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上学期期末选课走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上学期期末选课走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上学期期末选课走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上学期期末选课走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上学期期末选课走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南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选课走班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计48分)1.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把中国史前文化划分为六个区域:陕豫晋邻境地区、山东及邻省一部分地区、湖北和邻近地区、长江下游地区、以鄱阳湖一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这一观点意在说明中华文明()A.起源于长江流域 B.起源于黄河流域 C.起源呈现多元性 D.起源已无从考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华文明起源。由材料可知,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把中国史前文化划分为六个区域,但以鄱阳湖一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这反映的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C项正确;材料中苏秉琦先生把中国史前文化划分为六个区域,但以鄱阳湖一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中苏秉琦先生把中国史前文化划分为六个区域,但以鄱阳湖一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中苏秉琦先生把中国史前文化划分为六个区域,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一文中指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周人制度和商最大的不同,一是立子立嫡之制,由此产生了宗法和丧服之制,并由此产生了分封子弟的制度;二是庙数之制;三是同姓不婚之制。由此可知,西周()A.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B.以宗法血缘维系等级秩序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实现王室对地方直接控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西周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西周建立了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同种血缘不通婚等制度,表明西周利用血缘关系维系等级秩序的政治特点,B项正确;西周时期君主尚未实现专制统治,排除A项;夏朝已确立贵族世袭特权,排除C项;西周时期王室尚未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3.战国时期,面对政治的变动和新的时代发展形势,各国纷纷进行了变法,进行制度上的革新。这些变法运动旨在()A.增强华夏认同 B.确立土地私有 C.推动百家争鸣 D.实现富国强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题。时空是战国时期。由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变法运动成为当时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最终实现霸主地位,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变法的目的,而华夏认同是指对于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的认同,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面对政治的变动和新的时代发展形势,各国纷纷进行了变法,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变法的内容,而非目的,排除B项;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这一伟大事业”是()A.夏朝建立 B.西周分封 C.秦朝统一 D.元朝统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秦统一前,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故“这一伟大事业”是秦朝统一,C项正确;夏朝建立、西周分封和元朝统一均不符合“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意义,排除ABD项。故选C项。5.司马迁《史记》载:“后岁余,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张骞“凿空”意在()A.促进西域与中原联系,对抗匈奴 B.发动对匈战争,开拓国家疆域C.设置西域都护府,有效管理西域 D.建立刺史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等材料信息,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这就是司马迁称赞张骞通西域为“凿空”的意义所在,A项正确;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排除B项;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排除C项;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6.南朝时期,出身士族的陆修静改革道教,主张兼融儒释,强化斋戒,以使“民内修慈孝,外行敬让,佐时理化,助国扶命”,通过“道化宣流”,以求“家国太平”,重新振兴道教。陆修静还被宋文帝请入宫中讲道,太后对他执门徒之礼。这反映了当时()A.道教成为统治思想 B.思想的交融与发展C.儒学丧失主流地位 D.国家的统一与安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出身士族的陆修静改革道教,主张兼融儒释……重新振兴道教”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陆修静融合儒家思想和佛教,对道教进行改革,教化民众孝、敬,承担社会使命,从而实现家国太平,这些体现出当时思想的交融与发展,B项正确;结合所学,当时道教不是统治思想,统治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排除A项;当时儒学地位受到冲击但并未丧失主流地位,排除C项;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断,排除D项。故选B项。7.日本学者气贺泽保规在《绚烂辉煌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一书中指出,唐代科举中,进士科最为热门。进士科中有专门的考察诗赋,由此,唐诗成为正式的考试科目,作诗不仅仅是一部分诗人们的事情,而是具有了现实的意义,成为统治阶层共同的教养。这表明科举制()A.促进了阶层的流动 B.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提升了民众的教养 D.提高了官员的行政能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中提出科举制度“而是具有了现实的意义,成为统治阶层共同的教养”反映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素养,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举制度促进了不同阶层的流动,没有涉及上下阶层流动,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提升了统治阶层的教养,而非民众的教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是否具体提升了官员的行政能力,也并未提到政府的效率提升等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8.谭其骧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其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被广泛用于历史教材。观察中国12世纪的两幅历史地图,对图1到图2的变化解释合理的是,两宋时期()A.政治局势影响疆域变动 B.民族交融的局面开始出现C.和平统一成为主流趋势 D.各政权社会制度已趋一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两宋时期。材料反映的是12世纪的两幅历史地图,呈现了当时中国民族政权分立,国家分裂动荡的时代特征。