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材料题的命制
目录引子第一部分命题之前:三个“学习”第二部分总体要求:命题的基本要求、试题命制技术与方法第三部分高中历史材料题(主观题)的编制
引子命题目的:命题——考试服务课堂教学(我们教师明白怎么教)服务学生训练(我们教师明白怎么练)第一部分
命题之前:三个“学习”
一.学习《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同时,高考评价体系还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明确:“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二.学习新课标1.明白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原则:(1)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2)以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为目的(3)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2.明白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学业质量水平12)3.明白学业质量水平4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学业质量水平34)水平质量描述
44-1 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理解历史上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演变过程,理解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史论结合、实事求是地论述历史与现实问题。4-2 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能够根据需要并运用相关材料和正确方法,独立绘制相关图表,并加以说明。4-3 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在评述历史时,能够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取舍;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能够符合规范地引用史料。4-4能够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能够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和现实问题。4-5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三.学习三年湖北高考试题(最为关键)明确知道湖北高考试题的变与不变
212223立意【财税体制与国家治理】【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科研组织与技术进步】【古代农书与农业】【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音乐与时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根据地与敌后抗战][美元霸权与国际秩序]情境文字439;文字428;文字400文字表格697;文字表格431;文字519(三则)文字582;文字地图216;文字508设问(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宋代至晚清不同时期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特征。(8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晚清至民国星期制普及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以来星期“公休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6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科学研究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晚期以来科学研究主体的变化及其影响。(8分)7个(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中国古代北方与南方农业生产的异同。(8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关系。(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8分)(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音乐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以来影响西方音乐发展的重要因素。(8分)7个(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从宋明到清代军事人才培养与选任的变化及原因。(10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八路军在华北战略展开的意义。(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敌后抗战的战争形式以“游击战”为主的原因。(8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30年代货币混乱的表现,简析布雷顿森林会议“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含义。(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重后果的原因,并评价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的举措。(9分)10个答案有有无变化:主观题分值变化(55),立意(更加注重素养)和主题变化(更加注重价值观);情境材料形式多样,阅读量变化;设问变化;答案从有到无不变:时段基本保持;没有中外关联;基本认识:1.保持正确政治导向;2.命题水平逐渐提高;3.主观题难度加大(无价值不成题、无材料不成题;无主题不成题)
第二部分
总体要求
