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记叙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模板)(考点清单)-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_第1页
专题07 记叙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模板)(考点清单)-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_第2页
专题07 记叙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模板)(考点清单)-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_第3页
专题07 记叙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模板)(考点清单)-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_第4页
专题07 记叙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模板)(考点清单)-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记叙文阅读2022版课标中关于记叙文阅读的相关阐释,有如下几点。课程目标部分“核心素养内涵”之“思维能力”提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与鉴赏”部分:“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课程内容部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第四学段(7-9年级)“教学提示”中强调:“侧重考察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学业质量部分第四学段(7~9年级)中提出:“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考查重点】1.人物形象概括2.情节与线索3.文章的详略安排4.词语的赏析5.句子的赏析6.修辞手法的作用6.句段的作用7.标题的含义及作用8.描写方法的作用9.表现手法10.语言特点【命题趋势】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张抗抗、毕淑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较大比例。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有所体现。试题重点考査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应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记叙文阅读期末复习方法一、知识梳理1.记叙文要素人物: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包括外貌描写(如“她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语言描写(如“他大声说:‘我一定会成功的!’”)、动作描写(如“他三步并作两步地冲了上去”)、心理描写(如“她心里想:这可怎么办才好呢?”)和神态描写(如“他的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笑容”)。学会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和形象,例如,从大量的勇敢行为描写可以推断出人物具有勇敢的性格特点。事件:回顾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准确提取这些要素,梳理事件的脉络。学会概括事件,一般可以采用“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格式,例如“鲁滨逊在荒岛上独自生活,经过种种努力,最终成功返回故乡”。环境:区分自然环境描写(如“夜空中繁星闪烁,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和社会环境描写(如“大街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人们都在为生活奔波着”)。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如渲染气氛(悲伤的故事可能用阴沉的天气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喜悦的心情可以用明媚的阳光来烘托)、推动情节发展(恶劣的天气可能导致人物改变行程,从而推动情节)等。2.记叙文顺序顺叙:明确顺叙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例如,一篇文章从事件的起因开始,依次叙述经过和结果,就是顺叙。理解顺叙的作用是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读者容易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倒叙:认识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如文章开头写“多年后,每当我想起那一幕,心中仍会涌起一股暖流”,然后再叙述当年的事情。体会倒叙的作用,它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插叙:知道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例如,在叙述主人公现在的冒险经历时,插入一段他小时候的相关经历。掌握插叙的作用,如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更加突出等。二、阅读技巧训练1.文本阅读与标记平时阅读记叙文时,养成边读边标记的习惯。标记出文中的人物描写语句、环境描写语句、关键事件的节点以及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等。例如,用波浪线画出人物的语言描写,用直线画出环境描写,用括号标注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这样有助于在答题时快速定位相关内容。2.精读与答题技巧精读文章:仔细阅读文章,第一遍通读了解大致内容,第二遍精读,品味文章的细节,如用词的精妙之处(“他小心翼翼地捧着那束花”中的“小心翼翼”体现了人物的珍视之情)、语句的深层含义(“阳光照在他身上,却暖不了他冰冷的心”暗示人物内心的悲伤)。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标题可能暗示文章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如《背影》通过标题就可以知道主要是围绕父亲的背影展开);开头可能设置悬念或引出下文(如以一个奇怪的现象开头引起读者好奇);结尾可能升华主题或给人留下思考(如结尾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让读者回味)。答题技巧: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是概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句子含义还是其他方面。回答内容概括类问题时,要简洁明了,按照前面提到的概括事件的格式回答。分析人物形象问题要结合人物描写方法和具体事例来回答。理解句子含义问题,要联系上下文,从表层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思考。答题语言要通顺、准确,尽量使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同时要注意分点作答,使答案条理清晰。三、练习与反馈1.专项练习选择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题进行练习,练习题要涵盖各种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在练习过程中,针对不同题型总结答题方法。例如,选择题要仔细比较选项与原文的差异;填空题要注意所填内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简答题要回答完整,要点齐全。2.错题分析与总结做完练习后,认真分析错题。找出自己在知识理解(如对记叙文顺序的作用理解错误)、阅读技巧(如没有仔细阅读原文导致信息提取错误)或答题规范(如回答不完整、条理不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注明错误原因和正确答案,定期复习错题本,加深对知识点和答题技巧的理解和掌握。3.模拟测试进行记叙文阅读模拟测试,按照考试时间和要求完成试卷,模拟考试环境,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模拟测试后,全面分析自己的答题情况,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强化训练。