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 光 练习题_第1页
2023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 光 练习题_第2页
2023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 光 练习题_第3页
2023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 光 练习题_第4页
2023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 光 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2023年中考备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光练习题一、单选题1.(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一束光线射向平静的水面,若反射角为30度,则入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A.30° B.60° C.70° D.90°2.(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关于平面镜成像正确的是()A.正立的实像 B.正立的虚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3.(2022·上海·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人观察岸边的树木在水中倒影情况。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 B.C. D.4.(2022·上海虹口·统考二模)舞蹈演员向平面镜方向移动时()A.像变大,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大B.像的大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大C.像变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5.(2022·上海金山·统考二模)芭蕾舞演员站在平面镜前2米处,则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A.1米 B.2米 C.4米 D.8米6.(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常说的“镜中花、水中月”是由于()A.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实像 B.光的折射所形成的实像C.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D.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7.(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时测得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厘米,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15厘米 B.8厘米 C.6厘米 D.4厘米8.(2022·上海·校联考模拟预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在离凸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厘米 B.30厘米 C.40厘米 D.50厘米9.(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把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放大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A.小于10cm B.等于10cmC.在10cm到20cm之间 D.大于20cm10.(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已知在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成()A.放大的虚像 B.正立的虚像 C.放大的实像 D.缩小的实像11.(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15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时,则()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先变大后变小,像距变大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12.(2022·上海·校联考模拟预测)下列有关光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B.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C.游泳池注入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光的折射现象D.夏天雨后的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13.(2022·上海·校联考模拟预测)下列色光中,属于复色光的是A.白光 B.红光 C.绿光 D.蓝光二、作图题14.(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15.(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16.(2022·上海·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白鹭在水中的倒影图。若A点为人们看到白鹭的嘴在水中倒影的点,请在图中画出光从白鹭的嘴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其中A点表示水中“白鹭嘴”的位置。17.(2022·上海·校联考模拟预测)画出如图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三、填空题18.(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选填“反射”或“折射”)。若拍照时发现景物的像过大,则相机镜头应__________景物一些(选填“靠近”或“远离”)。19.(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雨后彩虹是阳光经高空的冰晶或水珠折射时,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而形成光的_____________现象,三原色光是指红光、蓝光和___________。看电视时,调节音量的大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20.(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______、蓝叫做三原色光。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发光体放在主光轴上,测量光屏上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为25厘米,则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物到透镜的距离______2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1.(2022·上海·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根据图甲所示的原理,在空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塑料薄膜,制作成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乙)。(1)图甲所示的现象可以用_____来解释;(2)图乙中,将易拉罐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_____(倒立/正立)的_____(实/虚)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将会_____(变大/变小/不变)。22.(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在图示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_。先后两次将焦距为10厘米和15厘米的凸透镜放置在“40厘米”刻度处,将蜡烛置于“20厘米”的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选用焦距为______厘米的透镜时,所成的像较大;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要确保在“50~70厘米”刻度之间移动光屏得到像,蜡烛应置于光具座上A、B、C、D中的______点处。四、实验题23.(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某物理小制作小组的同学利用空的薯片筒等器材自制了可以探究小孔成像特点的物理实验装置,他们在三个相同的空筒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小圆孔和小方孔,再用三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筒的口上作光屏。调整烛焰和灯丝的位置使光屏上可以观察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如图所示。(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物体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物体所成的像的形状与_______。(3)小组同学们还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改变光屏与小孔的距离s,像的高度h随着改变。于是他们改变s并记录对应的h值在表格中:序号s/厘米h/厘米12.01.024.02.036.03.048.04.0510.05.0从表格中可以看出h与s的关系为:当同一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_______。24.(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小嘉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他正确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先使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①他将蜡烛分别置于光具座上的不同位置,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成像情况如图(a)和(b)所示;分析比较图(a)和(b)中像距、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______。②在实验中,小嘉好奇地把自己的近视眼镜(凹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发现仍可以在光屏上成像;拿开眼镜后,像变得模糊不清;把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又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和科学课中有关眼球的结构(如图(c)所示)及作用(晶状体和角膜共同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可推测近视眼患者不戴近视眼镜时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可能是因为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或“后”)方,依据是______。25.(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2)如图(a)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______厘米刻度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的位置,如图(b)所示,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______。(选填序号)①光屏下调

