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成考大学语文(专升本)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_第1页
成人高考成考大学语文(专升本)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_第2页
成人高考成考大学语文(专升本)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_第3页
成人高考成考大学语文(专升本)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_第4页
成人高考成考大学语文(专升本)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成考大学语文(专升本)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曹雪芹B.王熙凤C.贾宝玉D.林黛玉2、下列各句中,语意连贯的一句是()A.1.他很聪明。2.他是个聪明人。B.1.我昨天去了超市。2.我今天去了超市。C.1.他爱吃苹果。2.他不爱吃香蕉。D.1.小明喜欢打篮球。2.小红也喜欢打篮球。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古代文人对春天的感受和评价的是:A、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B、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C、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点飞红带露珠。”D、王维《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4.下列诗句中,运用“意象”修辞手法的是:A.“云淡风轻,天高云淡”B.“且将新酒,与月相熟”C.“欲识高士,应去西南”D.“一叶知秋,寒江孤影”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成语是()。A.不可思议不可思议B.如履薄冰心细如发C.不可思议心细如发D.如履薄冰不可思议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成语是()。A.不可思议不可思议B.如履薄冰心细如发C.不可思议心细如发D.如履薄冰不可思议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是哪一项?选项:A.在那漆黑的夜晚,路灯微弱的光芒使他夜以继日地前进。(此处成语使用恰当)B.虽然失败多次,但团队依旧垂死挣扎,力求胜利。(“垂死挣扎”用在此处过于消极)C.他是个一往无前的英雄,面对困难从不退缩。(“一往无前”用在此处恰当)D.小王这次考试没有考好,他夜郎自大地说自己复习得不够充分。(“夜郎自大”是贬义词,与语境不符)7.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B.《红楼梦》主要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C.《红楼梦》中的“荣国府”是贾家的主要居所。D.《红楼梦》的作者是高鹗。8、在下列数字中,不属于质数的是()A.2B.3C.4D.59、下列关于古代中国的“书信文化”,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古代书信写作讲究礼貌和端正,格式繁琐B、古代书信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亲情、友情、政务等方面C、唐代以前主要以竹简或丝绢作为书写材料D、古代书信一般以“某某书”或“某某函”为题名10、下列句子中,点明主旨大意的句子是:生命的意义在于不停地追求、探索和创造。无数苦难曾磨练着,无数风雨曾阻挡着,也正是经历了这些,我才能更加坚强。人生如戏,全靠演绎。无论天命与否,只要活得精彩,人生便值得。人生四季,变化无常,但恒久不变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盼。二、Ⅱ卷-文言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7分,共34分)第一题阅读《论语·为政》中的一段文字: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者,孔子认为,《诗》三百中最核心理念就是无邪的思考。孔子认为《诗经》教导人们要有正直无私的情感,保持内心无邪,不染污秽,正所谓“正心诚意”。问题:1、分析“思无邪”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分)2、孔子认为《诗经》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精神境界?(5分)3、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提炼出孔子对于《诗经》的哪些评价?(4分)4、结合文章内容,诠释孔子教育的“仁”与《诗经》的“思无邪”之间的联系。(4分)第二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弗思其由者,斯乃所以病也。”故曰:“人之有是四端于我者,非以求在我者也;亦非求人之于我也。此天之所生我者,固在我者也。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苟能养其四端而存之,则人也;苟不能养其四端而失之,则非人也。”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强调道德自觉和修养的重要性。他提出了“四端”理论,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是人性中最基本的道德感知。他认为每个人天生具有这些道德的种子,只需适当修养就可以使其得以成长。而如果不能养其四端而失之,则会失去人性中的道德本质。因此他强调个体应该注重自我修养和道德自觉的培养。1.请解释文中“四端”的含义及其重要性。2.孟子如何看待人性中的“四端”?请简要概括。3.请解释文中“苟能养其四端而存之”中的“养”指的是什么?在现实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实践这种“养”?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性本善的理解。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体现这种人性本善的理念?三、Ⅱ卷-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8分,共36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问题。文章内容:在信息化的社会中,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书信往来方式逐渐被即时通讯软件所取代,而书信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创新。近年来,书信文化逐渐回归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书信的文化价值,并尝试通过书信来传递情感、交流思想。