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上饶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华东师范大学上饶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华东师范大学上饶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华东师范大学上饶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华东师范大学上饶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上饶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江西省华东师大上饶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一月测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2年末,一部中国电视剧在埃及开播。“中国人的今天原来是这样来之不易”,中国西部小镇的人们建家园、种菌草的故事,深深打动了阿拉伯世界观众的心。这部电视剧,中文名是《山海情》,而阿拉伯语译名更直《向幸福移民》。

《山海情》的走出去,从一个侧面不仅表明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更折射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

跨越山海的共鸣,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20多年来,中国农业技术专家远渡重洋,手把手培训的菌草种植技术,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给当地创造数十万个就业机会,更多人借由“中国菌草”,向幸福前行。“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及其伟大实践,不仅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更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会的文化渊源。“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与世界共同利益、全人类前途命运出发,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多次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重要文件。这一体现“天下一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历史智慧的中国方案,凝聚了各国人民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

“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计利当计天下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一从历史深处走来、充满东方智慧的“具有磁石般吸引力的伟大方案”,让“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重新互联互通,让“陆锁国”变成“陆联国”,为推动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提供强大动力。

“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的基因深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在重要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多姿多彩是人类文明的本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人文交流合作。中国是带着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带着“人类知识的总和"中的优秀思想文化资源,走向世界的。“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节选自任仲平《人民日报》2024年2月6日)

材料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做好外宣工作,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既要宣介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传播优秀当代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不能停留在舞个狮子、包个饺子、耍套功夫上,不能满足于向国外提供一些表层的文化符号,关键是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同时,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不能厚古薄今,更要注重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推动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文艺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既要入乡随俗又要入情入理,努力进入主流市场,影响主流人群。

(摘自《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2018年9月2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中,通过《山海情》在埃及深受喜爱的现象,展现了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以及中华文化正在走向世界的喜人趋势。

B.选文一中,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充满东方智慧的方案,为推动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的世界提供了强大动力。

C.选文二中强调了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根脉,对解决整个人类问题也有价值。但推动文化走出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

D.选文二中强调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要让当代价值理念、文艺精品和文化成果走出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海情》在埃及播出后,引发了阿拉伯世界观众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促进了中阿之间文化交流。

B.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C.中国带着丰厚的思想文化资源走向世界,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D.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在文化发展、现代化理念、全球合作和文明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正以开放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3.结合材料内容判断,下列选项中不全包含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一项是()

A.舞狮子、国画、京剧、清明节

B.包饺子、吃月饼、毛笔书法

C.太极拳、贴春联、“一带一路"重大倡议

D.中医药、社会问题剧、“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和谐观。

4.请结合材料谈谈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做。

5.假如你是一位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青年学者,要向外国友人介绍一项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请撰写一段文字,准确生动地展现该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方(节选)

罗伟章

①雍秀丽租着任强的房子,已经十年。房子是别人的,可她当成自己的家。不过对雍秀丽来说,家仅指住宅,不包含家眷的意思在里面。她没有丈夫,没有儿女,也没有老人跟着。

②雍秀丽的生活很单调。自从来到回龙镇,她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白天四处打零工,傍晚或更晚些时候,买了菜回去,再不出来。大热天也不出来。

③有天任强站在店门口,见雍秀丽收工回去,就问她,秀丽,天这么热,你晚上也不出来歇凉?她笑盈盈地回,任大哥,我哪有时间歇凉啊?我忙着做梦呢!

④她说做梦,是真的做梦。

⑤雍秀丽不是回龙镇人,她的家在老君乡。老君乡在清溪河左岸的高山上,而雍秀丽又在高山更高处,那地方名叫万古楼,是从山头又平地拔起的一座孤峰。

⑥可她的梦却不在镇上,也不在整条清溪河流域。她是要到南方去。

⑦再小的地方都有个南方,雍秀丽要去的,是中国的南方。她成人过后,同村的年轻人都出门了,下山了,下山后也都去了“南方"。雍秀丽为什么没能走成,她从不向人说起。倒是隐隐约约听到一些,说她家里遭了灾。从她独自一人来看,还可能是大灾。万古楼山高路陡,猴子也会踩虚脚,特别是经不得暴雨,暴雨一来,山洪、塌方、泥石流……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无论什么原因,她被绊住了腿,这是事实。

