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国名校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主观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讲好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价值追求,是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
多样性是文明存在的基本形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每个民族都有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独特文化。中国古人讲,“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就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有差异是合情合理的,天下万物能一同发育而不相互危害,各种合理的行为准则能同时进行而不相互矛盾。世界上从未出现也不可能出现某个单一的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和文明,人类历史不可能终结于某一形态模式,多元并存是基本格局。资本的全球化决不能夷平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尊重各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古往今来,中华文明秉持“和而不同"的融合传统,不断接纳、融合不同民族和文化传统,不断消化吸收外来文明精华,在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中不断发展壮大,用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正因为拥有这种大度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纵观历史,从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互鉴,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人类文明才能发展繁荣,只有加强对话、互学互鉴,人类文明才能熠熠生辉。
中国式现代化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是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的价值要求。在今天多元化的世界中,我们必须继续保持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在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背景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坚持与弘扬。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促进世界各国相互理解与信任,携手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节选自袁军、彭澍《深耕中华文化沃土让世界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一条康庄大道,浓缩跨越百年的沧桑巨变。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描绘了一份中国现代化蓝图,有外国记者认为这完全是一种“空想"。如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天和”驻太空、“祝融"探火星……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画卷远比百年前的设想壮阔。面对当年的那份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气象万千、前景光明。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潮流。每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基本国情不同,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它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我们党扎根中国大地、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现代化道路。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路径,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涉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还有一系列难点、卡点、堵点需要突破。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有道不改、志不变的决心,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国号航船平稳驶向更加辽阔的水域。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书写着人类现代化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奇迹。展望未来,正如《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阐述的:“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沃土,既赓续文明又更新文明,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具有深厚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包容性,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必将蹬出一条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的文明新路。”
(节选自李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前景光明》)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每个民族都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文化,纵然存在不合理的文化,我们也应该尊重。
B.时至今日,从未出现过单一的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和文明,正是多元并存的文化、文明模式造就了如今的人类历史。
C.纵观历史,中华文明乐于接纳、融合外来文明精华,正因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D.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表明只要我们一直对其他文明保持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就能使中华文明繁荣昌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诸多古人之言,论证了民族具有独特文化是合理的,增添了文章的文采,使论证具体有力。
B.材料一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谈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又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及我们要怎样做,逻辑清晰。
C.材料二相较于材料一而言,更具有抒情意味,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中国式现代化前途光明的自信,具有感染力。
D.材料二以“康庄大道"来比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平坦无阻,充满希望。
3.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难点、卡点、堵点”的一项是()(3分)
A.产业结构偏重于低端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未来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
B.思想观念存在一定的肯定偏见和固化思维,导致我们对其他文化和社会组织不甚了解,缺乏对外交流的机会。
C.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西方现代化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历史趋势与结构需要不相适应的部分愈发凸显。
D.现代化转型离不开社会大众的参与,但现代化始终漂浮于社会精英之中,大众阶层特别是广大农民被悬隔于外。
4.我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4分)
5.毛泽东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谈及我国的文化建设时说:“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时至今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依然注重中华文明。我们为什么要在现代化建设中注重中华文明?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鱼王
[俄罗斯]阿斯塔菲耶夫
“摸鱼人”的日子并不好过,全靠冒险侥幸:偷渔的时候要全神贯注,又要十分警觉,因为渔场稽查员随时可能出现。
现在伊格纳齐依奇在拖鱼,排钩上一条分量很重的大鱼在挪动,它间或用身子磕打几下绳索,一副动必有方的样子,不作无谓的挣扎,不惊慌失措地左冲右突。
“这条鳇鱼至少能挖两桶鱼籽,绝不能白白放掉,鱼王一辈子只能碰上一次,而且还不是每个人都碰得到的……"
伊格纳齐依奇虽然很想抓到它——但他听到过许许多多有关鱼王的传说,又有点胆战心惊。爷爷常说:这可是伤天害理,最最犯忌的。最好把它放掉,然后画个十字,照常过你的日子,并且常常想着它,求它保佑。可是他想到两桶鱼籽!别去管什么禁忌,横下一条心来干——老辈里的人,那些各式各样的巫师,胡说八道的还少吗,爷爷也是一个样:住在森林里,见了车轮也要磕头求拜……
“嗨!豁出去了!”伊格纳齐依奇蛮悍地竭尽全力用斧背猛击鱼王的脑门,根据击下去那种清脆而不是重浊的声响,以及击后毫无反应的情况来看,他猜到是打偏了。可是再击第二下已经来不及了,现在一切都在一瞬间决定了。他用钩子把鳇鱼钩个正着,差不多已经要把它拖进小船了。
这时,他再次吸足一口气,加一把劲儿,把脚在船帮上抵得更着实些,靠得更稳些。但是原先愣着不动的鱼却猛一转身,一下子甩着了船身,轰隆一声,像是一次爆炸把他向上抛去,摔进沉寂的虚空,一股寒气透进因搏斗而还在激动的心底。
水!他喝了一大口水!他正往下沉!
