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郑口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报纸的故事孙犁①一九三五年的春季,我失业家居。在外面读书看报惯了,忽然想订一份报纸看看。这在当时确实近于一种幻想,因为我的村庄,非常小又非常偏僻,文化教育也很落后。例如村里虽然有一所小学校,历来就没有想到订一份报纸。村公所就更谈不上了。而且,我想要订的还不是一种小报,是想要订一份大报,当时有名的《大公报》。这种报纸,我们的县城,是否有人订阅,我不敢言,但我敢说,我们这个镇上是没人订阅过的。②在北京住过,在保定学习过,都是看的《大公报》。现在我失业了,住在一个小村庄,我还想看这份报。我认为这是一份严肃的报纸,是一些有学问的,有事业心的,有责任感的人,编辑的报纸。③我认为《大公报》上的文章好。它的社论是有名的,在中学时,老师经常选来给我们当课文讲。最吸引我的是沈从文编的艺副刊,经常登载青年作家的小说和散文。④说实在的,我是想在失业之时,给《大公报》投投稿,而投了稿子去,又看不到报纸,这是使人苦恼的。因此,我异想天开地想订一份《大公报》。⑤我首先把这个意图和我结婚不久的妻子说了说。下是我们的对话实录:“我想订份报纸。”“订那个干什么?”“我在家里闲着很闷,想看看报。”“你去订吧。”“我没有钱。”“多少钱?”“一月,要三块钱。”“啊!”“你能不能借给我三块钱?”“你花钱应该向咱爹去要,我哪里来的钱?”⑥就这样中断了。这很难说是愉快,还是不愉快,但是我不能再往下说了。因为我的自尊心,确实受了一点损伤。是啊,我失业在家里呆着,这证明书就是已经念了。白念了,就安心在家里种地过日子吧,还要订报。特别是最后这一句:“我哪里来的钱?”这对于作为男子汉大丈夫的我,确实是千钧之重的责难之词!我知道她还是有些钱的,作个最保守的估计,可能有十五元钱。当然她这十五元钱,也是来之不易。是在我们结婚的大喜之日,她的“拜钱”。每个长辈,赏给她一元钱,或者几毛钱,她都要拜三拜,叩三叩。你计算一下,十五元钱,她一共要起来跪下,跪下起来多少次啊。⑦她把这些钱,包在一个红布小包里,放在立柜顶上的陪嫁大箱里。箱子落了锁。每年春节闲暇的时候,她就取出来,在手里数一数,然后再包好放进去。⑧在妻子面前碰了钉子,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向父亲要,父亲沉吟了一下说:“订一份《小实报》不行吗?”⑨《小实报》是一种市民小报。我没有说话,就退出来了。父亲还是爱子心切,晚上看见我,就说:“愿意订就订一个月看看吧,多卖一斗麦子也就是了。长了可订不起。”在镇上集日那天,父亲给了我三块钱,我转手交给邮政代办所,汇到天津去。同时还寄去两篇稿子。⑩我原为报纸也像取信一样,要走三里路来自取的,过了不久居然有一个专人,骑着自行车来给我送报了,这三块钱花得真是气派。他每隔三天,就骑着车子,从县城来到这个小村,然后又通过弯弯曲曲的,两旁都是黄土的小胡同,送到我家那个堆满柴草农具的小院,把报纸交到我的手里。上下打量我两眼,就转身骑上车走了。我坐在柴草上,读着报纸。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地方版、国际版、副刊,甚至广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读过以后,才珍重地把报纸叠好,放到屋里去。⑪我的妻子,好像是因为没有借给我钱,有些过意不去。对于报纸一事,从来也不闻不问。只有一次,带着略有嘲弄的神情,问道:“有了吗?”“有了什么?”“你写的那个。”“没有。”⑫其实我知道,她从心里是断定不会有的。直到一个月的报纸看完,我的稿子也没有登出来,证实了她的想法。⑬这一年夏天雨水大,我们住的屋子,结婚时裱糊过的顶棚、壁纸,都脱落了。别人家,都是到集上去买旧报纸,重新糊一下。那时日本侵略中国,无微不至,他的旧报,如《朝日新闻》《读卖新闻》,都倾销到这偏僻的乡村来了。妻子和我商议,我们是不是也把屋子糊一下,就用我那些报纸,她说:“你已经看过好多遍了,老看还有什么意思?这样我们可以省下几块钱,你订报的钱,也算没有白花。”听她讲的很有道理,我们就开始裱糊房屋了,因为这是我们的幸福的窝巢呀。妻刷糨糊我糊墙。我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把有社论和副刊的一面,糊在外面,把广告部分糊在顶棚上。这样,在不能出门的日子我就可以脱去鞋子,上到炕上,或仰或卧,或立或坐,重新阅读我喜爱的文章了。(1982年2月9号)1.分析第⑩段描写“我”居所环境的作用。2.第⑪段写“我”与妻子的对话,文字俭省却别有深意,请加以赏析。3.第⑬段说“这是我们的幸福的窝巢呀”,这句话是如实描写还是反讽?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评价“我”的形象。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中国书法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其保护和传承,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而且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人类文化杰出样式的保存、发展、传承的责任。中国书法的发展应当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纪元。那么,这应是一条怎样的发展路径?中国书法的发展有责任加大推进向世界人民的传播、交流和共享的进程。“代表作”的身份使中国书法的对外传播获得了更便利、更高端的平台。积极推介、传播中国书法,特别是在海外传播中国书法,是后申遗时代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同时,我们一定要维护书法的历史传承。中国书法的后申遗之路,绝对不能离开自身的历史,而应该强调和强化与历史的一脉相承。