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黑龙江卷)_第1页
语文(黑龙江卷)_第2页
语文(黑龙江卷)_第3页
语文(黑龙江卷)_第4页
语文(黑龙江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黑龙江卷)语文(本试卷共28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7题,共24分)1.(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莅临(lì)殉职(xún)拈轻怕重(niān)B.晌午(xiǎng)修葺(qì)忍俊不禁(jīng)C.蓦然(mù)校对(jiào)矫揉造作(jiǎo)D.娉婷(pīng)箱箧(qiè)强聒不舍(guō)2.(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改造后的凤鸣公园,花更艳丽,路更规整,夜晚灯光更璀璨,前来散步的人不绝如缕。B.前不久通车的彭山岷江大桥,设计科学,造型新颖,施工技术更是美轮美奂。C.在海洋深处,还有许多未被我们探索和利用的海洋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D.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力。3.(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在书中读到的苏东坡事迹,当它以动画片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觉得特别的亲切。B.凡有意竞买者须在2023年4月18日前往眉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彭山区分中心提出申请。C.去年秋收,永丰村的水稻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创下历史新高。D.20多年来,他不分白天黑夜,随叫随到为群众解决用电难题。4.(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移山》一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的是汉水的北岸。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C.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通宵守夜,我们把这种习俗成为“守岁”。D.“赏花灯”“郊游踏青”“祭月赏月”“登高望远”习俗所代表的节日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序的。5.(2分)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激发爱国情感,让心底最深沉的爱国基因焕发生机。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劲力量。①也会保持对这面旗帜的敬畏之心,这就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这就是爱国情感的传递②看到那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不论在何时何地,每一个人都会有一种民族自豪感③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去激发我们每一个人心底最深沉的爱国基因,把14亿人民的爱国情感,激荡成共鸣,汇聚成洪流④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情感的沉淀A.④②①③ B.③②①④ C.④①②③ D.③①②④6.(10分)古诗文默写①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②宋朝的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③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国人民坚定信念,执着追求,正如李白《行路难》(其一)中所写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苦己为人的精神品格。⑥古老的乡土风俗在古诗词中常出现,带给人美好的感觉。苏轼的《蝶恋花·密州上元》中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陆游《游山西村》中的“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此类似,都表达了作者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7.(4分)名著阅读:(1)(2分)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作者成年后怀想往事之作,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B.《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参加长征后真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部励志小说,主人公保尔为了理想跟各种磨难进行不屈的斗争。D.《海底两万里》:小说描绘了奇幻的海底世界,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2)(2分)读《水浒传》——“识人物”根据下列诗词写出对应的人物姓名。①鸳鸯楼头横刀立,不叫人间有大虫。人物:______________②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人物:______________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8~10题,共7分)无论是长城、故宫,还是祥云、水墨,抑或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都凝聚着诗意的东方文化之雅,使人见之忘俗。从衣食住行到精神世界,中国风悄然在世界流行起来。班级开展了“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大美国风”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8.(2分)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9.(2分)你的同学张丽写了一副对联,想送给外国友人,请你帮她把下联补写完整。上联:梅兰竹菊君子气下联:琴棋书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3分)国风博主朱铁雄利用特效进行国风变装,展现了人物的热血浪漫和一个中国魔法少年的英雄梦。如果你们有机会见面,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1题~27题,共39分)(一)阅读古诗文,回答11~17题。(共16分)【诗词赏析】(4分)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1.(2分)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B.“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中的“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C.“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的目的。12.(2分)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古文阅读】(12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④。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⑤,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少。④吴会:吴国。