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文日习计划(60篇省市适用)
日习计划第1天
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________________
卜晨读背诵
《论语》十二章
(一)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僧》
(二)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三)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四)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
亦远乎?”《泰伯》
(七)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簧。止,吾止也。”《子罕》
(八)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雍也》
(十)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十一)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
也已。”《学而》
(十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颜渊》
卜情境默写'
1.《〈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论语〉十二章》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欧阳修《朋党论》中“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
之理也”的思想在《〈论语〉十二章》中表述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论语〉十二章》中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簧的道理的句子是:“譬如为
ill.未成一成。“
5.《〈论语〉十二章》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两句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
6.《〈论语〉十二章》中“人而不仁,如礼何”两句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
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
7.《〈论语〉十二章》中“朝闻道,夕死可矣”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
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8.《〈论语〉十二章》中“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两句是说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
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
卜易错提示】
课文原句正确写法错误写法错误原因
未成一簧簧溃形近致误
知者不惑知智通假混淆
迩之事父迩尔同音致误
卜文言积累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朝闻道,夕死可矣名词,仁义之道
怀其璧,从径道亡名词,路,道路
1.道《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
伐无道,诛暴秦名词,道义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动词,说,谈论
障己复礼为仁动词,克制,约束
2.克〈彼竭我盈,故席之动词,战胜
.汝之纯明而不至蒙其泽乎动词,能够
,天下归仁焉动词,称许,赞许
秦伯归女五人动词,女子出嫁
3归<,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阴动词,返回,回家
、臣请完璧归赵动词,归还
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0
1.朝闻道,夕如可矣(为动用法,为……而死)
2.见堡思齐焉(形容词作名词,有才华的人)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有干食无求饱
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四、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
2.君子喻于义(状语后置句)
五、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对话体散文
对话体散文,先秦诸子散文的一种体式,常以对话为结篇方式,展开论述。它体现了对
话者的在场性,容易给读者一种如同置身于当时的语境之中,聆听古代贤者的教诲的感觉,
生动而形象。它是语录体散文向专题性论文过渡的一种文学形式。
日习计划第2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6ng)绳,糅(r6u)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91))暴(pii),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xing)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qi)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
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i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蹉(kui)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ji)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皤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卜情境默写
1.在《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
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
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
而H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中的“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
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
道理。
5.《劝学》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己”,在后面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
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锲而不舍。
6.《劝学》中为了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进行说理的句子是:“鸳马十驾,功
在不舍。”
7.《劝学》中劝导我们要从每一小步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功
的句子是:“故不积珪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易错提示
课文原句正确写法错误写法错误原因
虽有槁暴暴曝通假混淆
金就砺则利砺厉同音致误
君子生非异也生性通假混淆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臾叟形近致误
吾尝践而望矣践歧形近致误
假舆马者舆典形近致误
故不积踵步陛硅形近致误
蟹六跪而二螯螯鳌形近致误
用心躁也躁燥形近致误
卜文言积累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非能水也,而维江河动词,横渡
群响毕绝动词,终止,消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形容词,隔绝的,隔断的
、以为妙绝副词,到了极点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介词,凭借
2.假〈假作真时真亦假形容词,假的,不真实的
.乃悟前狼假寐动词,假装,装作
‘顺风而呼,声非加赛也形容词,大,强
3.疾〈草枯鹰眼穿形容词,敏锐
.君有栋在媵理名词,病,疾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野,形容词,强壮
4.强〈赏赐百千强,形容词,有余
.将军强留之,副词,尽力,竭力
做木受绳则直连词,所以
5.故《温故而知新形容词,旧的
.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积土成山,风雨兴带兼词,于此
6.焉j少蜀,月出于东山之上词尾语气助词
’则知明画行无过矣连词,表递进
二吾尝终日晅思矣连词,表修饰
7'而[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地致千里连词,表转折
、积善成德,则神明自得连词,表因果
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泳)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上,向上;下,向下)
3.君子博学而且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走得快)
5.故木受绳则皂(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6.不如登商之博见也(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7.积着成德,而神明自得(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8.不积小颂,无以成江海(动词作名词,水流)
9.用心: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君子愕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渊博。
2.蚓无小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3.下饮更泰
古义:地下的泉水。
今义:迷信说法中的地府。
4.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的刀斧等。
今义:黄金。
5.非蛇酶之穴无可奇近者
古义:安曼。
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些人或事物上。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糅以为轮,其曲中规(“揉”通“燥”,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又一次)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性)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见识)
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应为“利爪牙”“强筋骨”。)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这样的。
3.糅以为轮。(省略句,应为''糅以(之)为轮”。)