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包含了一定的艺术基因和艺术创作形式。坚持“非遗”原则,并不是完全排斥书法的艺术创新,它所强调的是当它作为“遗产”时,它的主体、主流、主干必须是从传统走来的。当然,中国书法的传承必须是动态的。这包括两层意义:一是传统的真草隶篆诸种书体必须依然存活于当代书家的书写中,书法诸体的历史沿袭传承有序、代有传人、代代相传;二是当代书家人才辈出,书法活在当下,书法流传不绝,书法依然为人书写。因此,书法史的整理、研究、书写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书法史中的体裁史、人物史、书风史、书论史、断代史、通史、简史、专史(碑史、帖史)等,都应有专门的研究,汇聚成与书法史本身一样辉煌的史学史书著述。应当认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钢笔和电脑的时代,毛笔的实用性书写被普遍放弃,书法的传承遭遇了釜底抽薪式的环境变异;我们的书法或书写已经在最近的百年间格局大乱,传统书法不断被边缘化;我们的传统文字也经历了百余年简化字加拼音的冲击,书法的文字学根基和素材的多样性大受动摇;我们的国学也在百余年间被西学和新知全面取代,书法的文化背景与文化依托几近弃绝,书法的历史地位曾一度从历史的最高峰跌落至历史的最低谷。从低谷向高峰攀爬、回归和复兴,其艰难可想而知。可是,当下书界和社会众生,将许多非大家非名手的书法作品抬到很高的地位,使当代书法史黯然无光,使当代书家贻笑历史。那些急于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人们,往往对中国书法不能轻易地在中西之间广泛交流而自卑、自责,甚至自嘲、自贱。实际上,这一点恰恰是中国书法最可贵的文化品质和品性,是中国书法特立独行的标志之一,是中国书法将来为中国文化争得最大荣誉和最广泛尊崇的文化个性。这也是中国书法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后申遗时代最应该坚守的文化特质。中国书法的文化光荣不仅在于它几千年的文明史,更在于它今后几百年几千年对全世界的文化吸引力、征服力。所以,中国书法在后申遗时代的发展路径,并不是屈尊低就外人的好奇和满足这种好奇的粗糙粗鄙的书写与书写表演,而是坚守它的文化个性,保持它的文化尊贵与高贵品性,维护它的文化神圣神奇神秘和博大精深。(摘编自向云驹《坚守中国书法的文化品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书法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它的保护和传承,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责任,而且也是全人类的责任。B.如果中国书法的主体、主流、主干能够根植于传统,那么当代书家就会人才辈出,书法自然就会流传不绝。C.书法包含一定的艺术基因和艺术创作形式,因此在传承过程中必须坚持“非遗”原则,杜绝书法的艺术创新。D.后申遗时代,屈尊低就外人的好奇和满足这种好奇的粗糙粗鄙的书写与书写表演,是无视文化个性的表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提出了中国书法保护和传承的论题,然后具体分析了其保护和传承的做法,最后归纳强化了观点。B.文章列举大量的事实,阐明了中国“书法的历史地位曾一度从历史的最高峰跌落至历史的最低谷”的客观原因。C.第六段先破后立,分析了中国书法的文化个性,并指出坚守这种文化个性将增加对世界文化的吸引力和征服力。D.文章将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既具体阐明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也深人分析了重攀高峰面临的诸多困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书法申遗成功,既赢得了荣誉,又让我们肩负起保护、传承的重大责任,由此可见荣誉和责任是并存的。B.积极推介传播中国书法,坚定维护其历史传承,重视书法史的整理、研究、书写,是中国书法发展的主要路径。C.作者认为中国书法想要走向世界,就要坚守其特立独行、最为可贵的文化品质和品性,为中国文化赢得荣誉。D.作者认为当下许多非大家的书法作品被抬到很高的地位,致使书法界缺少名家大作,书法史无光,书法家蒙羞。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围墙上的小岛夏花我家后面的高楼刚完工,对面又出现了一块工地。父亲就是这时候变了,他常对着围着工地的那堵墙发呆。一天他要我帮他把颜料全部搬到那堵墙边。他开始在墙上作画。父亲画得很投入,后来吃饭也让我送过去。父亲是个画家,一直都与众不同,母亲也没说什么。父亲画了一座岛,小岛被树林环绕,野花遍地,画中的海蓝,天也蓝,天上飘了几朵白云。没过多久,父亲弄来一只小船放在院子里。母亲这次唠叨不停,满腹牢骚,难道他这是去航海旅行吗?无奈父亲什么也不说。我永远忘不了那夜,父亲叫醒我,我好奇又兴奋地帮他把船拖出去,很奇怪,我们一到那堵墙跟前,画上的海水便哗哗地荡漾着蔓延开来,很快漫过我和父亲的双脚,父亲把船推到海里示意我上去,我害怕极了,后退着拼命地摇头,挥动手臂叫他回来。父亲最后看我一眼上了船,毫不犹豫地划远了。海水不知不觉地减退,收回。浆声渐微,父亲变成一个黑点沿着小岛转了弯,船尾的航迹消失在空旷的海面上。一切恢复了原样,我的裤腿也干了。唯有地面上的低洼处还有几滩水在灯下闪着光。父亲消失了,母亲几乎疯了。我不敢说出真相,害怕她以为我也疯了而受到更大的刺激。有好多次我站在那幅画前悄悄呼喊父亲,但他始终没有出现。对面的高楼竣工了。拆墙的那一天,我哭闹着阻拦,有人把我拉开了,小岛轰然倒塌的一瞬间,一群鸟冲了出去,它们扑棱翅膀的声音甚至盖过了机器的轰鸣声。我想它们里面一定有我的父亲。