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山市花桥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审核人: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4题,每题2分,共6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红宝石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中,岩浆侵入大理石(由石灰岩变质形成)内部,经过长时间复杂置换作用而成的。下图是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图示火山灰状态为常年扩散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甲、乙、丙三地最可能位于()A.亚洲东部 B.北美洲西部 C.欧洲西部 D.大洋洲东部2.红宝石形成的地质过程为()A.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置换作用 B.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沉积作用—置换作用C.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置换作用 D.置换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沉积作用【答案】1.D2.C【解析】【1题详解】依据火山灰常年扩散方向可知,该地常年盛行偏西风,而亚洲东部主要受季风控制,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A错误;依据图示海陆分布及指向标可知,图中丁为大洋中部生长边界,甲、乙、丙均位于丁西部,即位于大陆东部,BC错误;当地盛行偏西风,大洋洲东部大部分区域为海洋,受西风影响大,D正确。故选D。【2题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石灰岩是在浅海环境下由生物遗体堆积形成的,之后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最后岩浆侵入大理石内部,发生置换作用而形成红宝石,综合上述分析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板块碰撞的边界称为消亡边界,张裂的边界称为生长边界,消亡边界一般形成高大山系、海岸山脉、海沟、岛弧;生长边界一般形成裂谷、海洋、海岭。莫尔格勒河又称莫日格勒河,河意为“弯弯曲曲的河”或“碰头河”。左图为莫尔格勒河流经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某一河段。结合“曲流与牛轭湖发展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丙处为凸岸,水流速度慢 B.乙、丁处为凸岸,岸坡既陡又深C.甲、丙处为凹岸,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D.乙、丁处为凹岸,流水沉积作用4.曲流与牛轭湖发展的先后过程为()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答案】3.C4.D【解析】【3题详解】由图可知,甲、丙位于凹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河岸坡度较陡,C正确,A错误。乙、丁位于凸岸,水流速度慢,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河岸坡度较缓,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河流最初形成是直流,对应②。水流在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的水流开始发生向右偏转不断侵蚀右岸形成凹岸,河流流动过程中,凹岸水流流速快,在惯性作用下容易受到侵蚀,凸岸水流流速慢,不易受到侵蚀,以堆积为主,形成凸岸,对应④。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河流弯曲度不断变大,最终截弯取直,对应①。原有弯曲河道水量减少,淤积增加,沉积物暴露地表,形成牛轭湖,对应③。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牛轭湖的形成,主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河道弯曲:河流一开始流动,便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发生偏转;不断弯曲: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河道越来越弯曲;截弯取直:雨季来临时,河水流速突然增加,弯曲河道的临近处,被河水冲破,发生“截弯取直”;截弯取直后,原有河道被废弃,流速变慢,泥沙沉积,成为牛角状的湖泊,即为“牛轭湖”。新疆东部某雅丹地貌区,环境恶劣,被视为“畏途”。某同学随科考人员在该地研学旅行时,拍摄了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照片(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5.岩壁上“小蘑菇”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A.沉积搬运 B.搬运风化 C.风化侵蚀 D.侵蚀沉积6.该雅丹地貌区被视为“畏途”的主要原因是()①空气稀薄②风沙强劲③气候极度干旱④滑坡分布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5.C6.B【解析】【5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是位于新疆的雅丹地貌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较大,风化作用强烈,风力较大,风蚀作用显著,岩壁上“小蘑菇”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侵蚀,C正确;沉积、搬运不是导致该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ABD错误。所以选C。【6题详解】该雅丹地貌位于新疆东部,海拔不是特别高,大气不是很稀薄,①错误;该地地表以沙质沉积物为主,风力较大,风沙强劲,②正确;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气候极度干旱,③正确;区域降水较少,滑坡等地质灾害较少,④错误。所以选B。【点睛】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图示意某山地地质构造,其中a、b表示岩层,c、d表示断层。完成下面小题。7.根据图中信息判断,d断层可能形成于()①a岩层形成之前②f岩层形成之前③堆积物形成之后④e岩层形成之后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8.甲处没有e砂砾岩的原因可能是()A.被外力侵蚀 B.地势高,无沉积 C.无河流流经 D.