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铜仁市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故乡老了罗星航①故乡没老,年轻着呢!②只身在外的人总是思念故乡,那无尽的乡情,一直萦绕在游子的心中。有人说背着故乡走天涯,也有人说故乡永远在前方。③记忆中的故乡依旧那么青春,那么富有朝气。第一次回故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刚二十岁,在湖北出生长大,总是勾画着老家的模样,似北国的莽野森林,像苏杭的小桥流水,还似南方的椰林遍地,抑或靑藏的雪域高原。于是我带着小弟,在春暖花开之时,从武汉乘火车去祖籍——一个三省交界的边陲小镇。那时火车还没完全连通,需在怀化住上一晚。几十人挤在一起,睡的是大统铺,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小弟吵着要出去玩,行李怎么办?旁边的旅客听说我们要到湘西,连忙回答,不要紧,帮忙看着,都是老乡。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上街了,回来后,那位叔叔一直坐在我们的行李边守着,还给我们湖南的零食吃。④第二天中午到达乾州,下车一看,天空蔚蓝,云朵漂浮,菜花描着金黄,桃花白里透红,万溶江银波闪烁,参天大树郁葱翠绿。许多年轻的妇女腰缠五颜六色的布裙,正在江边浣洗衣裳,苗族姑娘头上银饰的摆动声,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惊飞了树上的鸟雀,水花四溅,晶莹耀眼,怡人的风景迷倒了众多游客。两横四竖的石板铺成主要道路,街旁的商铺大都木制结构,灰瓦屋顶,尽管很有些年月,但都保护得相当完整-----原来沈从文作品中描绘的湘西确实惊艳。⑤走过一段石板路,来到了老家,这是一幢三进的木制房屋,八根立天的木柱支撑着屋脊,四周的原木面板苍劲中透着黝黑,四道门槛经百十年进出磕碰,早已磨损得凹凸不平。我望着祖居,想象着先辈们埋锅造瓦,搬木立檩的情景,想象着成家立业,族人相拥的场面,想象着逃避战火,薪火相传的艰辛,心头不免掠过丝丝冷寂。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人,没做过什么,哪怕挑过一担土,种过一颗树,也心无遗憾。真是愧对故乡,愧对家人。爷爷早已过世,奶奶还很硬朗,叔叔才三十出头,力壮如牛,充满活力,那双手长满老茧,青筋外露,他长年在外开山砸石,干的都是重体力活。吃第一餐饭,他们就给我夹鱼头,其实我是不喜欢吃的,听说这里的鱼头专给最珍贵的客人,我很感动。晚上,露天草场有当地的戏曲表演,甩着长袖,拖着长腔,尽管下着毛毛细雨,观众还是很多,乡亲们看得也很专注,我却不知就里。反正,故乡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到处洋溢着靑草的芳香,听得见河水的哗哗,还有亲人间的温馨。故乡就是这样极具诱惑,极具感染力。⑥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婶婶拿出一双布鞋送给我,这几天她一直在熬夜纳鞋,不知道是专门为我赶工,我还想推辞,一双鞋有什么意义,接过时也不是很情愿。若干年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叔叔婶婶也许是让我行走千里,不忘故乡,脚踏实地,心系故乡,那针针线线连接着家乡的情怀,浓缩着亲人的嘱托。⑦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回故乡,再也没有见到亲人们,真想他们哪。照说应该很容易,一张车票不就到了么,其实没那么简单,拖儿带女,也不太方便,再说还有工作,这都是借口。是淡忘了故乡,淡忘了浓浓的乡愁?有时梦里回故乡,走在荒芜的草地上,天空灰蒙蒙,不见人影,不见河流,像迷失的羊羔,惊慌,忐忑,急躁,想家。醒来泪水早已浸湿枕边。⑧前年一次出差的机会,我在故乡停留了五小时。这是三十多年后第二次回故乡。时值清明,那天下雨了,小巷有些幽深,湿漉漉的,路边的木制建筑显得破旧,残缺。商铺里几乎没什么人,街上连叫卖声都没有,静静的。唉,万溶江怎么这么窄,这么短,当年的波光粼粼,诗情画意呢?故乡老了。⑨奶奶去世了,叔叔已过六十,不见了那时的伟岸,脊背略显弯曲。老屋有点苍老,斑驳的木板门已现沧桑,右边的墙壁被风钻了个洞,好像有雨点肆意飘进来。微风吹过,墙角的靑苔左右摇晃。周围的小伙伴们也都五十多了,他们坐在街心的石墩上打发时日。真的变化这么大?我不敢相信自己,摸摸下巴,也是胡须满脸。岁月催人啊。⑩回头仰望故乡,烟雨朦胧,淅淅沥沥,她老了,三十年不见就真的老了。房屋矮小,河流窄小,道路狭小。早知如此,我该多回来几次,即使不能拉住故乡变老的缰绳,也可以和着家乡演变的节奏,一同走过来。记得故乡清澈的流水,记得故乡草木的余香,记得故乡烧酒的味道,记得故乡亲人的教导。那个鱼头我怎么就没吃呢,那双布鞋我还舍不得穿呢。转眼间,故乡就抖落了昔日的色彩。⑪故乡其实没老,依旧那样。日出东方的时候,她开始一天的忙碌,机器轰鸣,书声朗朗;夕阳西下的时候,她车水马龙,炊烟四起,;华灯初上的时候,她婀娜多姿,流光溢彩;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枕戈达旦,蓄势待发。⑫故乡没老,真的。⑬是我们慢慢变老。(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将三十年前的风味小镇、淳朴的乡民和宁静的乡村生活与三十年后的情景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昔日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B.文章第⑤段中,“想象……想象着……”运用虚写手法,突显了先辈们生活的艰辛和他们的勤苦、坚忍,表达了对先辈人生的感喟与敬重。C.文章第⑧段中写到“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回故乡,再也没有见到亲人们”,写出“我"看似淡忘了故乡,内心深处仍眷念着故乡。D.这篇散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以“故乡老了”为线索,联系现实,无论是欣喜还是失望,是期盼还是祝福,都渗透了浓浓的思乡情。2.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文章的标题为“故乡老了”,但正文的首尾却说“故乡没老”,是否矛盾?请结合原文分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江苏省的南京、无锡等,浙江省的杭州、宁波等,共26市。