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基础课件_第1页
中药学基础课件_第2页
中药学基础课件_第3页
中药学基础课件_第4页
中药学基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学

《中药学基础》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什么是中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总论《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收与炮制第三章中药的性能第四章中药的应用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中药的发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尝断肠草,不能解毒而死。“药食同源”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中药的发现“药食同源”《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二、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诗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中国药典》总论《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收与炮制第三章中药的性能第四章中药的应用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收与炮制

一、产地道地药材川药四大南药,四大怀药、四大北药浙八味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收与炮制二、采收“三月陈茵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收与炮制

三、炮制1、炮制方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2、炮制目的:纯净、增效、减毒、改性。总论《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收与炮制第三章中药的性能第四章中药的应用第三章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寒、热、温、凉。就疾病的寒热而定义药性。“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第三章中药的性能二、五味酸、苦、甘、辛、咸。淡、涩。对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药食同源”第三章中药的性能三、升降沉浮升:上;浮:外;表降:下;沉:内。里第三章中药的性能三、升降沉浮

与四气五味的关系:升:辛、甘,温、热降:苦、酸、咸,寒、凉第三章中药的性能三、升降沉浮与药材质地轻重的关系:升:质轻。“诸花皆升,旋覆独降”降:质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第三章中药的性能三、升降沉浮与炮制的关系:升:酒制,姜炒降:醋炒,盐炒第三章中药的性能三、升降沉浮与炮制的关系:升:酒制,姜炒降:醋炒,盐炒第三章中药的性能三、升降沉浮与配伍的关系:病上逆则宜沉降;病下陷则宜升浮。升浮药配众多沉降药则总药性下降。第三章中药的性能四、归经药效所在部位:药物治病的适用范围。证与症的区别?第三章中药的性能四、归经药效所在部位:药物治病的适用范围。证与症的区别?关于证、症、病的概念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是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病:疾病,具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完整过程。中医藏象学说1.藏象:藏——指藏于体内具有一定形态的组织器官。象——机体表现于外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藏象——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2.脏腑学说——是阐述人体内脏的形态结构和部位、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中医脏腑学说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异也;恒,常也。指不同于六腑的腑,它们形态似腑,中空有腔,功能似脏,贮藏精气。三焦上焦

——膈以上——心、肺、头面、上肢中焦

——膈至脐——脾、胃、肝、胆下焦——脐以下——肾、膀胱、外阴、下肢三焦辨证: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经络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路径;“络”,网络。经络是遍布周身,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系统)。经:为主干,大多直行,位置相对较深,数量少。络:为分支,纵横交错,位置相对较浅,数量较多。经络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等四个部分组成。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连属于筋肉皮肤。《灵枢·海论》说:“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经十二经脉:手足三阴三阳奇经八脉: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

十二经别:从十二经脉别出的最大分支络十五别络:列缺、通里、内关、支正、偏历、外关、飞阳、光明、丰隆、公孙、大钟、蠡沟、长强、鸠尾、大包孙络:最细小之络脉浮络:浮现于体表之络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十二条主体干线,它包含:【特点】

特定的阴阳属性相应的脏腑所属手足所属有规律的循行分布有其所属的腧穴十二经脉的特点手三阴手太阴肺手厥阴心包手少阴心足三阴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2、阳经属腑手三阳手阳明大肠手少阳三焦手太阳小肠足三阳足阳明胃足少阳胆足太阳膀胱1、阴经属脏

经络走向规律

手三阴胸腹手手三阳头足三阳足足三阴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自然界五行

人体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六腑五官五体五志五声角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徴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宫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歌商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毛悲哭羽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呻第三章中药的性能五、毒性现代毒性理论毒药副作用毒性:药物的偏性第三章中药的性能五、毒性毒性程度:有毒、有小毒、大毒。产生中药中毒的原因不良反应报告如何解救总论《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收与炮制第三章中药的性能第四章中药的应用第四章中药的应用一、配伍根据病情的需要和用药法度。意义:照顾到复杂病情,又增进了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七情:单味+配伍总结为七个方面。第四章中药的应用一、配伍单行:一种,针对性较强相须、相使:两种,协同、提效,临床常用相畏、相杀:两种,抑制不良反应,安全用药相恶:两种,降效,避免配伍相反:两种,禁忌第四章中药的应用一、中药的用药禁忌安全用药的意义!1、配伍禁忌:避免配合应用。“勿用相恶、相反者。”十八反、十九畏第四章中药的应用一、中药的用药禁忌2、证候禁忌:临床用药禁忌3、妊娠用药禁忌: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凡慎用的药物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斟酌使用。4、饮食禁忌:病情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各论《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第五章——第二十三章第五章解表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第五章解表药概念: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解除表证。(发表药)主治功效:用于邪在肌表的病证。分类:发散风寒(辛温解表),发散风热(辛凉解表)配伍应用使用注意:体虚汗多慎用/禁用,不宜久煎第五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第二节发散风热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第五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药性:辛温主治功效: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头身疼痛、舌苔薄白、口不渴、脉浮紧。发散风寒药第五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来源:麻黄科,草质茎性能: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应用:发汗解表之要药。用法用量:发汗解表生用,止咳平喘体虚蜜炙用。使用注意:发汗力强。麻黄麻黄类别植物原植物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药材草质茎麻黄根固表止汗。第五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来源:樟科,肉桂的嫩枝性能: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行水消肿。应用: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用法用量:煎服,3~10g。使用注意:辛温助热。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桂枝桂枝类别植物原植物樟科植物肉桂药材嫩枝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肉桂为肉桂的干燥树皮。桂皮为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川桂等的树皮。

