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卫生常用的监测方法课件_第1页
医院环境卫生常用的监测方法课件_第2页
医院环境卫生常用的监测方法课件_第3页
医院环境卫生常用的监测方法课件_第4页
医院环境卫生常用的监测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可编辑课件PPT1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

监测方法医院感染控制科余浩辉25十一月2024可编辑课件PPT2主要内容一、概述二、空气监测三、物表监测四、手表面监测五、消毒液监测六、内镜消毒效果监测七、血透治疗用水监测八、紫外线灯监测可编辑课件PPT3一、概述《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8号《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YY0572-2015……1.监测的依据可编辑课件PPT42.监测的目的监测消毒效果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追溯消毒方法是否正确。3.采样原则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采集样品准确,无污染。可编辑课件PPT5二、空气监测1.各类环境空气菌落总数的卫生标准环境类别范围空气平均菌落数CFU/皿

Ⅰ类洁净手术部符合GB50333其他洁净场所≤4.0(30min)Ⅱ类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4.0(15min)Ⅲ类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及其配药室(治疗室)、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等;≤4.0(5min)Ⅳ类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等;≤4.0(5min)——《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可编辑课件PPT6《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13洁净用房等级平均菌落数(cfu/30min*皿)空气洁净度级别手术区周边区手术区周边区Ⅰ0.20.45(百级)6(千级)Ⅱ0.751.56(千级)7(万级)Ⅲ247(万级)8(10万级)Ⅳ68.5(30万级)可编辑课件PPT71)Ⅰ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2)Ⅱ、Ⅲ、Ⅳ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之前采样。3.填写检测申请单——《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备注采样时间2.空气采样时间可编辑课件PPT84.空气检测方法1)Ⅰ类环境空气检测方法(洁净手术部)沉降法(平皿暴露法);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时间为30min;采样前,采样者须戴无菌手套、洗手或快速手消消毒;采样布点数量(如下)——《医院洁净手术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可编辑课件PPT9①手术区百级、周边区千级手术区布放13点,周边区布放8点(每边2点)。可编辑课件PPT10②手术区千级、周边区万级手术区布放5点(双对角布点),周边区布放6点(长边2点,短边1点)。可编辑课件PPT11③手术区万级、周边区10万级手术区布放3点(对角布点),周边区布放4点(每边1点)。11可编辑课件PPT12④手术区10万级布放5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可编辑课件PPT13⑤手术区30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m2布放2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可编辑课件PPT142)

Ⅱ、Ⅲ、Ⅳ类环境空气检测方法沉降法(平皿暴露法);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时间:Ⅱ类环境15min,Ⅲ、Ⅳ类环境5min;采样前,采样者须戴无菌手套、洗手或快速手消消毒;采样布点数量(如下)——《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可编辑课件PPT15布放3点(内、中、外对角线),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①室内面积>30m2布放5点(四角及中央),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②室内面积≤30m21m1m1m1m可编辑课件PPT可编辑课件PPT17√手臂越过平皿×皿盖朝上×√可编辑课件PPT18

空气监测示意图(监测面积>30㎡的房间)可编辑课件PPT19

平皿1m1m空气监测示意图(放置平皿的位置)可编辑课件PPT201

平皿打开第一个平皿可编辑课件PPT2112

平皿打开第二个平皿可编辑课件PPT22132

平皿打开第三个平皿可编辑课件PPT231324

平皿打开第四个平皿可编辑课件PPT2413254

平皿打开第五个平皿可编辑课件PPT25①平皿放置的顺序②平皿打开的顺序15425124采样人员进(出)方向平皿放置(打开)方向33人员走动的顺序是单向的、不交叉的!可编辑课件PPT26