观察地图,我们发现辽政权后来被金通过战争取代,疆域的划分因而出现新变化,南宋疆域的缩小也是因为政权分立和战争导致,A项正确;民族交融的局面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B项;此时期,中国国家分裂,统一趋势也尚不明显,排除C项;此时期,各民族政权都有本民族特色的制度,差异性较大,且由于处于分立和对峙时期,故并未形成共同的社会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9.江西有明确行政区划建制,始于西汉初年所设豫章郡,下辖18县。唐初以道为监察区,江西属江南西道。元代,江西属江西行省,为最高行政区。此后,虽所辖范围多有变动,但“江西”的名称和建制一直沿用至今。从江西行政建制的沿革可以看出()A.江西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混乱 B.郡县制度逐渐被政府废除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削弱 D.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概述了江西行政建制的沿革,强调了元代因为实行行省制度,使江西作为省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建制稳定并延续后世,表明了行省制度对江西建制的深远影响,D项正确;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秦以后基本是对郡县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比较稳定,江西曾属行政区或者监察区的历史过程并不能说明地方行政制度的混乱,排除A、B项;材料并不能得出地方权力扩大,威胁中央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0.有学者认为宋代市镇饮食行业劳务商业化色彩十分浓郁。据如表我们可以推断,宋代()宋代市镇饮食行业服务的具体内容及相应劳务人员介绍宴席承办服务商业化包办,雇人服务;劳务分工,专业运作;宴席所需物品临时租赁,劳务费用明码标价。宴席饮食服务雇请如厨师、帮厨、婢女、人力等“手艺人”和杂役进行酒菜烹制。宴席娱乐服务雇请技艺人进行演出娱乐;专门陪侍饮宴活动的“闲人”进行“陪侍”服务。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人身自由与平等的实现C.城市经济比较兴盛 D.奢靡与享受风气的泛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材料主要讲述了宋代市镇饮食行业各种服务的特征及雇佣人员的情况,可以推出是发达的宋代市镇经济促进了饮食服务业的发展,C项正确;虽然材料中有雇佣现象,但一般认为中国是在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A项;雇佣现象反映了宋朝对人身控制的减少,但不能由此推出宋代实现了人身自由与平等,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市镇饮食服务业浓厚的商业化色彩无法体现出奢靡的社会风气的泛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1.如图是宋代说教类绘画《女孝经图》(局部),作者以图解的形式展示唐代“女教”书《女孝经》的内容,讲述孝道的意涵以及事奉公婆、丈夫等人的原则,告诫女性应该遵守妇道。该作品()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反映了宋代教化形式的单一C.是宋代文人画的代表 D.体现出宋代道德风气的败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主要介绍了具有说教功能的《女孝经图》,以图画的形式教导女性持孝守礼,遵守妇道,规束妇女的日常行为,可以反映该画作受到了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A项正确;以图画形式宣扬教化,恰恰反映了社会教化形式的灵活多样,排除B项;文人画以写意为主要特征,该作品不符合,排除C项;社会教化是每个时代的共同主题,材料无法体现出当时道德风气的败坏,排除D项。故选A项。12.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并逐渐形成以内阁为首的儒臣集团和以司礼监为首的宦官集团。两大集团在皇帝的支持下相互斗争,也偶尔出现联合的情况。这表明,明代()A.行政效率比较低下 B.权力运转呈现民主化趋势C.君主权力日益衰弱 D.专制制度运行出现新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主要介绍了明代在君主专制强化的背景下,产生了儒臣集团和宦官集团,二者本质上都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它们的制衡斗争均是维护专制,即使联合,也是因为皇帝年幼或其他特殊原因,且最后都会被皇权分化瓦解,这说明明代专制制度运行呈现出新的变化,D项正确;据材料,两大集团的制衡斗争以及偶尔联合,并不能直接表明行政效率的下降,排除A项;两大集团的制衡和斗争目的是为了强化皇权,而非丞相民主化趋势,排除B项;两大集团是专制统治的工具,只会加强君主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13.沃尔斯利在《1860年对华战争纪实》中写道:“我们第一次进入这片园林时,它使我想起了神话故事里的魔幻王国。10月19日,我们离开圆明园,留下了一片废墟。”材料中的“我们”是()A.英美 B.英法 C.美日 D.俄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时空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由题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抢劫并放火焚烧了圆明园,与美国无关,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抢劫并放火焚烧了圆明园,与美日无关,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抢劫并放火焚烧了圆明园,与俄日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1861年初,奕䜣等人奏准聘请英国军官采用西法训练兵勇,并选派京营八旗兵丁到津沽一同接受训练。奕䜣等人意在()A.学习西方技术 B.发展资本主义 C.传播自强思想 D.提升国防力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86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时空限制,洋务派为了自强,创办了一批官办的军事工业,采用西法练兵。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来侵略,D项正确;“学习西方技术”和“传播自强思想”是抵御外来侵略的方式而非目的,排除AC项;“发展资本主义”是洋务运动客观上带来的影响,排除B项。故选D项。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前无古人的变化”指的是()A.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根本矛盾 B.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1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D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排除AB项;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不属于“前无古人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胡适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发动了一场新的斗争。这场“新的斗争”()A.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 B.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C.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D.动摇了军阀统治的根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15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A项正确;材料述及“以胡适为代表”,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反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因此,题干中“新的斗争”只能是指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前期是以民主科学为指导,仍在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排除B项;清王朝在北洋军阀统治建立之前已经灭亡,排除C项;“动摇军阀统治根基”应指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7.以下图片是民主革命时期一些重要会议会场旧址(并附时间)。