第五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来源:唇形科,地上部分。性能:辛,微温。归肺、肝经。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应用: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使用注意: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荆芥荆芥荆芥穗第五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来源:伞形科,根性能: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应用:为风药中之润剂。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使用注意: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防风防风类别植物原植物伞形科植物防风药材根第五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来源:伞形科,根。性能:辛、温。归肺、胃、大肠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应用:对前额头痛或眉棱骨处疼痛。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阴虚血热者忌服。白芷白芷类别

植物原植物

伞形科植物白芷、杭白芷药材

根第五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来源:唇形科,叶(或带嫩枝)。性能:辛、温。归肺、脾经。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应用: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紫苏叶第五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来源:唇形科,地上部分。性能:辛、微温。归肺、胃经。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应用:夏月解表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3~10g,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浓煎。使用注意: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香薷香薷类别植物原植物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药材地上部分第五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来源:伞形科,根茎及根。性能: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应用:治头项肩背之痛见长。用法用量:煎服,3~10g。使用注意:阴血亏虚者慎用。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羌活羌活类别植物原植物伞形科植物羌活、宽叶羌活药材根茎、根第五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来源:马兜铃科,根和根茎。性能:辛、温。归肺、肾、心经。功效:祛风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应用:治疗少阴头痛。用法用量:煎服,1~3g。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细辛细辛类别植物原植物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华细辛药材全草第五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来源:木兰科,花蕾。性能:辛、温。归肺、胃经。功效:散风寒、通鼻窍。应用:治疗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3~10g。使用注意:有毛,易刺激咽喉,包煎。外用适量。鼻病因于阴虚火旺者忌服。辛夷第五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来源:菊科,带总苞的果实。炒去硬刺用。性能: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功效: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应用:止前额痛。用法用量:煎服,3~10g。使用注意:血虚头痛不宜服用。本品有毒,过量(一次超过30g)服用易致中毒。苍耳子苍耳子

(附苍耳草、苍耳虫)类别植物原植物

菊科植物苍耳药材果实第五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祛风,散寒,除湿,止痛。藁本第五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姜科,新鲜根茎。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生姜第五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鹅不食草第五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第二节发散风热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第五章解表药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药性:辛凉主治功效:发散风热,主治风热表证。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发散风热药第五章解表药第二节发散风热药来源:唇形科,地上部分。性能:辛、凉。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应用:发散风热药中发汗解表作用最强的药。用法用量:煎服,3~6g。宜后下。使用注意:本品芳香,发汗耗气,体虚多汗不宜。薄荷薄荷类别植物原植物唇形科植物薄荷药材茎叶第五章解表药第二节发散风热药来源:菊科,成熟果实。性能:辛、苦、寒。归肺、胃经。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应用:用于外感风热而见咽喉红肿疼痛。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略减苦寒滑肠之性。使用注意:脾胃虚寒、经常泄泻的人慎用。牛蒡子牛蒡子类别植物原植物菊科植物牛蒡药材成熟果实第五章解表药第二节发散风热药来源:桑科,叶。初霜后采收。性能:甘、苦、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煎水洗眼。使用注意:蜜炙增强润肺止咳。桑叶桑叶类别植物原植物桑科植物桑药材叶第五章解表药第二节发散风热药来源:菊科,头状花序。性能: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应用:长于疏散肺经风热。治疗疮痈肿毒。用法用量:煎服,5~10g。使用注意: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菊花菊花