好像有什么人抓住他的脚往下拽。“挂在钩子上了!钩住了!完了!"他感到小腿上轻轻的刺痛——鱼还在挣扎,搅得排钩既扎进它自己的身体,也扎进了捕鱼人的身体。伊格纳齐依奇头脑里忧伤而顺从地,而且是完全顺从地冒出了一种无能为力的听天由命的念头,一种一闪而过的念头:“有什么办法呢,完了……”——但捕鱼人毕竟是身强力壮的男子汉,鱼却已精疲力竭,奄奄一息。他要制服的不是这条鱼。而首先是这种盘踞在心底的听天由命、甘心死亡的念头。有了这种念头就等于死亡。就等于转动了通往地狱之门的钥匙,在那里。谁都知道,一切有罪的人的牢狱是安排在另一边的:“再敲天堂的大门也是徒然……"
“上帝啊!你就分开我们吧!放这个畜生自由吧!我可消受不起!”捕鱼人微弱地、无望地祷告起来。他试着让开一点,双手攀着倾侧的船帮移动,但大鱼尾随不舍,执拗地探找着,触摸着,冰冷的鼻子软骨一旦戳到他暖和的腰部,就不再动弹,并紧挨着他的胸口吱吱嘶叫,这简直像是一把钝锯子在锯他的肋骨,他的内脏好像被吸进了那湿漉漉的、张得大大的鱼嘴,就像落入了绞肉机的进料口一样。
鱼和人都筋疲力尽,鲜血流淌。河流之王和整个自然界之王一起陷身绝境。
“怎么办?断气吗?挺尸吗?不!没那么容易,没……那么……容易!"捕鱼人更使劲地按住结实的船帮,猛地从水里往上一冲。他想耍个花招骗过这条鱼,突如其来地用足狠劲引体向上,想翻过这近在咫尺的、不高的船舷!
鱼被惊动了,激怒地把嘴一咂,弓起身子,尾巴一扫,渔夫立刻感到腿上一阵刺灼的疼痛,但几乎完全没有声音,像蚊子咬人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伊格纳齐依奇抽搐了一下,身体耷拉下来。鱼也立刻安静了下来,挨近他,似醒非醒的样子。
伊格纳齐依奇不再动弹,默默地等待着,感到连自己也昏昏欲睡。他动了一下,感觉到鳇鱼就在身旁,感觉到它的身体在半睡半醒地、懒洋洋地移动——大鱼把胖鼓鼓的、柔软的肚子紧紧地、小心翼翼地贴着他。这种小心翼翼,这种想暖和一下并保护身上孕育着的生命的愿望含有某种女性的意味。
“难道这是会变形的精怪!"
爷爷当了一辈子渔夫,他常说;“孩子们,如果你们灵魂上有什么沉重的罪孽,你们就跟鱼王没有缘分,要是碰上了——就赶快放掉它。放掉,放掉……这可是伤天害理,最最犯忌的。”爷爷的音容笑貌,哪怕是最小的特征,他都记不得了。上面这些话突然在今天记起来了,真叫人毛骨悚然!他想起了他曾侮辱和伤害过的姑娘——格拉哈·库克林娜。这件往事清晰地、原原本本地浮现在他眼前,他几乎一生都回避这件事,刚才他被排钩挂住时就立刻想起来了,但他驱走了这魔影,故意把往事置之脑后,可是现在他却无力抗拒最终的判决了。
赎罪的时刻来临了,忏悔的钟声已经敲响!
