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考地理考前适应试卷(二)_第1页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考地理考前适应试卷(二)_第2页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考地理考前适应试卷(二)_第3页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考地理考前适应试卷(二)_第4页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考地理考前适应试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考地理考前适应试卷(二)·学生版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本组大题共计48分。)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下,广东省东莞市推行了灵活的临时性用工模式﹣“共享员工”,这是该市一些暂时难以复工的中小企业将员工以共享模式进行短期人力输出的合作用工方式。据此完成1~3题。1.东莞市出现“共享员工”用工模式,是因为()A.劳动力供需失衡 B.劳动力需求量大 C.企业间交通便捷 D.企业间协作交流2.东莞市输出、输入“共享员工”的行业组合正确的是()A.钢铁企业→物流业 B.线下餐饮业→在线零售业 C.制造业→旅游业 D.KTV行业→影院行业3.东莞市推行“共享员工”用工模式能够()A.实现企业之间的联合发展 B.保障所有企业顺利复工 C.利于企业内员工合理流动 D.实现企业、员工共赢受“热穹顶”的影响,2021年6月底,一向冬不冷、夏不热的美国西北部与加拿大西南部不约而同地遭遇了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出现49℃的历史最高温。图1示意“热穹顶”的形成原理和图2示意北美受“热穹顶”影响范围。据此完成第4~6题。4.从形成原理看,与“热穹顶”最为相似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5.受“热穹顶”影响的区域易形成极端高温的原因是()①太阳高度大②气流下沉增温③气流受热抬升④冷空气受排斥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随着“热穹顶”东移,专家预测美加两国的农业生产将受严重影响。受“热穹顶”影响最大的农作物是()A.冬小麦 B.春小麦 C.棉花 D.水稻在冰川覆盖的地区,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称作冰川风。在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北侧的河谷地区均存在冰川风现象。尤其珠峰北侧海拔5300﹣7000米的地区,昼夜盛行冰川风,风力强劲,阵风达到7﹣8级。如图为冰川风意识图,据此完成第7~9题。7.与冰川风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我国的冬季风 D.太行山东坡的干热风8.与珠峰相比,祁连山冰川风仅表现为增强和延长山风、减弱并缩短谷风,且不会全天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祁连山()A.冰雪覆盖面积小 B.山体海拔低 C.冰雪厚度大 D.山体雪线低9.推断珠峰冰川风风力最强的时段可能为当地时间()A.0时~4时 B.6时~10时 C.12时~18时 D.19时~3时我国西北地区有诸多大型闭合沉积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一哈密盆地等,它们构成了各自独立的水循环系统,盆地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多次转化是区内水资源循环的基本方式,并使得水资源可以多次利用,增加了可用水资源量,但随着转化次数的增多,水质越来越差,盐碱度也不断增高。如图是我国西北地区某内陆盆地剖面图。据此完成10~12题。10.内陆盆地的水资源最终来自()A.高大山体截留水汽 B.山间盆地集聚水分 C.冲洪积扇储存水分 D.冲积平原河流补给11.内陆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会多次发生转化,图中地下水转化成地表水的地点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2.在某些内陆盆地,人类的开发利用使最终进入尾闾湖的水体盐碱度下降,这是由于人类改变了地下水的()A.水量 B.水位 C.流向 D.补给来源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重建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人员在黄土高原中南部的某流域自然坡面上进行试验,选取了草地、沙棘(落叶灌木),油松(常绿乔木)、油松沙棘混交林为代表性的4种植被覆盖类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草地枯枝落叶层最厚,沙棘林植被覆盖度最大,根系分布深度油松≥沙棘≥草地。如图为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试验小区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图。据此完成13~14题。13.图中Ⅰ、Ⅱ、Ⅲ对应的三种植被分别是()A.Ⅰ—草地Ⅱ—沙棘Ⅲ—油松 B.