⑧可她从没忘记要去“南方”。她把那个梦做得一板一眼的。

⑨每天晚上回去,做了饭吃,洗了碗筷,她就忙着收拾行李。像所有出村远行的人一样,她买了个很大的帆布包,她把她的几双鞋子、四季衣服和两张毛巾,都装进包里。想再装些啥,可是没得装了。村里人出门,除带上衣帽鞋袜,还会带些腊肉,并不是怕花钱买肉吃,而是把家乡的风味带在身边,也把亲人的关切带在身边——这个她不用带。也没腊肉可带。自从来到回龙镇,她既没做过腊肉,也没买过腊肉。腊肉不仅是肉,还是年节里亲人团聚的气息,对她来说,那样的气息或许是一种痛。

⑩她这才发现,自己能带的,是那样少。(1)帆布包瘪瘪的,好像瘪着嘴,对她说,你就这么点儿东西?

她想说是的,却又不甘心,就环顾四周。客厅里,有一张餐桌、一台冰箱、一部电视,三把木椅、一张布艺沙发、五个塑料圆凳,这些都是房东的,没一样是她的。

于是她起身进了厨房。

锅灶、菜刀、案板、碗柜、铁铲、筷子篼,也是房东的,(2)她在厨房里的家当,是两个碟子、三个盘子、两双筷子、一把勺子、一口盐罐、四只碗。她把这些都取出来,用塑料袋装了,再塞进帆布包,怕坏,拿毛衣裹上,又裹了件羽绒服。提一提,包是沉一些了,可照样瘪着。这样子且不说难看,背起来也不贴身。因此她又进了卧室。

床是房东的,但床上用品是她的,包括垫絮、床单、被子和枕头。除了这些,还有一床冬天用的厚棉絮,收捡在墙角的立柜里。啊,把这些放进去,包就不会瘪了。

通常,去南方的人不带被子,都是到当地买,那是因为他们带的东西多,除了腊肉,还有这样那样,都是吃的,要么是亲戚送来的,要么是父母硬给的,比如一瓶豆瓣酱,甚至一窝白菜,父母也非让带上,说去了外地,就再也吃不到这么好的豆瓣酱和白菜了。

别人不带被子,她可以带。她把平平展展盖在床上的被子揭开,叠了,往帆布包里装。装下这条被子,再塞进枕头、床单,就是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包了。

原来,她能带的并不少,那床厚棉絮根本就带不走,垫絮更带不走。

带不走的东西,留给任大哥好了。能有东西留给别人,这个人就是富有的。

她就怀着这种满意的心情,把包拉上。拉链不太顺滑,但声音很好听,那声音似乎在说,每次把包合上,都是一段生活的小结,并开启另一段新的生活。她蹲下身,手穿进去,背起来。一点儿也不沉。跟平时干的活比,这算什么沉?别说坐车,就是背着走,她也能一路走到南方去。

包很宽,很高,宽得能把她埋了,脖子一仰,头就被顶住了。她是背了一座山。她去南方,是把一座山背到南方去了。(3)山长在她的背上,也是一座孤峰了。

她背着她的孤峰,以餐桌为轴,在客厅里转圈。她想象着脚下是山重水复,山重水复的那一边,就是南方了。南方很遥远,却又并不远。南方甚至比她的睡眠都近。有很长一段时间,包括初来回龙镇的时候,她夜夜失眠。她告诉自己必须睡。可不管她怎样使力,都漂浮于清醒的海里,到不了睡眠的岸。

她以为自己余生都会醒着过了。是怎样挣扎出来的,已无法说清,只记住了那种挣扎的感觉。

南方却不让她挣扎,她要去,随时都可以动身。此时此刻,她就正朝自己的南方走呢。

走出了汗水,她就把包放下来,又一样样的把东西往外取,并各归其位。然后洗澡准备睡了。

最近雍秀丽在打山洞。有关部门要引水到县城,到市区……引水的管道就深埋在这些洞里。打山洞回到家的雍秀丽一夜难眠。不是以前的那种失眠,而是骨头闹她。走着站着坐着的时候,都没什么,一躺下来,骨头就喧喧嚷嚷,吵闹不休。

