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心理学专项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心理学专项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心理学专项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心理学专项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心理学专项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心理学专项题库(含答案解析)

心理学概述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表达人的心理过程内容的是()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B.情绪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D.个性、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

2.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

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冯特

B.桑代克

C.华生

D.特曼

3,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于()年在莱比锡

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的。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4.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5.同看一部电影或同上一堂课,不同的人其感受也不同。这种现象说

明人的心理具有()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现实性

D.能动性

6.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心理现象

C.个性心理

D.认识过程

7.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是()

A.突触

B.神经元

C.反射

D.反射弧

8.弗洛伊德是()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精神分析

D.人本主义

9.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高级之处在于()

A.人能识字

B.人会计算

C.人会使用文字工具

D.人会交往

10.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书名

为()

A.《教育心理学大纲》

B.《教育心理学讲义》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概论》

11.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心理过程?()

A.记忆

B.意志

C.兴趣

D.情绪

12.吃过梅子的人一见到它的外形,闻到香味,就有望梅止渴的反应。

这是一种()

B.无条件反射

D.生来的

A.非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13.小学生具有鲜明的心理特征,表现在其。

A.注意力具有强烈的兴趣、直观性和感情色彩,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

的注意力

B.思维水平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逐渐发展成为抽象思维

C.想象一般需要某种具体实物的支持,具有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

特点

D.感情活动的最大特点是独立性较强、情感的实践性和持续性较差

1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马斯洛和罗杰斯

A.冯特和铁钦纳

C.华生和斯金纳

D.詹姆士和杜威

15.格式塔学派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中“格式塔”的含

义是()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D.人本

16.个性心理特征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7.狗最初对圆形和椭圆形做出同样的反应,经训练后仅对圆形做出

该反应,这都是条件反射的()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18.下列心理学家与后面的理论相匹配的是。

A.布鲁纳〜联结说

B.奥苏伯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C.加涅〜顿悟说

D.班杜拉〜符号学习理论

19.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是()

B.桑代克

A.班杜拉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20.个体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

B.客观现实

C.个性

D.需要

2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

B.弗洛伊德和华生

C.弗洛伊德和斯金纳

D.弗洛伊德和康德

22.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

元素的心理学派是()

A.神经心理学

B.构造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23.第二信号系统的提出者是0

A.马斯洛

B.巴甫洛夫

C.孟德尔

D.摩尔根

24.开放式课堂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信息加工

B.人本主义

C.建构主义

D.认知主义

25.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的()环节。

A.开端

B.中间

C.终端

D.外部

26.主持“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15年之久的前苏联心理学家是()

A.凯洛夫

B.巴班以斤基

C.赘科夫

D.卡普捷列夫

27.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

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办法,

称为()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问卷法

28.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个性

29.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30.在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重要^念

的是苏联心理学家()

A.巴班期■基

B.彼得罗夫斯基

C.维果斯基

D.斯米尔罗夫

二、多项选择题

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0

A.心理学的独立

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E.教育心理学之父

2.以下心理学派与代表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精神分析一弗洛伊德

B.人本主义一艾利斯

C.行为矫正一华生

D.理性情绪疗法-罗杰斯

3.个性心理包括()

A.个性倾向性

B.情绪、情感

C.个性心理特征

D,意志活动

4.关于心理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校心理测试可以是集体测试,也可以是单一测试

B.通过心理测试,可以进行科研,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C.心理测试的目的是为了筛查有问题的学生,做好预防

D.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是为了做好学校的宣传工作

5.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0

A.需要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6.不属于心理现象中的动力系统的是()

A.性格

B.气质

C.需要

D.思维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部分。

2.A(解析)威廉•冯特(1832-1920年),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创立者,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生

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1875年,

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1879年在该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

室。

3.A(解析)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菜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

理学实验室。

4.D(解析)20世纪60年代初期,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促使

美国教育心理学转向对教育过程、学生心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

改进的探讨。

5.B(解析)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

是主观性,一个是能动性。前者强调“人心不同”“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理解的关键词是“不同”。后者强调人作为高级动物的能动性,

理解的关键词在于“不是消极被动”“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

“预测”“改造”

6.B(解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

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7.B(解析)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8.C

9.C(解析)维果斯基指出,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

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一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

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的心理机能。

10.C(解析)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

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专著奠定了教

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所

以本题答案选C.

