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双体系资料之隐患排查治理手册_第1页
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双体系资料之隐患排查治理手册_第2页
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双体系资料之隐患排查治理手册_第3页
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双体系资料之隐患排查治理手册_第4页
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双体系资料之隐患排查治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XXXXXX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手册编制:审核:批准:

目录TOC\o"1-5"\h\uXXXXXX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手册 1一.企业概况 4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52.1目的 52.2标准和依据 62.3范围、总体目标要求、职责 72.3.1范围 72.3.2总体目标要求 72.3.3工作目标 72.3.4基本原则 82.4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82.4.1成立领导小组 82.4.2职责 82.5隐患定义 92.6隐患排查 92.7隐患治理 92.7.1隐患治理要求 102.7.2事故隐患治理流程 102.7.3一般隐患治理 102.7.4重大隐患治理 102.7.5隐患治理验收 112.7.6隐患排查周期 112.8完善制度 112.8.1考核与奖罚 112.8.1.1考核目的 112.8.1.2适用范围 122.8.1.3考核范围 122.8.1.4考核内容 122.9组织培训 142.10落实责任 142.11隐患分级与分类 152.11.1隐患分级 152.11.1.1基本要求 152.11.1.2一般事故隐患 152.11.1.3重大事故隐患 152.11.2隐患分类 152.11.2.1基本要求 152.11.2.2生产现场类隐患 162.11.2.2基础管理类隐患 162.12工作程序及内容 162.12.1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162.12.1.1基本要求 162.12.1.2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172.12.1.3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172.12.2确定排查项目 172.12.3组织实施 172.12.3.1排查类型 172.12.3.2排查要求 182.12.3.3组织级别 182.12.3.4治理建议 182.13文件管理 182.14隐患排查的效果 182.15持续改进 192.15.1评审 192.15.2更新 192.15.3沟通 192.16隐患辨识与评估方法 202.7.3.1评估原则 202.7.3.2评估方法 20三.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通用) 26四.隐患排查整改报告 33

一.企业概况企业名称:XXXXXX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所属行业:机械行业企业性质:注册资本:占地面积(平方):建筑面积(平方):主营业收入(万):标准化投入(万):企业地址:法人名称:法人电话:企业安全负责人:负责人电话:专职安管员名称:安管员电话:规模情况:从业人员数量:特种作业人员数量:安全管理人员数量:特种设备种类:特种/特殊作业种类:喷涂作业场所:涉爆粉尘作业场所:有限空间作业场所:金属冶炼企业:涉氨制冷企业:船舶修造企业:使用工业气体:废气/水处理:三合一场所:噪声场所:储罐区:危化品仓库:双重预防机制: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安全风险评估:D企业管理现状评估:D是否属于涉危企业:否重点监控危化品:危化品最大储存量:危化品年使用量: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1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办出台意见推进构建隐患管控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要求坚持隐患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隐患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尽快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和规范,完善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实现企业安全隐患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强基础。一是着力构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各地区指导推动各类企业制定科学的安全隐患辨识程序和方法,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科学评定安全隐患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隐患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隐患空间分布图。根据评估结果,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管控,确保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建立完善安全隐患公告制度,加强隐患教育和技能培训,在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隐患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隐患告知卡。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二是健全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政府监管体系。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完善安全隐患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通用标准规范、行业规范,各省级安委会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整体评估,针对不同隐患等级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组织对公共区域内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估,绘制区域“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隐患空间分布图。加强安全隐患源头管控,严格高隐患项目建设安全审核把关,明确高危行业企业最低生产经营规模标准,推进提升企业整体安全保障能力。三是强化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支持、推动建设一批重大安全隐患防控工程、保护生命重点工程和隐患治理示范工程,大力推进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建设和部门联合惩戒,深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抓紧建立功能齐全的安全生产监管综合智能化平台,加强远程监测、自动化控制、自动预警和紧急避险等设施设备的使用,逐步实现企业隐患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信息化管理。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示范带动、教育培训、舆论引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2.2标准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21]第88号修订2021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9]第29号,2019年04月23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8号修订,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第三次修订,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第四次修订,2018年12月29日起施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国务院令第645号修订,2013年12月7日起施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2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2015修正)《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风险管理术语》GB/T23694-2013《风险管理指南》GB/T24353-2022《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2792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45001-202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45001-2018等2.3范围、总体目标要求、职责2.3.1范围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化工、医药及危险化学品企业,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企业安全隐患的辨识、评估、分级、管控。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确定同类型企业常用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明确隐患排查的组织实施、隐患治理和验收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的具体要求等。