⑤乘胜克捷:乘胜扩大战果。13.(2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2)拜亮为丞相拜:14.(2分)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躬耕于南阳三顾亮于草庐之中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而备失势众寡C.咨臣以当世之事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D.则汉室之隆亮少有逸群之才共丽15.(2分)选出画波浪线的句子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______。(只填序号)①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②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16.(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躬耕于野,不求闻达。17.(2分)从【乙】文中找出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对应的语句。(二)阅读《海底也有淡水资源》,回答18~20题。(共7分)海底也有淡水资源①开发新水源,是解决水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咸苦浩瀚的大海,人们在望洋兴叹之余,肯定不止一次地梦想过:海中有没有淡水?能不能像钻探石油那样从海底下钻出淡水来?②目前,科学家们已在海底发现了甘甜的淡水,而且数量惊人。例如,在希腊东南面的爱琴海海底有一处涌泉,一昼夜能流出100万立方米淡水。人们将泉水与海水分开,用冰冻水灌溉3万公顷的土地。近年来,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说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之间,海面上有一个直径30米的淡水区,水色、温度与周围海水皆异,人称“淡水井〞。在我国福建省古雷半岛东边有个莱屿,距该岛500米的海面上也有一个淡水区,叫“玉带泉〞。上述几例都是海底喷泉,因离岸不远海底的含水构造都是和陆地含水构造相连的,喷出的淡水由陆地予以补给。由于地下水露头很低,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也是很大的。除此之外,在海底海相与陆相交互地层中,陆相地层也有淡水层保存,它们一般与陆地含水构造不连通,也没有露头,成为封存的“化石淡水”。③海底的淡水是从何处来的呢?各国科学家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了不少理论。④渗透理论认为,海底的淡水来自陆地。海洋每年有33万立方千米的海水被蒸腾,化为雨雪降到陆地上之后,一局部渗入地下,遇到不透水的岩层,便形成了蓄水层。如果这蓄水层靠近大海,淡水就有可能透过海岸流入海底的岩层中。⑤凝聚理论认为,地面上的淡水渗入海底只能到达一定界限,但实际上在这一界限以下仍有淡水,显然这些淡水不是来自陆地。海底的有些淡水是那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⑥岩浆理论认为,地球深处存在着放气带,那里释放出数量惊人的气体,其中有大量的氧气和氢气,它们相互结合便形成了岩浆水。⑦沉降理论那么认为,地下水的起源与海底沉积物的沉积过程相联系。海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层地沉积在海底,下层的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把水分挤出来;被挤压的水又随沉积物的下降,被带入地层深处,形成了地下水。⑧不管哪一种理论更符合实际,但在海底有藏量丰富的淡水,这是不争的事实。科学家们设想,有朝一日将在海上建成淡水厂,用钻机像钻石油一样钻淡水。〔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18.(2分)通读全文,文章围绕“海底也有淡水”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19.(2分)文章在介绍淡水资源来源时,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0.(3分)“近年来,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说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中的“约”能否去掉?为什么?(三)阅读《善读人生无字书》,回答21~23题。(共7分)善读人生无字书蔡多文①对于一个人来说,读书非常重要,但阅读不是目的,提高修养、学以致用才是目的。所以,一个人要善于读懂人生的无字书。②哲人们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会经历跌宕激越,见证奔腾壮丽,承受曲折碰撞,收获幸福美好。”站在人生的岁月风景线上驻足回望,那些跌宕与壮丽,那些成功与喜悦,那些曲折和伤痛……如斯种种,都会融入一个人的血脉骨髓,成为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丰富人生,滋养灵魂。③读书之余,思考人生,就会发现一个又一个道理。④守住底线,方得始终。很多书都在阐述这个道理,无论是历史人物的启示,还是现代人物的经历,都不断印证着这个人生道理。生而为人,首要之责是必须牢牢守住道德底线和法治底线,恪守良善、诚信、不欺、守德。心存善念,善待他人;待人以诚,立世以信;不欺天地,不欺良心;不触法纪,不违公德。为人处世,守住了这个底线,就守得住寻常日子里的幸福。⑤心存敬畏,常怀感恩。天地山川,自然万物,皆为生命的滋养。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感恩山川大地赐予的一切,我们就会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加自觉地遵守自然规律,尊重生命法则,珍惜这世间的生命万物,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师长、亲朋好友、同事战友等给予的关心关爱和帮扶支持,如阳光,似雨露,给生命带来温暖和力量。常怀感恩之心,就不会斤斤计较于一时一事的得与失,会更加宽容豁达、忍让包容,也能够让自己的心灵与境界得以宁静与提升。敬畏与感恩,也应该成为我们一路走来始终坚守的人生法则。⑥勤学善思,尚雅乐道。人的一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学习与思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思考是人生的必需。山川蕴大道,万物皆学问。勤学善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泛的阅读,丰富的阅历,旅途的风景,以及所有我们历经的人和事,所有收获到的欢欣与喜悦,都可以成为思之源泉、学之导向。那些文字之美、山川之美、风物之美、人性之美,丰富并深刻我们的思想。尚雅乐道,能够放大我们的人生格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情趣有多高洁,人生就有多精彩。它能够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收获无限,让我们学会做好人生的加减法,让我们突破物欲的羁绊更加享受精神上的快乐,让我们的人生之旅走向一片又一片的春暖花开。⑦读书多了,阅历多了,自然会发现,人生必须拥有四样东西: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里的善良,融进血液的骨气,刻在骨头里的坚强。在读书之余,结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思考,就会发现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21.(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2.(2分)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哲人们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会经历跌宕激越,见证奔腾壮丽,承受曲折碰撞,收获幸福美好。”