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1917-2013 黄刺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_第1页
DB22T 1917-2013 黄刺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_第2页
DB22T 1917-2013 黄刺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_第3页
DB22T 1917-2013 黄刺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_第4页
DB22T 1917-2013 黄刺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案号:40087-2014DB22DB22/T1917—2013黄刺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integratedmanagementofCnidocampaflavescens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1本标准规定了黄刺蛾Cnidocampaflavescens(Walke属鳞翅目Lepidoptera,刺蛾科Limacodidae,黄刺蛾属Cnidocampa,是危害阔叶树的主要食叶林业有害生物在林间自然状态下实际或预测发生的数量多少(统计单位有:条/株、虫情级、有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质性多角体病毒包含体的2每样株上取2个样枝(样枝延长长度>100cm调查样枝上的3对中度以下发生林分,在卵期释放赤眼蜂进行防治,放蜂量为3020亿PIB/毫克的黄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发生林分内对成虫进行灯光诱杀,设置4黄刺蛾在吉林省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杨、柳、榆、槐末节背面有4个褐色小斑;体侧各有9个枝刺;体侧中部并纵贯2条蓝色纹。蛹椭圆形,粗肥。体长13~15mm。外被椭圆形硬质茧,黑褐色,有灰白色纵在吉林省1年发生1代,9月初以老熟幼虫在枝条或树上作茧越冬。翌年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成虫羽化、交尾、产卵。卵数十粒成块,半透明,产于叶背,卵期7~至8月下旬发生危害。幼虫发生期为7月上、中旬至8月下旬,初龄幼虫群栖危吃成不规则形状,严重时只剩叶柄和主脉,大发生年份能将5612345678971234567898监测覆盖率调查发生合计计轻中重净面积重复净面积重复净面积重复净面积重复901调查株数平均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