国家已制定相关行业隐患治理实施指南的,按其执行。2.3.2总体目标要求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隐患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隐患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隐患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尽快建立健全安全隐患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完善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实现企业安全隐患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强基础。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隐患管控模式,从源头识别隐患、控制隐患,通过隐患排查及时查找出隐患管控措施的缺失、漏洞和失效环节,并治理消除,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遏制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2.3.3工作目标1.建立事故隐患排查项目清单。2.建立隐患治理信息台账3.组织成立隐患排查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成员职责4.建立健全的隐患排查制度5.建立重大隐患的应急预案6.对隐患治理后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2.3.4基本原则按照“关口前移、源头管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体系建设,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负责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2.4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工作领导小组2.4.1成立领导小组企业应成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组成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领导小组,专业部门和各车间应结合实际,逐级成立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的体系建设的实施,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岗位员工、工会组织等应全面参与隐患排查活动的实施,确保隐患排查活动涉及企业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使风险得到全面控制。(1)成立自己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自己企业的隐患机制建设,负责组织两个机制建设的策划、指导、协调、监督与考核等工作,确保机制建设的顺利开展。(2)也可以咨询或者外聘机构为企业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如下: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XXX、XXX、XXX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XXX兼任办公室主任,XXX、XXX、XXX为办公室成员,负责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制度建设、推进落实、监督考核等工作。2.4.2职责(1)组长职责:组长为“隐患”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隐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制定“隐患”体系建设工作制度和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隐患排查,组织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措施,组织制定重大隐患治理方案,明确小组其他人员职责,批准较大以上安全隐患清单、督查“隐患”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2)副组长职责:负责“隐患”体系建设工作,制定“隐患”体系建设工作制度和实施方案,组织制定科学的隐患排查治理程序和方法,组织企业隐患辨识,确定隐患级别,组织制定并落实隐患治理整改措施,组织制定“隐患”体系建设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监督并检查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3)成员职责:具体落实“隐患”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隐患识别、隐患等级分类并制定具体的管控措施,明确责任人,制作隐患排查表及清单,在所监管区域的重要区域和岗位设置警示标识。(4)其他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企业所有部门及人员积极按照部署,必要时成立本部门隐患排查工作小组,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隐患识别、隐患整改,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具体培训工作。2.5隐患定义指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是由隐患发展积累导致的,隐患的根源在于隐患,隐患得不到有效管控就会演变成隐患,隐患得不到治理就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事故发生。2.6隐患排查隐患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极易形成隐患,酿成事故。隐患排查,是以隐患管控措施为重点,对其有效性进行经常性核实确认和不断完善,是控制、降低隐患的保障手段。企业应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隐患排查前应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通过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2.7隐患治理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2.7.1隐患治理要求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企业治理等。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2.7.2事故隐患治理流程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制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应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治理措施。隐患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治理措施。隐患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2.7.3一般隐患治理对于一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企业各级(企业、车间、部门、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2.7.4重大隐患治理经判定或评估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应当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当包括事故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2.7.5隐患治理验收隐患治理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实现闭环管理。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当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对政府督办的重大隐患,按有关规定执行。2.7.6隐患排查周期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工艺特点,确定综合、专业、专项、季节、日常等隐患排查类型的周期。2.8完善制度企业应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及运行考核奖惩制度、隐患排查体系培训制度等,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编制隐患排查清单,根据企业自身组织机构特点,明确排查主体、周期及实施流程,确定隐患整改、验收工作流程,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示例:建立班组、车间、部门、企业四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行班组及岗位日常性隐患排查、车间综合性隐患排查、部门综合性隐患排查、企业综合性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节假日隐患排查、专项隐患排查等全面隐患排查机制。2.8.1考核与奖罚2.8.1.1考核目的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夯实各层级隐患排查相关职责,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控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确保实现安全生产。2.8.1.2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各部门、车间、班组、岗位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中涉及主体责任落实的考核与奖罚。