尽管他口齿也不清了,但仍希望有人能听到他的声音,他断断续续、嘶哑地喊道:
“永……别……了,格拉……哈,别……了……"
鱼儿一撞,一挣,翻了个身,腹部朝下,它用竖直的脊鳍试探水流,用尾巴掀起浪头,迎着水冲撞,差一点把人从船舷上硬扯下来,差一点连指甲和皮全扯掉,好几个钩子一下子就折断了。鱼儿接二连三地用尾巴翻打,终于挣脱了排钩,身上的肉被钩子一块块撕了下来,身体里还扎着几十个致命的钩子游走了。
“去吧,鱼儿,去吧!我不向任何人说起你的行踪,尽情地活下去吧!”捕鱼人说道,感到如释重负。身体感到轻松是因为鱼不再把他往下拖,不再像铅块那样吊在他身上了,内心感到轻松则是由于一种非理智所能透悟的解脱的感觉。
(夏仲翼等译,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斧背猛击鱼王的脑门"用钩子把鳇鱼钩个正着”“把脚在船帮上抵得更着实些"等细节体现了捕鱼人丰富的捕猎经验。
B.文本中的“河流之王”指大鳇鱼及其象征的自然,“整个自然界之王"指的是伊格纳齐依奇和其所代表的贪婪人类。
C.鳇鱼把肚子紧紧地小心翼翼地贴着偷渔者,是想用身上孕育着的生命,唤醒偷渔者的良知,使其放弃对自己的猎杀。
D.捕鱼人最后的“如释重负”,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解放,这种救赎有托尔斯泰笔下“人的精神的‘复活’"的意味。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标题暗示作品的象征内涵:人要敬畏自然,人与鱼王的争斗,人对自然的无限索取,注定是一场悲剧。
B.爷爷的告诫在小说情节转折的关键处两次出现,强调了作者对老一辈人虔诚的宗教思想和迷信思想的批判。
C.大鲤鱼在刚开始时“不作无谓的挣扎”,并不是放弃,而是在积累力量,这和后文中的大鲤鱼“一下子甩着了船身"相照应。
D.《老人与海》和本文都是讲人和鱼的故事,都呈现了外部冲突,叙写的重点都放在人物的内心,但是二者的主旨侧重不同。
8.请依照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合伊格纳齐依奇的内心独白,分析其性格的复杂性。(4分)
9.小说在“现在时”的叙事中,穿插回顾过去,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及孝公死,国人怨商君,至于车裂之。其患流渐,至始皇赤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削刻无恩之所致也。三代积德而王,齐桓继绝而霸,秦、项严暴而亡,汉王垂仁而帝。故仁恩,谋之本也。
郦生说汉王曰:“方今燕、赵已复,唯齐未下。今田横据千里之齐,田间据二十万之军于历城,诸田宗强,负海,阻河、济,南近楚,民多变诈,陛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下也。臣请奉明诏说齐王,令称东藩。"于是使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所归,则齐国未可保也。”齐王曰:“天下何归?"曰:“归汉。”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先入咸阳,项王倍约不与,而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与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杰贤才,皆乐为其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王疾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横以为然,即听郦生,罢历下兵战守之备,与郦生日纵酒,此郦生之谋也。及齐人蒯通说韩信曰:“足下受诏击齐何故止将三军之众不如一坚儒之功。可因齐无备击之。"韩信从之,郦生为田横所害。后信、通亦不得其所,由不仁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善谋下》)
材料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足下受诏A击B齐C何故D止E将F三军之众G不如一坚H儒之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中是根本的意思,与《大学之道》“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的“本"词义相同。
B.陛下,“陛”指帝王宫殿台阶。“陛下"原指台阶下的侍者,后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C.三秦,政治概念,是现在陕西省的陕南、陕北和关中地区等三个区域范围的政权统称。
D.敏,文中指的是聪慧、聪敏,与《论语》“敏于事而慎于言”中的“敏"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序》中提到齐桓公帮助被灭亡之国延续宗祀而称霸,秦朝和项羽因残暴无道而灭亡,汉高祖广施仁德而称帝。
B.《新序》中提到郦生向汉王献策,他认为以汉王的兵力短期也很难把齐国攻下,还不如游说齐成为汉的东方属国。
C.《新序》中提到田横认同汉王的话,于是他听从了郦生的建议,撤除了历城的守备兵,天天和郦生一起纵情饮酒。
D.颜渊问“仁”,孔子认为要做到克己复礼才可达到“仁"的境界,强调要做到“仁”必须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至始皇赤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4分)
(2)汉王先入咸阳,项王倍约不与,而王汉中。(4分)
14.两则材料都在谈论“仁”,但论述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长歌行①
李白
桃李得②日开,荣华照当年。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枯枝九且叶,涸水吐清泉。大力运天地,羲和③无停鞭。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桃李务青春,谁能贳④白日。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注】①长歌行:乐府旧题。②得:一作“待”。③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④贳:出借,赊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以比拟开端,写桃李得朝阳而怒放;桃李遇春阳而开,贤人逢明君而荣,明写朝阳桃李,暗拟君臣关系。
B.第三句至第六句赞美春光之妙用,东风遍吹大地万物,万物从蛰伏中苏醒,争现新姿,展现了生命的律动。
C.“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这里的“秋霜”既是自然的威力,同时又是象征邪恶政治势力的残酷打击。
D.该诗构思精巧别致,由自然之景延伸到人生际遇,熔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饰。
