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对于儒学传统,人们有两种的态度。近代以来,不少持“激进”立场的人将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归结为儒学传统的腐朽,于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形成了一个“反传统的传统”,似乎中华民族要摆脱苦难就必须摒弃儒学传统。近代以来学术上的疑古思潮,对此也起到了的作用。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看,是宋代疑古思潮的延续引发了近代疑古思潮,但二者又存在明显不同。(),而且,在近代“古史辩”运动中,学者们更是由“疑古史”演变到“疑古书”,我国儒学文化典籍遭到前所未有的怀疑。最近30多年学术研究,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原来,秦汉以来儒学出现过一十个显著的变化:原始儒学即先秦时代的儒学,具有明显的“德性色彩”,主张“正名”“修已安人”和“仁政”“德治”等核心价值观念;而汉代以后的儒学因与封建专制统相结合,慢慢发生,逐渐片面强调君权、父权与夫权,呈现了为后人所诟病的“缺乏平等意识和自由理念”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威权色彩”。持质疑立场的人,更多地看到了作为汉以后儒学作为“封建专制灵魂”的一面。我们不应把二者,而应更加关注原始儒学,澄清误解、明辨是非,弘扬原始儒学的真精神。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天壤之别推波助澜演变相提并论B.截然不同雪上加霜演变混为一谈C.截然不同推波助澜蜕变混为一谈D.天壤之别雪上加霜蜕变相提并论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宋代是为了“卫道”而疑古,近代则变成了为摒弃传统而疑古B.宋代是为了摒弃传统而疑古,近代则变成了为“卫道”而疑古C.近代是为了摒弃传统而疑古,宋代则变成了为“卫道”而疑古D.近代是为了“卫道”而疑古,宋代则变成了为摒弃传统而疑古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B.经过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C.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使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D.经过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杨妈凌叔华高太太一瞧来上工的杨妈满身穿得利落干净,相貌诚实,心里便很高兴,她笑道:“得做的活儿,都是零零碎碎的杂事,自然不会怎样闲空,可也累不坏人,你没有什么做不来吧?”“做得来!”杨妈黄瘦的脸上陪着笑说,“有一件事,我得先给您提明白,就是在一个月里,可以不可以让我出去走一天?”“你要有一天回家瞧瞧是不是?”“不是,我们家里早就没有人了。”她依旧笑着回话,“为了我的孩子。”“哦,一个月出去看一次儿子“唉,太太,看得见就好了”她苦笑看说,“我是出去找他呵。丢了他已经一年零两个月了。”“怎样丢了的?”“都是我瞎起了要强的念头,积攒了几个钱,就硬要他上学念书,才念了几个月就不肯念,他说还不如去当兵,只叫他的学伴传一句话。”“你不知他住哪里,他也没往家通过信吗?”“唉,连住处都没给我一个。”说完了这些话,杨妈穿上围裙一样样的按着吩咐做起来。一晚,高先生写完了明天在大学讲的讲义,钟已响过一点,他走过院子,看见杨妈低首缝纫的影子又印在纸窗上。第二天杨妈在洗衣服,太太说:“杨妈,你不要想我们不让你晚上做活儿是有什么意思啊!我们看见你身子不大强,恐怕你会熬坏了。”“我应当早就跟太太提明!晚上做的衣服是给我家孩子做的,您看一天比一天冷起来,兵营里听说还没有派棉袄下来,有时弄不出钱还许不派了,可怜,那孩子走时只穿一身单裤褂,那时还是刚过端午节的第二天……”过了几个月,一天清早杨妈又告了假挟着个包袱上街去了。下午太太坐在房里打编物,忽然望见院子外有个三十多岁乡下打扮的女人,说是杨妈的亲戚。“你是杨妈堂妹吧。杨妈乡里还有什么亲人没有?她的儿子怎样,有出息没有?”“唉,别提了!念过一年书,给学塾的先生赶出来了,后来送去杂货铺子做学徒,人家起先不肯收,姐姐央了多时才答应了。”“在铺子当学徒也很好了。”“唉,这孩子哪做得了学徒呢,不到两个月,说是受气病了,他妈只好接他出来,过了些时姐姐在城里替他找了一处学塾,把他送了去,正经的过不了三个月,就跑掉了。”“他是跑去当兵,杨妈说的。”“他走的前一天跑到妈那里诉冤,说先生罚他跪了半天,还骂他许多话,他立志不念书了,他要去当兵,当了兵,一下运气来,发起来也很容易,那时叫先生瞧瞧他有没有出息。姐姐好说好劝哄了半天送他回学塾去,第三天学塾来人说他逃走,就四处求人给找,都没有消息有人说好像瞧见他跟着招兵的走了。”“他多大了,待他妈怎样?”“去年十九岁了,按说也不算小!还是不懂事,见了妈,说不到三句话就是要钱,妈有时给慢了些,他就瞪了眼。”次日午后,想起昨天的话,太太道:“昨天看你回来不言不语的,还是没消息吧?”“唉,”杨妈叹口气回道,“他也许要给我一个信,没有法子捎来。”“怎会没法子呢,他自己也认识字又不用求人写,再说现在哪里都有邮政局,花几分钱就可以捎一个信了。不是我调唆你,我看你儿子不像会想起你来吧。”晚饭后太太和先生说起杨妈的事来。第二天高先生托了几处朋友再托朋友查去年端阳节后几日招兵的花名簿,再查他有无分发到外边等情。一日正吃过晚饭,忽然有个生客说是来报信的。过了一会儿,高先生从客厅回来,太太迎着打听是什么人。“是来报杨妈儿子消息的。”高先生答,“这人去年是在于司令部下做过排长的,据他说他管的是去年夏天新招的兵,里头倒有一个清河县籍名叫杨文中十八九岁的小伙计。后来听说于司令带着兵一边打一边退到甘肃了。”“甘肃是个什么地方,可以坐火车去吗?”“哪里有火车,好几千里呢,若起旱路走,一年半载都未必走得到以之“那么,真是不告诉杨妈好了。”太太说着忽然听见轻轻开月声,不禁叫道,“唉呀,方才她也许在套间房里收拾东西,不知听见了没有!”“隔着这样厚一堵墙,听不清楚吧。她若打听你,你同她打岔儿说没有消息算了。”第二天早上太太起来了喊杨妈打水,厨子上来道:“昨晚出去了,就挟着一个包袱,好像包着棉衣服的样子。”“若是真去,可不是玩的,就是年轻汉子也不容易,何况是个老婆子!”说到无可奈何,只有希望杨妈不是像他们所猜想的去甘肃,过些时就会回来,可是一天一月的过了去。杨妈到底也没有回来。(摘编自1929年《新月》,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婉约的笔锋,从相貌神态、言行举止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杨妈,其中“黄瘦”的外貌真实地体现出杨妈生活的贫困和劳作的繁重。B.高太太追问杨妈,说她的儿子根本没有想起来杨妈,不是为了斥责杨妈,而是替杨妈打抱不平,体现出高太太对杨妈儿子的做法的反对。C.小说故事曲折多姿、引人人胜,人物对话很平实,人物形象能够绘影绘神地体现在他们各自的言行举止当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D.小说把高家夫妇和杨妈作为不同阶层的人物对立来写,用他们各自不同的地位、际遇写他们既有相通而又有不同的思想感情,感人至深。2.杨妈的堂妹叙述的内容在小说情节结构和情感表达方面有什么具体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3.你是否赞同杨妈对儿子杨文中的做法?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打开门,见是同事老王,他连忙说道:“快请进,你的光临使寒舍蓬荜生辉。”B.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五花八门: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D.俗话说,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当前,全国人民正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是十分必要的。