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练习题(一课一练)附全册教案_第1页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练习题(一课一练)附全册教案_第2页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练习题(一课一练)附全册教案_第3页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练习题(一课一练)附全册教案_第4页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练习题(一课一练)附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苏教版四下科学精品练习题

一课*一练

4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冷热与温度》练习

一、填空题

1、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用()来测量温度。

2、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与液柱上表面保持水平。

3、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4、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

二、判断题,对的打V,错的打X

L用眼晴可以看出一杯水的冷热。()

2、同一个人的左右两只手,包住同一只装有水的杯子外壁,感觉到杯壁冷热程度相同。

()

3、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手摸摸就可以了。()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都可以用体温计来测量。()

5、温度计的液面达到的刻度数道越大,表示温度越高。()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正确的是()

j/A.俯视

1勺.....VB.平视

I三AC.仰视

2、如图的温度计中,显示的温度是()

A.27℃

B.33℃

C.25℃

3、一杯开水,由热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特点是()

A.均匀变化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5、如图,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

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右手

感觉热些。这一现象表明()

A.物体的令热程度叫温度

B.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

C.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6、判断水的冷热程度,以下方法更为准确的是()

A.用手触水杯外壁

B.看杯口"白气”的多少

C.用温度计测量

四、连线题

科学老师在整理实验室的时候找到了一些仪器,你能帮老师认出它们的名称及作用吗?请

测量温度支撑均匀受热装水加热

五、综合题

1、小明在课后继续研究了温度与水的状态的关系,他准备了三个相同的烧杯,在一个烧

杯中倒入半杯热水,一个烧杯中倒入半杯自来水,还有一个烧杯中倒入半杯碎冰块,然后将这

三个杯子相隔一定的距离放置在桌面上。

(1)小明准备用温度计测量热水,自来水和碎冰块的温度变化,他应该采取的正确方法

是()(填字母,下同)。

A.把温度计下端放入水中或冰块中,但不碰到骑口壁,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B.温度计

放入后要马上记录好开始的温度C.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读数。

(2)小明在读温度计时,正确的方法是()。

(3)小明观察到放热水的烧杯上面还在不停地冒〃白汽",而放冰块的烧杯外面却有很

多小水珠。下面关于这些〃白汽"和小水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这些“白汽"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珠

B.这些“白汽"和小水珠都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C.这些"白汽〃和小水珠的形成与温度的变化没有关系

2、下表是某同学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得到的数据:

时间开始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6分钟7分钟8分钟

温度(℃)7572696765636160?

(1)根据推测,8分钟时的温度可能是()℃。

(2)通过上表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水温的变化规律是()。

A.一直缓慢降低

B.先降低,后不变

C.先降得快,后降得慢

(3)如果这位同学所在的实验室温度是25℃,两个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是()°C。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热胀冷缩》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水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我们把水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大多数的()、()和()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酒精灯火焰分为()、()、()三部分,()的温度最高。

4、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盖灭,不能用嘴吹。

二、判断题,对的打V,错的打?。

1.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2.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热气球是利用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来工作的。()

4.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5.岩石会因为热胀冷缩而产生断裂。()

6.冰块融化后体积变小,这是水的热胀冷缩。()

三、选择题,将正确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生活中哪些例子用到了热胀冷缩的原理?()

A.压瘪的乒乓球浸入热水能重新鼓起来

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冒"白烟〃

C.摇晃汽水,气体冒出

2.温度计是利用了()热脏冷缩原理。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3.如图所示,用手握住试管,过段时间后会观察到()。

A.烧杯中有气泡冒出

B.烧杯中玻璃细管中水柱上升

C.没有现象发生

4.要做热胀冷缩实验,下列装置效果最好的是()。

四、连线题:连一连,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电线杆上的电线夏天易下垂

踩扁的丘乓拿热水烫烫就鼓起来了热胀

温度计液柱下降

自行车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裂

把刚煮熟的蛋立即放在冷水中蛋壳容易裂开

五、综合题

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取一个带孔的橡皮塞,中间插上一根带尖嘴的细玻璃管,在一只烧瓶中加入少量的水,塞

