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_第1页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_第2页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_第3页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_第4页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26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2人。均来自农村家庭,家境大多比较贫寒,

父母外出务工现象严重,双亲留守儿童所占比重大(15人)。他们在生活中和学习上都需要

老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经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对一年级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

方面基本上达到教学的目标,对数学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上学期期末统考平均分74

分。但仍有不少学困生,如周远肮、周亚美、何红玉、王远洪、周永富、曾逍遥等学生成

绩不理想。他们自觉性较差,上课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有待

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本期力

争平均提高3分,及格率达90%学科竞赛达1人次以上。

二、学期教学总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

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

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

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

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

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

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I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1、教学两位数学加两位数学(进位)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12、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P17页,渗透《宪法》;练习四第6题P21渗透《野生运动物

保护法。

13、教学2、3、4的乘法口决练习十二P59页,渗透《森林法》。

三、全册教材基本内容说明(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长度单位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

角的初步认识4、表内乘法(一)5、观察物体(一)6、表内乘法(二)量一

量,比一比7、认识时间8、数学广角——搭配(一)9、总复习。

(二)、单元分析

1、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

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

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

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

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

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

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

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

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

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

解。

3、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

2

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

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4、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

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

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

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5、观察物体(一):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

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

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一一适应

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6、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

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

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

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

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7、认识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

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

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

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

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

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

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8、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

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

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

3

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

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

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消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

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

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

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进度表

起止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9.3-5纪念假,6补

18.31-9.6报名注册长度单位

29.7-9.13长度单位49.10教师假

39.14-9.20长度单位4

49.21-9.27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49.26-27中秋假

59.28-10.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410.1-7国庆假

610.5-10.1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410.10补班

4

710.12-10.18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4

810.19-10.25角的初步认识4

表内乘法(一)

910.26-11.14

表内乘法(一)

1011.2-11.84

观察物体

1111.9-11.154期中测试

表内乘法(二)

1211.16-11.224

表内乘法(二)

1311.23-11.294

表内乘法(二)

1411.30-12.64

表内乘法(二)

1512.7-12.134

认识时间

1612.14-12.204

数学广角——搭配(一)

1712.21-12.274

总复习

1812.28-15.1.34

期末复习

191.4-1.104期末考试

20

5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用厘米

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用刻度尺量,画线段和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六个部分。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

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二、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

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米=100厘米。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与探究的过程,通过对事物的操作,掌握有关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

识。

三、教法与学法

先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感受用挂作单位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来经历统一

长度单位的过程;接着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

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可以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达

到目的;然后在教学线段时,直接描述线段,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方法;

最后通过实践比较活动,使学生明确不同的物品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4课时进行教学。

课题:长度单位

6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

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目标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总课时累计:1课时

课时内容认识米和用米量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

米的长度观念,直到1米=100厘米。

课时目标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课时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

重难点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

度。

教法、学教法:尝试指导法

法学法:操作比较法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境设置,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师: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摆着崭新的数学

课本,你知道你的这本数学课本有多长吗?(让学生分成两

组测量,可以用学生准备的东西比一比,量一量。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在刚才的实际测量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6颗回形针那么

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1根铅笔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

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数学课本的长而量出的结果却不

7

一样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虽然都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但是

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量出的长度也不同。

师生活动个性修改二

师:要想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应该怎么办?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经常用到什么工具?(尺子)下面

我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直尺放大图,使学生

了解尺子的结构)

交流中使学生明白:赤字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分别对

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是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也

就是几厘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

(1)在直尺上找。

(2)在生活中找1厘米。

(3)用手比。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3、用厘米量。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2)统一测量的方法。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3。

1、第1题,看一看,填一填,让学生说一说这支铅笔的长度

为什么是8厘米。

2、第2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

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纸条,并把它剪下来。

3、第3题,让学生用尺子分别量一量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

墨水的图O

四、课堂小结。

8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

第2课时总课时累计:2课时

课时内容认识米和用米量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

米的长度观念,直到1米=100厘米。

课时目标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课时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1

重难点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法、学教法:尝试指导法

法学法:操作比较法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学生自己的那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厘

米,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结果。

3、让学生自己估计一下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再让学生用尺量一量,并把结果告诉大家。

4、让一名小朋友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长,另一名小朋友用米尺

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

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

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

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

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

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

1、认识米。

(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①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就是前面讲的米尺。它的长度

9

是1米。让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米尺,和自己的学生尺

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进行验证)

②刚才我们认识了米尺,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1米

长的绳子,把它拉直,仔细看一看,再闭眼想一想,1米有

多长?