2.8.1.3考核范围1.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考核与奖罚;2.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考核与奖罚;2.8.1.4考核内容2.8.1.4.1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考核与奖罚1.各部门/车间根据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内容编制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隐患排查表,未按要求编制隐患排查表的每项扣部门/车间安全管理分4分,罚部门/车间负责人50元。2.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熟知其管辖范围内的隐患排查表内容;否则,每发现一次,扣部门/车间安全管理分4分,罚部门/车间负责人50元。3.岗位员工熟知本岗位的隐患排查表内容;否则,每发现一次,扣部门/车间安全管理分2分。4.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工作流程,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日常运行情况监督;否则,每发现一次,扣部门/车间安全管理分4分,罚部门/车间负责人50元。2.8.1.4.2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考核与奖罚1.安全检查的形式(1)综合性安全检查;a)节假日安全检查即:五一、十一、元旦及春节前的安全检查,参加人员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一线员工代表等;否则,每发现一次,扣部门/车间安全管理分4分,罚部门/车间负责人50元;b)企业级安全检查:每月一次,由生产安全部负责组织参加人员为生产安全部人员、车间安全员及机电人员等;否则,未按要求组织,考核生产安全部部长安全考核分4分/次,未按要求参加的,扣部门/车间安全管理分4分,罚部门/车间负责人50元;c)车间级安全检查:每周一次,由各生产车间主任组织;否则,扣部门/车间安全管理分4分,罚部门/车间负责人50元。(2)专业检查;由企业设备设施部门牵头按计划组织;否则,扣部门/车间安全管理分4分,罚部门/车间负责人50元。(3)季节性检查;根据春、夏、秋、冬时令特点组织安全检查,分企业、车间、班组三个级别。——春季以防风、防静电、防坍塌为重点;——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高温超压、防汛及防暑降温为重点;——秋季以防火、防爆为重点;——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及防滑为重点。(4)日常安全检查;生产安全部、车间安全员及相关部门每天至少进行1次巡查,并将检查出的问题当天通知责任部门进行整改;否则,每发现一次,扣部门/车间安全管理分2分,罚部门/车间负责人50元。班组每班至少进行一次巡检;否则,每发现一次,扣部门/车间安全管理分2分,罚部门/车间负责人50元。(5)其他要求;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是风险管理要素的重点内容,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明确职责,努力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否则,每发现一次,扣部门/车间安全管理分4分,罚部门/车间负责人50元。隐患排查要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及时发现、不留死角;否则,每发现一次,扣部门/车间安全管理分4分,罚部门/车间负责人50元。隐患治理要做到方案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责任到人、限期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否则,每发现一次,扣部门/车间安全管理分4分,罚部门/车间负责人50元。隐患整改要求(1)各级检查人员,对查出的隐患都要逐项分析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按照“三不推”的原则按期完成整改任务;否则,每发现一次,扣部门/车间安全管理分2分,罚部门/车间负责人50元。(2)对威胁安全生产的隐患项目或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隐患,可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要做到“四定”(定措施、定负责人、定完成日期、定资金来源),隐患所在部门应按照要求及时整改反馈。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的部门负责对隐患整改的验收;否则,每发现一次,扣部门/车间安全管理分4分,罚部门/车间负责人50元。(3)对因特殊原因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安全隐患,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完成;否则,每发现一次,扣部门/车间安全管理分4分,罚部门/车间负责人50元。(4)对重大隐患及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及时报生产安全部。生产安全部对重大隐患进行汇总存档,并监督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否则,每发现一次,扣部门/车间安全管理分8分,罚部门/车间负责人100元。2.9组织培训——企业应将隐患排查治理的培训纳入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隐患类别、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方法、重大隐患治理、隐患治理验收。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培训可与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培训合并进行,并保留培训记录;——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和本实施指南,以及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方面的管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制度等。2.10落实责任企业应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及运行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可与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及运行管理考核奖惩办法一并制定并有效严格执行。重点考核各部门、各单位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落实情况,主要包括:排查实施、隐患报告、隐患治理、验收审核和信息档案管理等内容,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并实现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有机衔接和高效运行。2.11隐患分级与分类2.11.1隐患分级2.11.1.1基本要求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2.11.1.2一般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立即整改排查的隐患。2.11.1.3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以下情节为重大事故隐患;——违反法律 、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涉及重大危险源;——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2.11.2隐患分类2.11.2.1基本要求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隐患。2.11.2.2生产现场类隐患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设备设施;——场所环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消防及应急设施;——供配电设施;——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辅助动力系统;——现场其他方面;2.11.2.2基础管理类隐患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安全生产投入;——应急管理;——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相关方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其他方面;2.12工作程序及内容2.12.1编制排查项目清单2.12.1.1基本要求企业应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2.12.1.2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应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该排查单元的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2.12.1.3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应依据基础管理相关内容要求,逐项编制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基础管理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2.12.2确定排查项目实施隐患排查前,应根据排查类型、人员数量、时间安排和季节特点,在排查项目清单中选择确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排查项目,作为隐患排查的内容。隐患排查可分为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或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两类隐患排查可同时进行。