(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6月15日)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围墙上的小岛”为题,既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与串联情节的线索,又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B.围墙给了身为画家的父亲作画的机会,所以“他常对着围着工地的那堵墙发呆”,构思画一个小岛,装点美丽家院。C.小说两次写到“我”的“害怕”,表现了“我”对变故的恐惧,对母亲健康的担忧,体现了“我”对至亲的深沉之爱。D.小说以“小岛”、“小船”与“我”的小家庭作为写作素材,实际上是以小见大,反映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大环境、大现实与大问题。2.小说对“母亲”的描写着墨不多,但又不可或缺,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对“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3.小说情节发展过程中,奇幻与现实交替出现,这种奇幻的艺术构思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纳兰性德传性德,纳喇氏,初名成德,以避皇太子允礽嫌名改,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明珠子也。性德事亲孝,侍疾衣不解带,颜色黧黑,疾愈乃复。数岁即习骑射,稍长工文翰。康熙十四年成进士,年十六。圣祖以其世家子,授三等侍卫,久之,晋二等,寻晋一等。令赋《乾清门》应制诗,译御制《松赋》,皆称旨。俄疾作,上将出塞避暑,遣中官将御医视疾,命以疾增减告。遽卒,年止三十一。容若尝奉使觇梭龙诸羌,其殁后旬日,适诸羌输款,上于行在遣官使拊其几筵哭而告之,以其尝有劳于是役也。于此亦足以上所以任之者一日矣,其眷睐如是。性德乡试出徐乾学门。与从研讨学术,尝裒刻宋、元人说经诸书,徐为之序,以自撰《礼记陈氏集说补正》附焉,合为《通志堂经解》。性德善诗,尤长倚声。遍涉南唐、北宋诸家,穷极要眇。所著《饮水》《侧帽》二集、清新秀隽,自然超逸。尝读赵松雪自写照诗有感,即绘小像,仿其衣冠。坐客期许过当,弗应也。乾学谓之曰:“尔何似王逸少!”则大喜。好宾礼士大夫,与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姜宸英诸人游。贞观友吴江吴兆骞坐科场狱戍宁古塔,赋《金缕曲》二篇寄焉,性德读之叹曰:“山阳《思旧》,都尉《河梁》,并此而三矣!”贞观因力请为兆骞谋,得释还,士尤多之。(节选自清史稿,有别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晋一等寻:不久B.容若尝奉使觇梭龙诸羌觇:慰问C.与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萎宸英诸人游游:交游D.得释还;士尤多之称:称赞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嫌名:谓音声相近,古礼避君父名讳时,不讳读音相近的字,但是后世讳法加严,讳同字亦讳嫌名。B.圣祖:即上文康熙,圣祖是其庙号,他是清朝人关后的第二位室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C.乡试:科举中的省级考试,时间在秋季八月,又称秋闱,每四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D.倚声: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按照词调作词的名家则称为“倚声家”。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放语。(1)其殁后旬日,适诸羌输款,上于行在遣官使拊其几筵哭而告之,以其尝有劳于是役也。(2)贞观友吴江吴兆骞坐科场狱戍宁古塔,赋《金缕曲》二篇寄焉4.根据文本,请用四个四字格词语概括纳兰性德的形象特点。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暑旱苦热(宋)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注:“昆仑”及后文的“蓬莱”,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1.首联中的“屠”字的意思是______,表达了诗人对暑热的______之情。2.这首诗的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补写下面的空缺处。(1)______,孰能无惑?(韩愈《师说》)(2)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3)问君何能尔?________。(陶渊明《饮酒》)(4)人抵观书先须熟读,________。(朱熹《熟读精思》)(5))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屈原《离骚》)(6)__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7)是处红衰翠减,______。(晏殊《浣溪沙》)(8)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7、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①小吃是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能承载着你的经历、记忆或情感。请你介绍一种北京小吃,与朋友共同分享。