()()23.(3分)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应该放在第几段?为什么?(四)阅读阅读《桔梗花》,回答24~27题。(共9分)桔梗花①师范学校毕业后,我回到家乡的山屯小学任教,做毕业班的班主任。②这个班有36名学生,每名学生的家庭情况我都基本了解了。我是在这个山屯长大的,即使在城市里读书时,每年的寒暑假也要回到山屯里来。③班里的学习委员叫尚山尖,他说这个名字是他爷爷给起的。我好奇地问他:“你尚山尖的爷爷为啥给你起这个名字?”他笑着说:“不知道啊。”④尚山尖的爷爷是山屯里有名的支客,哪家有个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爷爷跑前跑后地张罗。给小孩起名也是他爷爷引以为豪的事,山屯里有好多人的名字都是他爷爷给起的,像尚胜利、刘望山、张洪水……⑤两年前,尚山尖的母亲生病去世了。尚山尖很懂事,像个小大人似的,只是性格上偏于内向。我一直默默地关注他,期末时推荐他当上了“三好学生”。⑥六年级下学期的期中考试,作文题目是《我心中的母亲》。我觉得,全班36名学生中写得最好的就是尚山尖,他在作文中再现了一个勤劳节俭、乐观豁达的母亲,让我禁不住心生酸楚。⑦被感动的同时,我在文中发现了一个我必须纠正的瑕疵。这个瑕疵,在我看来是硬伤。他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母亲最喜欢桔梗花开的时节。在母亲的眼里,桔梗花就像一张张笑脸在召唤着她。桔梗花的颜色,有深紫色的,有浅紫色的,还有紫白相间的;桔梗花的形状,有四角的,有五角的,还有六角的。桔梗花开的时节,母亲就会胳膊挎着一个荆条筐,肩上扛着一把镐,在山坡上寻找桔梗花,然后挖下桔梗根。那桔梗根,可以给我换来买衣服和鞋子的钱。母亲还时常把桔梗花插在辫子上,很美很美……”⑧我是山屯里长大的,年年都会看到桔梗花开,小时候也扛着一把镐去挖桔梗根,换来买衣服买鞋子的钱。可我所看到的,都是五角的桔梗花,根本没见过四角和六角的桔梗花。一篇作文写得好坏不要紧,在常识上出现错误可是大事。于是,我在试卷上写下这样的批语:“桔梗花是五角花,没有四角和六角的桔梗花,这是个常识性的错误,今后一定要注意。”⑨试卷发下去后,尚山尖捧着试卷来到办公室找到我,语气很坚定地说“老师,四角桔梗花和六角桔梗花不是常识性的错误,是真的。”我问他:“是你亲眼看到的?”他说:“不是,是我妈妈跟我说的。”我问:“你妈妈说的就是真的吗?”他说:“一定是真的,我妈妈从来不撒谎。”我指着办公室的其他老师说:“你问问其他老师,看看有没有知道四角和六角桔梗花的?”他说:“我不去问他们,我相信我妈妈说的一定是真的!”我说:“你找我想干什么?”他说:“让老师把批语划掉。”我说:“你是不是想找回我扣掉的分数?”他说:“我只希望老师把批语划掉,证明我妈妈不是说谎!”⑩这时,上课铃声响了,尚山尖没再纠缠,回到教室上课去了。可下课后,尚山尖又捧着试卷来办公室找我,非让我把在他试卷上的批语划掉。我生气地对他说:“现在不是桔梗开花的时节,怎么能证明你写的是正确的?”他说:“我妈妈从来不说谎,我妈妈说的,不会错的!老师不划掉批语,我就对不起我妈妈!”尚山尖的话有些伤感,但很坚定。⑪正在这时,校长走了过来,把我叫到旁边;悄悄地说:“我见过五角的桔梗花,这孩子虽然态度倔强,但他的坚持或许是对的,你就把批语划掉吧!”⑫听了校长的话,我的情绪缓和许多,我说:“尚山尖啊,你还真是名副其实,钻起牛角尖来,真是了得。你爷爷给你起名叫尚山尖,原来是让你钻牛角尖的。”我接过尚山尖手里的试卷,用红色的蘸水笔划了三道,然后把卷子递给他说:“等桔梗花开的时候,咱们一起去山上看看。”⑬尚山尖说:“好吧。我也想证明我妈妈没说假话。”⑭虽然事情过去了,但打那以后,我对尚山尖的印象打了折扣,他这么倔强,若是走歪了路,后果很难想象。⑮尚山尖小学毕业那年,我也调离了山屯小学。⑯十几年后的一个秋天,我随同考察组到基层调研。我走进一个基地,眼前是大片的桔梗花,地头还等距离地立着三块提示牌,上面分别写着“四角花桔梗”“五角花桔梗”“六角花桔梗”。我惊诧地走到四角花桔梗的牌前俯身,然后又走到六角花枯梗的牌前俯身,我大脑中的认知立刻被颠覆了,顿生一种惭愧感。⑰我正在愣神时,一个有些面熟的小伙子快步走到我身边,用非常恭敬的口气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⑱“尚山尖?”我惊讶地喊道。(原载《天池小小说》)24.(3分)请根据选文中“我”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概括内容了解尚山尖的家庭情况,关注后推荐他当了三好学生。B___让尚山尖拿出证据说服我。在考察基地时看到各种桔梗花的提示牌我的心理A___感动担忧C________惊讶愧疚25.(2分)品析选文第⑫段加点词语“名副其实”的表达效果。26.(2分)请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在第⑰段空白的横线上补写内容,与上文形成照应。27.(2分)选文用“桔梗花”为题有什么作用?四.写作(第28题,共50分)28.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文题一: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作文。人生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准绳。守住底线,才能让你在面对真与假、善与忍、美与丑时,正确抉择;守住底线,方能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步入更高的境界。中学生在作业考试、运动竞技、娱乐休闲、社团活动、结交朋友……等方面都应明辨是非,坚守底线。请以“底线”为题写一篇作文。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一次应邀我国讲课,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听完课后,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都想到了,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有那么大呢?”杰克·韦尔奇听后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只是想到了,而我是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人与人之间优劣、高下的差别,其实就是想到与做到的差别,其间的距离,就是花到果的距离。想到是一朵花,而做到是一枚果。请以“行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袋。(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黑龙江卷)语文·全解全析(本试卷共28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7题,共24分)1.(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莅临(lì)殉职(xún)拈轻怕重(niān)B.晌午(xiǎng)修葺(qì)忍俊不禁(jīng)C.蓦然(mù)校对(jiào)矫揉造作(jiǎo)D.娉婷(pīng)箱箧(qiè)强聒不舍(gu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字音。A.殉职(xún)——xùn;B.晌午(xiǎng)——shǎng,忍俊不禁(jīng)——jīn;C.蓦然(mù)——mò;故选D。2.(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改造后的凤鸣公园,花更艳丽,路更规整,夜晚灯光更璀璨,前来散步的人不绝如缕。B.前不久通车的彭山岷江大桥,设计科学,造型新颖,施工技术更是美轮美奂。C.在海洋深处,还有许多未被我们探索和利用的海洋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D.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不绝如缕: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比喻事情极其危急。句中指的是前往散步的人多,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而不是事情极其危急,使用错误;B.