紧这个橡皮塞,并让细玻璃管的下端浸入烧瓶的水中。把烧瓶放到盛有热水的水槽中,奇妙的

"喷泉"就产生了。

(1)把烧瓶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细玻璃管的尖嘴端

就会喷出水柱来。其主要原因是()热胀冷缩,使瓶内

压力增大,从而使水喷出。

A烧瓶

B.烧瓶内的水

C.烧瓶内的空气

(2)要使“喷泉”喷得更高,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2.通常情况下,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根据材料清单,请代替张玮进行空气热

胀冷缩的定性实验设计。

材料清单:必选材料~锥形瓶,气球,盛有热水的烧杯、盛有冰水的烧杯

内容

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

空气受冷后体积收缩

实验结论

3.下面甲、乙两幅图哪幅画的是夏天的电线杆?哪幅画的是冬天的电线杆?你是根据什么

判断的?

(1)你的判断:()。

(2)判断理由:()。

4.阅读以下材料

妈妈在家做西红柿鸡蛋汤,可是西红柿的皮与果肉很难分开。于是,妈妈将西红柿泡在热

水中c过了几分钟,妈妈将西红柿放到水龙头下用冷水冲了冲,结果西红柿像泄了气的气球一

样皱皱巴巴地起皮。于是,妈妈很容易剥掉西红柿的皮了。

根据上述材料,能否得出下面的结论?请用判断正误。

(1)西红柿的皮遇冷后,体积会缩小。()

(2)西红柿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水受热以后》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冰受热以后从()态变成()态,这种现象叫做融化。

2、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时,水会沸腾。

3、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水的()。

4、冰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很长时间保持在()℃。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水蒸气、水和冰虽然形态不同,但它们都是水。()

2.冰有固定的形状,水和水蒸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3.当冰融化后,变成的水的体积会比冰小。()

4.把冰放在手心里摩擦可以加快冰的融化。()

5.夏天用棉被把冰棍盖起来,冰棍会比暴在阳光下融化得更快。()

6.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继续上升。()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L冰在融化成水的过程中形态从()

A.固态转化成液态

B.气态转化成液态

C.液态转化成固态

2、冰在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始终()0℃

A保持

B.高于

C低于

3、水沸腾时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杯中的水()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4、装满水的水壶加热,沸腾时水会溢出来,是因为水温升高后,水的()变化了。

A.浓度

B.质量

C体积

5、0℃的冰和0℃的水,相比较()

A.CTC的冰比(TC的水冷

B.0℃的冰比0℃的水热。

C.O°C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是相等的。

6、温度计100摄氏度是以()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A.水结冰

B.水沸腾

C.水蒸发

四、连线题

把水、水蒸气、冰与它们各自特点用线连起来

水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水蒸气液态,有一定体积,没有固定形状

冰气态,没有固定体积和形状

五、综合题

1、如图甲所示,是"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装置图。

(1)实验时,小雯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2)实验过程中,依据观察到的水的内部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现象,判定

水开始()。

(3)图乙是实验第5秒时温度计的示数,将其读数记录到表中。

时间(分)0123456789

蘸。C

(4)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丙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5)通过实验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选填"逐渐升高"、"保持不变"

或"逐渐减低");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应进行的操作是()。

2、有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1号杯里加自来水、2号杯是空杯子、3号杯

装着冰块,都放在室温26T左右的桌子上,

S01

1号杯2号杯3号杯

(1)隔几分钟后,观察到杯子中的水位逐渐上升的是()0

A.1号杯

B.2号杯

C-3号杯

(2)隔3天后,不能观察到杯子中水位逐渐下降的是()。

A.1号杯

B.2号杯

C.3号杯

(3)如果把3号杯分别放在温度不同的房间中,冰块融化的最快的是()。

A.5℃房间

B.15℃房间

C.30℃房间

(4)冰块融化一半时,用温度计测量杯中的温度,此时温度计的读数是()。

A.0℃

B.大于0℃

C.低于0℃

(5)为了减慢冰块融化的速度,我们可以()。

A.摇晃冰块

B.对冰块吹气

C.用毛巾包住冰块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水遇冷以后》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L水蒸气遇冷以后从()变成(),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到()°C,水会结冰。

3、水结冰时,()会增大。

4、自然界中,水能以()、()、()三种状态存在。

5、当环境()发生变化且到达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二、判断题,对的打V,错的打?