——命题的基本要求、试题命制技术与方法一.命题的基本要求1.保证试题的正确政治导向和科学性(1)历史学科的特质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料。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历史学科是意识形态属性很强的学科。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2)保证试题的正确政治导向和科学性的主要环节一是命题人员学养(学识广,辨析力强;多多看书);二是素材的辨析(不能简单拿来,要筛选,要有互证;两篇论文加一本专著);三是审题(最少三人)2.明确命题的基本依据新课标;新教材(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特别是2023年三个主观题)二.试题命制技术与方法(学科味和情境材料)1.试题任务应体现历史学科本质历史学是将人类过去的经历,包括人物、事件、族群、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现象等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因此历史学科的本质在于:一是求真,即寻求、验证历史事实(史料证据与事实判断)二是求解,即认识、解释、评价历史(包括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历史事物间的联系与影响,因果关系、价值判断等)。历史学科的这种本质属性就决定了历史试题命制的任务设计,首先应体现历史学科本质:第一求真,强调历史真实与史料证据,即任务设计(主题)或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物、创设的情境等,反映的是真实可信的客观历史实际,和有客观内在联系的历史现象,而不是人为虚构。第二、求解,即正确认识历史事物,并对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内在联系进行合理解释、评价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的核心内容。历史试题在任务设计方面,首先应该体现历史学科的本质,求真:注重史料证据,证史;求解:认识与合理解释历史。试题立意、情境创设、设问与答案,都应体现与达成这样的任务设计。2.历史试题的情境创设
(1)试题情境的界定与类型①教育领域中的情境界定:根据创设目的可以分为教学情境和试题情境。试题情境又称问题情境,是命题人员运用文字、数据、图像等方式,围绕某个主题,进行选材、营造,为呈现信息、提出问题、达成测试目标而提供载体。特点一:围绕问题而展开(包括主题立意、能力立意);特点二:情境材料来源厂泛而丰富;特点三:与立意、设问、答案紧密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②试题情境类型按照试题情境的性质,可以分为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A、学习情境,是学习过程中的情境。一般是以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某一一片段作为试题情境。B、生活情境:是由个人、家庭、社区等生活场景构成的情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C、社会情境:由社会问题构成的情境(宏达的社会问题的背景、结果等),在认知层面上高于生活情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题性。D、学术情境:是由学术研究过程或研究问题构成的情境,在呈现方式上主要体现了学术研究的某一重要环节或主要问题,具有学术研究的逻辑性和规范性。从学习情境到学术情境,情境的构成逐次提高并越来越为复杂,对学生的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它要求学生根据情境和设问来分析和解决学术情境引出的问题,实际上是引导学生重演学术研究的某一基本过程或重要环节——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按照试题情境的层次,又可以分为简单情境、综合情境、复杂情境。简单情境是指对历史素材的基本理解,其材料的信息构成单一,问题指向是显性的,方法和路径是再认和再现的,作答指向是情境材料和已有知识的对应。综合情境是对素材的理解、分析、整合与论述,其材料信息构成多样,问题指向显性和多维度的,方法和路径需要比较、概述和说明,作答指向需要叙述和论证。复杂情境是对素材的解释、辩析、探究与实证,其材料的信息构成复杂,问题指向是多维度和多层级的,方法和路径需要分析和论证,作答指向需要实现材料、观点、论述和历史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无论是按照试题情境的性质分为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和学术情境,还是按照情境的层次分为简单情境、复杂情境和综合情境,试题情境都是学科特色与社会生活的融合,都承载着测量功能与教育功能,是教育功能与测量功能的高度统一。在呈现形式方面,情境的几种类型既可以各自独立呈现,也可以复合呈现。情境的复合式呈现,具有综合性和梯度式特点。历史学科试题的情境对历史学科教学和教育过程具有引导意义,是历史学科评价的必要依据和重要标准。2.历史试题的情境创设
(2)情境材料的来源与呈现形式“拓宽试题材料选择范围,丰富材料类型,确保材料的权威性。”情境材料的选择:有情节的历史片断或历史故事,历史文物图片,图表、地图,历史人物的言与行,有史料价值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来源可以多样化,但须注意其来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在呈现形式上,根据试题任务设计,选择历史材料或合成相关资料,构建试题情境。可以是信息较为单一的情境,也可以是包含复杂的、多重的、多角度的2.历史试题的情境创设
(3)试题情境创设的功能①实现试题任务设计的载体试题任务设计包括主题立意,能力立意与价值观立意。试题情境是实现试题主题立意的主要载体,是实现能力与价值观立意、达成能力与价值观考查的主要载体。(情境创设,虽类型不一,但大都是通过创设生动、形象、具体的历史情境,来体现主题立意;同时借此搭建桥梁帮助考生理解、瓣别、解释历史学习中的事实与概念、具体与一般、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历史现场与宏大叙事等方面的关系。在这样的试题情境中能力的考查、价值观的考查其实已经蕴含其中。②情境是试题设问的依托和作答的重要信息源试题情境实际上暗含了试题的设问方向和设问内容,因此,基于情境的历史试题,其设问必须依托于情境来进行。同时,由于试题情境体现了试题的立意,因此它必然也暗含了试题作答的方向和内容,因此试题情境也成为试题作答的主要信息来源。2.历史试题的情境创设
(4)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情境创设必须围绕任务设计(主题、能力、价值观)来展开,脱离任务设计的情景是无效情景;②情境创设必须与试题设问、答案形成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意义完整、任务明确、逻辑顺畅的整体;③情境创设须避免出现导向性问题;④情境创设应做到信息充分,有适当的信息量,避免出现大量无效情景。命题,必须注重情境创设,但情境创设不是目的,要充分认识试题情境创设的目的和功能:A、实现主题立意的载体B、实现学科素养(能力与价值观)的载体C、试题设问的主要依托D、试题作答的重要信息来源
总之,情境创设与主题立意、能力立意、价值观考查,与设问指向、试题答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必须瞻前顾后,统筹考虑和统一设计。第三部分
