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617-2021 花榈木育苗技术规程_第1页
DB52T 1617-2021 花榈木育苗技术规程_第2页
DB52T 1617-2021 花榈木育苗技术规程_第3页
DB52T 1617-2021 花榈木育苗技术规程_第4页
DB52T 1617-2021 花榈木育苗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CCSB01DB52Technicalregulationsof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DB52/T1617—2021前言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实生苗培育 15组织苗培育 36病虫害防治 57苗木出圃 58档案管理 5附录A(资料性)花榈木苗期主要病虫害防治 6DB52/T1617—20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本文件由贵州省林业局提出。本文件由贵州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Z/TC15)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大学、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黎平县林业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韦小丽、段如雁、苏莉、徐芳玲、杨鹏、卢永艳、姜顺邦、乔栋、罗璇、骆漫、苏石诚。1DB52/T1617—2021花榈木育苗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花榈木(OrmosiahenryiPrain)的实生苗培育、组培苗培育、病虫害防治、苗木出圃、档案管理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花榈木适生区的苗木培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772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1-1985育苗技术规程GB/T21760植物检疫证书准则LY/T1000容器育苗技术LY/T2289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LY/T2290林木种苗标签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定义的术语和定义。4实生苗培育4.1种子的采集与处理4.1.1采种母树选择生长健壮、干形通直、无病虫害、15年以上的母树。4.1.2采种11月~12月,荚果变成黑褐色时且微开裂时采集。4.1.3种子处理将种子从荚果中剥出,或将荚果晒干后敲打脱粒,清除杂质,自然干燥。2DB52/T1617—20214.2种子质量检验花榈木种子质量标准见表1,种子质量检验应按照GB2772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种子的发芽条件为:用80℃~90℃热水浸种,自然冷却浸泡24h,于沙床上发芽,发芽温度为恒温25℃。表1花榈木种子质量分级>430>370>3104.3种子贮藏短期保存种子采用普通干藏,长期保存的种子采用4℃冷藏。4.4大田育苗4.4.1苗圃地选择苗圃地选择应符合GB6001-1985中1.1、1.2的规定。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湿润的壤土为宜,pH5.0~6.0。4.4.2整地作床、施基肥翻土深度25cm以上,结合翻土施高氮复合肥(总养分浓度≥25%)40kg/667m2~50kg/667m2。耙细耙匀土壤后作床,苗床宽1m~1.2m,高20cm~25cm,床间距40cm~50cm,长度依地形而定。4.4.3土壤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或用50%水溶代森铵350倍液均匀喷洒床面杀菌;以40%辛硫磷1000倍液均匀喷洒床面杀虫。4.4.4种子催芽播种前1个月,用60℃~70℃热水浸种,自然冷却后浸泡24h,取出吸胀种子,未吸胀种子浸种直至吸胀。将吸胀种子与沙按1:3的体积比例混合贮藏,沙的含水量保持30%~35%,种子露白即可播种。4.4.5播种2月底~3月中上旬播种。开沟点播,沟距20cm~25cm,沟深5cm~8cm,间距3cm~5cm,播种量13kg/667m2~15kg/667m2。播种时胚根向下,播种后覆土4cm~5cm,浇透水后用草或其他材料覆盖,厚1cm~2cm。