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市湍口镇湍口“风情小镇”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1页
临安市湍口镇湍口“风情小镇”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2页
临安市湍口镇湍口“风情小镇”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3页
临安市湍口镇湍口“风情小镇”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4页
临安市湍口镇湍口“风情小镇”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安市湍口镇湍口“风情小镇”规划设计·说明书目录总体规划篇 1第一章概述 11.1规划背景 11.2规划范围 31.3规划区位分析 31.4上位规划指导与衔接 4第二章现状分析 72.1村庄现状分析 72.2SWOT分析 9第三章规划总则 103.1规划依据 103.2规划指导思想 113.3规划原则与目标 11第四章发展定位 124.1总的功能定位 124.2主题定位 124.3发展目标 124.4主文化定位 124.5产业功能定位 124.6规划理念 124.7发展战略 13第五章发展规划 135.1风情小镇发展分析 135.2空间发展规划(宜居) 155.3产业发展规划(宜业) 165.4旅游发展规划(宜游) 165.5文化发展规划(宜文) 18第六章总体规划 196.1空间布局规划 196.2道路交通规划 196.3绿化景观规划 196.4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06.5防灾工程规划 216.6五水共治规划 22第七章旅游发展及设施规划 237.1旅游资源分析 237.2温泉开发条件分析 237.3温泉开发方案 247.4旅游设施规划 25详细规划设计篇 25第八章村庄美化整治 258.1规划目标 258.2整治思路 258.3农居改造 258.4立面整治风格 268.5道路改造 268.6环境设施整治 268.7林相保护 27第九章湍口镇区特色景观设计 279.1景观结构体系 279.2重要景观节点排列和命名 279.3“湍口八景”的概念设计 289.4溪水河岸景观 289.5三大温泉区功能与文化策划 28第十章规划实施对策与建议 2910.1加强规划宣传 2910.2加大保障扶持 2910.3选好经营模式 2910.4加大培训力度 2910.5加强市场营销 29第十一章建设时序与投资估算 2911.1建设时序 2911.2投资估算 30总体规划篇第一章概述1.1规划背景1.1.1国家层面⑴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宜居适度”、“天蓝地绿水净”,都是对于美丽中国最好的诠释,是城乡建设的发展目标。对本次规划的启示:美丽中国提出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本次规划需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安全、防灾减灾等措施引导和空间落实。⑵推进“新型城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对本次规划的启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为镇域未来发展提出方向,本次规划在符合规范标准基础上,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和生活环境整治,注重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空间落实。1.1.2省级层面⑴建设“美丽乡村”浙江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对本次规划的启示:美丽乡村对村庄发展提出全面要求,需加强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产业结构、民俗风情等多方面内容规划。⑵实施“四边三化”为推进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省政府出台《浙江省“四边三化”行动方案》(浙委办〔2012〕87号),对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简称“四边区域”)进行洁化、绿化、美化行动(简称“四边三化”行动),争取到2014年全省国省道公路边一定区域(边界为高速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200米、普通国省道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100米)和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影响环境的“脏乱差”问题得到全面整治。具体目标包括:①公路边:国省道公路两侧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95%以上,平均单侧绿化宽度达到15米以上;②铁路边:铁路两侧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95%以上,平均单侧绿化宽度达到10米以上;③河边:累计完成河道整治约2000公里,完成河道保洁约3000公里,主要河道两岸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95%以上。④山边:国省道公路、铁路、航道两侧1000米范围内和省、市、县“十二五”矿产资源规划明确需治理的矿山治理率达到80%以上。此外,建设森林通道1万公里以上、建成森林村庄4000个以上、完成交通沿线林相改造100万亩以上;国省道公路、铁路两侧1000米范围内的区域全面创建成“烟尘控制区”。对本次规划的启示:“四边三化”对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及山边区域提出具体的环境治理要求,本次规划予以具体落实,特别是河道和山边的洁化、绿化和美化,同时加强集镇区和村庄的垃圾、污水等环境治理。⑶实施“五水共治”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五水共治”,吹响了浙江大规模治水行动的新号角。“五水共治”将把握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时间表将分三年、五年、七年等三步。其中,2014-2016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2014-2018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2014-2020年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治污水作为首要重点任务,主要是实现“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清三河就是重点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两覆盖就是力争到2016年、最迟到2017年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基本覆盖;两转型就是抓工业转型和农业转型。防洪水,重点推进强库、固堤、扩排等三类工程建设;保供水,重点推进开源、引调、提升等三类工程建设;排涝水,重点强库堤、疏通道、攻强排,着力消除易淹易涝片区;抓节水,重点要改装器具、减少漏损、再生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示范,合理利用水资源。对本次规划的启示:“五水共治”对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提出具体的要求,本次规划予以具体落实,五个方面一起抓,全面改善水资源问题。1.1.3市、县级层面⑴杭州市“风情小镇”建设2009年11月,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杭州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已建设完成21个“风情小镇”,同时第三批“风情小镇”的创建工作已经启动,湍口村位列其中。风情小镇把杭州的城乡统筹落在实处,带动了乡村休闲旅游,让过惯了快节奏生活的城里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自风情小镇推出后,旅游市场反响良好。对本次规划的启示:湍口“风情小镇”应紧抓历史机遇,借鉴学习第一批、第二批风情小镇建设经验,找准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发挥自身温泉特色优势,带动乡村休闲旅游。⑵临安推进“四区建设”、“四个争创”工作“四区建设”即建设科技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园林城市特色区、美丽乡村示范区。“四个争创”,即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旅游度假区、美丽乡村示范县。