高中历史材料题(主观题)的编制时下人们习惯于将试题大而化之,分为两种,即客观型试题和主观型试题(或称选择题与非选择题)。这种划分的依据是评分标准与阅卷人的主观判断。标准答案唯一,毫无弹性,这样的试题被称为客观型试题。答案只是参考或者只是作为示例,甚至只有评分角度,阅卷人保有主观判断的余地,有一定的伸缩性,这样的试题被称为主观型试题(统称为非选择题)。那么如何来命制一道主观题呢?首先要明确一道主观题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一道主观题由立意、情境、设问、答案四个要素组成。构成要素含义要求立意反映考查目的,是试题的核心或主题,包括知识与能力①立意要正确实现考试目的,体现能力考查的主旨。即在确定试题的主题意义时,应把其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与能力要求结合起来,根据所要达到的测试目标组织知识内容。
②立意要准确,每题的考查目标应独立、完整。立意准确是指主题鲜明、观点明确、理论清晰,与考核目标水乳交融。
③立意要重点突出,考查目标要有层次和相关性。立意不能大而无当,要集中突出主题,与考核目标的各层次相关联。情境是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关系着立意表达的程度。①服从立意,根据立意的要求剪裁、选择有关的知识内容。尽量避免无用信息。即情境的设计要得体,信息量与立意及所要考查的知识、能力的层次相符。
②根据考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设计情境。这是考试对情境设计的特殊要求。既不能偏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情绪体验考查学生的水平,也不能超出学生的理解程度设置情境,以避免测试无效的结果。
③情境科学、可信。情境不可以凭空臆造,其设计要有实际生活的依据,不能在科学性上经不起推敲。④情境新颖,有相当的信息量和一定深度。情境的新颖不是要追求新奇,而是指内容与面貌的新鲜,不陈旧,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紧密相连。设问是试题的呈现形式,关系着立意实现的程度。①围绕立意、根据情境选编设问。设问定要根据情境准确和明确表达立意的意图,体现其内在含义。这是成功设问的主要标志。
②设问针对重点内容并涵盖其他内容。设问要体现对考试内容的概括,提问针对性强,提问形式避免呆板,要涵盖由重点内容所涉及的其他问题。
③设问方式新颖、巧妙、灵活。避免使用生硬的设问,要贴近生活实践和人们对问题的认识。既要有学术性,又要注重考生接受设问的亲和性。
④设问语言准确、简明、通俗。这是体现在设问上的对考试命题语言的要求。考试语言的特点是准确、简明、通俗,避免出现影响答题的哕唆和含义不清的设问。答案是命题主题和试题立意的集中体现之一,是情境的延伸,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结果,是考试评分的最终依据。①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②既能有效地控制评分误差又鼓励创见性作答。
③新的评分方法,如SOLO分类评价法等,评分细则要明确、详尽。一.历史主观题的立意(想考什么是关键!)考试测量的试题应该有三个命制目标:一个是命题的立意,即试题要有一定的主题思想;一个是能力考察的目标;一个是通过作答使认识得到提升,也就是使考试测量本身成为再教育的过程。立意在试题中居于首要位置,可见立意对一道试题的重要性,尤其是现在高考的主观型试题,设问多,分数大。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将应考查的素质教育目标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四层”考查内容。在“四层”的构建中,“核心价值”指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到方向引领作用;“学科素养”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引领,统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是支撑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力表征;“必备知识”是培养能力、达成素养的基础。“四层”紧密关联,构成有机整体,使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得到系统的体现”首先,知识立意考查知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考查时段,小切口,考查主题或者话题。(知识主题)例如:(2023年湖北)17.[根据地与敌后抗战](14分)材料一:八路军在华北的战略展开,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太原失守以前,八路军主要是以游击战和游击运动战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友军作战,以少部兵力进行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武装的工作;太原失守以后,八路军各师主力分别在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和晋西南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1938年4月以后,八路军实行大幅度分兵,向河北、豫北平原、山东、冀热边和绥远等华北广大敌后区域发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八路军在华北战略展开的意义。(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敌后抗战的战争形式以“游击战”为主的原因。(8分)其次,能力立意(能力主题)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或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陌生情境问题的能力表:2017年《文综考试大纲》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二)调动和运用知识1.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2.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3.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三)描述和阐释事物1.客观叙述历史事实;2.正确解释历史事物;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四)论证和探讨问题1.发现历史问题;2.论证历史问题;3.独立提出观点。例如(2021年湖北)17.【财税体制与国家治理】(14分)材料一北宋前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原则上一切财赋都属于中央。