空气监测示意图(监测面积≤30㎡的房间)可编辑课件PPT27

平皿空气监测示意图(放置平皿的位置)1m1m可编辑课件PPT28

平皿1m1m空气监测示意图(放置平皿的位置)可编辑课件PPT29

1平皿打开第一个平皿可编辑课件PPT30

21平皿打开第二个平皿可编辑课件PPT31

321平皿打开第三个平皿可编辑课件PPT32①平皿放置的顺序②平皿打开的顺序213231采样人员进(出)方向平皿放置(打开)方向人员走动的顺序是单向的、不交叉的!可编辑课件PPT33空气监测可编辑课件PPT345.空气检测暴露时间Ⅰ类环境暴露时间:30min;1)洁净手术部:中心手术室;2)其他洁净场所:介入手术室、骨髓移植病房、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等;Ⅱ类环境暴露时间:15min;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及检查包装灭菌区);可编辑课件PPT35Ⅲ类环境暴露时间:5min;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其他普通住院病房及其配药室(治疗室)、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等;Ⅳ类环境暴露时间:5min;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和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可编辑课件PPT366.空气监测频度感染高风险部门应每季度进行监测;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可编辑课件PPT37特别注意:监测频度:贮血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1次;暴露时间:10min输血科贮血冰箱内空气监测无霉菌生长;菌落总数<8cfu/(10min*皿)。卫生学标准(沉降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184号可编辑课件PPT38血液透析中心特别注意:应每月对空气、物表、机器表面及部分医务人员手进行微生物的培养监测。静脉输液配置中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每月对洁净区、生物安全柜的空气进行监测;监测方法:沉降法(平皿暴露法);暴露时间:30min。——《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0]62号可编辑课件PPT39采样时,将平皿按一定顺序(如从外到内)逐一放好,开始计时,按相反顺序(如从内到外)逐一打开平皿盖,盖和底尽量少一点接触,时间到,再按放置顺序(如从外到内)关上盖子。平皿除采样时,其余时刻须倒置。平皿暴露法简便经济,但只能采集到10μm左右的大小粒子,且不能作精确定量,其准确性较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法差。7、空气采样注意事项可编辑课件PPT40二、物表监测1.各类环境物表菌落总数的卫生标准环境类别范围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CFU/cm2Ⅰ类洁净手术部≤5.0其他洁净场所Ⅱ类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5.0Ⅲ类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及其配药室(治疗室)、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等≤10.0Ⅳ类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10.0——《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可编辑课件PPT412.物表采样时间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消毒后采样;清洁区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3.填写检测申请单——《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可编辑课件PPT424.物表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面积≥100cm2,取100cm2。5.物表采样方法采样前,采样者须戴无菌手套、洗手或快速手消消毒;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可编辑课件PPT43横竖返往可编辑课件PPT44单人采样可编辑课件PPT45双人采样可编辑课件PPT46√×××正确的采样方法可编辑课件PPT47四、手表面监测1.手表面采样时间2.填写检测申请单实施手卫生后,在接触病人或从事医疗活动前。——《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备注被测者姓名及洗手的方式可编辑课件PPT48卫生手消毒后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后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5CFU/cm2

