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株洲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24分)1.单项选择题1.某同学阅读文学作品,对字音字形做归纳,请帮他找出有错误的一项()A.作品中的多音字要留意,如:称(chèn)职、称(chēng)呼。B.作品中,有些形声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如:狭隘(yì)、拈(zhān)轻怕重。C.要注重辨别形近字,如:“热沈”应为“热忱”,“莫不关心”应为“漠不关心”。D.成语中的字形可以根据含义确定,如:“惊慌失措”不要写成“惊慌失错”。2.主持人小明为此次阅读活动精心撰写的主持词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西游记》是一部怪诞不经的神魔小说,很受青少年们的喜欢。B.同学们读书时要善于思考,如果总是不求甚解,将收效甚微。C.我们的校园里,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爱阅读的同学,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消息呀!D.常常一本书没有看完就另换一本看,这种见异思迁的做法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3.活动宣传组的同学撰写了宣传稿,旨在通过积极宣传,调动更多的同学热情参与其中。但是该组同学对于下列句子的排序存在争议,请你帮帮他们,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选项是()①朗读,是一种动听的分享②而阅读,是一种最美好的遇见③翻开书本,可以触摸这世间的美好,邂逅一份真纯的感动④秋风拂面十月天,恰是最美朗读时,亦是最佳阅读季⑤文字中的真、善、美,通过声音的诠释,可以带给人温暖和力量⑥既然如此,那同学们,让我们此刻行动,以声入文,以读浸心,共同感受文字的美妙吧A.④①⑤②③⑥ B.④②③①⑤⑥C.⑥④②③①⑤ D.④①②③⑤⑥4.读完必读名著《西游记》后,光明中学的同学们积极撰写了读后感,下面是从部分同学习作中选出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三打白骨精”情节中,让我看出了唐僧不辨是非的“愚善”。B.《西游记》讲述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一路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C.孙悟空有很多优点,比如聪明伶俐、武艺高强、爱憎分明、敢于斗争、脾气暴躁等。D.古典名著《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神话小说。5.小红所在的学习组是“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常识”兴趣小组,本组同学收集了一些资料,准备在成果展厅展出。小红在审查资料时,发现了一处错误,请你找出来()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B.《狼》一文选自《聊斋志异》,其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世人称他为“聊斋先生”C.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D.《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展示其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的小说集。6.古人非常重视朋友间的情谊,这在历史上留下了众多的佳句。请依照你的理解,完成如下填空。《论语》开篇表达了朋友来访的欣喜“,”。但有的朋友不能天天见面,只能日日牵挂:在遥远的地方听闻王昌龄左迁,“,”这是李白将思念与祝福寄托于月亮,愿长久相伴朋友;聆听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的诗句,“,”这是杜甫表达他在江南与故友重逢的喜悦之情。7.综合性学习。根据材料及要求完成小题。学校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开展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1)为促进主题活动的开展,学校计划组织“书香满校园”读书月活动,请你为此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0字以内。(2)下面是某地近年来初中生名著阅读率统计表,请概括表格反映的主要信息。(概括语句中不出现具体数字)年份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初中生名著阅读率45.6%56.7%63.9%74.8%78.5%(3)班级要策划一个读书活动方案,请你补充三项活动内容。活动主题:阅读名著,陶冶情操。活动目的:通过名著阅读,培养文学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活动方式:①请本地作家到班上举办名著阅读专题讲座。②③④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名著阅读“哥啊,你晓得,师父可会降妖?我和沙僧复去与战。不知那怪神通广大,将沙僧又捉了。我败阵而走,伏在草中。那怪变做个俊俏文人入朝,与国王认亲,把师父变作老虎。又亏了A夜间现身,去寻师父。师父倒不曾寻见,却遇着那怪在银安殿饮酒。A变一宫娥,与他巡酒、舞刀,欲乘机而砍,反被他用满堂红打伤了腿。就是A教我来请师兄的,说道:‘师兄是个有仁有义的君子。君子不念旧恶,一定肯来救师父一难。’万望哥哥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情,千万救师父一命!”8.以上语段节选自《西游记》,这本书的作者是,请根据语境判断:“A”是指,这段话的叙述者是。他本是天上的。9.以上语段出自《西游记》中下列哪个情节之后?()A.唐僧收服了孙悟空,师徒路遇强盗打劫,孙悟空一怒之下打死强盗,反被唐僧赶走。B.唐僧师徒路过比丘国,发现国王被妖魔所缠,身染重病。昏庸的国王听信妖言,要用一千多个男孩的心肝做药引。C.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被唐僧赶走。在宝象国,唐僧被黄袍怪施了法术,不得脱身。D.唐僧师徒来到五庄观。悟空在师弟怂恿下去偷人参果,被道童辱骂,悟空一怒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观主返回后将师徒众人囚禁,悟空四处寻访医树之方。10.