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刚健进取的精神,下列句子中最符合此种精神的一项是A.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溥冰。B.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C.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D.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咏螃蟹呈浙西从事①(唐)皮日休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螃蟹咏②薛宝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③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注释:①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做过黄巢政权的“翰林学士”。②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③空黑黄: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早知螃蟹之盛名,表达爱慕之情。B.《螃蟹咏》是七言律诗,首联写环境,人们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桐阴下喝酒吃蟹。C.薛宝钗认为纵使螃蟹再横行,最后还是要落入汤锅被蒸煮,落得被人吃掉的下场。D.两首诗均以物取喻,寓意深刻而尖锐,极尽讽刺之能事,具有很强的攻击性。2.这两首以“蟹”为主要内容的诗作,都是以小见大。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C.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D.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北坡杏花》)3.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2)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3)诚意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绿腰》。(5)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郁乎苍苍。(7)_____________,譬如北辰,居其所所而众星共之。(8)一万年太久,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提出:“公元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中国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类实践需要方面比西方有成就得多,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西方兴起,而没有在中国?”对此,除了有学者就命题本身的客观性、科学性进行研究外,更多的学者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视角去求解,但都没有深入关注到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直觉体悟式思考等。“天人合一”的思想把自然万物与人类社会看成统一和谐的整体,建构起一个包罗万象的宇宙统一模式。直觉体悟的特点是摒弃逻辑推理,通过意识活动直接领悟事物的本质。如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宋明理学讲“求理于吾心”,均是直觉体悟式的思考方式。这类思维方式在推动中国文明发展方面曾起过非常大的作用,但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逐渐显露出诸多不适应。其一,不利于分析和追求精确性的思维方式形成。“天人合一”的思维导致传统中国人在观察世界时,不能把主体和客体区分开来,不注重对客体进行精确分析,只是满足于将朴素直观的认识和生产经验进行简单的综合和抽象,获得一种整体性认识。而西方自古希腊开始,坚持实体论以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这使西方人重视探索自然,以分解的观点看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恰恰需要分析和追求精确的思维方式,但中国农耕文明思维方式没有催生出这种追求精确性的精神。其二,不利于逻辑和实证的思维方式形成。直觉体悟式思考虽然具有突破认识程式化的作用,但这种重直觉、轻论证,不求精确与严密解释的思维方式,容易导致走向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经验性的观察与综合是科学知识形成的重要前提,但经验性知识的综合如果少了严密的逻辑论证,只是靠直觉体悟,不可能达到理论高度且形成科学体系。如我国在唐朝时期,建筑与工程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并没有在此基础上形成力学:我国在古代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文材料和经验认识,也没有在此基础上形成天文学。每一个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逻辑路线,不能有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的话语解释权。中国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是在中国特有的生产方式下产生的,它的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只是到了近代在有些方面显得不适应,影响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把它否定得一无是处或者认为已经丧失全部意义,更不能定性这种思维方式在当时就一定是落后于西方的思维方式。(摘编自熊燕华《李约瑟难题新探——基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视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李约瑟提出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并不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B.传统中国人在观察外部世界时,着眼于整体性认识,从不注重区分主体和客体。C.直觉体悟式思考不讲究逻辑和实证,故依靠直觉体悟不能获取有用的科学知识。D.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有历史必然性,与同期西方文明思维方式各有优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基于科学思维的视角,论述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科技发展的消极影响。B.文章在分析中西方思维方式的特质时,注重从文化源头上寻找其形成的原因。C.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近代自然科学的不适应,论证结构清晰。D.认为思维方式与文明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思维方式影响科技发展的前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孟子和宋明理学家看来,人可以通过“心”的意识活动,直接领悟到事物的本质。