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现代中国的外交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现代中国的外交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现代中国的外交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现代中国的外交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现代中国的外交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时作业10现代中国的外交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4·泉州市高三统考]如图是1951年的宣扬画。对此画所含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解放斗争时期美军进行细菌战B.冷战时期美国向世界传播病毒C.“一边倒”政策下的中美对抗D.“文革”中刻意丑化美国形象2.[2024·亳州市高三模拟]这一外交方针是中国确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映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风光 对当时两极对峙的世界,受自身革命逻辑及推断的影响,从中国的现实须要动身,权衡利弊做出的合理、主动选择。据此推知,这一外交方针()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B.变更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C.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格局D.成为解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3.[2024·荆门市高三联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赐予其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它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对国际关系的新期盼,也体现了各国权利。材料意在说明()A.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已成熟B.五项原则是外交的总原则C.五项原则被国际广泛接受D.国内建设须要外交新突破4.[2024·长沙市高三模拟]1954年10月,周恩来明确指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假如情愿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材料反映了()A.我国起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B.我国外交政策发生关键性转变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法D.我国外交走出大国封锁的逆境5.[2024·十堰市高三模拟]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冲突主要表现在斗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束缚C.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打破了美国孤立新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6.[2024·衡阳市高三模拟]周恩来在评论某次国际会议时认为:“它的成就对于巩固世界和平与平安,首先是巩固亚洲的和平与平安,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印度支那和平的复原,缓和了国际惊慌局势,并为进一步协商解决其他重大国际问题开拓了道路。”新中国在此次会议上()A.首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提倡不结盟的外交政策C.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D.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7.[2024·上饶市高三统考]在某次国际会议期间,周恩来致电党中心:“依据三天会议状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准备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念。”该会议上,中国()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推动着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C.促成印度支那地区局势缓和D.打开与亚非国家交往的大门8.[2024·九江市高三模拟]20世纪50年头,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世纪60年头,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冲突的阶级性质,起先强调国际力气的联合,这一变更表明当时的中国()A.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C.试图去扩展对外沟通的空间D.突破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9.[2024·榆林市高三模拟]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有意识地实行“不争辩”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简单引起争辩的议题,还对指责和攻击极力避开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回应。此举旨在()A.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B.树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形象C.反对大国推行的意识形态外交D.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10.[2024·邢台市高三模拟]《领导者》一书中说:“然而他(指周恩来)在70年头初便看到要从根本上对中国的国际统一战线进行重建和扩大,还为当代中国的‘开放政策’奠定了基础。”作者认为周恩来此时的外交活动()A.起先突破意识形态界限B.丰富了与亚非拉国家的建交原则C.拓展了中国外交的领域D.迈出了中国全方位开放第一步11.[2024·开封市高三模拟]1970年3月,尼克松宣布放松对于去共产党中国旅行的大部分官方限制,后又公开表示情愿到中国访问的迫切愿望。他还在一个外交场合,第一次运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发出了举世瞩目的“意味深长的外交信号”。这表明当时()A.美国实施的是以退为进的战略措施B.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C.美国主动释放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D.在冷战状态中美国处于劣势12.[2024·邯郸市高三联考]如图是1974年,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乔治·布什和妻子芭芭拉在天安门前的合影,布什在任期间骑着自行车走遍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这张照片让他获得了“自行车大使”的雅号。对这一历史老照片解读正确的是()A.见证了中美关系解冻的全过程B.得益于《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C.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D.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13.[2024·黄冈市高三模拟]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头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历程,该演进历程反映了()时期关系50~60年头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60~70年头中苏分裂并接着与美日抗衡70~80年头中美、中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80~90年头中美中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A.