译文: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句,应为“而于水寒”。)
译文: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六、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鹿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度”,跨出两脚为“步”。
日习计划第3天
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__________________
卜晨读背诵
屈原列传
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
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d),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
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
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誉(k£i),
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xidn)。其文约,
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zhu6ndo)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
世之滋垢,嚼(jid。)然泥而不滓(zi)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卜情境默写
1.《屈原列传》中对“离骚”含义进行解释的句子是:“,离骚,者,犹离忧也。”
2.《屈原列传》中写《离骚》透彻阐述了理论内容的句子是:“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
条贯,靡不毕见。”
3.《屈原列传》中阐述屈原“怨”的原由的句子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4.《屈原列传》中阐述《离骚》的文风特点的句子是:”其文约,其辞微。”
5.《屈原列传》中作者高度评价屈原光辉人格的句子是:“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
也。”
6.《屈原列传》中“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认为《离骚》的内容虽然
是寻常文字但含意却极为宏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
卜易错提示'
课文原句正确写法错误写法错误原因
谗谄之蔽明也谄馅形近致误
人穷则反本反返同音致误
疾痛惨怛怛恒形近致误
下道齐桓桓垣形近致误
明道德之广崇崇祟形近致误
靡不毕见见现通假混淆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擢形近致误
蝉蜕于浊秽蜕褪同音致误
不获世之滋垢垢诟形近致误
皤然泥而不滓者也皤嚼形近致误
卜文言积累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推此事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
其有洁,其行廉名词,品行
1.志《
一篇之中三致有焉名词,意愿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做标志
‘屈平正道直行名词,正直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形容词,纵向的
2直〈,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学名词,通“值”,价值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率形容词,对的
,屈平球王听之不聪也动词,恨,痛心
3.疾,君有栋在肌肤名词,病
.顺风而呼,声非加族也形容词,大
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作名词,听力)
2.方♦之不容也(形容词作名词,端方正直的人)
3.蝉典于浊秽(名词作状语,像蝉蜕壳那样)
4.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旨趣)
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污浊)
四、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日习计划第4天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zhdng)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
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
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
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
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
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
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
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卜情境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
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
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君主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否则,那将是“伐
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危及治国之本,动摇王朝的根基,葬送李唐的天下。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唐太宗“总此I-思,弘兹九德”,这样就会达到天下“文
武并用,垂拱而治”。
4.《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有善始
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5.《谏太宗十思疏》中表明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的句子是:“鸣琴垂拱,不言
而化。”
6.《谏太宗十思疏》中“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是说戒奢侈之风,如喜好器物美色、
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
7.《谏太宗十思疏》中“乐一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是劝皇帝不要放任自己的欲望,要
持之有度。
8.《谏太宗十思疏》中“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是说“偏听则暗”,自己要端正身
姿,罢黜奸恶的人。
卜易错提示'
课文原句正确写法错误写法错误原因
必浚其泉源浚俊形近致误
夫在殷忧殷阴同音致误
虽董之以严刑董堇形近致误
振之以威怒振震通假混淆
可畏惟人惟唯形近致误
忧懈怠怠殆同音致误
虑壅蔽壅雍形近致误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谬缪同音、形近致误
弘兹九德弘宏同音致误
文武争驰驰弛同音、形近致误
卜文言积累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必圉其根本动词,使……稳固
根不困而求木之长形容词,牢固,稳固
1.固《
视五人之死,轻重圉何如哉副词,究竟,到底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副词,本来
〃思国之家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
家能屈豪杰之流疑问代词,怎么
2.安《生于忧患而死于家乐也名词,安逸,安乐
衣食所密弗敢专也动词,奉养,养
、家步当车形容词,缓慢的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形容词,治理得好
3.理,当户季红妆动词,整理
.君有疾在媵理,不治将恐深名词,纹理,纹路
.简能而任之动词,挑选,选拔
4.简J衣冠简朴古风存形容词,简单
.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形容词,简便,容易
'值者效其忠形容词,诚实
5.信,愿陛下亲之停之动词,信任
.小值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信用
障能见可欲连词,如果
6,诚《必竭诚以待下名词,诚心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副词,确实
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必[其根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
2.欲流之甚者(形容词作动词,流得远)
3.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形容词作名词,重,重任,重权;大,重大的地位)
4.居家思危(形容词作名词,安,安逸的环境;危,危难的情况)
5.塞源而欲流垮者也(形容词作动词,流得长远)
6.则思江海下百川(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7.7人者(名词作动词,统治)
8,缠恭而不心服(名词作状语,貌,在表面上;心,从内心里)
9.则思年身以黜考(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恶: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
10.简能而任之,择普而从之(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
11.则思知止以家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12.%兹九德(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弘扬)
13.何必争神苦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劳,使……疲劳;苦,使……辛苦)
14.乐盘游……忧懈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乐,以……为乐:忧,以……为忧)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保本
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
今义:尽情.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古义:使心谦虚。
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4.傲物则骨肉为勺降
古义:路人。
今义:走路.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通“毋",不要)
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