②蜡烛上调

③透镜上调26.(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小佳用“自制简易照相机模型”研究照相机成像原理。如图(a)所示,该模型由两个纸筒M、N组成,M正好套在N的外面,并能进行抽拉。在纸筒M的一端贴上半透明纸,凸透镜固定在纸筒N的一端。小佳同学将此模型和发光体(物高H=4厘米)固定在光具座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如图(b)所示,实验步骤和操作均正确,并将每次实验测得的物距u、像距v、成像情况等分别记录在表格中。f=10厘米,物高H=4厘米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h(厘米)130.015.02.0235.014.01.6350.012.51.0①小佳实验中______到______的距离为像距。(均选填“凸透镜”“发光物”或“半透明纸”)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3中的像距v和像高h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简易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时,______。③小佳用简易照相机模型对着黑板上15厘米高的发光体观察,发现半透明纸上成像不完整。结合上述实验信息和数据,写出让半透明纸上成像完整的做法及理由。______27.(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小王研究微距相机的成像情况。他先把相机调整到焦距为的普通模式,改变物体与镜头的距离,相机内感光元件上的成像情况如图(a)(b)所示。由于物体距镜头太近时,感光元件上无法成像,因此他将相机切换到微距模式,调整焦距为,再将物体置于距镜头非常近的位置,此时在感光元件上能成清晰的像,如图(c)所示。(1)分析比较图(a)与(b)可知:同一镜头成实像时,物距变小,______;(2)观察图(c)可知:微距模式下相机成的像是______的(选填“放大”或“缩小”),据此可判断微距模式下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是______,此时相机的焦距______普通模式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8.(2022春·上海·九年级上海市震旦外国语中学校考期中)某小组同学发现在拍集体照时摄影师会通过拉伸镜头的办法改变物距和像距从而使照片更大些,于是该小组同学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器材和刻度尺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高和物距及像距之间的关系。已知凸透镜的焦距分别为10厘米和15厘米,发光体高均为5厘米,实验并记录测得的物距u、像距v和所成像的像高L像见表一和表二、表一:焦距

10厘米实验序号u(厘米)v(厘米)L像(厘米)v和u的比值112.060.025.05.0215.030.010.02.0318.022.56.31.3420.020.05.01.0530.015.02.50.5635.014.02.00.4740.013.31.60.3表二:焦距

15厘米实验序号u(厘米)v(厘米)L像(厘米)v和u的比值820.060.015.03.0925.037.57.51.51027.033.86.51.31130.030.05.01.01235.026.33.90.81340.024.03.00.61445.022.52.50.5①分析比较表中v、u和L像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8与10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__________像距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等于像距时,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c)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5与6与7或12与13与14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___________。②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v、u和L像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像高随__________的增大而减小。③该小组同学为了进一步得到L像与v、u的关系,计算了v和u的比值,并将计算结果填在表一和表二的最后一列。分析L像与v、u的关系的比值关系,可得到的结论是:当凸透镜成实像时,L像与v和u的关系的比值成_________。29.(2022·上海·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0cm,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___________;(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刻度线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线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__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3)光源“F”放在15cm刻度线处,其大小如图2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从左向右看,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3中的:___________。30.(2022·上海·校联考模拟预测)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如图所示。(1)如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如果将蜡烛靠近小孔,像会变得大一点,光屏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同时远离小孔;(2)在利用图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上不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3)蜡烛还可以用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丙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若在图丁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使烛焰尖部向左偏,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烛焰尖部”呈现的像又会变清晰;(4)小华又将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戊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烛焰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______(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31.(2022·上海浦东新·统考模拟预测)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以后,为了继续研究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选用直径相同,焦距不同的甲、乙和丙三个凸透镜分别观察光屏上所画的小五角星,观察时始终保持透镜位置不变,使透镜正对光屏,且使眼睛、透镜中心、五角星处于同一高度,如图所示。他们将观察到现象和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表一甲焦距为5厘米实验序号物距/厘米现象12.523.534.0表二乙焦距为10厘米实验序号物距/厘米现象46.058.068.5表三丙焦距为15厘米实验序号物距/厘米现象710.0812.0913.0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中的数据和现象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透过同一凸透镜观察相同图案,当成正立放大的像时,___________;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中的数据和现象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透过不同凸透镜观察相同图案,当成正立放大的像时,若要使像的大小相等,凸透镜的焦距越大,物距也应越大。推理:透过不同凸透镜观察相同图案,当成正立放大的像且物距相等时,焦距越大,___________。③结合已学知识可判断:将凸透镜甲仍置于图位置,将该光屏移至“57厘米”刻度处时,透过透镜将观察到的是___________。A.