L寒冷的冬季汽车不开时要及时放掉水箱中的水,避免水结冰后把水箱胀破。()

2.水的液态和气态能相互转化,如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凝疑结成水。()

3.水在结冰时的温度是0℃,结冰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地下降。()

4.水结冰后会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结冰后体积膨胀。()

5.冰、水、水蒸气是水的三种状态。()

6.液态的水只要受冷,一定会凝固成固态的水。()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属于凝结现象的是()

A.湿毛巾放在空中变干

B.冰棍袋上的小水珠

C.河面结冰

2.做水结冰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盐是为了()

A.改变水的颜色

B.产生更低的温度

C.改变水的味道

3.水遇冷结冰后,体积会()

A膨胀

B不变

C缩小

4.水结冰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保持在0℃不变

5.下列现象又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是()

6、湿布擦过黑板后,黑板上留下的水变干了,这些水()

A消失了

B.进入黑板里面去了

C.从黑板上去了空气中

四、连线题:将下列事物与存在的形态连起来

露固体形态

雾液体形态

水蒸气气体形态

五、综合题

1.在试管中加入四分之一的清水,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入了食盐)的容器

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井观察试管中清水的变化。记录如下:

时间/分钟01234567

温度/℃105200000

变化没结冰没结冰没结冰结冰中结冰中结冰中结冰中结冰中

仔细观察上表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的问题。

(1)试管中清水温度的下降速度是()(选填"均匀〃"先快后慢"或〃先慢后快”)。

(2)水在()℃开始结冰。结冰的原因是水()(选填〃受热"或〃受冷")。

(3)碎冰中加入食盐,主要目的是().

(4)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选填"能"或"不能")接触试管壁。

(5)水结冰后,体积()(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吗?()(选填"是"或"不是”)。理由是()。

2.在〃烧开水"的实验中:

100

1C0

909O

甲乙

(1)上图甲中①所指的实验仪器是()。

(2)烧开水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有大量“白气〃冒出,这是()。

A.水蒸气B.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C.不确定

(3)下列自然现象的出现与该实验中〃白气〃出现的原理相同的是()。

A.云和霜B.霜和雾C.露和雾

(4)如上图乙所示,水烧开了的温度是()°C。

(5)当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我们发现()。

A.温度继续上升B.温度保持不变C.温度逐渐下降

3.把水放在冰箱冷冻槽内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小刚和同学

们做了一个实验。

①在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②拿一只烧杯,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③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④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水的温度状态

在试管中27℃水

在试管插入碎力件25℃水

3分钟10℃水

6分钟4℃水

在碎冰中加入较多食盐

9分钟0℃少量薄冰

12分钟0℃冰层变厚

15分钟0℃底部有冰

根据实验记录表,回答下列问题。27℃

(1)在碎冰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

(2)水在()°C时开始结冰。

(3)你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吗?

(4)实验时还发现装冰块的烧杯外壁有许多水珠,这些水珠是怎么形成的呢?

(5)如果当时实验室的气温是27:24小时后试管里水的温度是多少?

2.5《地球》练习

一、填空题

1、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O

2、1961年,人类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航天员从太空看到了池球这颗色的星球。

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弧形阴影,推测地球是形的。

4、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有生物的行星是o

二、判断题,对的打J,错的打X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2、天圆地方是古代印度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3、现代卫星拍摄的照片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4、地球的卫星照片上,蓝色部分是海洋。()

5、海面上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

6、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人们对地球是球形的猜想。()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现象不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

A、日食现象

B、麦哲伦率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

C、海面上驶来的船只,先出现桅阡

D、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

2、如果你乘船出海,你会看到港口的灯塔()

A、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D、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