堆积物质来源较少【答案】7.A8.A【解析】7题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一种可能是a、e岩层没有断裂,是断裂d形成以后右侧下沉,接受沉积后固结成岩形成的沉积岩,即断裂形成于a岩层形成之前,①正确。第二种可能是断层d形成于e岩层之后,即断层d左侧花岗岩之上,原来是有a、e岩层的,不过后来被侵蚀掉了,④正确。d断层破坏了f岩层,应在f岩层形成后发生,堆积物应是d断层发生后,形成断陷谷地,后接受堆积形成,②③错误。故选:A。【8题详解】据图文材料可知,由图中岩层形态可知,砂砾石层发生了倾斜,在甲处向上弯曲,容易被侵蚀,A正确。与地势高,河流流经和堆积物质来源无关,BCD错误。故选:A。【点睛】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是在中生代的陆地地层“红层”上形成的。景区内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图左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剖面围,图右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组成张掖丹霞陆地地层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10该地彩色丘陵区()A.中间岩层较新,两翼较老 B.地表以外力堆积作用为主C.隧道工程建设的良好选址 D.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11.张掖彩色丘陵区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A.断裂抬升—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B.固结成岩—断裂抬升—风化侵蚀—水平挤压C.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风化侵蚀D.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断裂抬升【答案】9.B10.A11.C【解析】【9题详解】由图可知,组成张掖丹霞陆地地层的主要岩石为泥岩、砂岩和砾岩,该岩层属于沉积岩。右图中,风化物可以形成沉积岩,因此乙是沉积岩,B正确。甲丁可以形成沉积物,丙不能形成风化物,因此丙是岩浆,甲是岩浆岩,丁是变质岩,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彩色丘陵区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向斜中间岩层较新,两翼较老,A正确;根据图片可知,彩色丘陵区的岩层缺失较多,且地表有沟谷及河流分布,受外力侵蚀较强,B错误;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不能修建隧道,C错误;背斜是储油气的构造,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张掖彩色丘陵区地质构造主要是沉积岩层、褶皱、断层和向斜成山,所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沉积物先经过固结成岩,产生沉积岩层,后受水平挤压出现褶皱,后褶皱岩层受力断裂,断裂部分相对抬升,岩层表面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向斜山及丘陵,C正确,ABD与该形成过程不符,ABD错误。故选C。【点睛】背斜、向斜统称为褶皱,它们都是在挤压作用下,岩层受力弯曲形成的。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所以,年代较新的背斜一般形成褶皱山脉,年代较新的向斜一般形成谷地。而在裙皱形成过程中,背斜顶部受张力,发生张裂,物质不坚实,易受外力侵蚀,最终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受侵蚀,最终成为山岭。这叫做地形倒置,一般发生于年代较老的背斜与向斜处。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工程建设上,背斜处适合建隧道,向斜处适合建水库。橘子洲位于湖南长沙市区湘江之中,绵延5km,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在橘子洲上,有一座巨大的人物雕像——32m高的青年毛泽东头像(下图),其外表材料为材质坚硬的花岗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形成橘子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风化作用13.从成因上,橘子洲和以下哪一种地貌最相似()A.峡谷 B.三角洲 C.雅丹地貌 D.海蚀柱【答案】12.B13.B【解析】【12题详解】由材料中“橘子洲位于湖南长沙市区湘江之中,绵延5km,是湘江下游众多河流冲积沙洲之一”可知,形成橘子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橘子洲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其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而三角洲也是由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B正确;峡谷位于河流上游区域,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A错误;雅丹地貌是由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C错误;海蚀柱是由海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故选B。【点睛】外力作用主要表现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堆积)、固结成岩等。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当地时间2月6日4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于37.15°N,36.95°E。同日18时24分(当地时间2月6日13时24分),土耳其再次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38.00°N,37.15°E。这一地震是土耳其自1939年以来遭遇的最大灾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土耳其此次地震是由两大板块运动造成的,这两大板块是()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C.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D.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15.图中的地理事物正在不断变化,对于它们的变化及原因,描述正确的是()A.红海属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带,面积逐渐缩小B.地中海地处两大板块挤压地带,面积逐渐缩小C.阿尔卑斯山是板块张裂运动的结果,高度逐渐降低D.