16.此诗与《将进酒》都是李白被“赐金放还"后的抒情名篇,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拿破仑曾讲:“一个人如果能征服自己,他就能征服整个世界。”这与《〈老子〉四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有相似之处,一个人面临的最大“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2)要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人们就应该按照《论语·卫灵公》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教导去做,以己度人,不能强人所难。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见月怀人,想驱赶月光却不能做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艺术如果只是再现人生和自然,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而不能A__________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①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却自信是可能的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好小说。"②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③因为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杜甫在“入门闻号眺,幼子饥已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首诗是“B__________"的结果。④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对创造艺术终究是C__________。
18.请在文中画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过”,与文中加点的“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全家人早早吃过晚饭就出去看戏。B.虽然你占理,但说话也不可太过。
C.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百折不挠。D.妈妈很会过日子,我们穷而不苦。
20.“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情感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这句话在原文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古镇这棵名叫“龙爪"的大榕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寿数,其高、其宽、其粗、其壮、其繁茂、其绵绵瓜瓞之状……①__________,而已经是一座城堡。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聊天、打牌、择菜、嬉戏……龙爪榕对他们而言,也已不是一棵树,而是乡村,是家园,是父母双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闺女,是厨房的灶火,是锅里的食物,是阳光雨露,是水和空气,还是远祖的气息……②__________,然而,全镇子内内外外,哪一棵都没有“龙爪榕”这么煌煌赫赫,抬头向天上看,它的“爪"大约已繁衍出十万个了吧?多个“大爪”已熬成古树级别,稳稳站立在属于它们的家族祖庙里。更多的“中爪"如霹雳连发,威威猛猛地伸向四面八方。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滚滚而过的流云,从高天、半空和低处向你压过来,蔓延着。于是乎,你的眼睛里已全部是龙子、龙孙、龙孙孙们的刀枪剑戟,或白手臂连着手臂,气势顶着气势,山连看山。③__________,“龙爪榕"的布局也是一个合纵连横的大战场,数个大根凸起,在地面上盘起让人不解其意的各种图形。更多的中根、小根乃至小小根,则一直延伸过来,生长到深不可测、宽不可测、远不可测的未知——也许整个古镇的地下,都是它的根系在维系和支撑着吧?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压过来的滚滚而过的蔓延着的流云。”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盲点,通常指的是在视野中看不到的区域,是视觉的盲区。然而,盲点并不仅仅存在于视觉领域,在我们的思想、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也都可能存在着盲点。盲点的存在,显示了我们的偏见和局限,也可能带来新的突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名校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A项,“纵然存在不合理的文化,我们也应该尊重"错,曲解文意。由材料一“多样性是文明存在的基本形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事物之间有差异是合情合理的,天下万物能一同发育而不相互危害,各种合理的行为准则能同时进行而不相互矛盾"可知,存在文化差异是合情合理的,但并不是说存在不合理的文化。C项,“正因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突出的包容性”错,因果倒置。应该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所以才乐于接纳、融合外来文明精华。D项,“表明只要我们一直对其他文明保持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就能使中华文明繁荣昌盛"错,过于绝对。我国文明在兼收并蓄其他文明的同时,还应传承发扬自身的文明。故选B。)
2.D(“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平坦无阻”错,曲解文意。由材料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可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非平坦无阻,而是充满很多风险和阻碍。)
3.C(由材料二“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可知,C选项所述内容为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劣势,而我国已超越,故不属于难点、卡点、堵点。故选C。)
4.①有助于我国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②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相互理解与信任,携手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每点2分,酌情给分)
