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表格_第1页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表格_第2页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表格_第3页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表格_第4页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表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语文学习“动”起来──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编写特点及使用题记: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是仍然存在以教科书为教学目的,以教师讲解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大量练习和学生记忆为主要学习方式的问题。教科书作为教学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思路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路。教科书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该实现自己功能的转变,变静态的知识体系为动态的学习体系。研读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最深的感受就是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呈现方式,力图实现教科书功能的转变,多角度引导语文学习,让学生和老师都动起来,在用教科书的编写方式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一、让学习过程“动”起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人,必然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本册教科书中的很多设计,让教师和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参与者、评价者。整个学习过程,从单元组的整合,从课内外的结合,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从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设计,都能够让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整册书8个单元组,教学时完全可以设计成8次相对独立的主题活动。“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每一个单元组单从主题来看就可以设计成一次主题阅读活动。每一个主题活动中的阅读材料,除了教科书中选取的文本以外,还可以由老师和学生自己补充,拓展了阅读空间。教师和学生可以自己开发和设计自己的学习过程。如:“我爱读书”单元,在阅读4篇文章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找到一些文章,同时可以把一些读书心得、名人读书故事等阅读材料引进来,成为大家的阅读材料,不断地丰富阅读体验。这样整个过程就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同时也成为师生自己活动的场域。“走进毛泽东”单元,可以搜集更多毛泽东诗词、搜集毛泽东的其他故事、观看影视作品、看《毛泽东选集》、写毛泽东的评价文章,这一系列的小活动都围绕着单元主题,都在丰富单元主题。学生在搜集、整理、阅读其他材料的过程中,开阔视野、锻炼能力,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在整个过程中,提高了阅读能力、搜集整理的能力,丰富了人生体验。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头脑中会有一个活生生的毛泽东。所有活动始终和听、说、读、写结合在一起,以锻炼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归宿,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针对教科书的设计,教师可以灵活设计。在第一单元中设计一次综合性学习“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第一课之后提出,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读书情况,可以把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单元活动的开始以读书交流会的形式提出来。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实际不断调整学习目标。这样既重视了让学生参与活动过程,同时又能保证活动开展得实效性,因为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所以学生有持久的学习兴趣,能够保证学习活动的质量,不至于成为单纯的活动形式。本册设计了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活动开始引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话题,分为两个小的活动单元“有趣的汉字”“我爱你汉字”,提出了具体的活动建议,提示了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最后把对汉字的研究引向课外,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整个过程完整而不封闭,给学生自主设计的空间,“搜集、查找、策划、调查”等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其他的活动。整个单元重视学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文本的教学成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势必导致教学的僵化,师生会把文本学习作为学习的归宿而不顾及其他。当语文教学能够从文本中跳出来的时候,就实现了一种超越,超越文本是语文素养得以提高的必然选择。综合性学习单元的设立,使语文实践活动更加丰富而直接,阅读材料成为语文学习的载体。综合性学习的设立又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主要目标。“遨游汉字王国”把汉语言的精华和民族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是语文学习,而不是其他学科的学习,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点。在综合性学习中,实现了在策划中明确活动目的,在搜集、整理中体会汉字的神奇和魅力,在交流讨论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整个过程,把静态的汉字文化以动态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每一个活动单元,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交流、拓展,每个单元的活动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整册书的学习就变成一个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活动的组合。相对独立,是主题单元学习中,阅读材料主题的不同;相互关联是方法上的关联、意义上的关联,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策略,以及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紧密联系。不同单元的学习活动,都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整册书成为一个开放的活动体系,每一个单元都可以向阅读开放,向学生的生活开放,向学生的实践开放。整册书的学习就可以变成学生设计和参与听、说、读、写活动的过程。二、让语言学习“动”起来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语言。每个单元组除了阅读主题鲜明外,还明确提出了语文学习的目标。如:第一组导读中写到:“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体会读书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方法。”第七组导读“阅读本组课文,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这些语文学习目标提示教师在每单元的活动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不因阅读等活动冲淡了语文本体。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必须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完善。语言学习过程就如同学习游泳一样,必须由学习者的亲身参与,没有主体参与的语言学习是无意义的学习。听说读写等活动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习者参与语言学习,就需要在形式多样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进行。教科书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足够的平台,让学生在不同的平台上能够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展示学习语言的成果、交流学习语言的感受,语言的学习就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1.课后思考·练习的设计谋篇布局的领悟──“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圆明园的毁灭》)这样的练习设计在本册教科书中还有很多。文章的布局谋篇是需要读者用心体会琢磨的,如果课内阅读的关注点只在文章内容上,势必影响阅读的质量。“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注意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去领悟文章的布局谋篇。让学生在自己思考,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明白作者布局谋篇的用意,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自己习作时有意识的运用。重点词语的体会──“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填空。”(《走遍天下书为侣》)“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古诗词三首》)“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你由此想到了什么?写下来和大家交流。”(《钓鱼的启示》)”“下面这两句话有什么含义,你是怎样体会到的?和同学交流交流。”(《落花生》)“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圆明园的毁灭》)“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再从课文中找出能表达人们强烈感情的句子讨论交流。”(《开国大典》)“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标准》)语言学习需要学生作为读者去感受作者在词句运用上的独特之处。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注意到某些关键词语,同时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自己去阅读去思考去发现。“读句子写感受”“想象画面,写故事”“写想法,交流”“说体会”“找句子,讨论交流”这些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学生能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领悟表达方法。语文学习目标的达成,不靠教师讲解,而让学生在阅读、体会、交流的过程中去领悟,学习语言在学生思维活动和交往活动中进行的。