②不久前,《红楼梦》被网友称为读不下去的名著,这让作家王蒙难以理解:“如果连这点累劲儿都没有,我们的精神生活就完蛋了,我们就都变成了懒汉、傻子。”你是否同意王蒙的观点?请结合《红楼梦》相关内容阐述理由。要求观点鲜明,自圆其说。③请以“家”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8、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往往有着某种特殊的审美爱好,而这又常常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创作与人生。如“李白与酒紧密相连;陶渊明与菊紧密相连;林逋与梅紧密相连;杜甫与……紧密相连;巴金与……紧密相连。请自选一个人物,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沈从文与水紧密相连。水是他创作的源泉,是他灵魂的栖息地。他的文字如水一般通透澄明,浸染了湘西水土独有的气息。他的心灵如水般柔情缱绻,充满了对故乡一草一木的热爱与眷恋。他的人生如水般波澜起伏,书写了一个乡下人成长的传奇。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诗经·氓》中,男子虽“抱布贸丝”,却是“来即我谋”商量婚事,文中用来解释一字,没有当即答应有所拖延的原因的一句是“______”。(2)在《劝学》中,作者通过例举借助“舆马”和“舟楫”分别可以“致千里”和“绝江河”的事例,从而引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3)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两句,记叙了作者在巴山楚水沦落年久的经历。
参考答案1、1.内容上,突出环境的偏僻、贫穷;结构上,照应前文的“这三块钱花得真是气派”;同时这样的环境与“我”订报纸的“奢侈”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形成一种反差式的幽默。2.语句简短又参差错落,富有诗意;暗藏敏锐的机锋,蕴满意趣。3.我认为这句话是如实描写。理由:妻子并非不善解人意,而只是迫于生活压力不肯拿钱给“我”买报纸;“我”也能理解妻子的不易;夫妻二人感情还算融洽。如认为是“反讽”,言之成理即可。4.“我”是一个失业在家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有眼界、有上进心、不甘沉沦的人;明事理,善解人意;乐观、坚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分析作用。一般可从内容、手法、结构等方面分析。题目是分析第⑩段描写“我”居所环境的作用。首先找到这些描写,“弯弯曲曲的,两旁都是黄土的小胡同”“堆满柴草农具的小院”,然后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由“弯弯曲曲”“黄土”“小胡同”“堆满柴草农具”可以看出“我”居所环境很偏僻、贫穷。再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住在这样一个地方的人竟然肯舍得花三块钱来订报纸,二者之间形成一种反差,无怪乎连送报纸的都“上下打量我两眼”;同时在结构上也照应了前文的“过了不久居然有一个专人,骑着自行车来给我送报了,这三块钱花得真是气派”。2.本题考查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解答此类题目,可从手法、句式、用词、效果等方面赏析,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妙处。题目是第⑪段写“我”与妻子的对话,文字俭省却别有深意,请加以赏析。看这段对话,不难看出特点是比较简短,如“有了吗?”“有了什么?”“你写的那个。”“没有。”都是很简单的短句;但是仔细品味,这些句子又很有节奏感,又都独立成行,抑扬顿挫,参差错落,有着诗一般的韵味;同时仔细品味,写出两个人不同的心境和想法,暗藏敏锐的机锋,蕴满意趣。3.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先说表层含意,再说深层含意;先说句内含意,再说句外含意;先说关键词语的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题目是第⑬段说“这是我们的幸福的窝巢呀”,这句话是如实描写还是反讽?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要看是“如实描写”还是“反讽”得结合全文看作者的“家”是不是幸福。因此考生需要筛选出表现作者与妻子之间感情的内容,要透过表象看出实质。比如“我”失业在家,还用花三块钱订报纸,这时候与妻子之间有一段对话:“我想订份报纸。”“订那个干什么?”“我在家里闲着很闷,想看看报。”“你去订吧。”“我没有钱。”“多少钱?”“一月,要三块钱。”“啊!”“你能不能借给我三块钱?”“你花钱应该向咱爹去要,我哪里来的钱?”。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当“我”提出要订报纸的时候,妻子是没有立刻反对的,只是在听说要“一月,三块钱”的时候,才说没有钱,让“我”去向爹要,这说明妻子并非不善解人意,只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才不肯给我花这笔钱;其次,“我”很理解妻子,比如“每个长辈,赏给她一元钱,或者几毛钱,她都要拜三拜,叩三叩。你计算一下,十五元钱,她一共要起来跪下,跪下起来多少次啊”,可见作者也是很理解、体贴妻子的。由此看来,“我”和妻子尽管有矛盾,但是并不影响生活的幸福。尤其是结尾处“我”听从了妻子用这些读过的报纸糊墙的提议,“妻刷糨糊我糊墙”,颇有点琴瑟和鸣的感觉。因此,“这是我们的幸福的窝巢呀”,这句话应该是如实描写。