(可以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

师生活动

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

方的高度是1米等方法来记住1米的长度)

③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交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

④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

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2)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米,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

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

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100厘米)

小结:1米也也就是100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

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较长的距离。

(2)让两个小朋友合作到展示台上量出每条绳子的长度。

小结:量物体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端开始,一般用米

尺或卷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一直量到物体的另一

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这样才能量准确。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一的第4题。

同桌互相帮助,测量自己的身高是几米几厘米,老师巡视,

并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

2、课后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测量教师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

宽,讲台的长、宽,并把它记录下来。

10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

1米,2米,3米,5米1米=100厘米

第3课时总课时累计:3课时

课时内容认识线段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认识线段的特

征,并体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

课时目标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的长、能

用刻度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课时让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重难点

教法、学教法:尝试指导法

法学法:操作比较法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

出示一幅图,上面有很多路有直的弯的。

师: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

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1、认识线段。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直尺、直的弯的吸管、铅笔、绳子、

铁丝等)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

你还发现什么?(自由发言)

II

小结:像这样直直的线,我们就叫它线段。每条线段都有

两个端点。(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的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

个点,表示线段的端点。)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2、找线段。

师: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并说一说、评一评。)

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

1-----------1

学生区分哪些是线段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二、自主探究,量画线段。

师生活动个性修改二

1、量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上线段的长度,

并说说量法。

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测

量操作,并引导学生评价他的测量方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

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师出示两条同样长的线段(位置摆放不同),让学生估计这

两条线的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2、画线段。

(1)任意画一条线段。

(2)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画一条线段,你们

会吗?

让学生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

种方法好。学生操作后汇报。并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

遍,并边画边说。

强调:不管用哪种方法画线段,一定要注意按住直尺,在

话线段的过程中,要保证尺子不移动,并用笔尖紧贴着直

尺把线画直。

(3)练习。

12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画好后,让同

桌之间互相检查所画线段是不是5厘米。

三、巩固练习。

1、下图有g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并量出线段的长

度。*

••

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J।——'

第4课时总课时累计:4课时

课时内容练习一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

1、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

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课时目标2、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

段的方法(限整厘米)。

课时

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方法。

重难点

教法、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学法:操作比较法

师生活动

一、复习。

1、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这个单元中认识了厘米和米,那你知

道1厘米和1米分别是多长吗?

师生共同进行交流。

13

2、找一找。同桌之间合作,按老师的要求,分别在直尺上找

1厘米、3厘米、8厘米的长度,然后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

O

3>量一量。

(1)你的手掌宽大约是几厘米?

(2)你的一挂(张开的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的距离)长大约是

儿厘米?

(3)你的身高大约是几米几厘米?

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老师适时进行知道帮助。并将测

量的数据分别填入下表。

手掌宽一挂长身高

()厘米()厘米()米()厘米

4、画一画。

(1)国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8厘米少4厘米的线段。

学生独立画好后,同桌之间进行对比,检查。

二、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一5—10。

1、第5题。

2、第6题。

师生活动个性修改二

老师先引导学生先进行分别估计,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并把

估计数和测量结果填入课本有关空格中,把填写结果进行对

比,看看自己估计能力如何。

3、第7题。让小朋友先进行判断,然后说明为什么。从而真

正掌握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并可以测量它的长

度。

4、第8题。

要求先估计三角形、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本题

14

中三角形斜边的测量比较困难,老师要多进行指导,要求学

生把尺子移到三角形斜边的位置进行测量。

5、第9题。

这是厘米和米的简单加减法计算。也是第一次出现带单位计

算。计算第1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的例子进行计算,如14

厘米的纸条剪去8厘米,还剩儿厘米。再类推到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简单交流汇报。

6、第10题。

老师可以先出示题目,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

短或者同样长呢?

