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上。1.(2分)宋代学者李纲曾这样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文中的“混南北为一区”是指隋文帝()A.夺权北周,建立隋朝 B.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C.强化集权,编订户籍 D.开科取士,传承文明2.(2分)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诗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人评价大运河是()A.劳民伤财,激化矛盾 B.炀帝巡游,穷奢极侈 C.沟通南北,运输通畅 D.功盖大禹,千古绝唱3.(2分)在国家、君主、百姓三者关系上,唐太宗旗帜鲜明地表示:即君主依附于国家,国家依附于百姓,只有百姓才是政权赖以生存的基础。他比喻说,如果用损害百姓的办法来满足自身的享乐,那就像从自己腿上割肉来充饥一样,肚子填饱了,生命却终结了。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A.民本思想 B.法治思想 C.以史为鉴 D.清正廉洁4.(2分)据史料记载:筒车(如图)“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从材料中我们看出筒车()A.就地取材,设计精妙 B.美观大方,便于参观 C.低处舀水,灌溉庄稼 D.分洪泄水,减少灾害5.(2分)某校的同学在课堂探究中研读了《步辇图》(如图),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他们推断出来的历史现象应该是()A.阅立本凭此画成为“画圣” B.唐朝的画风由此传到西藏 C.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汉藏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6.(2分)如图为《唐诗中与科技相关内容的分学科数量统计图》,这一现象反映了()A.科学技术丰富了文学内容 B.统治阶级重视科学技术 C.科学趋向体系化和理论化 D.唐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7.(2分)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又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家百余里,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从杜甫的两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安史之乱前后)来看()A.统治者要以“人”为镜 B.国家要大力推行重农政策 C.统治者要发展科举考试 D.国家要有稳定的社会秩序8.(2分)907年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等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等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其实质是()A.安史之乱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B.唐末农民起义产生的直接后果 C.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唐末以来民族政权并立的现象9.(2分)宋代汪洙作《神童诗》,诗中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此诗反映了宋代()A.天子直接教育学生 B.重视文化的社会现象 C.纺织业的高度发达 D.教育得到了广泛普及10.(2分)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后,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促进北宋与辽、西夏经济交流的重要举措是()A.大量的“岁币” B.设置的互市 C.修建的驿站 D.民族间通婚11.(2分)南宋时期,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而建,形如梯子;圩田就是把邻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南宋时的梯田、圩田的开垦()A.源自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 B.依赖于北方人民的经验 C.得益于逐步南移的经济重心 D.取决于南方社会的安定12.(2分)1987年在广东省(台山市海域)发现了命名为“南海一号”的沉船,它是南宋初期一艘通过海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见证了宋代()A.造船业技术含量高的历史 B.海上丝绸之路及制瓷业的繁荣 C.远洋航运领先世界的历史 D.广东成为宋代经济重心的现象13.(2分)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A.历经磨难,意志坚定 B.统一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C.统一全国,建立元朝 D.精练射技,草原狩猎英雄14.(2分)史载“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这一国土面积辽阔的时代是()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15.(2分)元朝建立后,通过对西藏、台湾地区实行有效的管辖,使上述地区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期,管辖上述地区途径是()A.加强人员往来 B.设置行政机构 C.派兵驻守要塞 D.建立行省制度16.(2分)古代有诗云:“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诗中描绘的节日景象是()A.春节 B.元宵 C.端午 D.中秋17.(2分)当代学者王冰雁认为,自春秋战国至汉唐以来,古代科技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宋代科技的繁荣正在汲取前代丰厚科技遗产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繁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础……国际间交流的增多,也很大程度上促进宋代科技的进步。材料旨在说明()A.科技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B.国内外多种因素推动了科技进步 C.科技进步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 D.国际间交流是科技进步唯一动力18.(2分)1405﹣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这是因为()A.郑和是我国明代最伟大的航海家 B.郑和船队的规模大、次数多、航程远 C.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19.(2分)读表《明清时期民族英雄事迹表》,他们的事迹()明清时期民族英雄事迹表朝代人物事件结果明朝戚继光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基本肃清倭寇威胁清朝郑成功收复宝岛台湾台湾重回祖国怀抱A.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B.加强了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C.奠定了对外交往的和平环境 D.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商业繁荣20.