当然,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妻子与“我”之间有着隔阂,夫妻之间有矛盾,不能做到心灵相通,也可以认为这句话是“反讽”,言之成理即可。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题目是评价“我”的形象。首先确定“我”的身份。由“我失业在家里呆着,这证明书就是已经白念了”可以看出“我”是一个读过书的知识分子,现在失业在家。其次通过“订报纸”一事,看“我”的形象特点。“一九三五年的春季,我失业家居。在外面读书看报惯了,忽然想订一份报纸看看”“而且,我想要订的还不是一种小报,是想要订一份大报,当时有名的《大公报》”“我认为这是一份严肃的报纸,是一些有学问的,有事业心的,有责任感的人,编辑的报纸”,尽管家乡偏僻,家里很穷:“我”依然向父亲要了三块钱订了《大公报》,“我坐在柴草上,读着报纸。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地方版、国际版、副刊,甚至广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读过以后,才珍重地把报纸叠好,放到屋里去”,并且“我”还“想在失业之时,给《大公报》投投稿”。由此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眼界、有上进心、不甘沉沦的人。再看一些细节,比如“我”能够理解妻子不给“我”钱的原因,“每个长辈,赏给她一元钱,或者几毛钱,她都要拜三拜,叩三叩。你计算一下,十五元钱,她一共要起来跪下,跪下起来多少次啊”,也能够听从妻子的建议“妻子和我商议,我们是不是也把屋子糊一下,就用我那些报纸,她说:‘你已经看过好多遍了,老看还有什么意思?这样我们可以省下几块钱,你订报的钱,也算没有白花。’听她讲的很有道理,我们就开始裱糊房屋了”。由此可以看出,“我”明事理,善解人意。还有最后,“我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把有社论和副刊的一面,糊在外面,把广告部分糊在顶棚上。这样,在不能出门的日子我就可以脱去鞋子,上到炕上,或仰或卧,或立或坐,重新阅读我喜爱的文章了”,家里贫穷,心爱的报纸都糊了墙,“我”却依然能够坦然看待,由此可以看出,“我”的乐观、坚强。【点睛】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在回答其作用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2、1.D2.D3.D【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问题。A项,无中生有,“而且也是全人类的责任”错误。依据“中国书法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其保护和传承,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而且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人类文化杰出样式的保存、发展、传承的责任”可知,文章强调的是“我们”的责任,并未论及全人类“保护和传承”中国书法的责任。B项,强加条件关系,“那么当代书家就会人才辈出,书法自然就会流传不绝”错误。文章的表述是“它所强调的是当它作为‘遗产’时,它的主体、主流、主干必须是从传统走来的。当然,中国书法的传承必须是动态的。这包括两层意义:一是传统的真草隶篆诸种书体必须依然存活于当代书家的书写中,书法诸体的历史沿袭传承有序、代有传人、代代相传;二是当代书家人才辈出,书法活在当下,书法流传不绝,书法依然为人书写”,可见“中国书法的主体、主流、主干能够根植于传统”与“当代书家人才辈出,书法流传不绝”并无假设条件关系。C项,说法绝对,“杜绝书法的艺术创新”错误。原文是“坚持‘非遗’原则,并不是完全排斥书法的艺术创新”。故选D。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D项,“具体阐明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错误。文章重在阐述中国书法的发展路径。故选D。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D项,强加因果、无中生有,“致使书法界缺少名家大作,书法史无光,书法家蒙羞”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可是,当下书界和社会众生,将许多非大家非名手的书法作品抬到很高的地位,使当代书法史黯然无光,使当代书家贻笑历史”,可见“当下许多非大家的书法作品被抬到很高的地位”与“当下书法界缺少名家大作”并无因果关系,且“当下书法界缺少名家大作”无中生有。故选D。【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八,答非所问。提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3、1.B2.(1)完美了家庭群象。母亲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的代表,与父亲、“我”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美好的家庭。(2)映衬了父亲的形象。父亲画岛时她“没说什么”,理解丈夫;父亲弄来小船时她唠叨不停,不懂丈夫;父亲消失后她“几乎疯了”,深爱丈夫。两个形象相互映衬,命运互相交织,突显了父亲的个性。(3)丰富了故事情节。母亲的默许、疑问和悲痛,勾连着一家三人的感情变化,既暗示了情节的走向,又使情节出现了分支。(4)突出了小说主题。三人构成的完美家庭、和谐风景与美好庭院被城市化的高楼破坏,突显了城市化进程与人、与自然的激烈矛盾。