骨头吵了,肌肉又吵。

她左边劝了劝右边,这个劝了,劝那个,诚心诚意地表明它们都有功劳。

好不容易安抚下去,勉强睡着了,却又做噩梦。无一例外,在梦里她都摔下了山崖。做着的时候没觉得啥,小心是小心,但没怕过。怕却跑到梦里来了。不过,清早起床,就什么都过去了,不怕了。

吃过早饭,往山上去的时候,她想着自己的南方。好久没在夜里收拾行李,往“南方"走了。这让她心里空。

打山洞的工作,将持续很长时间。干到第二年,有面洞子已打得很深,进去后,三伏天也寒彻肌骨。镇上人不信,说哪有那种事!好事者便不辞辛劳,从黄荆遮道的小路爬上去,穿着短袖短裤,往洞子里走。刚到洞口,身上就闪了一下,可不服气,喊一声热啊!接着走。走不上五十米,终于吃不住,转身就朝外跑。(4)出来时,被寒气咬出满身疙瘩,太阳要晒老半天,才能把那些疙瘩晒化。每每见到这场景,雍秀丽都乐不可支。

她除了觉得好笑,还有一丝骄傲在里面。正因此,她第一次发现,在她那里,南方或许并不是个方位。此时此刻,当她背着土石,走在山弯里,不正是走在去“南方”的路上吗?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七自然段写人们的猜测,既交代了雍秀丽的遭遇,又照应了第一自然段。

B.整理帆布包时,雍秀丽一次次和别人比较,可看出她失去亲人和家园后的痛苦。

C.白天笑盈盈,晚上彻夜失眠,形成了鲜明对比,塑造了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女性形象。

D.把“到南方去"称为“做梦”,表明雍秀丽因内心的纠结而未付诸行动。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1)运用拟人手法和反问语气,表面在写帆布包,实则是雍秀丽内心的折射。

B.句子(2)在每种用品前都用数量词修饰,突出了雍秀丽家当之少及对自己的家当了然于胸。

C.句子(3)中“长"字描绘的非常规场景,给人视觉冲击之余也赋予人物孤独而坚定地气质。

D.句子(4)运用比喻、夸张手法,侧面写出了寒气之重、山洞之深,引出了雍秀丽的转变。

8.为什么雍秀丽执着于去南方?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9.有评论家说,罗伟章的作品摒弃宏大与神圣,是种日常化书写。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日常化”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①。金声也者,始条理②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节选自《孟子·万章下》)

【注】①金:金钟。玉:玉磬。古代奏乐,开头以金钟起音,末尾以玉磬收音。②条理:节奏。

材料二:

孟子论伯夷、伊尹、柳下惠,皆曰“圣人也”,而又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圣人之名,岂隘与不恭者所得僭哉!盖闻圣人之言行不苟而已,将以为天下法也。

昔者,伊尹制其行于天下,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伊尹之心者,由是多进而寡退,苟得而害义,此其流风末世之弊也。

圣人患其弊,于是伯夷出而矫之,制其行于天下,曰:“治则进,乱则退。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伯夷之心者,由是多退而寡进,过廉而复刻,此其流风末世之弊也。

圣人又患其弊,于是柳下惠出而矫之,制其行于天下,曰:“不羞污君③,不辞小官。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柳下惠之心者,由是多污而寡洁,恶异而尚同,此其流风末世之弊也。

此三人者,因时之偏而救之,非天下之中道也,故久必弊。至孔子集其行而制成法于天下,曰:“可以速则速,可以久则久,可以仕则仕,可以处则处。"然后圣人之道大具,而无一偏之弊矣。

其所以大具而无弊者,岂孔子一人之力哉,四人者相为终始也。故伯夷不清,不足以救伊尹之弊,柳下惠不和,不足以救伯夷之弊。圣人之所以能大过人者,盖能以身救弊于天下耳如皆欲为孔子之行而忘天下之弊则恶在其为圣人哉?