2.口语交际的设计口语交际一:可以讲故事、谈体会,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谈采访体会、整理采访记录;可以开辩论会。口语交际二:“策划一次活动”。主题为“浓浓的乡情”,活动可以采取朗诵诗词、演唱歌曲等形式。口语交际三:我是“小小推销员”,向别人介绍一种“商品”。口语交际四:“平时我们搜集了很多名言警句,你觉得哪句话对你启发最大?跟同学交流自己的座右铭,并说说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写一写这句话对自己的启发或帮助。”口语交际六:“讲故事,谈看法”。口语交际七:演讲。口语交际八:向别人推荐影视作品。口语交际是面向生活的言语交际行为,有很强的实践性。“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因此,学生不可能靠“纸上谈兵”获得交际能力,一定要实际操练才行。本册中所有口语交际都达到了让学生动脑、动口的目的,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口语交际要求,提出了口语交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学生是口语交际的主体,说什么,怎么说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口语交际的过程是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过程。3.习作的设计“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第二组)“在习作之前,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然后再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第三组)“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内容。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读下面这篇读后感,看看对我们有哪些启发。”(第七组)本册习作设计的典型特色就是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选择习作内容的空间,同时提示了很多方法,如:表达感情的方法和说明的方法,有从课内阅读中学生自己获得的方法,有编者通过提示揭示的习作方法,如读后感。方法的获得与运用,习作的完成都由学生自己去实现。很多习作前,就有了一些的学习活动,如:口语交际中策划的活动,或者辩论会、或者是观察、参观、访问、阅读等。这些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使用语言的情境,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能够去运用语言,能够积累材料。“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经历的过程或者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写完后,可以把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可以读给同学听,可以在班里交流,这样学生习作语言的评价主体就可以是多元的,学生在和这些读者的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同时认识到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改变了习作的单一性评价。学生自己不但作为习作的主体,而且成为自己习作评价的主体,可以参与对自己习作的评价,并且可以和其他人进行讨论交流,然后不断修改习作,达到最优化,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动态过程中不断提高。4.“交流平台”的设计“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但作者不是空泛地抒情,而是用具体的景物或者事情来表达。……我们可以交流一下,本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还可以说一说自己的习作是怎么表达情感的。”(回顾·拓展二)“在本组课文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如……读一读课文中这样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己从习作或课外书中找出类似语句。”(回顾?拓展六)“本组课文中有一些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你注意到了吗?和同学交流这方面的收获,再说说自己在习作中是怎样运用的。”(回顾·拓展八)“交流平台”是从本册开始新设立的栏目。从“交流平台”的设计中,可以真切感受到编者把语言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如何表达情感”“语句好在哪里”“注意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把学习的重点直接指向文章的语句及表达方式。这个平台的主要使用方式就是“交流”,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说课文中是如何写的,也可以说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写的,把课文学习和学生习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同时在和同伴的相互交流中获得新的感受,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发现。语言学习不再是静止在教学参考书的介绍中,而产生在学生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中。学生最后的判断和体验又是在不断的交流中发生变化,不断获得提升,从而实现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体验和运用。三、让学生思维”动”起来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策划,“辩论会”的设计,“演讲”活动的组织,“展示台”的布置等,都需要教师和学生跳出教科书,根据生活经验,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设计。设计活动的过程,就是思维完全投入的过程。因为是现实中的活动,不但在活动前需要策划,在活动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做出判断,调整原来的活动方案;活动结束,还要总结活动的效果,写出自己的感受,其实也是整理、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有了现实的情境,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是真实的,是作用于实际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这样的学习过程,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空间,并且通过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师生间的思维碰撞创生更多的想法,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奠定基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学习语言的过程应该伴随积极的思维活动。教科书中很多细小的地方,都体现了引导学生思考的设计思路,并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如:“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单元小结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做成卡片,也可以列表格。在本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你能总结一下,填写下面的表格吗?”学生自己不思考,将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不能和老师、同学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所以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思考。学生思考的介入,使学生思维处于不断的活动中,为学生能够不断深入思考打下基础。除此之外,“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等板块的设计中,给学生创设了思维活动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实现思维与语言学习的同步。“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你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所有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我们都可以回顾交流。”(回顾·拓展一)“在搜集和运用资料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如,搜集到了哪些资料?是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的?运用了哪些整理资料的方法?在哪些地方用上了搜集到的资料。”(回顾·拓展七)“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们来小结一下各自的学习收获。如,学到了哪些新知识,积累了哪些语言材料,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外阅读、课外练笔方面有哪些新的体会。你还可以对自己的学习作出简要的评价,或者和同学相互评一评。”(回顾·拓展八)教科书的很多地方都提示学生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反思与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不但能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变成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实现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必由之路。总之,这册书的设计为语文学习“动”起来做了很多努力,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在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我们不断深入领会编写意图,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编辑短评:本文对五上教材进行了较深的研究,特别是对五上教材如何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段的学习要求有很深刻的见解。五上教材在编写时的指导思想是:该抓牢的基础部分要抓牢,该放开的活动部分要放开。作者显然对编者的这一想法有深入的理解。黑石小学学科教学计划科目-语文------第--9--册2007-8-28 学生分析该班有学生人,男生居多,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品德修养,通过四年的语文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较好的语文学习能力,能积极举手发言,能跟随老师进行课堂笔记,有了一定阅读兴趣,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自制能力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做事拖拉。教材分析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教材的主要特点(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教学目标(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教学措施(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对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未达到的目标,要想办法在本册教材的学习中补充、强化。