上述语段中提到:“师兄是个有仁有义的君子”,“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理想人格,“君子”要注重“修身”。下列语句均出自古代典籍,与阐释“君子”的“修身”之德没有关联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D.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初中生丁同学放假期间平均每天要刷一到两个小时刷短视频,丁同学感觉,身边的同学也都喜欢刷短视频。北京初中生家长李楠(化名)感觉刷短视频很容易沉浸其中,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未成年人在这方面的控制力尤其不够,甚至半夜偷偷躲在被窝里刷。而且,现在短视频的内容五花八门,有一些并不适合未成年人。因此,她虽然不限制女儿刷,也会对观看的内容有所限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斌艳认为,长时间沉迷短视频,会占用大量精力、甚至耽误学习、工作或睡眠。所以,我们要为自己制定使用手机和刷短视频的规定、严格限制时间;还要学会丰富自己的线下生活,通过真实世界的交往、运动、兴趣等,投入到更多的现实生活中;更要学会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人。【材料二】青少年模式指的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主要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该系统会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青少年模式不仅用于防沉迷;如禁止使用平台的打赏、充值、提现、直播、发布观点等功能。在内容方面,会给青少年用户提供更适合观看的学习课程。未成年人对青少年模式的态度占比青少年模式有用功能认同情况
很不赞同不太赞同比较赞同非常赞同限制使用时长77.0%软件都应匹配10.5%18.1%35.0%36.4%限制充值打赏46.5%愿意主动使用11.5%16.0%35.6%36.9%限制搜索某些内容39.6%未成年人使用青少年模式的人数占比限制浏览评论33.5%用过53.3%限制发布某些内容13.0%没用过46.7%限制收发私信6.3%青少年模式使用情况调查统计《南方都市报》2021年3月发布的报告,在被测试的20款APP中,仍有15%尚未上线青少年模式。建议各平台严格履行社会责任,主动上线青少年模式。也有一些小的短视频平台在青少年模式上存在漏洞,如诱导打赏、允许13岁以下未成年人直播等。建议国家尽快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使青少年模式更好地发挥保护作用。【材料三】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安全较育,是更好地实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基石。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使教师能够胜任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和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应积极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监护能力,在生活细节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保护,辅助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还需全社会形成合力,多方协同共治。(以上材料均捕编自2021年5月27日《中国青年报》)11.下列对材料中图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成未成年人每天刷短视频的时间超过一小时,表明短视频对未成年人很有吸引力。B.使用过短视频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还不到六成,表明该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推广。C.“限制收发私信”和“限制发布某些内容”认同度低,是因其影响了人们的通信自由。D.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第一渠道,家庭与网络渠道位于第二和第三。1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短视频的内容非常形形色色,但有一些并不适合未成年人。B.杨斌艳副研究员指出了长时间沉迷短视频的危害很大。C.有一些短视频平台在青少年模式上存在漏洞,有诱导未成年人打赏的情形。D.只要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在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中发挥主体作用,就能实现协同共治。13.如何避免青少年沉迷于短视频?请从学生自己、家庭、学校三个角度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类文本阅读金色花(泰戈尔)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②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③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④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⑤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⑥“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告别(泰戈尔)①是我走的时候了,妈妈,我走了。②当清寂的黎明,你在暗中伸出双臂,要抱你睡在床上的孩子时,我要说道:“孩子不在那里呀!”——妈妈,我走了。③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④大风之夜,当雨点在树叶中淅沥时,你在床上,会听见我的微语,当电光从开着的窗口闪进你的屋里时,我的笑声也偕了它一同闪进了。⑤如果你醒着躺在床上,想你的孩子到深夜,我便要从星空向你唱道:“睡呀!妈妈,睡呀。”⑥我要坐在各处游荡的月光上,偷偷地来到你的床上,乘你睡着时,躺在你的胸上。⑦我要变成一个梦儿,从你的眼皮的微缝中,钻到你睡眠的深处。当你醒来吃惊地四望时,我便如闪耀的萤火虫似的熠熠地向暗中飞去了。