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地理学法指导课课题学法指导课备课时间9.3编号01课型新授课时1主备人使用人利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制作课件。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环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地“识图、记图、用图”,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与此相对应的学法是“十字交叉学习法”。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达到突破记忆难点和建立空间概念的目的。例如:一张中国政区图,可以采取诸如图表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分类记忆法、形象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拼图游戏法等多种记忆方法来学习。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学会听课的方法。教育家陶知先生说:“先生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为教师所最求的绝不是个人教学艺术的自我欣赏,而是学生学习的收获和进步。第一要学会做好预习。第二要学会集中注意力。第三要学会边听边记笔记。不少学生缺乏做课堂笔记的能力,不会妥善分配注意力,听了就不能写,写出就不能听。这可要求由简到繁,开始只记要点和关键词,然后逐步提高,灵活地根据需要来决定笔记的详略。所记笔记大多与图有关,可将笔记记在图的旁边,形成图文并茂,笔记清晰明确。如“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学习中,将四大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记在图旁边,即有利于记忆,又便于比较。第四要大胆质疑。第五,课堂上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备注教学过程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自学的方法。“百闻不如一见”,阅读自学也是一种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时要做到:导、看、思、述。为此,教师一方面要适时“穿针引线”,指明路径,另一方面又要在精讲上下功夫。学生能读懂的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新内容与前后知识有关处稍加指点,对疑难、热点、易混问题重点讲解。通过总结、评点、引路、点拨、纠错,谋求同教学目标接轨,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八年级下册中,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地理特色的学习,非常适合用阅读自学的方法。三、指导学生把知识回归生活的方法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结合生活实例感受身边的地理。四、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达到突破记忆难点和建立空间概念的目的。例如:一张中国政区图,可以采取诸如图表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分类记忆法、形象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拼图游戏法等多种记忆方法来学习。五、指导学生习惯在群体中学习。六、指导学生学会用图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更新教学观念,改变“重教轻学”现状,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创造各种机会,为学生疏通思路,让学生发展自己,把学法指导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发挥地理课的独特功能。教学反思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课题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备课时间编号02课型新授课课时1主备人使用人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面积;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领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地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时区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评价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教材中涉及的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多媒体课件板图、资料学法教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板书设计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二、辽阔的国土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2、跨近50个纬度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环节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学生听讲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3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读图P2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思考: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二、辽阔的疆域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活动)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总结:北-头顶黑龙江南-脚踩曾母暗沙东-嘴喝两江汇合水西-帕米尔上摆摆尾
(读图)课本3页中国的疆域图(提问)算一算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纬度约相差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益处。〔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尔米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的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观察、回答。(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练习: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练习〕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多少千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开阔学生视野联系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再一次联系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兴趣。12环节三:展示构建自我提升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教师讲授: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中国的疆域,最后,让我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再一次来认识他们吧。播放视频:歌唱《歌唱中国》[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所体现的地理学思想和观点: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要本着全面综合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去对待。观看感受疆域的广阔。谈本节课的收获。愉快地结束本课教学。把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15环节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完成同步学习探究中的巩固练习。限定学生做题的时间。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做题情况并采集信息。通过随堂练习及作业,检查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所学知识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15教后反思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课题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备课时间9.编号03课型新授课课时2主备人使用人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2.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3.识记并明确它们的相对位置及空间分布。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地图读图,形成对我国疆域、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空间想像力,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及相对分布,明确中国的行政区划的优越性。让学生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及分布。
明确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及空间分布。多媒体课件板图、资料学法教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板书设计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第一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一、中国的疆域1、14个陆上邻国
