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7/0F/wKhkGWdBUZuAL1KQAAIffXIUYSE816.jpg)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7/0F/wKhkGWdBUZuAL1KQAAIffXIUYSE8162.jpg)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7/0F/wKhkGWdBUZuAL1KQAAIffXIUYSE8163.jpg)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7/0F/wKhkGWdBUZuAL1KQAAIffXIUYSE8164.jpg)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7/0F/wKhkGWdBUZuAL1KQAAIffXIUYSE81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一、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分)小闽班思政课老师课堂上指导同学们如何开展社会调查和撰写调查报告,据此推测老师讲授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A.走进社会生活 B.增强法治观念 C.热心帮助他人 D.学会以礼待人2.(2分)从博物场馆到山水之间,从田园乡村到红色圣地……近年来,河南开发各种研学资源,让孩子们在研中学、在学中游,与社会“亲密接触”。这()①有利于学生了解和关注社会②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③只是为了追求丰富课堂形式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分)一位残疾小哥卖菜时不慎剐蹭到旁边的车辆,车主知道后坚决不要赔偿。第二天,小哥专程送来新鲜蔬菜向车主道谢,而车主也决定以市场价格买下小哥的菜。若要报道这一事件,最适合的标题是()A.相互宽容是美德,见义勇为应提倡 B.热心公益当尽心,公平正义促和谐 C.法定义务须履行,文明有礼赢尊重 D.思考暖人心,双向奔赴显善良4.(2分)轻舟绿溪之上,乘风打太极;素袍斗笠,仗剑走天涯;草原牧场上,化身格萨尔王……多地文旅局长变身“网红局长”变装出镜,利用短视频花式出圈,宣传当地旅游文化,为家乡代言,助力旅游业发展。这说明()A.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B.网红局长迎合潮流,只为博取眼球 C.网络为文化的传播搭建了新平台 D.利用网络优势就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5.(2分)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传播网络正能量,需要我们提高网络媒介素养。下列同学中符合网络媒介素养要求的是()①小明经常利用网络查阅学习资料②小林制作网页参加网络公益大赛③小亮在我市政府网站为社会发展献计献策④小欣经常在网上发布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娱乐消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2分)在公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牌子:“芳草萋萋,踏之何忍?”在图书馆,我们能见到这样的提醒:“这里最需要你的安静!”在汽车站,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横幅:“自觉排队,文明候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①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维护社会秩序离不开规则③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④规则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2分)围绕“认识尊重”这一话题,几位同学纷纷发表看法。同学们的看法体现了()①生活中,所有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②尊重是相互的,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③只要学会尊重自己,就能获得他人尊重④受到他人尊重能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分)诚信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下列名言体现这一原则的是()A.因利而动,因得而用 B.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C.推之以诚,不言而信 D.交友投分,切磨蔑视9.(2分)鹤壁市博物馆开设了“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同学们在培训班学习讲解员礼仪,近距离走进文物、了解文物、解说文物。开设“小小讲解员”礼仪课程的原因在于()①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②文明有礼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③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④文明有礼是获得名利的根本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0.(2分)游客种某强在八达岭长城游玩时,用钥匙在城墙内侧刻划名字,最终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日、罚款200元的处罚,并被列入不文明旅游“黑名单”。这一案例说明()①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②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③不讲文明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④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底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分)下列表格中的案例与违法类别对应正确的一项是()选项案例违法行为A马某因在家无聊拨打110谎报警情,被公安机关拘留5日刑事违法行为B王某未经他人允许,擅自使用他人肖像进行广告宣传等商业活动行政违法行为C小王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民事违法行为D李某因醉酒驾驶小型普通客车被判处拘役2个月刑事违法行为A.A B.B C.C D.D12.(2分)任学习《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时,同学们就相关学习内容展开讨论。以下同学的观点你支持的是()A.小颖: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B.小楠:拘役是刑罚中附加刑的一种 C.小阳: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D.小玲: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13.(2分)对未成年人来说,之所以将“见义勇为”转为“见义智为”,这是因为()①见义勇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②未成年人体力不支,心智尚未成熟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不是未成年人的责任④未成年人若鲁莽行事,易受伤害,不利于制止犯罪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4.(2分)初中生小韩在父母离异后跟随妈妈生活,后来妈妈下岗了,小韩爸爸原来每月支付给他的生活费也无故停付了,母子俩生活陷入了困境,小韩面临辍学。