它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明,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6月24日,201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在安徽芜湖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年度工作报告》等若干文件,启动了一批科创和产业合作平台,并聚焦质量标准、产融结合等六大高新地建设,签署了1项区域一体化合作项目,总投资达2192.19亿元。今年5月13日审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合作,持续有序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这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6月1日以来,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九城市集聚龙头企业845家,产值2.6万亿元。同时,九城市之间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交互投资2280亿元,促进科创要素高效对接。此外,在政务服务领域,九城市率先推进30个事项“一网通办”,被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试点区域。(摘编自韩俊杰、汪瑞华《长三角G60联席会议在安徽芜湖召开》,新华网2019年06月24日)材料三:(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9年05月24日)材料四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中的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以更高的收益让后发地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汇集到中心城市。这就导致后发地区无法同步获得城市化红利,出现“被虹吸”的现象。要破解“被虹吸”难题,在一体化进程中获益,就需要了解自身的独特优势,确立发展的科学定位。安徽在自然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方面在长三角区域相对突出,这些优势需要与苏浙沪的金融资源优势、研发优势、国际贸易优势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升安徽的竞争优势。突破行政壁垒的限制,才能够真正实现一体化的收益。正是因为许多地方行政壁垒的长期存在,才导致了长三角很多地区之间“最后一公里”无法连通,极大地限制了资源流动与市场发育,从而阻碍了长三角产业分工和市场互补。造成行政壁垒的原因主要是对地区利益的保护。地区利益通常会聚焦于如何分配既有“蛋糕”,而不去“做大蛋糕”。安徽不能被动地等待中心城市来“领跑”,要积极探索主动出击如何通过一体化创新“把蛋糕做大”,从而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全面彻底地消除行政壁垒的阻碍。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还需要解决具体合作地点的利益共享问题。最近热议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创新对策。不过区域主要集中在苏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地区。安徽虽然不能采取强强联合式的发展示范区,但可以采取借势互补式的“产业合作示范区”。推动安徽与江苏、浙江临界的一些城镇先行获取先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优势资源,从而在快速发展中实现利益增进。(摘编自王先柱《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主动破局》,《安徽日报》2019年04月16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长三角城市群是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也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区域之一。B.在安徽芜湖召开的201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取得丰硕的成果,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C.2008-2017十年间,三大城市群的GDP均稳步增长,但随时间推移,长三角地区优势不断扩大,2017年为全国GDP的贡献近60%。D.一个地区之所以发展滞后,是因为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以更高的收益吸引着落后地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年6月1日以来,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取得许多成果,其中,“一网通办”体现了长三角政务服务的一体化。B.和京津冀、珠三角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都具有优势,2017年,长三角的人口几乎是其他两区之和,这更有利于拉动消费。C.和京津冀、珠三角地区相比,2017年,长三角地区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是最高的,可见,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最好,人民生活最幸福。D.对地区利益的保护是造成行政壁垒的主要原因,而行政壁垒的长期存在,会极大地限制资源流动与市场发育,阻碍产业分工和市场互补。3.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如何主动破局?请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我愿做一棵树李国华村庄西边那棵大柏树枯了,上了年纪的老人说,那是因为这棵古柏树偷听了村里太多太多的故事。说到这棵古树,记忆的闸门总也关不住,似有凶猛的洪水不停地在撞击。我的家乡下竹中村史载已有1700年的历史,往上推算一下就到了东晋时期,我脑子里时常闪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他描绘的最佳幸福生活。