这些会议在中国近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194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展示的图片是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中共一大在这里闭幕,由此建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A项正确;B图展示的是1924年1月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排除B项;C图片是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问题,排除C项;D图是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筹划了建国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8.“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廬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这首七律诗中所提及的会议()A.纠正了右倾错误 B.挽救了中国革命 C.实现了战略转移 D.鼓舞了抗战决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遵义城头赤帜竖”不难判断是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B项正确;遵义会议纠正的是“左”倾错误,排除A项;“实现了战略转移”是整个长征的意义,“实现了战略转移”扩大了范围,以偏概全,排除C项;遵义会议与“鼓舞抗战决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9.1937年7月中共中央郑重向全国发表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红军的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管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宣言表明当时()A.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B.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支持C.以牺牲军队的领导权成全国共两党合作 D.促成国民党放弃反共立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西安事变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军队改编推动国共两党正式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A项正确;社会各界的态度从材料无法得知,排除B项;只是形式上改编,并没有放弃军队的领导权,排除C项;国民党一直没有放弃反共反人民的立场,排除D项。故选A项。20.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作战。据此可知,与如图相关的是()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时间1940年以及是八路军的主动进攻作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战役是百团大战,C项正确;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均发生于1937年9月,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时间均不符合,排除ABD项。故选C项。21.某次会议指出,城市工作必须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作准备。会议还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诸方面的基本政策,这次会议()A.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重点筹划建立新中国的工作C.使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D.标志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覆灭【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涉及“城市工作”“会议还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诸方面的基本政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是在解放战争即将获得胜利前夕,主要内容是在解放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C项正确;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时间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重点筹划建立新中国的工作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材料所涉的内容不符,排除B项;标志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覆灭是渡江战役的胜利,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2.推动如表外交局面形成的外交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国名建交日国名建交日国名建交日苏联1949.10.2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10.27瑞士1950.9.14保加利亚1949.10.4阿尔巴尼亚1949.11.23芬兰1950.10.28罗马尼亚1949.10.5越南1950.1.18巴基斯坦1951.5.21匈牙利1949.10.6印度1950.4.1挪威195410.5捷克斯洛伐克1949.10.6印度尼西亚1950.4.13南斯拉夫1955.1.2朝鲜194910.6瑞典1950.5.9阿富汗1955.1.20波兰1949.10.7丹麦1950.5.11蒙古1949.10.16缅甸1950.6.8

A.“另起炉灶”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表格分析与中国建交国家大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得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B项正确;“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只能是结束旧的外交关系,不能直接推动新的外交关系建立,排除A、D项;“不结盟”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故选B项。23.毛泽东于1963年3月5日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分别为雷锋题词。雷锋成为时代的楷模。全国各条战线、各个行业掀起了一个持久学习雷锋的热潮。这反映了我国当时()A.大力弘扬时代精神 B.注重提升劳动者的素质C.教育事业长足进步 D.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六十年代。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雷锋是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他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的精神值得学习,A项正确;雷锋是解放军的好战士代表,不涉及劳动者素质,排除B项;雷锋是解放军的好战士代表,与教育事业无关,排除C项;1960年冬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24.从1978年6月开始,邓小平在多个场合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又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A.完成了拨乱反正 B.推动了依法治国 C.有利于思想解放 D.深化了改革开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78至199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了思想动员;1992年的“南方谈话”,解决了市场经济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为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奠定思想基础,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的召开,推动了拨乱反正工作的展开,排除A项;党的十五大正是提出依法治国,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改革开放的开始;“南方谈话”为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奠定思想基础,是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第25题13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日本在唐的留学生和学问僧,有据可查的就有150多人。