2、6个隔海相望3.4个临海二、34个省级行政单位1、名称
2、简称、行政中心3.轮廓及空间分布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环节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为了便于管理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学生听讲,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3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一、辽阔的疆域1.四至点:指导读图1-4,认读四至点的位置和经纬度,教会学生分析和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启发学生从读图入手,获取信息。然后完成课后活动P2第二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量算东西端用南北端的距离。多深度、多侧面的加深“大”的印象。2.14个邻国3.隔海相望的国家4.4个临海和2个内海二、34个省级行政53°N用准备好的<中国政区图>作拼图游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用填图表的游戏或猜谜语的游戏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娱乐中轻松记住它们的名称。教师介绍简称的由来:1、历史名称。2、河流名称、山名作简称。3、取原名的一个字作简称。4、有的省份有两个简称。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猜车牌的游戏。可只要求初步熟悉,待以后的学习中再进一步掌握。秋样可减轻本课的学习负担。教师需强调容易写错的地名简称,这块在考试中失分不少。可让学生讨论它们每一个轮廓像些什么?如常见的动物、水果、人物、几何图形等。指导学生完成活动4,检测学生对图识记和掌握情况。注意训练对它们的空间分布。学生可充分发挥想象,争先发言:黑龙江--白天鹅、内蒙古--雄鹰、青海--兔子、广东--大象的头、江西和南昌----男子和女子的头、陕西--跪俑等。读图1-4,读出四至点的地理位置,记住它们的名称和分布。然后查找四至点的经纬度。(注:学会用S、N、W、E来表示东西南北。)活动2:学生自己动手量算南北的距离得出实地距离为5500千米,东西距离为5000千米。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大”的印象。拼图的图板可由学生自己课下制作好。游戏前也可反复练习。这种学习方式可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了解简称的命名有何依据。可便于学生的识记。课下学生可准备纸条,写好一些车牌的数字及字母。学习时可分四组进行抢答比赛。在以后学习工业、城市、交通、旅游业等地理教学中,进一步来熟练掌握。注意易出错的字。如:秦、浙、赣、琼、黔、藏、疆、徽等。对照图1-7完成探究的实践活动2,熟悉常见的试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开阔学生视野联系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再一次联系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兴趣。15环节三:展示构建自我提升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教师讲授: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中国疆域的辽阔,最后,让我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再一次来认识他们吧。对学生进行A、B、C、D四组进行分组竞赛:
用准备好的<中国政区图>作拼图游戏。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所体现的地理学思想和观点: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要本着全面综合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去对待。拼图的图板可由学生自己课下制作好。游戏前也可反复练习。感受疆域的广阔。谈本节课的收获。愉快地结束本课教学。把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巩固练习,形成知识体系。12环节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完成同步学习探究中的巩固练习。发放跟踪检测题及知识主干。
投放跟踪检测题,限定做题的时间。巡回指导,采集做题的情况,及时反馈。
限定学生做题的时间。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做题情况并采集信息。集中精力做题,领会所学的知识。针对疑难问题主动向教师请教。 通过随堂练习及作业,检查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所学知识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15教后反思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课题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备课时间编号04课型新授课课时1主备人使用人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3.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二、过程与方法: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的人口状况,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1、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2、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多媒体课件板图、资料学法教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板书设计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一众多的人口一、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1.人口总数:2000年——12.95亿,占世界人口1/5。2.人口数量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3.人口问题4.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二、人口分布特点1.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2.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线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环节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3导入新课: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学生观看视频从学生经常见到的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世界上人口最多启发性引入:面积前6名,人口前十名的国家,要求与我国人口和面积进行计算和比较。1.人口总数:2000年——12.95亿,占世界人口1/5。读图提问:请大家阅读:“我国的人口增长图”,运用图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1600年以前人口为什么增长缓慢?2:1949年以后人口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3:1997年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为什么?我国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怎么样?2.归纳总结转折:知道了中国人口的数量,我们还要来了解下,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二、人口东多西少1.人口的分布特点往往用人口密度来描述,那先请大家来计算中国在2000年的人口密度。(请学生来计算)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提问:那是不是34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都一样呢?2.【读图,提问】看《我国人口分布图》,说说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3.【算一算,比一比】东部地区以江苏、山东为例,西部以新疆、西藏为例。(通过数据,对我国人口分布有更明确的认识)4.【探究】试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分析并总结出人口和分布情况和分布特点。可列表比较:“黑河--腾冲”这条分界线东南部、西北部的面积和人口的差异。并指导完成活动题,通过计算,更加明确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联系以前学习的地理知识,通过对面积与人口的计算,从而了解中国人口在世界中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仔细观察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小组合作完成相对应题目。观察、回答。学生来计算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观察、思考计算训练学生掌握其计算方法,并在“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学生回答提要学生可分组讨论、总结通过合作、探究来获地理知识。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的印象,学生可通过训练计算方法来掌握。完成板前教师所列的图表,并通过计算方法来掌握它们的分布。东南:面积43%,人口94%;人口西南:面积57%,人口中6%。