四国关系变更确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B.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C.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更D.美苏争霸左右着亚太地区政治格局走向14.[2024·大同市高三模拟]1990年12月,邓小平指出,“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一论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更C.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D.有利于推动国内经济建设15.[2024·洛阳市高三模拟]下表是1980~1988年中国部格外交活动表。这表明我国()1980年中国加入世界学问产权组织;中国参与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和世界银行的合法代表权得到复原1981年中国当选为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1984年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殊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A.推行反对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B.坚决实行不结盟政策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推动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8分,第17题12分,共40分)16.[2024·惠州市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是近现代西方对外救济的发起国。二战刚刚结束,美国就通过“马歇尔安排”,对欧洲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救济。从1946年起先,美国向埃及、以色列供应了巨额的经济救济,在加沙发生武装冲突后和第三次中东斗争中,又分别向埃及、以色列供应了大量的作战武器和“志愿人员”。1961年,美国领先通过《对外救济法案》,将对外救济政策制度化。美国用于对外救济确定数量在确定时期内是最多的,但是和其他救济国相比,用于对外救济的拨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却是最低的。美国的对外救济涵盖面较为广泛,外援目标体系中经常出现相互冲突和缺乏连贯性的现象。——摘编自周弘《对外救济与国际关系》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非常惊慌、物资相当匮乏的状况下,起先对外供应经济技术救济,并逐步扩大救济范围。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对外救济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同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救济八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开展对外救济的基本方针。1971年10月,在广阔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复原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单纯供应救济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20世纪90年头以后,中国重点是推动救济资金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进入新世纪,中国对外救济资金保持快速增长。——摘编自《中国的对外救济》白皮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二战后美国对外救济的特点及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现代中国对外救济的变更,并简析其意义。17.[2024·汕头市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和为贵,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涵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中华文明的底线。无论强大还是弱小,无论先进还是落后,中华民族从来都致力于提升自己,帮助他人。漫漫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无不向世界证明白这一点。秉承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理念就是新时期以和为贵精神的详细表现。敬重对方,求同存异,不以个人或者个别国家标准为唯一尺度,不搞双重标准,这是60多年来中国外交实践赐予世界的重要制度创新。——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3月第920期)评析材料关于中国古代或现代外交的观点(确定、否定或辩证地看均可),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楚。)课时作业101.解析:宣扬画中所写“坚决斩断美国侵略者撒布细菌的罪恶血手”并结合宣扬画刊行时间1951年可知,宣扬画体现了较为深厚的意识形态对抗色调,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一时期新中国刚成立,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在此政策下中美意识形态上对抗激烈,C正确;1951年解放斗争已经结束,解除A;B曲解了宣扬画中“细菌”的意思,解除;D与题干时间不符,解除。答案:C2.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考察的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面对当时两极对峙的世界,受自身革命逻辑及推断的影响,从中国的现实须要动身,权衡利弊做出的合理、主动选择”详细的说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反映党的第一代领导集风光 对特殊的历史环境,从中国的实际动身,做出的合理主动选择,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格局,C项正确;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的影响,A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变更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答案:C3.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包涵性,表明中国外交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标记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已成熟,A正确;外交总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解除;C说法过于确定,解除;D与材料无关,解除。故选A。答案:A4.解析:1954年,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从依据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来划分敌我,到依据国家利益划分敌我,标记外交政策的成熟,因此B正确;A项是从新中国建立起先,我国提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解除;195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刚刚提出,C解除;美国当时接着封锁中国,D解除。故选B。答案:B5.解析:材料“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表明新中国已经起先不受意识形态的束缚,愿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绽开正常的外交关系,故选B。1953年中苏仍为盟友关系,中国不行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解除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这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解除C;D项发生于20世纪70年头,解除。答案:B6.