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教育实施方案_第1页
名教育实施方案_第2页
名教育实施方案_第3页
名教育实施方案_第4页
名教育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教育实施方案“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xx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全市中小学校办学水平,努力实现xx教育现代化,根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xxxx委xx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特制定xx培养“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三名工程”“三名人员”)如下。一、指导思想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服务教师发展,着力构建xx中小学教师队伍新格局,全面开启xx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高素质化新征程。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师德为先。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中小学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四有好老师”标准,用“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的要求,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二)坚持尊重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律,注重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相结合,突出构建梯级培养体系,积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和空间,实施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的培养。(三)坚持规模适当。根据全市中小学教师总体数量,合理规划“三名人员”培养规模,计划利用3—6年的时间,集中教育资源,加大工作力度,培养培训一批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xx名优教师、班主任和校长。(四)坚持以点带面。注重发挥“三名人员”的引领作用,努力实现造就一位“三名人员”,培育一支团队、带动一个群体、提升整体队伍素质的目标。“三名人员”的选拔要兼顾示范性学校和非示范性学校、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要兼顾不同学段、不同学科,要适当向薄弱学科倾斜,优先遴选长期服务乡村学校的名教师和校长。三、总体目标(一)培养“名教师”。以示范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核心,以“师德高尚、热爱教育、业务精湛、成绩显著”为目标,每3年一批,每批培养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50名,市级骨干教师600名。经过6年努力,力争培养一批在课堂教学、学科建设、课程改革、教育理论等方面具有很强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学科领军型人才。(二)培养“名班主任”。以班级管理建设为核心,以“师德高尚、关爱学生、班级管理水平高和学生、家长、社会高度认可”为目标。每3年一批,每批培养120位名班主任,力争经过6年努力,培养一支热爱班主任工作、热爱学生、精通班级管理、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班主任骨干队伍。(三)培养“名校长”。以提升现代管理能力为核心,以“教育理念先进、事业心强、管理水平高、办学实绩突出”为目标,每3年一批,每批培养50位名校长,力争经过6年努力,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富有敬业精神和教育情怀、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育家型校长。四、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成立以xx教育体育局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三名工程”培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教体局人事科),全面负责“三名工程”的各类建设、考核和服务保障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宣传“三名人员”的先进事迹,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教育教学成果,为其健康成长和作用发挥创设良好环境。(二)构建梯级培养体系。“三名工程”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市、县、校三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按照分工在负责实施好本地本校名教师、名班主任和名校长培养的同时,要做到与上、下层级培养有效对接。各级制定的实施方案以及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办法需逐级上报备案。(三)搭建活动载体。针对“国培计划”“长三角名校长联合培养计划”以及“省培计划”中的高端研修项目,要先行组织“三名人员”研修;要通过教师互派、干部互挂、教学互助、资源共享等,经常性组织“三名人员”到长三角等省内外教育发达地区学习交流,促进其专业成长;定期构建“青年教师沙龙、名班主任案例研讨、xx教育名师大讲坛”等活动载体,碰撞思想,在交流xx同提升、凝聚共识;积极开展“三名人员”送教下乡、示范课教学和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展示等活动,发挥“三名人员”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四)建立考核机制。市“三名工程”培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对“三名人员”的教育教学(管理)实绩、业务能力、科研水平、示范引领作用等进行评估考核,建立健全“三名人员”能进能出、优胜劣汰、滚动发展的动态调整管理体制。对发生师德不端、师风不正、违法违纪、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安全责任事故等问题单位中的相关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荣誉称号及相关待遇。(五)做好经费保障。从2021年起,每年安排“三名工程”建设专项经费,用于对“三名人员”的培养培训、科研、考核、表彰奖励等。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本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中按一定比例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三名工程”建设。要切实加强经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教师培养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市中小学名教师培养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市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市级名教师每三年评选一次,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第三条本办法中的名教师是指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三者呈梯级向上攀升培养体系。第二章选拔和认定第四条市级骨干教师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二)教学工作量饱满(教研员、电教人员、师训机构教师等按岗位职责出满勤)。(三)必须是县(市、区)、市直属学校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获优质课比赛市级一等奖或省级二等奖等奖项2次以上的,不受此项条件限制)。(四)近五年来,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具备下列条件至少一项:1.受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教学类表彰;2.获得市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优秀教科研成果二等奖以上;3.在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职业技能、多媒体软件制作等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4.所指导的学生在参加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科大赛、创新大赛、科技活动、技能大赛等中获得市级一等奖1人以上(乡村教师二等奖以上);5.在教育教学综合测评、绩效考核或年度考核中,至少3次名列前三分之一,并在县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评课中达优秀等次。6.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本人在教育、文化、体育部门主办的市级以上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市级二等奖1次。