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_第1页
2024年中考历史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_第2页
2024年中考历史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_第3页
2024年中考历史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_第4页
2024年中考历史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历史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大

汇总(精品)

1.中英《南京条约》开上海为通商口岸,而没有南京;《天津

条约》开南京为通商口岸,而没有天津,但通商口岸已经开到

了海南岛和台湾岛;《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但北京不是。

2.《南京条约》的内容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商品输出、

掠夺原料的侵略要求;《马关条约》的内容体现了第二次工业

革命时期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

族矛盾的尖锐;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

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

主义的主张。.

4.天京变乱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历史的必然。农

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

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

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因而,天京变乱的悲剧,偶然性中包含

着历史的必然。

5.《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表现为两个方

面,第一是指平均分配土地,第二是指平均分配产品。平均分

配土地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而平均分配产品则相

反。

6.五四运动只是取得阶段性胜利(或初步胜利),并不是彻底

胜利。

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

是两党合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

8.中共“二大”的主要成就是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三大”

的主要任务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

导权问题;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党改组问题,而不是国

共合作问题。

9.大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

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并没有推翻

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

10.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而国民革命运动却失败了。

11.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表现为急躁冒

进、急于求成。两者都有危害性,但因为“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

目出现,所以“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

1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起义失败的最大教训是坚持“城市中

心论”,最大启示是应该从城市转入农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革

命道路。

13.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到了华北事变后,

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14.近代前期三次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封

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5.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1954年一届人大通

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

法。kI

16.《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

民主主义的国家。”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

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共同纲领》

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其临时宪法的职能终止于1954

年宪法的颁布。

17.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1956年“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方针的指出,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82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提

出,使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18.“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

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中国要避免这样

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

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19.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

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

体现和保障;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

20.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

国内政,而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东西德、韩国和朝鲜问

题的产生,则是二战后根据国际协议形成的,属于二战的遗留

问题。

21.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

政策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

题的基本准则。

22.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

国。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

国的创始国之一。

23.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

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24.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

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25.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

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

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

26.自然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城邦是孕育古代

希腊民主的摇篮。但希腊民主制的产生,是由经济、历史及文

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

27.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最

终确立了雅典民主制,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制达到鼎盛。

28.《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是从限制贵族

特权这个角度来说的,并非真正保护平民的利益。

29.《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民法

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30.习惯法和成文法是从法律的表现形式上看的,万民法和公

民法是从法律的适用范围上看的。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关系是相

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

31.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是主权在民;罗马法的核心内

容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2.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

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

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33.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虚,议会是实;德国是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为虚,君主是实。

34.美国实行的既是联邦制,又是共和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

说,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

35.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不是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而是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能够铲除资

本主义的程度。

3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的历史条件是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必要条件是无产阶级已经觉醒,并

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7.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并不是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

因此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38.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与冷战:雅尔塔体系确立于二战后

初期,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

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于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它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

系;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它是雅尔

塔体系下美苏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

味着冷战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39.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

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在冷战的

大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则发动“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

争。:

40.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摆

脱美国的控制。

41.苏东剧变仅仅说明的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整个社会

主义的失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在蓬勃发展。

42.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的多极

化;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直接因素是两极格局的瓦解。

43.多极化出现于两极格局形成后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

解体后,多极化的格局并未形成,而是处于向多极化演进的过

程中,目前则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一'‘

44.二战以来的美日关系是不断变化的。战后初期,日本从属

于美国;1948年后为伙伴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既有联盟

又有摩擦。

45.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直到鸦片

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

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

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46.闭关锁国并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

易。

47.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小农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基

本单位的小规模的个体农业经济。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

牛耕的背景下,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自然经济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与

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带有闭塞性

和迟滞性。

(3)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

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进取性。商品经济

取代自然经济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最重要标志。

48.外国资本,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是其他国家资

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其实质是商品经济、市

场经济。其特点是自由开放、具有侵略性。

民族资本,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是相对于官僚资本而言的。

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通称,

其实质是在不同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先是晚清洋务经济(初

期),后是南京国民政府时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

49.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

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

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

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50.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

社会主义社会。

51.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

体公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

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

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一农民土地私有制一社会主义

公有制。

52.通过“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只是开始改变我国工

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没有实

现工业化。'

5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质上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的改造。

54.“大跃进”的特点是各行各业追求高指标、高速度,即“多”

与“快”,危害是浮夸;人民公社是农、工、兵、学、商合一的组

织,特点是“大”与“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危害是平均。

5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的标志

性事件分别是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

革命时期。

56.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

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57.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

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58.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经历了手工工场、工厂、垄断组织三

个阶段。手工工场是最早以雇佣的方式进行的手工生产,是向

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工厂是以蒸汽机为主要动力的机械

化生产;垄断组织则是以科技为先导、竞争联合为手段的电气

化生产。J

59.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第一

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工纺织为支柱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

命实现了以重工石化为支柱的工业化。

60.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新”的表现:从理

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

的理论(凯恩斯主义)。从手段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

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发展资本主

义。

61.罗斯福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实质是对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6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

适应了战时需要,是必要的。但作为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政

策,是错误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63.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在初期和二战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

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调整生产关系,该体制越来越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6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

主义制度的失败。

65.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

起于东汉。

66.孔子的德治思想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孟子的“仁政”思

想则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墨家的思想是从小生产者的利

益出发的。

67.“民贵君轻”观点是孟子提出的;“君舟民水”观点是荀子提出

的。:

68.维新派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不尽相同,主要差别在

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差别的根源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