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_第1页
61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_第2页
61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_第3页
61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_第4页
61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课时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1本节重点本节难点原电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火力发电——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吹风机烧水壶面包机电视机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很多东西。我们离不开水,离不开粮食,当然,我们也离不开电,如:那么,电的来源有哪些呢?获取电源的途径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地热能发电水力发电生物质能潮汐能发电火力发电日常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火力发电化学反应与电能2015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其次来自水力发电化学反应与电能蒸汽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燃烧发电机【例1】燃煤发电是目前我国主要的火力发电形式,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2)上述燃烧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是____,氧化剂是_____。(3)碳燃烧过程中化学能主要转变为____能和____能。碳氧气热光火力发电有什么弊端?如何尽量克服这种弊端?蒸汽化学能(燃料)燃烧发电机热能机械能(涡轮机)电能弊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用化石燃料发电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火力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经过多次转化,利用率低,能量损失大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SO2、CO、NO2、粉尘等),污染环境直接化学反应与电能生活中常见的电池纽扣电池干电池铅酸电池锂电池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实验探究——锌铜原电池原理探究一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化学反应与电能稀硫酸不断溶解且产生气泡无明显现象锌是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锌片:铜片:锌片铜片实验探究一实验现象:实验结论:Zn+2H+===Zn2++H2↑离子方程式:实验探究——锌铜原电池原理探究二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观察、比较导线连接前后的现象化学反应与电能稀硫酸锌片:铜片:锌片铜片实验探究二产生大量气泡不断溶解有电流产生,装置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探究——锌铜原电池原理探究三用导线在锌片和铜片之间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化学反应与电能稀硫酸锌片:铜片:锌片铜片实验探究三指针偏转不断溶解产生大量气泡有电流产生,装置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分析: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氢气,从铜片上放出原电池归纳总结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与电能定义:本质:工作原理:示例稀硫酸锌片铜片Zn-2e-=Zn2+氧化反应负极发生溶解2H++2e-=H2↑还原反应正极产生气泡外电路内电路负极

沿导线

正极正极沿导线负极电子流向:电流方向:阳离子正极阴离子负极原电池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电池——工作原理化学反应与电能注意: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Zn+2H+=Zn2++H2↑化学反应与电能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实验用品铁片碳棒稀硫酸CuSO4溶液乙醇烧杯导线电流表开关锌片铜片化学反应与电能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实验方案化学反应与电能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形成条件一:必须存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归纳总结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形成条件二: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化学反应与电能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归纳总结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形成条件三:电极需插进电解质溶液中化学反应与电能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归纳总结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形成条件四:必须形成闭合回路化学反应与电能口诀:自发两极一液成回路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归纳总结ABCDE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并回答下列哪些装置能构成原电池?FG1799年,意大利科学家伏打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电池--伏打电池。由于它的诞生,加深了人们对光、热、电磁、化学变化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与电化学、电磁相联系的一系列重大的科学发现,也为电力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块电池--伏打电池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BCD锂离子电池太阳能集热器燃气灶硅太阳能电池A2.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A.①②③⑦ B.①②⑤⑥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⑥⑦A3.如图所示,下列对于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小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D4.如图所示,a的金属活动性在氢之前,b为碳棒。关于该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碳棒上有气体逸出,溶液中c(H+)增大C.导线上有电流,电流方向a→bD.反应后a极质量减小D5.(电极名称的判断)根据原电池原理,结合装置图,按要求解答问题:(1)若X为Zn,Y为硫酸铜溶液,则X为_____(填电极名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电极的名称是_____,溶液中的Cu2+移向____(填“Cu”或“X”)电极。负极锌的活泼性比铜强(或Zn的还原性比Cu强)正极Cu5.(电极名称的判断)根据原电池原理,结合装置图,按要求解答问题:(2)若X为银,Y为硝酸银溶液,则X为_____(填电极名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电极的名称是_____,溶液中的Ag+移向___(填“Cu”或“X”)电极。(3)若X为Fe,Y为浓硝酸,则Cu为_____(填电极名称),铜电极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电极的名称是______。正极铜的活泼性比银强(或Cu的还原性比Ag强)负极X负极铜电极逐渐溶解,溶液变蓝正极6.利用原电池原理可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活动性一般比作正极的金属活动性强。结合相关知识解答下列问题。由A、B、C三种金属按表中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甲乙

现象A不断溶解,B上产生气泡C的质量增加,B的质量减轻(1)在甲中,金属片__(填“A”或“B”)发生氧化反应。(2)在乙中,金属片__(填“B”或“C”)作负极。AB6.利用原电池原理可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活动性一般比作正极的金属活动性强。结合相关知识解答下列问题。由A、B、C三种金属按表中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甲乙

现象A不断溶解,B上产生气泡C的质量增加,B的质量减轻(3)如果把B、C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有一电极产生气泡。则金属片____(填“B”或“C”)上有气泡产生。(4)上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__。CA>B>C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课时定义锌铜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负极(Zn):Zn-2e-=Zn2+正极(Cu):2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