(附:野菊花)类别植物原植物菊科植物菊药材头状花序第五章解表药第二节发散风热药来源:伞形科,根。“南柴胡”、“北柴胡”性能:苦、辛、微寒。归肝、胆、肺经。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应用:治少阳证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3~10g。解表生用重用,疏肝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轻用。使用注意: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忌用。柴胡柴胡类别植物原植物伞形科植物柴胡、狭叶柴胡药材根或全草第五章解表药第二节发散风热药来源:豆科,根。野葛。性能:甘、辛、凉。归脾、胃、肺经。功效: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应用:项背强痛。解酒毒。用法用量:煎服,10~15g。解表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葛根葛根类别植物原植物豆科植物野葛、甘葛藤药材根第五章解表药第二节发散风热药来源:毛茛科,根茎。性能: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应用:引脾胃清阳之气上升。用法用量:煎服,3~10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蜜炙用。升麻第五章解表药第二节发散风热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蔓荆子第五章解表药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蝉科黑蚱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痉。蝉蜕第五章解表药第二节发散风热药大豆成熟种子发酵加工品。解表,除烦,宣发郁热。淡豆豉第五章解表药第二节发散风热药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木贼第六章清热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第六章清热药概念:清泻里热为主要功效,治疗里热证。主治功效:热者寒之。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虚热药。配伍应用使用注意:寒凉,伤脾胃,脾胃气虚患者慎用。苦寒伤阴。不能滥用,中病即止。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第二节清热燥湿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第四节清热凉血药第五节清虚热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药性:苦寒或甘寒,清热力较强。主治功效:清泄气分热邪,治疗气分实热。适用于:热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或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者。清热泻火药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来源:硫酸盐类,含水硫酸钙(CaSO4.2H2O)性能:甘、辛,大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应用:为清泻气分实热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15~60g。宜先煎。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石膏石膏类别矿物原矿物硫酸盐类矿物石膏药材含水石膏(CaSO4·2H2O)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来源:百合科,根茎。“毛知母”性能: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应用:骨蒸潮热。用法用量:煎服,6~12g。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知母知母类别植物原植物百合科植物知母药材根茎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来源:茜草科,成熟果实。性能: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应用: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脾虚便溏者不宜用。栀子栀子类别植物原植物茜草科植物栀子药材成熟果实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来源:葫芦科,栝楼的根。性能: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应用:润肺燥。用法用量:煎服,10~15g。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天花粉天花粉类别植物原植物葫芦科植物栝楼、双边栝楼药材根《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来源:禾本科,根茎。性能:甘、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应用:热淋涩痛。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芦根芦根类别植物原植物禾本科植物芦苇药材地下茎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来源:唇形科,果穗。夏季果穗呈棕红色采收。性能:辛、苦,寒。归肝、胆经。功效: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应用:肝郁瘰疬,瘿瘤。用法用量:煎服,9~15g。脾胃寒弱者慎用。夏枯草夏枯草类别植物原植物唇形科植物夏枯草药材果穗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来源:豆科成熟种子。性能: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应用:平抑肝阳。用法用量:煎服,9~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气虚便溏者不宜用。决明子决明子类别植物原植物豆科植物决明、小决明药材种子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淡竹叶相同点不同点芦根清热生津长于清热止呕,善治肺痈天花粉长于消肿排脓,善治消渴,还能杀胚抑癌竹叶长于清心除烦,又能利尿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带花茎的头状花序,采收时将花序连同花茎拔出。疏散风热,明目退翳。谷精草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花蕾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密蒙花青葙子性味:性微寒,味苦。功能主治:清肝,明目,退翳。用于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种子

谷精草、青葙子与密蒙花的功效比较

相同点不同点谷精草清肝明目退翳疏风热青葙子泄肝火密蒙花养肝血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第二节清热燥湿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第四节清热凉血药第五节清虚热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第六章清热药第二节清热燥湿药药性:苦寒。主治功效:清热燥湿,治疗湿热证。适用于:湿热所侵入人体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使用注意:过服易伐胃伤阴,故一般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慎用。清热燥湿药来源:唇形科,根。性能: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应用:清中上焦湿热、上焦实热,清热安胎。解少阳用法用量:煎服,3~10g。脾胃虚寒者慎用。黄芩第六章清热药第二节清热燥湿药黄芩类别植物原植物唇形科植物黄芩药材根来源:毛茛科,根茎。“味连、雅连、云连”性能: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应用:治泻痢要药,清中焦湿热,泻心火。用法用量:煎服,2~5g。过服久服易伤脾胃。阴虚津伤者慎用。黄连第六章清热药第二节清热燥湿药黄连类别植物原植物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药材根茎来源:芸香科,树皮。(川黄柏)性能:苦、寒。归肾、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应用:清泻下焦湿热。用法用量:煎服,3~12g。脾胃虚寒者忌用。黄柏第六章清热药第二节清热燥湿药黄柏类别植物原植物芸香科植物黄檗、(关黄柏)、黄皮树(川黄柏)药材树皮来源:龙胆科,根及根茎。“龙胆、坚龙胆”性能:苦、寒。归肝、胆经。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应用:清下焦湿热。用法用量:煎服,3~6g。脾胃寒者不宜用,阴虚浸伤者慎用。龙胆第六章清热药第二节清热燥湿药龙胆草类别植物原植物龙胆科植物龙胆、三花龙胆、坚龙胆药材根来源:豆科,根。性能: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应用:为治湿热所致带下及某些皮肤病的常用药。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脾胃虚寒者忌用,反藜芦。苦参第六章清热药第二节清热燥湿药苦参类别植物原植物豆科植物苦参药材根木犀科,枝皮或干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秦皮第六章清热药第二节清热燥湿药芸香科,根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白鲜皮第六章清热药第二节清热燥湿药白鲜皮类别植物原植物芸香科植物白鲜药材根皮小檗科,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棵针第六章清热药第二节清热燥湿药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第二节清热燥湿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第四节清热凉血药第五节清虚热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药性:寒凉。主治功效:清热解毒,治疗热毒病证。适用于:火热毒邪所致,其他急性热病。使用注意: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可过服。清热解毒药第六章清热药来源:忍冬科,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性能:甘,寒。归肺、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应用:治一切热毒所致内痈外痈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泻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金银花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金银花