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回到日本后,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治、思想上的改革及日本的文字、历法、医学、建筑、绘画、饮食、习俗、服饰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影响。遣唐使出使时,日本政府会赏赐他们一定数量的物品,这些东西必然在唐朝市场上贸易。唐朝政府也会对遣唐使节进行赏赐。他们归国时,还会携带大量拷贝的文化典籍。——摘编自孙宏《简论日本遣唐使》材料二“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由盛转衰。而9世纪末期的日本,已将盛唐时期的律令格式等文物制度基本输入并逐步吸收。日本国内经济状况不断恶化,给遣唐使的继续派遣增加了困难。当时日本的造船技术十分落后,并且航海知识也较贫乏,对环岛季风缺乏了解,总在逆向季风起时出海,费时费力又危险。遣唐使是日本历史上特有的政治制度,是日本特殊历史阶段上的特殊外交政策。当其使命完成时,理应终止。——摘编自孙玉巧《遣唐使制度废止原因试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人“留唐”交流的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遣唐使制度终止的原因。【答案】(1)特征:持续时间长;规模大、人员多;涉及领域广泛;政府大力支持;官方与民间相结合;受到唐朝的欢迎。(2)原因:唐朝衰颓削弱了日本的学习热情;日本完成唐文化的吸收;遣使费用造成沉重财政压力;渡海途中存在巨大风险。【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与日本。特征:根据所学可知,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日本在唐的留学生和学问僧,有据可查的就有150多人。”得出规模大、人员多;根据材料“政治、思想上的改革及日本的文字、历法、医学、建筑、绘画、饮食、习俗、服饰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影响。”得出涉及领域广泛;根据材料“遣唐使出使时,日本政府会赏赐他们一定数量的物品,这些东西必然在唐朝市场上贸易。唐朝政府也会对遣唐使节进行赏赐。他们归国时,还会携带大量拷贝的文化典籍。”得出政府大力支持;官方与民间相结合;受到唐朝的欢迎。【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与日本。根据“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由盛转衰”可推理出:安史之乱使唐朝衰颓削弱了日本的学习热情。据材料“而9世纪末期的日本,已将盛唐时期的律令格式等文物制度基本输入并逐步吸收”以及“遣唐使是日本历史上特有的政治制度,当其使命完成时,理应终止。”可得出“日本已完成对唐文化的吸收”。据“日本国内经济状况不断恶化,给遣唐使的继续派遣增加了困难”可推理出”遣使费用造成沉重财政压力”据材料“当时日本的造船技术十分落后,并且航海知识也较贫乏,对环岛季风缺乏了解,总在逆向季风起时出海,费时费力又危险。”可得出,“渡海途中存在巨大风险”。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夷待访录》是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他从多个方面建构了新民本思想理论。在政治方面,提出“天下利害之权”在民不在君的思想,主张伸张民权,限制君权,建立君臣平等的新型君臣关系。在法律方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法律应体现社会公意,具有最高权威,而不是当权者个人专制的工具。在教育方面,主张扩大学校职能,将学校变成评价“天下是非”,具有咨询、决策和舆论监督职能的议政机关,肯定人民议政权和监督权。今天研究黄宗羲的民主启蒙思想,在继承古代先进思想文化遗产的同时,对于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也具有现实意义。——摘编自李素宁《浅析黄宗羲的政治构想——以<明夷待访录>为切入点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与孟子民本思想的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研究黄宗羲民主启蒙思想的现实意义。【答案】(1)不同:黄宗羲新民本思想具有反封建色彩,孟子民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黄宗羲新民本思想具有民主色彩,强调申张民权,孟子只能提出以民为本,不能提出限制君权的构想。黄宗羲强调法治与监督,孟子民本思想仍在“人治”的范畴,强调道德教化。(2)意义:继承发扬先进思想遗产;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促进政治文明进步。【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明末清初。不同:由题干并结和所学可知,黄宗羲主张伸张民权,限制君权,建立君臣平等的新型君臣关系,他的新民本思想具有反封建、民主色彩;而孟子是战国时期地主阶级代表,其民本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提供治国建议,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君权;由材料可知,黄宗羲 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法律应体现社会公意,具有最高权威,而不是当权者个人专制的工具,强调法治与监督;而孟子民本思想仍在“人治”的范畴,强调道德教化。【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明末清朝。意义:由材料可知,黄宗羲的民主启蒙思想,在继承古代先进思想文化遗产的同时,对于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促进政治文明进步具有现实意义。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政治体制、政治机构适时的调整,是政府活力的表现,也是保持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这种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哪一个时期调整得快一点,整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就会快一点。这在汉武帝时期、唐前期表现得尤为突出。——据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汉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设,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阐述:汉唐时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制度建设,汉武帝时期,中央官制上实行中外朝制度,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为中朝官,形成了决策和执行的两套行政机构,相互牵制,从而加强了皇权;地方上,实行推恩令和刺史制度,解决了王国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选官用官方面,汉朝实行察举制,重视官员品行,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构建。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度走向成熟,三省之间相互牵制,既加强了君主专制,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科举制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发展,扩大了社会的统治基础,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将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综上所述,汉唐时期进行一系列制度建设,推动了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设问要求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具体史实拟定论题,并进行阐述。据材料“政治体制、政治机构适时的调整,是政府活力的表现,也是保持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这在汉武帝时期、唐前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及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是推动汉唐社会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而概括得出论点:汉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设,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在阐述过程中主要结合汉朝的政治制度建设及这些制度对巩固汉朝统治的作用、唐朝的政治制度建设及这些制度对巩固唐朝统治的作用进行阐述和说明。