其中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围绕立足临安西部旅游资源丰富、品质高、“慢生活”性强的特色,通过规划引领、资源整合、产品开发、营销创新以及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休闲绿道等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以森林度假、温泉体验、古镇寻幽、高山滑雪、国石鉴赏为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度假区,形成景区公园、风情小镇、特色乡村三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对本次规划的启示:“四区建设”、“四个争创”,特别是美丽乡村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为湍口“风情小镇”发展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同时与国际慢城发展宗旨不谋而合,在环境、产业、人文等多方面为湍口“风情小镇”打造慢生活体验奠定策略基础。1.1.4慢城概述在速度至上的时代,世界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效率和速度裹挟着人们不断奔波,过劳死、职业病的阴影如瘟疫降临。这种不正常的状况,已经让许多人对自身的生活质量进行反思。人们开始倡导一种让生活节奏慢下来的理念,并进而形成一股新潮流,发起“慢城运动”。“慢城运动”起源于1999年的意大利,其概念源于著名的“慢餐”运动;当时意大利4个小城的市长联合发起一场“慢城”运动,发布了著名的《慢城运动宪章》。意大利奥委托是第一个国际慢城,至今已有60多个欧洲城市加入了“慢城市”运动,全球共有24个国家的135个城市被授予“慢城”称号,最多的慢城在意大利,日、韩均有慢城。“慢城运动”提出一种全新的城市模式,代表一种良好的生活状态。“慢城运动”不仅仅是将快速城市的步调放慢而已,而是创造一个环境,让人可以抗拒倚赖时钟与凡事求快的压力。其核心就是要倡导纯粹的生活,保护当地特色,对伴随全球化而来的同质化和标准化说不。这种“由快到慢”的精英生活模式很快风靡全球。慢城强调生活的品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在悠闲的生活节奏中回归生活的本质与体会生命的意义。慢城的慢城的“慢”标准:⑴慢城市的人口总数应该不超过5万人;⑵慢城市必须在所有的公共设施和尽可能多的私人设施上张贴“蜗牛”标识,以直观形式主义倡导“慢生活”理念;⑶慢城市必须限制汽车的使用,汽车在城市街道行驶速度不得超过20km/h;⑷慢城市必须有一个噪声管理系统,广告牌和霓虹灯要尽可能得少;⑸慢城市必须有一套环保的城市污水生态处理系统;⑹慢城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保证城市的个性,特别是保护具有地区象征性意义的产品;⑺慢城市必须定期接受“慢城市国际协会”的检查,以保证上述指标被严格执行。1.2规划范围湍口风情小镇为杭州市第三批8个“风情小镇”之一,村庄坐落于湍口村位于湍口镇政府所在地,是湍口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湍口村东以湍口河为隔连迎丰村,南连湍源村的五圣桥,西与淳安县瑶山乡夏中村毗邻,北界塘溪村的石板桥与凉溪村的车盘湾。是个八山环绕、四水落明堂之称的小盘地。1.3规划区位分析临安市地处浙江西北部,东临杭州市余杭区,西接安徽省歙县,南接富阳、桐庐、淳安,北接安吉及安徽宁国。临安市距杭州28公里,杭徽高速公路贯穿东西。临安市周边50公里、150公里以及250公里辐射区域包括了杭州、宁波、衢州、温州等各大城市。湍口镇地处临安市西南部,距临安市区75公里,北依河桥镇,东连潜川镇,西毗石瑞乡,南接淳安县。湍口镇地处西南山区,对外交通联系主要依靠穿镇而过的文昌公路。湍口村东以湍口河为隔连迎丰村,南连湍源村的五圣桥,西与淳安县瑶山乡夏中村毗邻,北界塘溪村的石板桥与凉溪村的车盘湾。1.4上位规划指导与衔接1.4.1《临安市市域总体规划》(2007—2020年)规划要点1、规划范围:为市域行政范围3126.8平方公里。2、目标与定位:围绕“国家重要森林城市与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总体目标,发挥临安生态优势与区位优势,以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为导向,顺国内外发展之势、借长三角和杭州之力,把临安建设成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基地,长三角旅游休闲度假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长三角发达地区辐射皖赣的经济接转基地、浙江省科创与文教基地、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基地、杭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拓展基地。3、发展目标与指标:到2020年左右,人均GDP总体达到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科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资源消耗水平进一步下降,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森林城市特色进一步凸现,建成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的现代化生态市。4、总体发展战略:以全面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为总体目标,依托临安自身条件与发展优势,坚持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融入大都市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环境立市、人才兴市、民生安市”五大战略,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道路,实施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5、空间发展战略(1)打造“脊梁”:强化以杭徽高速公路为轴线的城镇-产业发展轴,发展成为支撑临安城乡空间结构的“脊梁”。(2)做大中心:做强临安中心城区。(3)培育节点:培育於潜、昌化两大副中心城镇,发展太湖源、高虹等重点乡(镇),培育一批中心村,增强产业优势,体现城镇特色,强化城乡统筹力度,完善节点综合功能,达到以点带面推进城镇化的效果。(4)形成网络: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以交通、信息和市政公用事业设施等为网络,以要素和功能各具特色、有机联系、优势互补为动力,以城乡融合发展、共兴多赢为目标,建立城-镇-村多主体互动、多层次和谐、多特色互补、多空间拓展的网络化空间体系。6、产业布局:形成“一轴三带五区多点”产业布局结构。(1)一轴: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轴线。以杭徽高速公路为轴发展,以青山湖、板桥、玲珑、藻溪、於潜、太阳、昌化、龙岗等乡镇(街道)为重点,辐射太湖源、高虹、横畈等乡镇,构筑临安市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轴线。(2)三带:三条农业产业带。以主城区为核心,杭微高速公路为轴线,逐步建立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即:北部竹笋、茶叶、花卉苗木特色农业产业带;西部山核桃、水果、高山蔬菜特色农业产业带;南部畜禽、蚕桑、中药材特色农业产业带。(3)五区:五大特色旅游区。整合旅游资源,重点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与文创产业,明确功能定位,建设五大特色旅游区。主要为青山湖休闲度假旅游区、太湖源乡村度假旅游区、天目山森林生态旅游区、浙西大峡谷生态观光旅游区、大明山高山度假旅游区。(4)多点:多点的商贸服务业发展格局。以“一主两副多镇”的城市布局为依托,以乡镇、村和旅游景点为基础,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形成覆盖全市的多点的商贸服务业发展网络。6、市域空间总体结构临安市域空间总体结构为:“一主二副、一轴三区”。一主二副:以市区(包括锦城、青山湖、玲珑、锦南)为市级主中心;二副:於潜、昌化两个副中心,作为中、西部片区中心。一轴三区:一轴为杭徽高速公路沿线发展主轴线。三区:以市区、於潜、昌化为中心,形成东部、中部、西部三大次区域。7、市域交通系统规划(1)规划目标:形成公路、铁路、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造以主城为中心,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省道、县乡公路为纽带的高等级公路网络,确立锦城与各乡镇间60分钟可达,乡镇至高速公路30分钟可达,以及各乡镇、中心村之间的120分钟交通圈,为临安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完善的交通保障;(2)公路网规划:规划形成“一横五纵”的公路网主骨架布局。一横:即杭徽高速(02省道);五纵:临金高速(桐千线(16省道))、都市经济圈高速公路复线、临青线(13省道)-胥高线、长西线-14省道、龙苦线(18省道)-昌文线。指导意义:湍口镇在一轴三区的西部昌化区域,由昌文线连接,距离昌化副中心约10公里。《临安市市域总体规划》所指定的目标与定位、发展目标与指标、空间发展战略还是产业布局和交通系统规划,对本次规划都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1.4.2《临安市湍口镇总体规划》(2009—2020年)规划要点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快城镇人口与产业集聚,通过大力发展温泉旅游使湍口成为临安市域的特色城镇。