Ⅰ—草地Ⅱ—油松Ⅲ—沙棘 C.Ⅰ—沙棘Ⅱ—草地Ⅲ—油松 D.Ⅰ—油松Ⅱ—沙棘Ⅲ—草地14.在气候异常干旱年份,该流域最易存活下来的植被是()A.草地 B.沙棘 C.油松 D.油松沙棘混交林L县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区面积达95.5%,辖103个村(含6个居委会),是以纳西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2015年该县户籍人口为23.78万人,常住人口为22.91万人。如图示意L县自西向东不同区域人口流动状况。据此完成15~16题。15.L县政府驻地位于()A.甲区 B.乙区 C.丙区 D.丁区16.L县村域人口流动活跃度东部显著高于西部,可能是东部()A.自然灾害较少 B.医疗设施较好 C.人均耕地较少 D.旅游业较发达二、非选择题:(本组题分为3大题,共计52分。)(一)、必答题,包含17-18题,共计42分。17.(20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费尔干纳盆地地处中亚腹地,群山环抱,以中亚1%土地面积,养活了22%的人口。锡尔河沿盆地北缘由东向西横贯整个盆地。(如图)西部有一个狭窄的缺口。盆地内有若干个彼此分割的绿洲,自古以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发达。盆地内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葡萄、苜蓿和蔬菜等,有“中亚果蔬盆”之称。(1)简述图中山地对盆地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2)简析盆地内过度发展棉花种植对该区域环境的不利影响。(3)当地农民经过探索发现,相比于单纯的葡萄种植,在葡萄园内种植紫花苜蓿(一种草本植物)可以取得更好的效益。试简述原因。18.(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绍兴自古就有“日出华舍万丈绸”的美誉,集聚了各类印染、面料、家居用和产业用纺织品企业,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绍兴市具有发展纺织时尚产业的天然地域优势,但涉足时尚领域的企业不多,大都停留于纺织时尚产业链的低端竞争,对产品研发设计总体投入相对不足。为进一步扩大研发设计环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绍兴市正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时尚创意类赛会活动。图1为绍兴市位置示意图,图2为纺织时尚产业链和附加值示意图。(1)简述印染、面料等诸多企业相继落户绍兴市的好处。(2)分析绍兴市作为国际纺织品集散地的优势条件。(3)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绍兴市发展纺织时尚产业的不足之处。(4)指出绍兴市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的意义。(二)选考题:包括19-20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海洋地理】(10分)19.(10分)盛行风带驱动下形成的洋流称为风海流;由于海洋某处海水流出,导致海平面下降,为了海水运动连续性需要,别处的海水就会流过来补充,从而形成补偿流。在南印度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的东部均形成了具有补偿性质的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秘鲁寒流和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的水温比本格拉寒流和秘鲁寒流的水温高4℃至6℃,成为三支寒流中势力最弱的寒流。如图示意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分布。分析与本格拉寒流和秘鲁寒流相比,西澳大利亚寒流势力最弱的主要原因。【环境保护】(10分)20.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如今,许多园林、市政部门在铺设草坪时并不是在泥土上直接铺草皮,而是需要在泥土之上铺设一层沙子(如图所示)打底,然后再铺上绿色的草皮。简述草皮铺设前先铺一层沙子的好处。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考地理考前适应试卷(二)·教师版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本组大题共计48分。)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下,广东省东莞市推行了灵活的临时性用工模式﹣“共享员工”,这是该市一些暂时难以复工的中小企业将员工以共享模式进行短期人力输出的合作用工方式。据此完成1~3题。1.东莞市出现“共享员工”用工模式,是因为()A.劳动力供需失衡 B.劳动力需求量大 C.企业间交通便捷 D.企业间协作交流【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府、科技等。【解答】解:由材料可知,“共享员工”是临时性的灵活用工模式,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一些中小企业难以复工,这些行业的员工以共享模式到劳动力短缺的行业短期就业,疫情过后再回到原行业复工,可知影响“共享员工”用工模式是因企业间出现了劳动力的供求失衡,A正确。