(2分)邓涛在《长城是清代民族融合的纽带》中指出,明代把长城作为防御或进攻的依托,清代长城关口则是清朝政府同边疆民族区域联络的要道,长城关口周边往往有驿路通向边疆民族区域,使得中央能够及时将政令传达的同时,也有益于长城南北朝贡贸易的展开。作者旨在说明()A.长城的修建耗费了大量财力 B.长城的唯一用途为军事防卫 C.清代长城体现了君权的强化 D.长城是清代民族交融的纽带21.(2分)1771年西迁俄国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率领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祖国,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安置在今天新疆的巴音郭楞地区)。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A.对边疆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B.推动了新疆地区畜牧业发展 C.说明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加强 D.有利于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22.(2分)研读表格《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统计表》,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统计表年份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顷)人均耕地面积(亩17531.84735.224.0017662.08780.733.7517842.86760.572.6618123.34788.932.36A.垦荒拓耕效果显著 B.清代人口迅速增长 C.统治阶级重视农业 D.人地矛盾日益凸显23.(2分)清朝前期,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户摩”的吴江县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汉口镇,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城。这反映了()A.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B.史实浮夸不合实际 C.重农抑商仍然施行 D.城市建筑特色鲜明二、综合运用题(24分)24.(12分)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材料二:(唐朝)贞观时期推行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数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材料三:明朝的科举分为多试和会试两级。……朝廷规定,所有考试的命题,一律出自《四书》、《五经》,考生的答案限制以宋朝朱熹所作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准有自由发挥,文章的格式、用语都有统一的格式,即所谓的“八股文”。——摘自梦华主编《中国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确立的过程,说出自魏晋南北朝至隋朝,国家选拔官员标准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朝科举制度有哪些新发展?简析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对隋唐社会进步有哪些重要作用?(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科举制度的变化及对社会的危害。25.(12分)政治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读图:材料二明太祖立下祖训,要求自己的子孙“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材料三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图例是哪一时期?实施的何种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的决策程序是怎样的。(2)材料二中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他在地方又进行了哪些政治制度改革?(3)材料三中的“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军机大臣的取责怎样?军机处的设立又有什么影响?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上。1.(2分)宋代学者李纲曾这样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文中的“混南北为一区”是指隋文帝()A.夺权北周,建立隋朝 B.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C.强化集权,编订户籍 D.开科取士,传承文明【解答】A.隋文帝夺取北周,建立隋朝时,并没有统一全国,排除A。B.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指统一全国。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B符合题意。C.强化集权,编订户籍是隋炀帝巩固统一的措施,与“混南北为一区”无关,排除C。D.开科取士,传承文明,目的是为选拔人才,与“混南北为一区”无关,排除D。故选:B。2.(2分)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诗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人评价大运河是()A.劳民伤财,激化矛盾 B.炀帝巡游,穷奢极侈 C.沟通南北,运输通畅 D.功盖大禹,千古绝唱【解答】A.根据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可知,诗人主要强调的是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而不是劳民伤财,激化矛盾,排除A。B.炀帝巡游,穷奢极侈是对隋炀帝的评价,而不是对大运河的评价,排除B。C.“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是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但大运河至今发挥着沟通南北的作用,如果没有隋炀帝巡游江都,功劳可以和大禹相提并论。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运输通畅,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C符合题意。D.根据材料“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可知作者的观点是如果没有隋炀帝巡游江都,功劳可以和大禹相提并论,并非是功盖大禹,千古绝唱。排除D。故选:C。3.(2分)在国家、君主、百姓三者关系上,唐太宗旗帜鲜明地表示:即君主依附于国家,国家依附于百姓,只有百姓才是政权赖以生存的基础。他比喻说,如果用损害百姓的办法来满足自身的享乐,那就像从自己腿上割肉来充饥一样,肚子填饱了,生命却终结了。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A.民本思想 B.法治思想 C.以史为鉴 D.清正廉洁【解答】A.题干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民本思想。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唐太宗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A符合题意。