以旅游集群开发和杭徽高速公路、昌文公路的改建为契机,以旅游化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辐射集聚功能,建设现代化的温泉风情小镇。城镇性质:临安西部以温泉休闲为主、集贸加工为辅的旅游型城镇。指导意义:指导湍口以温泉休闲为主的温泉风情小镇,明确了湍口镇是旅游型城镇。1.4.3《临安市湍口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2020年)规划要点规划目标:将湍口打造成为以山水资源、温泉旅游为特色的集贸旅游城镇。城镇性质:临安市西南部旅游服务次中心,以山水资源、温泉旅游为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城镇。用地规划:湍口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把湍口镇周边用地都按照城镇用地来建设,目标比较长远,对湍口镇的发展作了充分的考虑,但是,与《临安市湍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矛盾较大,短时间内没法实施。指导意义:本规划应还在编制过程中,还没有评审,而且又是中长远规划,在整体用地和道路布局上对风情小镇的指导意义不大,风情小镇是近期实施的规划,在实际操作中会有更大的操作性,不过控规在指导湍口以山水资源、温泉旅游为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城镇,明确了湍口以山水和温泉两大特色资源。对湍口风情小镇的旅游开发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1.4.4《临安市湍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规划要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需求与供给、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推动湍口村庄土地利用方式进一步向节约集约型转变,明确了村庄内部各类用地范围及规模。指导意义:指导湍口村庄建设,明确湍口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和规模,以及土地复垦范围,充分实现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1.4.5《湍口乡村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8年)规划要点:湍口乡村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结合当地生态景观,充分体现其地方特色,通过对湍口周边旅游资源的整合,实现规模经营,提升旅游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旅游产品的档次,打造临安休闲品牌,使湍口成为临安又一个核心度假区。指导意义:指导湍口风情小镇对旅游发展方向、经营规模、旅游产品的开发有了重要意义。1.4.6《临安市【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建设总体规划图》(2010—2019年)规划要点:湍口村的村庄定位为特色旅游村。指导意义:指出了湍口为旅游特色村,明确了湍口村以旅游业为发展方向。1.4.7《临安市美丽乡村精品线详细规划》规划要点:在《临安市美丽乡村精品线详细规划——浙西线》中提出,湍口在绿道规划中规划一处一级驿站。指导意义:本次风情小镇规划,可以根据浙西绿道规划的一级驿站结合广场或者憩息地一起考虑。1.4.8《杭州临安湍口众安氡温泉度假酒店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要点:本次规划充分体现生态人本主义的设计理念,力求处理好人、建筑、环境三者的关系,体现人对大自然的尊重、利用、改造和可持续发展。以温泉休闲度假和高端商务会议为主,集温泉洗浴疗养、温泉文化体验、会议商务、休闲度假、养生疗体、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突出山水、园林、养生及建筑风格的四大主题思想,结合中国传统养生理论、风水理论和道教文化,创造出完美憩静的自然与人文良好结合的环境。规划上将建筑特点与空间效果最佳融合,注重发挥建筑材料装饰上的鲜明特点,整个酒店将要充分考虑环保、节能,做到园林设计和自然山水,溪流元素和观赏林、经济林有机结合吗,让宾客在欣赏秀美的自然风光同时,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享受更多的休闲乐趣。指导意义:对于湍口众安氡温泉度假酒店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以及建筑风格与材料运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二章现状分析2.1村庄现状分析2.1.1自然资源条件气候气象:湍口村境内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常年降雨量一般在1500毫米左右。最大降雨量1977年为1850毫米,最少降雨量1978年为1100毫米。地质资源:湍口村的地质构造为断裂构造,呈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延伸,是皖浙区域性大断裂带。湍口温泉与黄山温泉正处在这一大断裂。这里的岩体以入侵岩为主,系酸性与碱性岩类(以省地质大队水文测绘队勘测钻探标本为依据)。村南面的灰山,西面的余山和北面的火焰山,以及三山的延伸带至盘地大部分地带均分布为石灰岩。村东面的九龙山西侧有一小面积分布黑云母花岗岩。此岩石质硬,纹路清晰,是制作地砖及石雕的最佳石料。村东面的潘山、南面的沈山,西面的周山分布部分硅质岩与沉积岩。水资源:湍口村处在湍源溪、沈溪、塘溪和凉溪四条支流之交汇处,水资源十分充足,是钱塘江源头之一。四条溪流汇集于迎丰杨村头,经龙口入注昌南溪,然后与昌北溪汇合融进柳溪江。土壤植被:湍口村的土壤主要为水稻田土,花岗岩性白蚁砂和炭质炭岩黑色土三类。湍口村的植被主要是自然植被与人工种植两类。自然植被主要分布在余山以西阳面到朝天山一带,这里树木品种繁多,有松、杉、柏、枫等,而且树冠高大,郁郁葱葱。人工种植的植被主要是山核林与毛竹林。山核林分布在湍源溪口东西两面;沈溪南北阴阳两面;塘溪蕨基湾以外阴阳面的全部;凉溪吉边以外的毛竹湾、平屋后等。山核林面积占全村总植被面积的45%。毛竹林主要分布在沈溪毛坦里阴阳两面,面积亦比较少。2.1.2现状地形地貌分析湍口有八山环绕、四水落明堂之称。四周的山峰陡峭,林木葱郁;山水相间,环境优美。八座山酷似荷花的八片花瓣:东面是蜿蜒连绵的潘山和形似驼峰的九龙山,南面嵯峨着沈山与火焰山,西面是孤峰兀立的周山和余山,北面矗立着凤凰山(又称羊角尖)与景山。湍口在群山的中间镶嵌着一个小盘地,盘地呈椭圆形,平坦舒展,盆地的中央叶家村有个叫“螺丘堆”。自古至今,人们管她叫“荷花莹”,这便是悠久闻名的温泉之地。2.1.3文化发展现状民俗民间文化:主要包括婚俗、寿俗、节庆活动、祭祀礼仪等,是村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风俗习惯,体现湍口村深厚的历史内涵。宗祠文化:元帝殿、叶氏厅堂、朱氏祠堂、社岗殿、胡氏厅堂等等很多宗祠和古迹,虽然大部分宗祠现已不存在,但都代表了湍口的历史和文化。文艺文化:湍口无论是戏剧、曲艺,耍杂还是灯会,在昌南乃至临安境内都有很大影响。迎风村还在建设民俗馆。农耕文化:在湍口悠久的历史中,村民为了生存而劳作不息,劳作工具和生产方式都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进步。这些历史遗存包括在吃、住、行、穿上面都有特色,如水碓、古纺机、独轮车等,成为农耕文化的重要历史符号和标志。2.1.4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湍口村在湍口镇党委政府和湍口村村支两委的领导下,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村民经济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人均收入达到11781元。全村依托湍口独有的古温泉和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其自然资源在临安境内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湍口温泉已排在浙江省十大知名温泉之一。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6.7公顷(400亩),山林面积1823.5公顷(27352亩),全村山核林面积446公顷(6690余亩),毛竹71.9公顷(1078亩),药枣55.1公顷(826亩),雷竹13.3公顷(200余亩),这些作物一直是湍口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产业。2.1.5现状产业发展概况温泉旅游:村庄主要特色产业就是以“古温泉”出名的温泉旅游为主,现以杭州临安湍口众安氡温泉度假酒店为主,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温泉浴场之一,配有不同风格的室外温泉泡池。酒店独特的造型设计,处处彰显着雍容典雅的气派。酒店拥有各类客房、单体别墅、会所等共计303间套呈月牙状环绕在大堂的东、南、西侧,并与500人的会议报告厅和8个中小会议厅及中西餐厅相连。农产品产业:农产品产业主要包括山核桃、萸肉、毛竹和雷竹等。山核桃是湍口村最大的经济来源之一。目前全村山核桃总产量约150吨,收入共计750万元,光山核桃人均收入约5000余元。有矿物质丰富的矿泉水资源有待开发。其他特产:有野生石鸡、石斑鱼,亦属珍稀物种。自然村沈村苦里川设有石斑鱼山庄。