7.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指导学生在教育、文化、体育部门主办的市级以上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市级一等奖1次。(七)近五年来,教科研成绩突出,具备下列条件至少1项:1.学科教学论文市级评选获一等奖1次以上(省级二等奖、国家级三等奖以上);2.在公开学术期刊(有CN或ISSN刊号)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或教学研究论文1篇,或在具有省内部资料准印证号的市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或教学研究论文2篇;3.参与市级以上教育部门正式立项的教育研究课题1项,并结题。第五条市级学科带头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二)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一级教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三)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加学科教学改革和教科研活动,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学生爱戴、家长欢迎。(四)教学工作量饱满。教研员、师训机构教师、电教员按岗位职责出满勤。(五)推荐为市级学科带头人的,必须是县(市、区)学科带头人或市级骨干教师(获优质课比赛省级一等奖以上的,不受此项条件限制)。(六)近五年来,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以下条件必须具备至少两项:1.受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教学类表彰;2.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优秀教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以上,或获得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以上;3.在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职业技能、多媒体软件制作等比赛中获省级二等奖或市级一等奖以上;4.所指导的学生在参加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科大赛、创新大赛、科技活动、技能大赛等中,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5.在教育教学综合测评、绩效考核或年度考核中,至少3次名列前三分之一,并在市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评课中达优秀等次。(七)有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近五年来,教科研成绩突出,具备下列条件至少1项(教研员需具备下列条件中两项):1.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有CN或ISSN刊号)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或教学研究论文2篇以上,或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期刊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或教学研究论文1篇,同时在具有省内部资料准印证号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或教学研究论文2篇;2.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合著由本人撰写的占一半以上)l部;3.主持由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立项的教育教学研究、电化教育研究、课程改革实验课题1项并结题;4.参加过经省级以上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列入中小学用书目录的国家课程教材、地方课程教材编写。第六条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应当具备的条件:(一)热爱教育事业,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教,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二)教育理念先进,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功底,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强、水平高,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艺术,在学校教学和德育工作中有较高的知名度。(三)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热心青年教师培养,有培训、指导其他教师的能力、经历和实绩。(四)在指导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方面成绩显著,其中至少有1人被确立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有2人获得县级以上教育教学奖或科研成果奖。(五)在素质教育中起带头、示范作用,或在推动本地区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或学科建设方面成效突出。(六)应是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并具备以下条件中至少两项(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享受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不受此项条件限制):1.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受到同行专家好评和教育对象的赞誉,近五年来,承担过市级公开课教学、专题讲座或应邀作学术报告并获得较高评价;2.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突出,并在本学科教学与研究领域中取得丰硕成果,近五年在省级以上具有CN或ISSN刊号学术期刊上独立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3篇以上,论文学术水平较高且具有指导性和应用性,或近五年正式出版过水平较高的学术专著(与他人合著者,本人至少承担一半以上的撰写任务),或近五年主持过市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并结题;3.近五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以上,或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上;4.近五年来,参加过经省级以上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列入中小学用书目录的国家课程教材、地方课程教材编写;5.近五年来,获得省部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教学类表彰。第七条市级名教师的评定程序:(一)个人申报,基层推荐。在个人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由单位组织考核评选,并将评选结果在单位内公示;经公示五个工作日无异议后,由单位做出推荐意见,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参与评选(市直单位的,直接推荐至市教体局人事科)。(二)县级考评,择优推荐。由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业考评小组进行考核选拔,根据分配名额和条件评选产生推荐人选,经公示五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市级骨干教师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等额推荐上报;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推荐人选,报市教体局参与评审。(三)市级评审认定。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由市教体局组织专家组进行考核、评审,做出综合性推荐意见,并报市“三名工程”培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认定(名师工作室成员选拔由主持人具体负责,成员一般在5--9人)。市“三名工程”培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下发文件公布认定名单。(四)荣誉证书发放。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荣誉证书在三年期满考核合格后予以颁发。第三章培训第八条市级名教师培训工作由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培训机构具体实施。第九条培训机构要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确定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课程计划,并经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第十条市级名教师每年至少必须脱产40学时参加培训,学时由培训机构负责认定。