让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

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

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

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差,实际上是一样长。

三、实践活动。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合作小组进行测量。

1、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2、测量跳远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5

案例反思

第二单元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16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小棒等实践活动探索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练习中提高学生

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以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法与学法

1、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实践活动,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直观理解,再让学生把

学具操作中的感受运用于笔算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分别完成从口算到笔算,从不

进位、不退位向进位、退位的算法发展。

2、教学求一个数少儿的数的实际问题时,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讨论,运用自己的

生活经验,迁移思考方法,知道如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或多儿的数的实际为题。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16课时进行教学。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的能力。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17

第1课时总课时累计:5课时

课时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

算方法。

课时目标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重难点

教法、学教法:尝试指导法

法学法:小组探究法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

友去参观博物馆,大家看学校先安排哪几个班级去参观?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

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

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小组讨论)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二(1)班和二(2)

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列出算式:36+30=和35+34=

小结: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个性修改二

1、教学例1:36+30=

(1)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探索36+30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摆小棒过程中,老师进行巡视指导。汇报时,让个别

小组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摆放,重点让学生理解在摆放过程

中,整十根与整十根合并。

(2)对照小棒摆法知道写竖式的方法。

(3)计算。

让学生看着刚才写出的竖式,想应该如何进行计算。

18

板书出示:十个

36

+30

66

竖式计算后,再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4)出示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学例2:35+34=

(1)先引导学生进行口算,验证二(3)班和二(4)班的同

学能否乘一辆车。学生口算后进行汇报展示。

(2)师:那你们会列竖式进行计算35+34吗?先用小棒摆

一摆,再进行计算。汇报展示时,先让个别学生板演,然后

说说竖式计算过程。

板书出示:十个

35

+34

69

最后再次强调在列竖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并从

个位加起。

(3)出示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二的1—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

正,老师要注意巡视,帮助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2、改错。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36+30=6635+34=69

十个十个

3635

+30+34

6669

第2课时总课时累计:6课时

19

课时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选择合理的

课时目标

算法,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

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课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重难点

教法、学教法:尝试指导法

法学法:小组探究法

师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在“参观博物馆”时学了

哪些知识吗?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不进位加)要注意什

么?(课件出示“参观博物馆”画面)

回答后板书: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参观博物馆”画面,直接提出问题:二

(1)班和二(3)班的同学能合乘一辆车吗?让学生进行小

组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6+35=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36+35=

(1)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然后让学生拼摆小棒。

(2)列竖式计算。

师:通过刚才的摆小棒,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刚才摆的过程

列竖式算一算,该怎么算?

学生回答,列出竖式:

36

+35

组织学生讨论:从哪一位开始算?个位6加5得11怎么办?

如何向十位进1,个位上怎么写?讨论后进行集体反馈。(老

师重点指导学生“进1”时“1”的写法,并强调在计算十位

上的数相加时,别忘了进位上的“1”)

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36

+3i5

71

20

师生活动个性修改二

师:根据上面的计算,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

吗?

(3)比较总结。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比较:例3和上节课的计算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引导归纳总结如下:

相同点:①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②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③都可以从个位加起。

不同点:例3出现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2、学生尝试练习,出示课本中相应“做一做”。

学生计算完,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结合具体题目的计算,

说一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师:能不能从十位加起?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二的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集

体订正。老师要注意巡视,帮助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2、把错误改正过来。

363717

+55+42+65

818983

3、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2页的“思考题”。

老师结合实例说明题意,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然后进行集体反馈。如还可以写出:27+72=99、36

+63=99、45+54=99等。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在本课时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

教育,告知孩子们一定不能乘坐超载车辆。

21

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6+35=71

36

+3i5

71

第3课时总课时累计:7课时

课时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

1、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

课时目标

地进行计算。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

重难点地进行计算。

教法、学教法:尝试指导法

法学法:小组探究法

师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认为在笔算加法时要注

意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的。

并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1、口算。看谁算得正确。

34+21=20+38=42+20=33+25=

40+30=21+50=16+8=26+43=

54+32=28+72=26+35=29+47=

2、竖式计算。

56+23=38+27=54+29=48+48=

学生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二年级(1)班参加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女生

有28人,男生有18人,二年级(1)班参加学校美术兴趣小

组一共有多少人?

