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1.土地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的退化。2024年6月17日是其次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的宣扬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我国防治荒漠化探讨起步早,以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为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为迎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学校地理爱好小组查找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缘由有()①气候干旱,多大风②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③植被稀有,植被覆盖率低④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图1为我国某日沙尘暴天气分布(阴影部分)示意图,图2为P地不同放牧强度物种丰富度变更示意图,其中6只羊/公顷为重牧强度、2只羊/公顷为轻牧强度。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下列有关P地放牧强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中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最高②重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最终小于轻牧③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均不一样④相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的时间变更相同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④(2)为削减P地沙尘危害,改善生态环境,爱护生物多样性,当地宜实行的措施有()①兴修水利,引水浇灌②因地制宜退耕还草③定期实行休耕休牧④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和调整牲畜结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④3.包兰铁路从包头至兰州,全长90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甘塘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1所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风沙活动严峻影响了列车运行;后来实行了图2所示的草方格固沙、治沙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据调查,图1中这片宁夏平原南端部分地区的绿洲退化严峻。读图,回答下面三题。(1)图1所示部分地区绿洲退化可能的缘由有()①大面积毁林开荒,破坏植被②过度浇灌,土壤盐碱化③绿洲西部紧邻腾格里沙漠,风沙侵蚀严峻④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土壤变干、退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关于采纳麦草方格沙障措施防沙、治沙的叙述,正确的是()A.麦草增加土壤腐殖质,涵养水分,利于植物生长B.麦草扎格设障,降低风速,减弱沙丘面风沙侵蚀C.麦草方格沙障所用原料多,工程难度小,成本低D.沙障与当地主风向平行,更有利于爱护包兰铁路(3)为促进图1所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浇灌农业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发展旅游业4.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十大沙地之一,东起大兴安岭南段西麓,向西延长约340千米,南北宽30~100千米。该沙地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千米,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这里分布的温带榆树稀树草原生态系统是一种特别的生态系统。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实行一系列措施来爱护该地生态环境。下图是浑善达克沙地温带榆树稀树草原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当地政府依据东西部自然环境差异,实行了复原植被的不同措施,正确的有()①东部可大面积植树造林②东部可选种耐旱树种,小面积造林③西部可实行封沙育草措施④西部可实行设置草方格沙障措施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2)浑善达克地区的合理发展方向是()A.改良土壤,大力巩固和发展种植业B.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C.大力植树造林,改善局地气候条件D.发挥人口优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5.石漠化是指地表植被遭破坏,造成土壤严峻侵蚀、基岩大面积袒露、砾石积累的土地退化现象。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007万公顷,占岩溶面积的22.3%,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和广东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247万公顷、235.2万公顷、153.3万公顷、125.1万公顷、96.2万公顷、77.3万公顷、67万公顷和5.9万公顷。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地无三里平”之说,土地石漠化严峻。读图,回答下面三题。贵州省20世纪80年头末和90年头末石漠化面积(平方千米)时间重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无石漠化20世纪80年头末3453.638314.739874.91103448.7020世纪90年头末5249.5811895.9315331.2292615.24(1)据图文材料分析,不能干脆反映贵州省石漠化严峻的是()A.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B.石漠化土地占比最大C.20世纪80年头末和90年头末石漠化演化反映出石漠化加剧D.高原山地多,“地无三里平(2)贵州省部分地区石漠化严峻的主要自然缘由有()①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②地形坎坷,流水侵蚀作用强③岩溶地貌广布,土层浅薄④石灰岩广布,成土缓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贵州省石漠化严峻的最主要人为缘由是()A.过度开垦 B.城市建设 C.修筑马路 D.旅游开发6.厚田沙漠(约28°N,115°E)号称“江南第一大漠”,“绿洲中的沙漠”。东临奔流不息的赣江,西临锦江,有沙漠化土地13万亩。厚田区是一个贫困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江南厚田沙漠的沙源是(

)

A.西北沙漠中的沙粒 B.黄土高原的沙土

C.赣江锦江河滩沉积的泥沙 D.鄱阳湖湖岸的泥沙

(2)“江南第一大漠”防治接着扩大的生物措施是(

)

A.实行沙障固沙措施 B.植树种草,复原自然植被

C.在赣江上游修水库,削减泥沙淤积 D.实行法定垦耕,限定牧养

(3)促进厚田区脱贫攻坚的举措不合理的是(

)