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这里说的是施工技术高超,不是装饰、布置美好漂亮,使用错误;C.不言而喻: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这里形容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不用说我们就明白,使用正确;D.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这里是指每个人有这样的权利,而不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使用错误;故选C。3.(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在书中读到的苏东坡事迹,当它以动画片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觉得特别的亲切。B.凡有意竞买者须在2023年4月18日前往眉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彭山区分中心提出申请。C.去年秋收,永丰村的水稻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创下历史新高。D.20多年来,他不分白天黑夜,随叫随到为群众解决用电难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句式杂糅,可将“当它以动画片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觉得特别的亲切”改为“以动画片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觉得特别的亲切”;B.成分残缺,可在“彭山区分中心”前加上“向”;C.重复啰嗦,可删去“以上”。故选D。4.(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移山》一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的是汉水的北岸。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C.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通宵守夜,我们把这种习俗成为“守岁”。D.“赏花灯”“郊游踏青”“祭月赏月”“登高望远”习俗所代表的节日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序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汉阴”指的是汉水的南岸。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故选A。5.(2分)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激发爱国情感,让心底最深沉的爱国基因焕发生机。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劲力量。①也会保持对这面旗帜的敬畏之心,这就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这就是爱国情感的传递②看到那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不论在何时何地,每一个人都会有一种民族自豪感③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去激发我们每一个人心底最深沉的爱国基因,把14亿人民的爱国情感,激荡成共鸣,汇聚成洪流④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情感的沉淀A.④②①③ B.③②①④ C.④①②③ D.③①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作答此题先通读句子,了解文段大意,再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借助关键词语排序。本段文字围绕“爱国情感”展开,④句“爱国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情感的沉淀”是总起句,引出话题,应为首句;②句“看到那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不论在何时何地,每一个人都会有一种民族自豪感”承接④句中的“爱国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追求”,应排第二;①句“也会保持对这面旗帜的敬畏之心,这就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这就是爱国情感的传递”承接②句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应排第三;③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去激发我们每一个人心底最深沉的爱国基因把14亿人民的爱国情感,激荡成共鸣,汇聚成洪流”承接①句中的“这就是爱国情感的传递”,应排第四。故选A。6.(10分)古诗文默写①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②宋朝的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③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国人民坚定信念,执着追求,正如李白《行路难》(其一)中所写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苦己为人的精神品格。⑥古老的乡土风俗在古诗词中常出现,带给人美好的感觉。苏轼的《蝶恋花·密州上元》中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陆游《游山西村》中的“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此类似,都表达了作者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答案】云生结海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衣冠简朴古风存【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注意“生、结、婵娟、涯、长、济、忧、简”等字的正确书写。7.(4分)名著阅读:(1)(2分)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作者成年后怀想往事之作,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B.《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参加长征后真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部励志小说,主人公保尔为了理想跟各种磨难进行不屈的斗争。D.《海底两万里》:小说描绘了奇幻的海底世界,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名著识记。B.作者斯诺通过访谈与对话,搜集到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并非“参加长征”。故选B。(2)(2分)读《水浒传》——“识人物”根据下列诗词写出对应的人物姓名。①鸳鸯楼头横刀立,不叫人间有大虫。人物:______________②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人物:______________【答案】武松鲁智深【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①“鸳鸯楼头横刀立,不叫人间有大虫。”这句诗描绘的是武松在鸳鸯楼上的英勇形象。在《水浒传》中,武松有“打虎英雄”之称,曾在景阳冈独自一人打死一只凶猛的老虎,因此人称“行者武松”或“武二郎”。而“大虫”在古代是对老虎的别称。所以,这句诗描绘的是武松的勇猛,对应的人物就是武松。