3.(1)奇幻的场景拓展了小说的时空。父亲划船消失在围墙上的小岛后面,作者以丰富的想象与大胆的虚构,拓展了生死的时空。(2)奇幻的情节增添了小说的神秘感。父亲画岛、思念父亲与围墙被拆的真实现实,同父亲在画中消失、我在画前悄悄呼喊父亲及群鸟冲出的奇幻场景交错出现,让情节更加曲折离奇,神秘莫测。(3)奇幻的场景烘托上人物形象。树林野花和蓝天白云的小岛、荡漾涨退的海水、浆声渐微的小船与扑棱翅膀的鸟鸣无不衬托出父亲的美好形象。(4)奇幻的构思突显了小说的主题。画家父亲在小岛中奇幻消失,一群鸟奇幻地冲出被拆围墙,体现了“我”和父亲对美好自然的向往,更有力地鞭挞了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与毁灭,突显了小说的主题。【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围墙给了身为画家的父亲作画的机会,所以‘他常对着围着工地的那堵墙发呆’”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我家后面的高楼刚完工,对面又出现了一块工地。父亲就是这时候变了,他常对着围着工地的那堵墙发呆”分析可知,父亲发呆的原因是家前家后建高楼对家园风景的破坏。故选B。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褒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果。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借助要核对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表达技巧。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文本次要人物。解答此类试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从侧面衬托(反衬)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贯穿全文,作为线索;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次要人物如果是“我”,能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母亲”的出现,和“我”“父亲”,构成了完美的家庭群象。结合文本内容“母亲也没说什么”“母亲这次唠叨不停,满腹牢骚,难道他这是去航海旅行吗”“父亲消失了,母亲几乎疯了”等分析可知,父亲画岛时她“没说什么”,理解丈夫;父亲弄来小船时她唠叨不停,不懂丈夫;父亲消失后她“几乎疯了”,深爱丈夫。映衬了父亲的形象,丰富了故事情节。结合“我家后面的高楼刚完工,对面又出现了一块工地。父亲就是这时候变了,他常对着围着工地的那堵墙发呆”“对面的高楼竣工了”分析可知,突显了城市化进程与人、自然的矛盾,突出了小说主题。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情节发展过程中,奇幻与现实交替出现,这种奇幻的艺术构思有何好处”,需要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结合“父亲最后看我一眼上了船,毫不犹豫地划远了”“父亲消失了,母亲几乎疯了。我不敢说出真相,害怕她以为我也疯了而受到更大的刺激。有好多次我站在那幅画前悄悄呼喊父亲,但他始终没有出现”分析,拓展了小说的时空,作者以丰富的想象与大胆的虚构,拓展了生死的时空。结合“我们一到那堵墙跟前,画上的海水便哗哗地荡漾着蔓延开来,很快漫过我和父亲的双脚,父亲把船推到海里示意我上去”“浆声渐微,父亲变成一个黑点沿着小岛转了弯,船尾的航迹消失在空旷的海面上”“小岛轰然倒塌的一瞬间,一群鸟冲了出去,它们扑棱翅膀的声音甚至盖过了机器的轰鸣声。我想它们里面一定有我的父亲”等分析可知,增添了小说的神秘感。结合“小岛被树林环绕,野花遍地,画中的海蓝,天也蓝,天上飘了几朵白云”“浆声渐微”“一群鸟”等分析可知,衬托出父亲的美好形象。结合“海水不知不觉地减退,收回。浆声渐微,父亲变成一个黑点沿着小岛转了弯,船尾的航迹消失在空旷的海面上”“小岛轰然倒塌的一瞬间,一群鸟冲了出去,它们扑棱翅膀的声音甚至盖过了机器的轰鸣声。我想它们里面一定有我的父亲”分析可知,体现了“我”和父亲对美好自然的向往,鞭挞了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突显的主题。4、1.B2.C3.(1)纳兰性德死后十天,各路羌族人纷纷投诚归附朝廷,皇上在行宫派官员拍着他的灵座哭着告诉他这件事,因为他曾经对这场战役有功劳。(2)顾贞观的朋友吴江人吴兆骞因受科场案件牵连被贬戍守宁古塔,写了两篇《金缕曲》寄给他。4.出身显贵,事亲至孝,文武双全,饮誉词坛,超逸脱俗,落拓无羁【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干要求,然后再逐一翻译各个加点字在每句中的意思,此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解释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切不可望文生义,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B项,“觇”,解释为“慰问”错,“容若尝奉使觇梭龙诸羌”,意思是容若曾经奉使观察梭龙一带诸羌的军情,“觇”,窥视,观察。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与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的地方。