2.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省略句,应为“(陛下诚能)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词结构后置句)
六、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1.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
2.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3.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
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是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
4.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逸周书•常训解》)
日习计划第5天
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晨读背诵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
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
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
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i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
解,或师焉,或不(f6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
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d)。"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娜(tdn)子、装(chdng)弘、师襄、老聃(ddn)。那子之徒,其贤
不及孔子。孔子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
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zhuM)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
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yi)之。
[情境默写
1.《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遑
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闻道有先
后,术业有专攻。”
3.在《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
足羞,官盛则近谀。”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师说》中,韩愈认为学习句读很努力,对于道理却很漠然,这种做法本末倒置,他
对这种人的看法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韩愈在《师说》中运用对比手法解释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有巨大差距的原因。“古
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面
耻学于师”o
8.韩愈在《师说》中写了世人在对待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的不同态度:对
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
卜易错提7F
课文原句正确写法错误写法错误原因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授通假混淆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雍同音致误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授受同音致误
或不焉不否通假混淆
官盛则近谀谀庾形近致误
其可怪也欤欤与形近致误
李氏子蟠蟠潘形近致误
卜文言积累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悻也久矣,动词,流传
1.传《六艺经悻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得璧,俅之美人,动词,传送,传递
、舍相如广成俅,名词,招待宾客的馆舍
'惑而不丛师动词,跟从
民弗丛也动词,依顺,听从
弟走丛军阿姨死动词,参加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名词,指堂房亲属
2从<,
■丛余问古事动词,跟,向
指丛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介词,自,由
于是丛散约败名词,合纵的盟约
、樊哙丛良坐动词,紧挨着,依傍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3.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I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道]有碑仆道名词,道路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正确的方法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尊名词,疑惑,疑难问题
5.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6.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者……也”连用,表判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电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
、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吾.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或加焉,或不焉(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求学)
4.吾从而烦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5.孔子独"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6.君子不诙(名词作动词,并列,排列)
7.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8.则群聚而笑之(名词作状语,成群地)
9.个学而木遗(形容词作名词,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10.季益圣,学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愚人)
11.尊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有疑难问题)
12.而联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吾丛加师之
古义:两个词,动词“从”(跟从)和连词“而”。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2.今之余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家;许多人。
3.个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要(文中指句读)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4.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不一定。
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用在句中表否定)
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2.不拘于时,学于余。(前一句为被动句,前一个“于”表被动;后一句为状语后置句,
应为“于余学”。)
译文: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译文:不明白句读,不解决疑难问题。
六、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1.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2.百工:各种工匠。
3.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
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另也指礼、乐、射、
御、书、数六种技能。
4.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
“读”。
日习计划第6天
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_
晨读背诵
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
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绳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
心斗角。盘盘焉,困困(qMqUn)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婿(yingqia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dn)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缪立远视,而望
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pid。)
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6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通迤(liyi),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锚铢(zizhu),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
在庾(y&)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
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
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情境默写
1.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
警钟的句子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
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
3.《阿房宫赋》中,“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
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4.《阿房宫赋》中,写秦朝政权迅速垮台的句子是:“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亘
怜焦土!”