4.4.6苗期管理4.4.6.1遮荫幼苗出土后需立即搭棚遮荫80d~90d,透光率70%~80%。4.4.6.2除草适时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3DB52/T1617—20214.4.6.3间苗当幼苗长出2片~3片真叶时间苗,间补结合,留苗密度50株/m2~60株/m2,间苗和补苗后及时浇透4.4.6.4水肥管理4.4.6.4.1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当年6月~8月追肥,每月1次,每次施尿素8kg/667m2~10kg/667m2,沟施;9月施1次磷酸二氢钾,用量5kg/667m2~6kg/667m2,沟施。4.4.6.4.2第二年施肥从4月开始,4月、6月、8月各施1次,每次施尿素15kg/667m2~20kg/667m2,9月施磷酸二氢钾10kg/667m2~12kg/667m2,均采用沟施。4.5容器育苗4.5.1育苗场地准备育苗地条件应符合LY/T1000的要求。采用平整的地块育苗或苗床育苗,苗床规格同4.4.2,在苗床或地面上铺上防草布。搭高2.0m遮荫棚,透光率和遮荫时间应符合本文件4.4.6.1的规定。4.5.2育苗容器的选择选择(12cm~14cm)×(16cm~20cm)的无纺布育苗袋或营养杯。4.5.3育苗基质配制4.5.4基质消毒及装填装袋前3d~5d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液均匀喷洒基质,装袋、压实,整齐摆放。苗床四周培土压实。4.5.5种子催芽和播种种子催芽同4.4.4。取出露白种子,每袋播种1粒,播种深度4cm~5cm,覆土后浇透水。4.5.6苗期管理4.5.6.1浇水适时浇水,保持基质含水量35%~40%。4.5.6.2施肥4.5.6.2.15月~8月中旬,每7d~10d喷施0.3%的尿素溶液和0.3%的过磷酸钙溶液,持续10次;9月起每隔7d~10d喷施0.3%氯化钾溶液,持续3次。4.5.6.2.22年生苗4月~8月,每月撒施尿素1次,用量100g/m2~125g/m2;9月施磷酸二氢钾1次,用量80g/m2~100g/m2。每次施肥后浇水洗苗。5组织苗培育5.1外植体准备4DB52/T1617—20215.1.1外植体选择选择优良繁殖材料的幼嫩带芽茎段作外植体。5.1.2外植体消毒用洗涤剂浸泡带芽茎段10min~15min,流水冲洗30min,70%酒精浸泡30s,用无菌水冲洗4~5次。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初步灭菌茎段剪成1cm~1.5cm带芽茎段,0.1%升汞灭菌8min,70%酒精浸泡30s,每处理期间用无菌水冲洗4次~5次,置于灭菌滤纸上。5.2培养条件环境条件:温度(25±2)℃,光照强度2500Lux~3000Lux,光照时间12h/d;培养基pH5.8~6.0。5.3初代培养培养基:MS+6-BA2.0mg/L+NAA1.0mg/L+琼脂8g/L+蔗糖30g/L,添加植物组培抗真菌保护剂(PPM)0.5ml/L,接种后持续培养45d~70d,每28d~32d更换一次培养基。5.4增殖及继代培养培养基:MS+6-BA2.0mg/L+NAA0.5mg/L+琼脂8g/L+蔗糖30g/L,以初代培养的健壮芽为增殖材料,每一代持续培养45d~60d,继代6次~7次。5.5生根培养5.5.1生根材料剪取高4cm~5cm,直径大于0.2cm的健壮丛生芽作为生根材料。5.5.2瓶外生根1︰1)基质的穴盘中生根。搭拱棚遮荫,透光率50%~60%,温度(25±2)℃,相对湿度80%~90%。5.5.3瓶内生根培养基:1/2WPM+NAA2.0mg/L+IBA1.0mg/L+琼脂8g/L+蔗糖10g/L,生根培养温度(25±2)℃。5.6炼苗选择生长旺盛、根系长度达≥3.0cm、数量2条~3条的瓶苗,打开封口膜于炼苗3d~4d。5.7瓶苗移栽率50%~60%,温度(25±2)℃。5.8装袋当穴盘苗长到8cm~10cm装袋,容器规格和基质同4.5.2、4.5.3,装袋后浇透水,置于苗床上。5.9苗期管理苗期管理应符合本文件4.5.6中的规定。5DB52/T1617—20216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应按照附录A.1的执行。7苗木出圃7.1苗木质量分级用2年生苗出圃造林,裸根苗和容器苗苗木质量分级分别见表2、表3。表2花榈木裸根苗分级2~0>5cm须根数/条Ⅰ>45>0.6>8Ⅱ表3花榈木容器苗质量分级2~07.2起苗裸根苗起苗应符合GB/T6001-1985中11.2的规定,容器苗起苗应符合LY/T1000中的规定。7.3苗木质量检验和检疫苗木质量检验程序应符合GB6000的规定,苗木检疫应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和GB/T21760的规定。7.4苗木包装及运输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