11.C(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部分。

记忆属于认知过程,兴趣属于个性心理。

12.C(解析)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

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得来的知识、技能、经验等。

13.B(解析)B项所述为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14.B

15.C(解析)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

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

的译音。

16.D(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三个方面。

17.D(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

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狗经过训练后

仅对圆形做出该反应属于刺激分化。

18.B(解析)布鲁纳提出的是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加涅提出的是信

息加工学习理论,班杜拉提出的是社会学习理论,奥苏伯尔提出的是

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19.B(解析)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

20.B(解析)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没有客观现实就没

有心理

21.A(解析)精神分析学派幼儿教育理论以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为代

表,他们的理论非常重视人格的发展,而且强调婴幼儿阶段的生活经

验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影响成年以后人的性格、人际关系,

社会性行为和家庭生活。

22.B(解析)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在研究

方法上,该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

造。

23.B(解析)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

二信号系统活动。

24.B(解析)人本主义的基本教学模式有:

(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②)开放式课堂模式;

(③)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25.B(解析)在整个心理活动中,心理状态是处于联系心理过程和个

性心理特征的过度阶段

26.C(解析)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1957至1977年期间,以“教育与

发展”为研究课题,进行了长达20年的教育实验和教改实验。著有

《教学与发展》一书。他的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

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27.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实验法的概念。

28.D

29.C(解析)本题考查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第一信号系统:

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作第一信号系统。第二

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作第

二信号系统。虽然主人叫狗的名字是以语言为中介,但对于小狗来说,

它并不是因为理解语言的意义而产生反应,而是将这种语言作为一种

物理性条件刺激。

30.C(解析)维果斯基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

展区”的理论、他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

童发展的前面。

二、多项选择题

1.ABD(解析)冯特的历史功绩是:心理学历史上出现的心理科学的

独立、实验心理学的创立和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建立。

2.AC(解析)B、D项对应的代表人物恰好相反。

3.AC(解析)个性心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个性倾向性与个

性心理特征。

4.AB(解析)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

统的程序。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

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

5.BCD(解析)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

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需要属于个性心理倾向性。

6.ABD(解析)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

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包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故此题选ABD.

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是在()

A.幼儿期

B.乳儿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2.0是指接受、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3.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常常被肯

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4.“用进废退”与哪种遗忘观点相一致。

A.记忆痕迹衰退说

B.材料间干扰

C.同化说

D.检索困难

5.“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

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这句话来自。

A.布鲁纳

B.奥苏伯尔

C.加涅

D.维特罗克

6.“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7.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8.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同声翻译人员使用的记忆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记忆

9.弱智儿童的明显特征是普通智力和()落后于同龄儿童。

A.创造能力

B.思维能力

C.社会适应能力

D.想象能力

10.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效果的

创造性训练方法是()

A.发散思维训练

B.头脑风暴训练

C.推测与假设训练

D.自我设计训练

11.学生记忆26个英文字母,发现中间难、两头易。这反映了哪一现

象()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D.前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C.同化说

12.看过《西游记》的人在头脑中都可以形成孙悟空的形象,这是()

的心理活动。

B.再造想象

A.表象

D.幻想

C.创造想象

13.“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属于()

A.形象记忆

B.动作记忆

C.情绪记忆

D.逻辑记忆

14.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

A.学习

B.模仿

C.强化

D.适应

15.教师一边讲题,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属于()特征。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分散

16.“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的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形态扩散

D.方法扩散

17.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考、分析问题时极易钻牛角尖,甚至陷入其

中难以自拔。这说明初中生的思维具有。

A.片面性

B.表面性

C.深刻性

D.广阔性

18.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出相似判

断。这是()

A.社会刻板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投射效应

19.在寂静的夜晚,将钟放在一个恰当距离,你一会儿能听到“嘀嗒”

声,一会儿又听不到。这种象是()