B.西方人追求精确性的精神传统,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在思维方式上具有内在一致性。C.如果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我国古代也能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力学、天文学。D.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并不只是历史的偶然。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月白湖荡余显斌六月,湖里绿了一片,绿的是苇草,是荷叶,是其它水草。水草下当然有鱼,有虾。水面有菱角,青嫩嫩的,随手捞起一个,洗一洗就可以生吃,味道青鲜鲜的。水下呢,还有嫩嫩的藕。这儿的湖泥很软,提一根荷梗,轻轻地扯起来,就带出一根藕来,白嫩嫩的。用水一洗,吃上一口,满嘴都是莲藕的香味。棒子捞了几个菱角,还有几个嫩藕,不是自己吃,是给小王叔叔的。每次等待小王叔叔时,棒子都会这么做。等到芦苇那边传来两声鸟鸣,小王叔叔就会出现,来时,骑着匹大白马。小王叔叔吃着菱角,还有嫩藕。棒子就跑过去,羡慕地摸着大白马的鬃毛。小王叔叔笑道,想骑?棒子点点头,当然。小王叔叔就老气横秋地说,小鬼,太矮了,脑袋高过马背时,才能骑。棒子噘着嘴,暗地里和白马比比,头刚刚挨着马背。他想,再过一年就高过马背了,就可以了。可是,离开后,小王叔叔却再没有来过。那天,棒子撑着一只小划子,藏在苇草里,等着小王叔叔送信来。没有等到,几声鸟鸣后,他等来的是一个陌生人,是张叔叔。棒子忙问,小王叔叔呢?张叔叔红了眼圈,轻声告诉他,小王叔叔遭遇了小鬼子,牺牲了。棒子眼睛顿时模糊了,远处的天,近处的水,还有苇草、荷叶、荷花,都一片朦胧。他喃喃地道,怎么会?小王叔叔有大白马,又高又大,跑起来飞快。张叔叔叹息,小鬼子的东洋马比新四军的马更高更大,跑起来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快多了。棒子咬着牙,狠狠地道,东洋马,真可恨!张叔叔也点点头咬着牙说,我们要报仇。报仇的机会就在眼前。原来,张叔叔这次来,是传达上级命令的,最近,一支新四军骑兵营要经过这儿,准备和湖东新四军二团会合,端掉小鬼子的碉堡。张叔叔告诉棒子,骑兵营来时,希望棒子能给带路。棒子高兴极了,说声是。张叔叔拍拍棒子的肩膀叮嘱,小鬼,注意安全啊。棒子点点头,送走了张叔叔,撑着小划子,出没在密密的苇丛里,等着骑兵营的到来。骑兵营来时是在一个晚上,月光水亮亮的一片,笼罩着湖面。湖面浮荡着淡蓝的雾,苇草和荷叶在雾里如淡墨画的一般,朦朦胧胧的。张叔叔带头,将骑兵营长介绍给棒子。骑兵营长笑着夸棒子是好样的。棒子很高兴,看看这匹骏马,又摸摸那匹。骑兵营长开玩笑说,没骑过吧?棒子使劲地点头,傻乎乎的样子,逗得骑兵营长笑了,张叔叔也笑了。湖里芦苇丛中隐藏着一条暗道,在湖中间,有新四军的监察哨把守着,有可疑人经过,监察哨马上鸣枪报警,对岸的新四军二团听到枪声,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因此,鬼子几次来袭,都大败而归。棒子当然能带人顺利通过,因为棒子是新四军的通讯员啊。他手一挥,带着骑兵营出发了。已经是后半夜了,湖上月光变得更亮更白。苇草深处,不时传来露珠滴落声,还有“咚”的一响,是青蛙跳水的声音。棒子带着部队,静静地走着,沿着那条路走着,新四军监察哨看见了,没有阻拦。棒子带着骑兵营走到一处湖湾处,将两根手指插入嘴里,“嘘”地吹响一声口哨。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抱着身边的张叔叔,“噗通”跳入湖水深处的苇草丛里。湖里的月光顿时碎了。枪声响起,打破湖面的寂静。骑兵营士兵一个个在枪声中倒下,不一会儿,全被消灭。新四军战士划着水,从苇丛里浮出来打扫战场,同时寻找着棒子。一片荷叶下,一个声音道,在这儿呢。随着声音,棒子浮出水面,拖着肚子已经灌满水的张叔叔。张叔叔不是什么通讯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大木三郎一直想破获新四军的交通线,就悄悄盯上了小王叔叔,摸清一切后,他枪杀了小王叔叔。然后,自己扮成通讯员,哄骗棒子,准备带着日军特种部队,假扮做新四军骑兵营,将湖东新四军一举歼灭。他最终自投罗网,却弄不清自己究竟在哪儿露了马脚。棒子得意地说,是你自己吐露了真相的。棒子说,大木三郎曾告诉自己,东洋马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高大。当骑兵营出现时,自己走过去,站在马旁暗暗一比,那些马都高过了自己的脑袋,而大白马和自己脑袋齐平。他终于清楚,他遭遇了日军。因此,发出信号,让提前防备着的新四军出击。大木三郎一听,傻了眼。棒子随着新四军战士押着垂头丧气的大木三郎,迅速消失在月光下的苇丛中。月光慢慢变淡了,照着湖面,苇丛里有只小划子,如一牙月亮,一晃一晃的。(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1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A.棒子没等到小王叔叔却等来了一个陌生的张叔叔,这一蹊跷的情节为下文他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埋下了伏笔。B.小说中反复出现“月光”形象,不但展示了那天晚上的特定环境,还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与故事情节相映成趣。C.小说主人公棒子的形象生动鲜明:作为新四军通讯员,他尽管年纪还小,但机智勇敢,临危不乱,令人敬佩。D.小说的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简练传神,如写月下苇草深处的露珠滴落声、青蛙跳水声,以静衬动,细致入微。2.请以小主人公棒子的形象为例,分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小说结尾部分说,“张叔叔不是什么通讯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这样安排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命若琴弦史铁生①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②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③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④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撅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⑤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⑥“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⑦老瞎子早忘了兰秀儿的事。“吃的、喝的、烧的全有。你要是病好利索了,也该学着自个儿出去说回书。行吗?”⑧“行。”小瞎子觉得有点对不住师父。⑨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⑩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⑪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⑫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选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多处描写老瞎子为治好自己的眼睛不辞辛劳奔波说书,到后来发现“药方”只是一张白纸时,顿时感到自己的生命之弦骤然断裂,一切都失去了意义。B.小说第⑤段细致描写了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老瞎子对治好眼睛的渴望,为后文发现“药方”实为一张白纸而蓄势。C.