为此,小韩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有()①申请法律援助②外出打工,自食其力③通过居委会或父母双方单位反映情况,寻求调解④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利用法律武器维权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5.(2分)如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和理解知识的有效方法,下列图示反映二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16.(2分)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生效施行。该法规定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负有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的义务。此法的出台()①有利于公民依法求助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正③让法律援助成为全体公民维权的必然选择④提供了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的手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分)对下列行为点评正确的是()序号行为点评①对同桌的疑惑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尊重他人②打餐后对食堂阿姨说声“谢谢”文明有礼③车辆少或者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敬畏规则④考试时如约给同桌传答案诚实守信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36分)18.(6分)国庆假期,小鹤同爸爸妈妈外出旅游,在车站候车室看到如图的场景。请你联系规则和自由的相关知识,对图中这位男士打电话的行为进行辨别与分析。19.(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劳动实践】2023年6月9﹣10日,郑州某中学组织八年级学生在某生态基地开展劳动实践体验种植活动,组织同学们完成了种植、采橘、腌制鸭蛋等劳动任务,让同学们动手实践、出力流汗。(1)请运用“在社会中成长”的相关知识,说说同学们参与劳动实践体验种植活动是一种什么行为?(2)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这种行为?(三点即可)(3)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养成这种行为?(三点即可)20.(10分)【分析案例警钟长鸣】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竞拦路枪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枪劫罪被判利。认真分析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陈某的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2)分析陈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两点即可)(3)为了吸取陈某的教训,预防违法犯罪,请你向同学们提几条合理化建议。(两点即可)21.(12分)【打造诚信校园你我共同行动】国以诚立心,人以诚立身。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国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是社会不可或缺的运行规则,是社会进步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为打造诚信校园,你校团委开展了“打造诚信校园,做诚信中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下面是八年级(1)班设计的部分活动内容,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加这一活动,希望你能有所收获:(1)同学们首先准备对校园的不诚信行为展开调查,你将采取哪些调查方法?(两种即可)(2)调查结束后,你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整理,请你列出两种校园不诚信行为。(3)有人说“诚信是金,诚信无价”,请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两点即可)(4)针对校园出现的不诚信行为,为打造诚信校园,请你向同学们发出倡议。(两点即可)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分)小闽班思政课老师课堂上指导同学们如何开展社会调查和撰写调查报告,据此推测老师讲授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A.走进社会生活 B.增强法治观念 C.热心帮助他人 D.学会以礼待人【分析】本题考查亲近社会。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解答】小闽班思政课老师课堂上指导同学们如何开展社会调查和撰写调查报告,据此推测老师讲授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走进社会生活,A符合题意;BCD排除,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仔细审题,联系亲近社会的有关基础知识作答。2.(2分)从博物场馆到山水之间,从田园乡村到红色圣地……近年来,河南开发各种研学资源,让孩子们在研中学、在学中游,与社会“亲密接触”。这()①有利于学生了解和关注社会②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③只是为了追求丰富课堂形式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参加有益的社团活动是青少年锻炼成长的重要途径。【解答】题干中,河南开发各种研学资源,让孩子们在研中学、在学中游,与社会“亲密接触”,有利于学生了解和关注社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①④正确;“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说法夸大了研学活动的作用,②错误;研学活动不是为了追求丰富课堂形式,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③错误。故选:B。【点评】认真审题,把握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3.(2分)一位残疾小哥卖菜时不慎剐蹭到旁边的车辆,车主知道后坚决不要赔偿。第二天,小哥专程送来新鲜蔬菜向车主道谢,而车主也决定以市场价格买下小哥的菜。若要报道这一事件,最适合的标题是()A.相互宽容是美德,见义勇为应提倡 B.热心公益当尽心,公平正义促和谐 C.法定义务须履行,文明有礼赢尊重 D.思考暖人心,双向奔赴显善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学会关爱他人,宽容他人,据此进行回答即可。【解答】结合教材可知,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残疾小哥卖菜时不慎剐蹭到别人的车辆,车主不要赔偿,说明车主理解尊重残疾小哥,显宽容风范。小哥专程送来新鲜蔬菜向车主道谢,车主也决定以市场价格买下小哥的,说明双向奔赴显善良,故D正确;A体现的是关爱他人、理解尊重,是车主宽容残疾小哥,并不是相互宽容、见义勇为,故不符合题意;热心公益、公平正义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他们履行的是道德义务而不是法定义务,故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需要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材料,结合教材中关于宽容待人的知识,进行回答即可。4.(2分)轻舟绿溪之上,乘风打太极;素袍斗笠,仗剑走天涯;草原牧场上,化身格萨尔王……多地文旅局长变身“网红局长”变装出镜,利用短视频花式出圈,宣传当地旅游文化,为家乡代言,助力旅游业发展。