B.C.D.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为30度,则入射角也等于30度。法线与平静的水面垂直,入射光线与法发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则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90°-30°=60°故选B。2.B【详解】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B【详解】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反射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4.D【详解】AC.平面镜成像,成的是等大的像,舞蹈演员向平面镜方向移动时,物体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故AC不符合题意;BD.像的大小不变,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舞蹈演员向平面镜方向移动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故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5.B【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2m,故B符合题意。故选B。6.C【详解】看到镜中的花朵和水中的月亮,都是物体经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常说的“镜中花、水中月”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B【详解】据凸透镜成像实验,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缩小的像,此时像处于透镜的1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2f>μ>f光屏距离凸透镜12cm,所以2f>12cm>f即12cm>f>6c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8.A【详解】在离凸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即像距为30cm,而此时光屏上缩小、等大、放大的实像都有可能。成缩小的实像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即f<v<2f代入数据,解得15cm<f<30cm成等大的实像时,像距等于两倍焦距,即v=2f代入数据,解得f=15cm成放大的实像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即v>2f代入数据,解得f<15cm综上所述: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A选项中的20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9.A【详解】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焦点,并且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因此透镜的焦距为若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物距应小于焦距时,所成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小于焦距f,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D【详解】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25cm>2f可得f<12.5cm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此时物距30cm,则u=30cm>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11.C【详解】由凸透镜成像时物像移动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15cm处向30cm处移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的实像,此时物距不断增大,则像距不断缩小,所成的像也变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2.C【详解】A.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B.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时,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则入射角是0°,故B错误;C.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所看到池底的虚像,故C正确;D.夏天雨后的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错误。故选C。13.A【详解】当太阳光(白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白光属于复色光.14.【详解】由图知道,反射角为90°-30°=60°所以入射角也为60°,在法线左侧画出入射光线,入射角度数等于反射角为60°即可,故光路如下15.【详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16.【详解】由题可知,A点为人们看到白鹭的嘴在水中倒影的点,是白鹭嘴通过水面所成的像,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据此画出白鹭嘴的位置A',连接人的眼睛和A,则连线与水面的交点为反射点,据此作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如图所示:17.【详解】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图如下:18.

会聚

折射

远离【详解】[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而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形成的。[3]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工作时物距应该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拍照时发现景物的像过大,应该使像变小一点,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应该减小像距,增大物距,故应该将相机镜头远离景物。19.

色散

绿光

响度【详解】[1]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即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2]根据我们对色光三原色的认识,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3]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20.

绿

放大

小于【详解】[1]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绿、蓝为单色光,可以混合成各种颜色的光,被称为三原色。[2][3]焦距为10cm,像距为25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位于二倍焦距之外,此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小于20cm,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1.

光的直线传播

倒立

变大【详解】(1)[1]图甲所示的现象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2][3][4]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图乙中,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倒立的实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物距将变小,像距变大,像会变大。22.