(二)识字、写字教学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在小组里合作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

(三)阅读教学教师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精读词句,积累语言。精读课文,领悟感情。精读内容,领会方法。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独白(如演讲)的能力。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周次教学内容第01周·1《窃读记》(3篇)·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3篇)·3走遍天下书为侣(3篇)第02周·4*我的“长生果”(2篇)·口语交际·习作一(2篇)·回顾·拓展一(1篇)第03周·5古诗词三首(2篇)·《梅花魂》(3篇)·7*桂花雨(3篇)第04周·课文8*小桥流水人家(1篇)·口语交际·习作二(2篇)·回顾·拓展二(1篇)第06周·课文9鲸(2篇)·10*松鼠(3篇)·11新型玻璃(3篇)第07周·12*假如没有灰尘(3篇)·口语交际·习作三(2篇)·回顾·拓展三(2篇)第08周·课文13钓鱼的启示(2篇)·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2篇)·15落花生(3篇)第09周·16*珍珠鸟(2篇)·口语交际·作文四(2篇)·回顾·拓展四(2篇)第10周·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3篇)·有趣的汉字(2篇)·综合性学习:“我爱你,汉字”(2篇)第11周·17地震中的父与子(4篇)·18慈母情深(5篇)·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5...第12周·20学会看病(5篇)·口语交际·习作六(3篇)·回顾·拓展六(2篇)第13周·21圆明园的毁灭(1篇)·22狼牙山五壮士(1篇)·23*难忘的一课(1篇)第14周·24*最后一分钟(1篇)·口语交际·习作七(1篇)·回顾·拓展七(1篇)第15周·25七律·征文(3篇)·26开国大典(3篇)·27*青山处处埋忠骨(3篇)第16周·28*毛主席在花山(3篇)·口语交际·习作八(1篇)·回顾·拓展八(2篇)走进生活这本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四组教学设计生活是一本书,是一本有着丰厚知识的书。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太过关注书本学习而忽视了对生活的观照。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学问需要我们细致地体会。凡是,善于阅读生活这本书的人肯定是一位智慧满怀的人。本组课文就是为了吸引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生活智慧的人。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这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这四篇课文,虽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但含义深刻,学生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好在每篇课文,特别是两篇精读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除课文之外,本组教材还在“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中安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结合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习作”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发的事(或凭借课文提供的漫画故事),以及给自己留下印象特别深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写清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既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了本组课文的重点语句,又补充提供了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积累感悟进一步打开了思路,丰富了材料。教材文本解读《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课文回忆了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事情按发展过程记叙的: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课文最后一部分一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这些句子内涵丰富,承载着思想和人文内容,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抓住课文这一特点,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为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身受益的文章。文章从“我”回忆小时候,有一次随父亲登上高高的塔顶,看蛛网般通往城市广场的街道,父亲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给了我一把开启心扉的钥匙切入;随后记叙了“我”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就是父亲从小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实,让人从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践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如果学生把二、三两段合并成一段理解也可以。文章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说法,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教材中配有插图一幅,画的是在一个天色不太好的夜晚,全家人聚在后院茅亭里过花生节的情景。桌上摆满了花生做的各种食品,难得回来的父亲正在和颜悦色地对孩子们说着什么。从画面上看,作者“我”还很小,只有七八岁,可父亲关于花生的一番评议,却深深印在了他们姐弟们的心里。由此,再次印证了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积极的教育的重要。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详略的合理安排,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珍珠鸟》本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课文前半部分写了两件事,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对小生灵真诚的、无微不至的爱。第一件事,是为刚来家的小鸟,安排了一个安全的住处。虽然朋友把珍珠鸟送来时,它们已经有了一个“舒适又温暖的巢”,但作者仍然精心为它们重新布置了一个幽静的居室,使小鸟能在温馨和谐中开始新的生活。第二件事,是珍珠鸟做爸爸妈妈了,作者决不去惊动它们,每天精心为小鸟一家添食加水,让让鸟妈妈和小鸟们无忧无虑地生活。课文后半部分,生动地记叙了小珍珠鸟与作者之间逐渐挨近,直至熟睡在他的肩头,对作者真诚信赖的变化过程。在这一部分的叙述过程中,文章三次出现了“小家伙”这个词,让人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雏鸟的喜爱之情:第一次:出现在写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时;第二次:是在写小珍珠鸟跑到稿纸上,围着作者的笔尖蹦来蹦去的发出“嚓嚓”的响声的时候,作者说他“不动声色地写,默默地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最后一次出现在小鸟在作者的肩头睡觉时,作者惊喜地发现“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而且“睡得好熟”。