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D.小说的构思巧妙,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瞎子艺人的一生,也看到了众多底层人民的生命状态——人生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2.小说开头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小说的最后,老说书人已经知道所谓的“药方”根本不存在,为什么他还要将这个“药方”继续传给徒弟?请结合小说的主题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①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天启初,谥贞肃。(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节)(注)①宪:属吏称上司为“宪”,如宪台(御史官职的通称)。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B.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C.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D.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刑部,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法律、刑狱等,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分别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B.社学,是元、明、清三代由民间岀资兴办的地方小学,择通晓经书者为师,以教劝农桑为主要内容,子弟于农闲时入学。C.秩满,官吏任期满届,古代官员任期多一任三年,此处“九年秩满”实为“九年考满”,意即他通过了多个任上的官员考核。D.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于省城举行,因其时正值秋天的八月,故又叫“秋闱”,考中者被称作举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显著。任嘉兴知府时,他重视教育,要求八岁的孩子一律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竟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B.杨继宗为民申诉,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杖死多位里老,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之后,他又入朝状告孔儒越职行事,这让孔儒非常恼恨。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与住所都很简朴,宦官路过其辖区,他只赠送普通物品;面对宦官索要钱财,他要求其岀具收据,巧妙拒绝。D.杨继宗慧眼识才,卓有远见。他在监察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便断定这两位考生都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对此佩服不已。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岀之。(2)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姚崇,字元之。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后尝语左右:“往周兴、来俊臣等数治诏狱,朝臣相逮引,一切承反。朕意其枉。自俊臣等诛,遂无反者,然则向论死得无冤邪?”崇曰:“自垂拱后,被告者类自诬,今赖天之灵,发寤陛下,凶竖歼夷,朝廷义安。陛下以告牒置弗推,后若反有端,臣请坐知而不告。”后悦曰:“前宰相务顺可,陷我为淫刑主,闻公之言,乃得朕心。”玄宗在东宫,太平公主干政,宋王成器等分典闲厩、禁兵。崇与宋璟建请主就东都,出诸王为刺史,以壹人心。帝以谓主,主怒。太子惧,上疏以崇等巷间王室,请加罪,贬为申州刺史。移徐、潞二州,迁扬州长史。政条简肃,人为纪德于碑。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崇知帝大度,锐于治,乃先设事以坚帝意,即阳不谢,帝怪之。崇因跪奏:“臣愿以十事闻。”奏毕,帝曰:“朕能行之。”崇乃顿首谢。翌日,拜兵部尚书。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屋自坏,帝问宰相,宋璟、苏殛曰:“坏压之变,天所以示教戒,陛下宜停东巡。”帝以问崇,对日:“坏与行会,不缘行而坏。且陛下以关中无年,因以幸东都,为人不为己也。”天子遂东。他日,帝召崇曰:“卿子才乎?皆安在?”崇揣知帝意,曰:“臣二子分司东都,其为人多欲而寡慎。”帝始以崇私其子,及闻,乃大喜,帝于是爱崇不私。九年卒,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献。十七年,追赠太子太保。(《节选自<新唐书·姚崇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B.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C.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D.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檄,文体名,古代官府用来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文中“兵檄”指军事文书。B.诏狱,指皇帝直接掌管的关押钦犯的牢狱,也指奉旨办理的案件,文中指后者。C.禁兵,唐代指由皇帝直接管辖的警卫皇帝及皇宫的部队,又称为禁军、御林军。D.太庙,又称大庙,是古代皇帝的宗庙,只有皇帝及其先祖的神位才可供奉其中。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姚崇思维敏捷,行事果断。契丹进兵侵犯时,朝廷军务十分繁忙,姚崇处事迅疾,奏请裁决快如流水,深受武后赏识。B.姚崇敢于进言,勇于担责。武后曾任用酷吏,冤枉了不少人,姚崇主动指出她的错误,劝谏武后对告密文书搁置不理。C.姚崇佐理朝政,才能非凡。姚崇先后在武则天、唐玄宗等朝担任要职,深受倚重,他的很多政见得到了当权者的赞同。D.姚崇善揣圣意,处事机巧。玄宗要委以重任时,姚崇根据对玄宗的了解,故意不谢恩,借机向皇帝陈述了自己的政见。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俊臣等诛,遂无反者,然则向论死得无冤邪?(2)且陛下以关中无年,因以幸东都,为人不为己也。12、根据要求写作。2012年“建筑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王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很多人兴趣太多了,其实,把有限的力量集聚在一点,就有了穿透力了。”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想法?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参考答案1、1.C2.A3.B【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天壤之别:极言差别之大。在句中作宾语。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此处缺少的是定语,应选用“截然不同”。第二处,推波助澜:比喻从旁助长或推动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扩大声势或影响。