现代服务业:以湍口镇的餐饮、日用百货等为主,为村民及游客提供配套服务。2.1.6现状旅游产业发展概况目前湍口温泉旅游在沪杭等周边城市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以温泉旅游为主。但是旅游产品较为单一,自然景观开发不够、人文景观缺乏、配套娱乐设施几乎没有,制约了湍口旅游产业的发展。全村温泉旅游经营户2家,一家是以五星级标准建设的杭州临安湍口众安氡温泉度假酒店,酒店拥有各类客房、单体别墅、会所等共计303间套呈月牙状环绕在大堂的东、南、西侧,并与500人的会议报告厅和8个中小会议厅及中西餐厅相连。另外一家是原有的民家温泉正在改造的芦荻泉度假酒店。旅游发展已有一定规模,但与浙江周边发展的温泉度假村如武义、杭州周边其他风情小镇等比较,不管是产业规模,还是接待能力,配套服务设施水平都还有不小的距离,目前的发展水平一般,还要作更进一步的提升。2.1.7现状用地村庄集中居民点主要沿湍前街、旧昌临线呈带状布局,主要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在湍口村湍口镇上,布局基本比较集中。湍口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很多与镇公共服务设施共用,有村委、小学、幼儿园、信用社、卫生院、文体活动中心、车站和宾馆等等。商业设施主要集中在湍前街,呈带状布局。湍口众安氡温泉度假酒店也于2013年年底完成建设,属于湍口最好的酒店。2.1.8现状道路交通概况湍口境内现状道路主要由对外道路昌临公里和昌文线以及链接各个居住片区的内部道路所组成。现状主要道路为东西向的昌文线,路幅宽5-10米,是规划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南北向的湍泉街,路幅宽度7米,为主要镇区道路;另有旧昌临线、湍考线,路幅宽度在4-6米不等,均为水泥路面;其余为村庄道路,路幅宽约3-5米;由于湍口村位于湍口镇所在地,总体道路密度较低,严重缺少公共广场和停车场,路边停车现象较严重。2.1.9现状环境景观概况现状建筑风貌:现有住宅建筑均为村民自发建设,有面砖贴面的新建筑、裸露红砖墙的建筑以及墙面脱落甚至裂缝的老房子,建筑风格、色彩相差较大,建筑质量良莠不齐,整体建筑风貌显得杂乱而不统一。另外,村民辅房乱搭乱建情况严重,且质量差、风貌差,尤其是柴木乱堆,普遍存在脏、乱、臭的现象,亟待整治。湍前街以现代建筑为主,沿街都是商铺,整体风貌都没有统一;旧昌临线是一条老街,建筑样式相对比较老旧,但整体风貌有待加强。杭州临安湍口众安氡温泉度假酒店按国家五星级酒店标准设计建造,整体风格参照巴厘岛风格建设。湍口打造温泉度假风情小镇,在整个村庄整治过程中,可以参考酒店的风格,结合当地的文化,整合成湍口特有的建筑风格。景观环境风貌:湍口八面环山,山上种植了山核桃、竹子、萸肉等多种林木及经济作物。因调查是冬季,山上大部分种植的是山核桃树,整个山体看上去比较光秃秃的;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分布有大片农田,种植着苗木和蔬菜等。村庄整体自然条件良好,环境优美。2.1.10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湍口镇域有陆家祠堂、三槐堂、乌狮桥、镇固桥四处文保单位。其中只有乌狮桥在本规划范围内。镇里历史建筑也只有三四处。为使文保系统完整性,四处文保单位概况归纳如下:1、陆家祠堂:MERGEFIELDbasicpropertybrief位于临安市湍口镇湍源村陆家自然村中部,坐西北朝东南,占地490平方米,院落式,由前院和正屋组成,前院设八字形台门,围墙多级台阶。面阔三间,前后三进,内设二天井。第一进明间为五架梁带前单步梁。中厅为五架抬梁式带前四檩卷棚式,后双步梁。明间悬一匾,书有“敬业堂”三字,后厅为三架梁带前后单步梁。进深一间带前廊后弄,后弄设置祖宗牌位台。青石构筑天井,天井左右设廊厢。MERGEFIELDbasicpropertybrief祠堂柱础较大,檐廊都用牛腿挑出墙,尚存一些牛腿,后天井为卵石铺筑。MERGEFIELDbasicpropertybrief陆氏祠堂格局规整,保存较好,建筑高大宽敞,用材粗大,做工考究,文物价值较高。2、三槐堂:MERGEFIELDbasicpropertybrief位于临安市湍口镇石室村石室自然村王家。据村里老人口述,祠堂为清代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四合院式,面阔三间,分前后两进,内设一天井。该祠堂由前廊、前厅、后厅组成。前廊四檩卷棚式,方形覆盆式柱顶石,方形柱础和方形柱子。前厅明间为五架抬梁式,四柱为圆形柱础和覆盆,山柱为方形和方形柱础,勾头滴水。后厅明间为五架梁带前四檩卷棚顶、后双步梁,抬梁式。后廊设置祖宗牌位台,中堂后壁顶部悬一匾,上楷书“三槐堂”三字。3、MERGEFIELDbasicpropertybrief乌狮桥:位于临安市湍口镇湍源村勤丰自然村,东西向横跨湍源溪,为单孔石拱桥。桥面与溪两岸平面略呈“H”状,全长25.1米,桥面宽5.3米,拱券框式分节并列砌筑,净跨12米,矢高18米,桥面两侧设栏板、望柱。东西落坡呈喇叭状,各设台阶十二级。中间设一平台,拱券石上阴刻楷书“乌狮桥”三字。MERGEFIELDbasicpropertybrief乌狮桥尚存一通石碑,碑铺在桥南30米处小路上,字迹不清。根据桥的构造特点及村里代代口传,桥为清代建筑。桥构造牢固,保存尚好,2006年列为临安市文物保护点。4、MERGEFIELDbasicpropertybrief镇固桥:位于临安市湍口镇湍口村湍口自然村塘岸头,南北向横跨塘溪,为单孔石拱桥。全长15米,桥面宽6.7米。拱券框式分节纵联砌置法,净跨15米,矢高9.2米。桥面两侧设栏板、望柱,柱头雕莲瓣纹,栏板外侧浮雕暗八仙图案。桥南北落坡分别设七级、十级台阶。桥面用条石平铺,千斤石浮雕图案。西面券脸石上雕刻“镇固桥”三字、东面雕刻“塘溪桥”三字。桥北端后期建凉亭一座。MERGEFIELDbasicpropertybrief镇固桥结构坚固,型制较大,做工考究,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目前已列为临安市文物保护点。2.2SWOT分析2.2.1发展优势(Strength)区位优势明显:湍口村地处长三角黄金旅游圈核心区,大杭州旅游圈内,浙西民俗风情精品线上,通过昌文线、杭徽高速等与杭州、上海、南京等长三角核心城市联系,同时村庄与河桥镇河桥风情小镇、潜川镇青山殿风情小镇、瑞昌洞、大明山等旅游资源临近,可相互合作,形成联动优势。资源优势丰富:文化资源:地域文化、底蕴深厚;地理环境:八山环翠、四水合流;温泉资源:名誉千年,首屈一指。市场优势显著:市场稀缺资源,旅游休闲业新宠。2.2.2发展劣势(Weakness)旅游开发初期,知名度低:湍口温泉虽然有上千年的历史,但被重视开发才近年的事,在国内的知名度还是相对比较低的。产业结构单一,缺少项目支撑:现状村庄除了温泉的优势之外,其他项目产业项目缺少,发展旅游业需要有更多的项目作支撑,一年四季需要有不同的项目吸引游客。环境景观仍需提升:近年来村庄环境景观已有较大提升,但是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良好的环境景观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较为落后,村庄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不能与日益发展的休闲旅游业的实际需要相适应。2.2.3机会(Opportunity)政府政策扶持:杭州市风情小镇的创建,给湍口带来了政策上的支持和机遇。休闲度假时代的发展:休闲度假时代的到来,各种自驾游、休闲游带领浮躁的都市人向清静、自然、温暖的乡村出发,湍口温泉风情小镇将成为长三角城市假日旅游、休闲观光的重要目的地。填补大杭州冬季旅游产品的空缺:大杭州的旅游,一年四季,要属冬季的旅游产品最缺乏了,湍口温泉风情小镇的建设,将是填补大杭州冬季旅游空缺的最好产品,将给大杭州带来一波温泉热。2.2.4挑战(Threat)周边地区温泉旅游度假区的竞争:浙江省内至少有十个以上的温泉度假区,有知名度的有武义唐风温泉、清水湾温泉、遂昌汤沐园温泉、嵊州中翔温泉城等等,这些温泉都已发展到一定的知名度,对湍口温泉将是很大的竞争。旅游开发资金筹措困难:虽然有杭州市风情小镇建设的资金补助,但建设温泉风情小镇的投入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仅需要政府的财政补助,更多是需要有开发商的加入,共同打造湍口温泉风情小镇。旅游人才匮乏:旅游饭店、景区以及与旅游相关的餐饮、商店等都需要大量的旅游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目前湍口的休闲旅游以农家乐方式为主,规模较小,接待能力有限,服务人员大多为村民,随着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制约:开发是发展的客观要求,保护是开发的重要前提。湍口的山山水水是湍口旅游发展的根本所在,旅游开发肯定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冲击,如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是一个长久的命题。第三章规划总则3.1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7)(4)《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10月1日实施)(5)《临安市市域总体规划(2007—2020)》(6)《临安市美丽乡村精品线总体规划》(2013)(7)《临安市湍口镇总体规划(2009-2025)》(8)《临安市湍口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9)《杭州.