记叙文阅读十大常考题型解读题型一: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一、知识掌握:(1)标题含义。标题含义,指标题的内涵、意蕴。标题含义既有表层的,也有深层的。①表层含义指的是文章中的具体事物、环境或情节。②深层含义则是指这一事物、环境、情节中所包含的情感、象征义或言外之意。(2)标题作用。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营造)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③概括或暗示文章的主要内容。④贯穿全文的线索。⑤交代写作对象,点明主人公或线索人物。⑥点明或暗示、凸显文章主题。⑦寄托……的情感等。(3)标题好处。①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吸引读者。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运用问句,强调内容,引人思考。④引用古诗词或歌词,富有文学色彩(增添文化韵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富有诗意,营造美好氛围。⑤标题生动形象、新颖别致,或者富有哲理、发人深省。⑥含蓄隽永,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二、答题模板: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模板:本文标题表层含义是……,在文中的含义是……,其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为……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妙处?模板:①xx(题目)意思是……,点明(或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主旨、背景、线索、写作对象、故事环境、主要内容);②xx(题目)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xx(题目)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了……的氛围。题型二:分析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一、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①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②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③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④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⑤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⑥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⑦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⑧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⑨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⑩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⑪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二、答题模板:①比喻。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作者…情感。②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情感。③夸张。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了表达效果。④排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优美,节奏鲜明,增强文章气势,抒发……强烈感情(或使……观点更鲜明),增加了感染力。⑤对偶。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音韵和谐,内容呼应,意蕴铿锵,读起来朗朗上口。⑥反复。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文章主题,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⑦设问。自问自答,吸引读者,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文章的可读性。⑧反问。加强语气,强烈表明……的态度,抒发了……的情感。⑨引用。这个句子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经据典,含蓄典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表现力,收到言简意明的效果。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严密。⑩反语。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显得幽默风趣,讽刺了……,流露出作者……的感情。⑪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与……进行对比,突出了……的特点,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题型三:分析记叙类文章的线索及作用一、明确常见的线索。记叙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①以人物为线索。如《孔乙己》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揭示了孔乙己的性格和遭遇。②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皇帝的新装》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③以某具体的(或有某种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如《台阶》。④以地点变换为线索。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⑤以时间为线索。如《伟大的悲剧》。⑥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憎恶、讨厌——敬重、爱戴。二、把握文章线索的方法:①关注文章标题。有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如《背影》。②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是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同时也显示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如《白杨礼赞》第1段就说了白杨树实在不平凡,这样相同或类似的句子在第4段、第6段反复出现。③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记叙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三、答题模板:题型一:请根据提示(或示例),理清本文作者(人物)心理发展变化/情感变化的过程,或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答题模式:根据提示(或示例)摘取或概括符合要求的词语或短语。题型二:本文的线索及作用是什么?答题模式:文章以××(事物)/××(人物)/××事件/××思想感情的变化/时间的推移/空间变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主题的表达更充分,更集中。题型四:理解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一、如何理解词语的含义:①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揣摩词语本义→体会词语语境义。②分析词语的指代义:指示代词、非指示代词。③把握词语的修辞义: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④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判断该词的褒贬现象→挖掘作者的情感倾向。二、词语表达效果(作用)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精确性作用。