东莞市出现“共享员工”用工模式不是因为劳动力需求量大、企业间交通便捷、企业间协作交流,BCD错。故选:A。2.东莞市输出、输入“共享员工”的行业组合正确的是()A.钢铁企业→物流业 B.线下餐饮业→在线零售业 C.制造业→旅游业 D.KTV行业→影院行业【分析】共享员工,也称为”共享用工”,是指不同用工主体之间为调节特殊时期阶段性用工紧缺或富余,在尊重员工意愿多纺协商一致且不以营利为目的前提下,将闲置员工劳动力资源进行跨界共享并调配至具有用工需求缺口的用工主体,实现社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员工供给方降低人力成本、员工需求方解决“用工荒”、待岗员工获得劳动报酬的多方共赢式新型合作用工模式。【解答】解:钢铁工业属于大型企业,受疫情影响小,不属于共享员工的输出行业,A错。结合生活实际可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下餐饮、酒店、旅游、KTV、影院等服务业受到严重冲击,员工难以复工,成为“共享员工“的输出行业,CD错。在线零售业、物流等员工紧缺,成为“共享员工“的输出行业,B正确。故选:B。3.东莞市推行“共享员工”用工模式能够()A.实现企业之间的联合发展 B.保障所有企业顺利复工 C.利于企业内员工合理流动 D.实现企业、员工共赢【分析】共享员工是指不同用工主体之间为调节特殊时期阶段性用工紧缺或富余,在尊重员工意愿、多方协商一致且不以营利为目的前提下,将闲置员工劳动力资源进行跨界共享并调配至具有用工需求缺口的用工主体,实现社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员工供给方降低人力成本、员工需求方解决“用工荒”、待岗员工获得劳动报酬的多方共赢式新型合作用工模式。【解答】解:“共享员工”模式一方面缓解了因疫情导致的一些行业用工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又让那些受疫情影响无法在原行业复工的员工可以有活可干,获得一定经济收入。因此,“共享员工”模式能够合理调配劳动力资源,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D正确。“共享员工”模式与企业间的联合发展无关,A错误。中小企业难以复工才出租劳动力,B错误。“共享员工”模式是企业之间的员工合理流动,C错误。故选:D。受“热穹顶”的影响,2021年6月底,一向冬不冷、夏不热的美国西北部与加拿大西南部不约而同地遭遇了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出现49℃的历史最高温。图1示意“热穹顶”的形成原理和图2示意北美受“热穹顶”影响范围。据此完成第4~6题。4.从形成原理看,与“热穹顶”最为相似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分析】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高纬极地东风带。【解答】解:“热穹顶”形成原理是气流下沉增温,从而造成炎热的天气,其原理与副热带高气压带原理一样,B正确。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极地高气压带气温极低,均与“热穹顶”不相符,ACD错误。故选:B。5.受“热穹顶”影响的区域易形成极端高温的原因是()①太阳高度大②气流下沉增温③气流受热抬升④冷空气受排斥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解答】解:受“热穹顶”影响的区域气流下沉增温,冷空气对该区域影响小,从而形成高温天气,②④正确。与太阳高度无关,气流是下沉而不是抬升,①③错误。故选:D。6.随着“热穹顶”东移,专家预测美加两国的农业生产将受严重影响。受“热穹顶”影响最大的农作物是()A.冬小麦 B.春小麦 C.棉花 D.水稻【分析】热穹顶是指2021年6月席卷加拿大西部省份及美国西北部地区的一种天气现象,该现象导致加拿大西部利顿镇的气温升至49.5摄氏度,打破最高温度记录。【解答】解:从图的位置看,“热穹顶”东移将会影响美国和加拿大的春小麦的收成,小麦缺水,可能枯死造成减产或失收,B正确,ACD错误。故选:B。在冰川覆盖的地区,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称作冰川风。在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北侧的河谷地区均存在冰川风现象。尤其珠峰北侧海拔5300﹣7000米的地区,昼夜盛行冰川风,风力强劲,阵风达到7﹣8级。如图为冰川风意识图,据此完成第7~9题。7.与冰川风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我国的冬季风 D.太行山东坡的干热风【分析】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温度,即阴坡阳坡的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降雪速度与融雪速度的问题)。【解答】解:冰川风是由于冰川的热力作用形成,其形成类似于热力环流,西北季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东北信风、盛行西风是动力作用形成。太行山东坡的干热风是由于气流随海拔下降形成的气温高,湿度小的小尺度风。故选:C。8.与珠峰相比,祁连山冰川风仅表现为增强和延长山风、减弱并缩短谷风,且不会全天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祁连山()A.冰雪覆盖面积小 B.山体海拔低 C.冰雪厚度大 D.