小鸟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这种人鸟之间的真情,深深感动了作者,于是,作者于笔尖流泻下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我们从中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本文语言清新、明快,像一潭清泉,与文章的意境融为一体,应引导学生好好朗读,细细品味。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学情分析1.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朗读、默读,初步学习了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不断丰富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逐步发展。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阅读的乐趣。2.学生已经有了十来年的人生阅历,他们对生活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看法。要让他们全盘接受作者对生活的思考肯定是不现实的。因为,作者的思考肯定是在他所在的时代与境遇下的,比如《落花生》一文,许地山提出了一种朴素为人的观念,但是,学生却认为现代社会人各有各的活法。所以,作者的思考只能是一个引子,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引导学生对他眼下的生活进行思考。3.同时,因为这四篇课文的意蕴比较深刻,要注意体会文章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所以,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会感觉到一定的困难,特别文章所讲述的一些道理因为有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因素的存在,所以显得更加难以理解,所以,学生如果想完全理解这几篇课文内在的道理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教师应该侧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来理解。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听写词语,积累词语。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6.能够讲清楚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件事情。7.根据漫画编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去体会漫画的含义。整体构思及设计这四篇文章分别从道德实践、成功方略、为人处事、人与自然这四个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只有将课文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使每一篇课文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使每篇课文组合成一个集中的影响力模块。本组整体教学的步骤如下:一、以话题为引,将文本教学纳入话题的讨论的情境中。通过这组课文的教学,我认为本组课文主要带给孩子的是一种“今天,我们该怎样生活”这样一种理念。因此,我觉得,本单元的教学可以以这样一个话题串起来。在学习之初,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这个话题。先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发现生活的方面是很多的,他们所谈到的仅能是一个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出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最好是和课文内涵暗合起来,当然,也要超过课文所概括的几个方面),接着,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话语来引导:同学们,我们究竟如何让我们的道德在社会现实的种种考验中立于不败之地呢?让我们来看一个精彩的故事,让我们看看文章中的“我”和父亲有没有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将课文的学习置于这样的大环境中,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二、以阅读为窗,帮学生搭建眺望生活的平台。其实,本组每篇课文为学生眺望生活搭建了一个平台。从《钓鱼的启示》中学生可以感受到道德实践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实践成功的魅力,其实,这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的话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告诉我们“条条大道通罗马”,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成功的路其实也就是走自己的路。《落花生》讲究的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学生可以从中享受到许地山那淳朴为人的思想。《珍珠鸟》给我们讲述了鸟与人和谐相处的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最重要的其实是和谐,与人,与社会,与自然。因此,学习本组课文就像在某个地方参观。只不过,这是生活的参观,是精神的游历。每篇课文就像一个展厅,有自己的主题,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教师将学生带入每个展厅,引导学生在这个场景里驻足、谈论,最后栽着沉甸的收获转入下一个展厅。想必,学生肯定会沉醉在着如旅游般的语文学习之中的。因为每篇课文都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这些深刻的道理用书上的原话或者用自己的语言记住。三、走出书本为旨归,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是需要我们体验的,学生所学到的这样一些生活的道理不一定能够用到他们的生活中去,所以,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回归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去发现生活、热爱生活。课文中时刻注意书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钓鱼的启示》一文课后作业第三题:“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道德知识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请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编者在这里强调了生活实际。又如《落花生》一课的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看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编者在这里强调的也是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什么。本组的口语交际也是要求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选一件事情讲讲事情的经过,讲讲事情给自己带来的启发。本组的习作虽然是漫画的形式,但是,漫画的内容却是日常生活小事,可见,教材的编写始终在围绕着生活这样一个主题。下面,我将《钓鱼的启示》一文的两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呈现在此,以求更好地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整体教学的理念。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上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今天,我们该怎样生活”这样一个话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兰费蒂斯讲述的故事,故事原来的题目叫做《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2.