但实际上国家财赋分为以两税收入为主的直属中央的“上供”部分,和以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经费为主的拨留于地方的“留州”部分,自北宋中期起,由于中央征调频度的持续增长与地方开支的扩大,加之中央收缴原属州县的大部分盐茶之利,地方财政入不敷出,至南宋更趋困窘。为解决财政困难,地方州县巧立名目,新增税费,赋敛于民。对于这种制度之外的税费征收,朝廷只得默许。——摘编自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材料二明代至清代前期,中央和地方以“起运”“存留”的方式,将征收的钱粮按比例划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为解决军费紧缺的问题,清廷认可地方督抚抽取厘金等“就地筹款”的措施。至此,财权下移。其后,“无论田赋、盐茶,一切征榷悉归地方督抚”。1906年清廷改户部为度支部,旨在“综理全国财政”。1909年初,清廷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在度支部设立清理财政处,在各省设立清理财政局以统一财权,并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摘编自陈锋《清代中央财致与地方财政的调整》(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宋代至晚清不同时期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特征。(8分)第三,素养立意(素养主题)所谓素养立意,就是试题的出发点是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某个方面进行立意,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度,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立德树人的宗旨。例如:史料实证(2023年北京)17.(11分)致敬!致远舰!致远舰是北洋海军主力巡洋舰,1894年9月在甲午海战中沉没。战争结束后清廷颁布上谕,大力褒扬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赐谥“壮节”,从优议恤。有挽联云“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材料一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成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世昌死之,船众尽殉。——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1897年)(此书多参考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材料二(致远舰)被1枚重炮弹……命中了水线。总之不管怎样,它开始严重倾斜,显然是受到了重创。该舰的管带……下定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于是向一艘敌人最大的军舰冲锋,准备实行撞击。一阵重炮和机关炮弹的弹幕扫过他的军舰,倾斜更加严重了,就在即将撞上敌舰之际,他的船倾覆了。军舰从舰首开始下沉……所有舰员与舰同沉。
——镇远舰美籍雇员马吉芬的回忆(《世纪杂志》,1895年)材料三致远舰水下考古……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力合作,汇集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在丹东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海洋勘测、潜水打捞等行业的技术力量,于2016年秋圆满完成致远舰考古调查任务。此次调查,也对致远舰的破损情况有了较准确的掌握,整体保存一般,钢板、锅炉零件因爆炸而抛离原来位置,火烧情况严重。考古发现外壳板保存完好……近艏部处发现保存完好的鱼雷引信、一些完好的弹药,均说明并未发生被鱼雷直接击沉或鱼雷舱中炮发生殉爆。致远舰……处于北洋舰队左翼最外围的位置,也是最容易成为日军集火攻击的对象……中炮进水后……一直坚持在战场上(考古揭示出大面积的火烧痕迹)。
——《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2023年)辨析和考证上述材料,并描述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过程。(11分)时空观念(2023年山东)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书中的时代·时代中的书表2、表3是晚清某位思想家(1809~1874)代表作的目录摘编和版本情况。(1)书中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4分)(2)表3对我们了解这部书在时代中的作用有什么帮助?谈谈你的看法。(8分)
历史解释(2023年全国乙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民说》,认为要使我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赖“民德”的培育。民德分为私德与公德,“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他将春秋以来的“民德”按优劣分为第一至第六共6个等级,认为东汉儒学最盛,士人崇尚气节,民德最优。其所作《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第四,价值观立意(价值主题)考查学生价值观
1915年反“二十一条”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五州运动组织领导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参与群体城市士绅、商人为主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参与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主次基本形式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国储金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罢课、罢市、罢工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罢课、罢市、罢工中心口号“救国”“勿忘国耻”“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规模波及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和商埠波及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波及全国约600个城镇例如:(2022年湖北)18.