5.《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
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
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6.杜牧《阿房宫赋》中以“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
眺,盼望皇帝临幸。
7.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8.《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
天日。”
卜易错提示
课文原句正确写法错误写法错误原因
钩心斗角钩勾同音致误
高低冥迷冥暝同音致误
妃嫔媵婿媵滕形近致误
明星荧荧荧莹同音、形近致误
梳晓鬟也鬟鬓形近致误
剽掠其人剽摞形近致误
金块珠砾砾砺形近致误
弃掷通迤iffl俪同音、形近致误
奈何取之尽锚铢铢珠同音、形近致误
架梁之椽梁粱同音、形近致误
钉头磷磷磷粼同音、形近致误
直栏横槛栏拦同音、形近致误
戍卒叫成戌形近致误
秦人不暇自哀1暇暇同音、形近致误
A
卜文言积累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蜀山兀,阿房出动词,出现,意思是建成
永和初,也为河间相[动词,离开朝廷]
1.出《弹其地之山,竭其庐之入名词,出产的东西
古之圣人,其小人也远矣动词,超出,超过
、量入为也名词,支出,开支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形容词,相同,一样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动词,整顿,治理
2.齐《
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副词,一齐,同时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名词,通“剂”,药剂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动词,灭族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琳矣名词,宗族;家族
3.族《士大夫之账,曰师曰弟子云者名词,类
殊庖月更刀,折也形容词,众
、每至于麻,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动词,掠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动词,提取,取得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动词,拿
4取<,
,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用于动词后,无实义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动词,通“娶”,娶妻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叹义者也动词,选取
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名词作动词,出现彩虹)
2.长桥卧波,未云何庄(名词作动词,出现龙)
3.朝整夜孽,为秦宫人(名词作动词,歌,唱歌;弦,弹琴)
4.族秦者秦也(名词作动词,灭族)
5.一来于秦(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6.骊山业构而四折(名词作状语,北,从北边;西,向西)
7.后人事之而不举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哀,形容词为动用法,为……哀伤;鉴,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
8.燕赵之收摩,韩魏之经营(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9.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各抱地势,钞少斗曲
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义: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
2.韩魏之经营
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①筹划、组织并管理;②商业、服务业出售某类商品或提供某方面服务。
3.齐楚之植要
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精华;出类拔萃的人。
4.楚人一•炬,可惇■焦土
古义:回遁。
今义:怜悯,同情。
四、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判断句。)
译文:灭掉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灭掉秦国的是秦统治者本身,并不是天下
的人民。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判断句。)
译文:一个人的心思,也就是千万人的心思啊。
3.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
译文:戍边的士兵首先起义,(接着)函谷关被攻占。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状语后置句,“于南亩之农夫多”。)
译文:使承担房屋大梁的柱子,比田野里劳作的农夫还多。
5.秦人不暇自哀。(宾语前置句,应为“哀自”。)
译文: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或哀叹自己)。
五、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1.妃嫔媵婚:“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in)”“婿(qidng)”:都
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际是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ing)”,古代统治阶
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她们也可能成为嫔、婿。
2.锚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锚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锚、铢
连用,极言其细微。
日习计划第7天
《六国论》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日: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
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ju6)
先祖父,暴(pti)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
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
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
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
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ji)牧以
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
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
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建筑力学知识复习考试题库(带答案)
- 医疗改善医疗服务
- 一汽解放车间安全工作总结
- 大金空调培训心得
- 小学二年级数学100以内三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步检测例题大全附答案
- 员工相互配合及协作能力培训
-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抽测化学试卷
- 幂函数和反正切和函数y=5x7+28x+arcsin1x的导数计算
- 心理咨询从业者的基本条件二心理咨询从业者的基本条
- 动物附红细胞体病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 文印竞标合同范本
- 2024至2030年中国汽车EPS无刷电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聚醚醚酮树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19版外研社高中英语必选择性必修一-四单词
- 2024年6月浙江省高考历史试卷(真题+答案)
- 1.1.2飞行器类型讲解
- 2024年江西省吉安井开区政务大厅招聘6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GA/T 2133.1-2024便携式微型计算机移动警务终端第1部分:技术要求
- 人员出入库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