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1、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三、揭题质疑,梳理课文。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读课文后的理解。四、小结。第二课时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1.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a.“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真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b.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c.齐读第3自然段.2.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3.读5~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4.转眼问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a.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b.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c.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教学资源只有善于向生活学习的人才会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在本组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渐渐把生活的美丽与丰饶展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好奇,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生活的意趣。所以,本组课文只是给学生采撷了生活的几片叶子让学生欣赏,这些还不足以概括生活的林林总总。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开发关于本组的教学资源。现建议如下:一、编撰生活美文的辅助读本。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每人找一篇描写生活感悟的美文,然后经过筛选,选出二十篇左右的生活美文,把这些生活美文编撰成一册子让学生阅读、收藏。当然,当学生在进行本组口语交际后,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生活小感悟也编撰在生活美文里面,让学生一起分享。二、开展传递格言小背篓活动。教师可以在黑板报上开设一个格言小背篓,每天由一个同学介绍一条自己收获的生活小格言,由这位同学带领大家一起理解、背诵。这就是传递格言小背篓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肯定能够收获很多生活的道理。最后,教师可以把大家曾经记诵的格言打印发给大家留做纪念。上面两点是我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发关于本组教材教学资源的建议,其实,我们能够实践得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第三单元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学生阅读对读懂这类文章不会存在多大的障碍,但是,学习本组课文最大的目的在于“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我认为本组课文的教学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而教材除了安排四篇课文让学生阅读之外也适时地安排了“我是‘小小推销员’”的口语交际训练和向大家介绍一种物品的习作练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本组时应立足一种读写结合,从扶到放,让学生逐渐进入学会自主阅读的境界。教材文本解读《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松鼠》一文,作者通过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精练的说明将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展现在我们眼前。《新型玻璃》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一文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按照课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本组教材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以下个方面:──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而对以上的相关要求,该组课文的课后作业中都作出了紧密的环绕。比如针对默读训练的要求,《鲸》一课后的练习是这样的“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新型玻璃》一课后的练习是这样的“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从这两课的练习安排来看,对于默读的训练已经侧重于“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了。对于“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这个目标,全组教材至始至终都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基本的要求,如《鲸》课后练习第二题“课文在介绍鲸的时候,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如,列举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课文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和同学交流。”又如《新型玻璃》一课“举例说一说,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体会词语表达效果”这个阅读要求在《鲸》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有所体现,但本组其他课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比如《松鼠》一文带有很浓郁的文学语言的说明,《新型玻璃》一课形象而又生动的语言,等等,这些都需要让学生细致地体会。对于“揣摩表达顺序”这项阅读要求来讲,其实课文已经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表率。这组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虽说,教材的课后作业并没有对这项阅读目标作出具体回应,但是,教师在执教这组课文时候还是需要让学生细致体会的。比如《鲸》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第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概括起来说,4至7自然段分别是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其他就不一一例举了。本组的口语交际“我是‘小小推销员’”除了让学生练习如何说明一件事物外还让听讲的学生“认真听,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要求讲解的学生要“耐心解答”。这些都是与课标中“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等要求呼应的。第三学段对习作明确提出了“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的要求,本组习作是介绍一种物品,要求学生“写完以后读给同学听,看看介绍清楚了没有,不清楚的地方再改一改”。