湍口乡村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8)(10)《杭州临安湍口众安氡温泉度假酒店修建性详细规划》(2009)(11)湍口镇政府工作报告(2013)(12)其它各类国家、省、市颁布的有关文件标准、规范和规定3.2规划指导思想3.2.1从发展着眼,强调动态建设,正确处理村庄环境与村民生活、旅游开发的关系;3.2.3抓住村庄发展的脉络,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突出人、自然、建筑相融的整体空间环境特色,将村庄质朴、厚拙、自然的原始风貌及乡土文化加以保护,同时融入时代特色,强化湍口风情小镇的感染力。3.2.3以科学的态度对现有文化、建筑及其环境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在完全尊重村庄现有发展肌理的基础上进行整治。3.3规划原则与目标3.3.1规划原则和谐发展原则:保护村镇既有的山水风貌和环境特色,以提升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水平为首要原则,以解决村民的生活、就业为根本前提,创造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便于居民交往的、具有亲切人和气氛的居住生活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特色化原则:突出地域的产业特色和环境特色,塑造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村镇风貌。地方化原则:在建筑、环境与景观建设上应突出体现江南风情,尊重地方特有的风俗和生活习惯,采用地方特色乡土树种,切忌过多的城市型做法。人文化原则:注重挖掘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文元素,把风情和文化融入“山、水、村”中,体现小镇独特的人文魅力。科学化原则:强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小镇(村)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镇中心村布局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交通、水利、旅游、环保等规划相衔接,根据各自的发展特点进行区位分析,制定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规划,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经济化原则:要求在优化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做到经济合理,高效集约,避免不必要的浪费。3.3.2规划目标风情小镇应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创建要求,通过产业提升、旅游拓展、文化挖掘、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生态保护等综合实施,体现出具有杭州地方新农村建设特色的风情韵味,使之成为农村居民创业就业的基地,休闲旅游胜地和展示新农村建设成就的窗口。宜居:即规划应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高的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整合新区与旧区,住宅用地、公建用地与一、二产业发展用地之间的关系;完善镇村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保证居民生活和出行便利;同时应通过街巷、街景、公园、广场等重要开敞空间及其周边建筑的综合整治,营造卫生、洁净、优美的镇(村)貌环境,以形成安定和谐、秩序井然的社会氛围。宜业:即规划应在充分研究并挖掘当地特色产业基础上,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细化产业类别。通过集中发展主导产业,确立产业优势并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格局,特别是将特色产业与特色旅游有机结合,为当地居民创业就业拓展渠道,进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使地方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宜游:即规划应充分利用村镇在文化、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环境,以旅游业为载体,通过合理配置旅游资源,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升风情小镇作为旅游目的地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带动村镇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宜文:即规划应充分挖掘村镇自有的地方环境特色和历史人文要素,注重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再利用,特别是与当代居民生活的有机融合,使风情小镇纯朴的民风、悠久的民俗文化得到展现,使居民的社会风尚健康发展、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居民文化素质不断提升。第四章发展定位4.1总的功能定位乡村休闲养身,温泉风情小镇。4.2主题定位四水汤泉,四季沐春。湍口镇在风情小镇的发展上是以”温泉”为主题的开发型风情小镇,湍口的主要元素包括:八山、四水、温泉、荷花莹,将这些元素融合设计成现在这个LOGO。“荷花莹”的温泉只有湍口温泉小镇才有。关于荷花,《湍口村志》中有记载:“在湍口群山的中间镶嵌着一个小盘地,盘地呈椭圆形,平坦舒展,盆地的中央叶家村有个叫“螺丘堆”。自古至今,人们管她叫“荷花莹”,这便是悠久闻名的温泉之地。荷花莹的温泉常年保持着26℃蒸腾温热状态。每年春天还没来临,这里便是春满枝头,四周满是是茵茵绿色。”这便是芦荻泉的发源地。风情小镇代表着有风情的美丽乡村,湍口是有着跟其他村庄别样的风情的温泉小镇。4.3发展目标浙西第一温泉风情小镇依托独一无二的温泉资源和自然山水生态景观资源,以休闲、度假、养生为主题的,风情小镇总体开发为核心,温泉旅游为主题开发,融入大杭州,打造浙西第一温泉风情小镇。中国湍口温泉风情小镇利用杭州便利的交通联系,通过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使山水景观与人文历史融合,将湍口打造成为都市人的精神后花园,用不同于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和风光,吸引周边县市、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海内外人士共享这一方圣地,寻找心灵归依。4.4主文化定位水文化湍口文化的核心,就是水。“水”承载着湍口的历史,湍口镇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名,“水”见证着湍口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水”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同时又受到传统、地域等文化的交织影响,形成一种复杂的多元文化,“温泉”是湍口镇的特色也是“水”文化的核心主题。4.5产业功能定位生态型温泉旅游度假区“八山环翠,四水合流,清泉激湍、暖气叠叠,人间天池,养生福地”湍口镇将成为一个集商务、度假、娱乐、养生、保健、生态多元化于一体生态型温泉旅游养生度假区。湍口温泉度假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全镇全面发展,还将提升临安风景旅游区旅游产业整体实力,对杭州西进旅游格局构建意义重大。4.6规划理念4.6.1全域景区将整个区域当作一个整体,以景区的理念来规划建设,以景区的标准来经营管理,呈现景区化的风貌和环境,具备景区化的业态、服务和文化,展现景区化的品牌和形象,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处处有景,处处可游,处处能游。4.6.1整治为主主要涉及到沿线景区景点、村落环境及道路、湖泊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4.6.3产业为先产业是美丽乡村的基础。通过对资源的整合,要素的安排,谋划发展。规划在立意上要以景区的概念建设乡村;以产业的观念开发三农资源;以服务的理念打造休闲产品。以规模化的集聚,合作化的组织,专业化的分工,一体化的经营,公司化的管理为产业化的主要特征。4.6.4五水共治“五水共治”,要治污先行;“五水共治”,也要齐抓共治。抓蓝图建设,统筹“五水共治”规划。抓工程建设,强化“五水共治”项目。抓技术建设,突破“五水共治”关键。抓制度建设,优化“五水共治”规则。抓组织建设,明确“五水共治”主体。4.6.5文化为魂生态文化游是本区域的特色。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规划将农事民俗、温泉文化、吴越文化、昌化文化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进行项目策划。4.7发展战略4.7.1提升定位在现有湍口温泉旅游发展基础上,以杭州旅游西进战略为发展契机,跳出临安市范畴之局限,将湍口温泉定位为“杭州的湍口温泉”,进而充分利用杭州对旅游市场的强大号召力,实现湍口风情小镇在三至五年内旅游人次、旅游收入的倍增计划,奠定湍口风情小镇在大杭州旅游格局中的地位。4.7.2小镇扩容扩容——打造符合”四宜“要求的温泉风情小镇旅游目的地,“强化核心、多元发展”旅游格局,实现小镇扩容加强核心区块竞争力重点围绕温泉、老街、现代观光农场三个节点展开,提高小镇整体风貌,完善小镇旅游配套设施,提高生态休闲品质,完善湍口风情小镇旅游接待能力。