⑧当杜尔伽节(印度十月间的“难近母祭日”),邻家的孩子们来屋里游玩时,我便要融化在笛声里,整日在你心头震荡。⑨亲爱的阿姨带了杜尔伽节礼物来,问道:“我们的孩子在哪里,姐姐?”妈妈,你将要柔声地告诉她:“他呀,他现在是在我的瞳仁里,他现在是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选自《新月集》)14.在写作手法上,这两篇散文诗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两篇都刻画了母子深情,但两篇文章中的母亲流露的情感略不同。请细读文本结合内容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告别》末尾最后一句话的含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文阅读(共21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1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 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与之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请结合【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秋涨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乙】芙蓉楼送辛渐①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②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③。【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1)“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的志向。四、作文(50分)22.作文。刚步入初中的你,正在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渐渐长大的你,心中定会萌发出许多的“渴望”:渴望得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一个心爱的篮球,渴望学业获得成功,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知心的好友……请你以“我渴望”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要求】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文体自定,不少于500字;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卷面整洁,字迹清楚;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ACD.正确
B中的描述存在错误。题目提到:“作品中,有些形声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如:狭隘(yì)、拈(zhān)轻怕重。”实际上,“拈”字的正确读音是“niān”,而不是“zhān”。这是一个形声字,其声旁为“占”,但读音并不与声旁相同。因此,根据声旁来确定这个字的读音是不准确的。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2.【答案】C【解析】【分析】A.使用恰当,怪诞不经: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符合语境。
B.使用恰当,不求甚解原义是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不含贬义;后多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含贬义。符合语境。
C.使用不当,骇人听闻:事出怪诞,听起来令人害怕。不能用来指校园里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爱阅读的同学这一消息。
D.使用恰当,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主意不坚定,喜爱不专一。符合语境。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3.【答案】A【解析】【分析】④句是领起下文的段首句,说十月适合朗读、阅读。①紧承上文,先说朗读;⑤中有一个词语“声音”就是接着①讲朗读的好处:说完朗读之后,再讲阅读,②③就是在说阅读的好处,“而阅读”中的“而”字,就是表明转换了话题所以先说②,再说③;⑥作为总结句,用“让我们……”发出倡议,收束全段。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4.【答案】D【解析】【分析】A.有误,残缺主语,删掉“让”;
B.有误,残缺宾语,在句末加“的故事”;
C.有误,不合逻辑。“脾气暴躁”不属于优点;
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5.【答案】D【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不是“小说集”。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6.【答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愁、逢
故答案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7.【答案】(1)如:读书成就文明人生,文明成就读书梦想;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2)随着年份的发展,百分比在增长。据此写出你的发现即可。(3)举办“阅读名著,陶冶情操”专题板报;举办“阅读名著,陶冶情操”演讲大赛;举办“阅读名著,陶冶情操”故事会。【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应该与活动的主题“少年正是读书时”紧密相连。因此,标语应该突出读书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重要性。标语需要简洁而有力,能够在短时间内传达出核心信息。标语需要具有吸引力,能够引起目标受众(即学校的师生)的兴趣。这意味着我们要使用具有感染力和想象力的语言,让标语听起来既有启发性又有趣。标语应该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信息,鼓励师生参与读书活动,避免使用消极或贬低的措辞。