第十一条名教师培训期满,考核成绩合格者由教育行政部门授权培训部门颁发结业证书。第四章职责第十二条市级骨干教师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关爱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师德建设方面发挥表率、示范作用。(二)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承担满工作量,主动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在本学科教学发展中的骨干作用。(三)主持、承担或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实施和实验;每年至少在市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学科教学论文。(四)积极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任期内培养2名以上青年教师成为校级骨干教师。(五)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等活动,承担教育教学示范、观摩和专题讲座、辅导等任务。(六)开设教育博客或微信公众号,及时更新内容,反映教学理念、教学反思、经验介绍、读书心得、教育科研等专业成长方面的内容。第十三条市级学科带头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改革研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科研前沿动态,不断更新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理论和业务素养。(二)严谨治学,扎实工作,高质量完成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保持较高的教学水平,模范完成本职工作。(三)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日常教学应常年向本校教师开放,每学年在县(市、区)域内至少展示观摩课1次。(四)认真研究本学科本专业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任期内,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2篇以上。(五)在任期内主持一项市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电化教育研究或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顺利结题或取得阶段性成果。(六)在任期内担任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言传身教,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师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实际工作效果。每位学科带头人在任期内至少培养和指导出2名县级青年骨干教师。(七)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教师培训、对外交流等种类活动,承担教育教学示范、观摩和专题讲座、辅导等任务。每年至少参加1次送教下乡、支援农村或薄弱地区教育等活动。(八)开设教育博客或微信公众号,及时更新内容,发布教学反思、培训心得、经验介绍、教学研究、学科前沿等专业成长、学科引领方面的动态内容。第十四条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制定科学的工作室三年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二)带头学习前沿教育教学理论,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不断更新业务知识。(三)注重培养帮扶青年教师,经常性开展沟通、交流、研讨活动。每年做县级以上教师培训讲座至少2次,每学期工作室要开展面向全市不少于50人的沙龙活动1次,积极承担校本培训课程的研发、讲授和指导工作。(四)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工作室每学期开设校级教育热点、难点论坛讲座1次;工作室每年设计制作微课15节,每学年在县(市、区)域内至少展示观摩课1次。(五)届内,至少承担1个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题,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平时有详实的教研活动记录与反思。(六)在任期内担任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言传身教,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师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实际工作效果。每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任期内至少培养和指导出4名县(市、区)级青年骨干教师。(七)积极参与对外交流活动,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送教下乡、支援农村或薄弱学校教育等活动。(八)开设教育博客或微信公众号,发布教学反思、培训心得、经验介绍、教学研究、学科前沿等专业成长、学科引领方面的动态内容,每月发表日志10篇以上。第五章待遇第十五条市级名教师享受下列待遇:(一)市级名教师可优先晋升教师职务,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二)市级名教师优先参加国内外各种高层次研修、学习考察、学术研讨等活动。(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为市级名教师提供较好的教科研条件。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所在的县(市、区),每年要从教育附加费中列支专项经费,分别为每位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主持人提供6000、12000元的工作科研经费保障,其所在的学校要配套提供每人每年2000元经费。(四)市级名教师开展教科研和指导本县(市、区)、本校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果或做出突出贡献的,可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贴,标准由所在县(市、区)或学校确定。(五)大力宣传推广市级名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和先进事迹。(六)优先进入xx各类教育专家库,担任教师培训、面试考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等工作。第六章管理第十六条建立市级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制度。市级骨干教师在县(市、区)的,年度考核由其所在的学校、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进行;市直学校的市级骨干教师,其年度考核由其所在学校、市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进行。考核结果报市“三名工程”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第十七条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学校和本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业务管理由市教体局人事科和培训、教研机构负责。第十八条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年度考核工作由其对照量化考核评分标准(详见评分表),于当年12月底,自行整理、装订相关材料并寄送至市教体局人事科,由市“三名工程”培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专家对材料进行评审。报送的评审材料要求尽可能呈现在个人的教育博客或微信公众号上。第十九条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85分以上的为优秀等次,70-84分为合格等次,7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等次。未参加或未通过年度考核的,其市级名教师称号自动取消,并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年度考核成绩优秀者,在全市范围内通报表彰,并组织赴外地疗养一次。三年考核均为优秀者,在符合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或晋升内部等级)时,可不占学校专业技术岗位数(聘任后即占)予以评聘。第二十条市“三名工程”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市级名教师档案,收集、管理、记载市级名教师的主要业绩及考核、奖惩情况。第二十一条市级名教师调出我市教育系统或非组织原因脱离教育教学岗位的,其称号自行消失。第二十二条市级名教师在任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市级名教师资格:(一)在评选过程中弄虚作假,不符合条件的。(二)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造成恶劣影响的。(三)违法乱纪,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处罚的。(四)其它应当取消其名教师称号的。