2.12.3组织实施2.12.3.1排查类型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2.12.3.2排查要求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2.12.3.3组织级别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及其隐患排查工作小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企业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2.12.3.4治理建议按照隐患排查治理要求,各相关层级的部门和单位对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根据排查出的隐患类别,提出治理建议,一般应包含:——针对排查出的每项隐患,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经排查评估后,提出初步整改或处置建议;——依据隐患治理难易程度或严重程度,确定隐患治理期限;2.13文件管理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成果;——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记录,隐患整改复查验收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2.14隐患排查的效果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员工隐患排查水平进一步提高;——对隐患频率较高的风险重新进行评价、分级,并制定完善控制措施;——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2.15持续改进2.15.1评审企业应适时和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体系改进的可能性和对体系进行修改的需求。评审每年应不少于一次,当发生更新时应及时组织评审。应保存评审记录。2.15.2更新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影响,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隐患等级和类别、隐患信息等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变化或更新;——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企业生产工艺发生变化、设备设施增减、使用原辅材料变化等;——企业自身提出更高要求;——事故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其它情形出现应当进行评审。2.15.3沟通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隐患信息,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和效率。企业应主动识别内部各级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培训需求,并纳入企业培训计划,组织相关培训。企业应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使其熟悉、掌握隐患排查的方法,消除各类隐患,有效控制岗位风险,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2.16隐患辨识与评估方法2.7.3.1评估原则在对隐患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隐患评估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隐患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隐患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C)和评估级别,进行隐患评估。隐患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②设计规范、技术标准;③本企业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④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⑤相关方的投诉。2.7.3.2评估方法宜选择隐患矩阵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法(LEC);隐患程度分析法(MES);工作危害分析法(JHA);经验法等方法对隐患进行定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估级别。方法如下;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1.方法概述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具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是辨识危害因素及其隐患的方法之一。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包括作业活动划分、选定、危险源辨识等步骤。2.作业活动划分按生产流程、区域位置、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包括但不限于:日常操作:工艺、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作业活动:动火、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采样分析、人工加料(剂)、车辆装卸车、包装、库房叉车转运、清罐内污油等危险作业;场地清理、设备管线外保温防腐、机泵机组维修、仪表仪器维修、设备管线开启等其他作业;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公众聚集活动等;按岗位工作任务和作业流程划分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3.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步骤评价步骤如下:将《作业活动清单》中的每项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根据GB/T13861的规定,辨识每一步骤的危险源及潜在事件;根据GB6441规定,分析造成的后果,量化取值;分析造成事故(件)的可能性,量化取值;根据隐患判定准则评估隐患,判定等级;将分析结果,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中。(2)安全检查表法(SCL)1.方法概述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判别检查。适用于对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安全间距、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包括编制安全检查表、列出设备设施清单、进行危险源辨识等步骤。2.编制工作要求:确定编制人员。包括熟悉隐患点的工段长、安全员、技术员、设备员等各方面人员;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确定标准依据。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事件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编制表格。确定检查项目、检查标准、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及后果、安全控制措施等要素。3.安全检查表(SCL)分析步骤分析评价步骤如下:列出《设备设施清单》;依据《设备设施清单》,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危险源,对照安全检查表逐个分析潜在的危害;对照标准,依据准则分析事故(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并量化取值;对每个危险源,按照《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进行全过程的系统分析和记录。(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D=LEC),通过对危险源进行L值(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C值(发生事故可能出现的结果)打分之积,得出D值(隐患值)。依据D值大小判定岗位隐患级别。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对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进行评价的半定量评价方法。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就越大。赋分标准见下表。(4)隐患评价法(LS)隐患评价是分析评价项目隐患程度并且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程度,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即隐患度=可能性(L)*严重程度(S)——注;以下情形直接确定为重大隐患:——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经隐患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隐患的XXXXXX有限公司_隐患报告三.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通用)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序号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专业性检查综合性检查企业专项检查部门专项检查企业联检部门联检每年度/企业级每季度/部门级每季度/企业级每月/部门级1安全生产目标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制度,明确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环节内容。