故答案为:读书成就文明人生,文明成就读书梦想;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审图发现:随着年份的发展,百分比在增长,可见初中生的名著阅读率在增长,初中生越来越重视名著阅读。
故答案为:随着年份的发展,百分比在增长。据此写出你的发现即可。
(3)本题考查活动内容的设计。考虑到活动主题和目的,第一项活动应该与名著阅读紧密相关,同时也要能够体现陶冶情操的目的。第二项活动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表达,让他们有机会分享自己阅读名著的感悟和体会。第三项活动应该注重学生的互动和乐趣,让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名著。
故答案为:举办“阅读名著,陶冶情操”专题板报;举办“阅读名著,陶冶情操”演讲大赛;举办“阅读名著,陶冶情操”故事会。
【点评】(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3)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答案】8.吴承恩;白龙马(或小白龙);猪八戒(或八戒、猪悟能);天蓬元帅9.C10.B【解析】【点评】(1)(2)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8.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情节。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册镇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被西海龙王告上天庭,要被斩首。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被升八部天龙马。西游记中人物。原是天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帅,主管天河。因醉酒调戏嫦娥被玉皇大帝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唐僧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被唐僧收为二徒弟后,为让其继续戒五荤三厌,唐僧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根据“语段节选自《西游记》”的提示可知作者;根据选文“亏了A夜间现身,去寻师父。师父倒不曾寻见,却遇着那怪在银安殿饮酒。A变一宫娥与他巡酒、舞刀,欲乘机而砍,反被他用满堂红打伤了腿”可知A;根据选文“我和沙僧复去与战。不知那怪神通广大,将沙僧又捉了”可知叙述者。
故答案为:吴承恩;白龙马(或小白龙);猪八戒(或八戒、猪悟能);天蓬元帅9.A.出自《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唐僧收服了孙悟空,师徒路遇强盗打劫,孙悟空一怒之下打死强盗,反被唐僧赶走,这也是师徒之间第一次产生矛盾;该情节后为“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讲的是师徒二人途径蛇盘山,马匹被鹰愁涧中之龙吞食。观音召出恶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坐骑;
B.出自《西游记》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金殿识魔谈道德”讲述唐僧师徒路过比丘国,发现国王被妖魔所缠,身染重病。昏庸的国王听信妖言,要用一千多个男孩的心肝做药引;该情节后为“寻洞擒妖逢老寿当朝正主救婴儿”,该回讲述了比丘国王命假唐僧取心。悟空将自己胸腹剖开回,出现各种恶心,唯缺道士所要的黑心,现出原身,打败道士。悟空得土地之助,打入清华庄。妖道再次逃走,被寿星在空中罩住。妖道现出寿星座骑白鹿的原身。悟空打死化为美女的狐狸,回城令诸神送归小儿。寿星送给比丘国王三个枣,治好了比丘国王;
C.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被唐僧赶走。唐僧带着百花羞的信来到了宝象国,结果被黄袍怪施了法术变做老虎,不得脱身;该情节后为“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讲述黄袍怪变为一美男子,前往宝象国探望岳丈国王,将唐僧变为猛虎。白龙马变为宫娥,举刀暗算黄袍怪,被打中后腿。八戒找到悟空说明困境,请悟空去救师父,悟空拒绝下山,八戒下山大骂,被众猴捉回;
D.出自《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庄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唐僧师徒来到五庄观。悟空在师弟怂恿下去偷人参果,被道童辱骂,悟空一怒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观主返回后将师徒众人囚禁,悟空四处寻访医树之方;该情节后为“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讲述悟空难忍毁骂,将树弄倒。镇元子回观后纵云赶上,以袍袖将唐僧一行尽笼而回。并命将悟空下锅油炸,却被悟空以石狮变化形态将锅砸穿。根据选文“哥啊,你晓得,师父可会降妖?我和沙僧复去与战。不知那怪神通广大,将沙僧又捉了。我败阵而走,伏在草中。那怪变做个俊俏文人入朝,与国王认亲,把师父变作老虎。又亏了A夜间现身,去寻师父”可知,出自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故答案为:C10.A.意为: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恼怒;
B.意为:过去的一切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都在不停不息地流逝着。形容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
C.意为: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D.意为:每天一竹笼饭,一瓢冷水,住在贫民区一间破房子里,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清贫,而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故答案为:B【答案】11.C12.D13.学生角度:为自己制定使用手机和刷短视频的规定、严格限制时间;学生应丰富线下生活,多进行现实中的与人互动和交往。家庭角度:家庭要做好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并严格控制其使用时间,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学校角度:增加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丰富学生课余活动类型,培养广泛兴趣爱好,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网络安全。【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将选项和文章内容进行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一定要忠实于原文。