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周恩来的赞扬巩固了“亚洲的和平与平安”,促进了“印度支那和平的复原”,为进一步协商解决其他重大国际问题开拓了道路的国际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新中国在此次会议上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C项正确;首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国际会议是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A项错误;中国提倡不结盟外交政策,是在20世纪80年头,B项错误;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是在改革开放时期,D项错误。答案:C7.解析:“依据三天会议状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准备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念”表明该会议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为了能够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这就再一次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逼新中国的战略部署,巩固了中国南方边陲的平安,故C正确;A是1953年,解除;B与题干主旨不符,解除;万隆会议打开了与亚非国家交往的大门,解除D。答案:C8.解析:依据“20世纪60年头,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冲突的阶级性质,起先强调国际力气的联合”可以看出当时中国试图扩展对外沟通的空间,即冲突的阶级性质,起先强调国际力气的联合,故C正确;20世纪60年头外交仍旧存在意识形态的影响,解除A;B项是在20世纪70年头,时间不符合题意,解除;D项不符合20世纪60年头中国的外交史实,解除。答案:C9.解析:中国实行“不争辩”的策略,并避开对相关问题的回应,主要是要防止落入西方国家想破坏会议进程的圈套,以此维护会议的顺当进行,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A正确;材料主旨与中国想要树立形象无关,解除B项;参与会议的都是亚非国家,没有大国,解除C项;D与材料主旨无关,解除。答案:A10.解析:材料中的“国际统一战线进行重建和扩大,还为当代中国的‘开放政策’奠定了基础”表明答案C项是正确的,其他的三项与材料内容的主旨不相符合。答案:C11.解析:依据材料“第一次运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并结合所学,20世纪70年头初美国由于越南斗争、石油危机等在冷战中处于劣势,与中国关系缓和也是为了增加自身实力,故选择C,解除A;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以及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劣势都是美国向中国抛出橄榄枝的缘由,故解除B、D选项。答案:C12.解析:材料是1974年的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乔治·布什和妻子芭芭拉在天安门前的合影照片,中美关系解冻是从1971年~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是1979年发表,新时期是1978年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ABD三项错误,故选C。答案:C13.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政策变更的根本考量因素,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更,故选C。四国关系变更影响了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而不是确定,解除A;中美日关系在七十年头的改善说明意识形态之争不是国家外交政策变更的主导因素,解除B;中日两国在亚太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仅从美苏角度考虑亚太政治格局过于片面,解除D。答案:C14.解析:依据材料中“千万不要当头”可知,邓小平坚持不结盟政策,不主见搞国际对抗,这有利于我国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国内经济建设,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没有因果关系,解除;世界格局的重大变更指的是苏联解体,发生在1991年底,解除B项;改革开放起先于1978年底,解除C项。答案:D15.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1980~1988年间中国加入了很多联合国领导下的国家组织,这说明中国注意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选C;表格信息并不能体现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和实行不结盟政策,解除AB;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而不是推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解除D。答案:C16.解析:(1)特点:由材料“二战刚刚结束,美国就通过‘马歇尔安排’,对欧洲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救济”可归纳为起步较早;由材料“向埃及、以色列供应了巨额的经济救济”“美国的对外救济涵盖面较为广泛”等信息可归纳为覆盖面广,数额巨大;由材料“领先通过《对外救济法案》,将对外救济政策制度化”可归纳为救济政策制度化;由材料“外援目标体系中经常出现相互冲突和缺乏连贯性的现象”可归纳为缺乏连贯性,且目的性强,因此才会常出现救济相互冲突的结果。影响:结合所学可从主动和消极两方面入手分析。主动方面是美国对西欧的救济,可以促进西欧的复兴,而对埃及、以色列的救济,则在确定程度上维护了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消极方面是美国对西欧的救济,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限制,增加了遏制苏联的力气,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冲突和冷战发展,导致世界局势惊慌,而对埃及和以色列的救济,由于美国的横加干涉,中东冲突也会进一步加剧。(2)变更:由材料“中国对外救济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可归纳为救济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由材料“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单纯供应救济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可归纳为从单一经济合作到形式多样;由材料“20世纪90年头以后,中国重点是推动救济资金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可归纳为从政府主导到政府与民间共同推动;由材料“进入新世纪,中国对外救济资金保持快速增长”可归纳为对外救济资金持续增长。意义:由材料“在广阔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复原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可知,对外救济推动了中国外交的发展;结合所学可再从中国和世界的角度绽开分析;对中国来说,对外原则可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同时对外救济还可深化和扩大自身的改革开放事业,丰富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终归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只有全世界都共同发展了,我们自身也才能获得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对世界来说,中国的对外救济有利于推动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作出主动贡献。答案:(1)特点:起步较早;覆盖面广,数额巨大;救济政策制度化;缺乏连贯性;目的性强。影响:对西欧的救济,促进了西欧的复兴,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限制,增加了遏制苏联的力气,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冲突和冷战发展,导致世界局势惊慌;对埃及、以色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