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专题01 先秦的文明和社会转型(原卷版)_第1页
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专题01 先秦的文明和社会转型(原卷版)_第2页
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专题01 先秦的文明和社会转型(原卷版)_第3页
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专题01 先秦的文明和社会转型(原卷版)_第4页
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专题01 先秦的文明和社会转型(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PAGEPAGE1专题01先秦的文明和社会转型(选择题部分)考点五年考情(2020-2024)命题趋势考点1早期中华文明2024史料互证2023年未考查2022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021年未考查2020年未考查2020-2024年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史料求证。要求学生在将来的备考中,紧靠课标,立足教材。预计2025年高考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1)通过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的形式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变化及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如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及影响、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和商业发展条件及状况、百家争鸣尤其儒家思想内涵及意义。(2)注重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尤其渗透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如中央集权的上层建筑对兴修水利的积极影响、思想观念、文字变化和科技成果的现实基础等。(3)注重对石器时代史料实证的考查,立足课标,明确历史概念。考点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202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孔子思想2022年未考查2022年未考查2021年未考查2020年未考查考点01早期中华文明1.(2024·北京·高考真题)《史记》记有商王世系。1917年,王国维利用新发现的甲骨卜辞与《史记》《尚书》等古籍相互补正,进一步论证了商朝的历史。陈垣后来对考证方法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①理证:“无证而以理断之者”;②书证:引书为证,“可以补史之阙”;③亲证:“考地理贵实践,亲历其地”;④物证:“以新出土之金石证史”。王国维上述研究运用的考证方法主要有(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2022·北京·高考真题)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考点0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1.(2024·北京·高考真题)古代玉器为礼之重器,孔子用玉比喻理想人格: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坚硬),知(智)也;廉(棱角)而不刿(割),义也;垂之如队(坠),礼也。这一比喻寄托了(

)A.隆礼重法的精神 B.无为而治的理想C.修身明德的追求 D.选贤任能的理念1.(2024·北京昌平·二模)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由2000余片绿松石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龙身长64.5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巨头蜷尾。这件器物可以反映出(

)①龙的形象已经产生

②郡县制取代分封制③母系氏族社会出现

④当时的手工业水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4·北京西城·二模)如图为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的人面纹方鼎,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器身外如表周饰半浮雕人面,人面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禾”字为一株结有丰硕稻穗的禾杆,因此也被称为大禾方鼎。这反映出(

)①商代的青铜器多数出土于殷墟 ②半人半兽鼎浮雕体现图腾崇拜③此鼎与农业生产有紧密的关系 ④人面纹鼎是最早的青铜器之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2024·北京朝阳·二模)距今约8000年的兴隆洼遗址房屋排列整齐,同时期裴李岗遗址墓葬秩序井然。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目前尚未发现坚固的城堡,距今五六千年的良渚古城,城垣宽而低矮,主要功能应是防水而非军事防御。青铜在亚欧草原主要用于制造武器和工具,在中国则主要铸造礼器。以上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在起源阶段(

)A.崇尚秩序与稳定 B.避免冲突与战争 C.追求集权与礼制 D.从事游牧与渔猎4.(2024·北京东城·二模)有学者提出,黄河流域文明发展中存在“三条线”,以及原始社会末期夏商周三部族集中分布的“三大块”(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夏商周三代政治势力未超出部族板块 B.先秦时期中原华夏势力向北进抵甲线C.古代少数民族南下均定都甲乙线之间 D.历代大一统王朝都建都于丙线的附近5.(2024·北京东城·一模)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某地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城址,以及七百多座墓葬所组成的墓葬群(见下表)。此考古发现(

)规模比重随葬品墓主人大型墓1.3%一、二百件,包括彩绘陶器、玉器、整猪骨架等,其中一座墓有鼍鼓(鳄鱼皮制)、雕刻石磬等礼器均为男性中型墓11.4%几十件,包括彩绘陶器、猪下颈骨等多为男性小型墓87.3%0~3件A.是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 B.印证了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C.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的特征 D.反映了礼乐制度的成熟和发达6.(2024·北京通州·二模)“龙”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意象符号与图案,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神兽”,观察中国考古发现分布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龙”的形象最早产生于中原地区 B.“龙”的出现成为王权身份的象征C.当时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D.“龙”的文化源远流长、多元并存7.(2024·北京门头沟·一模)2023年12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8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考古发现是研究古代中华文明出现的重要途径②姜寨遗址、牛河梁遗址为进入古国时代提供实证③农业和畜牧业产生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④古国时代晚期形成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发展趋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4·北京石景山·一模)新石器时代众多文化遗址已出现原始的龙纹,如鱼龙、蛇龙、猪龙、鳄龙等,后来以蛇与鳄为主体,兼取其它一两种动物特征。夏商时期龙纹更加抽象化,拼合了更丰富的动物特征,用“百物”特点奠立了后世龙形象的基本特征。由此可见,早期的中华龙文化(