A.注意的不稳定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起伏

D.注意的分散

20.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

是发散思维的()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特殊性

21.当我们在知觉一个不熟悉的物体时,总是倾向于赋予其一定的意

义,或者将其归为经验中的某类。这种现象被称为是()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22.将一根木棒的一截插入水中,看起来木棒变弯曲了。这是()

A.感觉

B.错觉

C.动觉

D.幻觉

23.遗忘规律的发现者是()

A.博比特

B.科尔伯格

C.艾宾浩斯

D.卢梭

24.老师问妙妙:“你有兄弟吗?”“有兄弟叫什么名字?”“明明。”

“明明有兄弟吗?”“没有。”按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妙妙的

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5.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其他无关因素,在头脑中形成

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行为问题的表征是()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26.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拥有的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度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27.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

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场独立型

28.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紧张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29.纸是学习中的必用品,写字时常常用,然而天气热的时候有的人

将纸拿来来当扇子扇、这种情况属于思维的()

A.流畅性

B.灵活性

C.独创性

D.发散性

30.范老师看到“长城”一词,便想起了他曾经参观过的长城。这种

现象属于()

A.想象

B.表象

C.回忆

D.再现

31.“知之深,则爱之切”说明情感过程依附于0

A.感知过程

B.教育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32.小明想象力丰富、观察敏锐、思维灵活,这表现了他的()

A.知识

B.技能

C.能力

D.思维

33.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

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D.恒常性

C.理解性

34.教师突然中断讲课,引起分心学生的注意。这种注意是0

B.无意注意

A.有意注意

D.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35.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计算。这种心理

过程属于()

B.知觉

A.感觉

C.记忆

D.思维

36.记忆分为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在感觉登记

阶段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方法是()

A.吸引学生的注意

B.为复述留有时间

C.帮助学生进行精细加工

D.经常安排练习

37.小孩子生病时去过医院,以后看见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这种心

理活动是()

A.记忆

B.想象

C.思维

D.感觉

38.能严格而精细地思考问题,冷静而客观地评价和自觉地控制自己

的思维,不受到自己的情绪和偏爱的影响的思维品质是()

A.广阔性

B.深刻性

C.独立性

D.批判性

39.小丽用记号笔把试卷上答错的题目标识出来,便于更高效的复习,

这主要运用了知觉的()

A.理解性

B.恒常性

C.整体性

D.选择性

40.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准备、酝酿、豁朗和()

A.启发

B.批判

C.验证

D.变通

41.教师讲课时,一位小学生一会儿听教师讲,一会儿翻书看,一会

儿在本子上写什么。你认为这位小学生这时的注意状态是()

A.稳定的

B.起伏的

C.转移的

D.分散的

42.在教室里,面对着你的一个窗户是方形的,其他几个窗户看起来

不是方形的,可你仍感知到它们是方形的,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43.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

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的过程叫作()

A.符号

B.概念

C.命题

D.连锁

44.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实践活动影响

45.黑人的牙齿总给人以特别洁白的感觉,这与“月明星稀”给人的

印象一样,都属于感觉的()

A.补偿

B.适应

C.同时对比

D.继时对比

46.地理老师在黑板上绘制数学地图时,铁路用白色,公路用红色,

河流用蓝色,学生便可清晰地将它们区别开来。该教学所体现的心理

效应是感觉。

A.后像

B.对比

C.适应

D.相互作用

47.()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

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什么联系。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48.改变客观事物形象中的某一部分,突出其特点,从而产生新形象。

这种想象的认知加工方式是()

A.黏合

B.夸张

C.人格化

D.典型化

49.知识直观的类型中,()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

广泛使用。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符号直观

50.教师答疑时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脑中知识,以解决学生当前的问

题,这主要体现记忆品质的()

A.准确性

B.持久性

C.敏捷性

D.准备性

51.司机开车时,眼、耳、手、脑并用是注意的。特性的表现。

A.分散

B.转移

C.分配

D.范围

52.“距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所表达的内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0

A.概念

B.高级规则

C.规则

D.技能

53.知觉的高级形式是。

A.注意

B.观察

C.想象

D.记忆

54.“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描述的是()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化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55.同不同下急速的流水。一会儿之后,你就会感觉到析在动。这种