B.材料体现不出法治思想,排除B。C.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以史为鉴,而是强调以民为本,排除C。D.材料没有涉及清正廉洁,排除D。故选:A。4.(2分)据史料记载:筒车(如图)“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从材料中我们看出筒车()A.就地取材,设计精妙 B.美观大方,便于参观 C.低处舀水,灌溉庄稼 D.分洪泄水,减少灾害【解答】“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说明筒车低处舀水,灌溉庄稼。筒车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筒车低处舀水,灌溉庄稼,不能说明筒车就地取材,设计精妙、美观大方,便于参观、分洪泄水,减少灾害,排除ABD。故选:C。5.(2分)某校的同学在课堂探究中研读了《步辇图》(如图),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他们推断出来的历史现象应该是()A.阅立本凭此画成为“画圣” B.唐朝的画风由此传到西藏 C.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汉藏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解答】《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故D符合题意;画圣是吴道子,排除A;题干现象促使汉藏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不能说明唐朝的画风由此传到西藏、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排除BC。故选:D。6.(2分)如图为《唐诗中与科技相关内容的分学科数量统计图》,这一现象反映了()A.科学技术丰富了文学内容 B.统治阶级重视科学技术 C.科学趋向体系化和理论化 D.唐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解答】据图片看出,唐诗与数学、物理、化学等众多的科技领域有关,这说明科学技术丰富了文学内容。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科学技术丰富了文学内容,不能说明统治阶级重视科学技术、科学趋向体系化和理论化、唐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排除BCD。故选:A。7.(2分)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又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家百余里,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从杜甫的两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安史之乱前后)来看()A.统治者要以“人”为镜 B.国家要大力推行重农政策 C.统治者要发展科举考试 D.国家要有稳定的社会秩序【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从杜甫的两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安史之乱前后)来看国家要有稳定的社会秩序。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秩序稳定,出现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后期,社会秩序混乱,导致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故D符合题意;从杜甫的两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安史之乱前后)来看国家要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不能说明统治者要以“人”为镜、国家要大力推行重农政策、统治者要发展科举考试,排除ABC。故选:D。8.(2分)907年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等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等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其实质是()A.安史之乱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B.唐末农民起义产生的直接后果 C.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唐末以来民族政权并立的现象【解答】A.755年至763年安史之乱使唐朝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节度使朱温907年灭唐,中国进入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排除A。B.唐末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但并没有推翻唐朝统治,排除B。C.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造成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源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C符合题意。D.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大部分是汉族人,不是少数民族首领,排除D。故选:C。9.(2分)宋代汪洙作《神童诗》,诗中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此诗反映了宋代()A.天子直接教育学生 B.重视文化的社会现象 C.纺织业的高度发达 D.教育得到了广泛普及【解答】“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反映了宋代重视文化的社会现象。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了宋代重视文化的社会现象,不能说明天子直接教育学生、纺织业的高度发达、教育得到了广泛普及,排除ACD。故选:B。10.(2分)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后,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促进北宋与辽、西夏经济交流的重要举措是()A.大量的“岁币” B.设置的互市 C.修建的驿站 D.民族间通婚【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边界贸易一直在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故B符合题意;北宋送大量的“岁币”给辽、西夏,但这不是北宋与辽、西夏经济交流的重要举措,排除A;元朝驿站发达,修建的驿站不符合题意,排除C;民族间通婚是民族关系方面,不是促进北宋与辽、西夏经济交流的重要举措,排除D。故选:B。11.(2分)南宋时期,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而建,形如梯子;圩田就是把邻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南宋时的梯田、圩田的开垦()A.源自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 B.依赖于北方人民的经验 C.得益于逐步南移的经济重心 D.