22

师:怎么列式?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然后进行汇报,集体订

正。

二、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5—10题。

1、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练习中存在

的问题。

集体订正时,教师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

的指导。

师生活动个性修改二

2、第6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三题的计算过程,对照笔算两位数加两

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指出错在哪,并把错误的地方

改过来。

3、第7题。

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认真观察统计表,先指名说一说从表中

能获得哪些信息,并引导学生理解怎样算出合计数,接着,

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4、第8题。

练习时,可用竞赛的形式进行,看谁算得全对,找准蘑菇。

教师巡视班级,注意检查学生对学过的竖式计算掌握情况,

找出差错较多、计算速度较慢的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

5、第9题。

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要强调这是

一道应用题,计算结果要写清单位名称和答案。

6、第10题。

本题要注意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展开练习。第(1)小题,可

以在学生理解题目的基础上直接列式计算,进行全班交流。

第(2)小题,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注意题目唯一的条

件是只有50元钱,所以可以买以下几样玩具:①小飞机和小

汽车:23+12=35(元)②小飞机和小火箭:23+17=40(元)

③小汽车和小轮船:12+30=42(元)④小汽车和小火箭12

+17=29(元)⑤小火箭和小轮船:17+30=47(元)。第(3)

23

小题,要引导学生注意本题中的关键字“最少”,所以就要购

买价格最便宜的两件玩具,即购买小汽车和小火箭,共花29

7Lo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向提出

来和大家交流?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目标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3、结合情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总课时累计:8课时

课时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鼓励学生

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课时目标的笔算方法。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

分析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课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重难点

24

教法、学教法:尝试指导法

法学法:小组探究法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谁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那举办?(北京)

师:我国北京在全世界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4个有名的城市

中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成功,这不仅是申办成功,还向全世界

证明了我国综合国力,所以全国亿万人民都为此欢呼。

(播放我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后全国欢庆的录像)

师:你收集了那些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学生交流后,老师

出示“北京赢了”画面及票数统计图。师:说说你从那看出

北京赢了?你能提出有关数学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

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和

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

票?……

师生活动个性修改二

遇到这类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解决

问题,同时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特别要提醒学生

围绕“从哪儿知道北京赢了",从而提出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几

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几票?……

师:那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儿票?”这个问题,

应该怎么列式?(56—22)

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引出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二、新授。

1、教学例1:56-22=

(1)引导学生口算。

(2)引导学生摆小圆片,理解算理。

(3)竖式计算。

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进行竖式计算。

计算后进行交流展示(板书)

56

一22

34

25

引导学生看课本并思考,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计算时

要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一样,要注意相同数位

对齐再减,并从个位减起。

2、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9页“做一做”第一小题。

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的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何进行两位数减两位

数(不退位)的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

56-22=34

56

一22

34

第2课时总课时累计:9课时

课时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

并能正确笔算。

课时目标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

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时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掌握竖式

重难点计算的方法。

教法、学教法:尝试指导法

法学法:小组探究法

师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师:昨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北京

26

以绝对的优势胜出了。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北京以34

票的优势胜出多伦多,那么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

课件出示“北京赢了”画面,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提出问题:

“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引导学生

列出算式:56-18=

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有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知识,引出课

题。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题目:56—18=

师:你会算吗?先试着算一算,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借助我们

的好朋友小棒来帮忙,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独立活动后,在小组内交流。

(1)引导学生摆小棒,理解算理。

(2)列竖式计算。

师: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你会列竖式计算吗?

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计算后老师进行指导帮助。

板书:56

一18

想一想,先算什么?够减吗?怎么办?