)红山文化玉龙

商朝妇好墓玉龙①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密切相关

②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③说明了华夏认同的观念已经形成

④反映了早期手工技艺的精巧细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4·北京丰台·二模)中国古代重视礼治。《周礼》把礼分为五大类:“吉礼”是有关祭祀之礼,“凶礼”是有关丧葬哀悼之礼,“军礼”是与军事行动有关的礼仪,“宾礼”是四夷诸侯朝觐君王的礼仪,“嘉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等方面的礼仪。此“五礼”(

)A.规范人们的行为并维护社会的稳定 B.主要针对王室日常生活而制定C.体现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优秀传统 D.使得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确立10.(2024·北京顺义·二模)曲沃代晋是春秋早期晋国一次长达近70年的内战。最终,晋国的公族曲沃武公攻入了晋都翼城,取代了晋国的君主,成为了晋国的新主人。该历史事件说明(

)A.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B.诸侯兼并战争不断C.礼乐制度完全消亡 D.分封制度不复存在11.(2024·北京房山·一模)据史书记载,“平子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鲁乱”。“定王十六年(前453年),三晋灭智伯,分有其地”。“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以上现象说明了(

)A.宗法血缘关系的彻底消失 B.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激化C.传统政治秩序的逐渐瓦解 D.各诸侯国官僚制度的确立12.(2024·北京大兴·三模)授田制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次大规模的对国有土地的分配运动。先以县为单位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进而将可耕地从国有土地中划分出来,授田制只施于可耕地。授田的对象是个体农民和有功于国家的人,土地一经授予,可以子孙传袭,以为世业。只有当无人继承时,才由国家收回。这项制度(

)①有利于宗法封建制的巩固 ②推动了地主封建制的形成③有利于劳役地租的征收 ④有利于对农民的直接控制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3(2024·北京海淀·二模)《墨子》写道“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史记》载“孔子既没,子夏(孔子的学生)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对上述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①战国时期形成尊贤重士的社会风气 ②士阶层兴起促进了思想的繁荣③儒家学说被各诸侯国国君广泛采纳 ④卿大夫掌握实权导致权力下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4·北京朝阳·一模)东周时期,晋、魏两国都曾尝试追认和承袭夏代的政治名位。晋平公曾经举行夏代郊祭礼仪以祭祀鲧(禹之父),魏惠王以夏代的后继者自居,称夏王,乘夏车,迁夏都,以天子之礼自居。据此可知此时(

)①夏代礼仪制度复兴 ②宗教神权观念盛行 ③宗法分封制度瓦解 ④诸侯争夺天下正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4·北京丰台·二模)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有(

)①中央对地方实行严密控制 ②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③诸侯国之间存在着对抗与碰撞 ④北方民族对中原诸侯国构成威胁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专题01先秦的文明和社会转型(选择题部分)考点五年考情(2020-2024)命题趋势考点1早期中华文明2024史料互证2023年未考查2022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021年未考查2020年未考查2020-2024年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史料求证。要求学生在将来的备考中,紧靠课标,立足教材。预计2025年高考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1)通过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的形式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变化及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如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及影响、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和商业发展条件及状况、百家争鸣尤其儒家思想内涵及意义。(2)注重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尤其渗透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如中央集权的上层建筑对兴修水利的积极影响、思想观念、文字变化和科技成果的现实基础等。(3)注重对石器时代史料实证的考查,立足课标,明确历史概念。考点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202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孔子思想2022年未考查2022年未考查2021年未考查2020年未考查考点01早期中华文明1.(2024·北京·高考真题)《史记》记有商王世系。1917年,王国维利用新发现的甲骨卜辞与《史记》《尚书》等古籍相互补正,进一步论证了商朝的历史。陈垣后来对考证方法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①理证:“无证而以理断之者”;②书证:引书为证,“可以补史之阙”;③亲证:“考地理贵实践,亲历其地”;④物证:“以新出土之金石证史”。王国维上述研究运用的考证方法主要有(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2022·北京·高考真题)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考点0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1.(2024·北京·高考真题)古代玉器为礼之重器,孔子用玉比喻理想人格: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坚硬),知(智)也;廉(棱角)而不刿(割),义也;垂之如队(坠),礼也。这一比喻寄托了(