A、在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B、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C、人造地球卫星拍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D、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当了月球,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4、在模拟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实验时,观察者眼睛要()

A.俯视B.平视C.仰视

5、古希腊学者()根据月食景象分析,地球是球体。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张衡

6、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①②③

A①f③f②B③一①一②C③f②一①D②f③一①

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人认为支撑世界的是站在巨龟上的大象,而巨龟又是站在蛇上的。古埃及人认

为高高的大山支撑着天空,而星星则从天上垂悬着。

(1)材料一中,古印度人和古埃及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否正确?请分析原因。

(2)人类历史上最早带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_____,该船队从______出发,首先

进入_____洋,绕过A洲南端进入______洋,1521年到达马来群岛,艰难地横渡_____洋,

再经过B洲南端的好望角,最终回到了o

(3)该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能说明o

五、综合题

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呢?让我们随着古人的足迹来探究一番。

1、很久很久以前,多数的古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

A.方形B.圆形C.不规则

2、如图,以下现象中不可以推翻古人认识的是()

A.用望远镜看远方进港B.月食时,观察到地球C.在沙漠里,偶尔

的船,总是先看到船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会看到海市蜃

帆,再看到船身总是圆的的现象

3、让我们找材料来模拟一下哪些认识是合理的?

(1)如果要证实第2题中A的想法是否合理,应选择图一和图一进行实验。

(2)如果要证实第2题中B的想法是否合理,应选择图和图进行实验。

图3图4

(3)在上述模拟实验中,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确,我们主要采用()

A.对比观察B.验证观察C.仔细观察

(4)在实验中,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现象有()

A.木板上的船模移动时不会出现先看到帆顶后看到船身的现象

B.球面上的船模移动时出现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的现象

C.用手电筒照射正方体木块,在屏上出现方形影子

4、在以往人类证实地球是球形的过程中,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

A.远方的海面上,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B.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结果

C.月食时,地球投影在月球表面的影子形状

5、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通过______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2.6《月球》练习

一、填空题

1、403多年前,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月球众有多的、高地和—

2、现代的科学家认为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撞击形成的。

3、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o

4、月相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____到_____,下半月由_____到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1、每月农历十五观察环形山效果最佳。()

2、月球是自西向东绕着地球运转。()

3、月球在天空的位置每天都在变化。()

4、月球没有生命,没有空气,没有水。()

5、月相是由月球自转形成的。()

6、月球上黑色部分是环形山。()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月球表面环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科学界比较公认的假说是()

A.月球表面隆起

B.陨石撞击形成

C.火山爆发形成

2.月球有许多不同于地球的特征,以下不属于月球特征的有()

A.生活着许多的生物B.没有水

C.没有生命D.有环形山

3.下列关于月球的运动轨迹的图形,正确的是()

4.诗句中“杨柳岸晓风残月”所描绘的月相最接近的是()

A.B.C.

5.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中这•天出现的月相图是()

6、月球表面白天温度高达127℃,夜晚会到-183℃,原因是()

A.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B.月球上寂静无声

C月球上没有液态水和大气I)•月球上没有生命

四、连线题

在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探究实验中,将实验材料或行为与其所模拟的对象连线。

沙面阳光

石块月面

手电筒流星

丢石子流星或陨石撞击月球

大小坑环形山

五、综合题

1.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月球的奥秘。

(1)图中大圈代表的是_______;小圈代表的是。同学手中的球体模拟的是

(2)举着球的同学在实验的时候要沿着大圈方向转动一周,在转动过程中,球的亮面要求

(3)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就能看到这个周期在我们的生活中大致需要时间。

(4)请分别写出下图中四种月相的名称。(没有阴影的部分为月相)

®©oo

(1)(2)(3)(4)

2.小明在学习月相后坚持观察后拍下了一些照片(见下图)。

(1)这些月相照片,最有可能出现在农历十五那天的是______(填字母)照片,至少要过——时间,

才可能出现同样的月相。

(2)上面的几个月相中,晚上7点观测,小红不可能看到的是。

(3)一个月中,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请你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给上面4个月相排个顺序