我多么祈盼那粒桃花源的种子在故乡的泥土里长成参天大树。有树的地方就有绿,绿色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恒体现。听奶奶说,树,是家乡曾经的骄傲。这个骄傲却在两次疯狂的砍伐中逝去了。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我们家乡也曾有一番桃源美景。那时,你顺着村前的溪水行走三四百步,也有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中间还有梨树和李子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穿过桃林,呈现在眼前的也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村庄东西南北各有一条路,路的两边是田,田的两边是山,山的两坡全被松树、杉树、香樟树包裹着。一山连着一山,一峰接着一峰,一沟环着一沟,放眼望去满坡堆着烟雨,尽是满眼的绿。奶奶讲,不知什么时候老虎也迷恋上了这里的美景。那会儿村里谁家孩子夜晚啼哭,大人们常说:“你再哭,等下老虎来了。”这的确不是吓唬人的,村里的伍叔公就在村后头打死了一只老虎。伍叔公是个拳师,很有招式,七八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伢子很难拢他的身。那天傍晚,伍叔公从后山那片松树林下来,走在半路突然听到一丝异样的声音。凭着自己的功夫,他知道这是一只野兽。伍叔公警觉地回头观望,这一望不打紧,把他惊出了一身冷汗,不远处站着一只吊睛白额虎。第二天,政府给他颁了块“打虎英雄”的匾。奶奶说,四乡八镇的高音喇叭那几天连着响个不停,直喊得圈栏里的猪失了眠,捣鼓得村里村外无人不晓得“伍叔公打虎”,那架势,犹似当年武松打虎威镇阳谷县。很快,伍叔公的故事成了传说。不仅老虎没有了藏身栖息的美景,而且树上的飞鸟也无处做窝了。1958年,村民们疯狂砍树,不管大树小树,见树就砍,全部抛进了炼钢铁的火炉里,全村只有几蔸大古树是幸免者,后来这几棵树成了村里的“风水树”。长在村西的这几蔸大古柏,树腰粗,当时村民想把它锯掉去炼钢铁,结果锯子没那么长,锯不了。于是,叫黑牛哥拿斧头去砍,斧头下去却把黑牛两手的虎口震裂了,只绷出一小片木屑,树口还往外流着水。村里上了年纪的长辈说,这树成精了,吓得黑牛甩下斧头屁股一转,走了。许多年后,我在这棵树下站了很久。我想,树的生命难道只是枝、是叶?人的生命难道只是肉、是血?在这场运动中青山已逝,没有了绿,整个村庄曾经拥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连同那些铁炉灰飞烟灭,风光不再。树没了,好比解开了村庄的衣扣,露出了一截干瘪的躯体,多少有些荒凉。没有了树,鸟的巢也空了。也许,空巢注定是飞鸟的宿命,还有村庄的宿命。几声鸦鸣,更把夜色染沉,奶奶说村庄里所有的鸟都瘦了。鸟看不见自己的心事,只因为它飞在空中。没有落脚歇息的地方,风去了哪儿呢?经过二十多年不断植树造林,到了1983年,村里的荒山又披上了绿装。这时村里的田分了,山林也分了,牛羊和农具也分了,能变现的事都让村民兴奋。穷怕了的村民,再次失去理智,又一次疯狂,疯狂砍树,一夜之间树一棵一棵地轰然倒下。山空了,村子空了,在我的记忆中,乡亲们砍下了树,种下了风,收获了暴风雨。那一年村里的大人吃了亏,老人吃了亏,妇女也吃了亏,就是小孩没有吃亏。老天爷说,小孩子还不懂事,大人怎么就糊涂了呢?值得庆幸的是,村西那几棵“风水树”再一次逃过一劫。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村边四周的山依然杂草丛生,零星点点地站着几棵树,多少让人揪心。今天,当我听到村西那棵古柏树枯了,心情极为难过,我知道它的心思。树没了,我愿是一棵树……(选自《散文选刊》)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大柏树枯了”开头,以“古柏树枯了”结尾,首尾照应,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B.文章第三段借奶奶之口详细描述家乡的环境和相关传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热爱。C.文章第四段叙述村里人砍古柏树时发生的一些怪事,渲染了恐惧的氛围,为下文作者的议论作铺垫。D.文章恰当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3.文章以“树没了,我愿是一棵树……”结尾,作者这样处理有哪些意图?请从情感、结构、主题三个方面任选两个方面,结合全文进行分析。4、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沈思孝传①沈思孝,字纯父,号继山,嘉兴人也,丁卯举进士,受番禺。番禺去京师万里,宦游其地者,类多得金为能,而公独以廉洁闻。
②时尚书殷①镇两粤,下令多不便民。几檄番禺,公力沮不奉行,遂龃龉。岭表贼炽,殷移牒浙江募甲士三千人,而大帅张元勋亦使人募如制府。及兵至广,殷以张募非己出,斥不收部。于是兵皆露刃鼓噪辕门,公召乱兵曰:“诸士卒万里应募,跋履良苦,今洶洶无乃犯上。我亦浙产,当入制府,力为诸士卒谋之。”乱卒咸涕泣谢。入见殷,公曰:“三千鸷勇,加以有死之心,祸乱不容一发,制府不暇自计,独不为朝廷计乎?”殷曰:“若何以为计?”公曰:“只烦两纸告谕耳。一谕大帅不授节制,辄行自募,兵俱革还。一谕以制府方大征寇,召募骁猛,欲应募者赴试收录。如此则威令不损,而反侧潜消矣。”殷从公,兵乱始定。③适居正闻父丧不奔,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疏既入,诏下缇骑系公,杖之内庭。越五日,发遣广东神电卫②。时粤抚知公至,命董石囚致公,董微以抚意示之公,遂不入见家人,仗一剑单骑赴之。至恩平,县令毛凤彩郊劳公,且询来故。公曰:“抚军年已望八,班在六卿,欲杀罪人取媚权相,故来赴死,以就其功名。”毛见公往意不善,驰书以闻,粤抚使毛止公。御史孙继先上章乞还公等,始得还京。④明年,公历救言官。调南大仆正卿,又因救海忠介瑞,益忤当事大臣,遂告病去。壬辰入关,即有宁夏之乱,躬擐甲胄远出穷塞,而不能扶同欺蔽,为督臣所挤,调抚河南。公又告病去。⑤公之历仕,务期实心如此然旋起旋仆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愈见公独立不惧。(节选自《右都御史沈公传》)(注)①殷:人名,殷正茂
②神电卫:明代广东海防要塞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公力沮不奉行
(_________)(2)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_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斥不收部(