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科举中的省级考试,时间在秋季八月,又称秋闱,每四年举行一次”说法错误,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要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不能翻译的助词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旬日”,十日;“适”,正好,恰好;“输款”,投诚;“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以”,因为;“有劳于是役”,状语后置句,调整过来应是“于是役有劳”,对这场战役有功劳;“是”,这。(2)中,“坐”,连坐,因……而牵连;“狱”,案件;“赋”,写;“焉”,代词,相当于“之”。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从题干来看,本题要求用四个四字格词语概括纳兰性德的形象特点,这是考查人物的特点。要分析人物形象特征首先应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概括得出人物的形象特点。第一,“性德,纳喇氏,初名成德,以避皇太子允礽嫌名改,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明珠子也”,性德,姓纳喇氏,一开始取名成德,因为读音接近皇太子允礽的名字故避讳改为性德字容若,是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的儿子;“圣祖以其世家子,授三等侍卫,久之,晋二等,寻晋一等”,圣祖因为他是世袭官宦子弟,授予他三等侍卫,不久,晋升二等,又不久晋升一等,由此可以看出,纳兰性德出身显贵;第二,“性德事亲孝,侍疾衣不解带,颜色黧黑,疾愈乃复”,性德事奉自己的双亲非常孝顺,侍候他们生病时常常衣不解带,脸色都变黑了,父母病好才渐渐恢复,可以看出,纳兰性德事亲至孝;第三,“数岁即习骑射,稍长工文翰”,他从几岁起就开始学习骑马射箭,年龄稍长攻读文学,可以看出,纳兰性德文武双全;第四,“性德善诗,尤长倚声。遍涉南唐、北宋诸家,穷极要眇”,纳兰性德擅长写诗,尤其擅长填词,广泛涉猎南唐、北宋诸家作品,作品精妙到极点,由此可以看出,纳兰性德饮誉词坛;第五,“所著《饮水》《侧帽》二集、清新秀隽,自然超逸”,所写《饮水》《侧帽》二本词集,清新隽秀,自然超脱,可以看出纳兰性德超逸脱俗;第六,“尝读赵松雪自写照诗有感,即绘小像,仿其衣冠。坐客期许过当,弗应也”,曾经读赵松雪自写照诗有感,就绘小像,模仿他的衣冠。坐中客人期许过当,他没有呼应,可以看出纳兰性德落拓无羁。【点睛】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要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即“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性德,姓纳喇氏,一开始取名成德,因为读音接近皇太子允礽的名字保成故避讳改为性德字容若,是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的儿子。性德事奉自己的双亲非常孝顺,侍候他们生病时常常衣不解带,脸色都变黑了,父母病好才渐渐恢复。他从几岁起就开始学习骑马射箭,年龄稍长攻读文学。在康熙十四年考中进士,那年只有16岁。圣祖因为他是世袭官宦子弟,授予他三等侍卫,不久,晋升二等,又不久晋升一等。皇上命他赋《乾清门》应制诗,解释御制《松赋》,都符合皇上心意。不久发病,皇上将要到塞外避暑,派中官带御医给他看病,命令把疾病加重还是好转的详情随时报告。(没想到)突然去世,年龄只有31岁。容若曾经奉使观察梭龙一带诸羌的军情,在他死后十天,正好各路羌人投降臣服,皇上在行宫派官员拍着他的灵座哭着告诉他这件事,因为他曾经对这场战役有功劳。从这件事也足以看出皇上要对他委以重任不止一天了,他就是这样被眷顾看重。性德乡试出自徐乾学门下。跟从他研讨学术,尝写刻宋、元人论经的各种书,徐乾学替它们写序,并把自己撰写的《礼记陈氏集说补正》附在它们后面,合成《通志堂经解》一书。性德擅长写诗,尤其擅长填词,广泛涉猎南唐、北宋诸家作品,作品精妙到极点。所写《饮水》、《侧帽》二本词集,清新隽秀,自然超脱。曾经读赵松雪自写照诗有感,就绘小像,模仿他的衣冠。坐中客人期许过当,他没有呼应。徐乾学对他说:“你多么像王逸少(王羲之)!”性德听了就大喜。他喜欢结交士大夫,与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姜宸英等人交往。顾贞观的朋友吴江人吴兆骞因受科场案件牵连被贬戍守宁古塔,写了两篇《金缕曲》寄给他,性德读后叹息说:“山阳《思旧》,都尉《河梁》,和《金缕曲》并列而三了!”贞观趁机力请他替兆骞谋划,吴兆骞最终能够释放回来,士人更加称赞性德。5、1.驱除(或消除)强烈憎恶(或厌恶、痛恨)2.①首联“清风无力”与“落日着翅”相对比,凉爽的风对驱暑显得无能为力,而落日却犹如生了翅膀飞上了山,突出暑旱之甚,酷热难当。②颔联以上天不痛惜银河干涸,与人害怕江海枯竭形成强烈对比,表达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③颈联将有积雪、常遗寒的仙境与酷热的人间相对比,突出诗人虽也羡慕仙境清凉,但更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情怀。【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及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屠”字用得新奇,此处由“杀”引申为驱除的意思,突出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暑天的清风是最受人喜爱欢迎的,但诗说清风本来能送凉,现在却无力驱除热浪,表示对清风的失望,加深暑热给人的难受。