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句中表达的是“疑古思潮”对“传统儒学”的影响,“推波助澜”用的恰当。第三处,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蜕变:(人或事物)发生质变、衰变。此处是说汉代以后的儒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要用“蜕变”。第四处,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起谈论或看待。混为一谈:是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此处是说我们不应该把汉以后儒学和传统儒学放在一起谈论,而应更加关注原始儒学,用“相提并论”符合语境。故选C。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根据括号前面内容可知,“宋代疑古思潮”的表述应在前面,“近代疑古思潮”应在后面,故排除C、D;根据前文“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形成了一个‘反传统的传统’”可知,近代“与为摒弃传统而疑古”对应。又根据后文,“而且”后面的内容是对近代疑古的进一步阐发,故“近代疑古”内容放后,故排除B。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原句中有两处错误,第一处是中途易辙,紧承“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应写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但句子接下来却转到另一个话题,主语娈成“我们”;第二个错误是语序不当,“经过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是条件,“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是结果。应前后调整语序。A项,中途易辙。C、D两项语序不当,故排除ACD。故选B。2、1.D2.(1)情节结构方面:①交代杨妈儿子不懂事的过去,解答读者对杨妈找儿子的疑问;②通过对杨妈儿子事情的叙述,让读者明晓杨妈生活的艰辛;③通过杨妈的堂妹对杨妈的介绍,引出下文高先生和高太太对杨妈的关注。(2)情感表达方面:①通过杨妈的堂妹对杨文中的态度,表现对杨文中的厌恶和批评思想;②通过介绍杨妈对待儿子的态度,表达对杨妈的同情;③引发读者对杨妈行为的思考。3.示例一:不赞同。①太过溺爱,没有批评教育。杨文中在私塾念书被赶出来;杨妈央求别人让杨文中去做学徒,没两个月怕受气接回来;后来,杨妈把儿子送到城里读书,没有三个月就跑去当兵。这个过程中,杨妈没有批评教有儿孙只是想办法给儿子安排学习的机会。这种过份的溺爱,不但不会帮到孩子,而且会使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经不起风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②没有自我,一心只为儿子。杨妈活着就是为了儿子,在城里做仆人时每月都要出去一天漫无目的地寻找儿子:干了一-天活,夜里还要为儿子做棉衣;听说儿子在甘肃,就步行想到甘肃去。这些都体现了杨妈一心为了儿子,把这当成了自己生存的唯一意义。示例二:赞同。①给儿子学习机会,希望儿子有美好的未来。虽然儿子在乡下的私塾被赶出来,但杨妈还是为儿子找到杂货铺让他去当学徒,后来又在城里为儿子找到一个学塾学习。杨妈十分贫穷,但为了儿子的前途,想尽办法给儿子学习的机会。这种不惜一切,全力抓好下一代的教育的举动,对当今具有现实意义。②不惜任何代价,要找到当兵的儿子。在城里当佣人的目的就是想在城里找到儿子;担心儿子穿不暖,晚上为儿子做棉衣;听说儿子在甘肃,就步行想到甘肃去。这些都体现了杨妈一心为了儿子,要尽作为母亲的责任。【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小说把高家夫妇和杨妈作为不同阶层的人物对立来写”说法不准确,小说并为将高家夫妇和杨妈作为不同阶层的人物对立来写,高家夫妇充满同情心,善待杨妈,小说并未突出阶层的差异。故选D。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把握设题语段的内容,分析其在内容上的作用,然后再结合该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联。在情节结构方面:①交代杨妈儿子不懂事的过去,解答读者对杨妈找儿子的疑问;②通过对杨妈儿子事情的叙述,让读者明晓杨妈生活的艰辛;③通过杨妈的堂妹对杨妈的介绍,引出下文高先生和高太太对杨妈的关注。在情感表达方面:①通过杨妈的堂妹对杨文中的态度,表现对杨文中的厌恶和批评思想;②通过介绍杨妈对待儿子的态度,表达对杨妈的同情;③引发读者对杨妈行为的思考。3.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作答。解题思路是:首先亮明观点,而后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表达自己的体会,注意不要脱离小说的内涵而凭空想象。无论认为好还是不好,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①对内容结构的影响;②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③对主题表达的影响;④对作品感染力的影响等。无论赞同与否,都要有理有据,言之成理。本题中,若不赞同,可从杨妈太过于溺爱,没有批评教育,一心只为儿子,失去了自我等角度来回答;若赞同,可从杨妈无条件付出都是为了给儿子学习机会,为了寻找到儿子,从母爱的伟大这一角度来分析。【点睛】小说文本阅读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一种常考样式。阅读文本时要紧紧围绕“三要素一主旨”进行圈点勾画。通过对标题、开头、结尾、意蕴深刻处以及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的圈点勾画,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为快速而准确地答题作准备。小说试题的命制往往围绕“三要素一主旨”进行,答题时要弄清各题考查的考点,然后根据考点所指向的小说三要素及主旨答题。3、B【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蓬荜生辉,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合乎语境。B项,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语境是指戏剧脸谱飞快闪过,对象不当,可改为“瞬息万变”。C项,五花八门:这是古代兵法中的阵名,后又把它用作比喻各行各业的暗语。现常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语境是收费方法繁多。正确。D项,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语境“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是正当合理的。正确。故选B。4、C【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相关句子属于诗文方面,首先要读懂,在理解表层含义的基础上去解读深层内涵是重点。题干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刚健进取的精神,下列句子中最符合此种精神的一项是”,从所给四个选项中找出表现相同的精神的一项即可。A项,“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溥冰”意思是: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渊,就像脚踏薄冰。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可见不符合题干中所表现的精神。