书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通过书信来传递军事、政治、商业等信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书信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的纸质信件,到后来的电报、电话,再到现在的互联网通信,书信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书信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从简单的商业信函,到情感表达、励志箴言等,书信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形式。书信不仅仅是一种通讯手段,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封信件都承载着写信人的情感和思考,通过书信,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在现代社会,虽然网络通信已经非常发达,但书信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问题:1.书信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回归的原因是什么?2.请简述书信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功能。3.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书信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请谈谈你对书信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前景的看法。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文章内容]1、现代文阅读2、现代文阅读3、现代文阅读4、现代文阅读问题:根据文章的内容,“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作者在文章中如何描述”他”的情绪?(2)“他”对未来的展望是什么?(3)“他”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问题?(4)四、Ⅱ卷-微写作(10分)题目要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微型散文。材料: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强调了阅读和旅行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想象和创作,写一篇微型散文。五、Ⅱ卷-大作文(50分)题目:浪潮涌动,时代变迁,你是否感受过自己的蜕变?请以期许为导向,在800字左右内,谈谈你从过去到现在的改变,以及你对未来的展望。2025年成人高考成考大学语文(专升本)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曹雪芹B.王熙凤C.贾宝玉D.林黛玉答案:A.曹雪芹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其作者是曹雪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均为《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而非作者。2、下列各句中,语意连贯的一句是()A.1.他很聪明。2.他是个聪明人。B.1.我昨天去了超市。2.我今天去了超市。C.1.他爱吃苹果。2.他不爱吃香蕉。D.1.小明喜欢打篮球。2.小红也喜欢打篮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意连贯的句子。选项A中,“他很聪明”和“他是个聪明人”虽然都表示同一个意思,但是语法上不连贯;选项C中,“他爱吃苹果”和“他不爱吃香蕉”表达了相反的意思,也不连贯;选项D中,“小明喜欢打篮球”和“小红也喜欢打篮球”虽然都是事实,但是没有前面的主语,不符合语法规则。只有选项B中的两个句子都是完整的陈述句,且主语相同,所以是语意连贯的一句。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古代文人对春天的感受和评价的是:A、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B、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C、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点飞红带露珠。”D、王维《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答案:A解析:选项A中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并非春天的感受,所以不属于古代文人对春天的评价。其他三个选项中的诗句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或表达了春天的情感。4.下列诗句中,运用“意象”修辞手法的是:A.“云淡风轻,天高云淡”B.“且将新酒,与月相熟”C.“欲识高士,应去西南”D.“一叶知秋,寒江孤影”答案:D解析:意象修辞是指运用具体的事物或景象,象征着抽象的思想感情。D.“一叶知秋,寒江孤影”“一叶”象征着秋季的萧瑟,“寒江孤影”则象征着孤寂、凄凉。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具体的景物,生动地表达了一种秋意渐浓,人显得孤寂惆怅的情绪。A.“云淡风轻,天高云淡”是描写景色的句子,但并没有以意象的方式象征其他事物。B.“且将新酒,与月相熟”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酒比作人和月有一定的联系,但并没有用具体的景物象征抽象的感情。C.“欲识高士,应去西南”是通过地点来指代高士,但并不是以意象的方式进行修饰。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成语是()。A.不可思议不可思议B.如履薄冰心细如发C.不可思议心细如发D.如履薄冰不可思议答案:A解析:“不可思议”(不能理解为“不可想象”)的基本义是“神秘奥妙,很难捉摸”;脑子里不能形成概念;是想象之外。“如履薄冰”是指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B、D项字形近而义异;C项“不可思议”与“心细如发”虽为混合成语,但两者的语境意义有明显的区别。第5句题: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成语是()。A.不可思议不可思议B.如履薄冰心细如发C.不可思议心细如发D.如履薄冰不可思议答案:A解析:“不可思议”(不能理解为“不可想象”)的基本义是“神秘奥妙,很难捉摸”;脑子里不能形成概念;是想象之外。“如履薄冰”是指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B、D项字形近而义异;C项“不可思议”与“心细如发”虽为混合成语,但两者的语境意义有明显的区别。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是哪一项?选项:A.在那漆黑的夜晚,路灯微弱的光芒使他夜以继日地前进。(此处成语使用恰当)B.虽然失败多次,但团队依旧垂死挣扎,力求胜利。(“垂死挣扎”用在此处过于消极)C.他是个一往无前的英雄,面对困难从不退缩。(“一往无前”用在此处恰当)D.小王这次考试没有考好,他夜郎自大地说自己复习得不够充分。(“夜郎自大”是贬义词,与语境不符)答案:C解析:A项中的成语“夜以继日”一般用于形容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或者学习,而不是形容微弱的灯光。