可进行阐述如下:汉唐时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制度建设,汉武帝时期,中央官制上实行中外朝制度,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为中朝官,形成了决策和执行的两套行政机构,相互牵制,从而加强了皇权;地方上,实行推恩令和刺史制度,解决了王国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选官用官方面,汉朝实行察举制,重视官员品行,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构建。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度走向成熟,三省之间相互牵制,既加强了君主专制,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科举制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发展,扩大了社会的统治基础,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将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综上所述,汉唐时期进行一系列制度建设,推动了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1949-1956工农业产值比重在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年份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1949703073.726.3195256.943.164.535.5195648.751.357.742.3——《中国统计年鉴(1983)》材料二1979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下,广大农村出现包工到户、包产到组等多种责任制形式并存的局面。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到1984年,实行“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6.6%。1979年起,政府鼓励农民扩大自留地数量,鼓励发展个体工商户,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自营专业户的发展。农村经济经营形式的改革以及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人民公社原有的一系列经济职能的分散。从1979年开始,人民公社改革试点,到1984年基本结束,“农村人民公社”成了一个历史名词。——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答案】(1)变化: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迅速上升。变化原因:的正确领导;国防安全的需要;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重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2)主要内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撤销人民公社。意义: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9-1956年中国。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表格农业比重、工业比重变化、及重工业在工业中比重分析得出变化是农业在工农业产值比重大幅下降,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二小问分析变化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变化原因是三大改造;国家工业化的战略;一五计划的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概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根据材料“1979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下,广大农村出现包工到户、包产到组等多种责任制形式并存的局面。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概括出内容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材料“1979年起,政府鼓励农民扩大自留地数量,鼓励发展个体工商户,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自营专业户的发展。”得出答案产业结构调整。根据材料“从1979年开始,人民公社改革试点,到1984年基本结束,‘农村人民公社’成了一个历史名词。”得出撤销人民公社这一答案。第二小问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依据所学知识得出答案是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江西省南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选课走班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计48分)1.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把中国史前文化划分为六个区域:陕豫晋邻境地区、山东及邻省一部分地区、湖北和邻近地区、长江下游地区、以鄱阳湖一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这一观点意在说明中华文明()A.起源于长江流域 B.起源于黄河流域 C.起源呈现多元性 D.起源已无从考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华文明起源。由材料可知,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把中国史前文化划分为六个区域,但以鄱阳湖一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这反映的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C项正确;材料中苏秉琦先生把中国史前文化划分为六个区域,但以鄱阳湖一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中苏秉琦先生把中国史前文化划分为六个区域,但以鄱阳湖一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中苏秉琦先生把中国史前文化划分为六个区域,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一文中指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周人制度和商最大的不同,一是立子立嫡之制,由此产生了宗法和丧服之制,并由此产生了分封子弟的制度;二是庙数之制;三是同姓不婚之制。由此可知,西周()A.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B.以宗法血缘维系等级秩序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实现王室对地方直接控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西周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西周建立了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同种血缘不通婚等制度,表明西周利用血缘关系维系等级秩序的政治特点,B项正确;西周时期君主尚未实现专制统治,排除A项;夏朝已确立贵族世袭特权,排除C项;西周时期王室尚未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3.战国时期,面对政治的变动和新的时代发展形势,各国纷纷进行了变法,进行制度上的革新。这些变法运动旨在()A.增强华夏认同 B.确立土地私有 C.推动百家争鸣 D.实现富国强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题。时空是战国时期。由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变法运动成为当时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最终实现霸主地位,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变法的目的,而华夏认同是指对于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的认同,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面对政治的变动和新的时代发展形势,各国纷纷进行了变法,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变法的内容,而非目的,排除B项;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这一伟大事业”是()A.