这说明()A.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B.网红局长迎合潮流,只为博取眼球 C.网络为文化的传播搭建了新平台 D.利用网络优势就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分析】本题考查网络的两面性。网络具有两面性,是把双刃剑。【解答】多地文旅局长变身“网红局长”变装出镜,利用短视频“花式出圈”,宣传当地旅游文化,体现出网络对文化的影响,网络为文化的传播搭建了新平台,C符合题意;AD说法正确,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与题意不符;创意之举并不是为博取眼球,B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把握网络的两面性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5.(2分)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传播网络正能量,需要我们提高网络媒介素养。下列同学中符合网络媒介素养要求的是()①小明经常利用网络查阅学习资料②小林制作网页参加网络公益大赛③小亮在我市政府网站为社会发展献计献策④小欣经常在网上发布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娱乐消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善用新媒体。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解答】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小明经常利用网络查阅学习资料、小林制作网页参加网络公益大赛、小亮在我市政府网站为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这都是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表现,①②③符合题意;④错误,这是不能合理利用网络的表现。故选:A。【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善用新媒体的相关知识点。6.(2分)在公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牌子:“芳草萋萋,踏之何忍?”在图书馆,我们能见到这样的提醒:“这里最需要你的安静!”在汽车站,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横幅:“自觉排队,文明候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①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维护社会秩序离不开规则③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④规则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解答】题文信息涉及规则和秩序的关系,说明了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①②③正确;社会规则包括法律、道德、纪律等,其中,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错误。故选:A。【点评】认真审题,把握规则与秩序,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7.(2分)围绕“认识尊重”这一话题,几位同学纷纷发表看法。同学们的看法体现了()①生活中,所有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②尊重是相互的,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③只要学会尊重自己,就能获得他人尊重④受到他人尊重能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尊重他人。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解答】根据题干描述可知,这些同学的看法体现了尊重是相互的,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受到他人尊重能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所以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说法太绝对;③错误,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仔细审题,联系尊重他人的相关知识作答。8.(2分)诚信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下列名言体现这一原则的是()A.因利而动,因得而用 B.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C.推之以诚,不言而信 D.交友投分,切磨蔑视【分析】本题考查了民法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依法进行民事法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保护环境原则等。【解答】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推之以诚,不言而信”意思是只要能够推心置腹,以诚相待,不用言说也会相互信任,体现诚信原则,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句子意思是因为利益而行动,因为得到了而使用;B不符合题意,句子意思是要团结;D不符合题意,句子意思是交意气相投的朋友,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启示我们慎交友。故选:C。【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民法的基本原则,才能做出正确选择。9.(2分)鹤壁市博物馆开设了“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同学们在培训班学习讲解员礼仪,近距离走进文物、了解文物、解说文物。开设“小小讲解员”礼仪课程的原因在于()①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②文明有礼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③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④文明有礼是获得名利的根本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了文明礼貌。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使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则,是文明的体现。【解答】开设“小小讲解员”礼仪课程的原因在于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①③说法正确;②错误,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④错误,“根本途径”说法太绝对。故选:B。【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文明礼貌,才能做出正确选择。10.(2分)游客种某强在八达岭长城游玩时,用钥匙在城墙内侧刻划名字,最终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日、罚款200元的处罚,并被列入不文明旅游“黑名单”。这一案例说明()①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②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③不讲文明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④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底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了违法行为及种类。