B项,“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大意是: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深层含义是词人慨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表现了词人在幻想、希望与失望、展望的感情挣扎中的矛盾彷徨苦闷心理,可见不符合题干中的精神要求。C项,“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翻译:源头里的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最后流入大海。深层含义为:孟子以水作比喻,学习贵在循序渐进,天天积累知识,修养道德就会取得成就。说明君子的文釆必须有本,即必须有坚实的内在根基。可见这一主旨内蕴与题干中刚健进取的精神是一致的。D项,“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这两句大意是:人生在世,能有几时,为什么不按自己的心意欲进则进,欲止则止呢?表现诗人对人生的认识与追求,抒发了诗人委顺自然,超尘脱俗的情志。上句写生命短促之感叹。可见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C。5、1.D2.A3.皮诗中的螃蟹是个有着铮铮铁骨、不惧强权的叛逆者形象。“他”身有傲骨,不怕天帝雷电,不惧龙王的强权,敢于在龙王的龙庭中“横行”。薛诗中的螃蟹是个不辨是非曲直、横行霸道的反面形象。“他”居心叵测,机关算尽却徒劳无益,最终也难以逃脱被人食用的灭亡命运。【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两首诗均以物取喻,寓意深刻而尖锐,极尽讽刺之能事”错误,第一首诗无讽刺之意。故选D。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A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只是描绘春天的柳树,无以小见大的手法。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中形象的能力。形象承载诗词反映的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它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作者想象的。它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诗句翻译:《咏螃蟹呈浙西从事》:还没有游历沧海就知道蟹的名声,它的肉上长着骨头,长相奇特无比。不要说它没有心肠,它哪里怕什么雷电,大海龙王那里也是横行无忌。《螃蟹咏》:桂花香中梧桐阴里大家饮酒飞觞,那些嗜酒的人垂盼着佳节重阳。你横行霸道眼前没有东西南北,你表面不知可否实际上也没有心肠。酒洗不去腥味还得用菊花茶漱口,为防止蟹冷伤人一定加上点生姜。如今落入汤锅被蒸煮还有什么好?月夜水边只有那禾黍在飘着清香。《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首句写出螃蟹在海洋中的名声,次句指出螃蟹肉上生骨的奇特长相,后二句咏螃蟹本无心肠,故无所顾忌,浑身是胆,在海龙王处横行。全诗语言幽默传神,不著一个蟹字,却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其艺术特色表现为多侧面的形象描写以及把深厚的思想感情含蓄地寄寓在妙趣横生的形象中,堪称咏蟹的佳作。《螃蟹咏》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是小说人物薛宝钗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点明了食蟹的季节和环境;颔联为诗中的警句;颈联写了对付螃蟹之法;尾联写螃蟹的下场。薛宝钗借咏颂螃蟹,以斥责不守礼法、背弃仕途的叛逆行为。全诗以蟹取喻,用笔老辣,极尽讽刺。诗中最能反映宝钗的思想性格的是颔联和尾联。颔联是说螃蟹不管眼前的道路,只是一味横行;摆上桌来,样子好看肚子里却只有黑色的膏膜和黄黄的蟹黄而已。诗写出来之后,众人的评论是:小题目内寓有大意思,而且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这也说明,薛宝钗是借题发挥,借贬螃蟹以斥责不守礼法、背弃仕途的叛逆行为。尾联,“于今落签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是说螃蟹横行得不到任何好处,最后还是要落入釜中被人吃掉,没有好的下场。“月浦空余禾黍香”,意思是螃蟹被吃掉了,月夜水边就只剩下了禾黍香。可见薛诗中的螃蟹是个不辨是非曲直、横行霸道的反面形象。“他”居心叵测,机关算尽却徒劳无益,最终也难以逃脱被人食用的灭亡命运。【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6、乘彼垝垣翱翔蓬蒿之间恢弘志士之气轻拢慢捻抹复挑浊酒一杯家万里山川相缪为政以德只争朝夕【解析】

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垝垣”“翱翔”“捻”“缪”的书写。【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7、1.D2.A3.C【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A项,“有的学者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并不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表述不准确,原文指出“有学者就命题本身的客观性、科学性进行研究”,并不等于否定该命题的客观性和科学性。B项,“从不注重区分主体和客体”说法错误,原文是“中国人在观察外部世界时,不能把主体和客体区分开来”,强调的是“不能”而非“从不注重”。C项,“依靠直觉体悟不能获取有用的科学知识”不恰当,从文中看,“只是靠直觉体悟,不可能达到理论高度且形成科学体系”,并非不能获取有用的科学知识。故选D。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文章基于科学思维的视角”说法错误,本文的题目是:《李约瑟难题新探一一基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视角》,可见,文章主要基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视角。故选A。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适当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C项“我国古代也能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力学、天文学”说法不准确,由原文可知“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是科学知识达到理论高度且形成科学体系的重要条件,但不能得出“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我国古代就“也能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力学、天文学”的结论。故选C。【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8、1.D2.①神态描写,“傻乎乎”三个字写出棒子故意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以此来迷惑敌人,突出了棒子勇敢、机智、沉稳的性格;②细节描写,如给小王叔叔捞菱角、得知小王叔叔牺牲后“咬着牙”,表明棒子爱憎分明的性格;③语言描写,小说结尾通过棒子的语言交代了他是通过马的高低判断出张叔叔的真实身份的,表明棒子的细心与机智;④景物描写烘托,如结尾的景物描写,衬托了棒子在消灭鬼子,取得战斗胜利后愉快轻松的心情。3.①使小说情节发生逆转,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②张叔叔的日军间谍身份被棒子识别,充分表现了棒子的细心、机智,突出了他的形象特点;③日军间谍冒充新四军通讯员,可见对敌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从而深化了小说主题。【解析】