是故使三人者当孔子之时,则皆足以为孔子也,然其所以为之清、为之任、为之和者,时耳。岂滞于此一端而已乎?苟在于一端而已,则不足以为贤人也,岂孟子所谓圣人哉?孟子之所谓“隘与不恭,君子不由”者,亦言其时尔。故曰:圣人之言行,岂苟而已,将以为天下法也。

(节选自王安石《三圣人论》)

【注】③污君:无道之君。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盖能以身救弊A于天下耳B如皆欲C为孔子之行D而忘天下之弊E则恶在其F为圣人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振,振动,与《过秦论》中“振长策而御宇内"的“振”意思相同。

B.廉,方正,与《屈原列传》中“其志洁,其行廉"的“廉”意思相同。

C.矫,纠正,与《归去来兮辞》中“时矫首而遐观"的“矫”意思不同。

D.异,用作名词,指不同意见,与成语“时移世异"的“异”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长于取譬喻理,材料一中,他就以金声而玉振和百步之外射箭为喻,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孔子是集大成者的观点。

B.王安石认为圣人的名号不是狭隘和不严肃的人能够得到的,因为圣人的言语行为不能随随便便,它要做天下人的法则。

C.伊尹给天下制定行为准则时认为,无论天下太平还是混乱都可以出来做官,做任何事都是为了君王,都是驱使百姓。

D.不把侍奉无道之君当做耻辱,不拒绝低微的官职,不被任用不怨恨,困厄窘迫不忧愁,这是柳下惠制定的行为准则。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

(2)由是多进而寡退,苟得而害义,此其流风末世之弊也。

14.孟子和王安石认为孔子集大成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罢新定①至钱塘喜见孙观书记

张伯玉

桐江撝袂②蚤三年,把臂重来讲旧篇。

陌上风尘成底事,鬓边霜雪但悠然。

虬蟠③我亦思沧海,鹗荐④初方上碧天。

忍把离杯又抛掷,别愁纷泊满春烟。

【注】①新定:今属浙江建德市一带。②撝(huī)袂:挥动衣袖;③虬蟠:盘屈如虬龙。④鹗荐:指推举有才能的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从有限视角出发实现了时空的转换,由今溯古,娓娓道来。

B.诗人的情感变化有起有伏,使全诗既具历史沧桑,兼有人文关怀。

C.颈联中“虬蟠"鹗荐”两处借代手法,以表现友人才气卓尔不群。

D.尾联的“离杯"与首联的“撝袂”相呼应,表达古今贯连的离愁。

16.有人评价此诗“篇什豪迈,尤为清脱”,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相似,试做比较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两句,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贤才。

(2)《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两句抓住了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从听觉角度展现自然趣味。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神仙们驾着风云而来,画面神奇而飘逸。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多才多艺,富有生活情趣。他一生虽常处逆境,但依然乐观向上。作为一位(A)的文学家,有不少传世之作,有太多的佳句,一些句子人们①。在中国诗歌的海洋里似乎很容易找到一些绝妙的句子,它们一到相宜的场合就不邀而至,好像这是一种(B):按理就应该是那个样子,天生如此,谁也无法更动无法超越。就像每个月份里按时出现的月亮和星辰一样,②,在那里出没和闪耀。这些佳句中有一部分是同一个作者,他就是苏东坡。

苏东坡是引用率最高的中国古代诗人之一,这不得不令人叹服。而实际上③,在苏东坡诗歌绿色原野里,这不过是绽放的几片瓣朵罢了。历史记载中那些专门寻觅佳句的苦吟派、为一句妙语捻断数根须的诗人,却较少创造出如此绚丽和醒目的景致。在苏东坡这里,他与鱼鸟梅竹、清风明月、孤鸿幽鹤为伴,诗文不过是旅途上时断时续的手记,佳句自然而然地流泻而出,它们较少刻意经营,也不受强烈理念的驱使,其中的大部分是兴之所至,所以流淌无碍,机缘巧合,具有天然的淳朴和睿智,丰沛多趣而从来不会“贫瘠"。