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三条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单位可参照此办法,制定相应的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xx名班主任培养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xx名班主任培养、管理工作,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广大班主任关爱学生、科学管理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名班主任的模范、带头作用,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市级名班主任每三年评选一次,表彰一批,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第二章选拔和认定第三条市级名班主任的评选条件:热爱班主任工作,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为先,专业精湛,善于创新德育方式,班级管理水平较高,家校关系和谐,成为育人的模范、学生的良师益友。(一)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成长,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有典型的育人事迹。(二)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无歧视、排斥学困生现象,无有偿家教等触犯师德红线的行为,无家长或社会的不良反应。(三)市级名班主任评选对象为在职班主任,且担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四)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具备下述条件中的两项及以上(其中第2项为必选项):1.获市级(乡村学校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2.所带班级或个人被市级(乡村学校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等称号;3.其本人辅导学生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生各级各类评比活动获得县级一等奖以上2人次,或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1人次,(乡村教师为县级二等奖以上2人次,或获得市级二等奖以上1人次);4.近5年来,所带班级在学校年度优秀班级评比中不少3次;在全市或学校组织的统一测试中,班级平均分在全校同层次班级中名列前三分之一不少于3次。5.在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技能大赛中获省级二等奖或市级一等奖(乡村学校为省级三等奖或市级二等奖或县级一等奖)以上;6.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优秀教科研成果奖三等奖以上,或获得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科研成果二等奖(乡村学校为三等奖)以上;7.主持并完成由市级(乡村学校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立项的课题1项;8.参加县、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电教活动,获省级二等奖或市级一等奖(乡村学校为市级二等奖)以上两次或在CN学术期刊上独立发表教科研论文两篇。(五)有坚实的德育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近五年来,德育教科研成绩突出,具备下列条件至少1项:1.积极撰写班主任育人案例、班级(团队)管理建设或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创新案例(含心理辅导,学习及研究性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规划辅导,班级制度及文化建设,家校沟通等),得到学生、家长普遍认同并有推广价值,受到学校表彰,或其案例被市级(乡村学校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奖励1次以上。2.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主题班会或班主任基本功等大赛上,获得省级二等奖或市级一等奖(乡村学校为省级三等奖或市级二等奖或县级一等奖)以上。3.积极撰写德育或班级管理方面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有CN或ISSN刊号)发表德育或班级管理论文两篇以上,或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期刊上发表德育或班级管理论文1篇,同时在具有省内部资料准印证号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或教学研究论文2篇;4.主持并完成(或主持并在研究期限内有研究进度报告)由市级(乡村学校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立项的德育课题研究、课程改革实验课题1项。(六)任现职以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1.近两年内,因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受到处理的;2.受到党纪或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的;3.在教育教学、专业技术职务申报等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挟私报复的。第四条市级名班主任的评选认定程序:(一)个人申报,学校推荐。在个人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由学校组织考核评选,并将评选结果在校内公示;经校内公示五个工作日无异议后,由学校做出推荐意见,报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市直学校的,直接报市教体局参与评审)。(二)县级考评,择优推荐。由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业考评小组进行考核选拔,根据分配名额和条件评选产生推荐人选,经公示五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报市教体局评审。(三)市级评审认定。由市教育体育局组织专家组进行考核评审选拔,做出综合性推荐意见,并报市“三名工程”培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确认市级名班主任。市“三名工程”培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下发文件公布认定名单。(四)荣誉证书发放。市级名班主任证书在三年期满考核合格后予以颁发。第三章培训第五条市级名班主任人培训工作由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培训机构具体实施。第六条市级名班主任的培训周期一般为3年,名班主任在培训周期内每年至少必须参加40学时的脱产培训。学时由培训机构认定。第七条培训机构要认真制定市级名班主任培训方案,确定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课程计划;培训方案经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第八条市级名班主任培训期满考核合格后,由教育行政部门授权培训机构颁发班主任培训结业证书。第四章职责第九条市级名班主任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坚持学习。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不断更新管理念,提高业务能力。(二)勤于实践。扎实工作,高质量完成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保持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模范完成本职工作。(三)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名班主任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日常班会课应常年向本校教师开放,每学期在校内至少展示班会观摩课1次,每学年校际之间至少开设1次班会观摩课或专题讲座;与青年班主任签订培养责任书,制定培养计划,担任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工作,通过言传身教,指导帮助青年班主任提高师德水平、班级管理能力和实际工作效果。每位名班主任在任期内培养和指导的青年班主任获得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市级比赛一等奖或荣誉称号1人次或市级二等奖2人次(乡村教师为县级一等奖以上2人次);(四)乐于研究。认真研究班级管理和德育实践中的问题,任期内,主持并完成一项市级以上课题;每年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班级管理和德育方面的论文或调研报告至少1篇。(五)经验推广。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和德育方面的研讨、教师培训、对外交流等种类活动,承担学校班级管理方面的示范、观摩和专题讲座、辅导等任务。每年至少承担专题讲座、辅导等任务或送教下乡、支援农村或薄弱地区教育等活动1次。开设教育博客或微信公众号,及时更新内容,发布班级管理经验介绍、教学反思、培训心得、教学研究、学科前沿等方面的动态内容。每个月至少发表日志5篇以上,网页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