)A.排挤B.罢免C.责备D.拒绝(2)而反侧潜消矣(
)A.辗转B.反复C.反叛D.惶恐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时粤抚知公至,命董石囚致公,董微以抚意示之公,遂不入见家人,仗一剑单骑赴之。4.请用“/”为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5.第④段两次写到沈思孝“告病去”,请分析其不同的原因。6.第②段写沈思孝劝说士卒和尚书,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野兴陆游鬓边莫笑久星星,造物常钟我辈情。每带余酿蹋花影,又和残梦听莺声。轩窗风过书答乱,洲渚潮生钓艇横。韩子未除豪气在,文章都待不平鸣。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自嘲衰老,说造物主常常钟情于我,很久以来我就已经两鬓斑臼了。B.颔联写诗人的雅兴,常常带着几分醉意月下赏花,朦胧的睡梦中听莺鸣。C.一个“横”字形象地写出了钓艇随意停放的状态,又写出诗人自适自足的情态。D.全诗紧扣标题,蹋花影、听莺声、读书、垂钓,从白天到晚上,层次清晰。2.最后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于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在中国湖北武汉举行,其会徽名为“和平友谊纽带”。请认真观察图形,指出其构图宴素及象征意义(不考虑图右下的英文内容)不超过140字。7、文创产品就是文化的延伸品。中国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经过巧妙构思,可以制成书签、折扇、手机壳、行李牌……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三国演义》或《论语》三本书中任选一本,为其设计一款文创产品,你会设计什么?又会怎样设计?描述你的产品,并说明设计意图。(不少于100字)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开年原有的美好期盼,我们仍然身处“黑天鹅”带来的挑战之中。战“疫”面前,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本该如期热闹起来的学校课堂,也被一场场网络直播课所替代。教育有着穿透阴霾的力量,那些身处摄像头之后的老师们,用热情与坚守为孩子们筑起了一方精神天地。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北石家庄一中要求,上网课时学生穿校服、老师着正装,该学校做法引发网友热议,话题一度处于热搜榜中。该校高三年级主任称,这样能让学生提高专注度,同时增强荣誉感。也有网友表示,此举过于形式主义,大可不必。针对此举,你怎么看?材料二四川广元市民扎堆喝茶,不戴口罩,被紧急叫停;郑州一家胡辣汤门店前,消费者排队呈扎堆状态,有关部门介入后迅速整改;广州的餐饮商家“陶陶居”宣布正式接受堂食,商家营业半天后紧急闭门谢客;江西赣州,不戴口罩赶集的人摩肩接踵,受到媒体批评……疫情拐点尚未到来,一些人却摘下口罩,出门逛街、聚餐,一些企业铆足了劲想招揽顾客,如此麻痹大意、侥幸松懈令人忧心如焚。疫情发生以来,各地采取严格防疫措施,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一定影响。一些人蜗居在家久了,心里憋得慌,想出去逛一逛、好吃好喝一番,心情可以理解;早一点从“防疫状态”转入正常状态,也是所有人的共同期盼。但是……请选择以上材料之一,回答问题(1)结合材料一,针对学生在家上网课是否需要穿校服这一问题,提出你的观点和看法。(不少于150字)(2)结合材料二,请结合你的观点和看法,续写材料。(不少于150字)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几年网络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有时出现让人瞠目结舌的戏剧性反转以及公众态度的反转,被称为“反转新闻”,过程一般是随着事件细节和真相不断被发掘、被展示,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舆论的态度也立刻随新闻“剧情”的逆转而转向,由批评转为褒扬,由反对转为赞同,被同情的受害者瞬间成为被唾弃者,被攻击的作恶者则转而成为被同情者,甚至称为被赞扬者。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D2.①画面色彩丰富、绚丽。有蔚蓝的天.金黄的菜花。白里透红的桃花。银波闪烁的江水。郁葱翠绿的大树,渲染出湘西风物的美丽。②动静结合。花与树是静态的。云朵与银波是动态的。还有苗族姑娘头上银饰的摆动声,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惊飞的鸟雀,构成了富有生机与生活气息的画面。③“怡人的风景迷倒了众多游客”是侧面写法。以游客的着迷侧面突出了湘西小镇令人惊艳。3.说故乡老了,是因为故乡变得越来越破败。房屋矮小。河流窄小。道路狭小。故乡的亲人也都变老了。说故乡没老,是因为故乡也在与时俱进,也在发展.充满希望和活力。【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考查内容涉及理解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本题中,D项,“以‘故乡老了’为线索”错误,本文的线索是“故乡没老”,表达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语句可从以下角度分析:①语句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②语句写出了什么内容,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③语句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④词语运用的特色。这是一段景物描写,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景物的手法:“天空蔚蓝”“桃花白里透红,万溶江银波闪烁,参天大树郁葱翠绿”“腰缠五颜六色的布裙”这些描写以静态景物为主,运用了丰富、绚丽的色彩用词,渲染出湘西风物的美丽;“苗族姑娘头上银饰的摆动声,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惊飞了树上的鸟雀,水花四溅”这些声音的描写,动态十足,与前面的静态描写相呼应,使画面丰富多彩,生机盎然;“怡人的风景迷倒了众多游客”从游客的角度展现湘西风景的迷人,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重点语句的含义的分析理解能力。