现象心理为()

B.自主运动

A.动景运动

D.运动后效

C.诱导运动

56.总数入=500,样本容量=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

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57.一般而言,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是()

A.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逐渐过渡

B.注意的范围很广,稳定性强

C.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一般较强

D.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强

58.学生在课上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这属于0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选择

C.注意的保持

D.注意的调节

59.在一定)时间内,人不能感觉到所有的刺激,而仅仅感受能够引

起注意的少数刺激,这就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礼节性

D.整体性

60.长系列的材料,中间部分记忆的效果差,两端部分记忆的效果。

这是由于中间部分要受哪种抑制的干扰。

A.前摄

B.倒摄

C.单一

D.双重

61.小学儿童玩游戏机的水平不亚于成人,这是因为他们注意的()

有较好的发展。

A.广度

B.稳定性

C.转移

D.分配

62.在记忆中,小学生善于()

A.具体的词的记忆

B.语词材料记忆

C.抽象图形记忆

D.具体形象记忆

6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是()

A.暂时遗忘

B.永久遗忘

C.干扰遗忘

D.逆向遗忘

64.朱老师上课时,经常将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圈画出来,加强学

生对这些重点内容的理解,这体现了知觉的()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对比律

6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味觉刺激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感觉适应

66.过度学习有利于记忆信息的保持,最佳的过度学习量是比刚刚记

住再多学()

A.10%

B.50%

C.100%

D.200%

67.“足智多谋,随机应变”体现了思维的()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68.实验证明,当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50%时,记忆效果()

A.最差

B.一般

C.最好

D.不好不坏

69.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3~6个组块

B.5~9个组块

C.6~8个组块

D.7个组块

70.我们背单词时,容易记住前面和后面的,中间的易忘记。对这种

现象的解释是()

A,痕迹消退说

B.同化说

C.动机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71.小明背诵一个英语单词,背诵8遍的时候正好记住。那么小明共

背()遍才能使记忆效果更佳。

A.8

B.9

C.10

D.12

72.学生在看完《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后,头脑中出现哈利•波特

的形象属于()

A.无意想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73.艾宾浩斯是记忆研究第一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映的遗忘规律

是()因此复习要采取()的策略。

A.先快后慢及时复习

B.先慢后快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先多后少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D.先快后慢以150%的学习程度追求记忆效果最佳

74.某生读6遍材料刚好能够记住,按照适当过度学习的要求,若要

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该生需再读()

A.2遍

B.3遍

C.6遍

D.9遍

75.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A.2岁

B.4岁

C.6岁

D.8岁

76.人们偶然看到天上的朵朵白云会下意识地脱口说出它像棉絮、小

山等,这种心理现象是()

B.有意想象

A.无意想象

D.幻觉

C.幻想

77.辨别汉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其知觉类型是。

B.时间知觉

A.空间知觉

D.错觉

C.运动知觉

78.技术工人在拆卸机器时,一边操作一边思考,这一过程的思维活

动主要是()

A.创作思维

B.动作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79.奥苏伯尔认为,学龄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是()

A.概念记忆

B.才既念同化

C.才既念理解

D.概念运用

80.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

D.随意后注意

81.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由直觉动作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B.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C.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辩证逻辑思维

D.由抽象逻楫思维过渡到辩证逻辑思维

82.教师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0

A.聚合思维

B.逻辑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83.在注意的品质中,教师尤其擅长的是注意的()

A.稳定性

B.转移

C.范围

D.分配

84.教师授课时,通过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

吸引学生的()

A.有意后注意

B.无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无意注意

85.老师讲课时“抑扬顿挫”,语速时快时慢,容易引起学生的()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86.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具有假设性、0和内省性。

A.计划性

B.概况性

C.预计性

D.目的性

87.学生在写记叙文之前在头脑中构思所要描述的场景。这属于()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88.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具备初步逻辑思维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

A.前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感觉运动阶段

89.看书时,用红色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90.()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目前发展心理学界最具权威的理论观

点之一。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维果斯基

D.埃里克森

91.()也称储存,指已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

定时间后,才能被提取。

A.保持

B.编码

C.提取

D.记忆

92.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动作记忆

93.老师上课时,声调抑扬顿挫,就容易使学生0

A.分散注意

B.集中注意

C.转移注意

D.分配注意

94.少年期的主导思维是()