【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14分)材料一下表是20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摘自王奇生《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材料二: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1920年8月13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关系。(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8分)二.历史主观题情境的设置1.主观题情境设置:依托教材,但不拘泥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和新情境例如:(2023年湖北)18.[美元霸权与国际秩序](15分)材料—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混乱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在各国中激起对于国际合作的热望。从英美提出战后国际货币计划开始,凡参与讨论的国家都没有对其目标提出异议。在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推动他国同意一系列国际货币安排,筹备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此同时,以英国为代表的诸国所获得的成绩,如稀有货币条款、过渡时期的设置等无一不是顽强斗争的结果,绝非源于美国方面的慷慨恩赐。苏联代表认为,会议对于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法国代表回顾了货币与经济会议的多次失败后,认为此次会议在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摘编自王在帮《霸权稳定论批判》材料二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未与他国商量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引起世界哗然。在各国讨论应对这一重大变故之时,大多数决策者头脑中不断浮现的是,将大萧条转变成一次世界大灾难的事件——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的失败、纳粹主义的兴起以及最后的世界大战。但从宏观视角看,这些担心被普遍夸大了。浮动汇率没有带来经济萧条或政治混乱,更没有引发战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以延续。——摘编自[美]弗朗西斯·加文《黄金、美元与权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30年代货币混乱的表现,简析布雷顿森林会议“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含义。(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重后果的原因,并评价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的举措。(9分)2.主观题情境设置:从注重传统史学到注重社会史学从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看,传统史学中的政治制度史、外交史、民族关系史、经济史、科技史等仍然是命题的主要内容,但是,丰富的社会史素材逐渐成为命题人关注的视野,逐渐成为高考命题的趋势。像社会生活和习俗变迁等相关社会史的内容,像家庭史、商人史、人口史、教育史、生态史、抗灾赈灾史、社会结构变迁史、从社会下层人民的角度看历史等素材均进入到高考命题的素材中。例如:(2021年湖北)18.【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12分)材料一晚清以来,伴随着西风东渐,星期制传入中国。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视星期制为文明之制,主动仿行。而湖广总督张之洞规定两湖书院的学生只准休旬假(十日放假一日),不得过星期日。1902年至1911年夏,由于清政府推行新政,各学堂、中央各部和地方衙门陆续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1912年民国肇建,南京临时政府“期与世界各强国同进文明”,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渐成都市生活中新的工作与休闲的节奏。合理的休息与适度的休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精神面貌。——摘编自湛晓白《时间的社会文化史》材料二1949年之后,新中国沿用近代以来形成的星期日公休制度。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发布第174号令,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利用和过好双休日,对于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消费休闲和社会风尚都有很大影响,从星期日公休制到一周双休,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为个人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摘编自《人民日报》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晚清至民国星期制普及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以来星期“公休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6分)3.主观题情境设置:注重学科方法观点◆于不变之中,而寓变之制;因已变之势,而复创造之规。——顾炎武◆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材料◆赵宋官制虽承前代,如宰相大抵类似于唐,而宋则又以枢密使、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若外官,则宋与唐大有别。藩镇(节度使)之权既夺,大约统率所部者有安抚使、转运使诸官职。——摘编自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鼎革之义;对于临时政府组成人选,宋教仁等主张全用革命党,不用旧官僚,但最后不得不妥协。临时政府各部总长名单中,同盟会会员仅居陆军、外交、教育三部,其余六部均为立宪派或旧官僚。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1789年7月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之后,国民自卫军总司令拉法耶特侯爵将象征法国王室的白色与巴黎民众武装的色彩(红色与蓝色)结合,创设三色徽章作为国民自卫军帽徽。