②“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句诗是描绘鲁智深在听到钱塘江潮信的时候,突然开悟的情景。在《水浒传》中,鲁智深原名鲁达,是个有勇有谋的好汉,后来削发为僧,法名智深。他性格豁达,不拘小节,人称“花和尚”。所以,这句诗对应的人物就是鲁智深。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8~10题,共7分)无论是长城、故宫,还是祥云、水墨,抑或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都凝聚着诗意的东方文化之雅,使人见之忘俗。从衣食住行到精神世界,中国风悄然在世界流行起来。班级开展了“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大美国风”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8.(2分)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9.(2分)你的同学张丽写了一副对联,想送给外国友人,请你帮她把下联补写完整。上联:梅兰竹菊君子气下联:琴棋书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3分)国风博主朱铁雄利用特效进行国风变装,展现了人物的热血浪漫和一个中国魔法少年的英雄梦。如果你们有机会见面,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答案】8.①国之大美,吾辈共守。②传统与创新齐飞,国风共时代一色。9.示例:中国风10.示例:朱铁雄哥哥,我特别喜欢看你的作品!你的齐天大圣太帅气了,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孙悟空。感谢你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也希望你能一直坚持下去,继续弘扬传统文化,我会一直支持你的!【解析】8.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首先,要围绕“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大美国风”主题来写;其次,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第三,可以巧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内容健康积极。示例:传统文化播神州,中华文明永流传。9.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协。上联“君子气”是偏正短语。“气”是仄声,所以下联要对三个字的偏正短语,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故可补写为“仁者风”或“中国风”等。10.本题考查情景对话。题干要求与国风博主朱铁雄进行交流。可以先对他的作品进行赞美和肯定,然后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广的愿望,希望与他一起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朱铁雄哥哥,你好。我非常欣赏你的国风变装作品,你通过特效和造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神韵。我希望将来有机会和你一起合作,共同推广和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1题~27题,共39分)(一)阅读古诗文,回答11~17题。(共16分)【诗词赏析】(4分)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1.(2分)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B.“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中的“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C.“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的目的。12.(2分)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答案】11.C12.在群山连绵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描绘了一幅奇异的边塞图景。渲染了西北边境悲凉的气氛,暗示了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为下文抒情做铺垫(蓄势)【分析】11.本题考查诗词赏析。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故选C。1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这句词的意思是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群峰如嶂,狼烟四起,城门坚守。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再加上诗中的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因此这一句渲染了大战来时大漠的荒凉和大战将起时的紧张气氛,为下文抒写思家报国之情做铺垫。【古文阅读】(12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④。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⑤,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少。④吴会:吴国。⑤乘胜克捷:乘胜扩大战果。13.(2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2)拜亮为丞相拜:14.(2分)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躬耕于南阳三顾亮于草庐之中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而备失势众寡C.咨臣以当世之事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D.则汉室之隆亮少有逸群之才共丽15.(2分)选出画波浪线的句子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______。(只填序号)①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②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16.(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躬耕于野,不求闻达。17.(2分)从【乙】文中找出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对应的语句。【答案】13.(1)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2)授予官职。14.A15.①16.(1)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2)亲自在田间耕种,并不求扬名显达。17.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2)句意:任命诸葛亮做丞相。拜:授予官职。1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均为介词,均译为:在;B.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转折,但是、却;C.介词,拿/动词,认为;D.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故选A。1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刘备有了这三万士兵便和魏武帝展开交战,大败曹军,乘胜追击时平定了整个江南。故断为: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故选①。