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白萝卜是冬季的时令蔬菜,也是养生的好食材。萝卜根开胃顺气,萝卜叶补钙。白萝卜性凉,味甘辛,对肺胃有热、痰多的人尤为适用。大雪节气,人们需适当调整日常饮食,保证身体获得充足的钙,因此①。白菜被誉为“百菜之王”,还有“冬日白菜美如笋”的说法。白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苹果和梨,与柑橘类居于同一水平,而且热量还要低得多。除了食用方法多种多样之外,②。中医认为,白菜有解热除烦、生津止渴、清肺消痰、通利肠胃之功效。大白菜含有丰富的水、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有补水滋润、护肤养颜的效果。白菜建议竖着切,③,水溶性营养素丢失也会减少。亲爱的朋友们,在时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高油脂高热量的饮食习惯的时候,为了让咱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不妨让萝卜白菜成为餐桌的常客,烹调出各色美食。

21.下列句子中的“咱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咱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马先生听伊牧师说请温都太太喝茶,心里一动,低声问马威:“咱们的茶叶呢?"

B.咱们是小药铺,存不住你这根大人参。

C.咱们是个急性子,说话不会曲里拐弯,您别介意哈。

D.“啊,累坏了,给咱们做点饭吃。”客人说得很亲切,很像自家人的口吻。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学习:从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3)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在这个飞速发展。资讯丰富、教育样式多元的时代,随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内涵也变得更丰富,你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环境下的学习?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2.B3.D

4.①一方面,我们要深入挖掘和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将其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部分展示出来,通过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②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当代文化的传播。要积极推动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文艺精品、文化成果走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精彩生活,让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5.

参考示例:书法,是流动的诗,是凝固的乐,它以笔墨为媒介,将千言万语凝于尺幅之间。那行云流水般的笔触,不仅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情感,更在无声中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优雅。书法之美,跨越时空,连接心灵,它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独特而深邃的中国。

6.C7.D

8.①趋同心理:因为同村的年轻人都出门下山去了南方;

②逃避过去:经历了家破人亡的雍秀丽,内心充满了痛苦,去南方可以逃避这段过往;

③排遣孤独:在镇上打工,早出晚归的雍秀丽是孤独的,所以她想去南方,从而开启一段新的生活。

9.①叙述内容日常化:文章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山村打工女子雍秀丽整理自己少而琐碎的行李,想离开家乡去南方的故事;

②叙述方式日常化:本文讲故事如话家常,絮絮叨叨,无波澜起伏,语言平实质朴;

③于日常中悟道理:雍秀丽是在打山洞这种艰苦却日常的劳动中重新理解了“南方”,并走出了昔日困境。

10.BDE11.A12.C

13.(1)伯夷,是圣贤中清高的人;伊尹,是圣贤中有责任心的人;柳下惠,是圣贤中平和的人。

(2)因此大多出来做官而很少退隐,不正当地获利而损害大义,这真是前代流传的风气在末代时表现出的弊端啊。

14.①孟子认为孔子能因时而变。

②王安石认为孔子恰逢其时,综合了三人的准则。

15.C

16.豪迈:①张诗使用了“撝袂”“把臂"抛掷”等大幅度动作和“霜雪"虬蟠”“沧海"鹗荐”“碧天"等宏阔的意象;苏词也使用了“大江”“浪"赤壁”“乱石"千堆雪”等宏阔意象。②张诗情感气象阔大,恢弘磅礴,从怀旧到感伤,由赞许到离愁,波澜起伏有张有弛;苏词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感慨隐约深沉。

清脱:①张诗不受限于整饬对偶,“但"忍”“满"等用字凝练洒脱,师古而不泥古;苏词“穿”“拍"卷”动感十足,清新脱俗。②张诗对年华逝去等惯常事件并未流露出传统的痛苦情感,而是笔锋一转,用“但"字表达了豁达开阔的人生情志;苏词“人生如梦”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抒发自己乐观旷达之情,清新脱俗。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