—>—►—>

(4)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后,我们发现月球表面布满了环形山,下面是小明班同学在探究月球环形山

成因而做的模拟实验。同学们先将沙坑弄平整,然后将铅球用力抛向沙坑,观察沙坑的变化。请你做出分

析:这个模拟实验中,同学们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A.环形山可能是由陨石撞击月球表面留下的痕迹

B.环形山可能是由月球上的火山喷发形成的

C.环形山可能是由外星人挖掘后留下的痕迹

3.下图是某网站新闻中出现的月相变化顺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出现图中b的月相时,月球的位置最接近下图中的()。

(2)图中的月相变化存在某些错误,根据你的学习经验,请你指出错误之处一,若请你修改,你的

修改意见是(可以图文结合)。

(3)农历四月初六晚,太阳系的“大个子”一一木星与月亮距离将变得非常接近,上演一幕“木星合月”

的美景。下图中,与我们可以看到的“木星合月”景象最接近的是()。

2.7《太阳》练习

一、填空题

1、太阳是一颗自身能发光、发热的______星球。

2、太阳是离最近的恒星。

3、太阳的体积相当于万个地球那么大。

4、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千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千米/秒,光线到达地球需要约

_____分钟时间。

5、阳光照射到地面,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1、太阳高度就是太阳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2、中午太阳高度最大,早晨或晚上较小。()

3、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随便找个地方就可以。()

4、阳光强烈时,不要直视太阳。()

5、太阳是银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

6、地球黑夜时,太阳、月亮都没有发光。()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关于太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太阳比月球离地球更近

B.太阳是一个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星体

C.太阳围绕地球运动

2.太阳表面经常出现的太阳黑子是太阳()

A,不发光的地方

B.温度高的地方

C.温度低的地方

3.如图,根据太阳的方向,可以知道图中此时是一天中的()

A.上午B.中午C.下午【).傍晚

4.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是()

A.高-低-高

B.低-高-地

C.低-高

5.一天中气温的变化与太阳高度的关系是()

A.太阳越高,温度越高

B.太阳越低,温度越高

C.太阳越高,温度越低

6、白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

A.西升东落B.东升西落C.固定不变

四、综合题

1.探索宇宙的奥秘。

(1)太阳是一颗恒星,当它内部的核燃料用尽后首先会体积变大,变成红巨星继续发光发热。等到燃料燃尽

后,会塌缩成密度很大、发出微弱光芒的白矮星,当热量耗尽后最终变成一颗大发光也不发热的黑矮星。如

果是更大质量的恒星则最终可能会变成中子星或黑洞。

①请你把太阳的演变过程填写完整:恒星一红巨星一一

②太阳演变成红巨星的过程,地球的状况将会怎样?请写出你的推测:

③2019年4月10日,科学家第一次公布一种天体的照片,它的特点是引力巨大、自身的光和热逃不出它的表

面,这种天体是________o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千米)、与太阳的距离(万千米)如下表,由此可知,体积与地球最接近的行

星是________,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o

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直径1880121041275667921430001205005112049500

距太阳580010800150002280077800142900287100150100

2.下表是五(1)班某组同学关于“在阳光下水平、直立以及和太阳光垂直放置的纸袋哪个升温快?”实验

记录表

纸袋摆放的情况刚开始的温度(°C)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

和地面水平121315171921

和地面垂直121316182022

和太阳光垂直121518212427

(1)分析以上三组数据,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根据实验结果,下列三瓶矿泉水在太阳下升温速度最快的是()。

■不

(3)如何让一瓶矿泉水在太阳下热得更快?请选择合适材料,说出你的一种实验方法。(可用文字或图画

表示出来)

2.8《太阳钟》练习

一、填空题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影子的方向总

是和太阳的方向0

2、如图,手影游戏中形象的动物就是手的影子,需要具有和才能形成手影。

3、阳光照在旗杆上,地面会出现旗杆的影子。一天中,旗杆影子长短变化的规律是。

旗杆影子的长短与太阳的位置有关,一天中旗杆的影子最短的时间是。古人很早就利用这个规律来

计时,这种利用日计时的仪器叫0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1、FI号是利用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计时的。()