√2按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文件化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3按照制度规定,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并保存有关监测记录资料。√4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5组织机构和职责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6根据有关规定和企业实际,设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7安全生产领导机构每季度应至少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会议纪要中应有工作要求并保存。√8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对落实情况进行考核。√9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10各级人员应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11安全投入建立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12保证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专款专用,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13制定并实施包含以下方面的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计划: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健康防护设备设施。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个体防护装备。3.安全评价、职业危害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4.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5.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6.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7.安全标志及标识和职业危害警示标识。8.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14缴纳足额的保险费(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15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识别、获取、评审、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16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应定期、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向归口部门汇总,并发布清单。√17及时将识别和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18及时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传达给从业人员,并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19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和发布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安全投入管理、文件和档案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单位)管理、职业健康管理、个体防护装备(具)管理、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消防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安全绩效评定管理等。√√20基于岗位风险辨识,编制完善、适用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21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和适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22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23建立文件和档案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流程、形式、权限及各类安全生产档案及保存要求等事项。√24对下列主要安全生产资料实行档案管理:主要安全生产文件、安全生产会议记录、隐患管理信息、培训记录、资格资质证书、检查和整改记录、职业健康管理记录、安全活动记录、法定检测记录、关键设备设施档案、相关方信息、应急演习信息、事故管理记录、维护和校验记录、技术图纸等。√√25教育培训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的管理制度。√26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27按计划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安全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做好培训记录,并建立档案。√√28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并应按规定进行再培训。√√29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30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31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32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六个月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33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34企业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35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等内容的安全教育和告知,并由专人带领。√36生产设备设施企业新改扩工程应建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37新、改、扩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根据国家、地方及行业等规定执行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安全专篇、安全验收评价和项目安全验收等审查、批复和备案等程序;按照《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06号)的要求,进行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38建立设备、设施的运行、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39建立设备设施运行台账,制定检维修计划。√40按检维修计划定期对设备设施和安全设备设施进行检修,检修时要制定检修方案。√41建立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场或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等)的管理制度。√42按规定登记、建档、使用、维护保养和每月自检,按期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定期检验。√√43压力容器等设备(包括空气压缩机、气泵、储气罐等)应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注册证件、质量证明书、出厂合格证、年检报告等。√44建立新设备设施验收和旧设备设施拆除、报废的管理制度。√45按规定对新设备设施进行验收,确保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46作业安全建立至少包括下列危险作业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许可范围、审批程序、许可签发人员等:1.危险区域动火作业。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3.高处作业。4.大型吊装作业。5.临时用电作业。6.其他危险作业。√47企业应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48落实危险作业管理制度,执行审批制度。√49电气、高速运转机械等设备,应实行断电、挂牌、上锁、设监护人、安全控制单制度。√50建立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的管理制度。√51建立有关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管理制度。√52对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监督、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建立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53不应将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54根据相关方提供的服务作业性质和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安全绩效进行监测。√55建立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56对变更的设施进行审批和验收管理,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后所产生的隐患进行排查、评估和控制。√57隐患排查和治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