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解答】游客种某强在八达岭长城游玩时,用钥匙在城墙内侧刻划名字,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行为的底线,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①④说法正确;②不符合题意,说法在题干中没有体现;③错误,“就会”说法太绝对。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违法行为及种类,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11.(2分)下列表格中的案例与违法类别对应正确的一项是()选项案例违法行为A马某因在家无聊拨打110谎报警情,被公安机关拘留5日刑事违法行为B王某未经他人允许,擅自使用他人肖像进行广告宣传等商业活动行政违法行为C小王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民事违法行为D李某因醉酒驾驶小型普通客车被判处拘役2个月刑事违法行为A.A B.B C.C D.D【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种类。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解答】分析图表案例可知,马某因在家无聊拨打110谎报警情,属于行政违法行为,A错误;王某未经他人允许,擅自使用他人肖像进行广告宣传等商业活动,属于民事违法行为,B错误;小王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C错误;李某因醉酒驾驶小型普通客车被判处拘役2个月,违反刑法,受到刑罚处罚,是刑事违法行为,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违法行为及种类,才能做出正确选择。12.(2分)任学习《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时,同学们就相关学习内容展开讨论。以下同学的观点你支持的是()A.小颖: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B.小楠:拘役是刑罚中附加刑的一种 C.小阳: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D.小玲: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分析】本题考查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故D符合题意;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法律后果,故A错误;拘役是刑罚中主刑的一种,故B错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故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犯罪行为,根据教材知识,依据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13.(2分)对未成年人来说,之所以将“见义勇为”转为“见义智为”,这是因为()①见义勇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②未成年人体力不支,心智尚未成熟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不是未成年人的责任④未成年人若鲁莽行事,易受伤害,不利于制止犯罪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解答】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未成年人体力不支,心智尚未成熟,未成年人若鲁莽行事,易受伤害,不利于制止犯罪,故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与题干无关;③错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需要依据教材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完成答题。14.(2分)初中生小韩在父母离异后跟随妈妈生活,后来妈妈下岗了,小韩爸爸原来每月支付给他的生活费也无故停付了,母子俩生活陷入了困境,小韩面临辍学。为此,小韩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有()①申请法律援助②外出打工,自食其力③通过居委会或父母双方单位反映情况,寻求调解④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利用法律武器维权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分析】本题考查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与途径。获得法律帮助和法律援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解答】初中生小韩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他可以申请法律援助,过居委会或父母双方单位反映情况,寻求调解,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利用法律武器维权,①③④说法正确;②错误,要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故选:B。【点评】把握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与途径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15.(2分)如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和理解知识的有效方法,下列图示反映二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分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日常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归纳、整理一些常见的概念、观点、原理,并学会运用。【解答】按照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因此违法包含犯罪,D说法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政治常识等,根据教材知识,依据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16.(2分)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生效施行。该法规定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负有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的义务。此法的出台()①有利于公民依法求助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正③让法律援助成为全体公民维权的必然选择④提供了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的手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与途径。依据教材内容,我们要积极寻求法律援助,维护合法权益。【解答】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此法的出台为公民依法求助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所以①②正确;必然选择说法绝对化,③错误;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的手段,④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需要依据教材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与途径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完成答题。