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黄大双)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黄大双)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黄大双)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黄大双)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黄大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来理解文意,并积累文言字词。(2)学习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提倡个性化解读文章。(3)运用比较阅读培养阅读能力。如阅读“三人成虎”的故事,在比较阅读中,明确文中的寓意,培养文本解读和认识世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比较阅读,理解寓言的寓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故事中明确,对于生活中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提倡个性化解读文章。【教学难点】学习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提倡个性化解读文章。【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引入:什么是寓言?寓言有什么特点?一、整体感悟.交流作家作品资料。吕不韦(?一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学生自读课文,试划分节奏停顿,再听读课文,修改节奏停顿。.多种形式朗读课文。3.补充重点词语。学生结合注释解释着色的文言字词,再自主译句。教师适时点拨。宋之丁氏:丁氏,姓丁的人家。常一人居外:居外。居外打水。告人日:告,告诉。国人道之:道之,讲述这件事。二、短文结构短文《穿井得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3节,分三层。第一层(第1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第二层(第2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第三层(第3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三、思考探究:1、假如你是一个断案大臣,你认为谁该为这一谣言负责任?丁氏:是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表述不清。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出去。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2、宋君给他们一样吗?你认为宋君是怎样的人?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四、研读与赏析.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提示:用轻松喜悦的语调来告诉别人打井的好处。.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提示:此处是告诉别人一件奇闻,应用神秘的语调读出,挖井竟然挖出一个人可不是怪事?.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提示:此处是纠正不实传闻,告诉他人事实真相。强调“不是挖出一个人而是节省了一个劳动力。”五、写作方法《穿井得人》幽默风趣。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六、课堂小结.内容小结: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这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察传》。“察”即细查明辨,:“传”即传闻。《穿井得一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有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误传为从井挖出了一个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寓言的本义是为了说有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意“经典”的原意,又要躬身实践。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总之,这则喜剧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笑声,还应该有我们笑过之后的理性思考。.词语小结:(1)古今异义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2)词性活用闻之于宋君:闻,使动依法,使听到(3)一词多义之:闻之于宋君(3)一词多义之:闻之于宋君求问之若此得一人之使闻: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宋君求闻之若此得: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一词多义之:闻之于宋君求问之若此得一人之使闻: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宋君求闻之若此得: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一词多义之:闻之于宋君求问之若此得一人之使闻: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宋君求闻之若此得: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一词多义(3)一词多义之:闻之于宋君求问之若此得一人之使闻: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宋君求闻之若此得: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代词这件事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助词的听到使听到传闻、消息节省发现于:闻之于宋君向非得一人于井中在七、课后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流利的背诵全文.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夔一而足》《三人成虎》等文。【板书设计】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察传》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丁氏说词别人传话主旨:.穿井得一人丁氏说词别人传话不轻信传闻不轻易传播更不能以讹传讹国君问话【教学反思】可以先让学生在整体阅读,疏通字词的基础上,勾画出有歧义的的句子,然后谈谈产生歧义的原因,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先明确本文能给人们的启示。教材说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寓言。初学文言文,词语特别是实词的积累很重要,需要重点关注古今异义如“国”,一词多义如“之、得、闻、于”,词类活用如“闻二还要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做多角度的不同理解。这盘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丁家打了一口井,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一这是事实的真相。但在传播的过程中就变成了“丁家挖井挖出一个人来”。为什么会造成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