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开阔学生视野联系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兴趣联系家乡的人口分布,学生更容易认识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15环节三:展示构建自我提升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1、人口调查汇报】请各活动小组的代表介绍你们所作的村组的人口资源调查,提供以下数据: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2、说说家乡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4想一想针对以上人口问题,同学认为根本的解决措施是什么?[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所体现的地理学思想和观点: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要本着全面综合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去对待。思考回答,记录感受众多人口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愉快地结束本课教学。。12环节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完成同步学习探究中的巩固练习。收集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随堂同步,检查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所学知识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15教后反思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第一章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课题第一章第二节《多民族大家庭》备课时间编号05课型新授课课时1主备人使用人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2、举例说出不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通过布置长周期作业,培养学生查询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树立团结协作能力及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悼念和展示我国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1、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2、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多媒体课件板图、资料学法教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板书设计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一、56个民族1.民族的构成汉族92%少数民族(55个)8%2.各民族的文化差异(1)民族的语言和文字(2)民族的风俗和宗教等二、民族的分布(1)汉族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2)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三、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尊重、区域自治等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环节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刘三姐》录音剪辑,然后提问,你知道该电影片段反映的是哪一个民族的故事吗?知道该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一地区吗?学生听讲激起同学们热爱民族关注民族的习俗欲望。3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一、民族构成展示课件(2000年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扇形统计图)教师提问:这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扇形)通过扇形统计图,你看到,了解到了什么信息?(我国的民族构成为汉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55个少数民族约占8%。因为人口少,被称为“少数民族”。)2.展示课件(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柱状图),指导学生辨认。教师提问:①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是哪几个民族?②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数最多?二、民族分布承转:那么,各少数民族兄弟在我国是如何分布呢?1.展示课件(我国民族分布图),指导学生阅读图例,认真辨认教师提问:①汉族人口的分布图例如何表示?分布情况如何?②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如何体现?(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颜色以及复杂程度,颜色越复杂,表示民族种类越丰富,分布越集中,以此确定问题答案: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③如何理解“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各少数民族分布全国各地,同时又集中分布在某一集中地区,以此来理解“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④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在哪里?如何体现?(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哪一省级行政区颜色最复杂,以此确定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在哪里)小结:汉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承转:下面,我们就与大家一起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去走走看看。引入视频:走近少数民族承转:我们贵州省是全国少数民族第2多的省级行政单位。那么,你是否知道和了解贵州少数民族呢?教师提问:①图中所示是哪个民族?他们在做什么?(侗族大歌)②我省著名歌手阿幼朵来自哪个民族?(苗族)仔细观察汉族、少数民族各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说出区别,然后归纳出少数民族的概念。观察、回答。观察、思考很有兴趣地看视频讨论,回答讨论,回答请班上的少数民族同学起立,介绍自己分别来自哪个民族,各自有什么有趣的风俗。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发现问题。(部分同学可能会回答不出来,这个时候应该由此鼓励他们课后更多地了解自己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开阔学生视野联系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兴趣再次联系乡土地理,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地理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再一次联系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兴趣。12环节三:展示构建自我提升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教师讲授: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认识了这么多的少数民族兄弟,最后,让我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再一次来认识他们吧。播放视频:快乐的少数民族歌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所体现的地理学思想和观点: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要本着全面综合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去对待。观看感受民族大家庭的美好氛围愉快地结束本课教学。把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巩固练习,形成知识体系。12环节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完成同步学习探究中的巩固练习。
限定做题的时间巡回指导,采集做题的情况,及时反馈。 师巡回及时发现做题情况并采集信息。集中精力做题,领会所学的知识。针对疑难问题主动向教师请教。释疑补偿。通过随堂练习及作业,检查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所学知识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15教后反思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备课时间编号06课型新授课课时主备人使用人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的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山脉。2.使学生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观察判断能力。2.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发展的观点。我国的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运用地图判断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多媒体课件板图、资料学法教法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探究讨论、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板书设计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一.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地势的概念2.三级阶梯以及分界线3.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影响二.地形特征1.地形的概念2.