不久,法国国王到巴黎接受了三色帽微,表示对革命形势的认可。此后,红白蓝三色配置在全国流行,三色帽徽、三色服饰成为革命者的标志。几经演变,三色旗成为法国国旗。——摘编自沈坚《三色旗和高卢雄鸡》例如:(2021年湖北)20.【历史的“变与不变”】(12分)小楚同学参加了以“历史的变革与延续”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的变革,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的延续,有的同学看到了二者间的复杂关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4.主观题情境设置:注重创设多元情境单一的情境向着学习、生活、社会等多元情境转变,努力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努力模拟和还原历史知识生成的过程,给其一个具体的案例情境。姓名任职地事迹刘陵安成(今属江西)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法雄南郡(今属湖北)(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刘平全椒(今属安徽)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童恢不其(今属山东)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例如:(2022年全国乙卷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据《后汉书》等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三.历史主观题设问设问是试题的呈现形式、关系着立意实现的程度。设问还应与考查内容与考核目标一致,考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设问的表达。所以基本可以这么说,追寻历史学科考核目标的变化、大致可以疏理出主观题设问能力指向的变化。1.学科核心素养下能力测试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高考评价体系的整体框架,结合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历史科考试内容改革提出新的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如下(见表):
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探究能力理解与辨识概括与提炼组织与运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阐述历史事物的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论证问题的能力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2.依据考核目标与要求确定试题设问能力指向例如:北京为新高考命制的预测试卷:孔子“镜像”(12分)材料一《史记》成书于公元前91年,其中的“孔子世家”有这样一段内容:太史公日:...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材料二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2年一公元前59年,西汉第九位皇帝,汉武帝之孙)墓出土的陪葬品中有一面青铜衣镜,镜框木质背板绘有孔子图像,并配有题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殁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至于今不绝,学者宗之。自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胃(谓)至圣矣!(1)分别指出《史记》与“孔子衣镜”的史料类型。(2分)(2)对比分析《史记》与衣镜题记的相关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并加以说明。(10分)
本题很好地对“史料实证”这一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考查,考查学生能够分辨史料的类型,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所以这两题的设问指向明确,聚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应学业质量水平1和4。3.设问的能力指向类别结合近些年高考历史题设问指向的思维能力差别,又可以把设问的能力指向分为概括、分析、论述等不同类别。(1).概括类概括的意思是归纳、总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的叙述,扼要重述,使文章更简明,让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类在考试命题中经常又分为概括内容及概括特点两种类型。概括内容类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合并同类项”及“找上位概念”。请看下面试题:(2021)17.【财税体制与国家治理】(14分)材料一北宋前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原则上一切财赋都属于中央。但实际上国家财赋分为以两税收入为主的直属中央的“上供”部分,和以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经费为主的拨留于地方的“留州”部分,自北宋中期起,由于中央征调频度的持续增长与地方开支的扩大,加之中央收缴原属州县的大部分盐茶之利,地方财政入不敷出,至南宋更趋困窘。为解决财政困难,地方州县巧立名目,新增税费,赋敛于民。对于这种制度之外的税费征收,朝廷只得默许。——摘编自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6分)