A.形象思维

B.经验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逻辑思维

95.“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96.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

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97.()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

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A.学习适应

B.学习准备

C.学习促进

D.学习技能

98.避免教学中的性别偏向有多个需要注意的方面。比如,在课堂上,

教师要给予男女生同样多的注意,对男女生的提问次数、问题性质要

差不多,对男女生所给予的反馈质量、数量也要相当。这里讲的是()

A.教学材料和语言方面

B,学科和兴趣方面

C.课堂管理和活动方面

D.课堂教学和互动方面

99.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

B.空气透视

A.线条透视

D.视轴辅合

C.运动极差

100.焦裕禄同志生前常在夜晚睡觉前,把一天经历过的事情想一遍,

人物的音容笑貌、事物的具体形象历历在目,他称为“过电影”。这

是()

A.想象

B.记忆表象

C.保持

D.再认

101.小学生的思维()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的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的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思维阶段

102.学生认为外表有魅力的老师教学能力强,这一现象是()

A.宽大效应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晕轮效应

103.儿童在有所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

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这是()提出的。

A.奥苏贝尔

B.布鲁纳

C.劳伦兹

D.维果斯基

104.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

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

C.过度学习

D.疲劳和厌烦

105.“遗忘曲线”中遗忘的进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前后一样快

D.忽快忽慢

106.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分辨“你、我、他”“上、下、左、

右”等概念。这些概念一般是通过()

获得的。

A.概•念形成

B.接受学习

C.概念同化

D.学校系统教学

107.错觉是一种()

A.感觉

B.知觉

C.注意

D.视觉

108.对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试卷题型的总结,正确的是()

A.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通过重现解答

B.填空题、问答题主要通过再认来解答

C.人的重现记忆优于再认记忆

D.能再认的不一定能重现

109.小学生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出雷锋叔叔的模样,这属于()

A.幻想

B.空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

110.王老师上课时,一只小鸟停在窗台上啄玻璃,同学们部把视线转

向它。这属于()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前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111.教师在课堂上用儿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这种思维方

法是()

A.创造性思维

B.聚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直觉思维

112.小明早上起来,推开窗户发现地面全都湿了,由此他推断昨天夜

里一定下雨了。他的这种推断体现了思维的()

A.概括性

B.间接性

C.稳定性

D.推断性

113.“那个人长什么样我不记得了,但是再见面时我能认出他的模样。”

这属于()

A.回忆

B.再认

C.想象

D.联想

114.我们聚精会神地看书,对周围有人走动或出现其他情况,往往是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现象。

A.兴奋

B.负诱导

C.正诱导

D.抑制诱导

115.物理教师认为学习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物理学的一定好,并在日常

教学中更加关注和赞许这类学生,该教师的看法属于()

A.刻板印象

B.认知失调

C.扇贝效应

D.从众心理

116.组块为单位来计算,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

A.4±2

B.5±2

C.6±2

D.7±2

117.“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屏息”等现象反映的都是注意的()

A.转移

B.内在状态

C.广度

D.外部表现

118.某学生在回答“什么是圆的”的时候,说出“气球是圆的”“宋

祖英唱歌的时候嘴是圆的:这主要体现了发散思维的()

A.流畅性

B.独特性

C.综合性

D.多维性

119.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是利用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想象基本形式的是0

B.黏合

A.创造

D.典型化

C.夸张

121.对语法规则、公式符号、法律条文等知识的记忆属于()

A.情景记忆

B.运动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义记忆

122.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

奋,反而会产生抑制。这种现象被称为()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123.人们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从给予的信息中

得出逻辑的结论,反映的是下列哪种思维方式()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24.一位老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报纸的用途,这是在考查学生创

造性思维的。

A.灵活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特性

125.儿童能借助小餐具玩过家家的游戏,且他们手中的小餐具被收回,

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这些儿童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26.知觉的恒常性是()