(3)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11.ABD.正确。
C.有误,从材料二表格中可知,限制收发私信占6.3%,限制发布某些内容占13.0%,两者占比都低,是因为青少年模式主要在于对使用时长、充值打赏、搜索某些内容等的限制,文中并未提及“因其影响了人们的通信自由”,选项说法与材料不符。
故答案为:C12.ABC.正确。
D.有误,从材料三中“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保护,辅助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还需全社会形成合力,多方协同共治”,可以得知:需要全社会多方协同共治,才能辅助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故选项中“只要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在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中发挥主体作用”表述不准确。
故答案为:D13.材料一中“我们要为自己制定使用手机和刷短视频的规定、严格限制时间;还要学会丰富自己的线下生活,通过真实世界的交往、运动、兴趣等,投入到更多的现实生活中;更要学会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人”,这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谈避免青少年沉迷于短视频的措施。材料三中“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使教师能够胜任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和网络素养教育工作”,这是站在学校的角度来谈避免青少年沉迷于短视频的措施。材料三中“家长也应积极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监护能力,在生活细节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这是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谈避免青少年沉迷于短视频的措施。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学生角度:为自己制定使用手机和刷短视频的规定、严格限制时间;学生应丰富线下生活,多进行现实中的与人互动和交往。家庭角度:家庭要做好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并严格控制其使用时间,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学校角度:增加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丰富学生课余活动类型,培养广泛兴趣爱好,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网络安全。【答案】14.①都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如《金色花》中将自己想象成可以自由流动的金色花。《告别》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清风、涟漪等。都显得生动活泼,天真浪漫,突出了孩子对母亲无尽的依恋之情,以及母子间圣洁的爱。②两首散文诗都是通过孩子的口吻表达对母亲的依恋,充满童真童趣。15.两首都写了母亲对孩子无私圣洁的慈爱,不同在于①《金色花》中的母亲问“孩子”你在哪里呀?”表现出看不到孩子时候的担忧,看到了孩子后宠溺地嗔怪“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和掩饰不住的找到孩子的高兴。②《告别》则是通过孩子的眼光写母亲对消失的孩子无时无刻的思念,因为孩子已经真的“走了”。从文本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可以看出。16.示例:虽然孩子远离了母亲,但孩子永远走不出母亲的思念,孩子就是母亲的全部【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1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根据《金色花》①段“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把自己想象成金色花和《告别》,③段“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把自己想象成“清风”和“涟漪”可知,两首散文诗都是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根据《金色花》①段“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把自己想象成金色花和《告别》,③段“当清寂的黎明,你在暗中伸出双臂,要抱你睡在床上的孩子时,我要说道:‘孩子不在那里呀!’——妈妈,我走了”可知,都是通过孩子的口吻表达对母亲的依恋。
故答案为:①都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如《金色花》中将自己想象成可以自由流动的金色花。《告别》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清风、涟漪等。都显得生动活泼,天真浪漫,突出了孩子对母亲无尽的依恋之情,以及母子间圣洁的爱。②两首散文诗都是通过孩子的口吻表达对母亲的依恋,充满童真童趣。1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两篇文章中的母亲流露的情感略不同:《金色花》,根据①段“孩子,你在哪里呀?”和⑥段“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可知,表现了母亲看不到孩子时候的担忧,看到了孩子后会嗔怪,掩饰不住的找到孩子的高兴。《告别》,根据①段“是我走的时候了,妈妈,我走了”可知,母亲在眼中,孩子消失了:根据⑨段“他呀,他现在是在我的瞳仁里,他现在是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可知,母亲在心里,孩子一直都在——在瞳仁里,在身体里,在灵魂里:蕴含着对孩子的无时无刻的思念。