5.①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在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②注重中华文明建设可以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价值追求,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③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物质、政治、精神等多种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文明新形态,可以超越西方现代化老路。(每点2分,酌情给分)
6.C(“唤醒偷渔者的良知"错,鳇鱼把肚子紧紧地、小心翼翼地贴着偷渔者,是出于母性本能,要保护身上孕育着的生命,也是积蓄体能为挣脱排钩做准备。“唤醒偷渔者的良知,使其放弃对自己的猎杀”是过度解读。
7.B(“强调了作者对老一辈人虔诚的宗教思想和迷信思想的批判"错,爷爷的告诫,在小说中两次出现,的确起到强调的作用,但爷爷的告诫在小说中不是迷信,也不是作者批判的对象,而是以宗教般的虔诚敬畏自然的神性,将自然置于神的地位去赞颂生命的永恒价值和万物不朽的灵魂。)
8.①用排钩拖鱼时,他的贪婪与对自然的(谦卑)恐惧进行着搏斗,贪婪最后占据了上风;②落水后,他曾一度听天由命,表现出性格的软弱,但他又鼓起勇气竭力制服这种绝望感,努力战胜软弱摆脱困境;③在与鱼王斗争后,身强力壮的他内心竟然接受了死亡的结局,发出忏悔,这种真诚与以往莽悍、贪婪、邪恶形成反差;④鱼王挣脱了排钩而去,他对鱼王祝福,内心获得解脱,变得平和,这与之前捕杀鱼王的贪婪欲望,形成了巨大反差。(每点1分,酌情给分)
9.①“现在时”的叙事展现了人与鱼的搏斗与和解,构成故事的主轴,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冲突与融合;②“回顾过去"是回忆爷爷的告诫和曾伤害过的姑娘,这是人物内心所潜藏的拯救和赎罪的需求;③二者的交织展现了人鱼斗争中伊格纳齐依奇内心的冲突、变化和解脱,从而丰富了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酌情给分)
10.CEG(“足下受诏击齐”中,“击齐"是“受诏”的目的,二者联系紧密,共同作“足下"的谓语部分,故在“击齐”后C处断开;“将三军之众"中省略主语“足下”,“三军之众"是“将”的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单独成句,前后E、G处断开。故选CEG。)
11.C(A项,正确。B项,正确。C项,“政治概念"错误。“三秦”在此处应该是地理概念而非政权名称。D项,正确。聪慧、聪敏/勤勉。故选C。)
12.C(“《新序》中提到田横认同汉王的话"错,根据原文“田横以为然,即听郦生,罢历下兵战守之备,与郦生日纵酒,此郦生之谋也”,田横认同的不是汉王的话,而是郦生的话。)
13.(1)到秦始皇时,路上都是囚徒,满山都是强盗,最终(秦国)因为天下大乱灭亡了。(“赤衣"卒”“以"各1分,句意1分)
(2)汉王先攻入咸阳,但是项王却违背了盟约不给,而是让他到汉中去称王。(“倍”“与"王”各1分,句意1分)
14.①材料一侧重强调“仁"和“仁政”的重要性,突出“不仁"(不施仁德)的危害,重点在“治国”;(或:材料一侧重从对他人及天下施行仁德仁政的角度谈论“仁")②材料二侧重阐释“仁”的内涵和实现“仁"的具体方法,重点在“修身”。(或:材料二侧重从对自身的修养角度谈论“仁")(3分,酌情给分)
15.A(“比拟”错误,应是以“比兴"开端。)
16.同:①结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可知,都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及时行乐的狂放;②结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等可知,表达了时光易逝(时不我待)的感叹。(3分)异:①结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将进酒》中体现出舍我其谁的自信;②结合“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可知,《长歌行》中表现出建功立业的渴望。(3分)
17.(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8.示例:A专心致志B痛定思痛C无济于事(每处1分,合乎语境即可)
19.D(A项,意思是事情完毕;B项,意思是过分;C项,意思是经过、走过;D项与文中加点的“过”都是度过的意思。故选D。)
20.A(A项,这句和下一句连起来是本段的观点,放在段首更符合上下文语意逻辑。故选A。)
21.示例:①简直不再是一棵树②古镇的古树还有不少③俯身向地下看(每处2分,合乎语境即可)
22.①原句修饰成分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突出了树枝层层伸展的情状,更具有空间感;②原句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更加具有节奏感;③原句表达与上下文语体更加和谐一致,更符合具体语境。(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23.【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介绍盲点的概念和含义。第二句由视觉中的盲点引申到思想、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也可能存在盲点。第三句揭示了盲点的双向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章国际供应链管理
- 《降血糖中药集锦》课件
- 经典民间借贷抵押合同范文
- 美容店2024年度员工入职合同范本样本下载
- 物流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 动物手术麻醉培训课件
- 《安全检查》课件
- 培训的必要性课件
- 《春秋战国时代考古》课件
- 《导数知识点复习》课件
- DB11T 2000-2022 建筑工程消防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共7张PPT)
- 2021小学语文《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 外科学教学课件:周围神经损伤
- 杆塔分解组立
- JJG 861-2007 酶标分析仪检定规程-(高清现行)
- 13培智二年级语文上册《土木火》教案
- 中医气功学导论期末试卷附答案
-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探索
- 50Hz微电子相敏轨道电路课件
-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型问题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