先要读文本,分析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主旨。再将句子还原到文章中,根据“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义。文章的标题为“故乡老了”,首先理解题目的含义,找到原文语境“她老了,三十年不见就真的老了。房屋矮小,河流窄小,道路狭小”;首尾却说“故乡没老”,根据“记忆中的故乡依旧那么青春,那么富有朝气”“故乡其实没老,依旧那样。日出东方的时候,她开始一天的忙碌,机器轰鸣,书声朗朗;夕阳西下的时候,她车水马龙,炊烟四起,;华灯初上的时候,她婀娜多姿,流光溢彩;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枕戈达旦,蓄势待发”概括即可。【点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方法一般有:(1)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3)抓句子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4)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份。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2、1.C2.C3.①将自身优势和苏浙沪的优势紧密结合,破解“被虹吸”难题。②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全面彻底地消除行政壁垒的阻碍。③在与江苏、浙江临界的一些城镇建“产业合作示范区”,实现利益增进。【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选项变未然为已然,结合材料一“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分析,原文是说“要建设”,是未然,选项变成了已然。B项,“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错误。结合材料二“今年5月13日审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这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这”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D项,“一个地区之所以发展滞后,是因为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错误。结合材料四内容“区域经济中的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以更高的收益吸引着后发地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汇集到中心城市。这就导致后发地区无法同步获得城市化红利,出现‘被虹吸’的现象”分析,意思是先有发展的不均衡,才出现“虹吸效应”,而不是先有“虹吸效应”,才使某地区发展滞后。故选C。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最好,人民生活最幸福”无中生有。结合材料三图表内容分析,长三角地区的GDP总量和人均GDP都是最高的,但是不能推断出“经济发展最好,人民生活最幸福”。故选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要破解‘被虹吸’难题,在一体化进程中获益,就需要了解自身的独特优势,确立发展的科学定位。安徽在自然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方面在长三角区域相对突出,这些优势需要与苏浙沪的金融资源优势、研发优势、国际贸易优势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升安徽的竞争优势”分析,将自身优势和苏浙沪的优势紧密结合,破解“被虹吸”难题。结合“突破行政壁垒的限制,才能够真正实现一体化的收益”“要积极探索主动出击如何通过一体化创新‘把蛋糕做大’,从而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全面彻底地消除行政壁垒的阻碍”分析,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全面彻底地消除行政壁垒的阻碍。结合“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还需要解决具体合作地点的利益共享问题”“安徽虽然不能采取强强联合式的发展示范区,但可以采取借势互补式的‘产业合作示范区’。推动安徽与江苏、浙江临界的一些城镇先行获取先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优势资源,从而在快速发展中实现利益增进”分析,在与江苏、浙江临界的一些城镇建“产业合作示范区”,实现利益增进。【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3、1.C2.①桃花源里的人们都过着幸福生活,桃花源的环境优美,令人向往;②作者希望故乡的人们都能过上桃花源里一般的生活,甚至生活得更好。3.①在情感上,树,作为家乡曾经的骄傲,在两次疯狂的砍伐中逝去,令人痛心。②在艺术结构上,照应标题;省略号的运用,给人留下了回味和想象的余地,韵味十足。③在主题上,提醒人们要为人类的生存环境留住青山绿水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彰显作品的主题,发人深思。【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于小说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把握能力。题干中答题关键词“不正确的一项”。选项C中“渲染了恐惧的氛围”错误,文章第四段叙述村里人砍古柏树时发生的一些怪事,有后文中“许多年后,我在这棵树下站了很久。我想,树的生命难道只是枝、是叶?人的生命难道只是肉、是血?”“当我听到村西那棵古柏树枯了,心情极为难过,我知道它的心思”可以推测,这里主要是是表明古柏树的神圣。故选C。