A.在一般情况下,人对任何事物都有根据已有知识和过去经验来理解

和领会的

B.在对当前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

C.一定时间内人能感受到引起注意的一些刺激

D.知觉往往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127.直观动作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A.感知和表象

B.表象和动作

C.表象和概念

D.感知和动作

128.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

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这种现

象称为()

A.大小恒常

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

D.亮度恒常

129.冬天在室内乍一走到室外,感觉很冷,不一会就不觉得冷了,这

种现象是()

A.感觉的对比

B,感觉的适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后效

130.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识记与回忆的干扰是()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正迁移

D.负迁移

13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过程与()的关系。

A.学习程度

B.记忆方法

C.时间

D.记忆材料

132.“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属于()

A.注意分散

B.注意起伏

C.注意稳定

D.注意分配

133.下列哪一项不是正确地描述了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A.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

B.想象的内容逐渐接近现实

C.想象中的幻想日益减少

D.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134.发散思维的三项特征是。

A.变通性、灵活性和流畅性

B.间接性、独立性和流畅性

C.概括性、间接性和变通性

D.变通性、独特性和流畅性

135.心理学研究表明,能使知识保持达到最佳效果的学习程度为()

A.50%

B.100%

C.150%

D.200%

136.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的特征是

()

A.注意的转移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分散

D.注意的稳定

137.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物的认知

过程被称为。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发展

138.一般而言,低常儿童智商低于()

A.50

B.60

C.70

D.80

139.PQ4R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的学习技术,

它的提出者是()

A.布鲁姆

B.托马斯和罗宾逊

C.安德森

D.施瓦布

140.心理学家用“视崖实验”考察个体的。

A.大小知觉

B.运动知觉

C.时间知觉

D.深度知觉

141.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142.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

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B.场独立型

A.场依存型

D.沉思型

C.冲动型

143.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B.美国心理学家

A.苏联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144.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对象与活动上,这属于0

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性

D.注意转移

145.关于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处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

B.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

C.辩证逻辑思维占主导

D.创造性思维发展达到高峰期

146.学生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这是注意的()

A.分散

B.转移

C.分配

D.分心

147.某位数学教师在讲授“正角三角形”这一概念时,不仅用常见的

图示来说明,还用、等图示来说明。他在这里所运用的教学活动方式

是()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变式

D比较

148.“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什么记忆()

A.情绪记忆

B.动作记忆

C.逻辑记忆

D.形象记忆

149.“我走月亮走,我停月亮停”,这种儿童在特定阶段所表现的思

维特点是()

A.永久客体性

B.不守恒性

C.自我中心

D.不可逆性

150.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分析思维

D.直觉思维

151.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符合感知的()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52.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

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这是()

A.举例

C.比较

B.变式

D.归纳

153.从迁移的角度看,倒摄抑制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迂移

154.上课过程中,突然有人推门进来,大家会不由自主地把头转向门

开的方向。这种表现是()

A元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观察注意

155.生通过观察、号脉能诊断出患者的病情,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

征?()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156.我们坐在一列靠站停止的火车上,当相邻的一列火车开动时,我

们会觉得是我们所坐的这列火车开动了。这种现象是0

A真动知觉

B.自主运动

C.请导运动

D.运动后效

157.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158.因为回忆某些痛苦的经历会使人感到不愉快,所以与之有关的时

间可能更容易遗忘,解释这种遗忘现象的理论是。

A.消退学说

B.干扰学说

C.压抑学说

D.提取失败学说

159.记忆的信息三级加工模型包括()、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A.形象记忆

B.情境记忆

C.感觉记忆

D.符号记忆

160.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的现象称为。

A.定向作用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印象管理

161.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162.小丁智力年龄为10岁,实际年龄为8岁,其比率智商是()

A.80

B.85

C.100

D.125

163.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可能答

案: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

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164.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错误的是()

B.杜威一《我的教育信条》

D.弗洛伊德一《梦的解析》

A.桑代克一《教育心理学》

165.主持人议这一个题目,某人迅维地按下抢答键答题,说明他具备

定的()品质。

B.敏捷性

A.准备性

D.持久性

C.准确性

166.教师让学生即兴回答问题,这是为调动学生的()