(附:忍冬藤)类别植物原植物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毛花柱忍冬药材花蕾或带初开的花丹毒-急性蜂窝织炎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葡萄球菌,有时为溶血性链球菌,少数由厌氧菌和大肠杆菌引起。痄腮-急性腮腺炎腮腺是涎液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可以一侧或两侧。来源:木犀科,果实。“青翘,黄翘、连翘心”性能: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应用:疮家圣药。用法用量:煎服,6~15g。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不宜用。连翘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连翘类别植物原植物木犀科植物连翘药材果实来源:十字花科根。生用。性能:苦,寒。归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应用:主治多种瘟疫热毒之证。用法用量:煎服,9~15g。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板蓝根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大青叶、板蓝根与青黛类别植物原植物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药材叶或根或色素粉末来源:鸢尾科,根茎。性能:苦,寒。归肺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应用:主治热毒痰火郁结所致咽喉肿痛,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用法用量:煎服,3~10g。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射干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来源:菊科,全草。性能:苦,甘,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应用:消痈散结之佳品,治疗乳痈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10~15g。用量过大可致缓泻。蒲公英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来源:百合科,根茎。性能:甘、淡、平。归肝、胃经。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应用:解汞毒,为治梅毒的要药。治银屑病。用法用量:煎服,10~15g。服药期间忌茶。土茯苓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土茯苓类别植物原植物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药材根茎银屑病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较长,有易复发倾向,有的病例几乎终生不愈。梅毒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来源:三白草科,地上部分。性能:辛,微寒。归肺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应用:治肺痈之要药,治热毒疮疡常用之品。用法用量:煎服,15~25g。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鱼腥草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来源:毛茛科,根。性能:苦,寒。归胃、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应用:治热毒血痢之良药。治阴痒带下。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15~30g。虚寒泻痢患者忌服。白头翁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紫花地丁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泻火平肝。野菊花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穿心莲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大青叶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青黛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重楼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山豆根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排脓祛瘀。金荞麦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大血藤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清肺利咽,止血。包煎。马勃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橄榄清热解毒,利咽,生津。青果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破故纸清肺利咽,疏肝和胃。木蝴蝶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马齿苋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止痢,截疟;外用:腐蚀赘疣。有毒。鸦胆子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半边莲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山慈菇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明目,利湿。千里光第六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第二节清热燥湿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第四节清热凉血药第五节清虚热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药性:苦寒或咸寒。偏入血分以清热。主治功效:清解营分、血分热邪。适用于:热入营分、血分等实热证。使用注意:应根据病证的不同灵活配伍相关药物。清热凉血药第六章清热药来源:玄参科,块根。性能:甘,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应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用量:12~30g。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地黄第六章清热药第四节清热凉血药生地类别植物原植物玄参科植物生地药材根生地黄熟地黄中药地黄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晒干即成生地,将生地以砂仁、酒、陈皮为辅料,反复蒸晒至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即为熟地。