)A.隆礼重法的精神 B.无为而治的理想C.修身明德的追求 D.选贤任能的理念1.(2024·北京昌平·二模)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由2000余片绿松石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龙身长64.5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巨头蜷尾。这件器物可以反映出(

)①龙的形象已经产生

②郡县制取代分封制③母系氏族社会出现

④当时的手工业水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4·北京西城·二模)如图为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的人面纹方鼎,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器身外如表周饰半浮雕人面,人面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禾”字为一株结有丰硕稻穗的禾杆,因此也被称为大禾方鼎。这反映出(

)①商代的青铜器多数出土于殷墟 ②半人半兽鼎浮雕体现图腾崇拜③此鼎与农业生产有紧密的关系 ④人面纹鼎是最早的青铜器之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2024·北京朝阳·二模)距今约8000年的兴隆洼遗址房屋排列整齐,同时期裴李岗遗址墓葬秩序井然。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目前尚未发现坚固的城堡,距今五六千年的良渚古城,城垣宽而低矮,主要功能应是防水而非军事防御。青铜在亚欧草原主要用于制造武器和工具,在中国则主要铸造礼器。以上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在起源阶段(

)A.崇尚秩序与稳定 B.避免冲突与战争 C.追求集权与礼制 D.从事游牧与渔猎4.(2024·北京东城·二模)有学者提出,黄河流域文明发展中存在“三条线”,以及原始社会末期夏商周三部族集中分布的“三大块”(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夏商周三代政治势力未超出部族板块 B.先秦时期中原华夏势力向北进抵甲线C.古代少数民族南下均定都甲乙线之间 D.历代大一统王朝都建都于丙线的附近5.(2024·北京东城·一模)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某地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城址,以及七百多座墓葬所组成的墓葬群(见下表)。此考古发现(

)规模比重随葬品墓主人大型墓1.3%一、二百件,包括彩绘陶器、玉器、整猪骨架等,其中一座墓有鼍鼓(鳄鱼皮制)、雕刻石磬等礼器均为男性中型墓11.4%几十件,包括彩绘陶器、猪下颈骨等多为男性小型墓87.3%0~3件A.是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 B.印证了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C.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的特征 D.反映了礼乐制度的成熟和发达6.(2024·北京通州·二模)“龙”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意象符号与图案,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神兽”,观察中国考古发现分布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龙”的形象最早产生于中原地区 B.“龙”的出现成为王权身份的象征C.当时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D.“龙”的文化源远流长、多元并存7.(2024·北京门头沟·一模)2023年12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8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考古发现是研究古代中华文明出现的重要途径②姜寨遗址、牛河梁遗址为进入古国时代提供实证③农业和畜牧业产生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④古国时代晚期形成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发展趋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4·北京石景山·一模)新石器时代众多文化遗址已出现原始的龙纹,如鱼龙、蛇龙、猪龙、鳄龙等,后来以蛇与鳄为主体,兼取其它一两种动物特征。夏商时期龙纹更加抽象化,拼合了更丰富的动物特征,用“百物”特点奠立了后世龙形象的基本特征。由此可见,早期的中华龙文化(

)红山文化玉龙

商朝妇好墓玉龙①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密切相关

②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③说明了华夏认同的观念已经形成

④反映了早期手工技艺的精巧细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4·北京丰台·二模)中国古代重视礼治。《周礼》把礼分为五大类:“吉礼”是有关祭祀之礼,“凶礼”是有关丧葬哀悼之礼,“军礼”是与军事行动有关的礼仪,“宾礼”是四夷诸侯朝觐君王的礼仪,“嘉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等方面的礼仪。此“五礼”(

)A.规范人们的行为并维护社会的稳定 B.主要针对王室日常生活而制定C.体现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优秀传统 D.使得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确立10.(2024·北京顺义·二模)曲沃代晋是春秋早期晋国一次长达近70年的内战。最终,晋国的公族曲沃武公攻入了晋都翼城,取代了晋国的君主,成为了晋国的新主人。该历史事件说明(

)A.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B.诸侯兼并战争不断C.礼乐制度完全消亡 D.分封制度不复存在11.(2024·北京房山·一模)据史书记载,“平子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鲁乱”。“定王十六年(前453年),三晋灭智伯,分有其地”。“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以上现象说明了(

)A.宗法血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