B.发散思维

A.直觉思维

D.逻辑思维

C.常规思维

167.系列位置效应常被看作是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有效

证据,可通过对单词的自由回忆测验获得。如果改变单词频率、单词

呈现速度、单词系列长度,对系列位置效应最有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对渐近线和近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首因效应

B.对近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首因效应和渐近线

C.对首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渐近线和近因效应

D.对首因效应和渐近线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近因效应

168.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的设计者主要运用的是0

A.常规思维

B.创造思维

C.动作思维

D.逻辑思维

169.教师课件字不宜太小,这是运用感知规律的()

A.差异律

B.活动律

C.强度律

D.组合律

170.学生刚学习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可

以对这种现象做出理论解释的是()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干扰说

171.不管光线明与暗,我们都认为红旗是红色,这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72.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是()

A.精神活动

C.意识活动

B.反射活动

D.移情活动

173.一年级小学生计算时往往扳着手指算,这种思维是()

A.形象思维

C.创造性思维

B.动作思维

D.抽象思维

174.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是身体运动时各种肌肉活

动的特征,如。

A.协调性

B.放松

C.柔韧性

D.应激性

175.医生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病情是思维的()的体现。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176.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是利用了人的()

A.感觉对比

B.知觉选择

C.感觉适应

D.视觉后像

177.小李数学基础很好,对数学中的定理、公式很容易就能记住,这

种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178.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和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

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的干扰。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179.早晨起床记忆英语单词的效果比课间记忆英语单词的效果要好,

这是由于()

A.记忆的准确性

B.记忆的恢复性

C.无倒摄抑制

D.无前摄抑制

180.“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181.从整体上看,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呈现为。

A.正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D型分布

D.L型分布

182.对同一棵香樟树,植物学家把它看作是一种“双子叶植物”,而

木匠则常将之作为“优质木材”这是。的表现。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理解性

C.知觉选择性

D.知觉恒常性

183.我们在解数学题时,通常是根据已知条件朝着目标方向进行分析

与综合,最后寻求到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辐合思维(或聚合思维)

184.儿童在接触事物时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属于。

A.丰富感受性

B.丰富行动性

C.丰富创造性

D.丰富表面性

185.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

观点的代表学说是()

B.同化说

A.痕迹衰退说

D.动机说

C.干扰说

186.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

B.前人经验

A.感受与体验

D.信息及其组织

C.记忆的内容

187.英语老师提倡同学们早晨起来记单词,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的干扰

是()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双重抑制

D.多重抑制

188.自问自答的言语活动属于()

A.独白言语

B.对话言语

C.内部言语

D.书面言语

189.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190.比较固执、爱钻牛角尖。这是思维缺乏()的表现。

A.深刻性

B.批判性

C.广阔性

D.灵活性

191.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学

生的行为称作0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型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型障碍行为

192.对初中生的心理教育,要以初中生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础。

A.认知

B.记忆

C.思维

D.感觉

193.某些能力在大脑发展的某一敏感时期最容易获得。对语言学习来

讲,其关键期大约在16岁稍前的是()

A.音韵学习

B.书写学习

C.语法学习

D.语感学习

194.按照设计图想象自己未来家的样子,这属于。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空想

195.看到一面红旗,人们立刻能认识它,这种心理活动主要是。

A.感觉

B.视觉

C.色觉

D.知觉

196.下列选项体现记忆敏捷性品质的是()

A.出口成章

B.死记硬背

C.博闻强记

D.过目成诵

197.我们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头脑中浮现出草原上一

年四季不同的景象,这是()

A.空想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98.有预定目的,用专门方法的识记的是()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199.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

觉,这种现象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错觉

200.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

悟的思维是()

A.逻辑思维

B.直觉思维

C.形象思维

D.动作思维

201.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

A.动机说

B.痕迹衰退说

C.提取失败说

D.干扰说

202.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苏轼评价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苏轼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203.一些学生常在经过艰苦复习通过考试后立即忘掉了所学内容,这

是因为他们想尽快摆脱伴随这些内容的令人不快的情绪。这种遗忘是

()