来源:玄参科,根。性能:甘、苦、咸。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应用:入营血分而能清热凉血。用法用量:煎服,9~15g。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反藜芦。玄参第六章清热药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玄参类别植物原植物玄参科植物玄参药材根来源:毛茛科,根。性能:苦,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应用:温病热入营血,血滞。用法用量:煎服,6~12g。血寒经闭者不宜用。反藜芦。赤芍第六章清热药第四节清热凉血药赤芍类别植物原植物毛莨科植物芍药、川赤芍药材根来源:毛茛科,根皮。性能: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应用:治疗无汗骨蒸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血虚有寒、月经过多者及孕妇不宜用。牡丹皮第六章清热药第四节清热凉血药牡丹皮类别植物原植物毛莨科植物牡丹药材根皮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癍。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搽。紫草第六章清热药第四节清热凉血药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第二节清热燥湿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第四节清热凉血药第五节清虚热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药性:寒凉,主入肝、肾经。主治功效:清虚热、退骨蒸。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火内扰使用注意:常配伍清热凉血及清热养阴之品,以标本兼顾。清虚热药第六章清热药来源:菊科,地上部分。性能:苦、辛,寒。归肝、胆经。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应用:治疗疟疾之良药。用法用量:煎服,6~12g。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青蒿第六章清热药第五节清虚热药青蒿类别植物原植物菊科植物黄花蒿药材全草来源:茄科,根皮。性能:甘、寒。归肺、肝、肾经。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应用: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地骨皮第六章清热药第五节清虚热药地骨皮类别植物原植物茄科植物枸杞、宁夏枸杞药材根皮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白薇第六章清热药第五节清虚热药清虚热,除疳热。银柴胡第六章清热药第五节清虚热药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胡黄连第六章清热药第五节清虚热药第七章泻下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概念:通利大便,排除肠内积滞和体内积水。主治功效: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和燥屎。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分类: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使用注意:体虚、孕产经期忌用。奏效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并控制剂量以免中毒。泻下药第七章泻下药第七章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第二节润下药第三节峻下逐水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来源:蓼科,根及根茎。性能: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应用: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治瘀血证的常用药。用法用量:煎服,3~15g。泻下不宜久煎。孕产经期妇女慎用。大黄第七章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大黄类别植物原植物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药材根茎来源: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玄明粉性能:咸、苦、寒。归胃、大肠经。功效: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应用:治燥结便秘要药。用法用量:6~12g。溶入汤液中服用。孕妇慎用;不宜与硫黄、三棱同用。芒硝第七章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芒硝类别矿物原矿物硫酸钠天然矿物结晶体药材Na2SO4·10H2O大黄与芒硝的功效比较相同点不同点大黄通便泻火苦寒,重在解毒活血芒硝咸寒,重在润燥软坚相同点不同点芒硝泻热通便质较纯,为喉科布敷药玄明粉质最纯,为眼科外用药芒硝与玄明粉的功效比较来源:豆科,小叶。性能:甘、苦、寒。归大肠经。功效:泻热行滞,通便,利水。应用: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用法用量:2~6g。泡服,后下。孕妇慎用。番泻叶第七章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来源:百合科,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功效: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用法用量:2~5g。宜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孕妇慎用。芦荟第七章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第七章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第二节润下药第三节峻下逐水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大多为种子和种仁,富含油脂。药性:味甘质润。多主入脾、大肠经。主治功效:润肠通便,不致峻泻。适用于:年老浸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燥浸枯便秘。润下药第七章泻下药来源:桑科,种子。性能:甘、平。归脾、胃、大肠经。功效:润肠通便。应用:肠燥便秘。用法用量:煎服,10-15g。内服60-120g以上可致中毒,出现吐泻,甚至昏睡。火麻仁第七章泻下药第二节润下药润肠通便,下气行水。孕妇慎用。郁李仁第七章泻下药第二节润下药火麻仁与郁李仁的功效比较相同点不同点火麻仁润肠通便并能滋阴养血郁李仁并能利水消肿第七章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第二节润下药第三节峻下逐水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药性:苦寒,有毒。主治功效: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适用于:全身水肿,腹部胀满,以及停饮等邪实而正气未衰之证。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峻下逐水药第七章泻下药来源:大戟科,块根。性能: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应用:药后可连续泻下,使潴留水饮排泄体外。用法用量:每次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生用。孕妇禁用。甘遂第七章泻下药第三节峻下逐水药外用蚀疮。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搽患处。巴豆第七章泻下药第三节峻下逐水药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京大戟第七章泻下药第三节峻下逐水药泻水逐饮;外用杀虫疗疮。芫花第七章泻下药第三节峻下逐水药泻水逐饮;外用杀虫疗疮。商陆第七章泻下药第三节峻下逐水药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牵牛子第七章泻下药第三节峻下逐水药第八章祛风湿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第八章祛风湿药概念: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治疗风湿痹症。主治功效:能祛除留着于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分类:祛风寒湿药、祛风湿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配伍应用使用注意:祛风湿药易伤阴耗血,阴血亏虚者慎用。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一节祛风寒湿药第二节祛风湿热药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药性:辛、苦、温,主入肝、脾、肾经。主治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络。“止痛”。适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等症。祛风寒湿药第八章祛风湿药来源:伞形科,根。性能: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应用:为治风湿痹痛主药。治少阴头痛,亦治皮肤瘙痒。用法用量:煎服,3~10g。独活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一节祛风寒湿药羌活与独活的功效比较相同点不同点羌活祛风湿解表止痛性燥,善治上部痹痛,解表力强独活性缓,善治下部痹痛,解表力弱来源:毛茛科,根及根茎。性能:辛、咸,温。归膀胱经。功效:祛风湿,通经络。应用: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治骨鲠咽喉。用法用量:煎服,6~10g。辛散走窜,气血虚弱者慎服。威灵仙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一节祛风寒湿药来源:毛茛科,母根。性能:辛、苦,热。归心、肝、肾、脾经。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应用: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之风湿痛痹。麻醉止痛,治跌打损伤,骨折瘀肿疼痛。用法用量:炮制后用。川乌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一节祛风寒湿药川乌附子来源:蝰科,五步蛇的干燥体。性能:甘、咸,温;有毒。归肝经。功效:祛风,通络,止痉。应用:截风要药。治疗中风。用法用量:煎汤,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蕲蛇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一节祛风寒湿药来源:蔷薇科,果实。