开发多种旅游产品湍口风情小镇不仅仅在温泉上要作足文章,同时要把湍口优美的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结合发展,数个景点具有深度开发潜力,旅游项目布置空间充足,适合短中期的旅游线路。整合周边形成风情小镇重地从景区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对周边优质旅游资源的整合势在必行。4.7.3差异化发展湍口:位于昌南旅游片区旅游终点位置,应配套旅游服务设施,特别是住宿旅馆业,打造精品旅游带。游河桥古镇、漂流柳溪江、品渔家青山殿、赏瑞晶石花、泡湍口温泉4.7.4全域景区化风情小镇要以景观化理念改造风貌和环境,通过近抓景观、远借背景、营造节点的基本手法,营造丰满、实用的景观体系。以园林化理念装扮山川田野,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山水魅力的彰显、乡村风情和特色民俗文化的展示,变建美丽乡村为建精品景区,使全域处处如画、处处皆景,成为以温泉为主题的,乡土观光、山野休闲、民俗体验、山居度假的景区式生态新村。4.7.5产村一体,主题鲜明产业对接:在原有苗木、山核桃产业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旅游互动:与大明山、瑞晶洞、柳溪江风景区,河桥、青山殿风情小镇联动发展。产村一体:将温泉风情小镇建设与发展特色产业(苗木、有机蔬菜、山核桃)有机结合,依托产业促进新村建设。4.7.6温泉主题,四季开发通过湍口温泉风情小镇建设,提升湍口旅游产业相关的软硬件设施,改善村庄景观环境,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将湍口风情小镇打造成为乡村休闲旅游典范。4.7.7文化引领,铸造品牌挖掘、整合、提升湍口的温泉文化、民俗风情、农耕文化在“风情小镇”的融合,将农耕、作坊、传统节庆、民俗民风的传统文化与生态、创意产业等新兴文化相融合,大到空间格局、环境塑造,节事安排,小到砖瓦植物,都应体现湍口的文化特色。第五章发展规划5.1风情小镇发展分析杭州市风情小镇创建共分3大类型:主题开发型、产业集聚型、历史名村型。其中前两批21个风情小镇中,主题开发型9个,产业集聚型7个,历史名村型5个。类型序号名称定位资源拳头项目主题开发型1萧山桃花源风情小镇以历史文化为主,又以宜居、宜游为主“特色小镇+湿地公园+山地景观”省级示范村“桃北新村”2西湖外桐坞风情小镇以农业休闲、茶文化为主农家乐+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画外桐坞3富阳新沙岛风情小镇以农业生产观光及生态休闲度假为主体农家乐+水文景观农家乐4富阳黄公望风情小镇以农家休闲旅游为主导,培植书画文化人文景观+书画文化画家村(富春农居)……5拱墅上塘河风情小镇主打农家休闲旅游品牌江南特色古镇+特色美食餐饮旅游房产等6萧山区三清园风情小镇以生态观光、乡村休闲、会议度假为主导自然景观+民俗文化+茶文化三清园7余杭区双溪风情小镇以休闲农业观光为主线,以禅茶产业和主题产业为目标茶文化+山水景观+农家乐小古城休闲农业观光径山禅茶文化产业(中国禅茶文化第一镇)8淳安县石林风情小镇以观光游览休闲农业为主水文景观+农家乐石林彝族刺绣产业9临安市青山殿风情小镇以休闲、观光、游览为主线农家乐+水文景观+公园渔业、农家乐产业集聚型10桐庐阳山畈风情小镇以观光、休闲、采摘、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主农家乐+山水景观+民俗风情3000多亩桃园11滨江文化创意风情小镇以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为特色农家乐+人文景观+湿地公园生态农业、观光农业12淳安姜家风情小镇以“运动、体验、度假”为主题古建筑+民间艺术+民俗风情龙川湾景区姜家桑园影视文化小镇建设狮城怀古区商业文化街13江干桃源皋城风情小镇以“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产业为基础古建筑+历史遗迹农家乐14西湖区东江嘴风情小镇以农业休闲、农家生活体验为主农家乐+水文景观渔业、餐饮业15建德市三江渔家风情小镇以农业休闲、民俗文化为主体民族历史文化渔业、旅游业16富阳市云水湾风情小镇以发展独具的田园自然风光为主休闲运动+田园风光农家乐历史名村型17建德新叶古名居风情小镇以历史文化为主导古建筑群+民居文化旅游18临安河桥风情小镇以历史文化为主导,又以宜居、宜游为主历史古建筑河桥老街旅游景区19余杭塘栖风情小镇以历史文化为主导,以农产品为辅助,又以宜居、宜游为主历史遗迹+农产品乡村旅游20桐庐芦茨风情小镇以历史文化为主导,又以宜居、宜游为主古建筑群农家乐400多亩桔园大龙门高山茶叶21桐庐县环溪风情小镇以农业休闲为主农家乐莲花产业“莲文化”农家乐在杭州旅游版图上,一批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情小镇”,通过杭千、杭徽等高速,串联起杭州最具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成为全省乡村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比较21个风情小镇,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历史名村型由于它特色的独特性,对历史文化的无可复制性,在风情小镇建设中较难被其他村庄模仿,也更容易展现它自己的文化;(2)拥有产业集聚基础的村庄,它的产业成为它的主推力量,将产业做强做大,既可以申报产业集聚型风情小镇,也可以进一步明确主题走主题开发型路线;(3)主题开发型类型多样,也是几批风情小镇中创建类型最多的,容易借鉴推广。结合湍口现有的产业特色、山水资源、区位优势与潜在市场,明确湍口为“主题开发型”风情小镇,主推温泉养生与生态山水休闲产品。5.2空间发展规划(宜居)营造丰满、实用的景观体系。以园林化理念装扮山川田野,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山水魅力的彰显、乡村风情和特色民俗文化的展示,变建美丽乡村为建精品景区,使全域处处如画、处处皆景,成为乡土观光、山野休闲、民俗体验、山居度假的景区式生态新村。5.2.1林相改造——常年皆绿、四季有彩以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林相改造手法,达到春花秋叶、花果相间、四季葱翠、绿化美化的效果。由于山核桃的经济效益高,导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强度也在不断增加,这种过分强度的经营模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5.2.2生态种养循环经济方式经过多方面的实地考察研究,建议走生态套种和养殖业相结合,循环经营的发展模式。主要措施是在山核桃树下,套种经济作物或者多看重的牧草,发展养殖业。田园景观营造——宜旅宜农、大地景观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为导向,引进投资商、引导农户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做到宜旅宜农,既有农业要素,又有旅游要素。提高农户的园林理念和意识,避免过度硬质化,多采用本土化的自然生态材料,保留菜园地,营造乡村休闲氛围。5.2.3建设景观通道——“模块化”道路景观处理◆林溪相间型:规划注重滨水植被的处理,同时加大行道树间距,以达到“露水”的目的。◆生态片林型:绿地外缘形式以弧线为主,简洁流畅,植物呈斑块配置,色彩对比鲜明,群落结构复合,形成一个个流动的“城市森林”。◆农居点型:对影响道路景观的、暂时无法拆除且立面改造效果不理想的农居点,可以高大密植的树木遮挡,而对部分形象较好的农居点可适当显露,使之成为道路风景的一部分。◆农田型:现状农田比道路低,景观以通透为主,在人行道处结合驳坎设置景观栏杆,以增加安全性。◆历史遗迹型:对现状植物进行梳理,加强植物配置,突出纪念性特征。5.2.4村落风貌引导——因借自然、传承文脉,传统风貌与现代风貌融合共生按照景区景点的标准,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风貌改造工程、田园景观工程。具有传统乡土风貌的建筑群组,应保留其原有特色风貌(改造采用众安酒店特色元素为基调),新建建筑也应在形式、色彩、材料等方面与总体风貌协调一致。新建或改造的建筑应从位置选择、功能需要、布局方式、建筑形式、体量大小、建筑材料和周围环境关系等方面进行严格要求。5.2.5建筑整治——最小干预、有机更新规划对沿线保留建筑按照景区化整体风貌要求进行立面整治。原则上以保留为主,疏理院落,统一风貌,突出特色,防止大拆大建。主要轴线视线可见区域的农居、商业、厂房等建筑进行建筑整治;对景观干扰特别大的危旧房拆除;对破坏自然山水景观格局的建筑,采取绿化遮挡、立面整治等手法,使之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主要轴线视线范围之外的农居建筑近期以保留为主,远期进行梳理改造。5.2.6设施小品景区化——乡土特性、文化内涵按照景区标准设置标识、标牌各种标识应符合乡村特色,应有统一的风貌和丰富的变化,必须选择适宜的位置和环境,既为游客服务又能增加游兴。同时体现青瓷文化等文化特点。标识的色彩、造型设计应充分考虑所在地建筑、景观环境以及自身功能的需要。5.3产业发展规划(宜业)5.3.1产业发展理念湍口村主要是以温泉出名,自然环境优美,八山四水环绕,优势鲜明,但要形成发展的合力,必须在完善配套的基础上加强各个方面之间的:产业对接,旅游互动;产村一体,三方联动(产业、旅游、配套)。5.3.2产业发展原则(1)产业融合原则按照景区化的要求推进各类产业培育和设施建设,农业围着旅游种,林业围着旅游栽,工业围着旅游办,商贸围着旅游转,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处理好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乡村旅游的发展关系。