可见,教材的编排从多个角度与侧面对课标进行了密切的对应,这是我们在解读教材中首要关注的。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相关阅读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本单元说明性文章是以前所学习的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可见,阅读说明性的文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学生甚至有可能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但是,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才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可见,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对学生来讲是崭新的一页,也将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点。2.说明性文章并不因为有了“说明”这一特性的存在而导致文章语言的干涩。的,相反,说明性文章的语言更为准确精练,而且,有时还可以很优美,比如《松鼠》一文。因此,教师要将带领学生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的特色作为另一个重点。因为,只有体会到了,领悟到了,学生才会真正地表达。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2.抄写、听写词语,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的特点,积累语言;3.阅读本组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并能在表达中加以运用;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整体构思及设计一、确立整体导读观,让每个教学点都焕发系统张力从教学的有效性出发,本组课文的导读最为必要置于整体的教学氛围之中,虽说,本组教学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这样一种兴趣,但是,本组比较偏向让学生掌握说明方法与语言,所以,知识比较偏向单一。所以,本组课文需要放在一个整体中来进行教学。这样才不会使一些说明的讲授变得枯燥。同时,教学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一方面应重视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另一方面应重视让学生运用这些说明方法,而课文后都相应地配备了练笔,如《鲸》一课“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新型玻璃》一文后的作业“请你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当然,对于口语交际和习作而言,就是完全放手的练习了。在确立整体教学眼光的同时要注意把握好每篇课文以及每个练习的训练作用。下面以课文为例加以说明。《鲸》一文作为一组课文的统领,这篇课文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教师应该这篇课文的导读作为一个引子,让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而《松鼠》一文重点则在让学生思考“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再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教师应该将这篇课文当作让学生体会不同方法的一个侧面。而《新型玻璃》一文在表达上则很有特色:课文前5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且富于变化。如第2自然段用“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这句话来转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3自然段的开头既连接了上文,又直接进入下一种玻璃的介绍,清楚明白;第4自然段的首句过渡非常自然,令人感到亲切。第5自然段的开头则以形象的比喻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起读者阅读的愿望。教师应将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放在体会说明性文章的表达式样。《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一读,让学生检验自我阅读的能力。二、从扶到放,让学生在渐进式阅读中学会自主建构对于本组课文的阅读,教师的导读一定要体现从扶到放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过程。首先,这是由教材编写的体例所决定的。从本组教材所安排的课后练习我们就可以看出编者也有意识地在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读书。就让学生学会一些说明方法这个教学目标而言,如《鲸》课后练习第二题“课文在介绍鲸的时候,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如,列举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课文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和同学交流。”到了《新型玻璃》一课,编者是这样叙说的“举例说一说,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到了《回顾?拓展三》,编者又是这样说的“在本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你能总结一下,填写下面的表格吗?”从编者不断变化的语言当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作者这种期待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三、学会阅读,学会方法,学会表达,落实语文教学本体目标学会阅读虽说学生也曾接触过说明性的文章,但是,到了第三学段,课标已经将学会阅读作为重要的阅读目标了。因此,本组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应该是一个转折,学生应该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知道文章所说明事物的特点,知道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学会方法说明方法是本组教学的重点。教材至始至终都紧紧都扣住了这样一个重点。所以,教师在教学本组课文的时候应该将掌握几种说明方法作为本组教学的语言训练重点。学会表达任何阅读都是为了表达服务。阅读也要,掌握说明方法也好,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当然,表达还不仅局限于方法,还有语言。本组四篇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精练,但是,又略有区别,正好让学生感受不同说明文章的不同表达风格。同时也为学生该如何说明一种事物而树立了一个典范。9鲸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教学的重点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教学的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③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二自然写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写鲸怎样呼吸;第六自然段写鲸怎样睡觉;第七自然段写鲸怎样生长。)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2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①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③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五、知二