17.(2分)对下列行为点评正确的是()序号行为点评①对同桌的疑惑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尊重他人②打餐后对食堂阿姨说声“谢谢”文明有礼③车辆少或者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敬畏规则④考试时如约给同桌传答案诚实守信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日常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归纳、整理一些常见的概念、观点、原理,并学会运用。【解答】分析图表行为可知,对同桌的疑惑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要积极关注和重视他人,①正确;打餐后对食堂阿姨说声“谢谢”,用语文明,是文明有礼的表现,②正确;车辆少或者没有车的时候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没有敬畏规则,③错误;考试时如约给同桌传答案,是作弊行为,是违背诚信原则的,④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政治常识,根据教材所学,结合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36分)18.(6分)国庆假期,小鹤同爸爸妈妈外出旅游,在车站候车室看到如图的场景。请你联系规则和自由的相关知识,对图中这位男士打电话的行为进行辨别与分析。【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等。【解答】本题考查请你联系规则和自由的相关知识,对图中这位男士打电话的行为进行辨别与分析。首先明确该男士的行为是错误的。依据教材知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正确行使权利、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等方面作答。故答案为:①该男士的行为是错误的,在候车室大声打电话的行为违反了社会公德,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大声打电话没有正确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违反社会公德,破坏了公共秩序,是错误的。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良好的公共交通秩序是人们安全出行的保障。④因此,在公共场所打电话也要考虑他人的感受,遵守社会公德。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发白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点评】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解答时,需认真阅读材料及设问,把握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等知识点,找到设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进而分析作答。19.(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劳动实践】2023年6月9﹣10日,郑州某中学组织八年级学生在某生态基地开展劳动实践体验种植活动,组织同学们完成了种植、采橘、腌制鸭蛋等劳动任务,让同学们动手实践、出力流汗。(1)请运用“在社会中成长”的相关知识,说说同学们参与劳动实践体验种植活动是一种什么行为?(2)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这种行为?(三点即可)(3)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养成这种行为?(三点即可)【分析】本题考查了亲近社会。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解答】(1)本题考查同学们参与劳动实践体验种植活动是一种什么行为。结合题干描述可知,同学们参与劳动实践体验种植活动是一种亲社会行为。(2)本题考查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从青少年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方面作答。(3)本题考查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可从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等角度分析作答。故答案为:(1)社会行为。(2)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点评】仔细审题,联系亲近社会等有关内容作答。20.(10分)【分析案例警钟长鸣】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竞拦路枪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枪劫罪被判利。认真分析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陈某的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2)分析陈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两点即可)(3)为了吸取陈某的教训,预防违法犯罪,请你向同学们提几条合理化建议。(两点即可)【分析】本题以典型材料为背景,涉及到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等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依据所学和题意解答。【解答】(1)本题考查陈某的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第一问,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较轻,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可见,经常偷窃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触犯刑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会受到刑罚处罚;可见,伙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视剧联合制作与发行合同2025
- 共同经营餐饮项目合同协议
- 环保工程设计合同文本
- 商业合作保密合同模板大全
- 园林绿化工程合同
- 新版房地产买卖合同范本专业版
- 租赁合同的法律效力探讨
- 建筑外墙涂料翻新工程承揽合同
- 分包合同概括转让协议
- 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 2.3.1 等比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5
- 2024年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点解读(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
- 2025年电梯专用电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法律法规课件
- 建筑行业新员工试用期考核制度
- 2025年教科室工作计划样本(四篇)
- 2024年版古董古玩买卖合同:古玩交易税费及支付规定
- 幼儿园费用报销管理制度
- 【7历期末】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髋部脆性骨折带来的思考
- 马桶采购合同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