夏朝建立 B.西周分封 C.秦朝统一 D.元朝统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秦统一前,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故“这一伟大事业”是秦朝统一,C项正确;夏朝建立、西周分封和元朝统一均不符合“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意义,排除ABD项。故选C项。5.司马迁《史记》载:“后岁余,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张骞“凿空”意在()A.促进西域与中原联系,对抗匈奴 B.发动对匈战争,开拓国家疆域C.设置西域都护府,有效管理西域 D.建立刺史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等材料信息,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这就是司马迁称赞张骞通西域为“凿空”的意义所在,A项正确;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排除B项;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排除C项;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6.南朝时期,出身士族的陆修静改革道教,主张兼融儒释,强化斋戒,以使“民内修慈孝,外行敬让,佐时理化,助国扶命”,通过“道化宣流”,以求“家国太平”,重新振兴道教。陆修静还被宋文帝请入宫中讲道,太后对他执门徒之礼。这反映了当时()A.道教成为统治思想 B.思想的交融与发展C.儒学丧失主流地位 D.国家的统一与安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出身士族的陆修静改革道教,主张兼融儒释……重新振兴道教”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陆修静融合儒家思想和佛教,对道教进行改革,教化民众孝、敬,承担社会使命,从而实现家国太平,这些体现出当时思想的交融与发展,B项正确;结合所学,当时道教不是统治思想,统治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排除A项;当时儒学地位受到冲击但并未丧失主流地位,排除C项;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断,排除D项。故选B项。7.日本学者气贺泽保规在《绚烂辉煌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一书中指出,唐代科举中,进士科最为热门。进士科中有专门的考察诗赋,由此,唐诗成为正式的考试科目,作诗不仅仅是一部分诗人们的事情,而是具有了现实的意义,成为统治阶层共同的教养。这表明科举制()A.促进了阶层的流动 B.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提升了民众的教养 D.提高了官员的行政能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中提出科举制度“而是具有了现实的意义,成为统治阶层共同的教养”反映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素养,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举制度促进了不同阶层的流动,没有涉及上下阶层流动,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提升了统治阶层的教养,而非民众的教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是否具体提升了官员的行政能力,也并未提到政府的效率提升等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8.谭其骧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其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被广泛用于历史教材。观察中国12世纪的两幅历史地图,对图1到图2的变化解释合理的是,两宋时期()A.政治局势影响疆域变动 B.民族交融的局面开始出现C.和平统一成为主流趋势 D.各政权社会制度已趋一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两宋时期。材料反映的是12世纪的两幅历史地图,呈现了当时中国民族政权分立,国家分裂动荡的时代特征。观察地图,我们发现辽政权后来被金通过战争取代,疆域的划分因而出现新变化,南宋疆域的缩小也是因为政权分立和战争导致,A项正确;民族交融的局面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B项;此时期,中国国家分裂,统一趋势也尚不明显,排除C项;此时期,各民族政权都有本民族特色的制度,差异性较大,且由于处于分立和对峙时期,故并未形成共同的社会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9.江西有明确行政区划建制,始于西汉初年所设豫章郡,下辖18县。唐初以道为监察区,江西属江南西道。元代,江西属江西行省,为最高行政区。此后,虽所辖范围多有变动,但“江西”的名称和建制一直沿用至今。从江西行政建制的沿革可以看出()A.江西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混乱 B.郡县制度逐渐被政府废除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削弱 D.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概述了江西行政建制的沿革,强调了元代因为实行行省制度,使江西作为省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建制稳定并延续后世,表明了行省制度对江西建制的深远影响,D项正确;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秦以后基本是对郡县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比较稳定,江西曾属行政区或者监察区的历史过程并不能说明地方行政制度的混乱,排除A、B项;材料并不能得出地方权力扩大,威胁中央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0.有学者认为宋代市镇饮食行业劳务商业化色彩十分浓郁。据如表我们可以推断,宋代()宋代市镇饮食行业服务的具体内容及相应劳务人员介绍宴席承办服务商业化包办,雇人服务;劳务分工,专业运作;宴席所需物品临时租赁,劳务费用明码标价。宴席饮食服务雇请如厨师、帮厨、婢女、人力等“手艺人”和杂役进行酒菜烹制。宴席娱乐服务雇请技艺人进行演出娱乐;专门陪侍饮宴活动的“闲人”进行“陪侍”服务。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人身自由与平等的实现C.城市经济比较兴盛 D.奢靡与享受风气的泛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材料主要讲述了宋代市镇饮食行业各种服务的特征及雇佣人员的情况,可以推出是发达的宋代市镇经济促进了饮食服务业的发展,C项正确;虽然材料中有雇佣现象,但一般认为中国是在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A项;雇佣现象反映了宋朝对人身控制的减少,但不能由此推出宋代实现了人身自由与平等,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市镇饮食服务业浓厚的商业化色彩无法体现出奢靡的社会风气的泛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1.如图是宋代说教类绘画《女孝经图》(局部),作者以图解的形式展示唐代“女教”书《女孝经》的内容,讲述孝道的意涵以及事奉公婆、丈夫等人的原则,告诫女性应该遵守妇道。该作品()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反映了宋代教化形式的单一C.是宋代文人画的代表 D.体现出宋代道德风气的败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主要介绍了具有说教功能的《女孝经图》,以图画的形式教导女性持孝守礼,遵守妇道,规束妇女的日常行为,可以反映该画作受到了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A项正确;以图画形式宣扬教化,恰恰反映了社会教化形式的灵活多样,排除B项;文人画以写意为主要特征,该作品不符合,排除C项;社会教化是每个时代的共同主题,材料无法体现出当时道德风气的败坏,排除D项。故选A项。12.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并逐渐形成以内阁为首的儒臣集团和以司礼监为首的宦官集团。两大集团在皇帝的支持下相互斗争,也偶尔出现联合的情况。这表明,明代()A.行政效率比较低下 B.权力运转呈现民主化趋势C.君主权力日益衰弱 D.专制制度运行出现新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主要介绍了明代在君主专制强化的背景下,产生了儒臣集团和宦官集团,二者本质上都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它们的制衡斗争均是维护专制,即使联合,也是因为皇帝年幼或其他特殊原因,且最后都会被皇权分化瓦解,这说明明代专制制度运行呈现出新的变化,D项正确;据材料,两大集团的制衡斗争以及偶尔联合,并不能直接表明行政效率的下降,排除A项;两大集团的制衡和斗争目的是为了强化皇权,而非丞相民主化趋势,排除B项;两大集团是专制统治的工具,只会加强君主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13.