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

①读准字音:

鲸、获、肢、吨

②掌握字形:

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

枝(树枝)虑(考虑)柿(柿子)治(治病)

2,检查生自学的情况。

①教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

②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③订正课后习题一、二。参考答案。

第一题:捕获、宽敞、倾斜、垂直

第二题:见前。

六、结

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启

1.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五。

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

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为了说明它的,‘大”,作者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oo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17米长的鲸。

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①用鲸和人们熟悉的认为很大的象比较,说明鲸很大;

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悉的大肥猪比较,说明鲸的重;

③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说明鲸的大。

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4.“宽敞”的反义词“狭窄”。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二段)

投影显示:

学生根据投影的表格和课文旁批,读、想、批、说、写,自学自二肾

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后来/良长很长的年代;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变特点的词:变成、退化。

4.完成表格

六、结

第三课时

一、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

学生根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别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牙齿。

三、读练四——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投影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课文旁批和参照投影显示的表格自学第四段。

教师巡回辅导。

四、知四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1.第四自然段由4j力刀四个自然组成。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①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二、三层是总分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部分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5自然段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③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叙述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④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用数字说明的部分: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⑤第四段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

2.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表格占

五、练知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五。

六、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特别强调说明方法的认识:

2.总结本课时学习情况。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

板书:

一(1)大

二(2)哺乳动物

9、鲸三(3)种类

吃食

四(4-7)生活习性呼吸

睡觉

生长作业布置:教学后记10、松鼠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有关松鼠的资料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谜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学生回答:松鼠)

二、学生交流资料:

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松鼠》。(板书课题)

三、自读课文,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们谈感受:

美丽的小动物讨人喜欢。四肢灵活、行动敏捷、闪闪发光的小眼睛,全身光滑,尾巴大而漂亮。(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不强调统一)

从哪几方面体会到小松鼠美丽和可爱?