山体雪线低【分析】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解答】解:结合冰川风的定义,在冰川覆盖的地区,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称作冰川风。与珠峰相比,祁连山冰川风仅表现为增强和延长山风、减弱并缩短谷风,且不会全天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祁连山冰雪覆盖面积小。故选:A。9.推断珠峰冰川风风力最强的时段可能为当地时间()A.0时~4时 B.6时~10时 C.12时~18时 D.19时~3时【分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解答】解:冰川表面与冰缘地区温差最大时风力最强,当地午后气温最高,温差最大。故选:C。我国西北地区有诸多大型闭合沉积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一哈密盆地等,它们构成了各自独立的水循环系统,盆地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多次转化是区内水资源循环的基本方式,并使得水资源可以多次利用,增加了可用水资源量,但随着转化次数的增多,水质越来越差,盐碱度也不断增高。如图是我国西北地区某内陆盆地剖面图。据此完成10~12题。10.内陆盆地的水资源最终来自()A.高大山体截留水汽 B.山间盆地集聚水分 C.冲洪积扇储存水分 D.冲积平原河流补给【分析】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解答】解:内陆盆地处于高大山脉山系之间,由于高大山脉对于暖湿气流的截留能力更强,高大山体截留水汽转化为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地形雨),内陆盆地地表、地下水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所以A正确。山间盆地的积聚水分也是来自于山脉阻挡后的降水或冰川融水,B错误。洪积扇、冲积扇的水分最初也是来自于山脉对水汽的阻挡,C、D错误。故选:A。11.内陆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会多次发生转化,图中地下水转化成地表水的地点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分析】河流的补给形成有: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解答】解:高山冰雪融水下渗,地下水向山麓渗流,遇到不透水层后,沿断层出露地表。①处的地层有裂隙,地下水转化为地表水。③④之间分布着不透水岩层,因此向山麓渗流的地下水会在③处出露地表,由地下水转化为地表水。故选:C。12.在某些内陆盆地,人类的开发利用使最终进入尾闾湖的水体盐碱度下降,这是由于人类改变了地下水的()A.水量 B.水位 C.流向 D.补给来源【分析】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地下水位升高,最终导致进入尾闾湖的水体盐碱度下降。【解答】解:由图文材料可知,尾闾湖的盐碱主要来自地下水,由于人类活动如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地下水的盐碱一部分在沿途地表通过蒸发析出,一部分流入尾闾湖,导致最终进入尾闾湖的水体盐碱度下降,B正确。盐碱物质与地下水水量关系不大,A错误。流向不会使盐碱度降低,C错误。人类对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重建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人员在黄土高原中南部的某流域自然坡面上进行试验,选取了草地、沙棘(落叶灌木),油松(常绿乔木)、油松沙棘混交林为代表性的4种植被覆盖类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草地枯枝落叶层最厚,沙棘林植被覆盖度最大,根系分布深度油松≥沙棘≥草地。如图为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试验小区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图。据此完成13~14题。13.图中Ⅰ、Ⅱ、Ⅲ对应的三种植被分别是()A.Ⅰ—草地Ⅱ—沙棘Ⅲ—油松 B.Ⅰ—草地Ⅱ—油松Ⅲ—沙棘 C.Ⅰ—沙棘Ⅱ—草地Ⅲ—油松 D.Ⅰ—油松Ⅱ—沙棘Ⅲ—草地【分析】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有热量、水分、光照、土壤肥力、土壤水分等。【解答】解:由材料可知,草地植被根系发达,但深度浅,对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小,同时,草地枯枝落叶层最厚,蒸发量小,草地土壤含水量较高,因此图例Ⅰ是草地植被;沙棘林植被覆盖度最大,蒸发量小,表层土壤含水量最大,因此图例Ⅱ是沙棘植被;剩下图例Ⅲ是油松植被。故选:A。14.在气候异常干旱年份,该流域最易存活下来的植被是()A.草地 B.沙棘 C.油松 D.油松沙棘混交林【分析】由图文材料可知,草地植被根系发达,但深度浅,对深层士壤水分消耗小,同时,草地桔枝落叶层最厚,蒸发量小,草地土壤含水量较高,因此图例Ⅰ是草地植被;沙棘林植被履盖度最大,蒸发量小,表层土壤含水量最大,因此图例Ⅱ是沙辣植被;剩下图例Ⅲ是油松植被。【解答】解:在气候异常干旱年份,该流域最易存活下来的植被应该根系分布深度较深,且对应深层土壤含水量较高,综合两方面因素,由材料可知,沙棘植被(图例Ⅱ)对应的深层土壤含水量较高,最易存活下来,B对,ACD错。