喜马拉雅山是板块挤压运动的结果,高度逐渐降低【答案】14.A15.B【解析】【14题详解】结合震中经纬度坐标读图可知,土耳其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A正确,BCD错。故选A。【15题详解】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做挤压运动,所以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B正确;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做张裂运动,所以红海面积在不断的扩大,A错误;阿尔卑斯山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是两大板块挤压运动的结果,高度逐渐升高,C错误;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两大板块挤压运动的结果,高度逐渐升高,D错误。故选B。【点睛】板块的生长边界形成海岭和断层;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形成高达的山脉;在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形成岛弧、海岸山脉和海沟。读“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6.该河流上游段(a处以上)的剖面图最有可能是()A. B. C. D.17.下列关于河流上游段(a处以上),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U”形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谷 D.水深壁陡【答案】16.D17.A【解析】【1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下切、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加深变窄,河谷横剖面呈V形,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7题详解】根据上题可知,该河流上游河段河谷是"V"形谷。"V"形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水流湍急,BCD不符合题意;“U”型谷多出现在河流中游河段和冰川侵蚀地区,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河流地貌一般指在流水作用下塑造形成的地表形态,一般不同的流水作用形式,形成不同的河流地貌。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岩浆岩()①沿断层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形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9.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 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 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答案】18.A19.C【解析】【18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岩浆岩位于断层F中,说明岩浆沿断层F侵入,形成岩浆岩,①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岩层两翼新中间老,为背斜,岩浆岩切穿背斜轴部,②正确,③错误;岩浆岩将寒武纪岩层切断,说明岩浆岩形成晚于寒武纪,④错误。所以选A。【19题详解】该地先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各种岩石,然后水平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变形,在进一步受到挤压作用的情况下,岩层断裂形成断层,发生岩浆活动,所以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原始水平岩层原理:原始的沉积均为水平或近于水平岩层。岩层叠置原理:下老上新。切割律又称穿插关系,就侵入岩与围岩的关系来说,总是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这就是切割律。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A.强烈的地震 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 D.汹涌的洪水21.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20.C21.A【解析】【20题详解】据图和材料可知,图示为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海岸线,由1890年到2010年逐渐向陆地退缩,说明受海水侵蚀作用强烈。其中1950到1970年间,海岸线退缩范围最广,变化最快,海水侵蚀作用最强。地震属内力作用,通常会引起地表形态起伏更大,对海岸线退缩的直接影响较小,A错误;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形成的破坏性海浪,会产生海水侵蚀,但其形成的频率较低,不是该海域海岸线退缩的主要原因,B错误;结合经纬度,该地位于北大西洋低纬度地区,靠近热带海域,每年会发生多次飓风,飓风除导致狂风、暴雨的危害以外,还会形成风暴潮,对海岸线产生强烈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因其频率较高,使海岸线退缩范围广,变化快,C正确;汹涌的洪水会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到海岸,使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与图示不符,D错误。故选C。【21题详解】百年来海岸线不断退缩,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说明其与外海并未直接连通,而是受海岸线与海岸沙漠隔离,使其几乎没有受到海浪的侵蚀,①正确。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而甲水域岸线弯曲,进一步说明甲水域长期受海岸和海岸沙漠的隔离,与外海分隔开来,形成陆地上的一个湖泊,②正确。据所学可知,海湾是三面环陆一面连接海域的海洋,湖泊是地表相对封闭的天然洼池(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故甲水域有无河流注入、水域形态与其是湖泊还是海湾关系不大,③④错误。综合起来,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飓风是大西洋和东太平洋地区将强大而深厚(最大风速达32.7米/秒,风力为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也泛指狂风和任何热带气旋以及风力达12级的任何大风。台风和飓风最大的区别就是出生地和活动区域不同。