2、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暑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3、同一项帽子,产生的影子形状都相同。()

4、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5、太阳的高度越高,物体的影子越长。()

6、手电简照射下,一块长方体橡皮的影子,一直是长方形的。()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如图所示的影子,此时是()

A、上午B、中午C、下午

2、晚上,小明从路为下经过(如图所示),对影子的变化进行了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影子始终跟在人后面

B、影子的清晰度是清晰一一模糊一一清晰

C、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一一短一一长

3、小明在研究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中记录的某物体的影子的情况,正确的是()

4、赤道日居是利用太阳和影子什么的变化来计算时间的()

A、方位B、长度C、影子大小

5、在模拟影子发生变化的实验中,下列方法可以让影子的方向发生变化的是()

A、改变物体的摆放方式B、改变光的照射角度C、改变光照的亮度

*

=

C

D

/I口\

6、奇奇看到了果树都有影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果树的影子形成所需要条件是太阳(光源)、果树(遮挡物)、地面(屏)

B、果树的影子方向与太阳的方向总是相同的

C、太阳的位置变化可能会影响果树影子的长短变化

D、果树的影子形状可能与果树自身的形状有关

7、某天上午9时,小明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1小时前测得的大树影子长度会()

A、不变B、大于5米C、小于5米

四、连线题

地平日暮赤道日暮牛顿钟立式日辱

五、综合题

1、小红为了研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木棒。阳光下,木棒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

她及时记下了影子的长度(15厘米),并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测量时,她发现影子在中午12

时最短。下面是小红在4小时内测量的木棒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表。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测量次数1231567S9

影长(厘米)151210s616)¥10

(1)从上面的数据表中,我们能推测出该小组是在________(填“上午”“中午”或“下午”)结束测量的。

(2)从上面的数据表中可以推测,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此时木棒影子的长度大约为______厘米。

(3)从上面的数据表中可以知道,从第1次测量到第6次测量这段时间里,影子的长度变化规律:随着时

间的推移,影子越来越________(填“短”或“长”)。

(4)画出一天中木棒影长变化的柱状图。

影长(厘米)

20-

10?

0123456789测量次数

2、制作日展的操作步骤:

①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的观察纸,在纸板上

②根据太阳的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上。

③在纸板的中心,立上小短杆。

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O每次记录时,要标上。

⑤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的。

3、图①是阳光下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形成影子的情况,图②是阳光下不同物体在同一时刻形成影子的情况。

请你根据图片分析物体在阳光下形成影子的规律。

OO

图①图②

(1)如图①,在阳光下,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形成影子的规律是()。

A.方向不同,长短相同

B.方向不同,长短也不同

C.方向相同,长短不同

(2)古代的人们利用图①的现象制作出的计时器是()

A.日辱B.指南针C.地动仪

(3)在阳光下,测得旗杆的影子长2米,过了一会儿,旗杆的影子变长了。这种现象发生在()。

A.上午B.下午C.中午

(4)如图②,在阳光下,不同物体在同一时刻形成影子的规律是()

A.方向相同,长短也相同

B.方向相同,长短不同

C.方向不同,长短也不同

(5)阳光下,关于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中午的影子最短B.早晨和下午的影子最短C.早晨和中午的影子一样长

3.9《庞大的“家族”》练习

一、填空题

1、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是O

2、昆虫中种类最多的是o

3、昆虫的身体分为、、三部分。

4、蚂蚁的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一对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1.蝗虫胸部有三对足,所以它属于昆虫类。()

2.蜜蜂、蝗虫、蚊子等都属于昆虫。()

3.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尾四部分。()

4.我们平时所见的虫子都是昆虫。()

5.昆虫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约占80%。()

6.昆虫的个体都很小,所以它们属于微生物。()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动物属于昆虫的是()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B.3C.4

3.大多数昆虫有()对翅膀。

A.1B.2C.3

4.卜列昆虫中属十甲虫的是()

A.蚯蚓B.蜻蜓C.七星瓢虫

5.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类动物是()