(2)生态性原则突出生态景观、生态技术和环境保护。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是提高村庄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3)特色性原则特色是产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愈强,因而规划要根据湍口村的实际情况,明确资源情况,选准突破口,使产业的特色更加鲜明。(4)文化性原则应深入挖掘出项目内在的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提升其文化品位,以实现景观资源的高水平利用。5.3.3产业布局规划湍口村的产业发展要:依托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借力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势头;主动接受湍口镇区、临安城区的辐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争取成为湍口镇区的菜篮子,临安旅游的金名片。进一步完善温泉产业的布局,总体形成三大不同特色的温泉,并适当延伸温泉产业链;适当种植山核桃、有机蔬菜、苗木等经济作物,形成林业示范区,作为对温泉产业的补充和完善;以温泉、自然环境为依托,完善配套服务产业以及体验型旅游产业。5.4旅游发展规划(宜游)5.4.1客源市场现状分析1.长三角旅游发展态势长江三角洲是世界第六大都市圈,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5.8%的土地,却创造了占全国18.9%的国内生产总值和23%的财政收入,还集中了全国1/3多的全国经济百强县,是中国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地区,有着中国旅游“金三角”之称。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出游率高,是我国旅游业最为发达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客源市场和旅游目的地,是我国经济实力最为雄厚、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年出游人数约1亿人次。特别是上海和江苏两大旅游城市的高出游率,为各旅游地带来了巨大的客源市场。2.浙江省旅游发展状况近年来,浙江旅游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浙江省旅游业已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购物娱乐、节庆活动等多种活动为一体的综合型的经济产业。旅游业已成为浙江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并逐渐成为支柱产业。2010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新时期旅游业发展思路是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兴一业旺百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浙江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3.临安旅游业加快发展,转型升级临安旅游业自1997年起步,以发展生态旅游为抓手,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为手段,以2000年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标志,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完成了临安旅游的第一次创业。经过全市上下不懈努力,临安旅游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旅游环境不断优化,旅游规划开发力度逐年加大,旅游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旅游业已成为临安经济的增长点。临安着力打造天目山、青山湖、大明山、浙西大峡谷、太湖源五大景区,打响"天目山"和"钱王"两大品牌。充分利用好休博会、西博会和森博会这三大载体,通过各项活动的举办推动旅游业的发展。5.4.2目标客源市场定位1.国内客源市场主要客源市场——临安、杭州等本地居民,以上海市、南京市为主的长三角地区以杭州为中心的富阳、桐庐、安吉、淳安等地区是浙江经济发达区域,休闲旅游需求旺盛。湍口至富阳、桐庐、安吉和淳安均不足100公里,这个区域的客源是自驾游散客和假日休闲度假的主要客源市场。浙江境内的杭徽(杭州——安徽)高速、杭宁(杭州——南京)、沪杭(上海——杭州)高速已经开通,长三角地区将形成一个巨大的高速旅游区。湍口温泉的品牌在长三角地区已有一段知名度,融入长三角,将使湍口获得巨大的客源市场。机会客源市场——华东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地区华东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地区是浙江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湍口可依托杭州等地的旅游资源,争取部分客源。2.国际客源市场主要是对以上海、杭州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入境客源市场的二次开发,以韩日等东南亚市场为主,欧美市场为辅。3.专业客源市场自驾游市场自驾旅游者较多地集中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地区。从自驾游游客的活动半径上来看,双休日的游程距离一般在150—300公里之间;黄金周的游程距离一般在400—600公里的范围内。长江三角洲各大城市到湍口的距离,正好是300-500公里左右,符合自驾游的空间和交通要求。同时湍口周边的山区公路风光无限,很适合自驾游,既能享受驾驶的乐趣,又能欣赏自然山水的秀美。老年旅游市场老年是旅游业不可忽视的一个巨大市场。中国人口呈快速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市场将在总体市场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龙头上海市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2030年将达到最高峰时,老年人口比重将高达28.8%。拥有1258万老年人的长三角地区将成为湍口旅游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源市场。湍口环境优美、民风古朴、价格低廉的乡村休闲度假对老年人很有吸引力。生态养生市场湍口植被良好、森林茂密,空气清新、环境清净,特别是独特的高浓度空气负离子资源、夏季低温的气候资源和温泉资源,为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资源基础。5.4.3发展定位通过湍口风情小镇建设,提升湍口旅游产业相关的软硬件设施,改善村庄景观环境,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将湍口风情小镇打造成为中国温泉风情小镇,集中展现水文化与生态景观的休闲养生中心。5.4.4旅游项目布局规划规划布局8大景点,29个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8大景点分别是:温泉晨曲、温泉之恋、温泉万润、七彩龙口、湍口一览、众安天地、双桥临泉、温泉流彩;特色旅游项目分别是:温泉农庄、凤凰温泉、滨水游步道、芦荻古泉、芦荻特色街、温泉风情街、花廊、林间漫步、有机蔬菜园、山核桃种植基地、漂流戏水、有机农场、露营天堂、森林SPA、温泉度假酒店、亲水平台、旅游商城(温泉服务培训中心)、健身步道、休闲木屋、登山寻景、摄影点、写生基地、雨巷寻宗、休闲小吃街、驿站、阡陌踏春、水车、寻溪探宝、迎丰农家。5.4.5旅游服务设施规划主要的旅游服务设施有旅游服务中心、温泉风情商业街、芦荻特色街、旅游商城、温泉服务培训中心、休闲小吃、驿站、市民中心、农家乐、宾馆、停车场等。5.4.6旅游线路组织规划规划共组织了4条特色游线:商务游览线、亲情农耕游览线、滨水游览线、康体养生游览线。商务游览线:沿昌文公路、湍泉街、沿湍源溪将八大景点串联起来,将湍口风情小镇的主要景点串联起来游览。亲情农耕游览线:将湍口镇区内周边现有的农耕地有机串联起来,带动家庭可以享受亲情农耕文化的展示游览。滨水游览线:由滨水道路、桥、步行道组成,将大多数旅游项目都串联起来,可步行或者乘坐公交车游赏。康体养生游览线:主要是将围绕湍口的八山资源,与温泉养生结合,进行康体养生的游览线路。5.5文化发展规划(宜文)5.5.1发展目标挖掘、整合、提升湍口的温泉文化、民俗风情、农耕文化在“风情小镇”的融合,将农耕、作坊、传统节庆、民俗民风的传统文化与生态、创意产业等新兴文化相融合,大到空间格局、环境塑造,节事安排,小到砖瓦植物,都应体现湍口的文化特色。5.5.2文化资源统筹与整合文化中心:规划通过改造提升,成为文化展示和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场所。历史文化:主要包括传说、历史典故等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神兽花灯已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周氏家族的传统节目,自北宋时期(公元1014年)创立后,随着家族的迁移,在周氏家族内部传承,原始的、完整的形式和内容得到传承和保护。