号上,便于无线传输。不同的调制方式会影响信号的带宽和抗干扰能力。常见调制方式包括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复用将多个信号分配到不同的频段,避免信号相互干扰。时分复用将时间分成多个时隙,每个时隙分配给不同的信号。码分复用使用不同的码序列区分不同的信号,可以在同一时间和频率上进行传输。信道编码与信道复用11.信道编码信道编码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减少误码率,保证信息传输质量。22.信道复用信道复用可以提高信道利用率,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上,传输更多的数据。33.常见技术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卷积码、分组码,常见的信道复用技术包括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等。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按技术代际划分1G、2G、3G、4G、5G,分别代表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一代都带来新的技术和服务体验。按网络架构划分GSM、CDMA、TD-SCDMA、LTE等,不同网络架构有着各自的技术特点,影响着信号覆盖、传输速度等方面的差异。按服务类型划分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多媒体通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从简单通话到高清视频,涵盖更丰富的应用场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原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使用蜂窝结构的无线通信系统,它将服务区域划分成许多六边形的蜂窝小区,每个小区都有一个基站,负责与该小区内的移动用户进行通信。蜂窝系统利用频率复用技术,将有限的频谱资源分配给多个小区,提高频谱利用率。小区之间使用移动切换技术,确保用户在移动过程中保持通信,实现无缝切换。2G移动通信系统系统类型GSM、CDMA、TDMA数据传输速率9.6kbps主要应用语音通话、短信、低速数据2G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一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主要提供语音通话和短信服务,也支持低速数据传输。3G移动通信系统3G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它在技术上突破了2G技术的限制,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例如视频通话、高速上网等。3G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通信技术向宽带化、多媒体化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通信体验,也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奠定了基础。4G移动通信系统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相较于3G,4G网络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强的连接能力。它支持多种应用,包括高速数据传输、高清视频通话和多媒体内容共享等。100M速率4G网络峰值速率可达100Mbps,比3G快得多。50ms延迟4G网络的延迟显著降低,平均低于50毫秒。1000连接4G网络支持同时连接1000个设备,满足更多用户需求。5G移动通信系统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比4G更快、更可靠、更安全,支持更多设备和应用,并为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带来更多可能性。5G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超高清视频、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自动驾驶、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移动通信网络组成基站基站是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负责无线信号的收发。核心网络核心网络负责用户管理、呼叫控制、数据传输等功能。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是用户接入移动网络的设备,负责无线信号的收发。无线接入技术11.基站技术基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负责无线信号的收发和处理。22.天线技术天线用于无线信号的传输,主要包括定向天线、全向天线和智能天线等。33.频谱管理频谱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是无线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44.功率控制功率控制技术通过调节发射功率,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和效率。移动终端技术移动终端类型移动终端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视接收器等。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在功能、性能和应用领域上有所差异。移动终端技术移动终端技术不断发展,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显示屏、电池等方面。新技术应用于移动终端,提升了性能和功能,并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业务与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连接世界,提供各种服务。音乐移动设备可随时随地享受音乐服务。视频通话移动互联网支持高清视频通话,跨越地理距离。在线购物移动互联网让购物变得便捷,足不出户即可购买商品。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1数字化数字电视、高清电视2彩色电视NTSC、PAL、SECAM3黑白电视电子管电视、机械电视4无线广播AM广播、FM广播5有线广播电话线广播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无线电广播到如今的数字电视,技术不断革新,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视听体验。模拟广播电视技术模拟信号处理模拟广播电视技术以模拟信号为基础,利用连续的波形表示音频和视频信息。模拟调制技术采用调幅、调频等技术将音频和视频信号叠加在高频载波上进行传输。模拟电视接收机模拟电视接收机利用天线接收信号,通过解调、放大和显示处理,最终呈现图像和声音。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数字信号数字电视使用数字信号传输视频和音频信息。广播传输数字电视信号通过地面、卫星或有线网络广播。高清画质数字信号可以提供更高的清晰度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互动功能数字电视支持电子节目指南、点播等互动功能。直播卫星电视系统直播卫星电视系统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作为信号传输的中继站,将电视节目信号覆盖到广阔的区域。该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节目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偏远地区和移动接收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存在设备成本高、受天气影响等缺点。有线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利用同轴电缆或光纤将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家中。它具有信号质量稳定、传输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有线电视系统可提供多种节目类型,包括电视节目、广播节目、互联网接入等,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地面数字电视系统是指利用地面无线电波传输数字电视信号,以数字信号方式接收和处理,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电视图像和声音的电视系统。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建设成本低、传输效率高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广播电视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移动电视系统移动电视车利用移动电视车,可以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至移动接收终端,实现移动电视节目收看。移动电视接收终端移动电视接收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观看电视节目。移动电视信号传输移动电视信号传输通常采用地面数字电视或卫星电视的方式,保证信号质量和覆盖范围。移动电视应用场景移动电视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户外活动、应急广播等领域,满足用户多元化的收看需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流程1策划确定节目主题、形式和内容2拍摄使用摄像机录制节目素材3剪辑整理和编辑拍摄的素材4配音添加旁白和音效5后期制作添加字幕、特效等制作过程包括策划、拍摄、剪辑、配音和后期制作等步骤。节目内容从创意构思到最终播出,经过多个环节的精心制作,才能呈现出高质量的节目效果。广播电视传输技术无线传输无线传输主要包括地面广播、卫星广播和移动电视等。地面广播信号通过无线电波传播,覆盖范围广,但受地形影响较大。卫星广播信号覆盖范围更大,不受地形影响,但需要昂贵的卫星发射和接收设备。移动电视信号通过无线网络传输,便携性强,但受网络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影响。有线传输有线传输主要包括有线电视、光纤网络和互联网等。有线电视通过电缆传输信号,信号稳定,但覆盖范围有限。光纤网络传输速度快,容量大,但建设成本高。互联网传输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但受网络带宽和延迟影响。广播电视网络架构分层架构广播电视网络架构通常采用分层结构,包括节目制作层、传输层、接收层等。网络类型广播电视网络可分为地面广播网络、卫星广播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各有优缺点。技术融合广播电视网络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融合,形成多媒体、交互式、个性化的新型网络。广播电视监管体系11.确保节目质量监管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合法性。22.保护公众利益防止虚假宣传和低俗内容,维护社会公序良俗。33.促进行业发展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创新,提升广播电视行业整体水平。44.维护国家安全防止利用广播电视传播有害信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趋势融合发展广播电视与移动通信、互联网深度融合,形成跨平台、跨终端的新型媒体生态。个性化内容用户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内容制作和传播成为趋势,精准推送和定制服务将更加重要。新技术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推动产业升级。国际化发展中国广播电视走向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广播电视与移动通信融合发展1移动电视移动通信技术为电视节目提供新的传播渠道,通过移动终端观看电视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人营养需求分析报告
- 社交媒体教育培养数字时代的营销人才
- 电子竞技产业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 工程力学简明教程 课件 第七章 扭 转
- 合同管理的工作任务及方法
- 《空气》(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教案
- 网约车培训课件
- 口腔科医生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 《Unit Three Lovely Animals》(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京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公司生产报废单
- 商业写字楼运营费用
- 乘法口诀表(到25乘25)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要点分析课件
- TPM“2”STEP培训方法和技巧(发生源困难源对策=两源改善)
- 完整版:美制螺纹尺寸对照表(牙数、牙高、螺距、小径、中径外径、钻孔)
- 三腔二囊管的应用和护理--PPT课件 (3)
- 资产——固定资产练习题答案
- 英语书写模板
- 湖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
- 底栏栅坝水力学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