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中关键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答题首先回到原文找到句子“我多么祈盼那粒桃花源的种子在故乡的泥土里长成参天大树”所在第二段,然后抓住句子中关键词“祈盼”“桃花源的种子”“在故乡的泥土里长成参天大树”,结合第二段中“我脑子里时常闪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他描绘的最佳幸福生活”“有树的地方就有绿,绿色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恒体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我们家乡也曾有一番桃源美景”、最后一段“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村边四周的山依然杂草丛生,零星点点地站着几棵树,多少让人揪心”,推测作者情感,理解句子含义。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结尾写作意图的探究题。答题关键词“意图”“从情感、结构、主题三个方面任选两个方面”“结合全文进行分析”。“情感”方面,结合文章中“在这场运动中青山已逝,没有了绿,整个村庄曾经拥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连同那些铁炉灰飞烟灭,风光不再”“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村边四周的山依然杂草丛生,零星点点地站着几棵树,多少让人揪心”“当我听到村西那棵古柏树枯了,心情极为难过,我知道它的心思”可知,面对树在两次疯狂的砍伐中逝去的民运,作者是痛心的;“结构”方面,“我愿是一棵树……”照应标题“我愿做一棵树”,同时结尾使用省略号的,给人留下了回味和想象的余地,韵味十足;“主题”方面,结合文章中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语句“我想,树的生命难道只是枝、是叶?人的生命难道只是肉、是血”“也许,空巢注定是飞鸟的宿命,还有村庄的宿命”“山空了,村子空了,在我的记忆中,乡亲们砍下了树,种下了风,收获了暴风雨。那一年村里的大人吃了亏,老人吃了亏,妇女也吃了亏,就是小孩没有吃亏。老天爷说,小孩子还不懂事,大人怎么就糊涂了呢”“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村边四周的山依然杂草丛生,零星点点地站着几棵树,多少让人揪心”,联系结尾“当我听到村西那棵古柏树枯了,心情极为难过,我知道它的心思。树没了,我愿是一棵树”,推究答题。答题时至少答出两点,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1.(1)阻止(2)错误2.(1)D(2)C3.当时粤抚知道沈思孝要到广州来,命令董石去把他拘捕来,董石偷偷地把粤抚的意思告诉他,(沈思孝)于是不回家与家人见面,就手持一剑独自骑行前往神电卫。4.务期实心如此/然旋起旋仆/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愈见公独立不惧。5.第一次是因救海瑞,而且之前有多次救言官行为,得罪了当权者,所以告病去,体现了他不顾个人安危,敢于伸张正义;第二次是因为不愿与其他人一样欺瞒蒙蔽,被别人所排挤而告病去,体现了他的刚正不阿。6.劝说士卒,先指出士卒千里跋涉之苦,提出不要犯上,然后用“亦浙产”与士卒拉近关系,以情动之,以理晓之,有感染力,获得士卒的信任。劝说尚书则从国家层面入手,强调局势严峻。用反问,强调语气,富有感染力。然后提出具体措施,一是用法令制止招募失控的局面,二是发布招募骁勇之士的公告。既顾全了主帅的威严,又具可操作性,很有说服力。【解析】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1)沮:阻止;公力沮不奉行,译为:沈思孝极力阻止没有奉命行事。(2)咎:错误;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译为:沈思孝上疏极力弹劾张居正的错误。2.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1)依据前面“殷以张募非己出”,可知殷正茂因为这些士兵不是自己下令招募而来的,所以拒绝把他们收入部队,由此判断“斥”是拒绝的意思。故选D。(2)“反侧”是一个词语,意思是不正直、不顺从的人,由此推断“反”是反叛之意,“而反侧潜消矣”,意思是并且那些闹事的人也会暗中消除了。故选C。3.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得分点为:囚,拘捕;微,暗中,偷偷地;示,告知,告诉;赴,去,前往。译为:当时粤抚知道沈思孝要到广州来,命令董石去把他拘捕来,董石偷偷地把粤抚的意思告诉他,(沈思孝)于是不回家与家人见面,就手持一剑独自骑行前往神电卫。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句子大意是:他期望自己这样诚心诚意做些事情,然而他总是刚刚被起用不久就又被贬官,没有一日让自己安静地站在朝廷之上,愈发可见沈思孝特立独行毫不畏惧。根据古代语言表达习惯,“然”往往放在句首,表示转折,“然旋起旋仆”,是说沈思孝总是当官不久就被贬官,与后面“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照应,沈思孝敢于指陈错误、毫不畏惧的精神让他“旋起旋仆”“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由此“愈见公独立不惧”。“愈见公独立不惧”,是作者对沈思孝的赞美。经过以上分析,画线句子断句如下:务期实心如此/然旋起旋仆/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愈见公独立不惧。5.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题干所在的位置前后,往往就是答案所在的地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第④段中,沈思孝因为“历救言官”,已经被调动了官职,再加上救海瑞,“益忤当事大臣”,得罪了当权者的沈思孝无奈“遂告病去”。第二次是说沈思孝穿上铠甲去平定“宁夏之乱”,因为不能“扶同欺蔽”。即不愿与其他人一样欺瞒蒙蔽,于是被“督臣所挤,调抚河南”,刚正的沈思孝只好再次“告病去”。第一次体现了他敢于伸张正义,第二次体现了他的刚正不阿。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作答时,首先明确语段表达的内容,然后找出语段中使用的表现手法,或者说话的角度,最后指出精彩语言达到了什么效果。