故答案为:两首都写了母亲对孩子无私圣洁的慈爱,不同在于①《金色花》中的母亲问“孩子”你在哪里呀?”表现出看不到孩子时候的担忧,看到了孩子后宠溺地嗔怪“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和掩饰不住的找到孩子的高兴。②《告别》则是通过孩子的眼光写母亲对消失的孩子无时无刻的思念,因为孩子已经真的“走了”。从文本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可以看出。16.本题考查诗句含义。《告别》末尾最后一句话“他呀,他现在是在我的瞳仁里,他现在是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这句话是母亲说的,结合①段“是我走的时候了,妈妈,我走了”可知,尽管孩子已经离开了自己,可是母亲觉得自己的孩子并未离开自己,而是在自己的瞳仁里、身体里和灵魂里,说明母亲的心中永远牵挂着自己的孩子,孩子就是母亲的全部,表达了深沉的母爱。
故答案为:虽然孩子远离了母亲,但孩子永远走不出母亲的思念,孩子就是母亲的全部【答案】17.C18.约定;舍弃;才;害怕,担心19.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②以前吴起外出,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20.示例: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设计。根据仿写示例,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内容和情感,再仔细揣摩语气、重音、语速等读法,最后整体把握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那你等我。”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17.A.有误,正确朗读节奏为“期/日中”;
B.有误,正确朗读节奏为:“对子/骂父”;
C.正确;
D.有误,正确朗读节奏为:“故人/至暮不来”
故答案为:C18.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①句意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②句意为: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③句意为: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方:才。④句意为: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恐:恐怕,担心。
故答案为:约定;舍弃;才;害怕,担心19.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要词语有:中,正午;至,到;舍,舍弃;去,离开;乃,才。②重要词语有:昔,以前;故人,老朋友;而,表承接;止,这里是留下的意思;之,代词,指代朋友;食,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故答案为: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②以前吴起外出,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20.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甲文友人之所以自取其辱的根源是因为不守信,而乙文吴起之所以“服三军”也是因为守信。这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讲诚信。
故答案为: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21.【答案】(1)渲染气氛,融情于景。(2)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解析】【分析】(1)《夜雨寄北》中的“雨”是指当时写诗的一种氛围,只是描写场景,渲染气氛而已。《芙蓉楼送辛渐》中的“雨”则融入了更多的情感,特别是用“寒”字来形容,更衬托了作者的心情,所以起到了寄情于景的作用。(2)“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意思是: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这是诗人想象与妻子重逢时的情景,表达的是热切期盼和妻子重逢的情感。“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是: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电商法律顾问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灾害预警机井承包与维护协议
- 2025版高空作业大白施工安全协议
- 程一波消防操作员课件
- 2025版带购房协议转让的房产交易税费缴纳承诺合同
- 高速电梯安装工程劳务分包及运营维护合同
- 二建挂靠合同效力审查及合同备案手续
- 淀粉类产品市场推广与品牌合作协议
- 二手房买卖交易中房屋质量保修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平台信息安全保障合作协议
- 摄影教学类课件
- 刚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培训
- 2025年发展对象培训班考试题库带答案
- 厨师长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农业水果储藏管理办法
- 胡麻种植技术课件
- 高压安全知识培训
- 2025年重庆市南开中学八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中国翻译机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 2025年城市危旧房改造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公众参与分析
- DB32-T 5090.1-2025 医院医患沟通规范 第1部分:住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