A.开展生态旅游,举办沙雕艺术展 B.利用太阳能发电,缓解能源问题

C.调整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D.大规模采沙出售,缓解经济压力7.水蚀荒漠化是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在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植被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的土地退化现象。下图为2000年、2008年、2015年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三题。(1)由图可知,滇池流域()A.轻度水蚀荒漠化面积比重始终最大 B.中度水蚀荒漠化分布渐渐连片发展C.重度水蚀荒漠化面积先增大后减小 D.水蚀荒漠化的总面积基本保持不变(2)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缘由是()A.气候潮湿,雨季降水强度较大 B.地表平坦,喀斯特地貌分布广C.土质疏松,遇水简单造成倒塌 D.草场退化,水土保持实力降低(3)减轻当地水蚀荒漠化的措施是()A.在陡坡修建梯田,推广发展旱作谷物农业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滇池流域承载力C.推广运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D.大规模开山采石,并注意矿山植被的复原8.读“我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①盆地边缘地区②河流头地区③盆地中心④绿洲地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近几十年,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缘由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有 B.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C.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3)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限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②限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③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④对已经严峻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整当地气候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9.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潮湿的岩溶地区,土壤遭遇严峻侵蚀,基岩袒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缘由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缘由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3)依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主动进行退耕还林10.近年来,我国日光温室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日光温室内由于受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影响,加上长年覆盖栽培和不合理浇灌,表层土壤会产生盐分积累,出现次生盐碱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区域的日光温室较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是(

)①丘陵缓坡地带②平原凹地地区③雨林气候地区④季风气候地区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日光温室长年覆盖栽培加剧了土壤次生盐碱化,其缘由是(

)

A.减弱雨水淋溶作用 B.削减土壤含水量

C.加剧地表水分蒸发 D.增加地下水盐分

(3)为缓解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增施化肥 B.轮作休耕 C.削减浇灌 D.换土更新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青藏铁路锡北地区路段位于柴达木盆地,从青藏铁路的锡铁山站接轨引出,向南行至北霍布逊盐湖矿区,沙害严峻,为了保障铁路平安运营,必需对该地区的风沙进行有效防治。在铁路风沙防治工程中,较为胜利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物防沙为主的“四带一体”的防护体系。但是,对于青藏铁路锡北段不便利用植物防沙,无法建设类似沙坡头段的防护体系,通过对青藏铁路锡北地区路段进行考察探讨,专家认为对于防治该地沙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纳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式(如下图所示)。(1)说明锡北地区风沙对铁路的主要危害。

(2)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不便利用植物防沙的缘由。

(3)分析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的作用原理。

(4)利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必需定期对积累沙进行清理,说明其缘由。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B;(2)C解析:(1)土地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潮湿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盐碱化等都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①河西走廊反映土地沙化;②青藏高原反映的是冻融荒漠化;③哈尼梯田反映农田景观,未反映土地荒漠化现象;④云贵高原反映岩石袒露,是石漠化。故选B。(2)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土地荒漠化形成的自然缘由主要有处于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②对;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①对;地表植被稀有,以荒漠景观为主,植被覆盖率低,③对;④是人为缘由,不符合题意。故选C。2.答案:(1)B;(2)D解析:(1)由图2可知,中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最高,①对;重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最终小于轻牧,②对;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有可能一样,③错;相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的时间变更不同,④错。故选B。(2)图1示意P地位于我国内蒙古牧区,因地制宜退耕还草、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和调整牲畜结构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爱护生物多样性,②④对;兴修水利,引水浇灌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种植业,不利于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①错;休耕仍旧是发展种植业,③错。故选D。3.答案:(1)D;(2)B;(3)D解析:(1)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进行缘由分析,图1所示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地表景观以荒漠为主,不存在大面积毁林开荒的人类活动,①错;绿洲西部紧邻腾格里沙漠,冬春季节多西北风,风沙侵蚀严峻,③对;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损失增加,土壤变干,④对;绿洲是干旱地区以种植业为主的浇灌农业,过度浇灌,会抬高地下水位,导致土壤盐碱化,②对。故选D。(2)干旱地区麦草不易被分解,故不会增加土壤腐殖质,A错;麦草扎格设障,在流淌沙丘上形成挡风墙,增加地面粗糙度,降低风速,减弱沙丘面风沙侵蚀,B对;麦草方格沙障扎制过程费工,工程量大,成本高,C错;沙障与当地主风向垂直,爱护交通干线效果好,D错。故选B。(3)建材工业污染大气,不利于可持续发展,A不合理;图1所示地区为干旱、半于旱地区,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浇灌农业,水资源消耗量大,不合理浇灌引发土壤盐碱化,B不合理;扩大麦草方格沙障范围,大规模改造沙漠成本高,C不合理;沙漠景观、麦草方格景观和少数民族文化对其他地区居民具有肯定的吸引力,发展旅游业有优势,旅游业环境污染较少,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对改善环境质量有促进作用,D是最合理的措施。故选D。4.答案:(1)D;(2)B解析:(1)按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由于该地区降水较少,在降水相对较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东部,可选种耐旱树种,小面积造林,但不行以大面积植树造林。降水相对较少的西部,土壤水分条件较差,可釆取封沙育草、设置草方格沙障等措施。故选D。(2)浑善达克地区大部分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气候干旱,不宜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大力植树造林,A、C错;该地区草原牧区应调整牲畜结构,降低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峻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制定合理载畜量,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打造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B对;该地区人口较少,不适合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D错。故选B。5.答案:(1)D;(2)B;(3)A解析:(1)贵州省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占比最大,能干脆反映贵州省石漠化严峻,A、B不符合题意;表中反映贵州省20世纪80年头末至90年头末重度、中度、轻度石漠化面积都在增加,无石漠化面积减小,说明贵州省石漠化加剧,C不符合题意;高原山地多为地形特征,“地无三里平”反映地势坎坷,不能干脆反映贵州省石漠化严峻,D符合题意。故选D。(2)贵州省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集中于夏季,①错;石灰岩广布,该种岩石抗风化实力强,成土缓慢,简单被流水侵蚀,多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地形坎坷,土层浅薄,地表水易渗漏,植被根系浅,极易导致石漠化,②③④对。故选B。(3)贵州省人口密度大,人口增长快,人地冲突突出,过度开垦是石漠化严峻的最主要人为缘由。故选A。6.答案:(1)C;