诗用了一个“屠”字,不言而喻是把风当作了刀。王令在这里把风比作刀,是寄希望于风,表示对热的强烈憎恶。2.此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答题模式:明确表达技巧;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表达技巧;运用这种表达技巧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等。首联东风无力与落日酷热形成对比(或以东风无力衬托落日酷热)。颔联“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这里的“天”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它不痛惜“河汉”(指银河)干涸,这与人害怕江海枯竭的心理形成了强烈对比,字里行间渗透了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颈联“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与“暑旱苦热”形成对比。【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6、人非生而知之者叶上初阳干宿雨心远地自偏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吾将上下而求索纸上得来终觉浅苒苒物华休何当共剪西窗烛【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初阳、宿雨、若出于吾、终觉浅、苒苒、物华、休、共剪。7、(1)驴打滚是北京传统小吃,香甜的面裹着豆馅儿,在豆面里一滚,还真与名字契合。相传慈禧太后吃了之后大家赞善并问其名称,上菜的太监送来途中见一驴在地上打滚,尘土飞扬,便脱口而出“驴打滚”。这驴打滚香甜软糯,令人回味,小时候家长说吃驴打滚不能生气,否则会黏在胃里,可吃过如此美味之后谁会生气?朋友,当你来北京时,咱们一起去品尝正宗的驴打滚吧!(2)我觉着王蒙说的没错。《红楼梦》这样的千古奇书,不用心,不沉下去,还真读不下去。读红楼,和读什么史海钩沉,玄幻修真,那不可同日而语好吗?而且,相信喜爱红楼的人,也无意和这些作品去比对。私以为,四大名著里面,红楼在文学造诣,中华文化传承上,意义要大于其他三部巨著。红楼中的一颦一笑,一枯一荣,不正是千百年中华文化浸淫的中国人,包括现世的你我的写照么?懂的人自然懂,但是,若不喜欢,若自己读不下去,可不可以心存敬畏?而不是去讽刺别人,甚至去质疑红楼不知所云?就连尔等这样的质疑,作者在写就的时候居然都预见到---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所以,自己不想读,但请不要亵渎。(3)家是一盏橘色的灯光,不管多晚,总会为你点亮;家是八仙桌上热气腾腾的家常菜,不管多远,总会吸引着在外奔波的游子寻回家的方向;家亦是一封又一封跨越大洋大洲的信件,总在向远方的人儿诉说着不尽的思念。不论距离,有多麽遥远,不变的是那么浓浓的思念和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家是一根线,将血脉相连,将距离跨越,将隔阂磨灭,引领着一代代国人,走向明天。【解析】
(1)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首先要有鲜明的主题;其次,要有清晰的条理,在注重展示单项能力的基础上处理好点面、详略的关系,避免“杂乱无章”;最后,语言要精练,杜绝废话。注意体裁特点。描写性的小作文往往要求描绘一个特定的场景、描写人物的某个生活片段等。要围绕中心描绘出最集中、最精彩的场景或人物生活片段,从而产生“特写镜头”般的效果,体现“精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淋巴系统wxl》课件
- 暴发性一型糖尿病
- 防水技术研发合同
- 广州二手住宅买卖合同2024版
- 《浅谈装修隐患》课件
- 艾滋病的危害备课教案
-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8《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年产xxx连接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
- 年产xxx植草砖模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规划)
- 年产xx玻璃用型模具项目建议书
- 盆腔肿物的个案护理
- 注册的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
-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件】5
- 医院火灾应急预案
- 七年级语文上册18-我的白鸽课件
- 空气源热泵与燃气设备耦合供热系统技术规范
- 期中模拟检测(1-3单元)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苏教版一年级数学
- 湘教版区域地理 课件 第二讲《地图》
- 2024年中国中煤能源集团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公开招聘【82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省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员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限公司在招企业校招+社招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