B项中的成语“垂死挣扎”用于形容最后的努力或者尽力而为的行动,但是通常带有消极和无奈的意味,并不适用于形容团队的坚韧精神或追求胜利的态度。D项中的成语“夜郎自大”是指夜郎国王的自大傲慢态度,是一个贬义词,不符合语境。而C项中的成语“一往无前”用来形容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态度和行为,非常恰当地描绘了英雄面对困难不退缩的态度。因此,本题选C项为正确答案。7.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B.《红楼梦》主要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C.《红楼梦》中的“荣国府”是贾家的主要居所。D.《红楼梦》的作者是高鹗。答案:A、B、C、D解析:A选项正确,《红楼梦》确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B选项正确,《红楼梦》主要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还包括了许多其他人物和情节。C选项正确,《红楼梦》中的“荣国府”是贾家的主要居所,是小说中的重要场景之一。D选项正确,《红楼梦》的作者是高鹗,他与曹雪芹共同完成了这部小说。8、在下列数字中,不属于质数的是()A.2B.3C.4D.5答案:C解析:质数是指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的数。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判断出选项中的数字是否为质数。A选项2只有1和2两个因数,所以是质数;B选项3也只有1和3两个因数,所以是质数;C选项4有1、2和4三个因数,所以不是质数;D选项5只有1和5两个因数,所以是质数。因此,本题答案为C。9、下列关于古代中国的“书信文化”,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古代书信写作讲究礼貌和端正,格式繁琐B、古代书信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亲情、友情、政务等方面C、唐代以前主要以竹简或丝绢作为书写材料D、古代书信一般以“某某书”或“某某函”为题名答案:C解析:古代书信文化的确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其发展可追溯至先秦时期。书信的格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讲确实讲究礼貌和端正,格式较为繁琐。书信内容涵盖广泛,不仅包括亲情、友情,还涉及政务往来等。书信的撰写材料在唐代以前主要以竹简或丝绢为主,但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使用木简和缣帛的情况。而到了唐代以后,纸的普及使得书写材料有了更大的变革。因此,C选项中提到的“唐代以前主要以竹简或丝绢作为书写材料”只描述了一部分情况,并没有全面反映出书信发展的历史全貌。唐代以前,木简和缣帛也是书信的书写材料之一。正确答案是C。10、下列句子中,点明主旨大意的句子是:生命的意义在于不停地追求、探索和创造。无数苦难曾磨练着,无数风雨曾阻挡着,也正是经历了这些,我才能更加坚强。人生如戏,全靠演绎。无论天命与否,只要活得精彩,人生便值得。人生四季,变化无常,但恒久不变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盼。答案:A解析:A选项直接陈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探索和创造,明确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其他选项都属于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或概括性的表达,没有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二、Ⅱ卷-文言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7分,共34分)第一题阅读《论语·为政》中的一段文字: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者,孔子认为,《诗》三百中最核心理念就是无邪的思考。孔子认为《诗经》教导人们要有正直无私的情感,保持内心无邪,不染污秽,正所谓“正心诚意”。问题:1、分析“思无邪”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分)答案:“思无邪”的核心思想是无私和正直,主张人应当保持内心的纯正,避免偏私和污秽。2、孔子认为《诗经》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精神境界?(5分)答案:孔子认为《诗经》的目的是教导人们要有正直无私的情感,保持内心无邪,achieveamindsetof“正心诚意”,即追求心灵的正直和诚实。3、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提炼出孔子对于《诗经》的哪些评价?(4分)答案: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他认为《诗经》的核心在于“思无邪”,即教化人们保持内心的纯正和正直;他提倡正直无私的情感,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他强调“正心诚意”的重要性,提倡培养正直和诚实的品质。4、结合文章内容,诠释孔子教育的“仁”与《诗经》的“思无邪”之间的联系。(4分)答案:孔子所倡导的“仁”,是一种基于对他人的深切理解和同情的心性。“思无邪”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心性的纯正,抵制各类偏私和污秽,提倡内心和行为的无毒害、无害人。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仁”和“思无邪”相互支撑,“仁”是目标是最高理想,而“思无邪”则成为了通向“仁”的路径之一,两者共同体现了儒家关于个体内在修养和人际关系的教义。第二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弗思其由者,斯乃所以病也。”故曰:“人之有是四端于我者,非以求在我者也;亦非求人之于我也。此天之所生我者,固在我者也。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苟能养其四端而存之,则人也;苟不能养其四端而失之,则非人也。”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强调道德自觉和修养的重要性。他提出了“四端”理论,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是人性中最基本的道德感知。他认为每个人天生具有这些道德的种子,只需适当修养就可以使其得以成长。而如果不能养其四端而失之,则会失去人性中的道德本质。因此他强调个体应该注重自我修养和道德自觉的培养。1.请解释文中“四端”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答案:四端指的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它们是人性中最基本的道德感知和情感的体现,是人性的根本所在。它们的重要性在于构成了人们行为的道德基础,对于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和谐都有重要作用。2.孟子如何看待人性中的“四端”?请简要概括。答案:孟子认为人性中的“四端”是每个人天生具有的道德种子,是人性本质的体现。