A.消退性遗忘

B.干扰性遗患

C.抑制性遗忘

D.动机性遗忘

204.()由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关键期。

A.小学二年级

B.小学四年级

C.小学五年级

D.初中二年级

205.我们熟悉的某位身材高大的人,不会因为他站得远,看上去矮小,

就把他知觉为一位身材矮小的人。这是知觉的()

A.意义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

206.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感觉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207.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208.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研究人的记忆规律绘制了“艾

宾浩斯遗忘曲线”,想告诉我们()的重要性。

A.及时复习

B.爱好兴趣

C.知识遗忘

D.记忆

209.将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总结和归类,剔除不相同的其他特质叫()

A.抽象

B.辨别

C.类化

D.同化

210.()是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

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A.规律

B.思维

C.知觉

D.概念

21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212.背一个单词要10遍才能记住,为了防止遗忘,应该过度学习()

A.20%

B.50%

C.70%

D.100%

213.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

A.线条透视

B.空气透视

C.运动视差

D.视轴辐合

214.教师用红笔批改作业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

A.强度

B,对比关系

C.运动关系

D.新异性

215.0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A.发散思维

B.主动性

C.积极性

D.变通思维

216.我们在把握“鸟”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得出“所有的鸟都是有

羽毛的”这一结论。这种思维过程是()

A.综合

B.概括

C.抽象

D.系统化

217.教师上课讲到重要地方,声音要适当放大放慢,使学生听清楚。

这符合知觉的()规律。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18.学生对新问题不经过逐步地分析,就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

维方式是()

A.逻辑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219研究表明,青少年记忆的高峰时期为0

A.小学高年级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220.张老师能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

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为了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这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和()

A.动态性维度规律

B.知觉选择性规律

C.个性心理特征规律

D,近因效应规律

221.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

是思维过程的。

A.具体化

B.分析

C.系统化

D.抽象

222.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称

为()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223.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有()

A.父母的言行、家庭氛围、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态度

B.父母的言行、家庭成员、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态度

C.父母的学历、家庭氛围、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态度

D.父母的言行、家庭氛围、家庭结构、父母的习惯

224.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225.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如库伯和谢帕德所做的

0

A.表象操作实验

B.心理操作实验

C.心理旋转实验

D.表象运动实验

226.学习者首先能够理解语言文字所代表的知识,并能应用知识解决

问题的学习方式是()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227.提起某个人时,就能回想起他的样子,这种记忆属于()

A.情绪记忆

B.运动记忆

C.逻辑记忆

D.形象记忆

228.王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她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

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从而加大形近字的

区别。这是运用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29.阅读《红楼梦》时,关于林黛玉形象的想象是。

B.有意想象

A.无意想象

D.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230.在阅读时,有人能够“一目十行:这种现象反映了注意的()

B.分配

A.稳定性

D.转移

C.广度

231.学习中老师运用合理的板书设计、色彩对比,以便突出直观对象

特点。这是利用了感知的。

A.差异律

B.强度律

D.组合律

C.活动律

232.下列哪个概念可以解释“月明星稀,月暗星密”()

B.感觉对比

A.感觉适应

C.联觉

D.掩蔽

233.小学生从“习作例文”至I“命题作文”,这是想象()发展的表

现。

A.有意性

B.现实性

C.创造性

D.概括性

234.一段长的学习材料,往往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差。这是()造成

的。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D.内抑制

235.自我中心言语是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由言语的交际机能

向言语的自我调节机能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持上述观点的心理学家

是()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奥苏贝尔

D.勒温

236.研究表明,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

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这是()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起伏

237.在对事物的知觉中,需要有以往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

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这一特性的是()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238.()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主要根据个人好恶得出一

个判断,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识对象其他品质的现象。

A.晕轮效应

B.近因效应

C.社会刻板效应

D.首因效应

239.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习惯于“三七二十一”这一记忆

顺序,如果问他们“几乘以三等于二十一”,很多人都反应不过来。

这是一种()现象的消极作用的表现。

A.发散思维

B.定势

C.逻辑思维

D.启发

240.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

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散

241.下列特点不属于发散思维的是()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242.游过北京八达岭以后,可以回想起八达岭长城的形象。这种记忆

称为()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243.儿童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

如把“入口”读作“八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