故选:B。L县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区面积达95.5%,辖103个村(含6个居委会),是以纳西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2015年该县户籍人口为23.78万人,常住人口为22.91万人。如图示意L县自西向东不同区域人口流动状况。据此完成15~16题。15.L县政府驻地位于()A.甲区 B.乙区 C.丙区 D.丁区【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解答】解:县政府所在地即县城,经济发达,流入人口多于流出人口,人口流动强度为正值且最大,由图可知,乙的人口流动强度最大,故为县政府所在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L县村域人口流动活跃度东部显著高于西部,可能是东部()A.自然灾害较少 B.医疗设施较好 C.人均耕地较少 D.旅游业较发达【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解答】解:由图可知,东部的人口流动强度为负值,说明流入人口小于流出人口,因流出人口多使流动活跃度大,流出人口多,可能自然灾害多,A错误。L县村域人口流动活跃度东部显著高于西部,可能是东部医疗设施差,B错误。人均耕地少,使人口外流多,C正确。旅游业发达,人口流入多,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组题分为3大题,共计52分。)(一)、必答题,包含17-18题,共计42分。17.(20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费尔干纳盆地地处中亚腹地,群山环抱,以中亚1%土地面积,养活了22%的人口。锡尔河沿盆地北缘由东向西横贯整个盆地。(如图)西部有一个狭窄的缺口。盆地内有若干个彼此分割的绿洲,自古以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发达。盆地内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葡萄、苜蓿和蔬菜等,有“中亚果蔬盆”之称。(1)简述图中山地对盆地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2)简析盆地内过度发展棉花种植对该区域环境的不利影响。(3)当地农民经过探索发现,相比于单纯的葡萄种植,在葡萄园内种植紫花苜蓿(一种草本植物)可以取得更好的效益。试简述原因。【分析】(1)地形对农业的影响主要影响到气温、水源以及土壤等。(2)考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使土地等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并且为我们提供衣食来源。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3)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主要条件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等。【解答】解:(1)四周多高山,阻挡了风沙的侵袭,同时在冬半年阻挡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减少低温冻害;“西部有一个狭窄的缺口”利于西风深入后抬升形成降水,夏季时高山冰雪融水,为农业提供较充足的水源。山麓地带易形成冲积扇,为农业提供疏松肥沃的土壤和平坦的地形。(2)费尔干纳盆地属于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短缺,若过度种植棉花一方面会导致水资源更加短缺,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断流,绿洲减少,荒漠化扩张,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干旱区蒸发旺盛,过度灌溉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3)当地气候干旱,种植紫花苜蓿可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紫花苜蓿的枯枝落叶腐烂后归还土壤,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盆地内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盐碱化严重,苜蓿可改善土壤结构;种植紫花苜蓿增加了植被覆盖,可以减少风沙,防止土地荒漠化;同时紫花苜蓿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牧草。故答案为:(1)四周多高山,阻挡北方的寒冷空气,冬半年温暖,低温冻害少;西风受山地抬升,增加降水;夏季高山冰雪融水,提供水源;山前形成冲积扇,提供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地形;有利于阻挡风沙。(2)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萎缩;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3)该地气候干旱,紫花苜蓿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紫花苜蓿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减少风沙侵蚀,防止土地荒漠化;苜蓿优质牧草,有利于畜牧业发展。