沃尔斯利在《1860年对华战争纪实》中写道:“我们第一次进入这片园林时,它使我想起了神话故事里的魔幻王国。10月19日,我们离开圆明园,留下了一片废墟。”材料中的“我们”是()A.英美 B.英法 C.美日 D.俄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时空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由题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抢劫并放火焚烧了圆明园,与美国无关,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抢劫并放火焚烧了圆明园,与美日无关,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抢劫并放火焚烧了圆明园,与俄日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1861年初,奕䜣等人奏准聘请英国军官采用西法训练兵勇,并选派京营八旗兵丁到津沽一同接受训练。奕䜣等人意在()A.学习西方技术 B.发展资本主义 C.传播自强思想 D.提升国防力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86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时空限制,洋务派为了自强,创办了一批官办的军事工业,采用西法练兵。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来侵略,D项正确;“学习西方技术”和“传播自强思想”是抵御外来侵略的方式而非目的,排除AC项;“发展资本主义”是洋务运动客观上带来的影响,排除B项。故选D项。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前无古人的变化”指的是()A.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根本矛盾 B.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1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D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排除AB项;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不属于“前无古人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胡适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发动了一场新的斗争。这场“新的斗争”()A.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 B.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C.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D.动摇了军阀统治的根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15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A项正确;材料述及“以胡适为代表”,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反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因此,题干中“新的斗争”只能是指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前期是以民主科学为指导,仍在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排除B项;清王朝在北洋军阀统治建立之前已经灭亡,排除C项;“动摇军阀统治根基”应指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7.以下图片是民主革命时期一些重要会议会场旧址(并附时间)。这些会议在中国近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194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展示的图片是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中共一大在这里闭幕,由此建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A项正确;B图展示的是1924年1月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排除B项;C图片是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问题,排除C项;D图是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筹划了建国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8.“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廬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这首七律诗中所提及的会议()A.纠正了右倾错误 B.挽救了中国革命 C.实现了战略转移 D.鼓舞了抗战决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遵义城头赤帜竖”不难判断是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B项正确;遵义会议纠正的是“左”倾错误,排除A项;“实现了战略转移”是整个长征的意义,“实现了战略转移”扩大了范围,以偏概全,排除C项;遵义会议与“鼓舞抗战决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9.1937年7月中共中央郑重向全国发表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红军的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管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宣言表明当时()A.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B.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支持C.以牺牲军队的领导权成全国共两党合作 D.促成国民党放弃反共立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西安事变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军队改编推动国共两党正式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A项正确;社会各界的态度从材料无法得知,排除B项;只是形式上改编,并没有放弃军队的领导权,排除C项;国民党一直没有放弃反共反人民的立场,排除D项。故选A项。20.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作战。据此可知,与如图相关的是()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时间1940年以及是八路军的主动进攻作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战役是百团大战,C项正确;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均发生于1937年9月,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时间均不符合,排除ABD项。故选C项。21.某次会议指出,城市工作必须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作准备。会议还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诸方面的基本政策,这次会议()A.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重点筹划建立新中国的工作C.使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D.标志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覆灭【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涉及“城市工作”“会议还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诸方面的基本政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是在解放战争即将获得胜利前夕,主要内容是在解放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C项正确;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时间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重点筹划建立新中国的工作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材料所涉的内容不符,排除B项;标志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覆灭是渡江战役的胜利,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2.推动如表外交局面形成的外交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国名建交日国名建交日国名建交日苏联1949.10.2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10.27瑞士1950.9.14保加利亚1949.10.4阿尔巴尼亚1949.11.23芬兰1950.10.28罗马尼亚1949.10.5越南1950.1.18巴基斯坦1951.5.21匈牙利1949.10.6印度1950.4.1挪威195410.5捷克斯洛伐克1949.10.6印度尼西亚1950.4.13南斯拉夫1955.1.2朝鲜194910.6瑞典1950.5.9阿富汗1955.1.20波兰1949.10.7丹麦1950.5.11蒙古1949.10.16缅甸1950.6.8