1.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以静衬动”不正确,“写月下苇草深处的露珠滴落声、青蛙跳水声”应是以动衬静。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如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等。解答的时候要抓住关键内容,准确把握。小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结合文本分析如下:“棒子使劲地点头,傻乎乎的样子”这是对棒子的动作与神态描写,“点头”“傻乎乎”表现了棒子对骑兵营营长那匹骏马的羡慕,结合下文可知,此时的棒子已经知道张叔叔他们的真实身份,所以这时的动作是装出来的,用以迷惑日军,为下文带路途中设计消灭他们作铺垫。“咬着牙”是典型的细节描写,鲜明别致的突出了棒子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棒子说,大木三郎曾告诉自己,东洋马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高大。当骑兵营出现时,自己走过去,站在马旁暗暗一比,那些马都高过了自己的脑袋,而大白马和自己脑袋齐平”突出了具体的细节,表明棒子知道了张叔叔的身份,突出棒子的细心。结尾处“月光慢慢变淡了,照着湖面,苇丛里有只小划子,如一牙月亮,一晃一晃的”的环境描写,展现的是棒子消灭贵子,取得胜利后的内心愉悦的感受。3.此题考查对结尾语段作用的把握能力。本题可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即可。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映美好愿望。小说结尾部分说,“张叔叔不是什么通讯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使小说情节发生逆转,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结合文本内容“大木三郎曾告诉自己,东洋马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高大。当骑兵营出现时,自己走过去,站在马旁暗暗一比,那些马都高过了自己的脑袋,而大白马和自己脑袋齐平。他终于清楚,他遭遇了日军。因此,发出信号,让提前防备着的新四军出击”分析,张叔叔的日军间谍身份被棒子识别,充分表现了棒子的细心、机智,突出了他的形象特点。结合“大木三郎一直想破获新四军的交通线,就悄悄盯上了小王叔叔,摸清一切后,他枪杀了小王叔叔。然后,自己扮成通讯员,哄骗棒子,准备带着日军特种部队,假扮做新四军骑兵营,将湖东新四军一举歼灭”分析可知,日军间谍冒充新四军通讯员,可见对敌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从而深化了小说主题。【点睛】小说中情节的作用方法指导:(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9、1.B2.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②为后文野羊坳弹断最后一根琴弦的情节做铺垫。③表现了老说书人内心的坚定和顽强。3.①老瞎子终其一生翻山越岭说书谋生,他相信这一切的奔忙辛苦都是值得的,就在于弹断一千根琴弦能用药方去治眼睛。可见这“药方”是老瞎子困苦生活的目标和希望,是生活的依托。虽然最终没能治好眼睛,但老瞎子明白是这“药方”支撑他一直活得充实,所以他认为有义务把生活的希望传给下一代。②小说的题目是“命若琴弦”,意在告诉人们,生命就像琴弦,只有“拉紧了”,让自己忙碌着、奔波着,生命才有意义。意义本在于过程,而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谁是谁。”或者:老瞎子的师父说“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传达出了小说的主题,即生命的意义在于忙碌厚实的过程,目标是什么,能否实现,并不重要。③现实生活常常是无奈的,甚至是苦难的。要在心中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让生活充满奋斗的原动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明亮的人。哪怕最终不能实现,也能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充满意义。找到一个理由,为了更好地活着。【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一切都失去了意义”有误。正是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不在结果而在过程,老瞎子才决定将这个“药方”继续传给徒弟。C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有误,而是表达了对命运的接受和奋斗。D项,“看到了众多底层人民的生命状态”不准确,小说所反映的人生的苦难和命运的无奈并不只针对底层人,而是所有人都有可能的际遇。故选B。2.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一方面要从其所表述的内容角度考虑,也就是该段描述了什么内容,展现了什么形象;另一方面要从结构的角度考虑,也就是否承上启下、为后文做铺垫等。“老瞎子心里算定”,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写出老人内心的从容淡定,突出老人说书技艺的高超,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3.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和该情节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解读小说的题目,要结合小说的主旨和情节,从小说的表层意思来考虑,另一方面谈自身对题目的理解可以从深处挖掘。本题要求结合小说的主题和现实生活,说明老说书人已经知道所谓的“药方”根本不存在,为什么他还要将这个“药方”继续传给徒弟。小说由说书艺人联想到每个人的人生,阐述在困难危机等不利因素的面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小说的主题,即表达生命的意义在于忙碌厚实的过程。现实生活常常是无奈的,甚至是苦难的。要在心中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让生活充满奋斗的原动力。言之成理即可。总之,解答此题要联系原小说的同时,也要打开思路联系人的平时的生活。题干要求结合小说的主旨与情节等方面谈谈对题目意蕴的理解。无论选择哪个角度都应紧紧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这四个关键词语来考虑,根据全文,可围绕坚强、希望、目标来谈。【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10、1.C2.B3.B4.(1)郭礼哭泣着道谢,听从了张文的安排。张文身披枷锁前往刑部,杨继宗察明他并非强盗,最后辨明情况释放了他。(2)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犯了短缺库粮的罪被关在狱中,以致于卖掉子女赔偿。