18.(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绍兴自古就有“日出华舍万丈绸”的美誉,集聚了各类印染、面料、家居用和产业用纺织品企业,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绍兴市具有发展纺织时尚产业的天然地域优势,但涉足时尚领域的企业不多,大都停留于纺织时尚产业链的低端竞争,对产品研发设计总体投入相对不足。为进一步扩大研发设计环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绍兴市正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时尚创意类赛会活动。图1为绍兴市位置示意图,图2为纺织时尚产业链和附加值示意图。(1)简述印染、面料等诸多企业相继落户绍兴市的好处。(2)分析绍兴市作为国际纺织品集散地的优势条件。(3)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绍兴市发展纺织时尚产业的不足之处。(4)指出绍兴市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的意义。【分析】(1)印染、面料等诸多企业相继落户绍兴市的好处从工业基础、提高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技术合作、产生集聚的规模效应等分析解答。(2)绍兴市作为国际纺织品集散地的优势条件从生产能力强、配套设施完善、政策支持、交通、发展历史等角度分析解答。(3)绍兴市发展纺织时尚产业的不足之处从研发、创新能力、附加值、品牌、国际知名品牌等角度分析解答。(4)绍兴市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的意义从提高产品附加值、产业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产业升级、环境污染等角度解答。【解答】解:(1)由材料“绍兴自古就有日出华舍万丈绸的美誉,集聚了各类印染。面料、家居用和产业用纺织品企业,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可知绍兴市纺织品发展较早,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吸引印染等企业在此可以产生工业集聚,产生进一步的更高效益。印染;面料等企业与纺织有工序上的联系,工业集聚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减少成本后对于产品定价有一定的好处,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工业集聚利于加强印染等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也能够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工业集聚利于加强生产和技术协作,取得规模效益。(2)由材料“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可知绍兴市纺织企业数量多、规模大、生产能力强;读绍兴市位置示意图可知,绍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相对于其他地区其海陆交通便利,利于产品集散;由材料“绍兴市正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时尚创意类赛会活动”和结合绍兴市城市发展可知配套设施完善、政策支持;由材料*绍兴自古就有日出华舍万丈绸的美誉”可知纺织历史悠久,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稳定的销售网络。(3)读纺织时尚产业链和附加值示意图和结合材料“大都停留于纺织时尚产业链的低端竞争,对产品研发设计总体投入相对不足”可知绍兴市发展纺织时尚产业的不足之处为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设计等产业链的对外依赖度较大;处于生产制造的产业链的低端,附加值较低;缺少自主创新品牌,高端和国际知名品牌生产规模小。(4)结合绍兴市发展纺织时尚产业的不足之处可知,绍兴市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的意义有,: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更高利润;提升产品档次和内涵,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同时关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从而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故答案为:(1)印染、面料等企业与纺织有工序上的联系,工业集聚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利于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利于加强生产和技术协作,取得规模效益。(2)纺织企业数量多、规模大,生产能力强;配套设施完善,政策支持;海陆交通便利,利于产品集散;纺织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