“皱皮木瓜”性能:酸,温。归肝、脾经。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应用:治湿痹,筋脉拘挛要药,为脚气水肿常用药。用法用量:煎服,6~9g。木瓜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一节祛风寒湿药祛风,通络,止痉。乌梢蛇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一节祛风寒湿药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伸筋草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一节祛风寒湿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油松节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一节祛风寒湿药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丁公藤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一节祛风寒湿药祛风活络,利水,通经。路路通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一节祛风寒湿药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一节祛风寒湿药第二节祛风湿热药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来源:龙胆科,根。性能:辛、苦、平。归胃、肝、胆经。功效: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应用:风药中之润剂。中风半身不遂。用法用量:煎服,3~10g。秦艽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二节祛风湿热药秦艽类别植物原植物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小秦艽药材根来源:防己科,根。性能:苦、寒。归膀胱、肺经。功效:祛风止痛,利水消肿。应用:对湿热痹痛,关节红肿疼痛者,尤为要药。用法用量:煎服,5~10g。大苦大寒易伤胃气。防己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二节祛风湿热药汉防己类别植物原植物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汉防己)药材根木防己类别植物原植物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木防己)药材根祛风湿,利关节。桑枝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二节祛风湿热药祛风湿,利关节,解毒。豨莶草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二节祛风湿热药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络石藤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二节祛风湿热药祛风湿,通经络,止泻痢。老鹳草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二节祛风湿热药祛风,通络,活血,下乳。丝瓜络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二节祛风湿热药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一节祛风寒湿药第二节祛风湿热药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来源:桑寄生科,带叶茎枝。性能:苦、甘,平。归肝、肾经。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应用:补肝肾,安胎。降血压。用法用量:煎服,9~15g。桑寄生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桑寄生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五加皮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狗脊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祛风湿,壮筋骨。千年健第八章祛风湿药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第九章化湿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药性: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主治功效:疏畅气机,宣化湿浊,能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适用于: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化湿药(芳香化湿药)第九章化湿药来源:唇形科,地上部分。性能: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功效: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应用:芳香化湿要药。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最为适用,治暑月外感风寒。用法用量:煎服,5~10g。阴虚血燥者不宜用。广藿香第九章化湿药藿香类别植物原植物唇形科植物广藿香药材地上部分来源:菊科,根茎。性能: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应用:痹证湿胜者尤宜。用于夜盲症及眼目昏涩。用法用量:煎服,5~10g。气虚多汗者忌用。苍术第九章化湿药苍术类别植物原植物菊科植物茅苍术(南苍术、茅术)或北苍术药材根茎来源:木兰科,干皮、根皮及枝皮。性能: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应用:消除胀满的要药。用法用量:煎服,3~10g。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应慎用。厚朴第九章化湿药厚朴(附:厚朴花)类别植物原植物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药材树皮、根皮、枝皮来源:姜科,果实。性能:辛,温。归脾、胃、肾经。功效: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应用:湿阻或气滞所致脾胃不和之脘腹胀痛等诸症常用。用法用量:煎服,3~10g。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应慎用。砂仁第九章化湿药砂仁类别植物原植物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药材成熟果实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豆蔻第九章化湿药燥湿行气,温中止呕。草豆蔻第九章化湿药燥湿温中,截疟除痰。草果第九章化湿药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佩兰第九章化湿药第十章利水渗湿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概念:通利水道,渗利水湿,治水湿内停证。主治功效: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痰饮、淋证、黄疸、湿疮、带下、湿温等水湿所致的各种病症。分类: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使用注意:易耗津伤液。利水渗湿药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一节利水消肿药第二节利尿通淋药第三节利湿退黄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药性:甘、淡,性平或微寒。主治功效:渗利水湿。适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症。利水消肿药第十章利水渗湿药来源:多孔菌科,菌核。性能:甘、淡,平。归心、肺、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应用:利水消肿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10~15g。茯苓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一节利水消肿药茯苓类别植物原植物多空菌科真菌茯苓药材菌核来源:禾本科,种仁。性能: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应用:脚气水肿。用法用量:煎服,9~30g。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孕妇慎用。薏苡仁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一节利水消肿药薏苡仁类别植物原植物禾本科植物薏苡药材成熟种仁来源:多孔菌科,菌核。性能: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应用: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及淋浊。用法用量:煎服,6~12g。猪苓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一节利水消肿药猪苓类别植物原植物多空菌科真菌猪苓药材菌核来源:泽泻科,块茎。性能: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应用:治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用法用量:煎服,6~10g。泽泻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一节利水消肿药泽泻类别植物原植物泽泻科植物泽泻药材块茎利尿消肿。冬瓜皮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一节利水消肿药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一节利水消肿药第二节利尿通淋药第三节利湿退黄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药性:苦寒,甘淡而寒。入膀胱、肾经。主治功效:利尿通淋。适用于:小便短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证。利尿通淋药第十章利水渗湿药来源:车前科,种子。性能: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功效: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应用:清膀胱湿热,清肝热而明目。用法用量:煎服,9~15g。包煎。车前子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二节利尿通淋药车前子