取决于南方社会的安定【解答】根据题干“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可知,梯田和圩田的开垦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实践智慧,故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南方人民的经验,与北方人无关,排除B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南方社会稳定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12.(2分)1987年在广东省(台山市海域)发现了命名为“南海一号”的沉船,它是南宋初期一艘通过海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见证了宋代()A.造船业技术含量高的历史 B.海上丝绸之路及制瓷业的繁荣 C.远洋航运领先世界的历史 D.广东成为宋代经济重心的现象【解答】A.“造船业技术含量高的历史”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B.据材料“它是南宋初期一艘通过海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可知,这是一艘南宋初期开展海外贸易的商船,船上装载了很多瓷器,但不幸的是失事沉没。因此,作为历史遗物,“南海一号”见证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及制瓷业发展的相关情况,故B正确。C.材料无法直接得出宋代远洋航运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C。D.材料无法得出广东成为宋代经济重心的结论,排除D。故选:B。13.(2分)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A.历经磨难,意志坚定 B.统一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C.统一全国,建立元朝 D.精练射技,草原狩猎英雄【解答】依据所学知识,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故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统一草原,建立蒙古政权,B符合题意;历经磨难,意志坚定不是铁木真历史功绩主要表现,排除A;统一全国,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排除C。精练射技,草原狩猎英雄不是铁木真历史功绩主要表现,排除D。故选:B。14.(2分)史载“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这一国土面积辽阔的时代是()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解答】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材料反映了元朝疆域最辽阔,元朝的疆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超过了汉朝和唐朝。故选:C。15.(2分)元朝建立后,通过对西藏、台湾地区实行有效的管辖,使上述地区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期,管辖上述地区途径是()A.加强人员往来 B.设置行政机构 C.派兵驻守要塞 D.建立行省制度【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在西南地区,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故B符合题意;加强人员往来、派兵驻守要塞不是元朝管理西藏和台湾地区的措施,排除AC;元朝设立行省制度,管理辽阔疆域,行省制度与西藏和台湾地区无关,排除D。故选:B。16.(2分)古代有诗云:“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诗中描绘的节日景象是()A.春节 B.元宵 C.端午 D.中秋【解答】A.与春节有关的活动如贴桃符等,排除。B.与元宵有关的活动如猜灯谜等,排除。C.通过对诗歌的翻译可知,其中所涉及到的情景是龙舟竞渡,如诗句“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节日为端午节,正确。D.与中秋有关的活动如赏月等,排除。故选:C。17.(2分)当代学者王冰雁认为,自春秋战国至汉唐以来,古代科技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宋代科技的繁荣正在汲取前代丰厚科技遗产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繁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础……国际间交流的增多,也很大程度上促进宋代科技的进步。材料旨在说明()A.科技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B.国内外多种因素推动了科技进步 C.科技进步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 D.国际间交流是科技进步唯一动力【解答】根据材料“宋代科技的繁荣正在汲取前代丰厚科技遗产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可知,宋代科技是在吸收前朝科技的基础上而进步的;根据材料“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繁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础”可知,科技的发展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离不开;根据材料“国际间交流的增多,也很大程度上促进宋代科技的进步。”可知,国际间交流也在影响科技进步,综上所述,国内外多种因素推动了科技进步,故B正确;材料中提到的是科技进步的因素,并未在说科技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排除A;材料中并没有提到人民群众推动了科技的进步,C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唯一动力”太过于绝对化,并且材料中涉及科技进步的因素是多种的,排除D。故选:B。18.(2分)1405﹣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这是因为()A.郑和是我国明代最伟大的航海家 B.郑和船队的规模大、次数多、航程远 C.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解答】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故B符合题意;郑和是我国明代最伟大的航海家,不是判定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的主要原因,排除A;郑和远航的时间早,不是判定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的主要原因,排除C;明朝的富强与否不是判定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B。19.(2分)读表《明清时期民族英雄事迹表》,他们的事迹()明清时期民族英雄事迹表朝代人物事件结果明朝戚继光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基本肃清倭寇威胁清朝郑成功收复宝岛台湾台湾重回祖国怀抱A.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B.加强了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C.奠定了对外交往的和平环境 D.