神兽花灯有其鲜明的家族特色,民俗的、艺术的文化遗产存在其中,得到体现。神兽花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原生态民间艺术,其道具制作精美,色彩缤纷,表演场景恢宏,气势磅礴。上灯落灯有隆重的祭祀仪式,上灯祭天地,请众神,下灯时在正月十八深夜,祭祀后焚毁以驱鬼神,祈求平安,祈祷吉祥。昌化民歌历史悠久,历经1100余年,昌化民歌属浙江歌谣,其源于古老的“吴歈越吟”,具有鲜明的吴越文化特征和文化底蕴。在人民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形成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谣,在民间传唱中得到广泛流传和历史传承,内容日渐丰富,形式日趋成熟,其内容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而改变。5.5.3文化展示利用规划文化展示利用主要从提炼特色文化符号、建设文化广场、举办文化节庆活动等三个方面体现。文化符号:风情小镇logo:logo融合特色元素,体现温泉特色,八山四水特性,用于湍口风情小镇宣传推广,增强辨识度。以八山、四水意象风情小镇的自然生态环境,以荷花莹、温泉意象温泉特色,logo整体传达温泉小镇的景观和文化内涵。标识系统:用于道路指示、景点指引、路名、店面、农家乐招牌、牌楼等,增强风情小镇的整体性,突出特色。文化场馆:文化活动中心:将原有的文化中心外立面进行改造,主要是为村民日常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场所,帮助温泉文化、水文化、非物质文化等传统文化的传播,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温泉文化广场:位于湍源溪与沈溪交叉处,用于主办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和集散人流,也可作为村民日常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文化节庆:杭州温泉旅游节:作为湍口风情小镇的主题文化节庆,建议在每年11——12月固定举办,为温泉小镇打响知名度的重要营销方式,通过吃娱购游等活动,引导游客全方位的感受湍口温泉风情小镇的独特魅力。湍口馒头节:“馒头节”属于湍口独特的的民俗民间文化,“馒头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增进文化认同、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馒头节”已在无形中形成“做馒头”比赛,各家各户赛形状,比味道,已涌现出许多“馒头巧手”。馒头节已成为农家乐的特色之一,“镘头节”已成为当地重要的节庆活动和商贸活动,成为重要的节庆品牌和旅游品牌。每年农历6月,规划主会场设在湍口镇区、分会场设在洪岭。湍口元宵花灯节:神兽花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原生态民间艺术,其道具制作精美,色彩缤纷,表演场景恢宏,气势磅礴。每年元宵节表演神兽花灯。第六章总体规划6.1空间布局规划6.1.1规划结构湍口风情小镇的规划结构为:"两心两轴三带五园"两心:指以湍源溪沈溪交汇处的三角地带的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和湍口镇行政服务中心;两轴:沿昌文线发展的东西发展轴,贯穿南北的湍泉街为发展轴;三带:由塘溪、湍源溪、昌南溪和沈溪形成的三条滨水景观带;五园:由温泉旅游休闲园、生态农业观光园、乡村旅游风情园、民俗风情园和温泉养生休闲园组成的五个功能区块。6.1.2用地布局规划用地强调复合性,比如居住用地与商业用地(农家乐)复合、行政管理用地与文体科技用地复合。规划用地通过多种方式与广场、绿地融合,增加了用地布局的灵活性。6.2道路交通规划6.2.1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湍口风情小镇以昌文线和昌临公路作为对外联系道路,昌文线道路宽度12米。在主要节点设置停车点,公交车车站设置在湍口镇区内。6.2.2公共交通规划公共交通主要是通往湍口镇的外部公交线路。规划在湍口设置游览车,在主要景点停靠。6.2.3静态交通规划规划设置6个停车点,主要结合景点、酒店和市民中心。步行线路主要集中在滨水空间和公园绿地周边,并且通过卵石、碎石、木栈道等多种路面材质给村民、游客以不同的体验。6.3绿化景观规划6.3.1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适地种树的原则绿化美化必须选择适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的树种,因地制宜,适地种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品种多样,乔灌草相结合。(2)结合造景,突出特色以恢复地带性植被类型为目的,结合植物造景,营造具有地方特色,体现湍口村个性的植物群落,将观花、观叶、观果、观形植物相结合,进行绿化,重点美化。(3)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绿化的基础上,对进村的主要道路、重要线路进行绿化美化,并对村内主要地段进行重点绿化美化,营造适合于湍口村的特色植物景观,创造优美的村域环境。(4)兼顾近期与远期效果的原则采用速生树和慢生树相结合,寿命长的树与寿命短的树相结合,春夏秋冬四季景观树种相结合,合理配置,长短结合。(5)与果园、农田景观相结合的原则绿化景观要体现自然淳朴的田园风光,新建绿化景观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6.3.2绿地系统绿地系统主要包括道路绿化、集中绿地、墙角及庭院绿化和绿色山体。道路绿化:村庄内的车行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形成道路绿化带。集中绿地:规划在温泉晨曲、温泉之恋、温泉文化广场、湍泉万润、市民中心等形成面积较大的集中绿地。墙角及庭院绿化:在村庄内部结合零星空地设置墙角绿化,见缝插绿。同时鼓励村民在自家院落加强庭院绿化。有条件的还可设置屋顶绿化和立面绿化。特色种植和彩色山体背景:在镇区周边田园观光区的农田里种植草莓、油菜、水稻等作物,形成多彩田园风光;在周边山体上种植桃树、石榴、桂花、枇杷等经济类树种,可供游人观光、摄影。村周边的小山包上,种植大量的橘树,可供游客采摘、游玩。6.3.3景观系统(1)水环境景观本村四面环水,要做好保护水体工作,严格禁止垃圾和任何污染物倒入。搞好滨湖道路的绿化景观,营造自然和谐的水环境景观。(2)村落景观村落的形成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湍口村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在村落景观的打造上,力求保持原有风格、布置格局及周围的环境,建筑材料应以就地取材、乡土材料为主,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3)建筑景观“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每个时代的村落空间的延续,都是历史长河中最为直接、最为重要的载体,完全可体会出建筑孕育的历史人文。因此,湍口村改造中在保留村落原有肌理下做适当整改。(4)环境景观规划通过雕塑、景观墙、指示牌、休闲凳、围栏、垃圾桶、照明等建筑小品的精心设计,并运用传统材料,烘托自然村落的风貌景观。并通过对景、借景等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创造景观廊道,增强景观节点的延续性,形成亲切宜人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空间环境。6.3.4植物配置(1)配置原则自然生态化:强调植物种植的自然化与乡土化,展示植物的自然姿态及原始风貌;避免过于城市化和园林化的植物配置方式。树种本土化:在树种选择上,选用本土植物、果树等,注重与村落周围环境的协调,适应当地的气候和自然条件。景观季节化:植物造景注重季节变化,考虑到四季枝叶的变化,根据植物的性状及植物的种类与配置方式,形成丰富的四季景观效果。配置多样化:树木配置比例恰当,创造植物景观不仅要绿意盎然,而且要色彩丰富,既能绿化又能美化。(2)绿化种植方式合理增加公共开放绿地,在形式及风格上应与传统村落相协调,切忌有强烈的时代反差。(3)强化村庄入口及村口的绿化,要突出湍口村入口形象。(4)强化近人尺度的庭院绿化,并建议选择以下几种绿化方式:结合零星空地布置宅前屋后绿化。鼓励沿墙种植植物,形成墙角绿化;亦可种植攀缘植物,形成垂直绿化。提高村民的生态意识,提倡村民对各自庭院进行绿化布置,增添绿色的生机。6.3.5树种选择(1)上层乔木:香樟、栾树、香泡、银杏、枇杷、梨树、桃树、李树、杨梅等。(2)中层小乔木:桂花、石榴、海棠、木芙蓉、腊梅、芭蕉、早园竹等。(3)下层灌木及地被:南天竹、鸢尾、绣球花、杜鹃、山茶花、光叶锈线菊、红花酢浆草、大叶栀子、小叶栀子等。(4)耐水性及水生植物:荷花、千屈菜、菖蒲、黄菖蒲、水葱、再力花、梭鱼草、花叶芦竹、香蒲、泽泻、旱伞草、芦苇等。6.3.6景观体系规划景观体系架构为:“12348”的布局打造湍口景观系统:一条商业风情街:湍源温泉风情商业街;二条特色街:芦荻特色街和湍口老街;三大温泉区:众安温泉、芦荻温泉和凤凰温泉;四条风情带(连接山溪幽谷):(1)、往东往西连接浙西民俗风情带:接轨临安乡村旅游精品线。(2)、往东北打通迎丰风情带:享受乡村农家乐。(3)、往西北打通凉溪风情带:感受凤凰山、凉溪清凉世界。(4)、往南打通湍源风情带:体验幽谷生态。八大景点:温泉晨曲、温泉之恋、温泉万润、双桥临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