台风主要是指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生成及活动的热带气旋,而飓风是指在中东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生成及活动热带气旋。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 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23.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 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答案】22.A23.C【解析】【2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O点的水位低于P点水位,O点水位在上涨,P点的水位在下降,因为洪水过程前水位低,洪水过程后水位高,水位不断在上涨,则流速较快,水位回落则流速较慢,故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23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水位高,流量小,原因是河床的泥沙抬高了水位,故C正确,流量小,侵蚀作用弱,含沙量小,故A错误;图中明显可以看出洪水水位高,流量小,故BD错误;故答案选C。【点睛】阿尔伯特盆地位于东非大裂谷西支,盆地下层以湖泊相夹砂岩泥页岩为主,形成于新生代新近纪晚期,该层含有盆地形成油气资源所需的最重要的烃源岩(其形成需要大量有机质)。盆地上层形成于新生代新近纪晚期至第四纪早期,期间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交替形成。下图示意阿尔伯特盆地岩层垂直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推断湖泊相夹砂岩泥页岩形成时期的古气候环境是()A.冷干 B.冷湿 C.暖干 D.暖湿25.新生代新近纪晚期至第四纪早期,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交替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气候变化多次 B.构造运动活跃 C.湖面升降频繁 D.太阳活动剧烈【答案】24.D25.C【解析】【24题详解】湖泊相夹砂岩泥页岩层含有盆地形成油气资源所需的最重要的烃源岩,其形成需要大量有机质,说明该时期动植物资源丰富,由此可判断其古气候温暖湿润,D正确;冷干、冷湿、暖干的气候不利于形成丰富的动植物资源,ABC错误。故答案选D。【25题详解】由于气候的变化导致湖面升降频繁,湖面下降形成三角洲相砂岩沉积,湖面上升形成湖泊相泥页岩沉积,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交替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湖面升降频繁,C正确A错误;构造运动会导致湖面升降,不是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交替形成的直接原因,B错误;太阳活动对三角洲相沉积和湖相沉积无直接影响,D错误。故答案选C。【点睛】阿尔伯特盆地的砂岩、泥页岩形成于盆地发育初期,期间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水系丰富,为其带来充足的营养物质;由于环境条件较好,湖泊内动植物、淡水藻类等大量繁植,使得湖泊沉积物中富含有机质,为后期烃源岩的形成提供物质条件;由于地层形成时间早,夹砂岩泥页岩埋藏深度较大,容易达到有机质转化为油气的温度要求。新桥水道是长江口崇明岛南侧河道中的深水沟槽,其冲淤变化受入海径流、涨潮流等因素影响。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以及2003年长江三峡大坝蓄水发电都对新桥水道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图反映1984—2020年新桥水道年平均冲淤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1984—1992年,新桥水道()A.冲淤平衡 B.淤积为主 C.先冲后淤 D.冲刷为主27.1998年,引起新桥水道冲淤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涨潮流动力增强,冲刷增强 B.长江输沙量减小,淤积减少C.长江径流量增多,冲刷增强 D.水利工程建成后,淤积增多28.2003—2020年期间,新桥水道整体()①变浅②变宽③向海移动④向上游移动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答案】26.B27.C28.D【解析】【26题详解】读1984—2020年年均冲淤量变化曲线并结合图例可知,在1984—1992年间,新桥水道在1984—1990年年均冲淤量为正值,表示以淤积为主;1990—1992年年均冲淤量为负值,表示以冲刷为主,所以1984—1992年,新桥水道淤积大于冲刷,先淤积后冲刷,以淤积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27题详解】由材料可知,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长江径流量增多,冲刷增强,输沙量增加,B错误,C正确;长江三峡大坝建成于2003年,D错误;长江径流量增多,涨潮流动力的影响相对减弱,A错误。故选C。【28题详解】读1984—2020年年均冲淤量变化曲线并结合图例可知,2003—2020年期间,年均冲淤量主要为正值,新桥水道整体以淤积为主,则随着水道淤积加重,水道会变浅、向海移动,①③对,④错;当水道以冲刷为主时,水道才会变深、变宽,②错。综上分析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河床的冲淤是由于上游来沙量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力不平衡而引起。当来沙量大于水流挟沙力,河床则发生淤积;而来沙量小于水流挟沙力时,河床则被冲刷。青草沙水库位于长江南支入海口的长兴岛,圈围近70平方公里的水面,是上海市多个自来水厂的水源地。下图示意青草沙水库工程及其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与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比较,青草沙水源地的优点是()①水质较好②水量稳定③输水泵站用电少④上溯海水影响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0.每年5~9月,青草沙水库采取“上游水闸引水,下游水闸排水”的运行方式,主要目的是()A.保障围堤安全度汛 B.减少库区泥沙淤积 C.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D.利用水位落差发电【答案】29.A30.C【解析】【分析】【29题详解】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易受周边生产生活的影响,水质较差,青草沙水源地受陆地排污的影响较小,其水质相对较好。