第②段中沈思孝去劝说剑拔弩张的士卒,主要有三点打动了士卒:第一,他首先指出,“万里应募,跋履良苦,今洶洶无乃犯上”,即你们千里跋涉之苦,提出不要犯上;第二,然后说自己也是浙江人,“亦浙产”一句话拉近了与士卒的关系;第三点,“力为诸士卒谋之”,沈思孝说要极力为大家考虑,这样就把自己放到了士卒相同的一面,而不是敌对的一面。总之,沈思孝以情动之,以理晓之,有感染力,获得士卒的信任。沈思孝去劝说尚书殷正茂则从国家层面入手,强调局势严峻,“制府不暇自计,独不为朝廷计乎”,并且这句话用反问,强调语气,富有感染力。然后提出具体措施,一是用法令制止招募失控的局面,二是发布招募骁勇之士的公告,“制府方大征寇,召募骁猛,欲应募者赴试收录”。既顾全了主帅的威严,又让这些江浙远来的士卒有了从军立命的机会,很有说服力。【点睛】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要想翻译得通顺正确,平时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做题时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沈思孝,字纯父,号继山,是嘉兴人,丁卯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广东番禺县县令。番禺距离京城万里,到此地为官之人,大都以多获钱财为能事,唯独沈思孝凭借廉洁的品行闻名。
当时尚书殷正茂镇守两粤,所下之令大都对百姓不利。几次下令给番禺,沈思孝都极力抗拒没有奉命行事,于是他与殷正茂不相投合。岭南地区贼寇比较嚣张,殷正茂用公文通知浙江招募三千甲士,而大帅张元勋也派人招募甲士到制置司府衙。等到士兵们都到达广州,殷正茂以张元勋招募的士兵不是自己下令招来的为由,拒绝把他们收入部队。于是士兵们(恼羞成怒)在辕门亮出兵器喧嚷闹事,沈思孝召见闹事的士兵说:“各位士兵从万里外被募招而来,一路辛劳奔波,现在喧嚷闹事岂不是在犯上作乱。我也是浙江人,我马上去制置司府衙,尽力为你们谋划。”作乱的士兵都对他感激涕零。殷正茂进入府衙去见殷正茂,他说:“三千凶猛的士兵,加上都有赴死的决心,祸乱眼看就要发生,府衙没有时间为自己考虑,难道就不为朝廷考虑吗?”殷正茂说:“你用什么做计策?”公曰:“只劳烦您下两道命令告谕他们。一是要告诉他们大帅没有皇帝命令,就自行招募士兵,这些士兵都要回还老家。再告诉他们府衙正在大举征讨贼寇,召募骁猛的士兵,想要应征的去测试等待招收录取。这样就不会有损你的军令,并且那些闹事的人也会暗中消除了。”殷正茂听从了他的建议,兵乱才被平定。适逢张居正听到父亲死去的消息而没有回家为父亲奔丧,沈思孝上疏皇帝极力弹劾张居正的罪过。奏疏呈上去之后,皇帝下诏锦衣卫去逮捕沈思孝,在内廷杖责他。过了五天,遣送他到广东神电卫。当时粤抚知道沈思孝要到广州来,命令董石去把他拘捕来,董石偷偷地把粤抚的意思告诉他,(沈思孝)于是不回家与家人见面,就手持一剑独自骑行前往神电卫。到了恩平县,县令毛凤彩在郊外慰问沈思孝,并且询问他来的缘故。沈思孝说:“抚军年已将近八十,位在六卿之列,想要杀掉罪人来取媚权相,我因此前来赴死,来成就他的功名。”毛凤彩看见沈思孝来意不善,急速送信去报告粤抚,粤抚派毛凤彩制止沈思孝。御史孙继先上奏章请求皇帝让沈思孝回去,他才得以回到京城。第二年,沈思孝多次救言官。被调做了南大仆正卿,又因救海瑞,更加触犯了掌事的大臣,于是告病离开。壬辰年入关,爆发了宁夏之乱,他亲自穿上甲胄远征边塞,而他不能伙同别人蒙蔽上下,被督臣排挤,被调去做河南巡抚。他又告病离开。沈思孝多次做官,他期望自己这样诚心诚意做些事情,然而他刚刚被起用不久又被贬官,没有一日让自己安静地站在朝廷之上,愈发可见沈思孝特立独行毫不畏惧。5、1.D2.思想感情:借韩愈赞扬孟郊“不平则鸣”的典故,表明自己也会像韩愈一样,豪气尚存,心系国家与时政,写出“鸣不平”的文章。作用:升华诗旨,丰富了诗人的形象。颔联和颈联写诗人蹋花影、听莺声、读书、垂钓的生活,似乎只是醉心于田园隐居的生活,但从尾联可知,诗人仍然豪气满怀,关心时政,诗人的形象因此而更加丰满。【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从白天到晚上”错,应是从“晚上到白天”,颔联写晚上的活动,颈联写白天的活动。故选D。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以及分析诗句的作用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诗句的作用要结合诗句所在的位置以及诗句的内容来答。尾联“韩子未除豪气在,文章都待不平鸣”,其中“韩子”是指“韩愈”,“不平鸣”语出唐代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意思是,事物碰到不平就会发出声响。后用来比喻人遇到不平的事情,必然要奋起有所申诉和陈述。这是用典。陆游在这里是正用典故,“豪气在”既是夸赞韩愈心系国家,敢于指斥朝政弊端,写出“鸣不平”的文章,豪气尚存;也是自我勉励,表达自己也会像韩愈一样心系国家,敢于斥责主和派,写“鸣不平”的文章。作用:文章前三联写自己月下赏花、饮酒,梦醒听鸟鸣;读书、垂钓,似乎醉心于隐居生活,不再关心朝政;但尾联一出,我们发现作者依然豪气满怀,敢于“鸣不平”,这样写与前三联共同塑造了诗人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同时尾联作为文章的结尾,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和情感。【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6、构图要素:由“五角星”、“和平鸽”、“彩带”、“7”等元素共同构成,寓意中国将通过本次军运盛会,将和平发展的理念传往世界各地。寓意:①会徽采用“彩带”造型,飘逸动感,形似主办地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汉江两江交汇的自然地貌,凸显武汉的长江文化和地域特色。②彩带呈“7”字型,绘有七星联珠,“五角星”常作军徽标识,象征武汉市即将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辨识图片的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如此题注意“七颗五角星”“图形构成7字”“彩带的造型”都是构图的要素,考生要注意结合构图要素进行挖掘寓意,例如“图形构成7字”代表的是第七届,五角星是中国军人和军队的象征。7、选择《三国演义》,做成折扇。选取典型的人物形象,做封面,附上这样一段话,如“如果你是英雄主义者,你会爱上《三国演义》,它是英雄的赞歌,在快意恩仇中彰显历史的宏伟壮阔。读书,是与知音的相遇”“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张飞的豪爽、关羽的高傲、曹操的机诈、孔明的智慧,常在简练的几笔勾画中显露出来”等。