1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报:报答;之:的;职分:职责本分。(2)躬耕:亲自耕种;于野:在田间;闻达:扬名显达。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意思是: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联系乙文“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刘备失去依靠,士兵又少,没有立身之地。当时诸葛亮二十七岁,借机献上妙计,亲自出使孙权,到吴国都会求援)”可知,在刘备势单力薄时诸葛亮献计,出使孙权,到吴国都会求援。注意用原文回答。【点睛】参考译文:【甲】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乙】诸葛亮在年轻的时候就才压群伦。有着英雄的气量,其身高八尺,容貌高大壮美,当时的人认为他是奇才。汉末动乱之际,他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在乡野亲自耕种,而不希求闻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是稀世有之才,于是三次去他住的茅屋拜访他。诸葛亮深感刘备有雄姿伟态,冠压众人,于是解下腰带送给刘备以表达诚意,双方因此结交深厚。等到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拿整个荆州献降,刘备失去依靠,士兵又少,没有立身之地。当时诸葛亮二十七岁,借机献上妙计,亲自出使孙权,到吴国都会求援。孙权既素来佩服刘备,又看到刘派来的诸葛亮儒雅奇伟,而对他十分敬重,当即派遣三万士兵去援助刘备。刘备有了这三万士兵,便和魏武帝展开交战,大败曹军,乘胜追击,平定了整个江南。后来刘备又攻取西面的益州。益州平定后,刘备任用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以后,(又)任命诸葛亮做丞相,总管尚书事务。(二)阅读《海底也有淡水资源》,回答18~20题。(共7分)海底也有淡水资源①开发新水源,是解决水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咸苦浩瀚的大海,人们在望洋兴叹之余,肯定不止一次地梦想过:海中有没有淡水?能不能像钻探石油那样从海底下钻出淡水来?②目前,科学家们已在海底发现了甘甜的淡水,而且数量惊人。例如,在希腊东南面的爱琴海海底有一处涌泉,一昼夜能流出100万立方米淡水。人们将泉水与海水分开,用冰冻水灌溉3万公顷的土地。近年来,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说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之间,海面上有一个直径30米的淡水区,水色、温度与周围海水皆异,人称“淡水井〞。在我国福建省古雷半岛东边有个莱屿,距该岛500米的海面上也有一个淡水区,叫“玉带泉〞。上述几例都是海底喷泉,因离岸不远海底的含水构造都是和陆地含水构造相连的,喷出的淡水由陆地予以补给。由于地下水露头很低,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也是很大的。除此之外,在海底海相与陆相交互地层中,陆相地层也有淡水层保存,它们一般与陆地含水构造不连通,也没有露头,成为封存的“化石淡水”。③海底的淡水是从何处来的呢?各国科学家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了不少理论。④渗透理论认为,海底的淡水来自陆地。海洋每年有33万立方千米的海水被蒸腾,化为雨雪降到陆地上之后,一局部渗入地下,遇到不透水的岩层,便形成了蓄水层。如果这蓄水层靠近大海,淡水就有可能透过海岸流入海底的岩层中。⑤凝聚理论认为,地面上的淡水渗入海底只能到达一定界限,但实际上在这一界限以下仍有淡水,显然这些淡水不是来自陆地。海底的有些淡水是那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⑥岩浆理论认为,地球深处存在着放气带,那里释放出数量惊人的气体,其中有大量的氧气和氢气,它们相互结合便形成了岩浆水。⑦沉降理论那么认为,地下水的起源与海底沉积物的沉积过程相联系。海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层地沉积在海底,下层的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把水分挤出来;被挤压的水又随沉积物的下降,被带入地层深处,形成了地下水。⑧不管哪一种理论更符合实际,但在海底有藏量丰富的淡水,这是不争的事实。科学家们设想,有朝一日将在海上建成淡水厂,用钻机像钻石油一样钻淡水。〔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18.(2分)通读全文,文章围绕“海底也有淡水”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19.(2分)文章在介绍淡水资源来源时,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0.(3分)“近年来,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说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中的“约”能否去掉?为什么?【答案】18.文章围绕“海底也有淡水〞说明了海底有淡水且数量惊人、海底淡水的两种类型、海底淡水来源理论、海底淡水开发前景等内容。19.分类别,条理清楚地介绍了海底也有淡水资源的四种理论。20.“约”是大约的意思,是限定性词语,表推测。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说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大约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如删去就是一定占海水总量的1/5,过于绝对,“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18.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结合第②段“目前,科学家们已在海底发现了甘甜的淡水,而且数量惊人”可知,文章围绕“海底也有淡水”,首先说明了科学家发现海底有淡水且数量惊人;结合第②段“上述几例都是海底喷泉,因离岸不远海底的含水构造都是和陆地含水构造相连的,喷出的淡水由陆地予以补给。由于地下水露头很低,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也是很大的。除此之外,在海底海相与陆相交互地层中,陆相地层也有淡水层保存,它们一般与陆地含水构造不连通,也没有露头,成为封存的‘化石淡水’”可知,接着说明了海底淡水的两种类型;结合第③段“海底的淡水是从何处来的呢?各国科学家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了不少理论”,第④段“渗透理论认为,海底的淡水来自陆地”,第⑤段“凝聚理论认为,地面上的淡水渗入海底只能到达一定界限,但实际上在这一界限以下仍有淡水,显然这些淡水不是来自陆地”,第⑥段“岩浆理论认为,地球深处存在着放气带,那里释放出数量惊人的气体,其中有大量的氧气和氢气,它们相互结合便形成了岩浆水”,第⑦段“沉降理论那么认为,地下水的起源与海底沉积物的沉积过程相联系”可知,然后说明了海底淡水来源的理论;结合第⑧段“不管哪一种理论更符合实际,但在海底有藏量丰富的淡水,这是不争的事实。科学家们设想,有朝一日将在海上建成淡水厂,用钻机像钻石油一样钻淡水”可知,最后说明了海底淡水的开发前景。1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结合第③段“海底的淡水是从何处来的呢?各国科学家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了不少理论”,第④段“渗透理论认为,海底的淡水来自陆地”,第⑤段“凝聚理论认为,地面上的淡水渗入海底只能到达一定界限,但实际上在这一界限以下仍有淡水,显然这些淡水不是来自陆地”,第⑥段“岩浆理论认为,地球深处存在着放气带,那里释放出数量惊人的气体,其中有大量的氧气和氢气,它们相互结合便形成了岩浆水”,第⑦段“沉降理论那么认为,地下水的起源与海底沉积物的沉积过程相联系”可知,文章在介绍淡水资源来源时,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分别从渗透理论、凝聚理论、岩浆理论、沉降理论四种理论来介绍了海底也有淡水资源,条理清楚地进行说明,使读者能够清楚明白。