他强调个体应该注重自我修养和道德自觉的培养,通过修养使这些道德感知得以成长和发展。3.请解释文中“苟能养其四端而存之”中的“养”指的是什么?在现实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实践这种“养”?答案:“养”指的是修养、培养、保持的意思。在现实中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反思和实践来培养自己的道德感知和情感,保持自己的道德本质和人性本质,做到言行一致、真诚正直、诚实守信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性本善的理解。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体现这种人性本善的理念?答案:人性本善是指每个人天生具有善良的本质和潜能,但需要不断修养和发掘才能真正展现出来。在现实中我们应该关注他人的需要、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权利等体现人性本善的行为表现。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推广这种理念,倡导人们尊重生命、追求和平与和谐,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三、Ⅱ卷-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8分,共36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问题。文章内容:在信息化的社会中,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书信往来方式逐渐被即时通讯软件所取代,而书信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创新。近年来,书信文化逐渐回归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书信的文化价值,并尝试通过书信来传递情感、交流思想。书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通过书信来传递军事、政治、商业等信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书信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的纸质信件,到后来的电报、电话,再到现在的互联网通信,书信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书信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从简单的商业信函,到情感表达、励志箴言等,书信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形式。书信不仅仅是一种通讯手段,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封信件都承载着写信人的情感和思考,通过书信,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在现代社会,虽然网络通信已经非常发达,但书信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问题:1.书信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回归的原因是什么?2.请简述书信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功能。3.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书信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请谈谈你对书信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前景的看法。答案:1.书信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回归的原因可能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重视有关,以及对情感交流、文化传承的需求增加。2.书信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功能包括情感表达、思想交流和文化传承。3.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书信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厚重,以及作为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具有无法替代的魅力。4.我认为书信在未来社会中仍然会保持其独特的价值,尽管网络通信会更加发达,但书信所承载的情感和文化意义是网络无法完全替代的。书信可以成为一种更加个人化、情感化的交流方式,让人们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一传统的文化形式。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文章内容]1、现代文阅读2、现代文阅读3、现代文阅读4、现代文阅读问题:根据文章的内容,“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作者在文章中如何描述”他”的情绪?(2)“他”对未来的展望是什么?(3)“他”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问题?(4)答案:由于我无法获取具体的文章内容,所以无法为你提供准确的答案。四、Ⅱ卷-微写作(10分)题目要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微型散文。材料: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强调了阅读和旅行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想象和创作,写一篇微型散文。写作示例: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古代文人长途跋涉的足迹,也启迪着现代人心灵深处的渴望。“读万卷书”是一种精神食粮,它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让我们的思维得以扩展,眼界得以宽广。从《论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史记》的辉煌与沧桑,每翻开一页,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都是一次思想的飞跃。古人的智慧,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亮了后人的心灵之灯。“行万里路”则是亲身体验世界的伟大,是脚踏实地的实践。就像徐霞客的脚步遍布大江南北,他不仅仅是在行走,更是在书写一部伟大的人文地理著作。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每一次踏上新的土地,都是一次心灵的历练,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然而,书和人一样,都是有局限性的。有些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