(附:车前草)类别植物原植物车前科植物车前、平车前药材成熟种子车前草与车前子的攻效比较

相同点不同点车前子同源利尿偏于清利湿热,还能清肝明目、清肺化痰车前草偏于清热凉血解毒来源:含水硅酸镁,Mg3(Si4O10)(OH)2。性能: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功效: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应用:治淋证常用药,治暑湿之常用药。用法用量:煎服,10~20g。先煎。脾虚、热病伤津及孕妇忌用。滑石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二节利尿通淋药滑石类别矿物原植物硅酸盐类矿物滑石药材含水硅酸镁Mg3(Si4O10)(OH)2来源:毛茛科,藤茎。性能: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功效: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应用:适用于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心火下移小肠之心烦尿赤。用法用量:煎服,3~6g。川木通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二节利尿通淋药来源:水龙骨科,叶。性能: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功效: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应用:尤宜于血淋。对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尤为适合。用法用量:煎服,6~12g。石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二节利尿通淋药来源:薯蓣科,根茎。性能:苦,平。归肾、胃经。功效:利湿去浊,祛风除痹。应用:治膏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9~15g。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粉萆薢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二节利尿通淋药处方用名萆薢、粉萆薢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胃经萆薢清利湿热,通淋止痛。孢子,包煎。海金沙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二节利尿通淋药清热利尿,通气下乳。孕妇慎用。通草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二节利尿通淋药利尿通淋,活血通络。瞿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二节利尿通淋药利尿通淋,杀虫,止痒。脾虚者慎用。萹蓄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二节利尿通淋药清利湿热,祛风止痒。地肤子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二节利尿通淋药清心火,利小便。灯芯草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二节利尿通淋药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一节利水消肿药第二节利尿通淋药第三节利湿退黄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来源:菊科,地上部分。“绵茵陈”、“花茵陈”性能: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应用:治黄疸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茵陈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三节利湿退黄药茵陈蒿类别植物原植物菊科植物茵陈蒿、滨蒿药材全草来源:报春花科,全草。性能:甘、咸,微寒。归肝、胆、肺经。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应用:清肝胆之火,除下焦湿热。用法用量:煎服,15~6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金钱草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三节利湿退黄药金钱草类别植物原植物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药材全草来源:蓼科,根及根茎。性能: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应用:治水火烫伤、毒蛇咬伤。泻热通便。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孕妇慎用。虎杖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三节利湿退黄药虎杖类别植物原植物蓼科植物虎杖药材根茎和根利湿退黄,清热解毒。垂盆草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第三节利湿退黄药第十一章温里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概念: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主治功效:温中祛寒,温肾回阳。适用于: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使用注意:易耗阴动火,孕妇慎用,夏季慎用。温里药(祛寒药)第十一章温里药来源:毛茛科,子根加工品。性能: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应用:“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用法用量: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久煎。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附子第十一章温里药附子类别植物原植物毛莨科植物乌头药材子根加工品来源:姜科,根茎。性能: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应用:温暖中焦之主药。用法用量:煎服,3~10g。辛热燥烈,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干姜第十一章温里药干姜类别植物原植物姜科植物姜药材干燥根茎来源:樟科,树皮。性能: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应用:治命门火衰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1~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者及孕妇忌用。畏赤石脂。肉桂第十一章温里药来源:芸香科,近成熟果实。性能: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应用:治肝寒气滞诸痛证之要药。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用法用量:煎服,2~5g。阴虚有热者忌用。不宜多用、久服。吴茱萸第十一章温里药散寒止痛,理气和胃。小茴香第十一章温里药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丁香(公丁香)第十一章温里药未开放的花蕾称为“公丁香”,而把成熟的果实称为“母丁香”