A.“另起炉灶”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表格分析与中国建交国家大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得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B项正确;“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只能是结束旧的外交关系,不能直接推动新的外交关系建立,排除A、D项;“不结盟”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故选B项。23.毛泽东于1963年3月5日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分别为雷锋题词。雷锋成为时代的楷模。全国各条战线、各个行业掀起了一个持久学习雷锋的热潮。这反映了我国当时()A.大力弘扬时代精神 B.注重提升劳动者的素质C.教育事业长足进步 D.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六十年代。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雷锋是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他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的精神值得学习,A项正确;雷锋是解放军的好战士代表,不涉及劳动者素质,排除B项;雷锋是解放军的好战士代表,与教育事业无关,排除C项;1960年冬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24.从1978年6月开始,邓小平在多个场合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又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A.完成了拨乱反正 B.推动了依法治国 C.有利于思想解放 D.深化了改革开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78至199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了思想动员;1992年的“南方谈话”,解决了市场经济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为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奠定思想基础,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的召开,推动了拨乱反正工作的展开,排除A项;党的十五大正是提出依法治国,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改革开放的开始;“南方谈话”为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奠定思想基础,是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第25题13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日本在唐的留学生和学问僧,有据可查的就有150多人。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回到日本后,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治、思想上的改革及日本的文字、历法、医学、建筑、绘画、饮食、习俗、服饰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影响。遣唐使出使时,日本政府会赏赐他们一定数量的物品,这些东西必然在唐朝市场上贸易。唐朝政府也会对遣唐使节进行赏赐。他们归国时,还会携带大量拷贝的文化典籍。——摘编自孙宏《简论日本遣唐使》材料二“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由盛转衰。而9世纪末期的日本,已将盛唐时期的律令格式等文物制度基本输入并逐步吸收。日本国内经济状况不断恶化,给遣唐使的继续派遣增加了困难。当时日本的造船技术十分落后,并且航海知识也较贫乏,对环岛季风缺乏了解,总在逆向季风起时出海,费时费力又危险。遣唐使是日本历史上特有的政治制度,是日本特殊历史阶段上的特殊外交政策。当其使命完成时,理应终止。——摘编自孙玉巧《遣唐使制度废止原因试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人“留唐”交流的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遣唐使制度终止的原因。【答案】(1)特征:持续时间长;规模大、人员多;涉及领域广泛;政府大力支持;官方与民间相结合;受到唐朝的欢迎。(2)原因:唐朝衰颓削弱了日本的学习热情;日本完成唐文化的吸收;遣使费用造成沉重财政压力;渡海途中存在巨大风险。【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与日本。特征:根据所学可知,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日本在唐的留学生和学问僧,有据可查的就有150多人。”得出规模大、人员多;根据材料“政治、思想上的改革及日本的文字、历法、医学、建筑、绘画、饮食、习俗、服饰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影响。”得出涉及领域广泛;根据材料“遣唐使出使时,日本政府会赏赐他们一定数量的物品,这些东西必然在唐朝市场上贸易。唐朝政府也会对遣唐使节进行赏赐。他们归国时,还会携带大量拷贝的文化典籍。”得出政府大力支持;官方与民间相结合;受到唐朝的欢迎。【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与日本。根据“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由盛转衰”可推理出:安史之乱使唐朝衰颓削弱了日本的学习热情。据材料“而9世纪末期的日本,已将盛唐时期的律令格式等文物制度基本输入并逐步吸收”以及“遣唐使是日本历史上特有的政治制度,当其使命完成时,理应终止。”可得出“日本已完成对唐文化的吸收”。据“日本国内经济状况不断恶化,给遣唐使的继续派遣增加了困难”可推理出”遣使费用造成沉重财政压力”据材料“当时日本的造船技术十分落后,并且航海知识也较贫乏,对环岛季风缺乏了解,总在逆向季风起时出海,费时费力又危险。”可得出,“渡海途中存在巨大风险”。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夷待访录》是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他从多个方面建构了新民本思想理论。在政治方面,提出“天下利害之权”在民不在君的思想,主张伸张民权,限制君权,建立君臣平等的新型君臣关系。在法律方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法律应体现社会公意,具有最高权威,而不是当权者个人专制的工具。在教育方面,主张扩大学校职能,将学校变成评价“天下是非”,具有咨询、决策和舆论监督职能的议政机关,肯定人民议政权和监督权。今天研究黄宗羲的民主启蒙思想,在继承古代先进思想文化遗产的同时,对于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也具有现实意义。——摘编自李素宁《浅析黄宗羲的政治构想——以<明夷待访录>为切入点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与孟子民本思想的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研究黄宗羲民主启蒙思想的现实意义。【答案】(1)不同:黄宗羲新民本思想具有反封建色彩,孟子民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黄宗羲新民本思想具有民主色彩,强调申张民权,孟子只能提出以民为本,不能提出限制君权的构想。黄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