20.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结合“近年来,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说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分析,句中的“约”是大约、大概的意思,表示推测估计,在句中是说明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说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估计其蕴藏量大约占海水总量的1/5,是约指,并不是确切地说明,如果去掉“约”,就表示明确地表示大洋底部淡水资源的蕴藏量占海水总量的1/5,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故不能去掉。(三)阅读《善读人生无字书》,回答21~23题。(共7分)善读人生无字书蔡多文①对于一个人来说,读书非常重要,但阅读不是目的,提高修养、学以致用才是目的。所以,一个人要善于读懂人生的无字书。②哲人们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会经历跌宕激越,见证奔腾壮丽,承受曲折碰撞,收获幸福美好。”站在人生的岁月风景线上驻足回望,那些跌宕与壮丽,那些成功与喜悦,那些曲折和伤痛……如斯种种,都会融入一个人的血脉骨髓,成为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丰富人生,滋养灵魂。③读书之余,思考人生,就会发现一个又一个道理。④守住底线,方得始终。很多书都在阐述这个道理,无论是历史人物的启示,还是现代人物的经历,都不断印证着这个人生道理。生而为人,首要之责是必须牢牢守住道德底线和法治底线,恪守良善、诚信、不欺、守德。心存善念,善待他人;待人以诚,立世以信;不欺天地,不欺良心;不触法纪,不违公德。为人处世,守住了这个底线,就守得住寻常日子里的幸福。⑤心存敬畏,常怀感恩。天地山川,自然万物,皆为生命的滋养。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感恩山川大地赐予的一切,我们就会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加自觉地遵守自然规律,尊重生命法则,珍惜这世间的生命万物,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师长、亲朋好友、同事战友等给予的关心关爱和帮扶支持,如阳光,似雨露,给生命带来温暖和力量。常怀感恩之心,就不会斤斤计较于一时一事的得与失,会更加宽容豁达、忍让包容,也能够让自己的心灵与境界得以宁静与提升。敬畏与感恩,也应该成为我们一路走来始终坚守的人生法则。⑥勤学善思,尚雅乐道。人的一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学习与思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思考是人生的必需。山川蕴大道,万物皆学问。勤学善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泛的阅读,丰富的阅历,旅途的风景,以及所有我们历经的人和事,所有收获到的欢欣与喜悦,都可以成为思之源泉、学之导向。那些文字之美、山川之美、风物之美、人性之美,丰富并深刻我们的思想。尚雅乐道,能够放大我们的人生格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情趣有多高洁,人生就有多精彩。它能够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收获无限,让我们学会做好人生的加减法,让我们突破物欲的羁绊更加享受精神上的快乐,让我们的人生之旅走向一片又一片的春暖花开。⑦读书多了,阅历多了,自然会发现,人生必须拥有四样东西: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里的善良,融进血液的骨气,刻在骨头里的坚强。在读书之余,结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思考,就会发现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21.(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2.(2分)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哲人们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会经历跌宕激越,见证奔腾壮丽,承受曲折碰撞,收获幸福美好。”()()23.(3分)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应该放在第几段?为什么?【答案】21.一个人要善于读懂人生的无字书。22.道理论证比喻论证23.应该放在第④段,第④段论述了“守住底线,方得始终”的道理,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蕴含着即便是牺牲自己也要守住做人底线的道理。两者论述的内容一致。【解析】21.考查中心论点的查找。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在题目、首段或末段三个位置出现。根据本文的题目“善读人生无字书”和首段中的“一个人要善于读懂人生的无字书”可得中心论点:一个人要善于读懂人生的无字书。22.考查论证方法。引用哲人名言,这是道理论证。“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把人生比作一条河流,这是比喻论证。23.考查论据补充。“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为: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清白”是作者做人的底线。即使自己粉身碎骨,也要保住这一条底线。根据第④段首句“守住底线,方得始终”可知,这句诗可放在本段中充当道理论据。(四)阅读阅读《桔梗花》,回答24~27题。(共9分)桔梗花①师范学校毕业后,我回到家乡的山屯小学任教,做毕业班的班主任。②这个班有36名学生,每名学生的家庭情况我都基本了解了。我是在这个山屯长大的,即使在城市里读书时,每年的寒暑假也要回到山屯里来。③班里的学习委员叫尚山尖,他说这个名字是他爷爷给起的。我好奇地问他:“你尚山尖的爷爷为啥给你起这个名字?”他笑着说:“不知道啊。”④尚山尖的爷爷是山屯里有名的支客,哪家有个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爷爷跑前跑后地张罗。给小孩起名也是他爷爷引以为豪的事,山屯里有好多人的名字都是他爷爷给起的,像尚胜利、刘望山、张洪水……⑤两年前,尚山尖的母亲生病去世了。尚山尖很懂事,像个小大人似的,只是性格上偏于内向。我一直默默地关注他,期末时推荐他当上了“三好学生”。⑥六年级下学期的期中考试,作文题目是《我心中的母亲》。我觉得,全班36名学生中写得最好的就是尚山尖,他在作文中再现了一个勤劳节俭、乐观豁达的母亲,让我禁不住心生酸楚。⑦被感动的同时,我在文中发现了一个我必须纠正的瑕疵。这个瑕疵,在我看来是硬伤。他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母亲最喜欢桔梗花开的时节。在母亲的眼里,桔梗花就像一张张笑脸在召唤着她。桔梗花的颜色,有深紫色的,有浅紫色的,还有紫白相间的;桔梗花的形状,有四角的,有五角的,还有六角的。桔梗花开的时节,母亲就会胳膊挎着一个荆条筐,肩上扛着一把镐,在山坡上寻找桔梗花,然后挖下桔梗根。那桔梗根,可以给我换来买衣服和鞋子的钱。母亲还时常把桔梗花插在辫子上,很美很美……”⑧我是山屯里长大的,年年都会看到桔梗花开,小时候也扛着一把镐去挖桔梗根,换来买衣服买鞋子的钱。可我所看到的,都是五角的桔梗花,根本没见过四角和六角的桔梗花。一篇作文写得好坏不要紧,在常识上出现错误可是大事。于是,我在试卷上写下这样的批语:“桔梗花是五角花,没有四角和六角的桔梗花,这是个常识性的错误,今后一定要注意。”⑨试卷发下去后,尚山尖捧着试卷来到办公室找到我,语气很坚定地说“老师,四角桔梗花和六角桔梗花不是常识性的错误,是真的。”