A.昆虫B.鸟类C、鱼类

四、连线题

蚂蚁蜻蜓蝴蝶

昆虫非昆虫

蝙蝠蛉鸟壁虎

五、填图题

写出昆虫结构名称。

六、综合题

1、下面是一则新闻报道,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都是“天牛”惹的祸

校园里的很多大树的树干都被掏得浑身是洞,这是怎么回事?感到很担忧的同学们仔细查看、原来

是“天牛”惹的祸。

老师随后找到了绿化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称,这些洞是天牛造成的,这些天牛的幼虫蛀食

树干和树枝,危害树木的生长发育。工作人员还表示,防治天牛有几种办法,如人工捕捉成虫后处理掉;

在洞口注射农药,用泥封口;给大树挂吊瓶注射农药或用农药1比1加水喷射树干,让树干吸收等。

(1)从报道中我们知道,天牛对本植物有很大危害。天牛的幼虫会蛀食和0

(2)我们知道天牛是一种昆虫,那么昆旦都有哪些形态特征呢?

(3)对于防治天牛的方法,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作答)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直到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

数量最大,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常见的有蝗虫、蝴蝶、蜜蜂、赠蜓、苍蝇、蚊子、蟒螂

等。

多数昆虫在两只复眼的中上方都有一对触角,触角是昆虫的主要感觉器官,帮助昆虫探明前方是否有

障碍物,寻找食物和配偶。有些昆虫也经常用触角与同伴交流信息。

口器是昆虫的嘴,担负着取食的重任。因为食物不同,不同的昆虫也就具有不同类型的口器,如蝗虫

的咀嚼式口器,家蝇的舐吸式口器等。

有些昆虫的耳朵长得很奇怪,例如蟋蟀的耳朵就是它们每条前足膝盖以下一块呈鼓膜状的隆起,能感

觉其他蟋蟀求偶的声音;飞蛾的耳朵长在腹部,可以感受到蝙蝠靠近的声音。

(1)可以帮助昆虫探明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寻找食物和配偶等的感觉器官称作O

(2)口器是昆虫的嘴,担负着取食的重任。因为食物不同,不同的昆虫也就具有不同类型的口器。根据蚊

子的进食特点,请你判断蚊子的口器是(填“咀嚼式口器”“舔吸式口器”或“刺吸式口器”)。

(3)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动物是()。

A.知了B.蜘蛛C.蜘喻(鼻涕虫)

(4)课堂上观察蟋蟀的耳朵,相对合适的工具是()。

A.放大镜B.显微镜C.透视镜

(5)有人认为,昆虫数量巨大,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所以要尽量捕杀昆虫。我认为这个

观点是(填“正确”或“错误”)的。

3.10《养昆虫》练习

一、填空题

1、蚕的一生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2、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蚕脱了次皮后开始吐丝结茧。

4、蚕的生命是从开始的,椭圆形,淡灰色,中间。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1、给蚕换桑叶时只要用力抖一抖,蚕就都下来了。()

2、蚕蛾和蚕一样要吃桑叶。()

3、像蚕一样,所有小动物的生都要经过变态。()

4、蚕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变成蛹,生命就结束了。()

5、蚕蛾是蚕的成虫。()

6、蚕不属于昆虫,菜青虫是昆虫。()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括号内。

1、小明养的蚕不吃桑叶,身体发黄发亮,这是因为蚕()

A.生病了B.要皮了C.要叶丝了

2、蚕的一生经历经时间最长的是()

A.成虫期B.幼虫期C.蛹期

3、蚕在茧里变成了()

A.蛹B.蛾C.卵

4、把刚孵出的小蚕放到桑叶上,使用()比较合适。

A,毛笔刷B.银子夹C.手抓

5、以下现象不属于蚕即将进入吐丝阶段的是()

A,吃桑叶B.身体缩短、发黄C.头胸部昂起,头来回晃动

6、蚕在结茧前一共要4次脱皮,每次蜕皮都会产生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脱皮后,会吐数量不等的蚕丝

B,脱皮后,身体会变大

C,脱皮后,颜色会有变化

四、连线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