指词语(主要为动词、形容词)在表达概念上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上的精确、严密等方面的作用。②形象性作用。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的作用(包括色彩性、音乐性)等。③情感性作用。指表达喜好、热爱、赞美、颂扬或厌恶、贬损、批判、扬弃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注意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和双关义。④结构性作用。指词语在全篇(或某段)中的地位以及照应、过渡、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情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三、答题模板1.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模板:“××”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模板:“××”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用在这里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2.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模板:“××”运用了……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贬词褒用/化动(静)为静(动),用在这里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品格、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题型五:理解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一、理解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的角度:(1)用词角度。“××”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情态、过程),表现了……的心理,表达了……的思想感情。(2)表达方式角度。①议论句:揭示……的道理,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②抒情句:抒发(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③描写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心情、感情等)。(3)语气角度。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使感情更强烈(或使观点更鲜明)。④感叹句:抒发强烈的感情。(4)哲理句(主旨句、抒情议论句、总结全文句)角度。这个句子起了点题的作用,告诉我们……的道理(或让人体会到作者……的情感)。(5)句式角度。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散句的运用。①长句,叙述清楚完整,给人以较深的印象;短句,简洁凝练,增强句子气势,形成画面感;长短句搭配,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②整句形式整齐,气势贯通,音韵和谐,节奏明快,意义鲜明;散句参差错落,富于变化,生动感人;整散句结合,使得句式富于变化、生动活泼,句式整齐中见变化、语气中有舒缓,整散相间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6)叠词句角度。这个句子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描摹事物的……状态,增强节奏感和韵律美,给人一唱三叹的美感,突出……感情色彩。(7)语体色彩角度。①口语俗语:诙谐幽默、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充满乡土气息,给人平易近人、亲切的感觉。②书面语:较为正式,严谨周密,更有说服力。(8)整体的语言风格的角度。平实、自然、清新、华丽、幽默、富有情趣、辛辣、简洁明快、含蓄深沉、有地方色彩等。(9)修辞句的角度。二、方法技巧:①结合语境,前后关联。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的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弄清所考査句子的含义。②把握中心,整体领悟。要求理解的句子,有的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中心,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③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关键词常常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关键词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目的。④把握角度,思考意图。按照句子赏析的角度,分析特定的表达效果,从而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三、答题模板1.理解××句子的含义。模板:浅层含义(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文中意思)或直接阐释句意。(字面意思可不写)。2.分析文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作用。(赏析××句子的妙处。)写作手法及作用:明手法→述内容→析效果模板:这句话使用了……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写出了事物的……的特点/写出了人物的……性格/形象/情感/心理;这句话在内容上表现了人物的……品质/(揭示了……道理/抒发了……感情/表现了……主题);在结构上起到总领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总结上文/承上启下(过渡)/总结全文/与……照应的作用。(有些句子可不用分析结构上的作用)题型六:分析记叙文段落作用一、分析段落作用的方法①树立整体阅读意识。根据题干,将全文通读一遍,我们不仅能了解作者的基本倾向及表达的内容,而且容易在短时间内把握文章的重难点。因此,不管段落是在文章的哪个位置,都必须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切忌只阅读被考查的段落内容或只看它的位置就急于答题,因为每个段落都是文章有条理的组织者,阅读时空缺任一个段落都容易造成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失误。②全面把握文章结构。只有系统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把握段落在文章结构中的位置,才能概括出某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比如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等。所以,文章层次的划分和结构的判断也非常重要。③进行相关知识储备。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术语。二、归纳段落作用结构(1)开头段:①开篇点题。②统领全篇。③总领下文。④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时间、地点)。⑤渲染气氛(或营造氛围)。⑥奠定情感基调。⑦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⑧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中间段:①承上启下,衔接紧凑,过渡自然。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④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⑤与前文呼应。⑥使语意连贯,衔接自然,浑然一体。(3)结尾段:①总结全文,使文章情节结构完整。②呼应开头或标题(首尾呼应;照应标题),或与前面的伏笔相照应。③点明主旨,深化中心,突出人物形象。④卒章显志(议论抒情,升华主题)。⑤“留白”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⑥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或者让读者印象深刻。⑦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内容(1)开头段:①点明(或引出)叙写的人、事、物、景。