引导学生得出要先算个位,但是不够减,可以借助刚才摆小

棒的过程,不够减,可以从十位退一。

说明:从十位退一,可以在十位的“5”上点上一个小圆点,

师生活动个性修改二

退完后十位上剩下4;这时个位上变成了16。

然后让学生继续完成竖式的计算。

从十位退一后,这样个位就够减了,最后说明竖式的写法:

(板书竖式的写法)

想一想:从十位减起方便吗?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3)比较。

师:比一比例1和例2,这两道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例1是不退位减,例2是退位减。

同时把课题补充完成: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师:在进行退位减时要注意什么?

27

2、教学例3。出示题目:50-24=

引导学生列出竖式,尝试计算,指名板演:

50

一24

26

师:(1)为什么要从十位退一?

(2)从十位退一后个位怎么减?

(3)十位退一后,十位怎么减?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笔算两位数减法时要注意: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

4、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5—7题。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5—7题。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50-24=26

50

一24

26

第3课时总课时累计:10课时

课时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

课时目标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时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8

重难点

师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宣布本节课练习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课。

1、回忆知识点。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通过前面几节课

的学习,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

指名学生口答,进行全班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归

纳。

2、回忆疑难点。

师:你认为本单元前面的知识点中,你感到最困难而又没掌

握好知识是什么?学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

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老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解,如学生提到两

位数减两位数时,当个位不够减时,应从十位退一后再减时,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算理。

三、指导练习。

练习三的8—13。

1、第8题。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看那一组同学做得又快又正确,帮

助校际找到妈妈,在规定时间内,让小组内互相检查每个同

学的完成情况,然后进行统计评比。

2、第9题。

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时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计算方法。

3、第10题。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看清题目,要求雨伞多

少钱一把?应该怎么列式,为什么用减法?然后让学生列式

计算,计算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集体订正。

4、第11题。

29

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的同学互相检查,并组织

优等生对部分学困生进行指导帮助。

5、第1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

是怎么比的。

6、第13题。

出示表格后,让学生说说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

些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

后指名学生提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归纳,

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两个问题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师生活动个性修改二

板书设计:

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1、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儿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儿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30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总课时累计:11课时

课时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少)儿的数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

1、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儿的数是

多少”的问题。

课时目标2、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时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重难点的问题。

教法、学教法:尝试指导法

法学法:小组探究法

师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8-5=50+20=17-9=

35+7=62+8=29-12=

30—8=44+55=62—59=

2、竖式计算。

57-38=56+28=60-27=

3、(1)比10多7的数是多少?(2)比20少5的数是多少?

二、新授。

1、教学例4。

出示课本第23页,“全校卫生评比”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后进行集体汇报:

(1)、二(1)班得了16面小红旗。

师生活动个性修改二

(2)、二(2)班比二(1)班少3面小红旗。

(3)、三(1)班比二(1)班多1面小红旗。

(4)、四(1)班比三(1)班多2面小红旗。……

老师要即时提问学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怎么得到这些结

31

论?可以让学生结合出示的图片进行说明,重点要让学生明

白虽然不能直接看出每个班级获得小红旗的情况,但可以从

两个班级相互比较中得出结论。

师:现在你知道二(2)班获得了儿面小红旗?怎么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因为从图中我们知道了二(2)班比二(1)班少3面小红旗,

二(1)班获得了16面小红旗,所以可以用“16—3”

求出二(2)班获得了13面小红旗。板书:16—3=13(面)

师:刚才求出了二(2)班获得了13面小红旗,你们可真了

不起,那你们还能算出别的班得多少面小红旗吗?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后汇报展示。

三(1)班获得了14面小红旗,因为三(1)班比二(2)班

多1面小红旗,二(2)班获得了13面小红旗,所以可以用

“13+1”求出三(1)班获得了14面小红旗。

板书:13+1=14(面)

四(1)班获得了16面小红旗,因为四(1)班比三(1)班

多2面小红旗,三(1)班获得了14面小红旗,所以可以用

“14+2”求出三(1)班获得了14面小红旗。

板书:14+2=16(面)

师: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求出这些班级分别获得儿面小红旗

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2、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3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第2题。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