我问他:“是你亲眼看到的?”他说:“不是,是我妈妈跟我说的。”我问:“你妈妈说的就是真的吗?”他说:“一定是真的,我妈妈从来不撒谎。”我指着办公室的其他老师说:“你问问其他老师,看看有没有知道四角和六角桔梗花的?”他说:“我不去问他们,我相信我妈妈说的一定是真的!”我说:“你找我想干什么?”他说:“让老师把批语划掉。”我说:“你是不是想找回我扣掉的分数?”他说:“我只希望老师把批语划掉,证明我妈妈不是说谎!”⑩这时,上课铃声响了,尚山尖没再纠缠,回到教室上课去了。可下课后,尚山尖又捧着试卷来办公室找我,非让我把在他试卷上的批语划掉。我生气地对他说:“现在不是桔梗开花的时节,怎么能证明你写的是正确的?”他说:“我妈妈从来不说谎,我妈妈说的,不会错的!老师不划掉批语,我就对不起我妈妈!”尚山尖的话有些伤感,但很坚定。⑪正在这时,校长走了过来,把我叫到旁边;悄悄地说:“我见过五角的桔梗花,这孩子虽然态度倔强,但他的坚持或许是对的,你就把批语划掉吧!”⑫听了校长的话,我的情绪缓和许多,我说:“尚山尖啊,你还真是名副其实,钻起牛角尖来,真是了得。你爷爷给你起名叫尚山尖,原来是让你钻牛角尖的。”我接过尚山尖手里的试卷,用红色的蘸水笔划了三道,然后把卷子递给他说:“等桔梗花开的时候,咱们一起去山上看看。”⑬尚山尖说:“好吧。我也想证明我妈妈没说假话。”⑭虽然事情过去了,但打那以后,我对尚山尖的印象打了折扣,他这么倔强,若是走歪了路,后果很难想象。⑮尚山尖小学毕业那年,我也调离了山屯小学。⑯十几年后的一个秋天,我随同考察组到基层调研。我走进一个基地,眼前是大片的桔梗花,地头还等距离地立着三块提示牌,上面分别写着“四角花桔梗”“五角花桔梗”“六角花桔梗”。我惊诧地走到四角花桔梗的牌前俯身,然后又走到六角花枯梗的牌前俯身,我大脑中的认知立刻被颠覆了,顿生一种惭愧感。⑰我正在愣神时,一个有些面熟的小伙子快步走到我身边,用非常恭敬的口气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⑱“尚山尖?”我惊讶地喊道。(原载《天池小小说》)24.(3分)请根据选文中“我”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概括内容了解尚山尖的家庭情况,关注后推荐他当了三好学生。B___让尚山尖拿出证据说服我。在考察基地时看到各种桔梗花的提示牌我的心理A___感动担忧C________惊讶愧疚25.(2分)品析选文第⑫段加点词语“名副其实”的表达效果。26.(2分)请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在第⑰段空白的横线上补写内容,与上文形成照应。27.(2分)选文用“桔梗花”为题有什么作用?【答案】24.同情欣慰发现他的作文写得最好的,但是内容有瑕疵生气激动25.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与实际相符。褒义词贬用,这里是老师对尚山尖坚持划掉评语这种要求的不满和讽刺,说明老师在心理上根本不相信尚山尖。说明老师是一个主观臆断的人。26.老师,我妈妈说的确实是真的27.桔梗花是母亲的象征/母亲的写照,象征母亲的平凡乐观;桔梗花是事件的触发点/是我和尚山尖发生冲突的导火索;是文章的线索;暗示中心,表现孩子对母亲的思念/爱/信任,教育不能主观臆断;设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第一空,结合⑤段中“两年前,尚山尖的母亲生病去世了。尚山尖很懂事,像个小大人似的,只是性格上偏于内向。我一直默默地关注他,期末时推荐他当上了‘三好学生’”可概括为:同情、欣慰;第二空,结合⑥段中“六年级下学期的期中考试,作文题目是《我心中的母亲》。我觉得,全班36名学生中写得最好的就是尚山尖,他在作文中再现了一个勤劳节俭、乐观豁达的母亲,让我禁不住心生酸楚”,⑦段中“被感动的同时,我在文中发现了一个我必须纠正的瑕疵。这个瑕疵,在我看来是硬伤”可概括为:发现他的作文写得最好的,但是内容有瑕疵;第三空,⑩段中“这时,上课铃声响了,尚山尖没再纠缠,回到教室上课去了。可下课后,尚山尖又捧着试卷来办公室找我,非让我把在他试卷上的批语划掉。我生气地对他说:‘现在不是桔梗开花的时节,怎么能证明你写的是正确的?’”可概括为:激动、生气;第四空,结合⑯段中“十几年后的一个秋天,我随同考察组到基层调研。我走进一个基地,眼前是大片的桔梗花,地头还等距离地立着三块提示牌,上面分别写着‘四角花桔梗’‘五角花桔梗’‘六角花桔梗’。我惊诧地走到四角花桔梗的牌前俯身,然后又走到六角花枯梗的牌前俯身,我大脑中的认知立刻被颠覆了,顿生一种惭愧感”可概括为:在考察基地时看到各种桔梗花的提示牌。25.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名副其实”,指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含褒义。结合⑫段中“听了校长的话,我的情绪缓和许多,我说:‘尚山尖啊,你还真是名副其实,钻起牛角尖来,真是了得。你爷爷给你起名叫尚山尖,原来是让你钻牛角尖的’”可知,,“名副其实”是一个褒义词,用以形容一个人的名声或名义与实际相符,带有肯定和赞扬的意味。然而,在此段中,老师用这个词来形容尚山尖,却明显带有贬义,显示出老师对尚山尖坚持要求划掉评语的不满和讽刺。老师之所以这样使用“名副其实”,是因为在老师看来,尚山尖的行为是固执、钻牛角尖的,他对母亲的深信不疑和坚持让老师感到无奈和不满。老师认为尚山尖过于倔强,甚至可能走偏,因此使用“名副其实”这个词,既是对尚山尖行为的讽刺,也透露出老师的主观臆断和偏见。这种用法,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讽刺意味,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老师的固执和偏见与尚山尖的坚持和信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加深了文章的主题意蕴。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补写句子。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补写的内容既要符合上下文语境,又能够与前文形成照应,使故事更加完整和连贯。示例: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是尚山尖。没想到您还记得桔梗花的事,更没想到您今天会来这里。27.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本文主要讲述了师范毕业后的我回到家乡的山屯小学任教,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其中,我特别关注了一个名叫尚山尖的学生,他在作文中描述了母亲对桔梗花的喜爱,并坚持四角和六角的桔梗花并非自己杜撰,而是母亲真实告知的。由于我的固执和偏见,我坚持认为尚山尖错了,直到多年后我随考察组到一个基地调研,亲眼看到四角和六角的桔梗花,才深感惭愧。最后,我惊讶地发现基地的负责人竟是尚山尖,他成功地将桔梗花种植发展成了一项产业。整个故事展示了尚山尖的坚持和执着,以及我对自己偏见的反思和成长。选文用“桔梗花”为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桔梗花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紧凑和连贯。它不仅是尚山尖作文中描述的对象,也是引发我与尚山尖冲突的原因,更是尚山尖成年后发展产业的象征。其次,桔梗花象征着母亲的平凡乐观和勤劳节俭,通过尚山尖对桔梗花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在尚山尖心中的形象和地位,以及尚山尖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怀念。此外,桔梗花也代表了我和尚山尖之间的冲突和误解。我因为自己的主观臆断,坚持认为尚山尖在作文中描述的四角和六角的桔梗花是错误的,而尚山尖则坚信自己的母亲不会说谎。这一冲突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揭示了教育不能主观臆断的道理。最后,以“桔梗花”为题还设下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会好奇桔梗花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何关联,以及它最终会揭示出怎样的主题和意蕴。四.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