。3.手表面卫生学标准4.手表面监测频度——《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重点部门应每季度对手消毒效果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可编辑课件PPT495.手表面采样方法采样前,采样者须戴无菌手套、洗手或快速手消消毒;将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洗脱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两只手算同一个样本。——《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可编辑课件PPT50第一步第二步可编辑课件PPT可编辑课件PPT52五、消毒液监测1.消毒液采样2.填写检测申请单消毒液采样分库存消毒液和使用中消毒液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检查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检查——《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备注消毒液的类型可编辑课件PPT53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应符合使用要求,连续使用的消毒液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灭菌用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为0CFU/ml;皮肤黏膜消毒液的菌落总数符合相应标准要求(≤10CFU/ml,《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A.7.2.2);其他使用中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菌。3.消毒液卫生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可编辑课件PPT544.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检测库存消毒液依照产品企业标准进行检测;使用中消毒液可使用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液浓度试纸进行检测;5.消毒液采样方法采样前,采样者须戴无菌手套、洗手或快速手消消毒;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0ml被检消毒液。为确保样本的量,建议抽取2ml送检。——《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可编辑课件PPT消毒液采样可编辑课件PPT56消毒液采样可编辑课件PPT571.内镜采样时间2.样本数量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内镜数量少于等于5条的,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不低于5条;当内镜室负责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变动时应增加内镜监测的比例和次数。——《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六、内镜消毒效果监测可编辑课件PPT583.内镜监测频度灭菌内镜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4.内镜生物学监测标准灭菌内镜应无菌;消毒内镜的菌落总数应≤20CFU/件(CFU/g或CFU/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可编辑课件PPT59灭菌内镜——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消毒内镜——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黏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5.内镜的消毒、灭菌要求——《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可编辑课件PPT606.内镜采样方法采样前准备无菌手套、100ml螺口瓶、洗脱液等;采样者须戴无菌手套、洗手或快速手消消毒;采样前用酒精灯烧灼瓶口(消毒);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50ml洗脱液(无菌操作);将洗脱液从内镜注水口缓缓注入,避免喷溅;将内镜出水端放在螺口瓶上方,接收洗脱液;酒精灯烧灼瓶口和瓶盖,旋紧瓶盖,贴上标签,2小时内送检。——《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可编辑课件PPT61①采样前材料的准备可编辑课件PPT62②打开洗脱液瓶瓶口可编辑课件PPT63③抽取洗脱液可编辑课件PPT64④注入洗脱液可编辑课件PPT65⑤接收洗脱液可编辑课件PPT66⑥封口、贴标签及样本送检可编辑课件PPT671.血透治疗用水卫生标准细菌总数:≤100cfu/ml。内毒素:≤1EU/ml。——《血液透析及治疗相关用水》YY0572-2005内毒素:≤0.25EU/ml。——《血液透析及治疗相关用水》YY0572-2015

2017年1月1日开始执行七、血透治疗用水监测可编辑课件PPT682.血透治疗用水监测频度监测频度:应每月一次;采样部位:反渗水输水管路末端;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监测1次。

1)细菌培养监测频度:至少每季度一次;采样部位:反渗水输水管路末端;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监测1次。2)内毒素检测软水硬度及游离氯至少每周进行1次检测。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可编辑课件PPT693.透析治疗用水采样方法采样前材料准备:手套、安尔碘(或其他中高水平消毒剂)、棉签、一次性注射器、无热源试管(带塞)等;可编辑课件PPT701)反渗水标本采集①反渗水阀门内外口消毒,放水时间不少于1分钟采集部位:反渗水输水管路末端——《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处理设备常规控制要求》YY/T1269-2015可编辑课件PPT71②洗手或快速手消消毒、戴手套可编辑课件PPT72③采样试管口消毒可编辑课件PPT73④采集水样接满3/4管(3~4ml)可编辑课件PPT74⑤采样管封口并送检盖紧管塞,封口膜或胶布封口;标明“反渗水”;4小时内送检。——《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可编辑课件PPT752)透析液标本采集①洗手或快速手消消毒、戴手套可编辑课件PPT76②透析器入口消毒可编辑课件PPT77③拔开透析液口,放水时间不少于1分钟可编辑课件PPT78④取一次性注射器可编辑课件PPT79⑤抽取透析液抽取3-4ml水样。可编辑课件PPT80⑥采样试管口消毒可编辑课件PPT81⑦收集水样可编辑课件PPT82⑧采样管封口并送检封口膜或胶布封口;标明“X号机透析液”;4小时内送检。——《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可编辑课件PPT83八、紫外线灯监测1.监测方法物理监测:利用紫外线强度辐照仪直接读出其辐照强度值的方法。化学监测:紫外线强度辐照指示卡监测法。可编辑课件PPT842.物理监测(辐照计法)紫外线灯开启5min后开始检测;辐照计调零:关闭光敏元件(探头),打开辐照计开关,使用调零按钮进行调零;紫外线强度检测:打开光敏元件(探头),并将其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1m的中央处,待仪表读数稳定后,按下“保持键”(HOLD键),所示数值即为该紫外线灯管的辐射照度值(μw/cm2)。可编辑课件PPT85紫外线灯物理监测判定标准普通30w紫外线灯:新灯辐度强度≥90μw/cm2为合格;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μw/cm2为合格;30w高强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