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商业繁荣【解答】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了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勇气,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A是正确的选项;加强了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奠定了对外交往的和平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商业繁荣,图表没有体现,排除BCD。故选:A。20.(2分)邓涛在《长城是清代民族融合的纽带》中指出,明代把长城作为防御或进攻的依托,清代长城关口则是清朝政府同边疆民族区域联络的要道,长城关口周边往往有驿路通向边疆民族区域,使得中央能够及时将政令传达的同时,也有益于长城南北朝贡贸易的展开。作者旨在说明()A.长城的修建耗费了大量财力 B.长城的唯一用途为军事防卫 C.清代长城体现了君权的强化 D.长城是清代民族交融的纽带【解答】根据材料“明代把长城作为防御或进攻的依托,清代长城关口则是清朝政府同边疆民族区域联络的要道,长城关口周边往往有驿路通向边疆民族区域,使得中央能够及时将政令传达的同时,也有益于长城南北朝贡贸易的展开”,可知,内地百姓在长城关口开垦定居,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不同民族的交流交往。长城关口的驿站促进了长城南北的交流,互市贸易促进了全国贸易网络的形成,D符合题意;长城的修建耗费了大量财力、清代长城体现了君权的强化从题干信息体现不出,排除AC;长城的唯一用途为军事防卫是太绝对化,排除B。故选:D。21.(2分)1771年西迁俄国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率领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祖国,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安置在今天新疆的巴音郭楞地区)。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A.对边疆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B.推动了新疆地区畜牧业发展 C.说明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加强 D.有利于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解答】清朝乾隆年间不堪忍受沙俄迫害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突出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有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C符合题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不是对边疆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排除A;推动了新疆地区畜牧业发展与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无关,排除B;渥巴锡是中国蒙古的一个部落,不是西方国家,排除D。故选:C。22.(2分)研读表格《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统计表》,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统计表年份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顷)人均耕地面积(亩17531.84735.224.0017662.08780.733.7517842.86760.572.6618123.34788.932.36A.垦荒拓耕效果显著 B.清代人口迅速增长 C.统治阶级重视农业 D.人地矛盾日益凸显【解答】通过观察表格数据,结合所学可知,清代中叶人口增长远远快于耕地面积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反映人地矛盾突出,故D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人地矛盾突出,不是强调垦荒拓耕效果显著、清代人口迅速增长、统治阶级重视农业,排除ABC。故选:D。23.(2分)清朝前期,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户摩”的吴江县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汉口镇,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城。这反映了()A.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B.史实浮夸不合实际 C.重农抑商仍然施行 D.城市建筑特色鲜明【解答】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题干反映了当时清朝前期商业的发达,城镇商业繁荣,选项A符合题意;题干所述符合史实,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清朝前期商业的繁荣,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题干反映的是清朝前期商业的繁荣,没有提及城市建筑特色,排除D。故选:A。二、综合运用题(24分)24.(12分)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材料二:(唐朝)贞观时期推行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数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材料三:明朝的科举分为多试和会试两级。……朝廷规定,所有考试的命题,一律出自《四书》、《五经》,考生的答案限制以宋朝朱熹所作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准有自由发挥,文章的格式、用语都有统一的格式,即所谓的“八股文”。——摘自梦华主编《中国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确立的过程,说出自魏晋南北朝至隋朝,国家选拔官员标准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朝科举制度有哪些新发展?简析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对隋唐社会进步有哪些重要作用?(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科举制度的变化及对社会的危害。【解答】(1)根据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可知,科举制度确立的过程是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从魏晋南北朝到隋朝时期,选官的标准发生的变化是由注重门第到注重才能。(2)根据材料二“(唐朝)贞观时期推行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数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科举制度的新发展是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3)根据材料三“……朝廷规定,所有考试的命题,一律出自《四书》、《五经》,考生的答案限制以宋朝朱熹所作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准有自由发挥,文章的格式、用语都有统一的格式,即所谓的‘八股文’”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