同一高度

15

A或B【详解】[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了使成的像在光屏中央位置,需要把蜡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在同一高度。[2]由“蜡烛放置在20厘米处,保持透镜在40cm刻线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可知,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实像,那么如果选择透镜的焦距为15cm,蜡烛放置在20厘米处,此时f<u<2f,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实像;如果选择透镜的焦距为10cm,蜡烛放置在20厘米处,保持透镜位置不变,由于u=2f,所以移动光屏,那么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实像。所以要得到较大的像应选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3]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要确保在“50~70厘米”刻度之间移动光屏得到像,也就是像距大于10cm小于30cm,当凸透镜焦距为15cm时,像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则物距应位于二倍焦距之外,即物距大于30cm,蜡烛应在10cm刻度线的左侧,即蜡烛在A或B点;当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时,像距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外,物距应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外,即物距大于10cm,蜡烛应位于30cm刻度线的左侧,即A、B、C、D都可以,综上所述,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要确保在“50~70厘米”刻度之间移动光屏得到像,蜡烛应置于光具座上的A或B点。23.

无关

物体的形状有关

成正比【详解】(1)[1]比较甲、乙两图知道,小孔形状不同,但是像的形状相同,由此得出结论:小孔成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2)[2]比较甲、丙两图知道,小孔形状相同,物体形状不同,像的形状也不同,由此得出结论:小孔成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3)[3]分析表格数据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随着像到小孔的距离s的增大而增大,且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的比值都相等,即当同一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正比。24.

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见解析【详解】①[1]由图(a)和(b)知,物距大于像距时,光屏上承接到的是蜡烛缩小、倒立的实像。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a)比(b)图的物距小,像距大,像也更大,所以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②[2][3]由操作可知,将近视眼镜拿走后,原来能在光屏上成的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又能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眼镜拿走后,像成在光屏前,而视网膜相当于此操作中的光屏,所以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25.

同一高度

55.0

缩小

②【详解】(1)[1]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利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像就可以成在光屏的正中央。(2)[2][3]如图(a)所示,物距为像距为根据光路可逆,当物距等于30.0cm,像距为15.0cm时,仍然可以成像,故此时凸透镜的位置为物距大于像距,物距在两倍的焦距外,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3)[4]①若光屏下调,像将继续上偏,故①不符合题意;②若蜡烛上调,烛焰的中心、凸透镜中心的连线下偏,像向下移动,故②符合题意;③若透镜上调,烛焰的中心、凸透镜中心的连线继续上偏,像向上移动,故③不符合题意。故选②。26.

凸透镜

半透明纸

物距u增大,像距v减小,像高h变小

简易照相机模型离黑板远一些,减小两相套纸筒M、N总长【详解】(1)[1][2]像距指的是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本实验中,像是成在半透明纸上的。故凸透镜与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就是像距。(2)[3]三组数据中,物距越来越大,像距越来越小,且像高也越来越小。故分析三组数据得到的规律是:物距u增大时,像距v减小,像高h变小。(3)[4]不能在半透明纸上得到完整的像,说明成的像的大小超过了半透明纸的大小。应该通过调节,使成的像变小。要使像变小,物距就要变大;同时像在变小的时候,像距也要变小。所以,做法是:简易照相机模型离黑板远一些,减小两相套纸筒M、N总长。27.

像变大

放大

物距小于像距

小于【详解】(1)[1]分析比较图(a)与(b)可知,像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同一镜头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变大,像距变大。(2)[2][3][4]从图(c)可以看出是一个放大的像,由于在元件上能够成像,故成的是实像;由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说明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在两倍焦距开外,故物距小于像距;相机调整到焦距为的普通模式,当物距为u时,感光元件上无法成像,说明当焦距调整到,此时成的倒立的放大的像,说明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故经整理可知28.

小于

4或11

减小

物距

正比【详解】①(a)[1]由1与2与3或8与10中数据,物距u小于像距v,v与u的比值大于1,即成放大的像;(b)[2]在实验表格中查找,物距u与像距v相同的实验序号为4或11,v与u的比值为1,即成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