当学生谈到小松鼠的特点时让孩子从文中去找,切入到文中去学习课文。

学生谈到小松鼠美丽,就让学生到文去找,你从哪看出小动物美丽的?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小动物外形特点的部分。

学生谈到小动物谈到灵活或机灵时,引导学生到文中去找:你从哪感受到小松鼠的机灵的。

喜欢吃的东西、如何做窝……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学习,并指导学生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

四、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外形上介绍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

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

学生总结:并板书:

1、活动: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的机灵。

2、住的: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松树上,窝暖和安全。

3、吃食:松子、榛子、橡栗、鸟蛋。

四、交流:学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生在体会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学习小作者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一、继续学习课文:喜欢小松鼠吗?

把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学生朗读课文。

二、看看小作者为什么能把小松鼠写的让我们都非常喜欢呢?

学生谈并学习写好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先要从外形特征去观察小动物,再要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悄习性,如:小动物吃食时的样子,睡觉时的样子,游戏时的样子,喜欢做什么……并学会把小动物写活。(生动、形象)

结合语文天地的读一读,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让学生学习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来练习说话。从而进一步感受作者对于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松鼠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的小眼睛。身上的毛,的好像搽过油。一条的大尾总是,显得格外。

让我们再来看看一篇写小动物的文章《带刺的朋友》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

三、指导本课的字:

捷遮蔽

四、习作:认真观察动物:

1、外形特征

2、吃食物时的样子、神态动作。

3、睡觉时的习惯和样子。

4、做游戏时的特点。

五、开卷有益:《带刺的朋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11、新型玻璃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及它们在现代化建筑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关心科技发展、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2.学会本科生字新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意思。

3.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4.朗读课文。

5.联系说话写话,推销课文中的新型玻璃,并写出自己设计的新型产品。

教学难点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2.初步掌握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同学们,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东西,你知道玻璃有哪些种类吗?他们有什么用处吗?

(让学生自由回答,正确的教师给以鼓励,激发其学习热情。)

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片关于玻璃的课文,题目叫(此时教师半数课题13新型玻璃)

看课题后教师可提问“新型”是什么意思?(新的类型、新的品种)那么这片课文中有那些新型玻璃呢?他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检查课题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说一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板书:夹丝网防盗玻璃

夹丝玻璃

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

三.讲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的语句,用“~~~~”划出描写它作用的语句。

2.学生自学后讨论:指名说出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并板书:特点作用

中间夹丝金属丝网报警

3.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说边体会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四.分组自学二至五自然段

1.学生用上述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分四人小组讨论学习以下四中玻璃。每人学一种,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指名学生完成板书,填写四中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的认识各种玻璃。

六.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个人探求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

2.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走进新型玻璃展览馆,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出示表格)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然后看着表格,连贯的说一说每一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先同桌间相互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召开展销会,鼓励学生竟说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在我们班开一个展销会,让每一位同学都当一回推销员,推销员是干什么的,知道吗?(就是把自己厂里的产品介绍给大家,发动大家来买自己介绍的产品,如果来买的人越多,就说明你这个推销员的水平越高。)你们想不想来试试呀?(生、想)

今天你们推销的产品就是这五种新型玻璃,请每一位组长代表你们一组到上面来选一种玻璃。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想好推销的话语,夸夸自己厂里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让人一听就来买,你们在小组内先说给其他同学听,相互出出主意,待会儿就请同学能争着到上面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我们还要评出优秀推销员,好吗?

学生在组内推销。

2.都准备好了吗?

下面请你么上来像在座的老师和同学推销。

3.学生填写订单,交给自己认为讲的最好的学生,然后评出优秀推销员。

4.同学们,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之外,你们还知道其他新型玻璃吗?如果知道,你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争当“小发明家”,培养创新精神

1.同学们,除了课文中讲到的和同学们刚才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新型玻璃,他们在现代化建筑中正起着(重要作用),研制这些玻璃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真了不起,它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发明一种新型产品呢?

那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生活的需要,每人设计一种新型产品,完成这张21世纪新型产品设计方案。

21世纪新型产品设计方案

产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品的特点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人:__________

____月_____日

2.学生完成方案

3.交流

4.总结

同学们都能积极动脑,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了一种新型产品,还没有完成的,或还需修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