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第14课明朝的统治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学问与实力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详细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过程与方法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得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改变带来的影响。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相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学问分子的思想和创建性;相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缘由之一。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朱元璋诞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了和尚。元末农夫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了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英勇,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并实行了很多措施使明朝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朱元璋是怎样加强皇权的?明朝经济又有怎样的发展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1.元朝灭亡的缘由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6页,找出元朝灭亡的缘由。学生:元朝末年,政治特别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夫起义。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2.明朝的建立老师:那么明朝建立的时间是何时?是由谁建立的呢?都城定在哪里?学生: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老师:(出示图示)eq\x(\a\al(元末政治腐,败,民不聊生))→eq\x(\a\al(农夫起义,爆发))→eq\x(\a\al(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eq\x(\a\al(明军攻占元大都,,元朝灭亡))老师:回顾一下,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与农夫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哪些?学生:汉高祖、汉光武帝刘秀等。老师:(过渡)建立明朝后,朱元璋是怎样巩固明朝统治,加强君主专制的?皇权加强的措施给明朝和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二、明太祖强化皇权1.行政机构改革老师:朱元璋为了强化皇权,在地方和中心分别实行了怎样的措施?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他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在中心,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干脆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干脆驾驭军事大权。老师:(出示材料)材料一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元史·百官志》材料二洪武九年,朱元璋首先宣布在地方上废元旧制,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并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以防止地方势力过大而专权一方的可能。材料三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其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势力集团。一天,胡惟庸的儿子在大街上骑马时横冲直撞,结果跌落马下,被一辆过路的马车压了,之后胡惟庸将马夫抓住,随即杀死。因他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此事就此作罢,但朱元璋特别生气。他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后因“占城贡使”事务,朱元璋将胡惟庸下狱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由材料一可以看出,行省长官有哪些权力?(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三司的特点是什么?三司的设立有什么作用?(3)丞相制度创设于何时?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胡惟庸?(4)行政机构的改革有什么作用?学生:(探讨并回答)(1)行省长官拥有管辖范围内的行政、财政和军事等权力。可见,行省长官权力极大,不利于中心集权。(2)特点: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作用: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皇权空前强化。(3)创设于秦朝。丞相的权力威逼到皇帝的权力。(4)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老师:(出示行政机构图)eq\x(中心)eq\x(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eq\x(都指挥使司(军务))eq\x(提刑按察使司(司法))eq\x(中心)eq\x(礼)eq\x(户)eq\x(吏)eq\x(兵)eq\x(刑)eq\x(工)2.设置特务机构(1)老师:(出示材料)材料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其次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太祖笑道:“说得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吓出宋濂一身冷汗。老师:朱元璋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宋濂请客这件事的?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学生:(探讨并回答)方式: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职责: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爱护皇帝,镇压官民。特点:由皇帝干脆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作用: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皇帝的权力得到空前的强化。(2)老师:(出示锦衣卫印)老师:(指出)锦衣卫由皇帝的侍卫亲军组成,归皇帝干脆指挥。它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和爱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由皇帝的亲信宦官组成,也归皇帝干脆限制。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纳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案。皇帝利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运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心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老师:(提问)联系现实,依据你所了解的法律学问,你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的设立侵扰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学生:(分组探讨)侵扰了人民的人身自由权、同等权、政治权、名誉权等。影响: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察,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心集权起到了肯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峻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老师:(过渡)朱元璋又是怎样从思想上限制学问分子的呢?三、科举考试的改变1.概况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8页,找出下列问题:明朝科举考试的范围是什么?考试要求是什么?试卷文体是怎样的?这样的考试出现了怎样的结果?学生:(阅读教材,探讨)考试范围:“四书”“五经”。考试要求:考生对题目的说明,必需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准自己随意发挥。试卷文体: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结果:导致学问分子读死书、死读书,成为服服帖帖、合乎统治者须要的驯服忠顺的官僚,所选人才成为皇帝忠实的奴仆,成为皇帝旨意的听从者。老师:(补充)八股取士的含义:这种靠着八股文才能中举做官的途径被称为“八股取士”。2.八股取士的危害老师:(出示材料)材料一八股之害等于(秦朝)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二如图。范进“中举”后的发疯的惨相老师:结合材料和图片,探讨八股取士有哪些危害?学生:八股取士是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重要措施。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3.比较:明朝的八股取士与唐朝的科举制度的不同。明朝八股取士唐朝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儒家经典,诗赋、政论不能发表个人见解可发表个人见解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不限文体影响束缚了学问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以消极影响为主促进了文化教化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主动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员的素养,有利于社会进步,以主动影响为主4.老师:科举制诞生于隋朝,完擅长唐朝,明清时起先八股取士,最终废除于清。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学生:(探讨)主动影响:从考试制度来看,使考试更加规范化,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消极影响:对人们的思想有束缚作用,扼杀了很多人才的创建性思维,助长了为了当官而读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的坏学风;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是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之一。老师: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应当创设怎样的社会环境?学生:(探讨并回答)自由、民主、开放、创新、法制等。四、经济的发展老师:经济的发展,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来学习。1.农业发展的表现老师: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出示材料)材料一明代初年在籍人口数为6600余万,明末高达1亿以上,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增至4.1亿。——岳麓版中学《历史》必修Ⅱ材料二甘薯者,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陆耀《甘薯录》材料三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三省边防备览》老师:(提出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2)材料二、三反映了引进的农作物有何特点?(3)明朝引进农作物有何意义?学生:(1)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速度特别快。(2)引进的外来物种易种植、产量高。(3)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经济作物的引进,可以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供应更多的原料。2.手工业的发展(1)概况老师:明代手工业发展状况是以哪几个手工业部门为例介绍的?这些部门有哪些突出成就?学生:①棉纺织业:明代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②丝织业: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③制瓷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调明丽,花纹美丽,畅销海内外。(2)特点老师:(出示材料)材料一青花瓷,又称“青花”,以钻为色料,干脆在胎上绘画,再施透亮釉,经1300摄氏度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两色相间瓷器,被国外称为中国的“国瓷”。青花瓷产生于宋代,成熟于元代,明朝时达到极盛。材料二如图。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青花海水云龙扁瓶老师: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图片,概括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学生:技艺精湛、水平高、规模大等。3.商业的旺盛(1)概况:①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②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③很多富人携带重金,主动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出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老师:(出示图片及材料,让学生体会明代商业的旺盛)图一《皇都积胜图》(局部)这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城繁盛景况的再现。画面注意描绘市区商业街道的面貌,街道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可见,马戏、小唱到处聚集着人群看客,金店银铺人潮如涌。图二《南都繁会图》这幅图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因真实地反映了明朝旧都南京市井情形,始终享有“南京本土的《清明上河图》”之盛誉。画卷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两岸建筑,佛寺、官衙、戏台、民居、牌坊、水榭、城门,层层叠叠;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无奇不有。(2)老师:(补充)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为手工业生产供应了更多的原料,使手工业产品有了更多的销售市场,从而刺激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使它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分工也越来越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