同时,青草沙水源地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过境的径流量更大,水量丰富且水量更为稳定,①②正确;青草沙水源地是上海市多个自来水厂的水源地,由于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输水泵站用电更多,而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地势相对较高,水动力条件更好,输水泵站用电少,③错;青草沙水源地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易受海水上溯的影响(所以图中建设了围堤),④错。故选A。【30题详解】每年5~9月水温较高,浮游生物以及藻类的繁殖速度快,青草沙水库采取“上游水闸引水,下游水闸排水”的运行方式,加快库区水体更新速度,减少水体在库区的停留时间,从而预防水体富营养化,C正确;保障围堤安全度汛不是其主要目的,A错;该措施主要加快库区水体的更新速度,与减少库区泥沙淤积关系不大,B错;青草沙水库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并不承担发电功能,D错。故选C。【点睛】本题组难度较大,第2小题注意时间信息“5-9月”,该时期长江水温较高,浮游生物繁殖较快,容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上游水闸引水,下游水闸排水”的运行方式可以加快库内水体更新速度,减少水体在库内的停留时间,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同时还可以拓展思考,10月至次年4月为长江的枯水期,易发生海水倒灌,应在咸潮来临前,将水库蓄水至最高水位,可以保证供水的水质和水量。下图为某地貌区三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1.该地貌的演化过程是()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32.③地的地表特征为()A.暗河交错,别有洞天 B.笋柱相间,多姿多彩C.墚峁交织,千沟万壑 D.奇峰林立,崎岖不平【答案】31.D32.D【解析】【31题详解】根据三图的地理位置可知,三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可知,②③两地海拔较高,且地势起伏较大,可知三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南方地区降水多,流水作用显著,受流水侵蚀(溶蚀)、搬运等作用影响,高海拔地区地势会逐渐变低,因此可知,该地貌的演化过程为②③①,D正确,ABC错误。故选D。【32题详解】暗河、笋柱(石笋、石柱)等属于地下地貌,AB错误。“墚峁交织,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该地位于南方,不可能是黄土高原,C错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知,③地地表崎岖不平,多奇峰林立,故D正确。故选D。【点睛】喀斯特地貌是由流水溶蚀(属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石芽、溶沟、石林、峰林、峰丛、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上盖孜村位于东帕米尔高原的一个冰碛平台上(下图1),冰碛平台上散落着大块的花岗岩漂砾,漂砾上多边墙型风化穴发育。风化穴的形成与其岩性、区域地形、气候、水文等环境条件有关。图2示意边墙型风化穴形成中的某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导致花岗岩表面破裂、松散的主要原因是()A.风化作用强 B.风蚀作用强 C.溶蚀作用强 D.冰蚀作用强34.上盖孜村附近花岗岩漂砾的边墙型风化穴多面向()A.河流上游方向河谷 B.河流下游方向河谷C.河流上游方向山坡 D.河流下游方向山坡【答案】33.A34.B【解析】【33题详解】花岗岩经过风化侵蚀之后形成大量的碎屑物质,在外力作用的搬运下,分布在不同的点位,形成花岗岩漂砾。风化作用是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导致花岗岩表面破裂、松散的主要原因是风化作用强,A正确;风蚀作用、冰蚀作用对花岗岩具有侵蚀作用,并伴随搬运作用,不会使花岗岩表面变得松散,BD错误;花岗岩可溶性差,受溶蚀作用小,C错误。故选A。【34题详解】河流下游或河谷地区水汽较多,对花岗岩的风化作用较强,风由谷地或者河床吹向山坡,主要是谷风对花岗岩进行风化侵蚀作用,所以花岗岩漂砾的边墙型风化穴多面向河流下游方向河谷,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风化穴如果根据发生部位来分,主要有2种类型,发生在岩石顶部的叫基底型,发生在岩石侧部的为边墙型,但这种分法无法彰显各风化穴的形状特征,可采取发生部位和形状特征相结合对风化穴进行分类。(1)边墙型。发育在漂砾的侧面上,多数体现为中下部凹进,内壁圆滑,顶部突出像帽舌;凹进幅度大者可达50cm,口径视乎漂砾的大小而定,大者长轴达200~300cm,从侧面看,边墙型风穴的后墙和顶壁呈弧型,犹如鱼钩。(2)蜂巢型。多发育在漂砾的侧面,口径为cm级,诸多细小洞口(“蜂窝”)挨得很近,看起来类似蜂巢。(3)底穴型。发育于漂砾顶部,开口朝天,心深边浅,口径为10~60cm,底穴的口型很不规则。(4)沟槽型。多发育于漂砾顶部,呈带状,其长度与漂砾的大小有关,据观察,顶部沟槽的走向多与当地盛行风向平行。三、综合题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距河源的距离(km)测量点水位高程(m)甲河乙河0.019219005180179101721721.51711692.01671672.51641663.01631623.51611554.01571544.51511535.0142152甲河与乙河发源于某山地两侧(如图)。某科研小组调研发现,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等成岩作用相对较弱。下表示意两条河流河源段测量点的水位高程。(1)请补充两条河流河源段的水位高程变化曲线和图例。(2)科研小组预测两条河流会发生袭夺。请判断袭夺关系,并说明理由。(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本次调研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请说明可以应用在哪些具体方面。【答案】(1)(2)甲河袭夺乙河。甲河流经地区岩石质地较疏松,节理发育,抗侵蚀能力弱;甲河河源段整体落差大,流水侵蚀能力强。(3)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对调研区和测量点进行定位、为前往调研区提供导航服务、测量高程、通讯。【解析】【分析】本题以两河流水位高程变化为材料,涉及流水侵蚀作用、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考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补充曲线要利用表格中数据,先准确描点,然后用相关类型的线条连接成折线,把图例补充到右上角框内。如下图:【小问2详解】袭夺是指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根据材料“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等成岩作用相对较弱”,由此可知甲河的岩石相对破碎,抗侵蚀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