散寒止痛,温胃止呕。高良姜第十一章温里药温中散寒,下气、消痰。胡椒第十一章温里药温中止痛,杀虫止痒。花椒第十一章温里药温中散寒,下气止痛。荜茇第十一章温里药温中散寒,行气止痛。荜澄茄第十一章温里药第十二章理气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概念:疏理气机,治气滞病证。主治功效: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适用于: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使用注意:易耗阴动火,孕妇慎用,夏季慎用。理气药(行气药)第十二章理气药来源:芸香科,果皮。性能:辛、苦,温。归脾、肺经。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应用: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为治痰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3~10g。陈皮第十二章理气药来源:芸香科,幼果。性能: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功效: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应用:破气消满而止痛。用法用量:煎服,3~10g。孕妇慎用。枳实第十二章理气药枳实酸橙来源:菊科,根。性能: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应用: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3~6g。耗气伤阴。木香第十二章理气药来源:莎草科,根茎。性能: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应用: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用法用量:煎服,6~10g。香附第十二章理气药来源:樟科,块根。性能: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应用:温肾散寒,缩尿止遗。用法用量:煎服,6~10g。乌药第十二章理气药行气宽中,利水消肿。大腹皮第十二章理气药疏肝破气,消积化滞。青皮第十二章理气药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沉香第十二章理气药行气温中,开胃止痛。檀香第十二章理气药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川楝子第十二章理气药行气散结,祛寒止痛。荔枝核第十二章理气药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佛手第十二章理气药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玫瑰花第十二章理气药通阳散结,行气导滞。薤白第十二章理气药降逆止呃。柿蒂第十二章理气药第十三章消食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概念:消化食积,主治饮食积滞。主治功效:消食化积,健脾开胃和中之功。适用于:宿食停留,饮食不消所致之脘腹胀满,嗳气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失常及脾胃虚弱所致食少、消化不良等症。使用注意:渐消缓散之品。适用于病情较缓,几支不甚者。消食药第十三章消食药来源:蔷薇科,果实。性能: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功效: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应用:治各种饮食积滞,尤为消化肉食油腻积滞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9~12g。山楂第十三章消食药来源:雉科,沙囊内壁。性能: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功效:消食健胃,涩精止遗,通淋化石。应用:广泛用于各种食积证。化坚消食之功。用法用量:煎服,3~10g。鸡内金第十三章消食药来源:禾本科,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性能:甘、平。归脾、胃经。功效: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应用:尤其能促进淀粉类食物的消化。用法用量:煎服,10~15g。回乳炒用60g。麦芽第十三章消食药消食和胃。神曲第十二章理气药消食和中,健脾开胃。谷芽第十二章理气药消食除胀,降气化痰。莱菔子第十二章理气药第十四章驱虫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概念: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治疗虫证。主治功效:对肠道寄生虫虫体有杀灭或麻痹作用。适用于:肠道寄生虫病,蛔虫、蛲虫、绦虫、钩虫、姜片虫等。使用注意:空腹时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而保证疗效。控制剂量,体虚年老孕妇慎用。驱虫药第十四章驱虫药来源:使君子科,成熟果实。性能:甘、温。归脾、胃经。功效:杀虫消积。应用:驱蛔虫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9~12g,捣碎;取仁炒香嚼服,6~9g。小儿每岁1~1.5粒,一天不超过20粒。服用时当忌饮茶。使君子第十四章驱虫药来源:楝科,树皮及根皮。性能: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功效:杀虫,疗癣。应用:广谱驱虫中药。用法用量:煎服,4.5~9g。鲜品15~30g。不宜过量或持久服。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需文火久煎。苦楝皮第十四章驱虫药来源:棕榈科,成熟种子。性能:苦、辛,温。归胃、大肠经。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应用:驱虫谱广,治绦虫病疗效最佳。用法用量:煎服,3~10g。驱绦虫、姜片虫30~60g。生用力佳,炒用力缓;鲜者优于陈久者。孕妇慎用。槟榔第十四章驱虫药白蘑科,菌核。雷丸第十四章驱虫药杀虫消积。鹤虱第十四章驱虫药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榧子第十四章驱虫药第十五章止血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概念:制止体内体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症。适用于:治疗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病症。分类:凉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使用注意:避免止血留瘀之弊。止血药第十五章止血药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性味:寒凉,味多甘苦,入血分。主治功效:清泄血分之热而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使用注意:不宜用于虚寒性出血。不宜过量久服。凉血止血药第十五章止血药来源:蔷薇科,根。性能: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应用: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之证。尤宜于下焦血热之便血。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9~15g。大剂量可用至30g。大面积烫伤不可涂搽。地榆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来源:豆科,花及花蕾。性能: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应用: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之证。用法用量:煎服,5~10g。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宜生用。槐花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来源:禾本科,根茎。性能: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应用:治多种血热出血之证。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之效。用法用量:煎服,9~30g。鲜品加倍,可捣汁服。多生用,止血亦可炒炭用。白茅根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大蓟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小蓟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侧柏叶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止血,化瘀。止血而不留瘀。主治功效: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使用注意:行散之性,对于出血而无瘀者及孕妇宜慎用。化瘀止血药第十五章止血药来源:五加科,根和根茎。“筋条”、“剪口”性能: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应用:伤科之要药。用法用量:研粉吞服,一次1~3g;煎服,3~9g;也入丸散。三七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来源:茜草科,根和根茎。性能:苦,寒。归肝经。功效:凉血,祛瘀,止血,通经。应用:可用治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血瘀经络闭阻之证。用法用量:煎服,6~10g;亦入丸散。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茜草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来源:香蒲科,花粉。性能:甘,平。归肝、心包经。功效:止血,化瘀,通淋。应用:出血属实夹瘀者尤宜,妇科常用。用法用量:包煎。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孕妇慎用。蒲黄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化瘀止血。孕妇忌用。花蕊石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化瘀止血,理气止痛。降香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味涩,炭类,质黏,收敛止血。主治功效:广泛用于各种出血病证。使用注意:留瘀敛邪之弊。收敛止血药第十五章止血药来源:兰科,根茎。性能: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应用:收敛止血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6~15g,研末吞服3~6g。外用适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白及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来源:蔷薇科,地上部分。性能:苦、涩,平。归心、肝经。功效: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应用:大凡出血病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用法用量:煎服,6~12g;大剂量可用至30~60g。外用适量。仙鹤草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凉血收敛止血,散瘀解毒消肿。紫珠叶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收敛止血,化瘀,利尿。血余炭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收敛止血,化瘀。藕节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第十五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性能:性温热,能温内脏,益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主治功效:温经止血,适用于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病证。使用注意:热盛火旺之出血证忌用。温经止血药第十五章止血药来源:菊科,叶。性能: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应用:为温经止血之要药,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肾虚胎动。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艾叶第十五章止血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炮姜第十五章止血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第十六章活血化瘀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张薇

性能: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主治功效:治疗瘀血病证。分类: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药。使用注意:行散力强,易耗血动血,孕妇慎用或忌用。活血化瘀药第十六章活血化瘀药第十六章活血化瘀药第一节活血止痛药第二节活血调经药第三节活血疗伤药第四节破血消癥药《中药学》-杭州轻工技师学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