来源:①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3分,一点一分)②制度外的税费。(3分,答新增税费只给2分)(全抄材料给一分)18.【科研组织与技术进步】(14分)材料一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直接结合,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科学研究走上集体攻关道路,1873年德国“国立物理研究所”、1876年美国爱迪生实验室即在此背景下创立;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科学研究的特点。(6分)特点:①科学与生产直接结合;②科学研究集体化;③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大量创办;④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提高。(任意一点2分,答对三点及以上6分)(2).分析类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并分别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对于分析历史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开来解析;二是从主客观因素分析;三是针对长时段的历史问题要按时间段每段进行分析。看下列试题:18.【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12分)材料一晚清以来,伴随着西风东渐,星期制传入中国。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视星期制为文明之制,主动仿行。而湖广总督张之洞规定两湖书院的学生只准休旬假(十日放假一日),不得过星期日。1902年至1911年夏,由于清政府推行新政,各学堂、中央各部和地方衙门陆续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1912年民国肇建,南京临时政府“期与世界各强国同进文明”,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渐成都市生活中新的工作与休闲的节奏。合理的休息与适度的休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精神面貌。——摘编自湛晓白《时间的社会文化史》材料二1949年之后,新中国沿用近代以来形成的星期日公休制度。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发布第174号令,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利用和过好双休日,对于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消费休闲和社会风尚都有很大影响,从星期日公休制到一周双休,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为个人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摘编自《人民日报》等(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晚清至民国星期制普及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以来星期“公休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6分)(1)背景:①西学东渐;②戊戌维新;③清末新政;④民国建立;⑤政府示范与推行。(任意一点2分,答对三点及以上6分。关键词错别字不给分,只答新政不给分,国民政府不给分)(全抄材料给2分)(2)影响:①人们获得较为充分的休息时间;②为个人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③促进社会消费;④促进旅游与休闲经济发展;⑤提升社会文明、改变社会风尚等。(任意一点2分,答对三点及以上6分)(3).论述类论述就是论证阐述,包括评析、评述等,这种类型试题首先要有明确观点,然后学会史论结论去论证自己的观点。18.[美元霸权与国际秩序](15分)材料—: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混乱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在各国中激起对于国际合作的热望。从英美提出战后国际货币计划开始,凡参与讨论的国家都没有对其目标提出异议。在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推动他国同意一系列国际货币安排,筹备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此同时,以英国为代表的诸国所获得的成绩,如稀有货币条款、过渡时期的设置等无一不是顽强斗争的结果,绝非源于美国方面的慷慨恩赐。苏联代表认为,会议对于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法国代表回顾了货币与经济会议的多次失败后,认为此次会议在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摘编自王在帮《霸权稳定论批判》材料二: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未与他国商量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引起世界哗然。在各国讨论应对这一重大变故之时,大多数决策者头脑中不断浮现的是,将大萧条转变成一次世界大灾难的事件——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的失败、纳粹主义的兴起以及最后的世界大战。但从宏观视角看,这些担心被普遍夸大了。浮动汇率没有带来经济萧条或政治混乱,更没有引发战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以延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热风烘箱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某影视公司制作电影
- 2024年度HSE施工安全合同格式
- 2024年度木地板产品技术研发与创新合同
- 磁性编码借记卡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运动短裤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年度机器设备采购及技术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林地测绘与监测合同
- 订书针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展会信息化服务合同
- GB/T 19412-2003蓄冷空调系统的测试和评价方法
- GB/T 1410-2006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 口腔科器械的清洗消毒规程-段丽辉
- 深基坑安全管理(安全培训)课件
- pep四年级上册英语期中复习课件
- 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神经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考核标准
- 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专项审计报告参考样式
- 工程物业移交单
- 小学英语《Best Bird》优质教学课件
- 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复习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