主要山脉及走向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环节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学课文22-23页,然后投影《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读图回答,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2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一、地势特征(一)地势的概念刚才那幅图是反映我国的地形特点?还是地势特点?那么我国的地势特点是什么?【引导读图】《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读图指出深颜色集中在哪里?浅颜色集中在哪里?【投影】《我国东西向32°N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剖面图,提问这幅图说明我国的地势有什么特征?(二)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投影】《中国三级阶梯图》提问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阶梯?它在哪里?2.我国的第二阶梯在哪里?地势最低的阶梯在哪里?,为什么?(三)大陆架(四)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问:海岸线向东向南形成我国近海的什么地形?组织学生讨论:我国的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思考回答。读图,探究深颜色集中在西部,说明西部多高原和山地,浅颜色多集中在东部,说明东部多平原丘陵。思考回答活动,仔细观察课本上两幅地势变化正误图,回答两幅图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更接近我国的实际?读图回答填表回答分组讨论,各组选代表发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开阔学生视野联系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兴趣再次联系乡土地理,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地理话题,激发学生兴趣23环节三:展示构建自我提升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教师讲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的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的地势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有重要影响。[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所体现的地理学思想和观点: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要本着全面综合的观点。教师讲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的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的地势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有重要影响。[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所体现的地理学思想和观点:5环节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完成同步学习探究中的巩固练习。通过随堂练习及作业,检查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将所学知识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15教后反思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备课时间编号06课型新授课课时主备人使用人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不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2.能够运用中国一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河山。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多媒体课件板图、资料学法教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板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二、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主要山脉2、四大高原3、四大盆地4、三大平原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环节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请学们结合地图回顾一下这个特征是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各级阶梯之间分别以哪些山脉为界?学生复习回顾。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二、地形复杂多样出示《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找一找我国有哪些高原、山地、盆地、平原和丘陵。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不仅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过渡: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看看这些山脉各是什么走向?北列东西走向山脉中列南列西列东北-西南走向山脉中列东列北列西北-东南走向山脉中列南列北列南北走向山脉南列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的山脉世界最高峰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读图连线:在《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近似东西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再将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连成一线,将南北走向的山脉连成一线。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山脉也往往成为我国地形区或省区的大致分界线。学生看图完成课本P27表格。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不同走向的山脉犹如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纵横交织在祖国在地上,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出示《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分别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投影我国主要地形区景观图片,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各地自然景观。学生复习回顾。查找地图,找出主要地形区。判读各种地形图小组合作,找出我国主要山脉,并说出它们各自的走向。识记主山脉的名称及其分布。认识喜马拉雅山。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学生读图连线。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学生读图完成表格。学生在《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加强对地形分布的理解,并培养空间感知知识的能力。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开阔学生视野。联系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兴趣。再次联系乡土地理,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地理话题,激发学生兴趣。环节三:展示构建自我提升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阅读课本P26上面《地形与民俗》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上的民俗与当地地形有什么关系?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说给大家听听学生阅读讨论,选代表发言。学生总结学习内容。愉快地接受本课学习知识。环节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完成同步学习探究中的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同步训练。通过随堂练习及作业,检查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所学知识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教后反思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大厦标识系统设计与制作合同
- 《有机合成材料》分层作业(解析版)
- 2024年度电商企业合作发展合同
- 2024年度机场航站楼地毯采购合同2篇
- 个人叉车租赁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运营合同
- 2024年度建设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合同2篇
- 中空玻璃购销合同书范本3篇
- 2024版房产买卖合同税费承担规定
- 二零二四年度创业投资洽谈会摊位预订合同
- 临床试验样本量简易计算器
-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 水冷冷水机组安装使用说明书
- 祖国不会忘记合唱谱(1)
- 小学二年级家长课堂-动物的世界(课堂PPT)
- (整理版)圆的参数方程及应用
- 色彩搭配-颜色搭配PPT课件
- 员工竞业限制管理PPT课件
- 2022年地壳运动与变化教案与学案
- 上海市单位退工证明退工单(四联)
- 宝鸡市某办公楼空调用制冷机房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