(2)B;

(3)D

解析:(1)厚田沙漠区位于江西南昌旁边,其沙源主要来自旁边的赣江和锦江下游沉积的泥沙,在冬半年河水位低,河漫滩的泥沙出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吹至河岸,形成沙漠。故该题选C项。

(2)沙漠的防治措施有工程措施如沙障固沙,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复原自然植被,社会措施如制定法规,限垦限牧。该题问的生物措施,故该题选B项。

(3)厚田区居民生活贫困,经济落后,要脱贫致富,必须要变更原来传统的农业方式,可以利用当地的沙漠打造生态旅游。调整农业结构,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多种经营方式,增加经济收入。当地能源资源不足,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缓解能源短缺。大规模采沙出售,易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同时也影响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故该题选D项。7.答案:(1)C;(2)A;(3)C解析:(1)结合图形信息可知,整个变更过程中中度水蚀荒漠化面积的比重始终最大,且表现为渐渐削减,没有渐渐连片发展,A、B项错误;重度水蚀荒漠化由只存在于滇池东南部发展到东南、西北均有分布,再发展到零星分布,为先增多后削减,C项正确;从图中整体状况可以看出,水蚀荒漠化的总面积趋于削减,D项错误。(2)滇池流域位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地形坎坷,夏无酷暑,冬无寒冷,属亚热带髙原季风气候,由于气候潮湿,雨季降水强度较大,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水蚀荒漠化严峻,A项正确、B项错误;土质疏松,遇水倒塌是黄土的特性,而滇池流域以石灰岩为主,土层浅薄,C项错误;滇池流域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草木四季常青,水土保持实力较好,D项错误。(3)结合上题结论可知,水蚀荒漠化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导致的,而流水侵蚀作用是以人为活动破坏植被的地段作为突破口而进一步发展的,该地土层浅薄,推广发展旱作谷物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开山采石,均会破坏地表植被,降低土地生产力,加剧水蚀荒漠化,A、B、D项错误;推广运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能够削减因能源短缺造成的植被破坏,从而减轻水蚀荒漠化,C项正确。8.答案:(1)D;(2)B;(3)B

解析:(1)读图中阴影位置,主要位于盆地的边缘地区,绿洲地区,故D正确。

(2)荒漠化速度加快的缘由既包括自然缘由也包括人为缘由,其中人为缘由是主要缘由,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荒漠化速度加快,故B正确。

(3)治理荒漠化的措施针对未荒漠化地区加以爱护,限制农业规模、合理利用水资源、限制人口增加、合理利用土地;对已荒漠化地区严峻的进行封沙禁牧,少数地区进行生态移民,故B正确。考点:荒漠化的防治。9.答案:(1)C;(2)A;(3)D

解析:(1)“红色荒漠”是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由于严峻的水土流失而形成的,属于水蚀作用。故选C。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缘由是植被破坏,南方地区的自然植被是森林。故选A。

(3)低山丘陵地区既要保持水土,又要发展经济,须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主动进行退耕还林。故选D。10.答案:(1)D;(2)A;(3)D

解析:(1)①次生盐渍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浇灌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丘陵缓坡地带排水条件好,不易盐碱化,故①项错误;②平原凹地地区,排水不畅,易积水使地下水位上升,易盐碱化,故②项正确;③雨林气候地区,降水丰富,不须要浇灌和日光温室,故③项错误;④季风气候地区,冬季降水少,气温低,须要温室浇灌,易盐碱化,故④项正确;故D②④正确,ABC错误。

(2)A.日光温室长年用玻璃或塑料薄膜覆盖,阻挡了雨水的进入,减弱了雨水的淋洗,使盐碱化加剧,故A选项正确;B.温室会阻挡水汽蒸发,增加土壤的水分,故B选项错误;C.温室会阻挡水汽蒸发,削减地表水分蒸发,故C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