【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题干要求“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三国演义》或《论语》三本书中任选一本,为其设计一款文创产品,你会设计什么?又会怎样设计?描述你的产品,并说明设计意图”,需要明确自己选择的书本,说明设计的内容,然后阐述设计意图。它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可从三组图书中去任选。一定注意将书内容巧妙联系,要符合作品的人物和内容,且找到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句与句的组合衔接恰当,要兼顾话题,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8、[例文1]我认为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上网课,并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学校对网络教学的一种安排,是有利于学生们学习的。要求学生们上网课穿校服,第一能增强学生们上课的正式感,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第二能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因为穿校服是学生身份的体现。同样老师上网课也要着正装,不能随意着装。所以在学生们上网课的这段时间,学校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一样,都是按着在校的要求和状态展开的,包括学生们的作息时间,课程安排等等。上网课,与在学校上课唯一的区别就是,学生的学习地点由学校转换到了家里。而学生们上网课的学习效果,也超过了学校之前的预期。[例文2]但是,虽有多个省区市新增确诊病例零增长,但零增长并不意味着零风险;尽管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但还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这样的形势告诉我们,疫情防控远远没有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绝不能为了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欲、撒欢之快,而令万千努力付诸东流。“谁无风暴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只有刹住松劲侥幸的苗头,坚决不让疫情抬头,才能早日迎来战胜疫情的兆头。待到疫情过去,大家想去哪里都可以,想每天聚在一起都可以,想顿顿吃火锅撸串也没问题。只是,还要再克制一段时日,静待春暖花开、防疫胜利、一切如常。【解析】
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作答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材料,全面审清题意。针对材料一,可以提出为了提高学生上网课的专注度,形成一种仪式感,对学生形成无形中的一种监督,以助学习这样的观点;也可以认为学习效率的提高,不是一件衣服决定的,关键还是要靠个人;也可以二者结合进行论述。合理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少于150字。对于材料二,第一段是列出了一些对疫情麻痹大意、侥幸松懈的现象;第二段是对第一段出现的这些现象的“委婉理解”,而学生在续写的时候要抓住续写开头的一个词“但是”,即对第一段出现的这些现象的不认可、否定,围绕“不能为了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欲、撒欢之快,而令万千努力付诸东流”进行续写即可。【点睛】微写作成文注意事项:(1)全面审清题意。审清题干和提示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重点、篇幅等。尤其重要的是弄清其涉及到的是哪方面的能力。(2)把握材料。微写作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常常是创设某种情景,让考生依情景作文;提供一个场景,让考生进行描述,抒发感情,或发表看法,提供一段寓言故事,让考生提炼观点加以论证;提供一幅或多幅漫画,按要求作文;摆出某种现象由此提出问题让考生写评论,谈看法?不论是何种形式,都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同时能跳出材料,领悟内涵,理解题外话,真正洞察材料所暗示的中心,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3)内容要精悍。微作文重在突出某一单项能力,因此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将某项能力充分展现出来,就要求内容要精悍。首先要有鲜明的灵魂,紧紧围绕一个话题或中心,切忌无中心、言不由衷的拼凑式;其次,要有清晰的条理,在注重展示单项能力的基础上处理好点面、详略的关系,给人明快清晰之感,避免“杂乱无章”;再次是语言精练,杜绝废话。9、例文我看反转这是个新闻爆炸的时代,人人都乐意做一个吃瓜群众,公众事件、大新闻被大家喜闻乐见。当一个冲突事件发生,人人群情激愤,享受其中,肆意抒发着自己的正义。好正义不长,反转很快就来。以前人们的口号是“坐等吃瓜”,现在人们的口号是“坐等反转”。为什么呢?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人们经历的反转太多了,一件事看到的是这个样子,可没多久,它又成了另一个样子。慢慢的人们的欣赏就麻木了,对反转感到疲惫了。反转令人疲惫。重庆公交坠江之始,一听说是小轿车逆行造成的,大家恨不得将当事女司机挫骨扬灰。没过多久大家看到的真相是司机和乘客发生了肢体冲突,而女司机正常行驶。大家的火力又转到了那个无理乘客的身上。这样的事件多了,大家就疲惫了,因为谁都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新闻多了,反转多了,疲惫也多了。在阵阵疲惫中,面对需要辨别,需要等待真相的事件时,我们不愿意再关注了。“精力有限,贵圈真乱”,有人戏说。所以我们从不关心政治开始不关心粮食和蔬菜,疲惫而悲观。其实倒也不必。细究一下为什么反转的事件越来越多呢?因为时代在进步。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信息的来源变得广泛。我们不必再听一家之言,反转的产生往往都是不同的信息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