②以故事开头,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③开篇发问,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发读者思考。④以诗词开篇,呈现美好的意境,增加文采。⑤开篇环境描写,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2)结尾段:①点明主旨(或深化主题),升华情感,发出号召或倡议。②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3)写景段: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精神品质等。(4)议论抒情段:评价人物、景物、事物,抒发情感,点明主旨等。三、答题模板:重要段落作用=(判定位置)+结构(包括表现手法)+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题型七: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一、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①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神情、音调等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②语言描写。通过人物个性化的独白或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可以表现人物身份、职业、地位、经历等,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的一种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能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情节的发展。④心理描写。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揭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以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能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也可以通过动作暗示、景物烘托等展示人物内心世界。二、不同人物描写方法的表达效果①外貌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样子。②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动作描写。运用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画面/场景,表现了/突出了/表达了……心理或情感。④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的心理,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品质。三、答题模板:此句运用了(人物描写方法)+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生动传神)+表现了人物(要结合文章具体化)……(精神/品质/心理)+刻画了……(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有时是“我”)……(情感)。题型八: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一、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1)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别是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2)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①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不能概念化,给人物“贴标签”,凭主观臆测,随意拔高或贬低。③分析人物形象既不能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也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要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④要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3)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从社会环境(包括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认识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及人物的典型意义。如从沙皇统治的历史背景中了解警官奥楚蔑洛夫形象的现实意义;从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认识当时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4)重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5)从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主题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二、如何概括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①事件提炼法:人物总要做事,什么人做什么事。通过文章所写的与该人物有关的事件,就能概括出人物形象。通读全文,找出描写该人物的内容,包括人物的言行和围绕人物发生的事件。②言行提炼法:正所谓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会在自身言行中,显露其性格特征、思想品格。从文章中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的描写中,也可以提炼出人物的形象特点。③提关键词句法:文章中有些总领句、过渡句、段落中心句,以及开头段、结尾段中的某些关键词句,可以直接点明该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些关键词句可以直接拿来用。④侧面解读法:有时候环境描写、次要人物的评价反应,也是对主要人物的一种烘托。可以通过分析环境描写、其他人物的评价或反应,从侧面突破,提炼出该人物的形象特点。三、答题模板:1.××是怎样的一个人?模板:直接写出人物性格的词语即可。2.请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模板:××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他(她)做了……(哪些事),表现了他(她)……的性格(品质)。答题要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考试中概括人物形象常用的词语:寡言少语、平凡朴实、勤劳节俭、任劳任怨、乐于助人、诚实、忠厚、勇敢、乐观、谦虚、敬业、纯真、善良、正直、沉着、冷静、稳重、洒脱、豪放、害羞、幽默、谨慎等优点。又有郁郁寡欢、循规蹈矩、凶狠、野蛮、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愚蠢、虚伪、狡猾、泼辣、胆小、圆滑、暴躁、势利等缺点。3.××表达了作者(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题型九:文章内容及情节的概括梳理一、概括梳理题型及方法(1)概括文章内容或故事情节。①标题扩展法。如果标题本身就是一个事件,那么就可在标题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要素进行扩展。②要素归纳法。记叙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其中,人物和事件是最主要的。另外需注意,如果文章中特意强调了时间或地点,那么在概括时就需加上。③段意合并法。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段落,把整个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大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主要内容。④借助关键语句法。抓住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点题句、关键句、主旨句、重点段落中心句、议论抒情句等概括。⑤取主舍次法。抓住重点段落、主要事件内容进行概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