【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儒”“心”“府署”“箧”“敝衣”“中官”“继宗”“菱芡”“历书”,虚词“而”“甚”“之”“而已”“以”,AB项,“府署”作“入”宾语,意思是“闯入府衙”,为完整的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D项,“中官”指“太监”,“过者”的意思是“经过的”,作“中官”的后定定语,意思是“经过嘉兴的太监”,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孔儒无法与他争辩,但心中深为忌恨。离开嘉兴前,他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面只有几套破旧衣服罢了,孔儒惭愧地走了。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句子可以断开为: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故选C。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由民间岀资兴办的地方小学”说法错误,社学是官方兴办的学校。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又入朝状告孔儒越职行事”说法不正确,文中“入见”是去拜见御史孔儒,当面指责。不是选项所说“又入朝状告孔儒越职行事”。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谢”,道谢;“之”,代指前文张文的安排;“桎梏”,本义指脚镣和手铐,也就是枷锁,这里为动词,指身披枷锁;“竟”,最后;“岀”,使……出,指释放。(2)中“为”,担任;“仓官十余人”,定语后置,十余名仓库官吏;“坐”,因……犯罪,触犯法律;“鬻”,卖。【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善于辨明疑案,河间府捕获了强盗,派遣乡里村民张文、郭礼押送京师,途中强盗逃走。张文对郭礼说道:“我们两人理当同死。(但)你母亲年老,又缺少兄弟,用我来代替强盗,希望能保全你母子性命。”郭礼哭泣着道谢,听从了张文的安排。张文身披枷锁前往刑部,杨继宗察明他并非强盗,最后辨明情况释放了他。成化初年,因为王翱的推荐,升任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没有人敢有所冒犯。他经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替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学的子弟,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杨继宗总是以宾客之礼接待学官。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乡里里正多被鞭挞而死。杨继宗张榜公告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到府衙来报告姓名。”孔儒十分恼怒。杨继宗去拜见他说:“治理百姓有一定的规矩。您只管剔除奸猾的人和弊端,劝勉和惩治官吏。如果挨家挨户稽查核对,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的职责范围。”孔儒无法与他争辩,但心中深为忌恨。离开嘉兴前,他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面只有几套破旧衣服罢了,孔儒惭愧地走了。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说:“钱都在,请给我立下印券。”太监吃惊得不敢接受。杨继宗进京觐见,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罢了。”九年官员考核期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行,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回家。杨继宗极力维持风纪节操,而且心肠慈厚。服丧结束,他凭借右佥都御史担任顺天巡抚。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致于卖掉子女赔偿。杨继宗想从宽处理他们,却没有理由。有一天,他的月俸银送到,他让人称量一下,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此悟出了仓吏缺粮的原因。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惶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十余名仓吏因此获释。杨继宗曾监察乡试,得到两份好考卷,便身着朝服一再拜天道:“这二位考生必当为天下人才之魁,我为朝廷得人才而祝贺。”等到拆开考卷,知道二生为王华、李旻。后来两人果然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佩服杨继宗有眼光。天启初年,得谥号为“贞肃”。11、1.A2.D3.B4.(1)自从来俊臣等被杀后,就没有谋反的人了,既然这样,那么从前判处死罪的该不会有被冤枉的吧?(2)况且陛下因为关中遭遇荒年,所以出巡东都,是为了百姓而不是为了自己。【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先天二年(713),玄宗到新丰检阅,密召姚崇,崇到了,玄宗咨问天下大事,姚崇侃侃畅谈不知疲倦。玄宗说:“你正好做我的宰相。”“玄宗讲武新丰”“新丰”是地点状语,之后断开,排除B;“乃咨天下事”省略“以”,“乃咨以天下事”,之后断开,排除CD。故选A。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D项,“只有皇帝及其先祖的神位才可供奉其中”错误,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故选D。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B项,“姚崇主动指出她的错误,劝谏武后对告密文书搁置不理”错误,原文“自垂拱后,被告者类自诬,今赖天之灵,发寤陛下,凶竖歼夷,朝廷义安。陛下以告牒置弗推,后若反有端,臣请坐知而不告。”可知不是主动,也不是“劝谏武后对告密文书搁置不理”,而是姚崇自己。故选B。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自俊臣等诛”,意义上被动句;“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向”,从前;“论”,判处。(2)中“无年”,遭遇荒年;“幸”,出巡;“己”,自己。【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姚崇年轻时豪爽,崇尚气节,长大后便喜好读书。契丹进兵骚扰河北,军事文书大量送到朝廷,姚崇处理奏报快得像流水,武则天认为他贤能。武后曾对侍臣说:“从前周兴、来俊臣等多次奉诏承办狱案,朝臣互相牵连,都承认反朝廷。我怕有冤情。自从酷吏来俊臣等被诛后,竟没有反朝廷了。那么,过去被来俊臣等以反朝廷罪论处的人,该不会有冤枉的吧?”姚崇说:“自垂拱以后,被告发者大多被迫自诬。现今靠上天的圣灵,启发陛下明通,凶残小人被消灭干净,朝廷太平安定。陛下将告密的小报告摆在一边不予追究,以后如果有谋反事查实,臣情愿按知而不告发的罪受惩处。”武后高兴地说道:“以前的宰相都一定顺我意去办事,害我成了乱用刑法的君主,现在听你说的话,可说真合了我的心意。”玄宗立为太子时,太平公主干预朝政,宋王、成器等人分别主持闲厩、禁兵要职。姚崇和宋璟建议请太平公主迁居东都洛阳,令宋王等出为各州刺史,使天下人统一归心于太子。睿宗把这建议告诉了太平公主。公主发怒。太子害怕,又上疏睿宗,指劾姚崇等离间王室关系,请予重典惩处,乃贬为申州刺史,转徐、路二州,又调为扬州长史。姚崇为政条理简肃,百姓为他刻碑载德。先天二年(713),玄宗到新丰检阅,密召姚崇,崇到了,玄宗咨问天下大事,姚崇侃侃畅谈不知疲倦。玄宗说:“你正好做我的宰相。”姚崇知玄宗大度,锐意图治,就先设法来巩固他的意志,佯作不当面表示接受。玄宗责怪他。姚崇于是跪奏:“臣愿以十条建议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